CN110417983A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7983A
CN110417983A CN201810387817.7A CN201810387817A CN110417983A CN 110417983 A CN110417983 A CN 110417983A CN 201810387817 A CN201810387817 A CN 201810387817A CN 110417983 A CN110417983 A CN 110417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side
handheld terminal
communication unit
mobile terminal
ccd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78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7983B (zh
Inventor
杨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78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7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7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7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主机端包括摄像头组件,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主机端接收所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机端通过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根据该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实现了远程控制摄像头组件。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硬件结构。移动终端可包括可分离的主机端端和手持端,主机端主要负责大数据处理、存储、拍摄等功能,手持端主要负责显示、通话、部分数据处理等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摄像头组件。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握部和显示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主壳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的摄像头组件、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池、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摄像头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机端接收所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主机端包括摄像头组件,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所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机端通过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根据该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实现了远程控制摄像头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组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分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旋转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另一旋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触控操作方向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旋转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组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分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两个部分;该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参考图1中移动终端的状态),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还可以分开使用,即用于在使用该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可以只是握持手持端100的这一部分,而将主机端200至于其他位置,进而达到分体式使用的目的(参考图2中移动终端的状态)。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
如图2所示,手持端100包括手握部110以及显示部120;手握部110与显示部120固定连接。该手握部110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第一处理器以及第一通信单元;该显示部120则包括显示屏组件以及设于显示屏组件外侧的边框。其中,显示屏组件、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池连接,第一电池能够给显示屏组件和第一通信单元提供电能。该第一电池可以为可拆卸的结构形式,便于手持端100及时更换能量源。
该显示部120包括透明结构的显示屏组件以及贴设于显示屏组件侧边的边框。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可以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组件。手握部110与显示部120的一侧边固定连接。
该主机端200包括主壳体210、连接于主壳体210上的摄像头组件220、设于主壳体210内部的第二电池、第二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以及第三通信单元。该主壳体210包括前端面212和后端面213,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面212和后端面213相背设置,且二者之间通过侧面214连接。其中,前端面212、后端面213以及侧面214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图中未标示出);第二电池、第二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以及第三通信单元设于容置腔内。
该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而第三通信单元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外部设备包括基站、云端服务器或者其他主机端或者终端设备等;处理器则用于处理数据。
其中,该手持端100的第一通信单元和主机端200的第二通信单元为近程通信单元;近程通信单元包括蓝牙通信单元、WIFI通信单元、ZigBee通信单元或者NFC通信单元中的任意一种。近程通信单元用于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通信,使用场景可包括:家庭或者办公等。可以将主机端200放置于某一位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是拿着手持端100进行操作即可,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提供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通信连接;手持端100可用于操控摄像头组件220以及预览摄像头组件220的拍摄画面,该控制信号的传输即利用第一通信单元和主机端200的第二通信单元(近程通信单元)进行的。
而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远程通信单元,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主天线,实现正常通信和网络功能;远程通信单元则可以为2G\3G\4G\5G\6G、CDMA等蜂窝通信单元,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通信单元,用于数据远程的通信与传输,关于远程通信单元的种类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主壳体210的前端面212上还设有配合机构2121,该配合机构2121用于实现手持端100与主机端200的配合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配合机构2121为设在前端面上的容置槽,手持端100能够容纳在容置槽之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磁性吸合固定在一起,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磁性吸合固定在一起。
图3为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旋转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端200的主壳体210前端面212上设有安装槽2122,摄像头组件220嵌设于安装槽2122内,且可相对于摄像头组件220与主机端200的连接处转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2122可以为贯穿顶侧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122也可以为贯穿其他侧面的结构,与之对应的是,摄像头组件220靠近其他侧面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端200还可以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于主壳体210内且与摄像头组件22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于主壳体210转动。具体地,该摄像头组件220与主壳体210可转动连接,驱动组件则设于摄像头组件220和主壳体210之间,用于产生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主壳体210的转动驱动力,以带动摄像头组件220以其与主壳体210连接的一侧边位置为轴心进行转动,使与主壳体210连接的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远离主壳体210移动。
可选地,该主壳体210通过转动轴102(参图4中虚线长轴)与主壳体210铰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0为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设在摄像头组件220与主壳体210铰接的转动轴102上,其扭力的两端分别与摄像头组件220以及主壳体210抵接,用于产生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主壳体210转动的持续驱动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0还可以电机,电机可以通过驱动其转动不同的位置来实现对摄像头组件220拍摄角度的调节。
图5是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另一旋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当摄像头组件2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即摄像头组件220嵌设于主机端200前端面212的安装槽2122时,摄像头组件的摄像头入光面的朝向与主机端的前端面212的朝向相同;当摄像头组件22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即图5中位置状态),摄像头组件220的摄像头入光面的朝向与主机端的后端面213的朝向相同,在摄像头组件220从图2中第一位置(完全嵌设于主机端的前端面212)状态至图4中第二位置状态的整个旋转过程中(图5中虚线箭头表示摄像头组件220的旋转路径)每一角度均为摄像头组件220的拍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组件220相较于主机端200的旋转角度并不限于图示中的图2至图5的两种位置,还可以为超过180度的旋转角度,进而实现拍摄超过180度范围内的景物。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以运行于图1至图5中的移动终端上为例进行描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该手持端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握部和显示部,该手持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以及与该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该主机端包括主壳体、连接于该主壳体上的摄像头组件、设于该主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池、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该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分别与该第二电池耦合连接,该驱动组件与该摄像头组件驱动连接;该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如图6所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602至步骤604。其中:
步骤602,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接收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
具体地,手持端上安装有控制主机端上的摄像头组件的应用程序。在手持端上运行该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手持端获取在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上触控操作产生的视场调节指令。视场调节指令是指用于调节摄像头组件的视场区域的指令,例如摄像头组件的视场区域为人像在图像正中央,调节人像在图像中央偏左或偏右1厘米。
步骤604,主机端的第二处理器根据该视场调节指令控制驱动组件驱动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具体地,主机端上的摄像头组件可以旋转,摄像头组件可位于主机端的后壳上,摄像头组件启动后,可移动到后壳外。主机端上的处理器可根据视场调节指令控制电动组件驱动摄像头组件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主机端通过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根据该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实现了远程控制摄像头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视场调节指令中可包括旋转方向。旋转方向是指控制摄像头组件的旋转方向,可为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手持端检测触控操作的移动方向,识别该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则生成包含顺时针旋转的视场调节指令,识别该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则生成包含逆时针旋转的视场调节指令。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触控操作方向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手持端的摄像头组件的操控界面上,用户可以向右滑动,即为第一方向710,也可以向左滑动,即为第二方向720。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包括:
步骤802,获取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是指主机端与手持端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
步骤804,根据所述距离从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旋转灵敏度。
具体地,旋转灵敏度是指摄像头组件调节的单位旋转角度。预先建立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该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可为反相关。反相关是指距离越远,旋转灵敏度越低,距离越近,旋转灵敏度越高。
主机端或手持端可以根据距离从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旋转灵敏度。
步骤806,根据所述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
具体地,主机端或手持端根据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预先建立旋转灵敏度与旋转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该旋转灵敏度与旋转角度的对应关系获取每次调节对应的旋转角度。例如旋转灵敏度为2度/米,则对应的固定旋转角度为2度,旋转灵敏度为3度/米,则对应的固定旋转角度为3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获取操控的移动距离,根据移动距离和旋转灵敏度计算得到对应的旋转角度。手持端将得到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发送给主机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获取操控的移动距离,生成携带有该移动距离和旋转方向的视场调节指令,并将该视场调节指令发送给主机端。主机端接收到视场调节指令,根据移动距离和旋转灵敏度计算得到对应的旋转角度。
步骤808,控制驱动组件驱动摄像头组件旋转该旋转角度。
具体地,主机端的第二处理器控制电动组件驱动摄像头组件旋转该旋转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对应的旋转灵敏度,根据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控制摄像头组件旋转,较为精确的控制摄像头组件旋转。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旋转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主机200上的摄像头组件220在第一位置910时,视场内的人像001在手持端100上显示为实线人像002位置。在手持端100上的应用程序操控界面上向右滑动1厘米,生成包含移动距离1厘米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视场调节指令,将该视场调节指令发送给主机端200。主机端200根据该视场调节指令检测到主机端200与手持端100之间的距离为10米,查找到对应的旋转角度灵敏度为2度/厘米,得到对应的旋转角度为2度,控制摄像头组件220在后壳外的第一位置910顺时针旋转2度旋转到第二位置920,在手持端100上人像为虚线人像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测距检测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
具体地,无线通信测距可记录发送信号的时间和接收信号的时间,计算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再利用时间差乘以电磁波速度得到对应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测距为蓝牙通信测距或WiFi通信测距或红外通信测距或ZigBee通信测距。
主机端和手持端通过蓝牙、wifi、zigbee或红外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需支持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当主机端生成开机控制信号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手持端。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蓝牙连接是指使用2.4至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WiFi连接是一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通信技术。红外连接是指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接收所述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的摄像头开启指令;根据所述开启指令控制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相对于所述主壳体转动,并在所述手持端的显示屏组件上显示预览图像。
具体地,主机端接收到摄像头开启指令,根据该开启指令控制摄像头组件移动到主机端的主壳体外。摄像头组件预览的图像可以传输到手持端,并在手持端的显示屏组件上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可以是通过数据接口和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数据连接线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线,还可以是具有高传输速度并支持双面插入的USB Type-C数据线,还可以是高速多功能的Lightning数据线。具体地,主机端和手持端可以根据设备的需求和支持的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连接线。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还可以是通过磁式接口进行连接例如通过磁式弹片接触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金属贴片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等。有线通信连接是指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
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是当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的数据接口与手持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信通信连接,当主机端和手持端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当主机端与手持端断开有线通信连接即断开物理连接时,主机端与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切换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当有线通信连接断开时,主机端和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可以确保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手持端进行充电。
具体地,主机端与手持端可以通过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金属弹片接触进行连接。移动终端中供电装置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不限于此。具体地,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将供电装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路的电能,手持端从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手持端供电装置的化学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以在主机端电量低于手持端电量时,对主机端进行充电。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可以增加手持端的电量,提高手持端的续航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
首先,手持端向主机端发送摄像头开启指令。主机端根据摄像头开启指令控制摄像头组件移动到主机端的后壳外,摄像头组件采集的预览图像,并将预览图像发送给手持端。手持端在显示屏上显示预览图像。
接着,手持端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生成包含旋转方向和移动距离的视场调节指令,将视场调节指令发送给主机端。具体地,旋转方向是指控制摄像头组件的旋转方向,可为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手持端检测触控操作的移动方向,识别该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则生成包含顺时针旋转的视场调节指令,识别该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则生成包含逆时针旋转的视场调节指令。
可选地,主机端接收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通过无线通信测距检测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从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旋转灵敏度,根据所述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控制电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旋转该旋转角度。
可选地,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且主机端的第二电池通过充电线给手持端的第一电池充电。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6和图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6和图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该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包括指令接收模块1010和控制模块1020。其中:
指令接收模块1010用于接收到所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
控制模块1020用于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包括测距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测距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从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旋转灵敏度;根据所述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该控制模块1020还用于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旋转所述旋转角度。其中,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象关系为反相关。
测距模块还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测距检测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无线通信测距为蓝牙通信测距或WiFi通信测距或红外通信测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指令接收模块1010还用于接收该手持端发送的摄像头开启指令。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开启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启动,并在所述手持端的显示屏上显示预览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包括切换模块。切换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将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用于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对所述手持端进行充电。
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移动终端控制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移动终端控制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该主机端包括摄像头组件,当该主机端接收到该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根据该视场调节指令控制该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具体地,主机端上的摄像头组件可以旋转,摄像头组件可位于主机端的后壳上,摄像头组件启动后,可移动到后壳外。主机端上的处理器可根据视场调节指令控制电动组件驱动摄像头组件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主机端还用于获取该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从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旋转灵敏度,根据该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以及控制该摄像头组件旋转该旋转角度。
具体地,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是指主机端与手持端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旋转灵敏度是指摄像头组件调节的单位旋转角度。预先建立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该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可为反相关。反相关是指距离越远,旋转灵敏度越低,距离越近,旋转灵敏度越高。
主机端或手持端根据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预先建立旋转灵敏度与旋转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该旋转灵敏度与旋转角度的对应关系获取每次调节对应的旋转角度。
手持端还可获取操控的移动距离,根据移动距离和旋转灵敏度计算得到对应的旋转角度。手持端将得到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发送给主机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获取操控的移动距离,生成携带有该移动距离和旋转方向的视场调节指令,并将该视场调节指令发送给主机端。主机端接收到视场调节指令,根据移动距离和旋转灵敏度计算得到对应的旋转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视场调节指令中可包括旋转方向。旋转方向是指控制摄像头组件的旋转方向,可为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手持端检测触控操作的移动方向,识别该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则生成包含顺时针旋转的视场调节指令,识别该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则生成包含逆时针旋转的视场调节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主机端还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测距检测该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具体地,无线通信测距可记录发送信号的时间和接收信号的时间,计算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再利用时间差乘以电磁波速度得到对应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均可为蓝牙通信单元或者WiFi通信单元或者红外通信单元或ZigBee通信单元;该主机端或手持端的蓝牙通信单元或者WiFi通信单元或者红外通信单元或ZigBee通信单元发送的信号检测该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
主机端和手持端通过蓝牙、wifi、zigbee或红外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需支持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当主机端生成开机控制信号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手持端。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蓝牙连接是指使用2.4至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WiFi连接是一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通信技术。红外连接是指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部包括显示屏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外侧的边框;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该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到该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的摄像头开启指令,根据该开启指令控制驱动组件驱动该摄像头组件相对于所述主壳体转动,并在该手持端的显示屏组件上显示预览图像。
具体地,主机端接收到摄像头开启指令,根据该开启指令控制摄像头组件移动到主机端的主壳体外。摄像头组件预览的图像可以传输到手持端,并在手持端的显示屏上显示。
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可以是通过数据接口和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数据连接线可以是USB连接线,还可以是具有高传输速度并支持双面插入的USB Type-C数据线,还可以是高速多功能的Lightning数据线。具体地,主机端和手持端可以根据设备的需求和支持的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连接线。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还可以是通过磁式接口进行连接例如通过磁式弹片接触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金属贴片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等。有线通信连接是指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
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是当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的数据接口与手持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信通信连接,当主机端和手持端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当主机端与手持端断开有线通信连接即断开物理连接时,主机端与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切换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当有线通信连接断开时,主机端和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可以确保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该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该主机端与该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并对该手持端进行充电。
具体地,主机端与手持端可以通过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金属弹片接触进行连接。移动终端中供电装置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不限于此。具体地,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将供电装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路的电能,手持端从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手持端供电装置的化学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以在主机端电量低于手持端电量时,对主机端进行充电。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可以增加手持端的电量,提高手持端的续航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一种移动终端,包括通信连接的主机端和手持端;该手持端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握部和显示部,该手持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以及与该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该主机端包括主壳体、连接于该主壳体上的摄像头组件、设于该主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池、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该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分别与该第二电池耦合连接,该驱动组件与该摄像头组件驱动连接;该第一通信单元与该第二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该主机端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第二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第二处理器执行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握部和显示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主壳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的摄像头组件、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池、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摄像头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接收所述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
所述主机端的第二处理器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的第二处理器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包括:
获取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从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旋转灵敏度;
根据所述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旋转所述旋转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包括:
通过无线通信测距检测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测距为蓝牙通信测距或WiFi通信测距或红外通信测距或ZigBee通信测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为反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场调节指令包含旋转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屏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外侧的边框;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接收所述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的摄像头开启指令;
根据所述开启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相对于所述主壳体转动,并在所述手持端的显示屏组件上显示预览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将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的第二电池对所述手持端的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握部和显示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主壳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的摄像头组件、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池、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摄像头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的第二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从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获取对应的旋转灵敏度,根据所述旋转灵敏度获取对应的旋转角度,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组件旋转所述旋转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还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测距检测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为蓝牙通信单元或者WiFi通信单元或者红外通信单元或ZigBee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或手持端的蓝牙通信单元或者WiFi通信单元或者红外通信单元或ZigBee通信单元用于发送信号检测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距离与旋转灵敏度的对应关系为反相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场调节指令包含旋转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屏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外侧的边框;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主机端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手持端发送的摄像头开启指令,根据所述开启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启动,并在所述手持端的显示屏组件上显示预览图像。
17.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握部和显示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主壳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的摄像头组件、设于所述主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池、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驱动组件、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摄像头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手持端发送的视场调节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视场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摄像头组件进行旋转。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810387817.7A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17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817.7A CN110417983B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817.7A CN110417983B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983A true CN110417983A (zh) 2019-11-05
CN110417983B CN110417983B (zh) 2021-03-30

Family

ID=68345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7817.7A Active CN110417983B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79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032A (zh) * 2009-07-29 2011-03-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摄像装置的移动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348700A1 (en) * 2010-01-26 2011-07-27 Pantech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CN104301609A (zh) * 2014-09-26 2015-01-21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410781A (zh) * 2014-11-06 2015-03-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离式移动终端摄像头的启动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032A (zh) * 2009-07-29 2011-03-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摄像装置的移动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348700A1 (en) * 2010-01-26 2011-07-27 Pantech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CN104301609A (zh) * 2014-09-26 2015-01-21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410781A (zh) * 2014-11-06 2015-03-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离式移动终端摄像头的启动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983B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7122B (zh) 移动终端
US8174232B2 (en) Solar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230824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solar cell and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EP1998423A2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ring apparatus
JP2009142149A (ja) 充電情報表示機能を有する無接点充電装置及びその充電方法
JP2009148151A (ja) 無線充電用メニュー提供機能を有する移動端末機及びその無線充電方法
CN101677443A (zh) 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CN111527738B (zh) 电子装置
CN104579395A (zh) 无线电力收发器和具有无线电力收发器的便携式终端
CN210093261U (zh) 电子装置
CN208285348U (zh) 移动终端
CN208353375U (zh) 移动终端
CN110417983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180994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0413091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9390165U (zh) 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8890847U (zh) 移动终端
CN110622492B (zh) 移动终端
CN205795220U (zh) 背包
CN110413090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100050326A (ko) 이동 단말기용 충전 장치 및 그 충전 방법
CN110417982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48039B (zh) 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8956103U (zh) 移动终端
CN209105220U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