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7443A - 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7443A
CN101677443A CN200910128137A CN200910128137A CN101677443A CN 101677443 A CN101677443 A CN 101677443A CN 200910128137 A CN200910128137 A CN 200910128137A CN 200910128137 A CN200910128137 A CN 200910128137A CN 101677443 A CN101677443 A CN 101677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module
portabl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武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77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移动终端包括其中存储着用户信息的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基于用户信息控制无线通信的第一控制器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任一个模块。控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进行的无线通信的第二控制器连接到另一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响应手动命令或诸如多媒体消息、短程通信、无线因特网连接、广播接收、或受到方位信息之类的服务事件将第一或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一连接到第一或第二控制器之一,并可任选地将另一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到另一控制器。

Description

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引
遵照35 U.S.C.§119(a),本申请要求享有提交于2008年9月17日的韩国申请No.10-2008-0090945的在先申请日和优先权,此申请的内容藉援引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切换控制器与身份识别模块之间的连接的移动终端和连接身份识别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个人计算机(PC)、膝上型计算机、和移动电话之类的终端可包括用于再现音频和视频文件、玩游戏、和接收多媒体广播的多媒体播放器。终端根据其移动性归类为移动的或驻定的,并根据其可携带性归类为手持式终端或车载终端。
为了增进终端的功能,不断在对终端结构和软件进行改进。
已研究出允许一个移动终端能连接到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并藉此提供各种通信服务。为达成这个目的,将两张分开的各具用户信息的订户身份识别模块(SIM)卡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然而,由于用来将订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至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技术尚不完善,因而需要在切换技术上作出改进。一种订户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技术的方法包括重启过程,它涉及关掉再打开移动终端的电源。还存在另一种切换技术的方法,它无需重启过程即可选择性地将两个订户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到一个移动通信网络,然而由于以软件切换方法,两个电话号码之中仅一个能被连接到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因此每次只能提供一个通信服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是鉴于上面这些问题而作出的,并且它们提供无需重启终端就能够切换多个身份识别模块藉此使终端能与不同移动通信网络连接的移动终端和连接身份识别模块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移动终端包括:在其中存储着用户信息的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基于来自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一个模块的用户信息控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控制器;基于来自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另一个模块的用户信息控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控制器;以及切换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与第一和第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的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对具有其中存储着用户信息的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进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的方法包括:将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一个模块连接到用于控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控制器;将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另一个模块连接到用于控制通过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控制器;并切换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与第一和第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适用范围将从详细描述和附图变得明显。然而应当理解,尽管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指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它们是藉例示说明方式给出的,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详细描述便可清楚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
附图说明
将参照下面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相近的附图标记指示相近的要素。为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而包括并且被纳入说明书中且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前视立体图。
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后视立体图。
图3示出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基于图1中所示身份识别模块的用户信息进行的连接操作。
图4示出图1到2B中所示的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的操作示例。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转换身份识别模块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照了附图,这些附图构成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并藉例示说明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采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作出结构上、电气上、以及程序上的变化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只要有可能,将贯穿这些附图始终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作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对组成要素提供后缀“模块”和“单元”是为了能容易地描述说明书,而不是具有特殊的含义或功能。
移动终端可包括移动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以及导航终端。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A、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第一控制器180A、第二控制器180B、以及电源190。由于图1中所示的各种单元不是必需的,因此移动终端100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的那些更多或更少的组成单元。
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A包括至少一个模块来允许按第一控制器180A的控制在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或在移动终端100与该移动终端100所在网络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为此,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A包括第一移动通信模块112A、广播接收模块111、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方位信息模块115之中至少一个。
广播接收模块111通过广播频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
广播频道包括卫星频道和地面频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用来产生和传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是用来接收产生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用来将收到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向终端传送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包括电视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以及在其中使数据广播信号结合电视广播信号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广播信号。
广播相关信息可以是关于广播频道、广播节目、或广播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广播相关信息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在这种情形中,广播相关信息可由第一移动通信模块112A接收。
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广播相关信息可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或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的形式存在。
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使用各种广播系统的广播信号,并可接收使用诸如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T)、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S)、媒体唯前向链路(MediaFLO)、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VB-H)、和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T)之类的数字广播系统的数字广播信号。此外,可将广播接收模块111构造成既适用于上述数字广播系统也适用于其它用来提供广播信号的广播系统。
通过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存储在存储器160中。
第一移动通信模块112A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与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之中至少一个进行无线信号收发。无线信号可按照话音呼叫信号、视听通信呼叫信号、或字符/多媒体消息的收发而包括各种形式的数据。
无线因特网模块113是用于连接无线因特网的模块,并且可设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或外部。可使用无线LAN(WLAN)(Wi-Fi)、无线宽带(Wibro)、微波接入全球可互操作性(Wimax)、以及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作为无线因特网技术。
短程通信模块114是用于短程通信的模块。可使用Bluetooth
Figure G2009101281374D00041
(蓝牙)、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联盟(IrDA)、超宽带(UWB)、和ZigBee
Figure G2009101281374D00042
作为短程通信技术。
方位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得移动终端100的方位的模块。典型的方位信息模块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根据当前技术,GPS模块115通过计算关于一点(目标)离三颗或更多颗卫星的距离的信息以及关于此距离信息测得的时点的信息并随后将三角法应用于计算得到的距离信息来计算根据一点(目标)在一时点上的维度、经度、和海拔的三维(3D)方位信息。此外,还采用通过使用三颗卫星来计算关于方位和时点的信息并使用另一卫星来调整计算得到的方位和时点的误差的方法。GPS模块115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方位并使用计算得到的方位来计算速度信息。
将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连接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以执行按第二控制器180B的控制进行的无线通信。为此,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包括第二移动通信模块112B。此外,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可包括广播接收模块、无线因特网模块、短程通信模块、和方位信息模块之中至少一个。
第二移动通信模块112B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与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之中至少一个进行无线信号收发。无线信号按照话音呼叫信号、视听通信呼叫信号、或字符/多媒体消息收发而包括各种形式的数据。
第一移动通信模块112A的天线和第二移动通信模块112B的天线隔开预定距离以降低信号干扰。
A/V输入单元120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并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处理由图像传感器在视听通信模式或拍摄模式下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图像帧。经处理的图像帧可显示在显示模块151中。
在相机121中处理的图像帧可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外界传送。根据移动终端100的配置,可提供两个或更多个相机121。
麦克风122在通信模式、记录模式、或语音识别模式下接收外界声音信号并将外界声音信号处理成电声数据。经处理的声音数据在通信模式下是转换成能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传送并输出至移动通信基站的形式。麦克风122具有各种噪声去除算法,以旨在去除在接收外界声音信号时产生的噪声。
用户输入单元130用于由用户输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数据。用户输入单元130包括键板、圆顶开关、触摸垫(静压/静电)、慢动拨盘和慢动开关。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诸如移动终端100打开或合拢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接触、移动终端100的朝向、以及移动终端100的加速度/减速度,并产生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感测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具有滑盖电话形式时,感测单元140检测滑盖电话的打开或合拢状态。此外,感测单元140可执行与电源190供电以及接口单元170向外部设施耦合有关的感测功能。感测单元140可包括临近度传感器。
输出单元150产生与视觉、听觉、或触觉有关的输出,并包括显示模块151、声音输出模块152、报警器153、和触觉模块154。
显示模块151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通信模式时,显示模块151显示与通信有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UI和GUI可用二维图像或三维图像来实施。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听通信模式或拍摄模式时,移动终端100显示拍到或/和收到的图像、UI、和GUI。
显示模块151可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显示器、和3D显示器之中至少一个。
为了透过显示器观看外面,一些显示器可能形成为透明类形或透光类形。这称为透明显示器,并且典型的透明显示器是透明LCD。显示模块151的后背结构也可形成为透光类型结构。由于这种结构之故,用户能透过终端机身的显示模块151的区域观看位于终端机身后侧的物体。
根据移动终端100的实现,可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显示模块151。例如,在移动终端100中,可将多个显示单元分开安置在一个表面上,一体地安置,或各自安置在不同表面上。
当将显示模块151和用来检测触摸操作的传感器(‘触摸传感器’)形成为间层结构(‘触摸屏’)时,显示模块151就既可用作输出设备又可用作输入设备。触摸传感器可具有诸如触摸膜、触摸片、和触摸垫的形式。
触摸传感器可将施加于显示模块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的变化、或发生在显示模块151的特定部分的电容变化转换成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可检测受触摸位置、受触摸面积、和受触摸压力。
当有触摸输入至触摸传感器时,与之对应的信号就被传送至第一控制器180A内的触摸控制模块(未示出)。触摸控制模块产生与此触摸信号对应的数据。因此,第一控制器180A能知道显示模块151的触摸面积,通过对触摸时期计数来识别长触摸和短触摸,以及识别诸如拖曳或轻拂之类的触摸形式。
临近度传感器可安置在移动终端100的由触摸屏包围的内部区域中,或安置在触摸屏的周边上。临近度传感器是利用电磁场力或红外线无需机械接触即能检测有物体迫近预定检测表面或有物体存在于其周边的传感器。临近度传感器比接触式传感器具有更长的寿命并且使用更为广泛。临近度传感器包括例如透射式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式临近度传感器、电容式临近度传感器、磁式临近度传感器、以及红外线临近度传感器。
电容式触摸屏根据与指示笔对触摸屏的迫近相应的电场变化来检测指示笔的迫近。在这种情形中,触摸屏(触摸传感器)可归类为临近度传感器。
临近度传感器检测迫近的触摸和迫近触摸的模式(例如,迫近触摸的距离、迫近触摸的方向、迫近触摸的速度、迫近触摸的时期、迫近触摸的位置、和迫近触摸的移动状态)。与检测到的迫近触摸操作和迫近触摸模式对应的信息可在触摸屏上输出。
在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信模式或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和广播接收模式下,声音输出模块152可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或存储于存储器160中的音频数据。声音输出模块152输出与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相关的声音信号(例如,呼叫信号接收音和消息接收音)。声音输出模块152可包括接收器、扬声器、和蜂鸣器。
报警器153输出用来通知移动终端100中有事件发生的信号。发生在移动终端100中的事件包括例如呼叫信号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和触摸输入。报警器153可用振动作为视频信号或音频信号的补充来输出用于通知有事件发生的信号。视频信号或音频信号可通过显示模块151或声音输出模块152输出。
触觉模块154产生用户能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典型的由触觉模块154产生的触觉效果是振动。可调整由触觉模块154产生的振动的强度和模式。例如,触觉模块154可合成并输出不同的振动,或按顺序输出不同的振动。
作为振动的补充,触觉模块154还可产生各种触觉效果,诸如由于针点阵相对皮肤接触表面垂直移动而造成的刺激效果、利用空气通过注射口或吸入口的产生压注力或吸入力而造成的刺激效果、由于轻擦皮肤表面造成的刺激效果、通过接触电极造成的刺激效果、使用静电力造成的刺激效果、以及由于使用能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元件来再现冷和暖的感觉而造成的刺激效果之类。
触觉模块154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送触觉效果,并且可实施为通过如用户的手指或手臂那样的肌觉来感受触觉效果。根据移动终端100的配置,可提供两个或更多个触觉模块154。
存储器160存储用于运作第一和第二控制器180A和180B的程序并可暂存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和视频)。存储器160可存储关于在触摸着触摸屏时所要输出的各种振动和声音模式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包括闪存型、硬盘型、多媒体卡微型、和卡型存储器(例如,安全数字(SD)存储器或极端数字(XD)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和光盘)之中至少一个。
存储器160共同连接于第一和第二控制器180A和180B,并用于第一和第二控制器180A和180B,并且也可分开以独立连接于第一和第二控制器180A和180B。
接口单元170充当供连接于移动终端100的所有外部设施使用的通道。接口单元170接收来自外部设施的数据或功率以将该数据或功率转送至移动终端100内的组成单元,或将移动终端100内的数据传送至外部设施。例如,接口单元170可包括有线/无线头戴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和耳机端口。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在移动终端100内形成有多个,如此使得多个身份识别模块可搭载在移动终端100中。
插入每个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中的身份识别模块是存储用来证明移动终端100用户权限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并可包括用户身份识别模块(UIM)、SIM、和全球订户身份识别模块(USIM)。安装在移动终端100中的身份识别模块可以是相同种类的身份识别模块、或不同种类的身份识别模块。身份识别模块可制造成能插入到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中的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身份识别模块可通过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连接到移动终端100。不同的用户信息可存储在各身份识别模块中。用户信息包括电话号码、通信信息、和记帐信息。
移动终端100使用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无需重启过程即能可脱卸地安装至少一张身份识别模块并切换连接于多个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的身份识别模块。在图1到5中,将SIM图示为身份识别模块,然而身份识别模块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可包括UIM或USIM。
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按第一控制器180A或第二控制器180B的控制来对连接于第一控制器180A的身份识别模块和连接于第二控制器180B的身份识别模块加以选择。下面参考图3到5来详细描述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
当移动终端100连接于外部承座时,接口单元170可成为用于从承座向移动终端100供电的通道,或成为用于将用户向承座输入的各种指令信号转送至移动终端100的通道。来自承座的各种指令信号或功率输入可用作识别移动终端100正确搭载在承座中的信号。
第一控制器180A作为用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一般操作的主控制系统来工作。例如,第一控制器180A执行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A进行的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视听通信有关的各种信号处理并控制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和存储器160。第一控制器180A可按第二控制器180B的请求来中继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和输出单元150与第二控制器180B之间的连接。第一控制器180A可包括用于再现多媒体的多媒体模块。多媒体模块可设在第一控制器180A内,或可与第一控制器180A分开设置。此外,第一控制器180A可包括用于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的切换控制模块。
切换控制模块设在图1中的第一控制器180A内。然而,切换控制模块的位置不受限定并可设在第二控制器180A中。此外,切换控制模块可独立于第一和第二控制器180A和180B地来形成以按控制器180A和180B之一的控制来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
第一控制器180A可执行模式识别处理,此处理能按字符或图象来识别在触摸屏上执行的草书输入或绘画输入。
第二控制器180B作为从控制系统来工作。第二控制器180B执行与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进行的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视听通信有关的各种信号处理并借助于第一控制器180A的中继来控制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和输出单元150。
电源190接收外部功率和内部功率以按第一控制器180A的控制向移动终端100中需要用电的组成单元供电。
移动终端100将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连接到第一控制器180A,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到第二控制器180B,并通过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A和110B连接到至少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在这种情形中,移动终端100是基于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的用户信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A连接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基于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用户信息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连接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终端100通过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无需重启就能自动地改变身份识别模块SIM1、SIM2与控制器180A和180B之间的连接。在这种情形中,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于第一控制器180A,而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连接于第二控制器180B。第一控制器180A可基于例如多媒体消息服务(MMS)、短程通信服务、无线因特网连接服务、广播接收服务、方位信息接收服务之中至少一种来发起此改变。由于多媒体模块、短程通信模块114、广播接收模块111、和方位信息模块115是连接于第一控制器180A,因此第二控制器180B不会发起此改变。经常使用用户输入来发起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改变,且移动终端100通过切换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来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到第一控制器180A,藉此使用第二身份识别模块的信息来提供服务。
换言之,当移动终端100是使用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信息连接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时,可由第一控制器180A而不是由第二控制器180B执行连接改变。一旦执行服务改变,移动终端100就选择性地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到第一控制器180A。因此,移动终端100就能提供可由第一控制器180A使用连接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的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用户信息来执行的服务。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使用软件、硬件、或其组合来执行并可实施在能用计算机或与之类似的设备读取的记录介质内。
当使用硬件来执行示例性实施例时,控制器180A和180B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以及由于执行功能的电子单元之中至少一个。
当使用软件来执行示例性实施例时,诸如过程和功能之类的示例性实施例可用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独软件模块来执行。可由用适宜编程语言预备的软件应用来执行软件代码。此外,软件代码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由控制器180执行。
图2A是示出移动终端100的示例的前视立体图。
移动终端100具有条形终端机身。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可具有各种结构,诸如其中两个或更多个机身相耦合以执行相对运动的滑盖式、翻盖式、摆动式、回转式之类。
终端机身包括用于形成外观的壳体(机壳、外套、机盖等)。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被分成前壳101和后壳102。在前壳101与后壳10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各种电子元件。可在前壳101与后壳102之间另外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
壳体可通过注塑合成树脂制造而成,或由诸如不锈钢(STS)或钛(Ti)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
在终端机身的前壳101中,安置有显示模块151、声音输出模块152、相机121、操纵单元131和132、麦克风122、和接口单元170。操纵单元131和132用来输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指令并可包括多个操纵单元131和132。操纵单元131和132可称为操纵部分并可适用能以令用户能感受到触觉的转换的触觉方式驱动的任何方法。
显示模块151占据前壳101的绝大部分。声音输出模块152和相机121安置在毗邻显示模块151两个端部之中的一个端部的区域,并且第一操纵单元131以及用于操纵单元131和132的麦克风122安置在毗邻其另一端部的区域。接口单元170和操纵单元131、132中的第二操纵单元132安置在前壳101和后壳102的侧表面上,而诸如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或存储卡的插槽之类的某些接口则安置在由前壳覆盖的电池搭载空间周围。
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设置由操纵单元131和132输入的内容。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31可接收诸如开始、结束、和滚动之类的指令,而第二操纵单元132可接收诸如调节从声音输出模块152输出的声音的大小、或把显示模块151的模式转换成触摸识别模式之类的指令。
图2B是图2A中所示移动终端100的后视立体图。参照图2B,可在后表面即终端机身的后壳102中附加地搭载相机121’。相机121’具有与前方相机121(见图2A)基本相反的拍摄方向,并可具有与相机121不同的像素。
例如,优选使相机121具有较低分辨率以在执行视听通信时拍摄用户的面部并将拍摄到的面部传送给另一方,而使相机121’具有较高分辨率,因为相机121′一般用来拍摄一般主题而不用来传送所拍摄到的主题。相机121和121’可设在终端机身中以供转动或弹出。
可毗邻相继121’附加地安置闪光灯123和镜子124。当用相机121’拍摄主题时,闪光灯123朝着该主题发光。当用户使用相机121’拍摄自己时,镜子124用来观看他的面部。
可在终端机身的后表面上附加地安置声音输出模块152’。声音输出模块152’可与前方声音输出模块152(见图2A)一起实施立体声功能,且逢通信则用来实施扬声器电话模式。
在终端机身的侧表面上,作为通信用天线的补充还可附加地安置广播信号接收天线。构成图1的广播接收模块111一部分的天线可安装成能从终端机身收回。
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电的电源190被搭载在终端机身中。电源190设置在终端机身内,或可脱卸地设在终端机身的外侧。
可在后壳102中附加地搭载用来检测触摸的触摸垫135。与显示模块151相似,可将触摸垫135形成为透光型的。在这种情形中,如果是将显示模块151形成为从两面皆能输出观看信息,则可透过触摸垫135识别观看信息。所有从两面输出的信息可由触摸垫135控制。替换地,当在触摸垫135中附加地搭载显示器时,触摸屏甚至可以安置在后壳102上。
触摸垫135与前壳101的显示模块151协作。触摸垫135平行于显示模块151的后侧地安置。触摸垫135的尺寸可等于或小于显示模块151的尺寸。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移动终端100与移动通信网络200和30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图。
参照图3,移动终端100的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将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连接到第一控制器180A并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到第二控制器180B。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A使用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的用户信息连接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200。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使用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用户信息连接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
第一移动通信网络200包括基站BSS1、移动交换中心MSC1、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1、归属位置寄存器HLR1,并通过全球移动电信系统(GSM)系统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或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的传输频带连接到移动终端100。
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包括基站BSS2、移动交换中心MSC2、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2、以及归属位置寄存器HLR2,并通过GSM或CDMA系统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的传输频带连接到移动终端100。
应用于第一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200和300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类型。通过第一移动通信网络200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移动通信服务提供者以及通过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移动通信服务提供者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如果用户通过显示在显示模块151中的UI/GUI、或通过用户输入单元130发起身份识别模块的改变,或如果发生需要身份识别模块转换的事件,则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切换身份识别模块SIM1和SIM2与控制器180A和180B之间的连接,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到第一控制器180A并将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连接到第二控制器180B。因此,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A当前使用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用户信息连接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200。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10B当前使用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的用户信息连接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
图4是示出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的操作的图。参照图4,第一控制器180A或第二控制器180B的切换控制信号提供给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的控制端子CNTSW。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的第一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端子171A连接着用来插入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的第一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的输出端子,而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的第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端子171B连接着用来插入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第二身份识别模块卡端口的输出端子。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的第一控制器连接端子171C连接着第一控制器180A的身份识别模块信息输入端子,而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的第二控制器连接端子171D连接着第二控制器180B的身份识别模块信息输入端子。
如果身份识别模块的切换是手动发起的,或如果是服务事件发起此切换,则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将第一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端子171A从第一控制器连接端子171C改连至第二控制器连接端子171D,并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端子171B从第二控制器连接端子171D改连至第一控制器连接端子171C。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在控制器180A和180B之间切换身份识别模块SIM1和SIM2的连接。
可通过手动地发起身份识别模块的切换或通过接收发起此切换的服务事件来还原原始配置。逢切换之际,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将第一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端子171A连接到第一控制器连接端子171C,并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端子171B连接到第二控制器连接端子171D,藉此将SIM1和SIM2身份识别模块分别连接到控制器180A和180B。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过程的流程图。此身份识别模块切换方法是根据手动选择或响应于服务事件无需关掉重启移动终端100即能执行的,并且是按第一控制器180A或第二控制器180B的控制在控制器180A和180B、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以及身份识别模块SIM1和SIM2之间执行的。
参照图5,控制器180A或180B确定是否有手动切换发起或是否有服务事件要求切换身份识别模块。如果发起切换,则控制器180A或180B通过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将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从第一控制器180A断开(S2)并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从第二控制器180B断开(S3)。如果既没有手动地也没有因为服务事件发起身份识别模块的切换,则不发生切换并且身份识别模块与控制器的现有连接得以保持。
结果,移动终端100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200之间使用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的用户信息的连接终止,且移动终端100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之间使用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用户信息的连接终止。要求进行身份识别模块切换的服务事件包括能由第一控制器180A处理的多媒体消息服务、短程通信服务、无线因特网连接服务、广播接收服务、和方位信息接收服务之中至少一种。
控制器180A或180B通过切换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171而将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到第一控制器180A(S4)。在这种情形中,第一身份识别模块SIM1与控制器180A和180B断开,或连接到第二控制器180B(S5)。当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连接到第一控制器180A时,第一控制器180A在移动终端100使用第二身份识别模块SIM2的用户信息连接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300的情况下执行服务事件(S6)。
这种连接移动终端的身份识别模块的方法可通过软件来执行。当用软件来执行该方法时,可使用执行必要操作的代码段来实现各种操作。程序或代码段可存储在处理器可读介质中,或由结合载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通信网络中传输。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清楚知道,可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形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形——倘若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各自配置成存储用户信息;
第一控制器,配置成基于存储在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上的用户信息控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控制器,配置成基于存储在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上的用户信息控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或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一个模块耦合到所述第一或第二控制器之一并可任选地将另一身份识别模块耦合到另一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用来连接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一移动通信模块还包括广播接收模块、无线因特网模块、短程通信模块、和方位信息模块之中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用来连接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二移动通信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器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配置成响应于服务事件不经重启所述移动终端便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一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二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事件是多媒体消息、短程通信、无线因特网连接、广播接收、或方位信息收到之中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配置成响应于用户命令不经重启所述移动终端便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一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二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切换器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器。
10.一种对具有在其中存储着用户信息的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进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模块连接到控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控制器;
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到控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控制器;以及
切换所述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用来连接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一移动通信模块并包括广播接收模块、无线因特网模块、短程通信模块、和方位信息模块之中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包括用来连接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二移动通信模块。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器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连接包括响应于服务事件不经重启所述移动终端便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一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二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事件是多媒体消息、短程通信、无线因特网连接、广播接收、或方位信息收到之中至少一种。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连接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器。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连接包括响应于用户命令不经重启所述移动终端便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一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从所述第二控制器断开、并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连接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模块重新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器。
19.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模块,配置成存储第一用户信息以允许与第一通信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身份识别模块,配置成存储第二用户信息以允许与第二通信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第一控制器,配置成选择性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或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任一个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配置成基于存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第一耦合的模块上的用户信息控制与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控制器,配置成选择性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或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另一个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器配置成基于存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第二耦合的模块上的用户信息控制与所述第二通信网络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切换器,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或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之中一个模块耦合到所述第一或第二控制器之一并可任选地将另一身份识别模块耦合到另一控制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器响应于服务事件来工作以不经重启所述移动终端便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和第二身份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器之间各自的耦合。
CN200910128137A 2008-09-17 2009-03-04 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Pending CN101677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90945 2008-09-17
KR1020080090945A KR101505683B1 (ko) 2008-09-17 2008-09-17 이동 단말기와 그 식별모듈 전환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7443A true CN101677443A (zh) 2010-03-24

Family

ID=42007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137A Pending CN101677443A (zh) 2008-09-17 2009-03-04 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10152B2 (zh)
KR (1) KR101505683B1 (zh)
CN (1) CN10167744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041A (zh) * 2011-12-27 2013-07-0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软性显示器的控制方法与软性显示器
CN111556486A (zh) * 2020-05-29 2020-08-18 上海英哈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集成订户身份模块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24602B1 (ko) * 2008-12-30 2015-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스탠바이 휴대단말기의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00098797A (ko) * 2009-03-02 2010-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모드를 지원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동작 장치 및 방법
TWI389542B (zh) * 2009-05-07 2013-03-11 Htc Corp 可模擬一無線通訊產品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KR20110012125A (ko) * 2009-07-29 2011-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음악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US8412185B2 (en) * 2009-09-14 2013-04-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devic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8909224B2 (en) * 2011-05-06 2014-12-0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onnecting device via multiple carriers
US8892137B2 (en) 2011-12-09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CBS service in a multiple SIM environment
US8909290B2 (en) 2012-03-06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scription management in dual SIM single standby devices
KR101917693B1 (ko) * 2012-07-05 2018-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KR101427993B1 (ko) * 2012-12-17 2014-08-08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오디오 신호의 햅틱 신호 변환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US9882865B1 (en) * 2016-07-01 2018-01-30 Pinger, Inc. Multiple phone numbers for mobile device
US10237410B1 (en) 2017-04-28 2019-03-19 Pinger, Inc. Handling declined calls for alternate phone number on mobi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2497B2 (en) * 2005-03-25 2011-03-22 Isidore Eustace P Sing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concurrent subscriber number capability
KR20070065043A (ko) * 2005-12-19 2007-06-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im 카드과 uim 카드 중 어느 하나의 카드를자동으로 선택할 수 있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방법
US20080020773A1 (en) * 2006-07-21 2008-01-24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call routing for multiple services each resp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a corresponding one of multiple sets of stored subscriber identity information
US7929993B2 (en) * 2007-08-30 2011-04-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SIM-based mobile device
US8274938B2 (en) * 2009-05-28 2012-09-25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protocol stack entities to share single radio resour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041A (zh) * 2011-12-27 2013-07-0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软性显示器的控制方法与软性显示器
US9123279B2 (en) 2011-12-27 2015-09-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lexibl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flexible display
CN103187041B (zh) * 2011-12-27 2016-04-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软性显示器的控制方法与软性显示器
CN111556486A (zh) * 2020-05-29 2020-08-18 上海英哈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集成订户身份模块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
CN111556486B (zh) * 2020-05-29 2023-11-21 上海英哈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集成订户身份模块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69003A1 (en) 2010-03-18
KR101505683B1 (ko) 2015-03-24
US8010152B2 (en) 2011-08-30
KR20100032008A (ko) 201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443A (zh) 切换身份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CN10244598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KR102241084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6412222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735612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CN101674409B (zh) 具有全景摄影功能的移动终端及控制其操作的方法
CN102340594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11151998B2 (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ice
CN10578617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84085A (zh) 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1945150A (zh) 移动终端
KR2012010236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479049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2053785A (zh) 在移动终端中显示菜单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CN10349122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7118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KR20150065508A (ko) 전자기기 및 전자기기 시스템
US20180217809A1 (en) Earphones, mobile terminal connectable thereto, and control method
KR10165720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734134B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5430048A (zh) 一种基于多集群的消息投递系统和消息投递方法
KR101791061B1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오디오 재생 방법
CN110622492A (zh) 移动终端
CN106658468A (zh) 数据卡业务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KR101619934B1 (ko) 이동 단말기, 그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보표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