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3091A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3091A
CN110413091A CN201810387808.8A CN201810387808A CN110413091A CN 110413091 A CN110413091 A CN 110413091A CN 201810387808 A CN201810387808 A CN 201810387808A CN 110413091 A CN110413091 A CN 110413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equipment
host side
mobile terminal
handhel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78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78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3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3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3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由于可以使移动终端的主机端和手持端同步开机,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硬件结构。移动终端包括可分离的主机端和手持端,主机端主要负责大数据处理、存储拍摄等功能,手持端主要负责显示、通话、部分数据处理等功能。
然而,传统技术中移动终端的手持端通常配置为低容量的电池,存在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向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
所述第一子设备用于接收到开机指令,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开机模块,用于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
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机指令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
所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中至少一个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向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向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上述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开机。由于可以使移动终端的主机端和手持端同步开机,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组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分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旋转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另一旋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组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分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两个部分;该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参考图1中移动终端的状态),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还可以分开使用,即用于在使用该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可以只是握持手持端100的这一部分,而将主机端200置于其他位置,进而达到分体式使用的目的(参考图2中移动终端的状态)。如图2所示,手持端100包括手握部110以及显示部120;手握部110与显示部120固定连接。
该手握部110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以及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该显示部120则包括显示屏组件以及设于显示屏组件外侧的边框。其中,显示屏组件、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池连接,第一电池能够给显示屏组件和第一通信单元、第一处理器提供电能。该第一电池可以为可拆卸的结构形式,便于手持端100及时更换能量源。
该显示部120包括透明结构的显示屏组件以及贴设于显示屏组件侧边的边框。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可以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组件。手握部110与显示部120的一侧边固定连接。
该主机端200包括主壳体210、连接于主壳体210上的摄像头组件220、设于主壳体210内部的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以及第三通信单元。该主壳体210包括前端面212和后端面213,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面212和后端面213相背设置,且二者之间通过侧面214连接。其中,前端面212、后端面213以及侧面214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图中未标示出);第二电池、第二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以及第三通信单元设于容置腔内。
该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而第三通信单元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外部设备包括基站、云端服务器或者其他主机端或者终端设备等;第二处理器则用于处理数据。
其中,该手持端100的第一通信单元和主机端200的第二通信单元为近程通信单元;近程通信单元包括蓝牙通信单元、WIFI通信单元、ZigBee通信单元或者NFC通信单元中的任意一种。近程通信单元用于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通信,使用场景可包括:家庭或者办公等。可以将主机端200放置于某一位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是拿着手持端100进行操作即可,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提供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通信连接;手持端100可用于操控摄像头组件220以及预览摄像头组件220的拍摄画面,该控制信号的传输即利用第一通信单元和主机端200的第二通信单元(近程通信单元)进行的。
而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远程通信单元,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主天线,实现正常通信和网络功能;远程通信单元则可以为2G\3G\4G\5G\6G、CDMA等蜂窝通信单元,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通信单元,用于数据远程的通信与传输,关于远程通信单元的种类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主壳体210的前端面212上还设有配合机构2121,该配合机构2121用于实现手持端100与主机端200的配合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配合机构2121为设在前端面上的容置槽,手持端100能够容纳在容置槽之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磁性吸合固定在一起,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磁性吸合固定在一起。
图3为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旋转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端200的主壳体210前端面212上设有安装槽2122,摄像头组件220嵌设于安装槽2122内,且可相对于摄像头组件220与主机端200的连接处转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2122可以为贯穿顶侧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122也可以为贯穿其他侧面的结构,与之对应的是,摄像头组件220靠近其他侧面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端200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于主壳体210内且与摄像头组件22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于主壳体210转动。具体地,该摄像头组件220与主壳体210可转动连接,驱动装置则设于摄像头组件220和主壳体210之间,用于产生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主壳体210的转动驱动力,以带动摄像头组件220以其与主壳体210连接的一侧边位置为轴心进行转动,使与主壳体210连接的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远离主壳体210移动。
可选地,该主壳体210通过转动轴102(参图4中虚线长轴)与主壳体210铰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30为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设在摄像头组件220与主壳体210铰接的转动轴102上,其扭力的两端分别与摄像头组件220以及主壳体210抵接,用于产生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主壳体210转动的持续驱动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30还可以电机,电机可以通过驱动其转动不同的位置来实现对摄像头组件220拍摄角度的调节。
图5是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另一旋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当摄像头组件2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即摄像头组件220嵌设于主机端200前端面212的安装槽2122时,摄像头组件的摄像头入光面的朝向与主机端的前端面212的朝向相同;当摄像头组件22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即图5中位置状态),摄像头组件220的摄像头入光面的朝向与主机端的后端面213的朝向相同,在摄像头组件220从图2中第一位置(完全嵌设于主机端的前端面212)状态至图4中第二位置状态的整个旋转过程中(图5中虚线箭头表示摄像头组件220的旋转路径)每一角度均为摄像头组件220的拍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组件220相较于主机端200的旋转角度并不限于图示中的图2至图5的两种位置,还可以为超过180度的旋转角度,进而实现拍摄超过180度范围内的景物。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以运行于图1-5中的移动终端为例进行描述,终端包括手持端和主机端,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其中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如图6所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602至步骤604。
步骤602,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开机是指移动终端从电源无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开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移动终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按钮生成的等不限于此。开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无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的信号。
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后,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并生成可以指示设备开机的开机控制信号。
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可通过不间断电源对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的通信模块进行供电,保证通信模块的正常通信。
步骤604,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第一子设备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后,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根据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将第二子设备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中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根据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从而实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的同步开机。由于可以使移动终端的主机端和手持端同步开机,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702,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关机指令时,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
关机是指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关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第一子设备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第一子设备的按钮生成的,还可以是通过点击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例如,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移动终端主机端的电源键生成关机指令,也可以在点击手持端的电源键后,点击显示屏上的关机控件生成的,还可以是点击手持端显示屏上的预设关机图案生成的等。关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信号。
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关机指令后,根据关机指令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并进行关机将第一子设备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
步骤704,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关机控制信号,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关机。
第一子设备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根据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将第二子设备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
通过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关机指令时,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根据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可以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屏幕断电熄灭,可以减少电量消耗。由于可以使移动终端的主机端和手持端同步关机,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则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物理连接是指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通过数据连接线或接口进行连接。数据连接线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线,还可以是具有高传输速度并支持双面插入的USB Type-C数据线,还可以是高速多功能的Lightning数据线。具体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可以根据设备的需求和支持的数据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连接线。有线通信连接是指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是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第一子设备的数据接口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断开有线通信连接时,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中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包括: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或红外连接。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具体地,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Bluetooth)连接,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连接、红外连接。蓝牙连接是指使用2.4至2.485GHz的ISM(IndustrialScientific Medical,工业、科学、医用)波段的UHF(Ultra High Frequency,特高频)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WiFi连接是一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通信技术。红外连接是指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还可以是zigbee(一种低功耗局域网协议)连接。
主机端和手持端通过蓝牙、wifi、zigbee或红外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需支持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当第一子设备生成开机控制信号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子设备。例如,主机端和手持端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当主机端接收到开机指令时生成符合蓝牙协议的开机控制信号并通过蓝牙发送给手持端,手持端接收到开机控制信号根据蓝牙协议对开机控制信号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对手持端进行开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
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可以通过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金属弹片接触进行连接。移动终端中供电装置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不限于此。具体地,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将供电装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路的电能,手持端从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手持端供电装置的化学能。例如,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移动终端,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的锂离子电池放电,使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使正极处于富锂状态,而手持端的锂离子电池充电,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使负极处于富锂状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以在主机端电量低于手持端电量时,对主机端进行充电。
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可以增加手持端的电量,提高手持端的续航能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熄屏指令时,根据熄屏指令进行熄屏,并生成熄屏控制信号,向第二子设备发送熄屏控制信号,第二子设备根据熄屏控制信号进行熄屏。
熄屏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第一子设备的按键生成的,也可以是通过点击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还可以是当第一子设备检测到用户上一次操作时间与当前时间的距离超过预设时长后生成的等不限于此。具体地,第一子设备根据熄屏指令进行熄屏可以是关闭第一子设备的显示屏电源,也可以是停止对第一子设备的按键监测等。通过在第一子设备接收到熄屏指令时,根据熄屏指令进行熄屏的同时生成熄屏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子设备,指示第二子设备根据熄屏控制信号进行熄屏,可以使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同步熄屏,减少电量消耗,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开机是指移动终端从电源无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开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移动终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按钮生成的。开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无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的信号。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后,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并生成可以指示移动终端开机的开机控制信号。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可通过不间断电源对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的通信模块进行供电,保证通信模块的正常通信。
接着,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第一子设备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后,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根据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将第二子设备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使用。
可选地,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关机指令时,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关机控制信号,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关机。关机是指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关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移动终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按钮生成的,还可以是通过点击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例如,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移动终端主机端的电源键生成关机指令,也可以在点击手持端的电源键后,点击显示屏上的关机控件生成的,还可以是点击手持端显示屏上的预设关机图案生成的等。关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信号。第一子设备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根据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将第二子设备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
可选地,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或红外连接。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蓝牙连接是指使用2.4至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WiFi连接是一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通信技术。红外连接是指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主机端和手持端通过蓝牙、WiFi或红外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需支持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当第一子设备生成开机控制信号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子设备。
可选地,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则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物理连接是指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通过数据连接线或接口进行连接。数据连接线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线,还可以是具有高传输速度并支持双面插入的USB Type-C数据线,还可以是高速多功能的Lightning数据线。具体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需求和支持的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连接线。有线通信连接是指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是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第一子设备的数据接口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地,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移动终端的供电装置中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不限于此。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将供电装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路的电能,手持端从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手持端供电装置的化学能。可选地,手持端还可以在主机端电量低于手持端电量时,对主机端进行充电。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可以增加手持端的电量,提高手持端的续航能力。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6、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6、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第一子设备用于接收开机指令,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开机是指移动终端从电源无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开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移动终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按钮生成的。开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无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的信号。第一子设备用于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后,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用于根据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将第二子设备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使用。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可通过不间断电源对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的通信模块进行供电,保证通信模块的正常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第一子设备还用于接收关机指令时,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关机控制信号,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关机。
关机是指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关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移动终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按钮生成的,还可以是通过点击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例如,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移动终端主机端的电源键生成关机指令,也可以在点击手持端的电源键后,点击显示屏上的关机控件生成的,还可以是点击手持端显示屏上的预设关机图案生成的等。关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信号。第一子设备用于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用于根据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将第二子设备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还用于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物理连接是指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通过数据连接线或磁式接口进行连接。数据连接线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线,还可以是具有高传输速度并支持双面插入的USB Type-C数据线,还可以是高速多功能的Lightning数据线。具体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需求和支持的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连接线。有线通信连接是指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是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第一子设备的数据接口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或红外连接。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具体地,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连接,WiFi连接、红外连接。蓝牙连接是指使用2.4至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WiFi连接是一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通信技术。红外连接是指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还可以是zigbee(一种低功耗局域网协议)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通过蓝牙、wifi、zigbee或红外等方式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需支持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第一子设备用于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子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
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可以通过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金属弹片接触进行连接。移动终端的供电装置中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不限于此。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用于将供电装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路的电能,手持端用于从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手持端的供电装置的化学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以用于在主机端电量低于手持端电量时,对主机端进行充电。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可以增加手持端的电量,提高手持端的续航能力。
上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第一子设备用于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子设备,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从而实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的同步开机。由于可以使移动终端的主机端和手持端同步开机,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开机模块802,用于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
信号生成模块804,用于根据开机指令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信号发送模块806,用于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关机模块803。关机模块803用于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关机指令时,根据关机指令进行关机;信号生成模块804还可以用于根据关机指令生成关机控制信号;信号发送模块806还可以用于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关机控制信号,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第二子设备进行关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808,用于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将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808还可以用于在关机状态下保持主机端和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连接、WiFi连接或红外连接。
在一个实施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包括充电模块810,用于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
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子设备,第二子设备根据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从而实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的同步开机。由于可以使移动终端的主机端和手持端同步开机,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移动终端控制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中至少一个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或第一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处理器或第二处理器执行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移动终端。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向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关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
向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关机控制信号,所述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关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则所述第一子设备与所述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或红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手持端进行充电。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
所述第一子设备用于接收到开机指令,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并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设备还用于接收到关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子设备发送所述关机控制信号,所述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关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所述第一子设备与所述第二子设备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或红外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第一子设备与第二子设备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手持端进行充电。
11.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开机模块,用于当第一子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开机指令进行开机;
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机指令生成开机控制信号;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子设备发送开机控制信号,所述开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子设备进行开机。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和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一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和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和第二处理器;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中的一个为第一子设备,另一个为第二子设备;
所述第一子设备和第二子设备中至少一个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器或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810387808.8A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413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808.8A CN110413091A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808.8A CN110413091A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3091A true CN110413091A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45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7808.8A Pending CN110413091A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30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3457A (zh) * 2020-07-20 2020-10-2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广告机定时开关机的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7858Y (zh) * 2007-10-18 2008-07-16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笔记本电脑
EP1971008A2 (en) * 2007-03-13 2008-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re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n a portable terminal
CN202221523U (zh) * 2011-09-23 2012-05-16 杭州华银教育多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键开关装置和主机与屏幕分体式设备
CN103135688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共用存储的双平台组合式计算机系统
CN203445921U (zh) * 2013-09-06 2014-02-19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手机
CN104506687A (zh) * 2015-01-09 2015-04-08 周煜然 一种分离式智能手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1008A2 (en) * 2007-03-13 2008-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re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n a portable terminal
CN201087858Y (zh) * 2007-10-18 2008-07-16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笔记本电脑
CN202221523U (zh) * 2011-09-23 2012-05-16 杭州华银教育多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键开关装置和主机与屏幕分体式设备
CN103135688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共用存储的双平台组合式计算机系统
CN203445921U (zh) * 2013-09-06 2014-02-19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手机
CN104506687A (zh) * 2015-01-09 2015-04-08 周煜然 一种分离式智能手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3457A (zh) * 2020-07-20 2020-10-2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广告机定时开关机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22060B1 (en) Accessory power management
WO2021022994A1 (zh) 一种智能眼镜及眼镜套装
CN103685953A (zh) 拍摄装置、移动终端和手表
US20070178936A1 (en) Hand-held portable device with wireless data transfer module
CN208353374U (zh) 一种手机
WO2013070405A1 (en) Compact universal wireless adapter
CN108124052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摄像头旋转的方法
US20150115881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ceiv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5375942A (zh) 一种具有无线sim传输功能的手表手机
CN208112687U (zh) 手机
CN208285348U (zh) 移动终端
CN110413091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902490A (zh) U盘及其工作系统、工作方式转换方法、数据通信方法
US20070149255A1 (en) System for backing up information of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0413090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228381A1 (zh) 图像采集装置、电子装置和手机
WO2019206109A1 (zh) 移动终端
CN105892196A (zh) 一种控制闪光灯的方法及系统
CN110417982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92131A (zh) 移动终端
CN209390168U (zh)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组合件和壳体装置
CN110417983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04140521A (ja) 携帯電話装置、及び携帯電話装置用充電器
CN112448039A (zh) 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1702085U (zh) 一种模块化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