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7982B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7982B
CN110417982B CN201810387055.0A CN201810387055A CN110417982B CN 110417982 B CN110417982 B CN 110417982B CN 201810387055 A CN201810387055 A CN 201810387055A CN 110417982 B CN110417982 B CN 110417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held
host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70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7982A (zh
Inventor
杨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70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7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7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7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9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 mode according to history or models of usage information, e.g. activity schedule or time of d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H04W52/02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by controlling a display operation or backlight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wireless LAN inte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当所述主机端开机完成,向所述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减少了手持端屏幕等待主机端开机时间的耗电,延长了手持端的续航时长。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硬件结构。移动终端可包括可分离的主机端端和手持端,主机端端主要负责大数据处理、存储拍摄等功能,手持端主要负责显示、通话、部分数据处理等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节省电量,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
当所述主机端开机完成,向所述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当所述主机端开机完成,向所述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开机模块,用于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主机端开机完成,向所述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机端接收到从机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后开机,在开机成功后返回开机成功信号给手持端,手持端根据开机成功信号点亮屏幕,减少了手持端屏幕等待主机端开机时间的耗电,延长了手持端的续航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组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分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旋转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另一旋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组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分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两个部分;该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参考图1中移动终端的状态),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还可以分开使用,即用于在使用该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可以只是握持手持端100的这一部分,而将主机端200至于其他位置,进而达到分体式使用的目的(参考图2中移动终端的状态)。如图2所示,手持端100包括手握部110以及显示部120;手握部110与显示部120固定连接。
该手握部110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电池、第一处理器以及第一通信单元;该显示部120则包括显示屏组件以及设于显示屏组件外侧的边框。其中,显示屏组件、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池连接,第一电池能够给显示屏组件、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提供电能。该第一电池可以为可拆卸的结构形式,便于手持端100及时更换能量源。
该显示部120包括透明结构的显示屏组件以及贴设于显示屏组件侧边的边框。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可以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组件。手握部110与显示部120的一侧边固定连接。
该主机端200包括主壳体210、连接于主壳体210上的摄像头组件220、设于主壳体210内部的第二电池、第二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以及第三通信单元。该主壳体210包括前端面212和后端面213,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面212和后端面213相背设置,且二者之间通过侧面214连接。其中,前端面212、后端面213以及侧面214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图中未标示出);第二电池、第二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以及第三通信单元设于容置腔内。
该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通信单元进行通信连接,而第三通信单元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外部设备包括基站、云端服务器或者其他主机端或者终端设备等;第二处理器则用于处理数据。
其中,该手持端100的第一通信单元和主机端200的第二通信单元为近程通信单元;近程通信单元包括蓝牙通信单元、WIFI通信单元、ZigBee通信单元或者NFC通信单元中的任意一种。近程通信单元用于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通信,使用场景可包括:家庭或者办公等。可以将主机端200放置于某一位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是拿着手持端100进行操作即可,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提供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的近场通信连接;手持端100可用于操控摄像头组件220以及预览摄像头组件220的拍摄画面,该控制信号的传输即利用第一通信单元和主机端200的第二通信单元(近程通信单元)进行的。
而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远程通信单元,主机端200的第三通信单元为主天线,实现正常通信和网络功能;远程通信单元则可以为2G\3G\4G\5G\6G、CDMA等蜂窝通信单元,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通信单元,用于数据远程的通信与传输,关于远程通信单元的种类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主壳体210的前端面212上还设有配合机构2121,该配合机构2121用于实现手持端100与主机端200的配合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配合机构2121为设在前端面上的容置槽,手持端100能够容纳在容置槽之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磁性吸合固定在一起,手持端100和主机端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磁性吸合固定在一起。
图3为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旋转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端200的主壳体210前端面212上设有安装槽2122,摄像头组件220嵌设于安装槽2122内,且可相对于摄像头组件220与主机端200的连接处转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2122可以为贯穿顶侧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2122也可以为贯穿其他侧面的结构,与之对应的是,摄像头组件220靠近其他侧面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机端200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于主壳体210内且与摄像头组件22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于主壳体210转动。具体地,该摄像头组件220与主壳体210可转动连接,驱动装置则设于摄像头组件220和主壳体210之间,用于产生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主壳体210的转动驱动力,以带动摄像头组件220以其与主壳体210连接的一侧边位置为轴心进行转动,使与主壳体210连接的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远离主壳体210移动。
可选地,该主壳体210通过转动轴102(参图4中虚线长轴)与主壳体210铰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30为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设在摄像头组件220与主壳体210铰接的转动轴102上,其扭力的两端分别与摄像头组件220以及主壳体210抵接,用于产生摄像头组件220相对主壳体210转动的持续驱动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30还可以电机,电机可以通过驱动其转动不同的位置来实现对摄像头组件220拍摄角度的调节。
图5是图2中主机端摄像头组件另一旋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当摄像头组件2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即摄像头组件220嵌设于主机端200前端面212的安装槽2122时,摄像头组件的摄像头入光面的朝向与主机端的前端面212的朝向相同;当摄像头组件22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即图5中位置状态),摄像头组件220的摄像头入光面的朝向与主机端的后端面213的朝向相同,在摄像头组件220从图2中第一位置(完全嵌设于主机端的前端面212)状态至图4中第二位置状态的整个旋转过程中(图5中虚线箭头表示摄像头组件220的旋转路径)每一角度均为摄像头组件220的拍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组件220相较于主机端200的旋转角度并不限于图示中的图2至图5的两种位置,还可以为超过180度的旋转角度,进而实现拍摄超过180度范围内的景物。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该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与该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该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与该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该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以运行于图1至图5中的移动终端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6所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602至步骤604。其中:
步骤602,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该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
具体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是指手持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生成的。手持端的开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手持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手持端的按钮生成的等不限于此。手持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主机端,主机端根据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使主机端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
步骤604,当主机端开机完成,向该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该手持端点亮屏幕。
具体地,当主机端开机完成后,生成开机成功信号,将开机成功信号发送到手持端。手持端根据该开机成功信号点亮屏幕,即手持端的显示部的显示屏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主机端接收到从机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后开机,在开机成功后返回开机成功信号给手持端,手持端根据开机成功信号点亮屏幕,减少了手持端屏幕等待主机端开机时间的耗电,延长了手持端的续航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关机控制信号,根据该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
关机是指设备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关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手持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手持端上按钮生成的,还可以是通过点击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关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信号。
主机端接收到关机指令后,根据关机指令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并进行关机,将主机端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主机接收到关机指令,根据该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将该关机控制信号发送给手持端。该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手持端关机。
关机是指设备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关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主机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主机端上按钮生成的,还可以是通过点击主机端上的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关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机端与手持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该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或红外通信或ZigBee连接。
主机端和手持端通过蓝牙、WiFi、ZigBee或红外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需支持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当主机端生成开机控制信号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手持端。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蓝牙连接是指使用2.4至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WiFi连接是一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通信技术。红外连接是指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该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将该主机端与该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可以是通过数据接口和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数据连接线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线,还可以是具有高传输速度并支持双面插入的USB Type-C数据线,还可以是高速多功能的Lightning数据线。具体地,主机端和手持端可以根据设备的需求和支持的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连接线。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还可以是通过磁式接口进行连接例如通过磁式弹片接触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金属贴片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等。有线通信连接是指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
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是当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的数据接口与手持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信通信连接,当主机端和手持端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当主机端与手持端断开有线通信连接即断开物理连接时,主机端与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切换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当有线通信连接断开时,主机端和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可以确保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当该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该主机端对该手持端进行充电。
具体地,主机端与手持端可以通过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金属弹片接触进行连接。移动终端中供电装置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不限于此。具体地,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将供电装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路的电能,手持端从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手持端供电装置的化学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以在主机端电量低于手持端电量时,对主机端进行充电。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可以增加手持端的电量,提高手持端的续航能力。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该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该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包括开机模块710和信号发送模块720。其中:
开机模块710用于当该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该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
信号发送模块720用于当该主机端开机完成,向该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主机端接收到从机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后开机,在开机成功后返回开机成功信号给手持端,手持端根据开机成功信号点亮屏幕,减少了手持端屏幕等待主机端开机时间的耗电,延长了手持端的续航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包括关机模块。关机模块用于当该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关机控制信号,根据该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装置还包括切换模块。切换模块用于当该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将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或红外通信或ZigBee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
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移动终端控制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移动终端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当该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该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当该主机端开机完成,向该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该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
具体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是指手持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生成的。手持端的开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点击手持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手持端的按钮生成的等不限于此。手持端接收到开机指令后生成开机控制信号并发送给主机端,主机端根据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使主机端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
当主机端开机完成后,生成开机成功信号,将开机成功信号发送到手持端。手持端根据该开机成功信号点亮屏幕,即手持端的显示部的显示屏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主机端接收到从机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后开机,在开机成功后返回开机成功信号给手持端,手持端根据开机成功信号点亮屏幕,减少了手持端屏幕等待主机端开机时间的耗电,延长了手持端的续航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主机端还用于接收到该手持端发送的关机控制信号,根据该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
关机是指设备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关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手持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手持端上按钮生成的,还可以是通过点击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关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信号。
主机端接收到关机指令后,根据关机指令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并进行关机,将主机端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主机接收到关机指令,根据该关机指令进行关机,并生成关机控制信号,将该关机控制信号发送给手持端。该关机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手持端关机。
关机是指设备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过程。具体地,关机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主机端的电源键生成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终端的主机端上按钮生成的,还可以是通过点击主机端上的显示屏上的界面元素生成的。关机控制信号是指用于指示移动终端从电源供电状态切换到电源无供电状态的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主机端与该手持端物理连接时,该主机端与该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限通信连接。
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可以是通过数据接口和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数据连接线可以是USB连接线,还可以是具有高传输速度并支持双面插入的USB Type-C数据线,还可以是高速多功能的Lightning数据线。具体地,主机端和手持端可以根据设备的需求和支持的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数据连接线。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还可以是通过磁式接口进行连接例如通过磁式弹片接触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金属贴片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等。有线通信连接是指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
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数据通信状态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是当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的数据接口与手持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信通信连接,当主机端和手持端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主机端与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当主机端与手持端断开有线通信连接即断开物理连接时,主机端与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切换有线通信连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当有线通信连接断开时,主机端和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可以确保主机端和手持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主机端和手持端均包括蓝牙通信单元或者WiFi通信单元或者红外通信单元或ZigBee通信单元。
主机端和手持端通过蓝牙、WiFi、ZigBee或红外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主机端和手持端需支持至少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当主机端生成开机控制信号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开机控制信号发送给手持端。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蓝牙连接是指使用2.4至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WiFi连接是一种允许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通信技术。红外连接是指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该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该主机端对该手持端进行充电。
具体地,主机端与手持端可以通过数据连接线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金属弹片接触进行连接。移动终端中供电装置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不限于此。具体地,当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将供电装置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路的电能,手持端从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手持端供电装置的化学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端还可以在主机端电量低于手持端电量时,对主机端进行充电。通过在主机端和手持端物理连接时,主机端对手持端进行充电,可以增加手持端的电量,提高手持端的续航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该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该主机端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控制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使所述主机端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
当所述主机端开机完成,向所述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
当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所述主机端的数据接口与所述手持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断开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关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或红外通信或ZigBee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手持端进行充电。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手持端包括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包括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耦合连接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主机端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手持端的第一通信单元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使所述主机端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当所述主机端开机完成,向所述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当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所述主机端的数据接口与所述手持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断开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手持端发送的关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关机控制信号进行关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均包括蓝牙通信单元或者WiFi通信单元或者红外通信单元或ZigBee通信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机端与手持端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对所述手持端进行充电。
9.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机端和手持端,所述主机端和手持端在关机状态下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开机模块,用于当所述主机端接收到手持端发送的开机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进行开机,使所述主机端切换到电源供电状态;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主机端开机完成,向所述手持端发送开机成功信号,所述开机成功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手持端点亮屏幕;
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物理连接时,则所述主机端的数据接口与所述手持端的数据接口相连接后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和所述手持端切换为有线通信连接后,断开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的无线通信连接;当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断开物理连接时,所述主机端与所述手持端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810387055.0A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17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055.0A CN110417982B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055.0A CN110417982B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982A CN110417982A (zh) 2019-11-05
CN110417982B true CN110417982B (zh) 2021-04-23

Family

ID=6834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70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17982B (zh) 2018-04-26 2018-04-26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798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659A (zh) * 2007-02-25 2008-08-2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机的待机和整机上电管理方法及电路
CN202221523U (zh) * 2011-09-23 2012-05-16 杭州华银教育多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键开关装置和主机与屏幕分体式设备
CN103135688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共用存储的双平台组合式计算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7588A (ja) * 2002-02-28 2003-09-12 Princeton Technology Ltd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器
WO2011079523A1 (zh) * 2009-12-31 2011-07-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计算机器件工作状态的方法和计算机
US8934219B2 (en) * 2011-03-24 2015-01-13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 detachable display
CN103309686B (zh) * 2012-03-09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开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02284B (zh) * 2014-07-28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06687A (zh) * 2015-01-09 2015-04-08 周煜然 一种分离式智能手机
CN107515660A (zh) * 2017-07-19 2017-12-26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分体式电脑开关装置与开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659A (zh) * 2007-02-25 2008-08-2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机的待机和整机上电管理方法及电路
CN202221523U (zh) * 2011-09-23 2012-05-16 杭州华银教育多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键开关装置和主机与屏幕分体式设备
CN103135688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共用存储的双平台组合式计算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982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1751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を有するスマートウォッチ
CN104955022A (zh) 一种共享使用虚拟sim卡的方法和系统
CN107950041B (zh) 一种Profile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US10638429B2 (en) Terminal device with a power supply control during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WO2017035942A1 (zh) 基于虚拟sim卡的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UA117250C2 (uk) Багаторежимний, бездротовий мікрофон, який носиться
CN104333622A (zh)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08124052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摄像头旋转的方法
JP6923218B2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キーボード、タブレットを全て合体して備え画像をキャプチャできる個人用情報端末
CN111010693A (zh) 一种提供无线保真WiFi网络接入服务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712667A (zh) 拍摄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手持云台及存储介质
CN110417982B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282450A (zh) 摄像头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08285348U (zh) 移动终端
CN208112687U (zh) 手机
CN204031308U (zh) 一种辅助拍照机构
US2015013319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9859126U (zh) 移动式读取器及数据共享系统
WO2019206081A1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13091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17983B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11321032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车辆
CN104580667A (zh)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终端
CN203277541U (zh) 电池扩容装置及使用该电池扩容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7369172U (zh) 手机自拍无线远程遥控器及手机自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