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7042B -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7042B
CN110417042B CN201910760907.0A CN201910760907A CN110417042B CN 110417042 B CN110417042 B CN 110417042B CN 201910760907 A CN201910760907 A CN 201910760907A CN 110417042 B CN110417042 B CN 1104170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commutation
commutation failure
power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09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7042A (zh
Inventor
马欢
杨冬
麻常辉
雷鸣
张鹏飞
赵康
刘文学
周宁
曹永吉
卢奕
张志轩
房俏
李山
陈博
邢鲁华
蒋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07609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7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7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7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7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与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基于换相失败机理,通过检测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次数和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进行直流功率速降,从而实现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本发明在受端电网弱交流状态下仍然可以降低连续换相失败风险,可有效阻止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故障,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针对交流故障后直流受端系统弱交流状态下,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对能量传输提出大容量、远距离、跨区域的新要求,如何尽可能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提高运行效率成为电力输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造价低,线损小,调节速度快等优点,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技术,因此得到大力发展。如今,全球已安装100多套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5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并成为世界上拥有直流输电工程最多、输送线路最长、容量最大的国家。
随着直流输电系统建设,受端系统“强直弱交”的特性逐渐增强,直流连续换相失败容易发生。换流站近区故障发生,极易导致多直流发生同时换相失败。当受端交流系统故障较长时间未清除,其近区的换流母线电压持续较低,可能造成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长时间换相失败后直流控制系统触发直流闭锁保护。由于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中不同线路间的耦合紧密,直流闭锁所带来的功率缺额将引发区域电网内潮流大范围转移与重新分布,很可能会造成交流系统解列、大面积失负荷等连锁故障。
针对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常用的抑制方法是根据直流换相失败严重程度对直流系统进行闭锁控制,同时通过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对送端电网进行紧急切机和受端电网紧急切负荷操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这种控制方法,通过牺牲部分交流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换取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有效避免事故规模的扩大。但是目前缺少一种专门针对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抑制方法,从连续换相失败本质出发对直流系统进行相应控制,从而避免直流系统从连续换相失败恶化至直流闭锁的过程,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形成任何区域电网事故。由此可见设计抑制直流系统受端弱交流状态下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基于连续换相失败机理,检测直流系统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和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通过直流功率速降实现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包括如下步骤:
S1:检测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m,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Ui
S2:判断换相失败次数m、换流母线电压Ui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如果满足触发条件,进入步骤S3;如果不满足触发条件,返回步骤S1;
S3:启动直流功率速降;
S4:判断直流功率的大小,决定直流功率速降值;
S5:进行直流功率速降;
S6:判断是否满足退出条件,若否,则返回步骤S5;若是,直流功率速降结束,开始恢复直流功率。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换相失败次数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S21: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测量阀电流与换流母线线电压,并计算换流阀熄弧角;
S22:判断熄弧角是否大于固有极限熄弧角:
如果是,表示没有发生换相失败,返回步骤S21,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继续实时测量计算阀熄弧角;
如果否,表示发生换相失败,进入步骤S23;
S23:装置内部换相失败计数器加一并通过通信传输接口发送当前所测量的换相失败次数,延迟200ms后返回步骤S21,装置继续实时测量计算阀熄弧角判断是否发生下一次换相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1中,换流阀熄弧角为阀电流过零时刻与换相线电压过零时刻之差的角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2中,换流阀可控硅元件中建立P-N结所必须的时间用角度的方式来表示,即为固有极限熄弧角;固有极限熄弧角的大小与可控硅的元件参数、运行状态有关。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S2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具体包括:
如果m≥2且Ui<0.9UN,返回步骤S1,如果m<2或Ui>0.9UN,进入步骤S3,其中UN为换流母线额定电压。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S4中,直流功率速降值根据直流系统短路比SCR的范围来确定。
进一步地,直流系统短路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170217850000031
其中SCCi为逆变换流母线的短路容量,Pdci为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
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S6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退出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换流母线电压Ui,如果Ui<0.8UN,则继续步骤S3,如果Ui≥0.8UN,直流功率速降结束,开始恢复直流功率。其中UN为换流母线额定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抑制逆变换流器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稳定系统,包括基于上述安全控制方法的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与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配合实现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作为实现安全控制方法的控制中心,通过主站通信传输接口接收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所读取的换流母线电压与测量计算的直流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根据基于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控制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完成直流功率速降和恢复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包括通信传输接口和直流功率控制系统,直流功率控制系统通过通信传输接口接收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所下达的直流功率变化值与变化速率,并控制直流系统整流侧实现直流系统传输功率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功率控制系统包括直流系统功率检测装置、调节速率检测装置和直流功率控制装置,实现直流系统传输功率大小和速率跟踪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指令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包括受端系统直流换流母线电压读取装置、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分别负责读取直流换流母线电压和测量计算直流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次数,结果通过通信传输接口上传至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
进一步地,所述受端系统直流换流母线电压读取装置,通过接口实时读取SCADA中受端系统直流换流母线电压值。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实时测量阀电流结束时刻与对应换相电压过零时刻的时间间隔,换算间隔时间为角度量从而获得实时熄弧角,实时熄弧角与固定极限熄弧角比较判断逆变换流器是否发生换相失败,并利用计数器得到所需要的换相失败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传输接口,是实现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与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之间进行检测信息和控制系统传输的通道,其采用光纤通信。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出的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对连续换相失败风险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阻止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故障,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本方法相较其他安全控制方法,在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同时保证送受端系统不发生失负荷、切机事故;此外本方法从换相失败本质出发,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方法可在受端电网弱交流状态下降低连续换相失败风险,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
本发明所设计的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系统在实现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功能的同时尽量简化系统硬件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已有的测量数据信息和控制设备,不增加额外采集、控制设备,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连续换相失败机理原理图;
图2为换相失败运行特性图;
图3为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抑制逆变换流器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稳定系统结构图;
图5为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结构图;
图6为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结构图;
图7为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结构图;
图8为抑制逆变换流器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稳定系统布置图;
图9为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原理图;
图10为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进行换相失败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换相失败机理,如图1所示。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故障的本质是换流阀没有退出。本应退出的换流阀没有退出,这将导致换流器随后会出现上下桥臂同时导通即直流系统瞬时短路的情况。短路后的直流扰动表现在直流电压短时间内下降至零、直流电流骤增。图1中,直流电流在换相失败后从额定6kA骤增至11kA;直流电压在换相失败后从额定电压骤降至0。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故障会伴随有严重的直流系统扰动,扰动时间的长短与交流系统强弱和直流控制方法有关。充足的受端交流无功支撑和合适的直流控制方法是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后进行快速功率回升的必要条件。由于换相失败暂态过程具有快速性,并且直流控制系统包含积分环节,控制指令很难及时动作到位,因此第一次换相失败很难避免。因此直流控制方法对直流换相失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现直流功率快速恢复和减小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故障的风险方面。通过上述直流换相失败机理和运行特性,考虑设计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安全控制方法。
图2为基于低压限流器的直流换相失败特性图。其中K点为故障稳态点;N点为直流额定运行点。当直流处于换相失败暂态过程中,直流电压Udc低于故障稳态点,直流电流Idc将骤增,直流电压Udc、直流电流Idc将位于Y轴上的虚框附近;当直流处于换相失败稳态过程中,直流电压Udc、直流电流Idc将位于K-N的直线上。其中Udclow是指低压限流器的输入直流电压阈值,Idc min_vdcl是指低压限流器的输出最低直流电流指令值。
直流输电连续换相失败就是当第一次换相失败到达故障稳态运行点K后,因直流控制方法存在问题或者交流系统无功支撑能力不足无法完成后续直流功率恢复,并再次发生换相失败的过程。本方法就是通过控制方法的优化降低受端电网处于弱交流状态下直流系统逆变侧连续换相失败的风险,因此本方法针对故障后交流系统无功强度仅够支撑直流系统到达故障稳态点,随后发生连续换相失败故障的情形。
基于原有的直流功率速降装置增加考虑受端无功支撑能力,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抑制连续换相失败故障风险的直流功率速降控制方法。
将直流功率速降应用于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的原因为直流功率与换相失败风险之间的关系。由于故障后受端系统无功支撑能力降低,逆变器更容易发生连续换相失败,具体分析逆变器换相失败与直流功率之间的关系。受端故障将导致换流母线交流电压下降,此时直流控制系统运行为整流侧定电流控制,逆变侧定熄弧角控制。整流侧定电流控制是为了防止直流系统由于换相失败造成的直流电流断续,直流电流断续将在直流电抗器上产生过电压,威胁设备安全。逆变侧定熄弧角控制主要为增大换相裕度,防止换相失败的进一步严重,减低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风险。
直流系统运行在故障稳态点时的控制方法为整流侧定电流逆变侧定熄弧角,对应的逆变器模型为
Figure BDA0002170217850000061
其中Udc0i为逆变侧直流空载电压;Udci为逆变侧直流电压;Idci为逆变侧直流电流;Ui为逆变侧换流母线线电压;Pdci为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γ为逆变器熄弧角;μ为逆变器换相角。KTi为逆变测换流变压器电压比,Xi为逆变测换流变压器内电抗。
故障稳态点的逆变器角度关系式为
β=π-α=μ+γ (2)
其中α逆变器触发角;β逆变器超前触发角。
根据上述关系进行变化得到
Figure BDA0002170217850000062
当扰动结束,整流侧为定电流控制,此时Idci为常数。在式(3)中引入比例常数k后得到式
Figure BDA0002170217850000063
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可得到熄弧角γ、逆变侧换流母线线电压Ui、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Pdci和超前触发角β之间的关系如式为
△γ=a△Ui+b△Pdci+c△β (5)
其中系数a、b、c为
Figure BDA0002170217850000071
当到达故障稳态运行点后的短时间内,假设交流电压和逆变器超前触发角保持恒定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γ=b△Pdci (7)
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变化量与熄弧角角度变化量之间为反比关系。故障稳态运行点后的熄弧角大于0,并且直流扰动停止后的直流电压、电流和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因此可得sinγ>0,Ui>0,k>0,Pdci>0,综上得到b<0,即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同逆变侧熄弧角成反比关系。因此当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下降时,逆变侧熄弧角增大,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因此得到减轻。
如图3所示,本发明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流程为:
S1:检测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m,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Ui
S2:判断换相失败次数、换相母线电压:
如果m≥2且Ui<0.9UN,返回步骤S1,如果m<2或Ui>0.9UN,进入步骤S3;
S3:启动直流功率速降;
S4:判断直流功率的大小,决定直流功率速降值;
S5:进行直流功率速降;
S6:判断换流母线电压Ui
如果Ui<0.8UN,则继续步骤S5,如果Ui≥0.8UN,直流功率速降结束,开始恢复直流功率。
其中UN为换流母线额定电压。
以下给出直流功率速降的具体实例:
当稳控系统检测到直流发生两次换相失败并且检测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降至0.9pu以下并维持60ms后,开启直流功率调制方法,进行功率速降,降低直流调制功率;直到检测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上升至0.8pu以上并维持60ms后,直流功率速降退出,功率快速恢复,连续换相失败故障风险解除。具体直流功率调节范围根据故障前电网运行状态决定,当故障发生前受端系统处于弱交流状态时直流速降功率值要大于受端系统处于强交流状态。
其中直流功率速降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短路比是反映受端交流系统强度的重要参数。直流系统短路比(SCR)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170217850000081
其中SCCi为逆变换流母线的短路容量,Pdci为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
受端电网的无功支撑能力可以用短路比表示,强交流状态与弱交流状态不同情况对应的短路比不同,不同交流状态下发生换相失败后对应的功率速降值也不同,具体值如表1所示。
表1电网运行方式对应直流功率变化对照表
Figure BDA0002170217850000082
图4示出了本发明抑制逆变换流器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稳定系统结构图。安全稳定系统基于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控制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与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相配合,实现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
如图4所示,抑制逆变换流器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稳定系统包括: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和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
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作为实现安全控制方法的控制中心,通过主站通信传输接口接收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所读取的换流母线电压与采集的直流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并根据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控制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完成直流功率速降和恢复操作。
图5进一步示出了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结构图。
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主要通过主站通信传输接口来接收从电网专用通信传输线路传来的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所测量计算得到的直流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和从SCADA读取得到的换流母线电压,根据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控制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完成直流功率速降和恢复操作。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是实现抑制直流连续换相失败安全控制方法的控制中心。
图6进一步示出了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结构图。
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传输接口和直流功率控制系统。直流功率控制系统通过通信传输接口接收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所下达的直流功率变化值并控制直流系统实现传输功率调节。直流功率控制系统包括直流系统功率检测装置、调节速率检测装置、直流功率控制装置,直流功率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直流线路功率,调节速率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直流功率调节速率,并将检测值输入直流功率控制装置,实现直流功率速降,从而实现直流系统传输功率大小和速率的闭环控制,实时跟踪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指令。
图7进一步示出了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结构图。
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主要包括受端系统直流换流母线电压读取装置、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和通信传输接口,分别负责从SCADA读取直流换流母线电压和测量计算得到的直流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次数,上述结果将通过通信传输接口上传至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
图8示出了抑制逆变换流器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稳定系统布置图。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配置直流功率速降装置,该装置作为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一部分,一般安装于整流侧,配合逆变侧实现直流功率速降的功能。其中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安装于逆变侧,所采集信息通过电网通信专线传至整流侧的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本系统中的换流母线电压判据在SCADA系统中即可获得,不必增设量测装置,方法实现仅需修改换流站内安全稳定装置软件系统,实现更加简单。
如图9所示为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原理图。
从换流阀的角度看换相失败过程,换相失败发生的本质是由于可控硅元件中建立P-N结所必须的时间不足。这段时间可以用角度的方式来表示,即固有极限熄弧角γmin。固有极限熄弧角的大小与可控硅的元件参数、运行状态有关。当换流阀运行过程中的熄弧角γ<γmin时,换相失败发生。基于换相失败的本质可以对换流器换相失败进行检测,测量阀电流过零时刻作为换流阀实际关断时刻,测量换流母线线电压过零时刻作为换流阀关断条件,两时间之差的角度值为换流阀实时熄弧角。当测量得到的实时熄弧角小于固有极限熄弧角时,判断换流阀发生换相失败。
图10示出了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进行换相失败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开始测量阀电流与换相线电压,并计算阀电流过零时刻与换相线电压过零时刻之差的角度值为换流阀熄弧角。
熄弧角与固有极限熄弧角比较判断逆变换流器是否发生换相失败。
如果熄弧角大于固有极限熄弧角,表示没有发生换相失败,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继续实时测量计算阀熄弧角。
如果熄弧角小于固有极限熄弧角,表示发生换相失败,装置内部换相失败计数器加一并通过通信传输接口发送当前所测量的换相失败次数。
延迟200ms装置继续实时测量计算阀熄弧角判断是否发生下一次换相失败。
申请人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了详细的说明与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详尽的说明只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精神,而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相反,任何基于本发明的发明精神所作的任何改进或修饰都应当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连续换相失败机理,检测直流系统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和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通过直流功率速降实现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包括如下步骤:
S1:检测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m,逆变侧换流母线电压Ui
S2:判断换相失败次数m、换流母线电压Ui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如果满足触发条件,进入步骤S3;如果不满足触发条件,返回步骤S1;
S3:启动直流功率速降;
S4:判断直流功率的大小,根据直流系统短路比SCR的范围,决定直流功率速降值;
S5:进行直流功率速降;
S6:判断是否满足退出条件,若否,则返回步骤S5;若是,直流功率速降结束,开始恢复直流功率;
所述步骤S2中,判断换流母线电压Ui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包括:
如果m≥2且Ui<0.9UN,返回步骤S1,如果m<2或Ui>0.9UN,进入步骤S3;其中UN为换流母线额定电压;
所述步骤S4中,直流功率速降值根据直流系统短路比SCR的范围来确定,强交流状态与弱交流状态对应不同的短路比,不同交流状态下发生换相失败后对应的功率速降值也不同,具体包括:
当SCR>3时,直流功率速降值为10%,3>SCR>2.5时,直流功率速降值为20%,2.5>SCR>1.5时,直流功率速降值为30%,1.5>SCR时,直流功率速降值为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换相失败次数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S21: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测量阀电流与换流母线线电压,并计算换流阀熄弧角;
S22:判断熄弧角是否大于固有极限熄弧角:
如果是,表示没有发生换相失败,返回步骤S21,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继续实时测量计算阀熄弧角;
如果否,表示发生换相失败,进入步骤S23;
S23:装置内部换相失败计数器加一并通过通信传输接口发送当前所测量的换相失败次数,延迟200ms后返回步骤S21,装置继续实时测量计算阀熄弧角判断是否发生下一次换相失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换流阀熄弧角为阀电流过零时刻与换相线电压过零时刻之差的角度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换流阀可控硅元件中建立P-N结所必须的时间用角度的方式来表示,即为固有极限熄弧角;固有极限熄弧角的大小与可控硅的元件参数、运行状态有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流系统短路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001514300000021
其中SCCi为逆变换流母线的短路容量,Pdci为直流系统馈入受端交流系统有功功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6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退出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换流母线电压Ui,如果Ui<0.8UN,则继续步骤S3,如果Ui≥0.8UN,直流功率速降结束,开始恢复直流功率;其中UN为换流母线额定电压。
7.一种抑制逆变换流器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安全控制方法的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与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配合实现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作为实现安全控制方法的控制中心,通过主站通信传输接口接收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所读取的换流母线电压与测量计算的直流逆变侧换相失败次数,根据基于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控制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完成直流功率速降和恢复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包括通信传输接口和直流功率控制系统,直流功率控制系统通过通信传输接口接收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所下达的直流功率变化值与变化速率,并控制直流系统整流侧实现直流系统传输功率调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功率控制系统包括直流系统功率检测装置、调节速率检测装置和直流功率控制装置,实现直流系统传输功率大小和速率跟踪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指令的过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包括受端系统直流换流母线电压读取装置、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分别负责读取直流换流母线电压和测量计算直流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次数,结果通过通信传输接口上传至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端系统直流换流母线电压读取装置,通过接口实时读取SCADA中受端系统直流换流母线电压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换流器换相失败检测装置,实时测量阀电流结束时刻与对应换相电压过零时刻的时间间隔,换算间隔时间为角度量从而获得实时熄弧角,实时熄弧角与固定极限熄弧角比较判断逆变换流器是否发生换相失败,并利用计数器得到所需要的换相失败次数。
14.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接口,是实现直流安全稳定控制主站与逆变侧状态检测子系统、整流换流控制子系统之间进行检测信息和控制系统传输的通道,其采用光纤通信。
CN201910760907.0A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0417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907.0A CN110417042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0907.0A CN110417042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042A CN110417042A (zh) 2019-11-05
CN110417042B true CN110417042B (zh) 2021-07-06

Family

ID=6836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0907.0A Active CN110417042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70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5429B (zh) * 2019-11-20 2022-05-17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逆变器调相运行能力的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1064215B (zh) * 2019-12-11 2022-09-0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混合级联直流输电工程换相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45001B (zh) * 2020-02-25 2022-06-2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附加电流控制的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1585280B (zh) * 2020-03-06 2021-07-06 山东大学 阻断多直流换相失败连锁的电网临时解列方法及系统
CN111474427B (zh) * 2020-04-13 2022-08-02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流电流的连续换相失败风险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1562462B (zh) * 2020-04-15 2022-07-2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换流阀电流特征的直流换相失败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1641225A (zh) * 2020-07-06 2020-09-08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一种利用多功能储能装置调节能力的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1641224B (zh) * 2020-07-06 2022-05-27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一种基于光伏电站无功自适应调节的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1769585B (zh) * 2020-07-15 2021-09-07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逆变器能量累积特征的换相失败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156931B (zh) * 2020-09-07 2023-11-1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换相失败的控制方法
CN113595125B (zh) * 2021-07-19 2024-05-10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过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1843A (en) * 1997-03-24 1998-11-03 Asea Brown Boveri Ab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evice for converting direct voltage into a three-phase alternating voltage
CN105071426A (zh) * 2015-07-27 2015-11-18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恢复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394807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快速评估方法
CN109361232A (zh) * 2018-11-02 2019-02-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特高压直流分层馈入电网电压稳定的方法及系统
CN109659964A (zh) * 2017-10-12 2019-04-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预防直流闭锁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1843A (en) * 1997-03-24 1998-11-03 Asea Brown Boveri Ab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evice for converting direct voltage into a three-phase alternating voltage
CN105071426A (zh) * 2015-07-27 2015-11-18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恢复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394807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快速评估方法
CN109659964A (zh) * 2017-10-12 2019-04-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预防直流闭锁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61232A (zh) * 2018-11-02 2019-02-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特高压直流分层馈入电网电压稳定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7042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7042B (zh) 一种抑制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066759B (zh) 兼顾有功平衡的混合双馈入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控制方法
CN108539796B (zh) 一种风电双极柔直电网的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控制方法
Ouyang et al. A predictive method of LCC-HVDC continuous commutation failure based on threshold commutation voltage under grid fault
CN109830978B (zh) 一种具备故障自动穿越能力的风电柔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873443B (zh) 基于临界电压的电网故障下直流连续换相失败预测方法
CN111969567B (zh) 混联型直流输电系统受端交流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769586B (zh) 分层接入uhvdc系统非故障层换流器的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0474307B (zh) 基于电流暂降检测的自适应故障分量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CN113193586B (zh) 一种柔性直流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21908B (zh) 一种应用于四端风电直流电网的交流故障定位方法
CN112952886B (zh) 一种混合级联直流系统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1600334B (zh) 一种四端风电直流电网的交流故障诊断与穿越控制方法
CN105633941B (zh) 一种基于虚拟电流限制器的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3098045B (zh) 一种适用于uhvdc换相失败故障恢复的优化控制方法
Lu et al. A control strategy for suppressing HVDC continuous commutation failure risk under weak AC state
CN114374214A (zh) 一种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暂态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388255A (zh) 一种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的自适应电流控制方法
CN111276997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交流故障限流方法
CN116613805A (zh) 基于安全裕度评估的多馈入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Yin et al. Real-tim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C voltage and current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signal delay
CN107017654B (zh) 一种抑制交流暂时过电压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装置
CN111525517B (zh) 一种换流阀子模块过电压的抑制方法和系统
CN114583739A (zh) 考虑恢复过程换相能力的后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1245001A (zh) 一种基于附加电流控制的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