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0862A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0862A
CN110410862A CN201910528630.9A CN201910528630A CN110410862A CN 110410862 A CN110410862 A CN 110410862A CN 201910528630 A CN201910528630 A CN 201910528630A CN 110410862 A CN110410862 A CN 110410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ing ring
breeze fan
duct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86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0862B (zh
Inventor
袁小辉
矫立涛
常利华
王连宝
张宪伟
石衡
牛天新
江晨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86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0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0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0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0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0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送风组件和换热器,其中,送风组件包括第一送风风机和在气流路径上位于第一送风风机下游的第二送风风机,第一送风风机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从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向第二送风风机流动,第二送风风机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促使从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流出的气流向出风口流动,使得风速强劲有力,送风距离更远,适用于具有较大室内空间的房间,可快速降低/升高室内温度,并使得室内温度较为均匀,避免出现送风死角。

Description

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柜式空调室内机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机形式,因其功率大,制冷制热快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
现有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一般通过单个离心风机进行送风,送风速度有限,限制了送风距离,不能满足用户想要更快制冷制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制冷制热更快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增大室内机的送风范围。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温度更加柔和、均匀。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其内限定有换热送风腔,机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送风组件,设置于换热送风腔内,包括第一送风风机和在气流路径上位于第一送风风机下游的第二送风风机;
换热器,设置于进风口与第一送风风机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与从进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形成换热气流;
其中,第一送风风机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从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向第二送风风机流动,第二送风风机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促使从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流出的气流向出风口流动。
可选地,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沿机壳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第二送风风机位于第一送风风机的上方,出风口形成于机壳的前面板。
可选地,进风口形成于机壳的后壁;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均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旋转轴线沿机壳的前后方向设置。
可选地,送风组件还包括:
第一蜗壳,设置于第一送风风机的外周,其后侧形成有与进风口连通的换热空气入口;第二蜗壳和位于第一蜗壳上方的连通风道,第二蜗壳设置于第二送风风机的外周,并通过连通风道与第一蜗壳连通。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构件,设置于换热送风腔内并位于第二蜗壳的上方,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前后开口且中间贯通的导风圈,各个导风圈在前后方向依次排列,以形成贯穿各个导风圈的贯通风道,相邻两个导风圈之间形成射流口,射流口配置为将由第二蜗壳的换热风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引导至贯通风道,并向前喷出气流,以带动贯通风道中的空气向前送往出风口;第二蜗壳的换热风出口形成于第二蜗壳的顶端;出风口形成于机壳的前面板与贯通风道相对的区域。
可选地,机壳的后壁与贯通风道相对的区域开设有自然风引风口,以当射流口将贯通风道中的气流向前喷出时,促使自然风引风口周围的环境空气向前流动进入贯通风道内与射流口吹出的换热气流混合。
可选地,导风圈为至少四个,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导风圈记为两个中间导风圈;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与两个中间导风圈连接,配置为使得两个中间导风圈运动,以改变其送风方向。
可选地,导风构件还包括:
安装板,位于最前侧的导风圈的前方,具有与贯通风道贯通的开口;
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设置于安装板的前侧下方,具有与机壳的高度方向平行的输出轴;
驱动盒,位于导风圈的下方,其前端设置于安装板上,其后端设置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后方的导风圈上,驱动盒内形成有与输出轴平行且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轴;
第一曲柄,位于驱动盒内,与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并具有与输出轴平行并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轴和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穿过驱动盒与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的下端固定连接;
第二曲柄和驱动连杆,第二曲柄的一端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与输出轴平行并向上延伸的转轴;驱动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曲柄的转轴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盒与第二连接轴连接,以带动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向左或向右转动;以及
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平衡连杆,位于两个中间导风圈的上方,每个平衡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中间导风圈的上端转动连接,以当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转动时,带动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同步转动。
可选地,驱动机构还包括:
支撑盒,位于导风圈的上方,其前端设置于安装板上,其后端设置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后方的导风圈上;第三曲柄,位于支撑盒中,具有与第一连接轴平行且相对的第三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穿过支撑盒向下延伸至与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的上端固定连接;平衡连杆为两个,在横向方向上,两个平衡连杆位于支撑盒的横向两侧。
可选地,驱动盒内形成有与第一固定轴平行的第二固定轴;
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四连接轴,位于驱动盒中,与第一连接轴平行,其下端与第二固定轴连接,其上端穿过驱动盒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的下端转动连接;
第五连接轴,位于支撑盒中,与第四连接轴平行并相对,第五连接轴穿过支撑盒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的上端转动连接。
可选地,驱动盒内形成有第一限位部,其包括与第一曲柄的转动路径一致的第一滑轨和位于第一滑轨两端的两个第一限位柱;支撑盒内形成有第二限位部,其包括与第三曲柄转动路径一致的第二滑轨和位于第二滑轨两端的两个第二限位柱;在电机及驱动连杆的带动下,第一曲柄沿第一滑轨滑动,并带动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曲柄沿第二滑轨滑动,同时带动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同步转动。
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机和位于第一送风风机下游的第二送风风机,第一送风风机将与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吸入之后,再将换热气流传输到第二送风风机,经第二送风风机加压后,形成更高压的换热气流,从而使得风速强劲有力,送风距离更远,适用于具有较大室内空间的房间,可快速降低/升高室内温度,并使得室内温度较为均匀,避免出现送风死角。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机构使相邻的至少两个导风圈运动,改变该至少两个导风圈的前后开口的朝向,从而改变贯通风道的送风方向,增大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提升房间内温度的均匀性,为用户提供更好地制冷制热体验。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机壳的后壁形成有与贯通风道相通的自然风引风口,当射流口将贯通风道中的气流向前喷出时,促使自然风引风口周围的环境空气向前流动进入贯通风道内与射流口吹出的换热气流混合,并从位于前侧的出风口吹向室内,如此增大了整体送风距离和送风量,并使得吹送的气流柔和,形成热而不燥、凉而不冷的舒适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压缩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构件和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构件和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构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构件的驱动盒及其内部部件的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构件的驱动盒及其内部部件的另一方向的爆炸示意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构件的支撑盒及其内部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为了便于描述,说明书中提及的“上”、“下”、“前”、“后”、“顶”、“底”、“横向”等方位均按照柜式空调室内机100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100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靠近墙壁的一侧为后。横向即是指与室内机10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压缩制冷循环示意图。
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一般性地包括机壳、送风组件、换热器107。
如图1至图3所示,机壳一般性地可包括前面板101、位于前面板101后部的罩壳102和位于底部的底座108,前面板101、罩壳102和底座108共同配合,限定出换热送风腔。机壳上开设有进风口101c和出风口101a。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01a可形成于机壳的前壁,也即是形成于前面板101上,进风口101c可形成于机壳的后壁,也可理解为形成于罩壳102的后壁。
送风组件,设置于换热送风腔内,包括第一送风风机171和在气流路径上位于第一送风风机171下游的第二送风风机172。
换热器107,其设置于第一送风风机171与进风口101c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与从进风口101c进入的环境空气进行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器107的下方可设置有接水盘109,以承接换热器107上的冷凝水。换热器作为制冷系统的一部分,制冷系统可以利用压缩制冷循环来实现,压缩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压缩机181、冷凝器182、蒸发器183、节流装置的压缩相变循环实现热量的传递。制冷系统还可以设置四通阀,改变制冷剂的流向,使换热器107交替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实现制冷或者制热功能。由于空调器中压缩制冷循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其工作原理和构造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送风风机171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从进风口101c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向第二送风风机172流动,而第二送风风机172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促使从第一送风风机171的出口流出的气流向出风口101a流动。也即是说:第一送风风机171将与换热器107换热后的气流吸入之后,再将换热气流传输到第二送风风机172,经第二送风风机172运转后,形成更高压的换热气流,从而使得风速强劲有力,送风距离更远,适用于室内空间较大的房间,可快速降低/升高室内温度,并使得室内温度较为均匀,不会出现死角。
第一送风风机171可以为大排量的风机,能保证吸入足够多的风,第二送风风机172可由高速电机176驱动运行,对风进行增压。
如图3所示,第一送风风机171和第二送风风机172沿机壳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二送风风机172位于第一送风风机171的上方,使得气流向上流动,从而可将出风口101a设置为机壳的前面板101靠上的位置,从机壳靠上的位置吹出气流,有利于提升制冷效果。其中,第一送风风机171和第二送风风机172均可为离心风机,且离心风机的旋转轴线沿机壳的前后方向设置,使得第一送风风机171由其轴向后端吸入换热气流,气流流动方向与第一送风风机171的轴向方向平行,减少风阻。
参见图3和图5,第一送风风机171的外周设置有第一蜗壳173,第二送风风机172的外周设置有第二蜗壳174,显然,第二蜗壳174位于第一蜗壳173的上方,第二蜗壳174通过连通风道175与第一蜗壳173连通。第一蜗壳173的后侧形成有与进风口101c连通的换热空气入口173a。其中,第一蜗壳173、连通风道175及第二蜗壳174可成型为一体式。
第一送风风机171由高速电机176带动随轴旋转时,第一送风风机171间的气体随叶轮旋转而获得离心力,气体被甩出,进入第一蜗壳173,第一蜗壳173内的气体压强增高被导向排出至第二送风风机172。第一送风风机171的气体被排出后,形成负压,空气经进风口101c进入,与换热器107换热并经换热空气入口173a被持续吸入,从而形成连续气流。而第二送风风机172由另一电机177带动随轴旋转,将第一蜗壳173排出的气流吸入,并甩出进入第二蜗壳174内,第二蜗壳174内的气体压强进一步被极大地提高并促使气流向出风口101a方向流动,从而使得风速强劲有力,极大地增加送风距离。
第一送风风机171的前端形成有容纳腔,第一送风风机171的前侧设置有电机衬板178,高速电机176位于该容纳腔中,并固定于第一蜗壳173上。相应地,第二送风风机172的前端形成有容纳腔,第二送风风机172的前侧设置有另一电机衬板179,另一电机177位于该容纳腔中,并固定于第二蜗壳174上。
室内机100开机时,第一送风风机171和第二送风风机172均受控开启,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第一送风风机171或第二送风风机172受控停止运行。如此,在室内机100运行的初始阶段,实现出风口101a的风速更快,送风距离更远,加快室内空气循环,使得室内温度快速冷却,提升用户体验;而当室内温度达到用户所需温度时,其中一个送风风机受控停止运行,减小风量,使得室内温度变化平稳,并节省能源。其中,室内温度为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获得,预设温度可为用户设定的温度。
室内机100开启时,用户也可手动选择第一送风风机171、第二送风风机172中的一个运转,或第一送风风机171和第二送风风机172同时运转,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风感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空调器的乐趣。
第二蜗壳174的顶端可开设有换热风出口174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蜗壳174的上方可设置与换热风出口174a连通的风道,以将换热风出口174a的气流向位于前侧的出风口101a处引导。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导风构件10和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导风构件10和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的爆炸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蜗壳174的上方可设置有导风构件10,其包括至少三个具有前后开口且中间贯通的导风圈110,各个导风圈110在前后方向依次排列,以形成贯穿各个导风圈110的贯通风道1101,相邻两个导风圈110之间形成射流口110a,射流口110a配置为将换热气流引导至贯通风道1101,并向前吹送气流,以带动贯通风道1101中的空气向前送往出风口101a。也即是说,每个导风圈110均为前后贯通的环状导风圈,每个导风圈110均具有其自身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每个导风圈110的后开口为其进风口,前开口为其出风口,至少三个导风圈110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后,相邻两个导风圈110之间形成射流口110a,相邻两个导风圈110通过其贯通的前后开口连通,从而形成贯通风道1101。
本实施例中,如图3,并参照图6至图8所示,出风口101a可形成于前面板101的上部临近顶端的位置,相应地,导风构件10位于机壳内临近顶端的空间内,显然,导风构件10位于第二送风风机172的上方,换热气流经第二送风风机172向上流动,由相邻两个导风圈110之间的射流口110a进入贯通风道1101,并向前流动,由出风口101a吹向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配合贯通风道1101,机壳的后壁与贯通风道1101相对的区域开设有自然风引风口101d,当射流口110a将贯通风道1101中的气流向前喷出时,促使自然风引风口101d周围的环境空气向前流动进入贯通风道1101内与射流口110a吹出的换热气流混合,并从位于前侧的出风口101a吹向室内,如此增大了整体送风距离和送风量,并使得吹送的气流柔和,形成热而不燥、凉而不冷的舒适风,使得用户体验更加舒适。其中,自然风引风口101d、出风口101a均可呈圆形。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导风圈110为四个,由前至后依次记为前导风圈、第一中间导风圈、第二中间导风圈、后导风圈。各个导风圈110的内周壁均可呈由后至前渐缩的筒形状,后导风圈的出风口伸入至第二中间导风圈的进风口(即后开口),第二中间导风圈的出风口伸入至第一中间导风圈的进风口,第一中间导风圈的出风口伸入前导风圈的进风口,各个导风圈110间隔不接触排列,从而利用相邻两个导风圈110之间的缝隙限定出环形的射流口110a。射流口110a借助于位于前侧的导风圈110的向外扩展的内周面形成连续向外扩展的柯恩达表面,气流经过射流口110a的加速,可以带动贯通风道1101内的环境空气。环境空气与射流口110a射出的换热气流进行混合,从而增大送风距离和送风量,并形成柔和的舒适风。
参见图6,各个导风圈110的外壁可形成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导流片1102,导流片1102向射流口110a的方向延伸,用于将射流口110a分隔为周向方向上均布的多个射流子口,使得换热气流沿周向方向均匀地进入贯通风道1101中。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导风构件10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导风构件10的驱动盒130及其内部部件的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导风构件10的驱动盒130及其内部部件的另一方向的爆炸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导风构件10的支撑盒120及其内部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参见图6至图8,导风构件10还包括位于最前侧的导风圈110前方的安装板140,其设置于机壳内,具有与贯通风道1101贯通的开口140a。也即是说,安装板140可安装在机壳的前面板101的内侧,其上的开口140a的后侧与贯通风道1101相对并连通,前侧与出风口101a相对并连通。如图5所示,安装板140的前壁面形成有开口140a,开口140a可呈圆形,安装板140还形成有由开口140a的后方延伸至前方的另一导风圈141。另一导风圈141的前端与上出风口101a对接,另一导风圈141的后端插入最前侧的导风圈110的前端,且另一导风圈141的内周壁可由后至前呈渐扩式延伸,如此可扩大上导风构件10的出风面积,增加送风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圈110为至少四个,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导风圈110记为两个中间导风圈110,也即是说,若导风圈110为至少四个,且数量为偶数,则前述两个中间导风圈为位于正中间的两个导风圈;若导风圈110为至少四个,且数量为奇数,则位于正中间的导风圈110为其中一个中间导风圈110,位于该正中间的导风圈110相邻前侧的导风圈110或相邻后侧的导风圈110可作为另一中间导风圈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0还可包括驱动机构,其与相邻的至少两个导风圈110连接,配置为使得该至少两个导风圈110运动,以改变其送风方向。也即是说,相邻的至少两个导风圈110可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摆动或转动,或者进行兼具移动、摆动和转动中的至少两个动作的复合式运动。由此,可通过该至少两个导风圈110的转动或摆动直接改变相应导风圈110的前开口的朝向,也即改变贯通风道1101的部分区段的送风方向,从而直接调节出风口101a的送风方向,增大送风覆盖范围,使得室内整个区域均有、快速地达到制冷制热效果。而且,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对送风方向进行调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或者,可通过该至少两个导风圈110的移动改变该至少两个导风圈110与相邻导风圈110之间的射流口110a的大小,以改变由不同射流口110a进入贯通风道1101内的送风量,从而利用不同射流口110a的送风量的变化实现对出风口101a的送风方向的调节。
参见图8、图10,驱动机构可包括电机150、驱动盒130、第一曲柄133、第二曲柄151、驱动连杆160和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平衡连杆105。
电机150可为步进电机,设置于安装板140的前侧下方,具体地,电机150通过固定件152固定于安装板140的前侧下方。电机150具有与机壳的高度方向平行的输出轴,输出轴可向上延伸。
驱动盒130可位于导风圈110的下方,其前端设置于安装板140上,其后端设置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后方的一个导风圈110上。参见图6、图7,导风圈110为四个,驱动盒130的前端设置于安装板140上,后端设置于位于最后侧的中间导风圈110上。驱动盒130内形成有与输出轴平行且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轴1311,第一曲柄133位于驱动盒130内,与第一固定轴1311转动连接,并具有与输出轴平行并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轴1333和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轴1332,第一连接轴1333穿过驱动盒130与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110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曲柄151的一端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与输出轴平行并向上延伸的转轴,驱动连杆160的一端与第二曲柄151的转轴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盒130与第二连接轴1332连接。如此通过驱动连杆160及第一曲柄133带动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110向左或向右转动。
平衡连杆105位于两个中间导风圈110的上方,每个平衡连杆1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中间导风圈110的上端转动连接,以当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110在电机150、驱动连杆160的驱动下转动时,带动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同步转动。由此实现两个中间导风圈110同步向左或向右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驱动盒130内还可形成有与第一固定轴1311平行的第二固定轴1312,驱动盒130内还设置有第四连接轴134,其与第一连接轴1333平行,其下端与第二固定轴1312连接,其上端穿过驱动盒130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转动连接,由此为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的下端提供支撑点,保证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转动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2,并结合图7至图9所示,驱动机构还可包括支撑盒120和位于支撑盒120中的第三曲柄123,支撑盒120位于导风圈110的上方,其前端设置于安装板140上,其后端设置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后方的一个导风圈上。第三曲柄123位于支撑盒120中,具有与第一连接轴1333平行并相对的第三连接轴1232,第三连接轴1232穿过支撑盒120向下延伸至与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110的上端固定连接,随位于前侧的中间导风圈110的转动而转动,使得位于前侧的中间导风圈110的上下两端均有支撑,保证位于前侧的中间导风圈110转动的稳定。
再次参见图12,并结合图10所示,支撑盒120中还可布置第五连接轴124,其与第四连接轴134平行并相对,第五连接轴124穿过支撑盒120与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的上端转动连接,为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的上端提供支撑点,进一步增加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转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通过将优化驱动机构中各个部件的位置和构造,使得室内机100的内部部件结构紧凑,充分利用室内机100机壳内的空间,一方面减小了占用空间,另一方面也可减少送风风阻。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两个中间导风圈110可同步向左或向转动,或者,周期性地实现左右摆风,为用户提供多种送风方式,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参见图8和图9,两个中间导风圈110及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后方的导风圈110中的每个导风圈110均包括导风圈本体111和形成于导风圈本体111上端和下端的延伸板112,位于导风圈本体111上端的延伸板112向上延伸,位于导风圈本体111下端的延伸板112向下延伸。
参见图7、图8,导风圈110为四个,驱动盒130的后端设置于最后侧的导风圈110的位于下方的延伸板112上。相应地,支撑盒120的后端设置于最后侧导风圈110的位于上方的延伸板112上。
参见图9,并结合图7和图8所示,平衡连杆105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转轴1051与两个中间导风圈11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连杆105为两个,在横向方向上,两个平衡连杆105位于支撑盒120的横向两侧。如图6所示,两个中间两个导风圈110的位于上方的延伸板112在横向两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与对应转轴1051配合的轴孔112a,两个中间导风圈110的各个延伸板112在横向上大致中间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另一轴孔112b,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110上处于上方的另一轴孔112b与第三连接轴1232适配,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上处于上方的另一轴孔112b与第五连接轴124适配。相应地,位于前方的中间导风圈110上处于下方的另一轴孔112b与第一连接轴1333适配,位于后方的中间导风圈110上处于下方的另一轴孔112b与第四连接轴134适配。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通过将两个平衡连杆105、驱动盒130、支撑盒120、各个连接轴等部件设计为如上特别的位置,使得两个中间导风圈110横向上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具有支撑点,极大地提升了两个中间导风圈110左右转动的稳定性。
如图11,图12,并结合图10所示,驱动盒130内还形成有第一限位部1322,其包括与第一曲柄133的转动路径一致的第一滑轨13222和位于第一滑轨13222两端的两个第一限位柱13221。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曲柄133可包括柄部1331,前述的第一连接轴1333形成于柄部1331的一端,并向上延伸,前述的第二连接轴1332形成于柄部1331的另一端,并向下延伸,第一曲柄133在驱动连杆160的带动下转动,使得柄部1331沿第一滑轨13222滑动。
支撑盒120内形成有第二限位部1211,其包括与第三曲柄123转动路径一致的第二滑轨12112和位于第二滑轨12112两端的两个第二限位柱12111。参见图12,第三曲柄123可包括另一柄部1231,前述的第三连接轴1232形成于该另一柄部1231的一端并向下延伸,第三曲柄123随中间导风圈110转动,使得另一柄部1231沿第二滑轨12112滑动。如此,通过对电机150的控制,并利用两个第一限位柱13221、两个第二限位柱12111调整两个中间导风圈110的左右转动幅度。两个中间导风圈110向左转动的幅度与向右转动的幅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个中间导风圈110向左转动或向右转动的角度可为10°至15°。
驱动盒130包括上端敞开的第一盒体131和覆盖第一盒体131的上端敞开处的第一盖板132。前述的第一固定轴1311、第二固定轴1312、均形成于第一盒体131的底壁内侧,由第一盒体131的底壁向上延伸,前述的第一限位部1322形成于第一盖板132的上壁内侧。如此使得驱动盒130内各部件设置更加紧凑,且相互不会干涉,使得第一限位部1322可更好地与第一曲柄133进行配合限位。
参见图8、图10和图11,第一盒体131的底壁形成有两个螺钉柱,分别为螺钉柱1313和螺钉柱1314,螺钉柱1313可位于第一固定轴1311的前侧,并向上延伸,螺钉柱1313可具有两个螺钉孔(参见图10),相应地,第一盖板132的上壁形成有另外三个螺钉柱,分别为螺钉柱1321、螺钉柱1323和螺钉柱1324,螺钉柱1321的一个螺钉孔、螺钉柱1323的一个螺钉孔分别与螺钉柱1313的两个螺钉孔一一对应并相对,通过依次穿过螺钉柱1313和螺钉柱1323的螺钉135将第一盒体131的前部分区域与第一盖板132的前部分区域进行固定,通过依次穿过螺钉柱1314和螺钉柱1324的螺钉将第一盒体131的后部分区域和第一盖板132的后部区域进行固定。
而螺钉柱1321可贯穿第一盖板132的上壁,最前侧的导风圈110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另一螺钉柱113(参见图8),通过依次穿过螺钉柱1313、螺钉柱1321及螺钉柱113的螺钉135将驱动盒130与位于最前侧的导风圈110的下端进行固定。而位于最后侧的导风圈110可通过螺钉柱106固定于机壳的罩壳102的后壁内侧。
再次参见图10,驱动连杆160形成有供螺钉柱1313穿过的避让孔160a,如此可减小驱动连杆160、螺钉柱1313在驱动盒130所占的空间,减小驱动盒130的面积,进而减小驱动盒130对风量的影响,减少风阻,提升出风量(参见图6,图6中直线箭头指示了换热气流向导风构件10流动的方向),同时也可避免制冷模式时,各个导风圈110由于局部区域被驱动盒130遮挡而导致凝露的问题。而且螺钉柱1313可对驱动连杆160进行限位,保证驱动连杆160运动的稳定,从而增加两个中间导风圈110运动的稳定。
为进一步减小驱动盒130带来的风阻,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盒体131的横向两侧边缘131a被设计为中间向内侧凹陷的流线型结构,减小了第一盒体131面积,从而减小驱动盒130对风量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制冷模式时导风圈110底端的凝露问题,而且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靠近第一盒体131前后延伸的中心线的方向为内侧。第一盒体131的横向两侧边缘131a可相对于该中心线对称分布。
第一盒体131的底壁下表面包括位于横向中间的第一区段131b和由第一区段131b分别平滑过渡至横向两侧边缘131a的两个第二区段131c,其中,第一区段131b所处的位置低于第二区段131c所处的位置。如此可增加第一区段131b与第一盖板132之间的空间容积,为驱动连杆160的位置提供容纳空间,并通过平滑向上延伸的第二区段131c使得气流向上流动更加顺畅。
相应地,第一盖板132的外形与第一盒体131的外形相匹配,具体地,第一盖板132的横向两侧边缘呈中间向内侧凹陷的流线型结构,如此减小驱动盒130的整体面积,并增加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参见图12,支撑盒120包括上端敞开的第二盒体121和覆盖第二盒体121的上端敞开处的第二盖板122,前述第二限位部1211形成于第二盒体121的底壁内侧,利用位于下方的第二盒体121为第三曲柄123、第五连接轴124提供支撑。第二盒体121的底壁还可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三个螺钉柱,分别为位于第二限位部1211前侧和后侧的两个螺钉柱1214、位于最前侧的螺钉柱1214后方的螺钉柱1213,相应地,第二盖板122形成有与两个螺钉柱1214一一对应并相对的两个螺钉柱(未示出),通过分别穿过两个螺钉柱1314及第二盖板122上的两个螺钉柱的两个螺钉将第二盒体121与第二盖板122固定。
而螺钉柱1213可贯穿第二盒体121的底壁,最前侧的导风圈110的上端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另一螺钉柱113(参见图8),通过依次穿过螺钉柱1213、螺钉柱113的螺钉将支撑盒120与位于最前侧的导风圈110的上端进行固定。
如图12所示,支撑盒120的第二盒体121的横向两侧边缘、第二盖板122的横向两侧边缘均呈中间向内侧凹陷的流线型结构,减小支撑盒120的面积,从而减小支撑盒120对风量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制冷模式时导风圈110顶端端的凝露问题,而且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可以理解的是,靠近支撑盒120前后延伸的中心线的方向为内侧,支撑盒120横向两侧边缘可相对于该中心线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通过对驱动盒130、支撑盒120的布置位置和结构进行特别的设计,减小了驱动盒130和支撑盒120对风量的影响,降低了风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风圈110上端和下端的凝露问题,并减少了用料。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1)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内限定有换热送风腔,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送风腔内,包括第一送风风机和在气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下游的第二送风风机;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之间的进风流路上,以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形成换热气流;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风机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从所述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其向所述第二送风风机流动,所述第二送风风机配置为在其开启时促使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流出的气流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和所述第二送风风机沿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第二送风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上方,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后壁;
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和所述第二送风风机均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旋转轴线沿所述机壳的前后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
第一蜗壳,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外周,其后侧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换热空气入口;
第二蜗壳和位于所述第一蜗壳上方的连通风道,所述第二蜗壳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外周,并通过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第一蜗壳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送风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二蜗壳的上方,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前后开口且中间贯通的导风圈,各个所述导风圈在前后方向依次排列,以形成贯穿各个所述导风圈的贯通风道,相邻两个所述导风圈之间形成射流口,所述射流口配置为将由所述第二蜗壳的换热风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引导至所述贯通风道,并向前喷出气流,以带动所述贯通风道中的空气向前送往所述出风口;
所述第二蜗壳的所述换热风出口形成于所述第二蜗壳的顶端;
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与所述贯通风道相对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机壳的后壁与所述贯通风道相对的区域开设有自然风引风口,以当所述射流口将所述贯通风道中的气流向前喷出时,促使所述自然风引风口周围的环境空气向前流动进入所述贯通风道内与所述射流口吹出的换热气流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导风圈为至少四个,其中,位于中间的两个导风圈记为两个中间导风圈;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与所述两个中间导风圈连接,配置为使得所述两个中间导风圈运动,以改变其送风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中,所述导风构件还包括:
安装板,位于最前侧的所述导风圈的前方,具有与所述贯通风道贯通的开口;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前侧下方,具有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平行的输出轴;
驱动盒,位于所述导风圈的下方,其前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其后端设置于位于后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后方的所述导风圈上,所述驱动盒内形成有与所述输出轴平行且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轴;
第一曲柄,位于所述驱动盒内,与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并具有与所述输出轴平行并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轴和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驱动盒与位于前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的下端固定连接;
第二曲柄和驱动连杆,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输出轴平行并向上延伸的转轴;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的转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盒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以带动位于前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向左或向右转动;以及
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平衡连杆,位于所述两个中间导风圈的上方,每个所述平衡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间导风圈的上端转动连接,以当位于前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转动时,带动位于后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支撑盒,位于所述导风圈的上方,其前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其后端设置于位于后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后方的所述导风圈上;
第三曲柄,位于所述支撑盒中,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平行且相对的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穿过所述支撑盒向下延伸至与位于前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平衡连杆为两个,在横向方向上,两个所述平衡连杆位于所述支撑盒的横向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驱动盒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轴平行的第二固定轴;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第四连接轴,位于所述驱动盒中,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平行,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轴连接,其上端穿过所述驱动盒与位于后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的下端转动连接;
第五连接轴,位于所述支撑盒中,与所述第四连接轴平行并相对,所述第五连接轴穿过所述支撑盒与位于后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的上端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驱动盒内形成有第一限位部,其包括与所述第一曲柄的转动路径一致的第一滑轨和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两端的两个第一限位柱;
所述支撑盒内形成有第二限位部,其包括与所述第三曲柄转动路径一致的第二滑轨和位于所述第二滑轨两端的两个第二限位柱;
在所述电机及所述驱动连杆的带动下,所述第一曲柄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并带动位于前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曲柄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同时带动位于后方的所述中间导风圈同步转动。
CN201910528630.9A 2019-06-18 2019-06-18 柜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110410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630.9A CN110410862B (zh) 2019-06-18 2019-06-18 柜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630.9A CN110410862B (zh) 2019-06-18 2019-06-18 柜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0862A true CN110410862A (zh) 2019-11-05
CN110410862B CN110410862B (zh) 2021-05-25

Family

ID=6835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8630.9A Active CN110410862B (zh) 2019-06-18 2019-06-18 柜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08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693A (zh) * 2020-11-27 2021-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3237205A (zh) * 2021-06-28 2021-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367A (zh) * 2015-11-13 2016-03-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6440300A (zh) * 2016-11-29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左右导风的导风圈及风洞空调
CN206222464U (zh) * 2016-09-30 2017-06-06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862679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US20190000257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Edward Darrin Locklear Drapery-holding, light blocking air defl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367A (zh) * 2015-11-13 2016-03-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6222464U (zh) * 2016-09-30 2017-06-06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6440300A (zh) * 2016-11-29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左右导风的导风圈及风洞空调
CN10862679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US20190000257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Edward Darrin Locklear Drapery-holding, light blocking air deflecto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693A (zh) * 2020-11-27 2021-03-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3237205A (zh) * 2021-06-28 2021-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3237205B (zh) * 2021-06-28 2022-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0862B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96592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1737917B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结构
CN108050588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410862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WO2019062625A1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655076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19085943A1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99154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19085731A1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99158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19062626A1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296468A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99151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072108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19085944A1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99153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99152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917464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2097320B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056963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747768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296466A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99156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061335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8105851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