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3808A - 美容器 - Google Patents

美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3808A
CN110403808A CN201910340261.0A CN201910340261A CN110403808A CN 110403808 A CN110403808 A CN 110403808A CN 201910340261 A CN201910340261 A CN 201910340261A CN 110403808 A CN110403808 A CN 110403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roll shaft
handle
ar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02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3808B (zh
Inventor
松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T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T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T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T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0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3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092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0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 A61H2015/0014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cylinder-like, i.e. roll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变美容器的使用感的美容器。该美容器(1)具备:手柄(10);辊轴(30),该辊轴(30)设于所述手柄(10);以及辊(20),该辊(20)以所述辊轴(30)为中心旋转自如,所述辊(20)具有由多个部件(21F、21S)构成的辊主体(21),所述多个部件(21F、21S)由比重不同的材料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辊主体(21)的重量的平衡进行调节,从而改变美容器(1)的使用感。

Description

美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辊的美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按压肌肤的辊的美容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美容器中,在使用者所把持的手柄具备多个辊轴,辊旋转自如地保持于各辊轴。辊具有由合成树脂制作的芯材,该芯材贯通形成有供辊轴插入的孔部,在孔部的顶端嵌接有由合成树脂制作的盖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9105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辊的重量的平衡由构成辊的大部分的芯材的形状确定。因此,难以对辊的重量的平衡进行调节,难以改变使用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变美容器的使用感的美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美容器具备:手柄;辊轴,该辊轴设于所述手柄;以及辊,该辊以所述辊轴为中心旋转自如,所述辊具有由多个部件构成的辊主体,所述多个部件由比重不同的材料形成。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本发明的美容器也可以是,多个所述部件沿着所述辊轴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沿着辊轴的方向上对辊主体的重心的位置进行调节。
并且,本发明的美容器也可以是,所述辊主体呈沿着所述辊轴较长的筒状。此处,辊主体呈沿着辊轴较长的筒状,与辊主体呈球体状的结构相比,重心容易从沿着辊轴的方向的中心偏移。因此,尤其有利于能够在沿着辊轴的方向上对辊主体的重心的位置进行调节。
并且,本发明的美容器也可以是,在靠近所述辊主体的沿着所述辊轴的方向的一端侧的位置设有轴承,所述多个部件中的配置于所述辊轴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件的比重比所述多个部件中的配置于所述辊轴的另一端侧的所述部件的比重大,将所述辊主体的重量设为与所述辊轴的另一侧的重量相比所述辊轴的一端侧的重量更重。此处,当重心位于辊主体中的未设有轴承的一侧时,可能因作用于轴承的力偏倚而产生偏磨损。然而,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使辊主体的重心位于设有轴承的一侧,因此能够防止轴承的偏磨损。
并且,本发明的美容器也可以是,所述手柄具备:手柄基底;手柄罩,该手柄罩覆盖所述手柄基底;罩固定部件,该罩固定部件固定所述手柄基底和所述手柄罩;以及部件罩部,该部件罩部配置于所述手柄罩的与所述手柄基底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罩固定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不能从外侧看到罩固定部材,因此能够赋予高级感。
并且,本发明的美容器也可以是,具有:回旋臂,该回旋臂回旋自如地设于所述手柄并且固定有所述辊轴;轴固定部件,该轴固定部件固定所述回旋臂和所述辊轴;以及臂罩,该臂罩覆盖所述回旋臂和所述辊轴,在所述臂罩形成有释放所述轴固定部件的孔。根据这样的结构,与臂罩覆盖整个轴固定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回旋臂和辊轴的固定部的周围小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美容器也可以是,具有:回旋臂,该回旋臂回旋自如地设于所述手柄并且固定有所述辊轴;以及缓冲部,当所述回旋臂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该缓冲部与所述回旋臂弹性抵接,所述缓冲部一体地形成于在所述手柄固定的由金属制作的板材。此处,当缓冲部呈由合成树脂制作的片状时,通过长期的使用,可能表面松弛、收缩而失去缓冲性,但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发生那样的情况,提高耐久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辊主体的多个部件的比重不同,能够对辊主体的重量的平衡进行调节,从而改变美容器的使用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美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美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手柄基底和手柄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4表示辊保持部和臂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美容器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美容器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美容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A-A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美容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B-B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美容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6的C-C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美容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9的D-D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美容器的缓冲件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美容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美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手柄基底和手柄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辊保持部和臂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美容器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美容器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美容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6的E-E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美容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6的F-F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美容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7的G-G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美容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20的H-H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4的美容器的缓冲件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5的美容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板材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6的美容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符号的说明
1…美容器
10…手柄
20…辊
21…辊主体
21F…第一部件(多个部件)
21S…第二部件(多个部件)
23…轴承
30…辊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1具备握持操作用的手柄10、以及与肌肤等接触并滚动的一对辊20。手柄10作为整体呈沿一个方向较长的形状,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设有一对辊轴30,辊20以辊轴30为中心旋转自如。一对辊轴30呈大概130度的打开角度,保持于在手柄10回旋自如地安装的回旋臂64。一对辊20随着回旋臂64的回旋相对于手柄10相对地回旋。以下,在各结构部件中,将图6的左侧(朝向使用者的肌肤等的一侧)作为表侧,将图6的右侧作为背侧,并且将图6的上下方向作为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手柄10具备:手柄基底11,该手柄基底11构成芯材;以及手柄罩12,该手柄罩12形成手柄基底11的外表面。手柄罩12具有覆盖手柄基底11的表侧(图3中为下侧)的第一手柄罩40和覆盖手柄基底11的背侧(图3中为上侧)的第二手柄罩50。
手柄基底11由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制作,并形成为整个背面侧开放的有底的浅碗状。在手柄基底11的背面收容有电气部件等(本实施例中为太阳电池单元304和配重305)。配重305通过螺纹件294安装于手柄基底11。
太阳电池单元304具有负极连接端子306和正极连接端子307。负极连接端子306通过导电性小螺钉295和螺母296与安装于手柄基底11的表侧的基底部60电且机械接合。另一方面,正极连接端子307通过具有导电性的小螺钉297安装于第二手柄罩50的内侧壁面。在第二手柄罩5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施加形成手柄电极的金属镀覆。
由此,形成有按照太阳电池单元304、基底部60、保持于基底部60的回旋臂64、固定于回旋臂64的辊轴30、嵌合于辊轴30的轴承23、嵌接有轴承23的辊20的辊电极、肌肤面、把持第二手柄罩50的手、第二手柄罩50的手柄电极、太阳电池单元304的顺序电连接而成的通电回路。
在手柄基底11的表侧具备将辊20保持成回旋自如并旋转自如的辊保持部R。如图4所示,辊保持部R具备:基底部60,该基底部60固定于手柄基底11;回旋臂64,该回旋臂64相对地回旋自如地连结于基底部60;辊轴30,该辊轴30固定于回旋臂64。
基底部60由金属制作,具有一对轴支承部62,该轴支承部62对配置于回旋臂64的回旋轴上的回旋轴61进行保持。回旋轴61插入于臂轴承66,在臂轴承66的外周侧安装有对回旋臂64施力的扭簧67。回旋轴61插入于轴支承部62和调节部65这两者。在基底部60形成有一对固定孔299,该一对固定孔299嵌入有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固定孔299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
在基底部60安装有调节扭簧67的位置的调节器63。调节器63通过螺纹件298固定于基底部60。在调节器63形成有固定孔302,该固定孔302插入有螺纹件298。固定孔302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调节器63的安装位置能够相对于基底部6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偏移。
在调节器63形成有固定孔301,该固定孔301嵌入有插通于基底部60的固定孔299的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由此,能够变更并调节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通过对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调节回旋臂64的基准位置。
在基底部60安装有缓冲件(缓冲部)322,当回旋臂64从基准位置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该缓冲件322与回旋臂64弹性地抵接。缓冲件322呈由热塑性弹性体(TPE)构成的片状,通过粘接剂、胶带等固定于基底部60。如图4和图8所示,缓冲件322具备与回旋臂64抵接的一对抵接部322A、以及将一对抵接部322A连结的连结部322B。抵接部322A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连结部322B将抵接部322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彼此连结。在连结部322B贯通形成有供螺纹件298通过的孔部322C。
回旋臂64由金属制作,并具有配置于一对轴支承部62的内侧的一对调节部65。在一对调节部65的外缘设有止动部69,当回旋臂64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该止动部69经由缓冲件322与基底部60接触,限制进一步的回旋。止动部69经由缓冲件322与基底部60接触,从而抑制冲击音的产生,提高静音性。
在一对调节部65之间具备一对扭簧67,当回旋臂64向从基准位置离开的方向回旋时,该扭簧67产生使回旋臂64向基准位置侧恢复的作用力。一对扭簧67并列地配置于一对调节部65之间。扭簧67安装于臂轴承66的外侧,且在臂轴承66的内侧插通有回旋轴61。在一对扭簧67之间配置有垫片323,以使一对扭簧67彼此不接触。由此,抑制回旋臂64回旋时产生的嘎吱声音。
在回旋臂64上,安装有辊轴30的一对轴安装部68沿着辊轴30的轴向延伸。在一对轴安装部68通过螺纹件(轴固定部件)303固定有辊轴30。在轴安装部68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两个)固定有螺纹件303的螺纹孔308。螺纹件303是机械防松的螺纹件(例如带弹簧垫圈的螺纹件等)。此处,当将例如埋头小螺钉作为轴固定部件使用时,为了对螺纹件进行防松需要粘接剂,如果是机械防松的螺纹件,也可以不使用粘接剂。
在一对轴安装部68之间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插通孔324,该插通孔324插通有固定回旋臂64和后述的第一臂罩70F的螺纹件309。另外,螺纹件309比固定辊轴30的螺纹件303小型。
辊轴30作为整体呈细长的圆柱状,具有通过螺纹件303固定于回旋臂64的固定部31、以及插入于轴承23的插入部32。固定部31的直径尺寸比插入部32的直径尺寸大,在固定部31与插入部32之间形成有相对于轴向正交的伸出面33。
回旋臂64和辊轴30被臂罩70覆盖。臂罩70具备罩主体75、以及从罩主体75突出的一对轴罩76。一对轴罩76均呈圆筒状。
臂罩70具有配置为从回旋臂64的回旋方向的两侧夹着回旋臂64和辊轴30的第一臂罩70F和第二臂罩70S。第一臂罩70F通过螺纹件309固定于回旋臂64。
第一臂罩70F具备构成罩主体75的第一罩主体75F和构成轴罩76的一对第一轴罩76F,第二臂罩70S具备构成罩主体75的第二罩主体75S和构成轴罩76的一对第二轴罩76S。第一轴罩76F和第二轴罩76S呈半圆筒状。
通过在第一轴罩76F和第二轴罩76S接合而成的轴罩76嵌接有由合成树脂制作的呈圆筒状的盖72,保持为第一臂罩70F和第二臂罩70S接合的状态。并且,通过盖72来密封轴罩76,并且确保臂罩70与辊电极之间的电气绝缘性。
第二臂罩70S覆盖轴安装部68的配置有螺纹件303的头部的一侧。在第二臂罩70S的第二轴罩76S形成有释放螺纹件303的头部的释放孔73(参照图10)。释放孔73呈贯通形成于第二轴罩76S的圆形,具有供螺纹件303的头部进入的大小。
臂罩70具有沿着后述的第一手柄罩40的外表面(被覆盖部46)配置的罩覆盖部74。如图7所示,罩覆盖部74以呈大致平行于第一手柄罩40的外表面的形状从罩主体75延伸。罩覆盖部74随着回旋臂64的回旋沿着第一手柄罩40的被覆盖部46位移。罩覆盖部74设于第一臂罩70F的第一罩主体75F和第二臂罩70S的第二罩主体75S这两者(参照图4)。
如图3所示,第一手柄罩40和第二手柄罩50以在内侧夹着手柄基底11的方式接合。详细的像后述那样,第一手柄罩40和第二手柄罩50通过螺纹件(罩固定部件)290和螺纹件293固定于手柄基底11。螺纹件290贯通设于第一手柄罩40的第一罩体40F的螺纹孔310而固定于第二手柄罩50的螺纹孔311(参照图8)。螺纹件293贯通手柄基底11的螺纹孔312而固定于第二手柄罩50的螺纹孔313(参照图7)。在第二手柄罩50与手柄基底11之间夹着衬垫314。
第一手柄罩40如图3所示,具备覆盖手柄基底11的大部分的第一罩体40F和覆盖手柄基底11的端部的第二罩体40S。卡定于手柄基底11的一对卡定部315呈悬臂状设于第一罩体40F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在第一罩体40F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设有钩挂于手柄基底11的钩挂部316。
如图7所示,在第一手柄罩40通过第一罩体40F和第二罩体40S形成有使固定于手柄基底11的回旋臂64向外侧突出的开口部41。如图3所示,第一罩体40F具有构成开口部41的周缘部并向开口部41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42,第二罩体40S呈横跨一对突出部42之间的形状。
在一对突出部42形成有供螺纹件290贯通的螺纹孔310。螺纹件290的头部配置于突出部42的表侧。在各突出部42设有与第二罩体40S卡定的卡定支承部44。
第二罩体40S具有卡定于第一罩体40F的罩卡定部43。罩卡定部43呈悬臂状地向背侧立起。通过使罩卡定部43卡定于卡定支承部44,使第二罩体40S嵌合于第一罩体40F。另外,第二罩体40S也可以通过胶带等粘结于第一罩体40F。
如图8所示,第二罩体40S具备覆盖螺纹件290的头部的部件罩部45。部件罩部45配置为与第一罩体40F的突出部42重叠。部件罩部45覆盖一对螺纹件290的头部,使其不能从外部视觉确认。
如图7所示,第二罩体40S具有被臂罩70的罩覆盖部74覆盖的被覆盖部46。被覆盖部46具有沿着臂罩70的回旋轨迹弯曲的面。
如图2所示,在第二手柄罩50形成有窗部318,该窗部318嵌入有透镜317。透镜317经由胶带291F、291S嵌入于窗部318。透镜317通过螺纹件292固定于第二手柄罩50。
辊20可旋转地支承于辊轴30。如图10所示,辊20由辊主体21和被覆成形于辊主体21的外周的外被覆件22构成。辊主体21和外被覆件22均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外被覆件22的外表面和后述的内空部24的内壁面施加导电金属镀覆并形成有辊电极,从而确保与轴承23之间的导电。
辊主体21呈沿着辊轴30较长的圆筒状。在辊主体21形成有内空部24,该内空部24供辊轴30插入并供轴承23插入配置。能够使轴承23的卡定爪25卡定的台阶部26向内侧隆起地形成于内空部24的壁面。轴承23的卡定爪25卡定于台阶部26,从而使轴承23防脱保持于辊20的内空部24。
辊20具有构成辊主体21的两个部件(以后,称为第一部件21F、第二部件21S)。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是辊主体21在沿着辊轴30的方向上被分割而成的,并沿着辊轴30配置。
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均呈包围辊轴30的筒状。第一部件21F配置于辊轴30的顶端侧,第二部件21S配置于辊轴30的根部侧。第一部件21F具有由关闭辊轴30的顶端的形态的凹部构成的第一内空部24F,第二部件21S具有由在辊轴30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构成的第二内空部24S。第一部件21F的厚度尺寸(辊轴30的径向的尺寸)T1比第二部件21S的厚度尺寸T2大(参照图10)。第一部件21F的外径尺寸与第二部件21S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第一部件21F具有封闭第一内空部24F的壁部29。
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具有在辊轴30的轴向彼此嵌合的嵌合部27。通过使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的嵌合部27嵌合,第一部件21F的第一内空部24F和第二部件21S的第二内空部24S连通并形成有内空部24。台阶部26形成于第二部件21S。
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由比重不同的材料形成。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中的配置于辊轴30的顶端侧(一端侧)的第一部件21F的材料与配置于辊轴30的根部侧(另一端侧)的第二部件21S的材料相比,比重更大。由此,辊主体21的重心位于第一部件21F侧。换言之,辊主体21的重心位于轴承23的轴向的中央部。另外,第一部件21F的材料为例如PC(聚碳酸酯)树脂,第二部件21S的材料为例如混合了碳酸钙的ABS树脂。
轴承23设置于靠近辊主体21的沿着辊轴30的方向的一端侧(顶端侧)的位置。轴承23由合成树脂制作,呈圆筒形状,在内侧插入有辊轴30。轴承23通过安装于辊轴30的顶端的E形环319防脱于辊轴30。E形环319由金属制作,在E形环319与轴承23之间配置有防止磨损轴承23并填埋E形环319和轴承23的间隙的间隔件320。
在轴承23的包括表背两面的外侧整面施加金属镀覆,从而确保轴承23与辊轴30之间的导电。另外,也可以是,代替金属镀层,由导电性树脂构成轴承来确保两者的导电。
如图10所示,轴承23具有卡定于辊20的台阶部26的一对卡定爪25。在轴承23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8。通过使台阶部26位于凸缘部28与卡定爪25之间,使轴承23固定于内空部24。
在轴承23的凸缘部28与盖72之间夹入用于防止磨损凸缘部28的O形环321(参照图10)。由此,轴承23的滑动被保持为良好的状态,从而维持辊20的良好的旋转性。
轴承23的轴向的尺寸与辊轴30的插入部32的轴向的尺寸相同,换言之,与辊轴30的全长的大致一半的尺寸相同。轴承23的轴向的一端侧嵌合于第一部件21F的第一内空部24F的嵌合凹部24H,另一端部贯通第二部件21S的第二内空部24S的嵌合孔24J。轴承23在辊主体21的内空部24的轴向(深度方向)上配置于靠近顶端侧(第一部件21F侧)的位置。
接着,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例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1的美容器1具备手柄10、设于手柄10的辊轴30、以及以辊轴30为中心旋转自如的辊20,辊20具有构成辊主体21的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由比重不同的材料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对辊主体21的重量的平衡进行调节,从而改变使用感。
并且,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沿着辊轴30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沿着辊轴30的方向上对辊主体21的重心的位置进行调节。
并且,辊主体21呈沿着辊轴30较长的筒状。此处,辊主体21呈沿着辊轴30较长的柱状,与辊主体呈球体状的结构相比,重心容易从沿着辊轴30的方向的中心偏离。因此,尤其有利于在沿着辊轴30的方向上对辊主体21的重心的位置进行调节。
并且,在靠近辊主体21的沿着辊轴30的方向的一端侧的位置设有轴承23,配置于辊轴30的一端侧的第一部件21F的比重比配置于辊轴30的另一端侧的第二部件21S的比重大。此处,当重心位于辊主体中的未设有轴承的一侧时,可能因作用于轴承的力偏倚而产生偏磨损,由于能够使重心位于设有轴承23的一侧,因此能够防止轴承23的偏磨损。
并且,手柄10具有手柄基底11、覆盖手柄基底11的手柄罩12、以及固定手柄基底11和手柄罩12的螺纹件290,在手柄罩12的与手柄基底11相反的一侧,具备覆盖螺纹件290的部件罩部45。根据该结构,由于不能从外侧看到螺纹件290,因此能够赋予高级感。
并且,具有回旋自如地设于手柄10并固定有辊轴30的回旋臂64、固定回旋臂64和辊轴30的螺纹件303、以及覆盖回旋臂64和辊轴30的臂罩70,在臂罩70形成有释放螺纹件303的释放孔73。根据该结构,与臂罩70覆盖整个螺纹件303的情况相比能够小型化。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11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的美容器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中,当回旋臂64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与回旋臂64弹性抵接的缓冲件110的形状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缓冲件110呈由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PP)、尼龙、聚乙烯(PE))构成的片状,通过粘接剂、胶带等固定于基底部60。
缓冲件110与实施例1同样,具备与回旋臂64抵接的一对抵接部110A、以及将一对抵接部110A连结的连结部110B。连结部110B将一对抵接部110A的前后方向(图11中为上下方向)的大致全长连结。换言之,缓冲件110作为整体呈在宽度方向(图11中为左右方向)较长的方形,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为抵接部110A,中间部为连结部110B。连结部110B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抵接部110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
在连结部110B贯通形成有供螺纹件298通过的孔部110C、与基底部60的固定孔299连通的孔部110D。孔部110D与固定孔299同样,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
由于这样的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10与实施例1的缓冲件322相比难以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基底部60剥落。即,像实施例1的缓冲件322(参照图4)那样,当一对抵接部322A之间(内侧)空开时,回旋臂64的止动部69与抵接部322A反复抵接,从而抵接部322A向内侧(彼此接近的一侧)变形,进一步可能导致从基底部60剥落。然而,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10中,一对抵接部110A的内侧整体为连结部110B,因此抵接部110A难以变形,能够防止从基底部60剥落。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12~图21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3的美容器2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2在辊80呈球形这方面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2具备握持操作用的手柄10、以及与肌肤等接触并滚动的一对辊80。手柄10作为整体呈在一方向较长的形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有一对辊轴30,辊80以辊轴30为中心旋转自如。与实施例1的打开角度相比,一对辊轴30呈较小的打开角度(大概70度),保持于在手柄10回旋自如地安装的回旋臂64。一对辊80随着回旋臂64的回旋相对于手柄10相对地回旋。以下,在各结构部件中,将图17的左侧(朝向使用者的肌肤等的一侧)作为表侧,图17的右侧作为背侧,并且将图17的上下方向作为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手柄10具备构成芯材的手柄基底11、以及形成手柄基底11的外表面的手柄罩12。手柄罩12具有覆盖手柄基底11的表侧(图14中为下侧)的第一手柄罩40和覆盖背侧(图14中为上侧)的第二手柄罩50。
手柄基底11由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制作,形成为整个背面侧开放的有底的浅碗状。在手柄基底11的背面收容有电气部件等(本实施例中为太阳电池单元304和配重305)。配重305通过螺纹件294安装于手柄基底11。
太阳电池单元304具有负极连接端子306和正极连接端子307。负极连接端子306通过导电性小螺钉295和螺母296与安装于手柄基底11的表侧的基底部60电并机械接合。另一方面,正极连接端子307通过具有导电性的小螺钉297安装于第二手柄罩50的内侧壁面。在第二手柄罩5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施加形成手柄电极的金属镀覆。
由此,形成有按照太阳电池单元304、基底部60、保持于基底部60的回旋臂64、固定于回旋臂64的辊轴30、嵌合于辊轴30的轴承23、嵌接有轴承23的辊80的辊电极、肌肤面、把持第二手柄罩50的手、第二手柄罩50的手柄电极、太阳电池单元304的顺序电连接的通电回路。
在手柄基底11的表侧具备将辊80保持为回旋自如并旋转自如的辊保持部R。辊保持部R具备:基底部60,该基底部60固定于手柄基底11;回旋臂64,该回旋臂64相对地回旋自如地连结于基底部60;辊轴30,该辊轴30固定于回旋臂64。
基底部60由金属制作,具有一对轴支承部62,该轴支承部62对配置于回旋臂64的回旋轴上的回旋轴61进行保持。回旋轴61插入于臂轴承66,在臂轴承66的外周侧安装有对回旋臂64施力的扭簧67。回旋轴61插入于轴支承部62和调节部65这两者。在基底部60形成有一对固定孔299,该一对固定孔299嵌入有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固定孔299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
在基底部60安装有调节扭簧67的位置的调节器63。调节器63通过螺纹件298固定于基底部60。在调节器63形成有固定孔302,该固定孔302插入有螺纹件298。固定孔302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调节器63的安装位置能够相对于基底部6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偏移。
在调节器63形成有固定孔301,该固定孔301嵌入有插通于基底部60的固定孔299的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由此,能够变更并调节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通过对扭簧67的一方的端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调节回旋臂64的基准位置。
在基底部60安装有缓冲件(缓冲部)322,当回旋臂64从基准位置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该缓冲件322与回旋臂64弹性地抵接。缓冲件322呈由热塑性弹性体(TPE)构成的片状,通过粘接剂、胶带等固定于基底部60。缓冲件322与实施例1同样,具备与回旋臂64抵接的一对抵接部322A、以及将一对抵接部322A连结的连结部322B。抵接部322A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连结部322B将抵接部322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彼此连结。在连结部322B贯通形成有供螺纹件298通过的孔部322C。
回旋臂64由金属制作,并具有配置于一对轴支承部62的内侧的一对调节部65。在一对调节部65的外缘设有止动部69,当回旋臂64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该止动部69经由缓冲件322与基底部60接触,限制进一步的回旋。止动部69经由缓冲件322与基底部60接触,从而抑制冲击音的产生,提高静音性。
在一对调节部65之间具备一对扭簧67,当回旋臂64向从基准位置位移时,该扭簧67产生使回旋臂64向基准位置侧恢复的作用力。一对扭簧67并列地配置于一对调节部65之间。扭簧67安装于臂轴承66的外侧,且在臂轴承66的内侧插通有回旋轴61。在一对扭簧67之间配置有垫片323,以使一对扭簧67彼此不接触。由此,抑制回旋臂64回旋时产生的嘎吱声音。
在回旋臂64上,安装有辊轴30的一对轴安装部68沿着辊轴30的轴向延伸。在一对轴安装部68通过螺纹件(轴固定部件)303固定有辊轴30。固定有螺纹件303的螺纹孔308在轴安装部68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两个)。螺纹件303是机械防松的螺纹件(例如带弹簧垫圈的螺纹件等)。此处,当将例如埋头小螺钉作为轴固定部件使用时,为了防松螺纹件需要粘接剂,如果是机械防松的螺纹件,也可以不使用粘接剂
在两轴安装部68的根部侧形成有插通孔324,该插通孔324插通有固定回旋臂64和后述的第二臂罩70S的螺纹件309。另外,螺纹件309比固定辊轴30的螺纹件303小型。
辊轴30作为整体呈细长的圆柱状,具有通过螺纹件303固定于回旋臂64的固定部31、以及插入于轴承23的插入部32。固定部31的直径尺寸比插入部32的直径尺寸大,在固定部31与插入部32之间形成有相对于轴向正交的伸出面33。
回旋臂64和辊轴30被臂罩70覆盖。臂罩70具备罩主体75、以及从罩主体75突出的一对轴罩76。罩主体75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比宽度尺寸更大。罩主体75沿着后述的第一手柄罩40的外表面(被覆盖部46)配置。罩主体75呈与第一手柄罩40的外表面大致平行,随着回旋臂64的回旋沿着第一手柄罩40的被覆盖部46位移。一对轴罩76均呈圆筒状。
臂罩70具有配置为从回旋臂64的回旋方向的两侧夹着回旋臂64和辊轴30的第一臂罩70F和第二臂罩70S。
第一臂罩70F具备构成罩主体75的第一罩主体75F和构成轴罩76的一对第一轴罩76F,第二臂罩70S具备构成罩主体75的第二罩主体75S和构成轴罩76的一对第二轴罩76S。第一轴罩76F和第二轴罩76S呈半圆筒状。
通过在第一轴罩76F和第二轴罩76S接合而成的轴罩76嵌接有由合成树脂制作的呈圆筒状的盖72,保持为第一臂罩70F和第二臂罩70S接合的状态。并且,通过盖72来密封轴罩76,并且确保臂罩70与辊电极之间的电气绝缘性。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2与实施例1不同,第二臂罩70S通过螺纹件309固定于回旋臂64。如图15所示,固定有螺纹件309的固定部81呈筒状并向内侧(回旋臂64侧)立起。
第二臂罩70S覆盖轴安装部68的配置有螺纹件303的头部的一侧。在第二臂罩70S的第二轴罩76S形成有释放螺纹件303的头部的释放孔73(参照图21)。释放孔73呈贯通形成于第二轴罩76S的圆形,具有供螺纹件303的头部进入的大小。两个释放孔73中的位于第二轴罩76S的顶端侧的孔为周向的一部分开放的孔(参照图13)。
如图19所示,第二臂罩70S具备覆盖螺纹件290的头部的部件罩部45,该螺纹件290固定第一手柄罩40和第二手柄罩50。部件罩部45重叠地配置在第一手柄罩40的第二罩体40S的螺纹孔325的外侧(与手柄基底11相反的一侧)。部件罩部45覆盖一对螺纹件290的头部,使其不能从外部视觉确认
第一手柄罩40和第二手柄罩50如图14所示,以在内侧夹着手柄基底11的方式接合。第一手柄罩40和第二手柄罩50详细而言像后述的那样,通过螺纹件(罩固定部件)290和螺纹件293固定于手柄基底11。螺纹件290贯通设于第一手柄罩40的第一罩体40F的螺纹孔310并固定于第二手柄罩50的螺纹孔311(参照图19)。螺纹件293贯通手柄基底11的螺纹孔312并固定于第二手柄罩50的螺纹孔313(参照图18)。在第二手柄罩50与手柄基底11之间夹着衬垫314。
如图14所示,第一手柄罩40具备覆盖手柄基底11的大部分的第一罩体40F、以及覆盖手柄基底11的端部的第二罩体40S。卡定于手柄基底11的一对卡定部315呈悬臂状地设于第一罩体40F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在第一罩体40F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设有钩挂于手柄基底11的钩挂部316。
如图18所示,在第一手柄罩40,通过第一罩体40F和第二罩体40S形成有使固定于手柄基底11的回旋臂64向外侧突出的开口部41。如图14所示,第一罩体40F具有构成开口部41的周缘部并向开口部41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42,第二罩体40S呈横跨一对突出部42之间的形状。一对突出部42的间隔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比较窄。在一对突出部42形成有供螺纹件290贯通的螺纹孔310。
如图19所示,第二罩体40S通过螺纹件290固定于第一罩体40F。在第二罩体40S贯通形成有供螺纹件290插通的螺纹孔325。螺纹件290的头部配置于突出部42的表侧。
如图18所示,第二罩体40S具有被臂罩70的罩覆盖部74覆盖的被覆盖部46。被覆盖部46具有沿着臂罩70的回旋轨迹弯曲的面。
如图13所示,在第二手柄罩50形成有窗部318,该窗部318嵌入有透镜317。透镜317经由胶带291F、291S嵌入于窗部318。透镜317通过螺纹件292固定于第二手柄罩50。
辊80可旋转地支承于辊轴30。如图21所示,辊80由辊主体21和被覆成形于辊主体21的外周的外被覆件22构成。辊主体21和外被覆件22均由合成树脂制作。在外被覆件22的外表面和后述的内空部24的内壁面施加导电金属镀覆而形成有辊电极,从而确保与轴承23之间的导电。
辊主体21呈将辊轴30的大概全长收容于内部的球体状。在辊主体21形成有内空部24,该内空部24插入有辊轴30并插入配置有轴承23。够使轴承23的卡定爪25卡定的台阶部26向内侧隆起地形成于内空部24的壁面。通过使轴承23的卡定爪25卡定于台阶部26,使轴承23防脱保持于辊80的内空部24。
辊80具有构成辊主体21的两个部件(以后,称为第一部件21F、第二部件21S)。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是辊主体21在沿着辊轴30的方向上被分割而成的,并沿着辊轴30配置。
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均呈包围辊轴30的筒状。第一部件21F配置于辊轴30的顶端侧,第二部件21S配置于辊轴30的根部侧。第一部件21F具有封闭第一内空部24F的壁部29。第二部件21S中,比后述的台阶部26更靠顶端侧的厚度尺寸(辊轴30的径向的尺寸)T1相比于比台阶部26更靠根部侧的厚度尺寸T2大(参照图21)。
第一部件21F具有由关闭辊轴30的顶端的形态的凹部构成的第一内空部24F,第二部件21S具有由在辊轴30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构成的第二内空部24S。第二部件21S嵌合于第一部件21F的第一内空部24F。通过使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嵌合,第一部件21F的第一内空部24F和第二部件21S的第二内空部24S连通并形成有内空部24。台阶部26形成于第二部件21S。
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由比重不同的材料形成。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中的配置于辊轴30的顶端侧(一端侧)的第一部件21F的材料与配置于辊轴30的根部侧(另一端侧)的第二部件21S的材料相比,比重更大。由此,辊主体21的重心位于第一部件21F侧。换言之,辊主体21的重心位于轴承23的轴向的中央部。另外,第一部件21F的材料为例如PC(聚碳酸酯)树脂,第二部件21S的材料为例如混合了碳酸钙的ABS树脂。
轴承23设置于靠近辊主体21的沿着辊轴30的方向的一端侧(顶端侧)的位置。轴承23由合成树脂制作,呈圆筒形状,在内侧插入有辊轴30。轴承23通过安装于辊轴30的顶端的E形环319防脱于辊轴30。E形环319由金属制作,在E形环319与轴承23之间配置有防止磨损轴承23并填埋E形环319和轴承23的间隙的间隔件320。
在轴承23的包括表背两面的外侧整面施加金属镀覆,从而确保轴承23与辊轴30之间的导电。另外,也可以是,通过代替金属镀覆,由导电性树脂构成轴承来确保两者的导电。
轴承23具有卡定于辊80的台阶部26的一对卡定爪25。在轴承23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8。通过使台阶部26位于凸缘部28与卡定爪25之间,使轴承23固定于内空部24。
在轴承23的凸缘部28与盖72之间夹入用于防止磨损凸缘部28的O形环321(参照图21)。由此,轴承23的滑动被保持为良好的状态,从而维持辊80的良好的旋转性。
轴承23的轴向的尺寸与辊轴30的插入部32的轴向的尺寸相同,换言之,与辊轴30的全长的大致一半的尺寸相同。轴承23的轴向的一端侧嵌合于第一部件21F的第一内空部24F的嵌合凹部24H,另一端部贯通第二部件21S的第二内空部24S的嵌合孔24J。轴承23在辊主体21的内空部24的轴向(深度方向)上配置于靠近顶端侧(第一部件21F侧)的位置。
接着,对像上述构成的实施例3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2的美容器2具备手柄10、设于手柄10的辊轴30、以及以辊轴30为中心旋转自如的辊80,辊80具有构成辊主体21的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由比重不同的材料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对辊主体21的重量的平衡进行调节,从而改变使用感。
并且,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沿着辊轴30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沿着辊轴30的方向上对辊主体21的重心的位置进行调节。
并且,在靠近辊主体21的沿着辊轴30的方向的一端侧的位置设有轴承23,配置于辊轴30的一端侧的第一部件21F的比重比配置于辊轴30的另一端侧的第二部件21S的比重大。此处,当重心位于辊主体中的未设有轴承的一侧时,可能因作用于轴承的力偏倚产生偏磨损,但是由于能够使重心位于设有轴承23的一侧,因此能够防止轴承23的偏磨损。
并且,手柄10具有手柄基底11、覆盖手柄基底11的手柄罩12、以及固定手柄基底11和手柄罩12的螺纹件290,在手柄罩12的与手柄基底11相反的一侧具备覆盖螺纹件290的部件罩部45。根据该结构,由于不能从外侧看到螺纹件290,因此能够赋予高级感。
并且,具有回旋自如地设于手柄10并固定有辊轴30的回旋臂64、固定回旋臂64和辊轴30的螺纹件303、以及覆盖回旋臂64和辊轴30的臂罩70,在臂罩70形成有释放螺纹件303的释放孔73。根据该结构,与臂罩70覆盖整个螺纹件303的情况相比能够小型化。
<实施例4>
接着,参照图22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4的美容器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中,当回旋臂64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与回旋臂64弹性抵接的缓冲件120的形状与实施例3不同。另外,对与实施例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缓冲件120呈由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PP)、尼龙、聚乙烯(PE))构成的片状,通过粘接剂、胶带等固定于基底部60。
缓冲件120与实施例3同样,具备与回旋臂64抵接的一对抵接部120A、以及将一对抵接部120A连结的连结部120B。连结部120B将一对抵接部120A的前后方向(图22中为上下方向)的大概全长连结。换言之,缓冲件120作为整体呈在宽度方向(图22中为左右方向)稍长的方形,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为抵接部120A,中间部为连结部120B。连结部120B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抵接部120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
在连结部120B贯通形成有供螺纹件298通过的孔部120C、以及与基底部60的固定孔299连通的孔部120D。孔部120D与固定孔299同样,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
由于这样的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20与实施例3的缓冲件322相比难以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基底部60剥落。即,像实施例3的缓冲件322(参照图15)那样,当一对抵接部322A之间(内侧)空开时,回旋臂64的止动部69与抵接部322A反复抵接,从而抵接部322A向内侧(彼此接近的一侧)变形,进一步可能导致从基底部60剥落。然而,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20中,一对抵接部110A的内侧整体为连结部120B,因此抵接部120A难以变形,能够防止从基底部60剥落。
<实施例5>
接着,参照图23和图2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5的美容器3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3中,当回旋臂64回旋直到最大回旋角度时与回旋臂64弹性抵接的缓冲部90一体地形成于由金属制作的板材91,这方面与实施例3不同。另外,对与实施例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3与实施例3同样,具备握持操作用的手柄10、以及与肌肤等接触并滚动的一对辊80,一对辊轴30保持于在手柄10回旋自如地安装的回旋臂64。
手柄10与实施例3同样,具备:手柄基底11,该手柄基底11构成芯材;以及手柄罩12,该手柄罩12形成手柄基底11的外表面。在手柄基底11的表侧具备将辊80保持成回旋自如并旋转自如的辊保持部R。
辊保持部R与实施例3同样,具备:基底部60,该基底部60固定于手柄基底11;回旋臂64,该回旋臂64相对地回旋自如连结于基底部60;以及辊轴30,该辊轴30固定于回旋臂64。
缓冲部90一体地形成于板材91。板材91具备沿着基底部60配置的主体部92、以及向远离基底部60的方向立起的缓冲部90。主体部92通过螺纹件298固定于基底部60。如图24所示,主体部92呈方形,贯通形成有供螺纹件298插通的固定孔302。固定孔302与实施例2同样,呈在前后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状,板材91的安装位置能够相对于基底部60相对地在前后方向偏移。
并且,在主体部92形成有一对固定孔301,该固定孔301嵌入有在基底部60的固定孔插通的扭簧67的端部。由此,能够变更并调节扭簧67的端部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即板材91具备调节对回旋臂64施力的扭簧67的位置的调节器功能。
缓冲部90与一对调节部65对应地设于主体部92的左右两侧边缘(参照图24)。对应于回旋臂64的回旋方向的前后两侧的最大回旋角度,在前后方向设有一对缓冲部90。
在主体部92的左右两侧边缘设有向左方和右方突出的突出缘93。缓冲部90以从突出缘93的前缘和后缘相对于主体部92倾斜的方式弯曲。
回旋臂64的调节部65配置于前后一对缓冲部90之间,当达到最大回旋角度时止动部69与缓冲部90接触。由此,缓冲部90弹性位移,当回旋臂64从最大回旋角度向基准位置侧位移时,缓冲部90弹性恢复成为自然状态。
此处,当缓冲部由呈片状的橡胶制作时,通过长期的使用,可能表面松弛、收缩而失去缓冲性,但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发生那样的情况,提高耐久性。
<实施例6>
接着,参照图25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6的美容器4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美容器4中,臂罩100具备波纹构造,这方面与实施例3不同。另外,对与实施例3相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手柄罩12与实施例3同样,具有覆盖手柄基底11的表侧的第一手柄罩40和覆盖背侧的第二手柄罩50,在第一手柄罩40一体地具备臂罩100。臂罩100与实施例3同样,具备罩主体75和从罩主体75突出的一对轴罩76。
第一手柄罩40与实施例3同样,具备覆盖手柄基底11的大部分的第一罩体40F和覆盖手柄基底11的端部的第二罩体40S。臂罩100具有一体地设于第一罩体40F的第一臂罩101和一体地设于第二罩体40S的第二臂罩102。
臂罩100具有随着回旋臂64的回旋,在回旋臂64的回旋方向上伸缩自如的波纹构造。臂罩100具有多个滑动罩103,在内外方向彼此重叠的状态下,该滑动罩103在回旋臂64的回旋方向上相对位移自如。多个滑动罩103在回旋臂64的回旋方向上相对位移。由此,容许覆盖辊保持部R的状态下的回旋臂64的回旋。
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与手柄罩12和臂罩是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其他的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描述和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上述实施例中,辊主体21是第一部件21F与第二部件21S嵌合而成的,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辊主体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二色成形。
(2)上述实施例中,示例了轴承23配置于辊20(80)的顶端侧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轴承的位置也可以任意地变更。
(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1F和第二部件21S沿着辊轴30配置,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多个部件并列配置于与辊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即也可以将多个部件设为插入有辊轴的第一部件和配置于第一部件的外周侧的第二部件。
(4)上述实施例中,臂罩70配置于手柄罩12的外侧,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臂罩配置于手柄罩的内侧。
(5)上述实施例中,示例了将辊主体21分割为两个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辊主体分割为三个以上,即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6)上述实施例中,具备两个辊20(80),但是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仅具备一个辊或者具备三个以上的辊的美容器。
(7)上述实施例中,辊20(80)是回旋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辊不回旋的美容器。
(8)上述实施例1中,辊20的外形为圆柱状,但是不限定于此,辊的外形也可以是扁平的形状,三角形或者方形等。
(9)上述实施例6中,示例了臂罩100具有波纹构造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由橡胶那样的弹性材料形成臂罩,设为与手柄罩一体。

Claims (4)

1.一种美容器,具备:手柄;辊轴,该辊轴设于所述手柄;以及辊,该辊以所述辊轴为中心旋转自如,所述美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辊具有由多个部件构成的辊主体,
所述多个部件由比重不同的材料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部件沿着所述辊轴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主体呈沿着所述辊轴较长的筒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所述辊主体的沿着所述辊轴的方向的一端侧的位置设有轴承,
所述多个部件中的配置于所述辊轴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部件的比重比所述多个部件中的配置于所述辊轴的另一端侧的所述部件的比重大,
将所述辊主体的重量设为与所述辊轴的另一侧的重量相比所述辊轴的一端侧的重量更重。
CN201910340261.0A 2018-04-26 2019-04-25 美容器 Active CN110403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5081A JP7104549B2 (ja) 2018-04-26 2018-04-26 美容器
JP2018-085081 2018-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3808A true CN110403808A (zh) 2019-11-05
CN110403808B CN110403808B (zh) 2024-03-01

Family

ID=6835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0261.0A Active CN110403808B (zh) 2018-04-26 2019-04-25 美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04549B2 (zh)
CN (1) CN11040380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0349Y (zh) * 1994-07-04 1996-11-20 陈武泽 经穴按摩器
JP3145632U (ja) * 2008-08-01 2008-10-16 株式会社ジュエリー服部商会 顔用マッサージローラー
CN101815482A (zh) * 2007-10-03 2010-08-25 高露洁-棕榄公司 具有可调整质量中心的口腔护理器具
US20110009782A1 (en) * 2009-07-07 2011-01-13 Naya Touch, Inc. Dermal roller with therapeutic microstructures
CN202682305U (zh) * 2012-03-10 2013-01-23 天台县星期天日用品厂 一种多功能按摩器
CN106068115A (zh) * 2014-01-30 2016-11-02 株式会社Mtg 美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9435A1 (ja) * 2014-02-28 2015-09-03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0349Y (zh) * 1994-07-04 1996-11-20 陈武泽 经穴按摩器
CN101815482A (zh) * 2007-10-03 2010-08-25 高露洁-棕榄公司 具有可调整质量中心的口腔护理器具
JP3145632U (ja) * 2008-08-01 2008-10-16 株式会社ジュエリー服部商会 顔用マッサージローラー
US20110009782A1 (en) * 2009-07-07 2011-01-13 Naya Touch, Inc. Dermal roller with therapeutic microstructures
CN202682305U (zh) * 2012-03-10 2013-01-23 天台县星期天日用品厂 一种多功能按摩器
CN106068115A (zh) * 2014-01-30 2016-11-02 株式会社Mtg 美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3808B (zh) 2024-03-01
JP7104549B2 (ja) 2022-07-21
JP2019187890A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0307B (zh)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US6988294B2 (en) Tilt hinge
JPWO2009014265A1 (ja) カップラー
CN113124042B (zh) 铰链装置以及折叠终端
JPH09196048A (ja) チルトヒンジ
US10653580B2 (en) Beauty device
CN103241461A (zh) 具有可旋扭的盖的化妆品盒
EP1772177A3 (en) Element replacement type filter
JP5932280B2 (ja) フォルダ型携帯端末のスナップヒンジ装置
US7988379B2 (en) Joint mechanism
CN110403808A (zh) 美容器
CN107923433B (zh) 合叶
CN210222367U (zh)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智能眼镜
JP2017133666A (ja) 流体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付き機器
CN215187333U (zh) 耳机充电盒
CN220631304U (zh) 一种支架组件及钱包
CN215737389U (zh) 一种侧滑式粉盒
JP3919526B2 (ja) クリップ構造およびクリップ付き筆記具
CN209988355U (zh) 转动轴及收纳盒
CN208478699U (zh) 一种防溅盒
JP7117147B2 (ja) 筆記具
JP4548929B2 (ja) 防水型ポテンショメータ
WO2020000661A1 (zh) 充电座
JP3121665U (ja) 眼鏡部品の回動構造
JPH0320148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