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5598A -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5598A
CN110395598A CN201910779879.7A CN201910779879A CN110395598A CN 110395598 A CN110395598 A CN 110395598A CN 201910779879 A CN201910779879 A CN 201910779879A CN 110395598 A CN110395598 A CN 110395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hemp stalk
thinned
stalk
sl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9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5598B (zh
Inventor
凌受明
易争志
徐徳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And Tian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And Tian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And Tian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And Tian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98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5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5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5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5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5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B65G65/42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04Spreading out the materials conveyed over the whole surface to be loaded; Trimming heaps of loose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BMECHANICAL TREATMENT OF NATURAL FIBROU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TO OBTAIN FIBRES OF FILAMENTS, e.g. FOR SPINNING
    • D01B1/00Mechanical separation of fibres from plant material, e.g. seeds, leaves, stalks
    • D01B1/10Separating vegetable fibres from stalks or leaves
    • D01B1/14Breaking or scutching, e.g. of flax; Decorticating
    • D01B1/30Details of machines
    • D01B1/32Feed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02Agricultural and processed food produ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其中,减薄进给装置包括:第一角钉传动链排,第一角钉传动链排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一角钉传动链排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底层的棉、麻秆沿进料方向前行的第一角钉;棉、麻秆减薄机构,棉、麻秆减薄机构安装在第一角钉传动链排的上方,棉、麻秆减薄机构的下端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之间形成供棉、麻秆通过的减薄进给通道,棉、麻秆减薄机构通过调节减薄进给通道的高度对棉、麻秆的堆积厚度进行减薄。该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能够有效地将成捆成堆的棉、麻秆进行自动分层,将成堆棉、麻秆的厚度进行减薄。

Description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有棉田约八千余万亩,棉秆是棉花的主要副产品与剩余物。全年棉秆生物总量四千万吨左右,其中新疆约2750万亩,棉秆单产约200多公斤/亩,棉秆产量约600万吨;长江流域约2000万亩,棉秆单产约850公斤/亩,棉秆产量约1700万吨;黄河流域约2700万亩,棉秆单产约600公斤/亩,棉秆产量约1620万吨。
棉秆是一年生半木本化植物,棉秆的解剖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与软阔叶林相近。棉秆芯是木纤维,占棉秆重量的约66%,纤维形态优于胡杨,可与阔叶林中的速生杨木相媲美,是造纸、制炭、造纤维板、制生物乙醇燃料等的好原料。棉秆皮是韧皮纤维,占棉秆重量的约22%,具有麻类纤维的特征和风格:1)是典型可降解的环境友好生物材料;2)吸湿、散湿速度快,透气性能优良,能及时调节人体皮肤表面的生态温度环境;3)抗菌、抑菌、卫生性好;4)抗紫外线能力强,还有防辐射的功效;5)穿着挺括、滑爽、悬垂性好,是天然的纺织材料。
棉根兜与废塑料(废地膜)可加工成木塑产品,如物流托盘、户外桌椅、地板等。棉桃壳、叶及细枝梢经粉碎后就成为反刍动物(牛、羊、马)的饲料。棉花的副产品全部是宝,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
但由于棉秆皮芯分离十分困难,手工剥皮方式劳动强度太大,劳动效率极低,不具有工业可行性,造成每年数千万吨棉花副产品无法综合利用而成为农业废弃物。本申请人与2007年申请的发明专利ZL200710034304.X开创了棉秆皮芯分离机械分离的先河。但是,该专利的棉秆皮芯分离机的台处理量仅为54公斤棉秆,其棉秆皮芯分离的产量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要想大幅度地提高棉秆皮芯分离机的产量与质量,就必须做到棉秆呈单列并排顺直进入皮芯分离工作区。而要想使棉杆呈单列并排顺直排列,首先必须将成捆成堆的棉秆硬料自动分层,将堆积的棉秆的厚度进行减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很好地将成捆成堆的棉、麻秆进行自动分层,无法将成堆的棉、麻秆的厚度进行自动减薄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该减薄进给装置包括:第一角钉传动链排,第一角钉传动链排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一角钉传动链排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底层的棉、麻秆沿进料方向前行的第一角钉;棉、麻秆减薄机构,棉、麻秆减薄机构安装在第一角钉传动链排的上方,棉、麻秆减薄机构的下端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之间形成供棉、麻秆通过的减薄进给通道,棉、麻秆减薄机构通过调节减薄进给通道的高度对棉、麻秆的堆积厚度进行减薄。
进一步地,棉、麻秆减薄机构包括:两块滑块墙板,滑块墙板安装在机架上,滑块墙板上设有滑槽;滑板,滑板滑动设置在两块滑块墙板之间,且置于滑槽内;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滑块墙板上,传动轴上安装有凸轮和从动链轮;直轴,直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滑板上,直轴上安装有与凸轮相配合的平转轮;减速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减速电机的转轴上安装一主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一链条与从动链轮连接;滑板复位机构,安装在滑板的上方,滑板复位机构用于使滑板复位,并使凸轮和平转轮保持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滑板复位机构包括:滑板复位调节槽,设置在机架上;滑板复位弹簧,设置在滑板复位调节槽内,滑板复位弹簧的下端连接一弹簧底座,弹簧底座安装在滑板的顶部,弹簧底座和滑板均能在滑板复位调节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滑板复位机构还包括: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活动设置在滑板复位调节槽内,滑板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接触;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的下端与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连接,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的上端伸出至机架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的壳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滑板复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板复位机构沿滑板的纵向轴线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传动轴上安装有多个凸轮,直轴上安装有多个分别与凸轮相配合的平转轮。
进一步地,滑板的底部呈楔形,滑板的底面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减薄进给装置还包括一弧形挡秆板,弧形挡秆板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滑板的前方,弧形挡秆板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减薄进给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成捆的棉、麻秆大头朝前,剪开捆绳后堆放在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的皮带输送机上,棉、麻秆喂入减薄进给装置;
S2、底层的棉、麻秆在第一角钉传动链排上的第一角钉的作用下快速前行,由于棉、麻杆之间的相互纠缠和摩擦,没有与第一角钉直接接触的上方棉、麻秆也不同程度地随底层棉、麻秆前行,但上层棉、麻秆的前行速度滞后于底层棉、麻秆的前行速度,使棉、麻杆的堆积厚度沿着运行方向不断减薄;
S3、当棉、麻秆前行到棉、麻秆减薄机构处时,底层的棉、麻秆从减薄进给通道通过,而上层的大部分棉、麻秆被棉、麻秆减薄机构挡住。
进一步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的运行速度大于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的皮带输送机的运行速度。
进一步地,滑板沿滑块墙板滑动到最低点时,滑板的下沿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棉、麻杆平均直径的两倍;滑板上下滑动一个周期的时间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前行距离为棉、麻秆的平均长度所需的时间相等。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成捆的棉、麻秆大头朝前,剪开捆绳,依次沿纵向堆放在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的皮带输送机上,棉、麻秆喂入减薄进给装置;底层的棉、麻秆在第一角钉传动链排上的第一角钉的作用下快速前行,由于棉、麻杆之间的相互纠缠和摩擦,没有与第一角钉直接接触的上方棉、麻秆也不同程度地随底层棉、麻秆前行,但上层棉、麻秆的前行速度滞后于底层棉、麻秆的前行速度,使棉、麻杆的堆积厚度沿着运行方向不断减薄;当棉、麻秆前行到棉、麻秆减薄机构处时,底层的棉、麻秆从减薄进给通道通过,而上层的大部分棉、麻秆被棉、麻秆减薄机构挡住,实现棉、麻秆的自动分层和减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减薄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减薄进给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中理顺均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中拉直平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中预压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架;
20、减薄进给装置;21、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1、第一角钉;22、棉、麻秆减薄机构;23、弧形挡秆板;221、滑块墙板;222、滑板;223、传动轴;2231、凸轮;2232、从动链轮;224、直轴;2241、平转轮;225、减速电机;2251、主动链轮;226、链条;227、滑板复位机构;2271、滑板复位调节槽;2272、滑板复位弹簧;2273、弹簧底座;2274、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5、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
30、理顺均匀装置;31、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1、第二角钉;32、断续式反扒辊;33、扒辊高度调节机构;331、扒辊高度调节槽;332、扒辊高度调节滑块;333、第一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4、第二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5、扒辊高度调节块;336、扒辊高度调节螺杆;34、调节挡秆板;35、抓秆辊;36、抓秆辊高度调节机构;361、抓秆辊高度调节槽;362、抓秆辊高度调节滑块;363、第一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4、第二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5、抓秆辊高度调节块;366、抓秆辊高度调节螺杆;341、连接板;342、腰型通槽;
40、拉直平整装置;41、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1、第三角钉;42、前罗拉压辊;43、后罗拉压辊;44、前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41、前罗拉压辊调节槽;442、前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43、第一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4、第二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5、前罗拉压辊调节块;446、前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5、后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51、后罗拉压辊调节槽;452、后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53、第一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4、第二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5、后罗拉压辊调节块;456、后罗拉压辊调节螺杆;
50、预压牵伸装置;51、第一上预压辊;52、第一下预压辊;53、第二上预压辊;54、第二下预压辊;55、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6、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7、前传动托辊;58、后传动托辊;551、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槽;552、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53、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54、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块;555、第一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61、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槽;562、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63、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64、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块;565、第二预压通道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本发明实施例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该减薄进给装置20包括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和棉、麻秆减薄机构22。其中,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底层的棉、麻秆沿进料方向前行的第一角钉211;棉、麻秆减薄机构22安装在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的上方,棉、麻秆减薄机构22的下端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之间形成供棉、麻秆通过的减薄进给通道,棉、麻秆减薄机构22通过调节该减薄进给通道的高度对棉、麻秆的堆积厚度进行减薄。
在工作时,使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的运行速度显著大于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的皮带输送机的运行速度,皮带输送机上成堆的棉、麻秆进入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上,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上的第一角钉211与底层棉、麻秆直接接触,底层棉、麻秆在第一角钉211的推进作用下快速前行,成堆的棉、麻秆由于相互之间的纠缠与摩擦作用,没有与第一角钉211直接接触的上方棉、麻秆也会不同程度地随底层棉、麻秆前行,但其中大部分棉、麻秆的前行速度还是要滞后于底层棉、麻秆的前行速度,这样就使原来棉、麻秆的堆积厚度沿着运行的方向开始不断减薄;当棉、麻秆运行到棉、麻秆减薄机构22处时,底层的棉、麻秆从减薄进给通道通过,而上层的大部分重叠的棉、麻秆则被棉、麻秆减薄机构22挡住。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棉、麻秆减薄机构22包括两块滑块墙板221、滑板222、传动轴223、直轴224、减速电机225和滑板复位机构227。其中,滑块墙板221安装在机架10上,并且在滑块墙板221上设置有滑槽;滑板222滑动设置在两块滑块墙板221之间,且滑板222的两侧置于滑槽内;传动轴2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滑块墙板221上,传动轴223上安装有凸轮2231和从动链轮2232;直轴224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滑板222上,在直轴224上安装有与凸轮2231相配合的平转轮2241;减速电机225安装在机架10上,在减速电机225的转轴上安装有一个主动链轮2251,该主动链轮2251通过一根链条226与从动链轮2232连接;滑板复位机构227安装在滑板222的上方,该滑板复位机构227用于使滑板222复位,并使凸轮2231和平转轮2241保持紧密接触。
在工作时,减速电机225通过主动链轮2251、链条226和从动链轮2232驱动传动轴223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223上的凸轮2231转动,在凸轮2231、平转轮2241和滑板复位机构227的共同作用下,滑板222在两块滑块墙板221的滑槽内有规律地上下往复滑动,滑板222上下滑移的动程即减薄进给通道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之差。在实际使用时,减薄进给通道的最小高度应让底层棉、麻秆顺畅连续并排通过,最小高度优选设置为棉、麻秆平均直径的两倍左右;减薄进给通道的最大高度应以尽量减少棉、麻秆重叠、交叉通过减薄进给通道。滑板222上下滑移一个周期的时间需要控制好,该周期的时间以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前行距离大致与棉、麻秆的平均长度相等为佳;例如,新疆的棉、麻秆平均长度在600mm左右,黄河流域棉、麻秆平均长度在1200mm左右,长江流域棉、麻秆平均长度在1600mm左右,则滑板222上下滑移一个周期的时间优选分别控制为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前行600mm、1200mm和1600mm所需的时间。而滑板222上下滑移一个周期的时间可以通过控制减速电机225的转速来实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棉、麻秆减薄机构22,不仅有利于底层棉、麻秆顺畅地通过减薄进给通道,减少棉、麻秆重叠通过,又可以阻住过厚的棉、麻秆层,不会造成中上层棉、麻秆发生交叉和横堵等混乱现象。
具体来说,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滑板复位机构227包括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和滑板复位弹簧2272。其中,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设置在机架10上;滑板复位弹簧2272设置在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内,在滑板复位弹簧227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弹簧底座2273,该弹簧底座2273安装在滑板222的顶部,弹簧底座2273和滑板222均能在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内滑动。通过滑板复位弹簧2272给予滑板222向下的作用力,使滑板222复位,并使凸轮2231和平转轮2241始终保持紧密接触。
为了便于对滑板复位机构227作用于滑板222上的复位力度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滑板复位机构227还包括一块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和一根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2275。其中,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活动设置在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内,滑板复位弹簧2272的上端与该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接触;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2275的下端与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连接,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2275的上端伸出至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当需要调节滑板复位机构227作用于滑板222上的复位力度时,只需旋转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2275,调节滑板复位弹簧2272的长度即可。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麻秆减薄进给效果,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滑板222的底部呈楔形,滑板222的底面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底面向下倾斜设置的楔形滑板222与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相配合,更加有利于底层棉、麻秆的顺畅通过,减少棉、麻秆重叠通过,提高减薄进给效果。进一步地,减薄进给装置20还包括一块弧形挡秆板23,该弧形挡秆板23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滑板222的前方,弧形挡秆板23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这样,堆积的棉、麻秆喂入后在弧形挡秆板23的作用下预先进行减薄,该弧形挡秆板23配合滑板222可更进一步提高棉、麻秆的减薄进给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滑板复位机构22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板复位机构227沿滑板222的纵向轴线对称布置。传动轴223上安装有多个凸轮2231,直轴224上安装有多个分别与凸轮2231相配合的平转轮2241。如此设置,可使滑板222上下滑移时更加稳定,提高棉、麻秆减薄机构22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钉211优选为三角钉,且三角钉与底层棉、麻秆直接接触的上尖角的角度、三角钉的排列密度以及三角钉的横截面大小应形成对底层棉、麻秆前行推动为最大值,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采用三角钉形状既可起到只有效推动底层棉、麻秆前行的作用,而且工作寿命很长,运行平稳。
实施例2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应用了本发明的减薄进给装置20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该棉、麻秆自动喂给机主要用于将成捆成堆的棉、麻秆经过自动减薄、理顺均匀和拉直平整后,形成有规则的单列并排顺直排列的棉、麻秆,使棉、麻秆呈单列并排顺直状态进入棉、麻秆皮芯分离机的皮芯分离工作区,从而提高棉、麻秆皮芯分离的产量和质量。
由图1至图5可见,该棉、麻秆自动喂给机主要包括机架10、减薄进给装置20、理顺均匀装置30和拉直平整装置40。其中,减薄进给装置20安装在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该减薄进给装置20用于对棉、麻秆的堆积厚度进行减薄;理顺均匀装置30安装在减薄进给装置20的后方,该理顺均匀装置30用于对经过减薄后的棉、麻秆进行理顺均匀;拉直平整装置40安装在理顺均匀装置30的后方,该拉直平整装置40用于对理顺后的棉、麻秆进行拉直整平,以形成有规则的单列并排顺直排列的棉、麻秆。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减薄进给装置20与实施例1中的减薄进给装置20的结构相同。
上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工作时,先将成捆的棉、麻秆大头朝前,剪开捆绳,依次沿纵向堆放在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的皮带输送机上;棉、麻秆喂入减薄进给装置20对棉、麻秆的堆积厚度沿着进料方向不断减薄,使棉、麻秆的重叠厚度得到有效减薄;经过减薄后的棉、麻秆再进入理顺均匀装置30,将仍然重叠的棉、麻秆进一步减薄,并将相互纠缠的棉、麻秆进行理顺,使棉、麻秆呈单列并排排列;经过理顺均匀后的棉、麻秆再进入拉直平整装置40进行拉直整平,使棉、麻秆形成单列并排顺直排列的状态。该棉、麻秆自动喂给机可以将成捆成堆的棉、麻秆,经过减薄、理顺、拉直处理,形成单列并排顺直排列状态,使棉、麻秆呈单列并排顺直地进入棉、麻秆皮芯分离机的皮芯分离工作区,有利于提高棉、麻秆皮芯分离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来说,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理顺均匀装置30包括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和断续式反扒辊32。其中,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底层的棉、麻秆沿进料方向前行的第二角钉311;断续式反扒辊32转动安装在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上方,且位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前端,断续式反扒辊32的工作面小于或等于断续式反扒辊32的外表面的一半,断续式反扒辊32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前进方向相反。
经过减薄进给装置20减薄后,棉、麻秆的重叠厚度得到有效地减薄,但是,由于棉、麻秆是木质硬材料,分层困难大,棉、麻秆之间的相互纠缠较突出,再由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是半柔性链排,因而不可避免地还有一些重叠较厚的棉、麻秆层进入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上方安装断续式反扒辊32,该断续式反扒辊32的工作面小于或等于其外表面的一半,其工作面是三角铁条镶嵌在圆弧形木板上,再由螺钉固定在波动扒辊的实体上形成的。断续式反扒辊32由减速机经链传动机构驱动,断续式反扒辊32的转动方向与棉、麻秆的前行方向相反,这样,断续式反扒辊32的工作面可将重叠多余的棉、麻秆缓慢地往回扒,使回扒的棉、麻秆有规则的相对后移而不至紊乱,同时可确保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接触的底层棉、麻秆以第二角钉311运行速度同步前行,不会发生较明显的错位和异动。
在上述的理顺均匀装置30中,断续式反扒辊32每旋转一周的时间优选控制在刚好是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抓住底层棉、麻秆前行距离等同棉、麻秆平均长度的两倍;断续式反扒辊32工作面上的三角铁条露出圆弧形木板外的高度、相邻三角尖之间的距离以及三角铁条的角度与棉、麻秆的平均直径相适应;由于三大不同棉花产区的棉秆平均长度差异很大,如长江流域棉秆很高,可选择用覆盖180°的工作面,断续式反扒辊32上调整工作覆盖面很方便,可以根据棉、麻秆的平均长度调整工作覆盖面以适应各种平均长度棉、麻秆的处理需要;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运行速度应在高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运行速度50%范围内选择,具体的运行速度可根据棉、麻秆的平均长度选定;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沿棉、麻秆前进方向向下倾斜的角度与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保持一致。
在工作时,上层重叠的棉、麻秆被断续式反扒辊32工作面扒回挡住的时间,优选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前行棉、麻秆的平均长度所需的时间大致相同,如此,断续式反扒辊32刚好旋转到非工作面时,与棉、麻秆无接触,而扒回滞后的棉、麻秆自然落下同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接触,并随第二角钉311前进。
对于直径不同的棉、麻秆,断续式反扒辊32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也应相应进行调节,为了更加方便对断续式反扒辊32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理顺均匀装置30还包括一个扒辊高度调节机构33,该扒辊高度调节机构33设置在机架10上,扒辊高度调节机构33与断续式反扒辊32连接,用于调节断续式反扒辊32的高度,进而调节断续式反扒辊32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参见图4,扒辊高度调节机构33包括扒辊高度调节槽331、扒辊高度调节滑块332、第一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3、第二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4、扒辊高度调节块335和扒辊高度调节螺杆336。其中,扒辊高度调节槽331设置在机架10上;扒辊高度调节滑块332滑动设置在扒辊高度调节槽331内,且断续式反扒辊32两端的芯轴转动安装在扒辊高度调节滑块332上;第一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3设置在扒辊高度调节槽331内,该第一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3的下端与扒辊高度调节滑块332的上侧连接;第二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4设置在扒辊高度调节槽331内,该第二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4的上端与扒辊高度调节滑块332的下侧连接;扒辊高度调节块335活动设置在扒辊高度调节槽331内,第一扒辊高度调节弹簧333的上端与扒辊高度调节块335接触,扒辊高度调节块335的上侧连接扒辊高度调节螺杆336,扒辊高度调节螺杆336的上端伸出至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
当需要调节断续式反扒辊32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时,只需旋转扒辊高度调节螺杆336,即可对扒辊高度调节滑块332及断续式反扒辊32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断续式反扒辊32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
通过断续式反扒辊32控制区后,大部分棉、麻秆呈单列并排顺直地前行,但仍有部分棉、麻秆重叠或紊乱通过。为了更好地将棉、麻秆进行理顺,在本实施例中,理顺均匀装置30还包括一块调节挡秆板34和一个抓秆辊35。其中,调节挡秆板34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断续式反扒辊32的后方,调节挡秆板34的上部为直形斜板,调节挡秆板34的下部为圆弧形板,调节挡秆板34的上部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而调节挡秆板34的下部向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弯曲设置;抓秆辊35转动安装在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上方,且位于调节挡秆板34的后方,抓秆辊3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抓秆齿,调节挡秆板34下部的圆弧形板的上表面靠近抓秆齿,抓秆辊35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前进方向相同。
通过设置上述的调节挡秆板34和抓秆辊35,经过断续式反扒辊32控制区后仍然重叠的棉、麻秆上层被调节挡秆板34挡住,而底层棉、麻秆被抓秆辊35抓取后顺畅通过抓秆辊35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隙,调节挡秆板34把上层的棉、麻秆阻住滞留相应的时间,等待下一次被抓秆辊35抓取。调节挡秆板34下部的圆弧形板的上表面靠近抓秆齿,使得旋转的锯齿始终紧靠调节挡秆板34下部的圆弧面而又不发生碰撞。
在实际使用时,针对不同平均直径的棉、麻秆,调节挡秆板34和抓秆辊35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隔距通常也需要进行调整。为了确保调节挡秆板34和抓秆辊35的理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理顺均匀装置30还包括一个抓秆辊高度调节机构36,该抓秆辊高度调节机构36设置在机架10上,抓秆辊高度调节机构36与抓秆辊35连接,用于调节抓秆辊35的高度,进而调节抓秆辊35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
具体来说,参见图4,该抓秆辊高度调节机构36包括抓秆辊高度调节槽361、抓秆辊高度调节滑块362、第一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3、第二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4、抓秆辊高度调节块365和抓秆辊高度调节螺杆366。其中,抓秆辊高度调节槽361设置在机架10上;抓秆辊高度调节滑块362滑动设置在抓秆辊高度调节槽361内,抓秆辊35两端的芯轴转动安装在抓秆辊高度调节滑块362上;第一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3设置在抓秆辊高度调节槽361内,第一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3的下端与抓秆辊高度调节滑块362的上侧连接;第二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4设置在抓秆辊高度调节槽361内,第二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4的上端与抓秆辊高度调节滑块362的下侧连接;抓秆辊高度调节块365活动设置在抓秆辊高度调节槽361内,第一抓秆辊高度调节弹簧363的上端与抓秆辊高度调节块365接触,抓秆辊高度调节块365的上侧连接一抓秆辊高度调节螺杆366,抓秆辊高度调节螺杆366的上端伸出至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抓秆辊高度调节螺杆366即可方便地调节抓秆辊高度调节滑块362和抓秆辊35的整体高度,进而对抓秆辊35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参见图4,在调节挡秆板34的两侧还设置有连接板341,在连接板341上开设有腰型通槽342,调节挡秆板34通过穿设在该腰型通槽342内的螺栓安装在机架10的侧板上。当需要调整调节挡秆板34的高度时,只需旋松螺栓,上下移动调节挡秆板34到腰型通槽342的合适位置,然后再旋紧螺栓固定住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采用上述的抓秆辊高度调节机构36和连接板341可以方便地对抓秆辊35和调节挡秆板34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当棉、麻秆的平均直径较大时,适当调高抓秆辊35和调节挡秆板34,使底层的棉、麻秆顺畅通过;当棉、麻秆的平均直径较小时,适当调低抓秆辊35和调节挡秆板34,同样使底层的棉、麻秆顺畅通过,并有效挡住上层的棉、麻秆。通过合理的调节调高抓秆辊35和调节挡秆板34的高度,可确保只让被抓秆辊35抓取的底层棉、麻秆顺畅通过,而将上层的棉、麻秆全部阻挡在调节挡秆板34的前方。抓秆辊35和调节挡秆板34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之间的具体隔距大小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抓秆辊35上的抓秆齿的齿高、齿密和角度,可以根据三大棉花主产区棉秆的粗细、长短来进行相应地选择。为了做到棉、麻秆通过抓秆辊35后能呈一层单列并排前行,需要把调节挡秆板34、抓秆辊35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配置好,充分发挥三者之间的作用,使其相互协调配合。断续式反扒辊32和抓秆辊35各自分别由一台减速机(图中未示出)经过链轮传动机构进行驱动,方便调节各自的转速和上、下动程,并容易做到在运转中转速恒定不变。
经过理顺均匀装置30处理后,棉、麻秆全部呈单列并排前行,但是,在单列并排前行的棉、麻秆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棉、麻秆。为了更好地进行棉、麻秆皮芯分离(垂直打击),需要将理顺均匀后的棉、麻秆进行拉直整平,形成有规则的单列并排顺直的较理想状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理顺均匀装置30之后设置拉直平整装置40对棉、麻秆进行拉直整平。
参见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拉直平整装置40包括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前罗拉压辊42和后罗拉压辊43。其中,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沿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水平设置,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棉、麻秆沿进料方向前行的第三角钉411;前罗拉压辊42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的上方,前罗拉压辊42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形成供单层棉、麻秆通过的间隙;后罗拉压辊43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后罗拉压辊43位于前罗拉压辊42的后方,且位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的上方,后罗拉压辊43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形成供单层棉、麻秆通过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的拉直平整装置40,理顺均匀后的棉、麻秆呈单列并排由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输送到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的运行速度应适当大于第二角钉传动链排31的运行速度;上方的前罗拉压辊42和后罗拉压辊43的线速度同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的运行速度应保持一致;单列并排的棉、麻秆进入前罗拉压辊42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共同构成的控制区(即两者之间的间隙)后,棉、麻秆就会以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的运行速度快速前行,在前罗拉压辊42的作用下将单列并排的棉、麻秆中可能还不规范的棉、麻秆理顺拉直;当棉、麻秆进入后罗拉压辊43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组成的控制区(即两者之间的间隙)后,被更进一步理顺拉直。经过两次理顺拉直后,棉、麻秆基本形成有规则的单列并排顺直的较理想状态,这为后续的棉、麻秆预压或挤压及棉、麻秆皮芯分离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前罗拉压辊42和后罗拉压辊43的表面均可设置矩形沟槽,这样可增加对棉、麻秆的抓取和握持力,有利于理顺拉直棉、麻秆。
为了更加方便调节前罗拉压辊42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的间距及前罗拉压辊42作用于棉、麻秆上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拉直平整装置40还包括一个前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4,该前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4用于调节前罗拉压辊42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间隙宽度。该前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4包括前罗拉压辊调节槽441、前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42、第一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3、第二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4、前罗拉压辊调节块445和前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46。其中,前罗拉压辊调节槽441设置在机架10上;前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42滑动设置在前罗拉压辊调节槽441内,前罗拉压辊42两端的芯轴转动安装在前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42上;第一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3设置在前罗拉压辊调节槽441内,第一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3的下端与前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42的上侧连接;第二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4设置在前罗拉压辊调节槽441内,第二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4的上端与前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42的下侧连接;前罗拉压辊调节块445活动设置在前罗拉压辊调节槽441内,第一前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43的上端与该前罗拉压辊调节块445接触,该前罗拉压辊调节块445的上侧连接前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46,前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46的上端伸出至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上述的前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4,当需要调节前罗拉压辊42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的间距,以调节前罗拉压辊42作用于棉、麻秆上的作用力时,只需旋转前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46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为了更加方便调节后罗拉压辊43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的间距和后罗拉压辊43作用于棉、麻秆上的压力,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拉直平整装置40还包括一个后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5。该后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5用于调节后罗拉压辊43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的间隙宽度。该后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5包括后罗拉压辊调节槽451、后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52、第一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3、第二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4、后罗拉压辊调节块455和后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56。其中,后罗拉压辊调节槽451设置在机架10上;后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52滑动设置在后罗拉压辊调节槽451内,后罗拉压辊43两端的芯轴转动安装在后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52上;第一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3设置在后罗拉压辊调节槽451内,第一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3的下端与后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52的上侧连接;第二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4设置在后罗拉压辊调节槽451内,第二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4的上端与后罗拉压辊调节滑块452的下侧连接;后罗拉压辊调节块455活动设置在后罗拉压辊调节槽451内,第一后罗拉压辊调节弹簧453的上端与后罗拉压辊调节块455接触,后罗拉压辊调节块455的上侧连接后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56,后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56的上端伸出至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上述的后罗拉压辊调节机构45,当需要调节后罗拉压辊43与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之间的间距,以调节后罗拉压辊43作用于棉、麻秆上的作用力时,只需旋转后罗拉压辊调节螺杆456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当处理西北地区纤细棉秆时,棉秆在拉直平整后无需进行预压,通过拉直后的棉秆可进入棉秆皮芯分离机进行皮芯分离;当处理长江和黄河流域粗壮棉秆时,通过拉直后的棉秆还需要进行预压处理。
实施例3
参见图6-7、图1-2以及图4-5,另一种应用了本发明的减薄进给装置20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实施例,该棉、麻秆自动喂给机还包括一个预压牵伸装置50,该预压牵伸装置50安装在拉直平整装置40的后方,用于对拉直平整后的棉、麻秆进行预压牵伸。本实施例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中减薄进给装置20、理顺均匀装置30和拉直平整装置40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该棉、麻秆自动喂给机可满足长江和黄河流域粗壮棉秆的处理要求。
具体来说,参见图6和图7,预压牵伸装置50包括第一上预压辊51、第一下预压辊52、第二上预压辊53和第二下预压辊54。其中,第一上预压辊51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第一上预压辊51的表面设置有压齿;第一下预压辊52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第一上预压辊51的下方,第一下预压辊52的表面设置有压齿,第一上预压辊51和第一下预压辊52之间形成供棉、麻秆通过的预压通道;第二上预压辊53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第二上预压辊53的表面设有压齿;第二下预压辊54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第二上预压辊53的下方,第二下预压辊54的表面设有压齿,第二上预压辊53和第二下预压辊54之间形成供棉、麻秆通过的预压通道。
通过设置上述的预压牵伸装置50,经过拉直平整装置40拉直整平后的棉、麻秆进入第一上预压辊51和第一下预压辊52之间的预压通道进行第一次预压,再进入第二上预压辊53和第二下预压辊54之间的预压通道进行第二次预压。经过连续两次预压,可使粗壮棉、麻秆符合棉、麻秆皮芯分离的技术要求。
为了方便调节第一上预压辊51与第一下预压辊52之间预压通道宽度,参见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预压牵伸装置50还包括一个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5,该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5具体包括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槽551、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52、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53、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块554和第一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55。其中,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槽551设置在机架10上;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52滑动设置在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槽551内,第一上预压辊51两端的芯轴转动安装在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52上;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53设置在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槽551内,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53的下端与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52的上侧连接;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块554活动设置在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槽551内,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53的上端与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块554接触,第一预压通道调节块554的上侧连接第一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55,该第一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55的上端伸出至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5,可以方便地对第一上预压辊51与第一下预压辊52之间的预压通道的宽度进行调节,进而对第一上预压辊51与第一下预压辊52的预压力进行调节。当需要调节该预压通道的宽度时,只需旋转第一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55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为了方便调节第二上预压辊53与第二下预压辊54之间预压通道宽度,参见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预压牵伸装置50还包括一个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6,该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6具体包括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槽561、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62、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63、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块564和第二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65。其中,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槽561设置在机架10上;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62滑动设置在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槽561内,第二上预压辊53两端的芯轴转动安装在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62上;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63设置在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槽561内,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63的下端与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滑块562的上侧连接;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块564活动设置在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槽561内,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弹簧563的上端与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块564接触,第二预压通道调节块564的上侧连接第二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65,第二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65的上端伸出至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二预压通道调节机构56,可以方便地对第二上预压辊53与第二下预压辊54之间的预压通道的宽度进行调节,进而对第二上预压辊53与第二下预压辊54的预压力进行调节。当需要调节该预压通道的宽度时,只需旋转第二预压通道调节螺杆565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为了更好地将棉、麻秆从拉直平整装置40输送至预压牵伸装置50,并更好地将棉、麻秆从预压牵伸装置50输送至下一步工序,参见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预压牵伸装置50还包括一个前传动托辊57和一个后传动托辊58。其中,前传动托辊57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前传动托辊57位于第一上预压辊51和第一下预压辊52的前方;后传动托辊58转动安装在机架10上,后传动托辊58位于第二上预压辊53和第二下预压辊54的后方。如此设置,有利于使棉、麻秆顺畅地进入第一上预压辊51和第一下预压辊52形成的预压通道(压辊钳口);有利于使棉、麻杆顺畅地进入下一步工序,有效防止棉、麻秆掉落和交叉堵塞。作为优选,前传动托辊57的上表面、后传动托辊58的上表面、第三角钉传动链排41的上表面以及两个预压通道在同一水平线上,更有利于棉、麻秆顺畅地通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进给装置(20)包括:
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所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沿所述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底层的棉、麻秆沿进料方向前行的第一角钉(211);
棉、麻秆减薄机构(22),所述棉、麻秆减薄机构(22)安装在所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的上方,所述棉、麻秆减薄机构(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之间形成供棉、麻秆通过的减薄进给通道,所述棉、麻秆减薄机构(22)通过调节所述减薄进给通道的高度对棉、麻秆的堆积厚度进行减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棉、麻秆减薄机构(22)包括:
两块滑块墙板(221),所述滑块墙板(221)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所述滑块墙板(221)上设有滑槽;
滑板(222),所述滑板(222)滑动设置在两块所述滑块墙板(221)之间,且置于所述滑槽内;
传动轴(223),所述传动轴(2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所述滑块墙板(221)上,所述传动轴(223)上安装有凸轮(2231)和从动链轮(2232);
直轴(224),所述直轴(224)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板(222)上,所述直轴(224)上安装有与所述凸轮(2231)相配合的平转轮(2241);
减速电机(225),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所述减速电机(225)的转轴上安装一主动链轮(2251),所述主动链轮(2251)通过一链条(226)与所述从动链轮(2232)连接;
滑板复位机构(227),安装在所述滑板(222)的上方,所述滑板复位机构(227)用于使所述滑板(222)复位,并使所述凸轮(2231)和所述平转轮(2241)保持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复位机构(227)包括:
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
滑板复位弹簧(2272),设置在所述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内,所述滑板复位弹簧(2272)的下端连接一弹簧底座(2273),所述弹簧底座(2273)安装在所述滑板(222)的顶部,所述弹簧底座(2273)和所述滑板(222)均能在所述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复位机构(227)还包括:
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所述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板复位调节槽(2271)内,所述滑板复位弹簧(2272)的上端与所述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接触;
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2275),所述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2275)的下端与所述滑板复位力度调节块(2274)连接,所述滑板复位力度调节螺杆(2275)的上端伸出至所述机架(10)的壳体外部,且与所述机架(10)的壳体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复位机构(22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板复位机构(227)沿所述滑板(222)的纵向轴线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23)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凸轮(2231),所述直轴(224)上安装有多个分别与所述凸轮(2231)相配合的平转轮(224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22)的底部呈楔形,所述滑板(222)的底面沿所述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减薄进给装置(20)还包括一弧形挡秆板(23),所述弧形挡秆板(23)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且位于所述滑板(222)的前方,所述弧形挡秆板(23)沿所述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8.一种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成捆的棉、麻秆大头朝前,剪开捆绳后堆放在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的皮带输送机上,棉、麻秆喂入减薄进给装置(20);
S2、底层的棉、麻秆在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上的第一角钉(211)的作用下快速前行,由于棉、麻杆之间的相互纠缠和摩擦,没有与第一角钉(211)直接接触的上方棉、麻秆也不同程度地随底层棉、麻秆前行,但上层棉、麻秆的前行速度滞后于底层棉、麻秆的前行速度,使棉、麻杆的堆积厚度沿着运行方向不断减薄;
S3、当棉、麻秆前行到棉、麻秆减薄机构(22)处时,底层的棉、麻秆从减薄进给通道通过,而上层的大部分棉、麻秆被棉、麻秆减薄机构(22)挡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的运行速度大于所述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进料端的皮带输送机的运行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20)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22)沿所述滑块墙板(221)滑动到最低点时,所述滑板(222)的下沿与所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棉、麻杆平均直径的两倍;所述滑板(222)上下滑动一个周期的时间与所述第一角钉传动链排(21)前行距离为棉、麻秆的平均长度所需的时间相等。
CN201910779879.7A 2019-08-22 2019-08-22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Active CN110395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9879.7A CN110395598B (zh) 2019-08-22 2019-08-22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9879.7A CN110395598B (zh) 2019-08-22 2019-08-22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5598A true CN110395598A (zh) 2019-11-01
CN110395598B CN110395598B (zh) 2024-01-09

Family

ID=6832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9879.7A Active CN110395598B (zh) 2019-08-22 2019-08-22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559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9246A (zh) * 2007-07-06 2007-12-19 李卫东 剥麻机
US20090205932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Stover Jimmy R Module feeder with stationary gantry
CN105316775A (zh) * 2014-07-31 2016-02-10 农业技术国家研究所 原棉清理机构
CN108754621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一种全自动苎麻剥麻生产线
CN109853052A (zh) * 2017-12-15 2019-06-07 凌受明 一种用于棉秆皮芯分离机上的挤压装置
CN210594367U (zh) * 2019-08-22 2020-05-22 株洲和天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9246A (zh) * 2007-07-06 2007-12-19 李卫东 剥麻机
US20090205932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Stover Jimmy R Module feeder with stationary gantry
CN105316775A (zh) * 2014-07-31 2016-02-10 农业技术国家研究所 原棉清理机构
CN109853052A (zh) * 2017-12-15 2019-06-07 凌受明 一种用于棉秆皮芯分离机上的挤压装置
CN108754621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一种全自动苎麻剥麻生产线
CN210594367U (zh) * 2019-08-22 2020-05-22 株洲和天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5598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0175B (zh) 竹材加工竹丝的设备
DE3923498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holzen und zum aufbereiten von flachs
CN102577745A (zh) 一种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割台
CN210594078U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理顺均匀装置
CN101961295A (zh) 一种控释膜贴剂生产线
CN110395562A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拉直平整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5990478U (zh) 羊绒开松分梳机
CN110395598A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2165881A (zh) 玉米秸秆皮瓤叶分离机的秸秆喂入装置
CN210594366U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
CN211079414U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预压牵伸装置
CN210594367U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减薄进给装置
CN110409002A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预压牵伸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10594077U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拉直平整装置
CN110395599A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
CN104118758B (zh) 一种切丝机
CN110395561A (zh) 棉、麻秆自动喂给机的理顺均匀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7749210U (zh) 一种开松机
EP1532876B1 (de) Kühlung für eine Wand zum Führen eines Strangs der tabakverarbeitenden Industrie
CN206030360U (zh) 压延生产线设备
CN109825883B (zh) 一种纤维原料粗加工系统
DE102010043063B4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Puffern einer Mehrzahl von Gütern oder Gutgruppen und Papierhandhabungsanlage mit derselben
WO2012139231A1 (de) Fertigungsanlage für massengüter
CN203952398U (zh) 一种新型的烟草切丝机进料装置
KR101858671B1 (ko) 로프 커팅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