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834B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834B
CN110392834B CN201880017188.7A CN201880017188A CN110392834B CN 110392834 B CN110392834 B CN 110392834B CN 201880017188 A CN201880017188 A CN 201880017188A CN 110392834 B CN110392834 B CN 1103928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opening
cover
li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7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834A (zh
Inventor
嘉部好洋
大草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92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81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relatively moving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containers in an horizontal plane
    • G01N35/1083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relatively moving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containers in an horizontal plane with one horizontal degree of freed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2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dispensing a reagent
    • B01L3/523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dispensing a reagent with means for closing or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2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dispensing a reagent
    • B01L3/527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dispensing a reagent for a plurality of re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6Reagents, handling or stor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3Hinged clos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3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 G01N2035/0405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manipulating 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e.g. stoppers, screw caps, lid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6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 G01N2035/041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lifting items out of a rack for acc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3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reag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74Details of actuating means for conveyors or pipettes
    • G01N2035/0482Transmission
    • G01N2035/0484Belt or chai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分析装置,提供能够通过比以往更简单的结构且更少的驱动次数来实现分注等前后的试剂瓶等容器的盖的开闭的技术。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容器设置部,其供具有能够开闭的盖(3A)的容器(试剂瓶(3))设置,所述盖(3A)具有突起(3B);以及盖开闭机构部(4),其用于开闭盖(3A)。盖开闭机构部(4)具有:包含臂(5)的臂部;以及使臂(5)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水平驱动部。臂(5)具有突起接触部(5A)。突起接触部(5A)包含第一面,该第一面具有以水平面为0度时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盖开闭机构部(4)在打开盖(3A)时,使臂(5)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突起(3B)与突起接触部(5A)的第一面接触,并使突起(3B)沿着第一面的形状向铅垂方向上方移动而打开盖(3A)。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化学分析中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技术,并涉及试剂瓶等容器的盖(盖子)的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具有如下工序,即:从试剂瓶抽吸试剂并向反应容器吐出,生成试样(也称为样本、检样等)与试剂混和而成的反应液的工序(以下记载为分注工序)。另外,在进行分注工序时,有时也对试剂等进行搅拌。
为了在不需要时抑制试剂瓶内的试剂的蒸发、劣化,在一些自动分析装置中具有盖开闭机构,所述盖开闭机构在试剂的分注及搅拌前使试剂瓶的盖打开,在试剂的分注及搅拌后使试剂瓶的盖关闭。
作为与上述自动分析装置及盖开闭机构有关的现有技术例,可举出日本专利第572609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通过转动使试剂容器的盖开闭的盖开闭装置。另外,还记载了选择性地使钩与盖卡合分离的内容,以及能够使各试剂容器的盖选择性地开闭并缩短开放时间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260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现有技术的自动分析装置,例如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盖开闭装置,相对于盖具有突起的试剂瓶而言,通过将钩(钩爪形状的零件)挂在盖的突起部分上而使盖开闭。这种盖的开闭是通过在钩的旋转方向和铅垂上下移动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驱动来实现。在该技术中,针对多个钩各自的旋转来设置驱动部。因此,能够针对多个试剂瓶各自的盖控制开闭,能够使所选择的特定的一个盖开闭。该技术对于同时进行多个试剂瓶的盖开闭的要求高处理能力、高速处理的场合特别有效。
但是,对于不需要同时进行多个试剂瓶的盖开闭而不要求高处理能力、高速处理的自动分析装置而言,则无需具备能够对多个试剂瓶各自的盖独立地控制开闭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关于自动分析装置的技术,其能够通过比以往更简单的结构且更少的驱动次数来实现分注等前后的试剂瓶等容器的盖的开闭。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代表性的实施方式为一种自动分析装置且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所示的结构。
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是在化学分析中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控制装置,其对工序的动作进行控制;容器设置部,其供具有能够开闭的盖的容器设置,所述盖具有突起;以及盖开闭机构部,其用于开闭所述盖,所述盖开闭机构部具有:臂部,其包含用于打开所述盖的臂;以及水平驱动部,其使所述臂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臂具有突起接触部,该突起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突起接触,所述突起接触部包含第一面,该第一面具有以水平面为0度时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所述盖开闭机构部构成为,在打开所述盖时,使所述臂向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一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突起与所述突起接触部接触,并使所述突起沿着所述第一面的形状向铅垂方向上方移动而打开所述盖,在关闭所述盖时,使所述臂向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而关闭所述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关于自动分析装置,能够通过比以往更简单的结构且更少的驱动次数来实现分注等前后的试剂瓶等容器的盖的开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试剂瓶的结构的图。
图3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试剂瓶的盖开闭详情的图。
图4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机构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第一设计例的臂结构的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第一设计例的臂与试剂瓶的盖接触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第二设计例的臂结构的图。
图8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第三设计例的臂结构的图。
图9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第四设计例的臂结构的图。
图10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第五设计例的臂结构的图。
图11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机构部的盖开闭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的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的图。
图13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的图。
图14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的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的图。
图15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五动作及第五状态的图。
图16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的第六动作及第六状态的图。
图17是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七动作及第七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瓶悬起抑制机构的结构、以及盖开闭的第一状态的图。
图19是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二状态的图。
图20是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三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盖开闭机构部的结构和盖开闭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的图。
图22是在实施方式2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的图。
图23是在实施方式2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的图。
图24是在实施方式2中表示盖开闭的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的图。
图25是在实施方式2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五动作及第五状态的图。
图26是在实施方式2中表示盖开闭的第六动作及第六状态的图。
图27是在实施方式2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七动作及第七状态的图。
图28是在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中表示盖开闭的第八动作及第八状态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盖开闭机构部的结构和盖开闭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的图。
图30是在实施方式3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的图。
图31是在实施方式3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的图。
图32是在实施方式3中表示盖开闭的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的图。
图33是在实施方式3中表示盖开闭的第五动作及第五状态的图。
图34是在实施方式3中表示盖开闭的第六动作及第六状态的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盖开闭机构部的结构和朝向判断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的图。
图36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试剂瓶登记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37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朝向判断的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的图。
图38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朝向判断的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的图。
图39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朝向判断的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的图。
图40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有无判断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的图。
图41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有无判断的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的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盖开闭机构部的结构和信息读取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的图。
图43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试剂瓶登记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44是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信息读取的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的图。
图45是在实施方式1中以平面表示盖开闭机构部的臂及按压棒、试剂瓶、试剂盘等的配置关系的结构例的图。
图46是在实施方式1中立体表示第五设计例的臂与突起的接触状态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各图中对于相同部件原则上标记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20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使试剂瓶的盖开闭的盖开闭机构部。
[自动分析装置]
图1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即分析装置1的整体结构。在图1中示出了从上方(Z方向)观察设置于水平面即XY平面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俯视结构。此外示出了(X,Y,Z)作为说明所依据的方向及坐标系。X方向及Y方向是构成水平面的正交的方向。X方向对应于装置的横宽的方向。Y方向对应于装置的纵长的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铅垂方向且对应于装置的高度方向。另外,在水平面中,作为第一水平方向示出了试剂盘2的半径方向R,作为第二水平方向示出了试剂盘2的圆周方向C。
分析装置1具有:控制计算机123、架输送部120、培养盘104、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反应容器废弃孔109、试剂盘2、盖开闭机构部4、试剂分注喷嘴114、检测单元116等。
分析装置1连接有控制计算机123、收纳架101的架输送部120,这些也是结构要素。控制计算机123对分析装置1的各机构进行控制来实现工序的动作。控制计算机123例如基于分析委托信息来控制用于分析的工序。工序包括试剂分注工序等。另外,控制计算机123提供面向用户的接口。
架输送部120具备:分析装置1的电源接通指示部121和电源切断指示部122。电源接通指示部121和电源切断指示部122例如是可供操作者(对分析装置1进行操作的用户)进行输入操作的键钮。此外,也可以在控制计算机123的显示部具备与电源接通指示部121和电源切断指示部122相当的输入部。
在架101架设有对用于分析的样本(试样)进行保持的样本容器102。架101可通过架输送线117移动到样本分注喷嘴103附近的样本分注位置。
在培养盘104的圆周部上能够设置多个反应容器105,并且培养盘104能够进行旋转运动以使得设置于圆周方向的反应容器105分别移动到预定位置。
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能够在X、Y、Z三轴的各方向上移动。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在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废弃孔109、样本分注尖头装设位置110、以及培养盘104的预定部位的范围移动。由此,对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106进行输送。
在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设置有多个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及样本分注尖头。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向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的上方移动并下降来把持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之后上升而进一步向培养盘104的预定位置的上方移动并下降来设置反应容器105。
接下来,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向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的上方移动并下降来把持未使用的样本分注尖头,之后上升而向样本分注尖头装设位置110的上方移动并下降来设置样本分注尖头。
样本分注喷嘴103能够进行水平面内的旋转动作、以及铅垂方向的上下移动。样本分注喷嘴103向样本分注尖头装设位置110的上方转动并进行移动,之后下降而将样本分注尖头压入装设于样本分注喷嘴103的前端。装设了样本分注尖头的样本分注喷嘴103向输送架101所载置的样本容器102的上方移动,之后下降而将该样本容器102中所保持的样本抽吸预定量。抽吸了样本的样本分注喷嘴103向培养盘104的上方移动,之后下降而向培养盘104所保持的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吐出样本。当样本吐出结束时,则样本分注喷嘴103向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废弃孔109的上方移动,将使用过的样本分注尖头从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废弃孔109进行废弃。
试剂盘2是具有圆盘形状的容器设置部,可根据需要进行旋转驱动。在试剂盘2的圆周部上设置有多个试剂瓶3。试剂盘2通过驱动在水平面内绕着铅垂方向的中心轴进行旋转。由此,使在试剂盘2的圆周上配置的试剂瓶3沿着圆周方向C移动并配置到与工序对应的预定的位置。
在试剂盘2的尤其是半径方向R上能够设置例如以三个容器部为一组的试剂瓶3。每个容器部都有盖。在圆周方向C上能够设置多个试剂瓶3。试剂盘2或试剂瓶3中的容器搭载数并不限于三个等而也可以是其它数量。
在试剂盘2的上部设置有罩2A以防止灰尘等的侵入。另外,包含试剂盘2的空间部分保温或者保冷于预定的温度。即,包含试剂盘2的空间部分也作为保温室或保冷室发挥功能。在罩2A的一部分设置有开口部2B,在开口部2B附近设置有盖开闭机构部4。在开口部2B露出试剂盘2的试剂瓶3的上侧。
盖开闭机构部4是用于使试剂瓶3的容器部的盖开闭的机构部。盖开闭机构部4能够以处于试剂盘2上的预定范围内的试剂瓶3为对象使作为选择对象的容器部的盖开闭。
试剂分注喷嘴114能够进行水平面内的旋转动作、以及铅垂方向的上下移动。试剂分注喷嘴114向罩2A的开口部2B的上方转动并进行移动,之后下降而使试剂分注喷嘴114的前端浸渍于通过盖开闭机构部4打开了盖子的试剂瓶3内的试剂,并抽吸预定量的试剂。接下来,试剂分注喷嘴114上升,之后向培养盘104的预定位置的上方转动并进行移动,向反应容器105吐出试剂。
被吐出了样本及试剂的反应容器105通过培养盘104的旋转而向预定位置移动,并通过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被向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输送。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通过向反应容器105施加旋转运动而对反应容器105内的样本和试剂进行搅拌混和。由此,在反应容器105内生成反应液。
结束了搅拌的反应容器105通过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而被送回到培养盘104的预定位置。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15在培养盘104和检测单元116之间移载反应容器105。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15把持反应容器105上升,并通过转动而将反应容器105向检测单元116输送。该反应容器105在检测单元116内进行分析。抽吸了反应液的反应容器105通过培养盘104的旋转而向预定位置移动。该反应容器105通过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输送机构106而从培养盘104向样本分注尖头及反应容器废弃孔109的上方移动,并从废弃孔进行废弃。下面主要对试剂瓶3及盖开闭机构部4进行说明。
[试剂瓶(1)]
图2立体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与试剂瓶3的盖开闭有关的结构的概要。该试剂瓶3具有通过以铰链部204为支点(旋转轴)使盖3A转动而开闭盖3A的结构。在本结构中,试剂瓶3在一个立方体形状的主体200中安装为以三个容器部201为一组。主体200相对于试剂盘2进行设置(后述的图45)。主体200的内部分离为与三个容器部201对应的三个空间。分离的位置以虚线表示。一个容器部201的空间例如是立方体形状,但也可以是圆筒形状等。在容器部201内装入有试剂。可以向试剂瓶3的三个容器部201装入各不相同的试剂。试剂盘2上的试剂瓶3的三个容器部201在半径方向R上以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在圆周方向C上配置有一个容器部201。
试剂瓶3具有:主体200、容器部201、开口部202、盖3A、铰链部204、捕捉部205、突起3B。
在主体200上部的上表面3P,每个容器部201具有开口部202。开口部202是分注口,例如为圆形状。开口部202形成于预定的厚度的凸部,该凸部以从上表面3P向上突出的方式进行了固定。
在每个容器部201的开口部202设置有盖3A。盖3A大致为平板形状,盖3A的上表面大致呈矩形。在盖3A的下表面具有捕捉部205,该捕捉部205具有与开口部202的圆形状对应的圆形状。捕捉部205由弹性体等形成。盖3A在关闭状态下将开口部202覆盖。在盖3A的关闭状态下,捕捉部205在开口部202内匹配地接触并嵌合。由此密闭了容器部201。在盖3A的关闭状态下,防止了试剂的蒸发、劣化。
在每个包含开口部202的凸部通过铰链部204连接了盖3A的半径方向R的一侧端(图示的左侧)的边部211。铰链部204是在圆周方向C上延设并且可转动的旋转轴。在盖3A的半径方向R的另一侧端(图示的右侧)的边部212具有突起3B。盖3A能够通过铰链部204相对于包含开口部202的凸部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开闭。边部212及突起3B在盖3A开闭时通过圆弧轨道进行移动。盖3A的开闭方向及突起3B等的圆弧轨道以虚线箭头表示。
盖3A在打开状态下使开口部202开放而不覆盖开口部202。例如,右侧的#1所示的容器部201的盖3A为关闭状态。左侧的#3所示的容器部201的盖3A为打开状态。中间的#2所示的容器部201的盖3A示出了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过渡的中途状态。
突起3B是在盖3A的开闭时使用的盖突起部。在一个盖3A的边部212,在圆周方向C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作为突起3B的两个突起3Ba、3Bb。在本结构中,突起3B是从边部212向圆周方向C突出的圆筒形状的凸部,但是不限于此。突起3B也可以由贯通边部212的一根棒构成。
试剂瓶3的盖3A的朝向作为预定的朝向进行了规定。就正确的朝向而言,是在半径方向R上,在对应于图示左侧的箭头起点侧,配置有盖3A的一侧端的边部211及铰链部204,并且在对应于图示右侧的箭头前端侧,配置有盖3A的另一侧端的边部212及突起3B。例如,半径方向R的左侧对应于试剂盘2的内周侧,半径方向R的右侧对应于试剂盘2的外周侧。
盖开闭机构部4的臂5等具有与包含上述试剂瓶3的突起3B的盖开闭结构对应的结构(后述的图4等)。此外,试剂瓶3不限于本结构而可以是各种结构。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在主体200内装卸三个容器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在试剂盘2上直接地装卸各容器的结构。主体200所搭载的容器部201的数量不限于三个。
[试剂瓶(2)]
图3作为试剂瓶3的盖3A的详情对盖3A的开闭的角度等进行了表示。图3是表示从侧面(圆周方向C)观察盖3A附近的俯视图。将盖3A的开闭角度设为盖角度α。就盖角度α而言,以水平面为基准而为0度。图3的(A)示出了对应于图2的#1的容器部201的盖3A的关闭状态,是盖角度α为0度的状态。在该关闭状态下,边部212与凸部接触,捕捉部205嵌合于开口部202。
图3的(B)作为对应于图2的#2的容器部201的盖3A以一定程度打开的状态,示出了盖角度α为45度左右的状态。也示出了突起3B移动时的圆弧轨道222。
图3的(C)示出了对应于图2的#3的容器部201的盖3A的打开状态,是盖角度α为大致90度(85~89度的程度)的状态。此外,盖3A的打开状态可以规定为盖角度α为90度的状态。范围223是对应于开口部202的宽度的范围,不存在盖3A的结构零件。在盖3A的打开状态下,在该范围223内,分注喷嘴等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到达开口部202以下。
[盖开闭机构部(1)]
使用图4以下的图对盖开闭机构部4的详情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盖开闭机构部4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主要表示从圆周方向C观察的结构。盖开闭机构部4具有盖开闭部40、铅垂驱动部41、水平驱动部42。盖开闭部40主要具有臂部50、按压部60。
铅垂驱动部41在控制下使水平驱动部42沿着铅垂方向上下移动。水平驱动部22在控制下使盖开闭部40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半径方向R)左右移动。第一水平方向(半径方向R)对应于图2的盖3A的朝向。此外,作为铅垂驱动部41、水平驱动部42的结构要素,能够采用公知的电动机、带式输送器等。
臂部50是开盖部且具有基部51、基部52、臂5。作为臂5而具有两根臂5a、5b。基部51延设于铅垂方向,上端与水平驱动部41连结。在基部51的中途设置有连结销309。在基部51的下端固定有基部52。基部52延设于圆周方向C,在两处固定有两根臂5a、5a。臂5是主要延设于铅垂方向的零件。臂5在圆周方向C上设置为两根臂5a、5b成一组。两根臂5a、5b的位置对应于图2的盖3A的突起3B(两个一组的突起3Ba、3Bb)的位置。此外,实施方式1的图4的臂5采用了后述的第五设计例的结构。
按压部60是闭盖部且具有基部61、基部62、按压棒6。在轨道305的一侧面可动地连结有基部61。基部61延设于铅垂方向。在基部61的中途设置有导销306。导销306是将基部61和导件304连结的零件。在基部61的下端固定有基部62。基部62延设于半径方向R。在基部62的右端固定有按压棒6。按压棒6延设于圆周方向C。
在水平驱动部42可动地连结有基部51。水平驱动部42使基部51沿着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由此,与基部51连结的臂5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水平驱动部42固定有基板301。在基板301具有轨道302、导件304。导件304及轨道305使按压棒6在铅垂方向及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在轨道302可动地连结有轨道305。轨道305相对于轨道302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
通过基部51及轨道305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与基部51及轨道305连结的按压棒6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在导件304经由导销306可动地连结有基部61。导件304形成为基板301上的孔部,且具有限制按压棒6的移动的功能。孔部包含在图示的倾斜方向上形成的部分。基部61相对于轨道306在铅垂方向上移动。基部61相对于导件304在包含第一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的倾斜方向上移动。
基部51和轨道305经由连结销309及弹簧310连结。连结销309是在基部61和轨道305之间连结的零件。在基部51和轨道305之间,在连结销309的中途设置有弹簧310。弹簧310使按压棒6侧的轨道305和臂5侧的基部51之间的连结部(连结销309的一部分)的间距保持恒定。即,在通常情况下,臂5和按压棒6以预定的间距维持预定的位置关系。在弹簧310受力收缩时,臂5和按压棒6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臂5的位置会因如下的驱动而发生移动,即:铅垂驱动部41的铅垂方向的驱动及水平驱动部42的第一水平方向的驱动。臂5的下端部随着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而与试剂瓶3的盖3A的突起3B接触(后述的图6等)。臂5a与突起3Ba接触,并且臂5b与突起3Bb接触。由此,盖3A随着臂5的移动而打开。
按压棒6是具有为了在打开盖3A时避免盖3A过度打开而对盖3A的上表面进行按压,并且在关闭盖3A时对盖3A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作用的部分。换言之,按压棒6具有对盖3A开闭时的角度进行调整的作用。按压棒6根据状态而有时与盖3A的上表面接触并且也有时不接触。按压棒6的位置会因如下的驱动而发生移动,即:铅垂驱动部41的铅垂方向的驱动及水平驱动部42的第一水平方向的驱动。按压棒6相对于通过各零件连结的臂5具有预定的位置关系。按压棒6基本上位于臂5的下端部的左斜上方附近的位置(图45等)。
[盖开闭机构部(2)]
图45补充性地以从圆周方向C观察的俯视图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盖开闭机构部4的臂5及按压棒6、试剂瓶3、试剂盘2等的配置关系的结构例。在试剂盘2的上表面的圆周部具有能够投入、设置试剂瓶3的瓶固定部2C。在瓶固定部2C插入试剂瓶3的主体200并固定为基本不会移动。在该状态下,在比试剂盘2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试剂瓶3的上表面3P。从该上表面3P向上方突出有与开口部202对应的凸部、盖3A。在试剂瓶固定部2C及试剂瓶3的上方有罩2A的开口部2B。臂5、按压棒6等能够通过该开口部2B到达试剂瓶3。此外,开口部2B在不需要时成为关闭状态。
图45示出了试剂瓶3的右侧的盖3A通过臂5被稍微打开的状态。臂5的瓶接触部5B(图5)与上表面3P接触或者接近。突起3B与臂5的突起接触部5A(图5)接触。相对于突起接触部5A在斜左上的位置配置有按压棒6。该臂5和按压棒6的位置关系为了实现后述的功能而适当设计。
此外,能够通过分析装置1的设定对臂5及按压棒6的位置、移动量进行调整。由此,例如也能够对盖3A的开闭程度进行调整。
试剂瓶3也可以由一个容器部201作为容器构成。可以在试剂盘2的瓶固定部2C设置该一个容器。也可以利用没有捕捉部205的容器。
[臂-第一设计例(1)]
图5以主要从圆周方向C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臂部50的第一设计例的臂5的详情。臂5主要具有轴部5F、下端部5D。在下端部5D具有突起接触部5A、瓶按压部5B、插入部5C。臂5在铅垂方向上具有长度z0。臂5在圆周方向C上具有预定的宽度y0。该宽度y0与突起3B的宽度、及上表面3P的一部分的宽度对应。臂5在半径方向R上在轴部5F具有宽度x1,在包含下端部5D的整体具有宽度x0。
突起接触部5A是包含与突起3B接触的第一面(也称为接触面)的部分。第一面是平面。第一面具有相对于水平面而成的角度θ。角度θ以水平面为0度时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在图5的结构中,作为与角度θ有关的第一设计例示出了60度左右的情况。突起接触部5A从轴部5F横向地以宽度x2突出。突起接触部5A具有铅垂方向的长度z2。
瓶按压部5B是包含与试剂瓶3的上表面3P接触或者接近的第二面的部分。第二面是平面而相对于水平面为0度且具有宽度x3。
插入部5C是位于突起接触部5A和瓶接触部5B之间的包含平面(第三面)的部分,并且是插入突起3B的下侧的部分。插入部5C具有宽度x4,并具有铅垂方向的长度z3。第三面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大于90度,但也可以是90度。突起接触部5A和插入部5C的连接部位即前端部5E在第一水平方向上最靠左,是最先与突起3B接触的部分。
此外,瓶按压部5B及插入部3C呈平面形状,但不限于此而也可以呈曲面形状。
[臂-第一设计例(2)]
图6以立体图示出了在进行盖3A的开闭时第一设计例的臂5的下端部5D的突起接触部5A与盖3A的突起3B接触的状态的例子。臂5通过铅垂驱动部41的铅垂方向的驱动而下降,且瓶按压部5B与上表面3P接触或者接近。上表面3P的高度位置以位置Z0表示。另外,通过水平驱动部42的第一水平方向的驱动,下端部5D向第一水平方向(半径方向R)的左侧移动,突起接触部5A的第一面与突起3B接触。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a表示。随着臂5的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突起3B沿着突起接触部5A的第一面向铅垂方向的上方通过圆弧轨道进行移动。此时,第一面具有角度θ,因此臂5进行水平移动的力变换为将突起3B向铅垂方向的上方推举的力。由此,突起3B一边沿着第一面进行接触,一边被向铅垂方向的上方推举。随之打开盖3A。
另外,在该开盖时,力通过盖3A在铅垂方向上作用于试剂瓶3的主体,因接触的瓶按压部5B而向铅垂方向下方推压的力作用于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局部表面。因此,避免了随着突起3B向铅垂方向上方的移动,试剂瓶3自身向铅垂方向上方悬起的情况。
[臂-第二设计例]
图7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示出了第二设计例的臂5的结构。图7以从圆周方向C观察的俯视图示出了在进行盖3A的开闭时臂5的下端部5D的突起接触部5A和盖3A的突起3B接触的状态的例子。就第二设计例的臂5而言,角度θ小于图5的第一设计例的角度θ而为45度左右。
相对于图5及图6而言具有如下优点,即:如图7所示那样,角度θ越小则推举突起3B所需的力就越小。但是,打开盖3B所需的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及突起接触部5A的第一面的宽度x2比较大。由此,不利于臂5的小型化。
[臂-第三设计例]
图8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示出了第三设计例的臂5的结构。图8同样地示出了臂5和突起3B接触的状态的例子。就第三设计例的臂5而言,角度θ大于图5的第一设计例的角度θ而为75度左右。
相对于图5及图6而言具有如下缺点,即:如图8所示那样,角度θ越大则推举突起3B所需的力即越大。但是另一方面,打开盖3B所需的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及突起接触部5A的宽度x2比较小。由此,有利于臂5的小型化。
[臂-第四设计例]
图9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示出了第四设计例的臂5的结构。图9同样地示出了臂5和突起3B接触的状态的例子。第四设计例的臂5在突起接触部5A的接触面以具有两级的角度的方式具有两级平面部。作为突起接触部5A的两个平面,在图示的从左向右的方向上,具有第一平面5A1及第二平面5A2。第一平面5A1具有角度θ1。第二平面5A2具有角度θ2。角度θ1及角度θ2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角度θ2大于角度θ1。角度θ1例如是45度左右,角度θ1例如是75度左右。
在工序中进行打开盖3A的动作时,在从突起接触部5A的表面刚刚与突起3B接触之后到试剂瓶3的捕捉部205离开开口部202的期间作用最大负荷。这在从盖3A在水平方向关闭的关闭状态起到变为在铅垂方向上打开的打开状态为止的期间相当于初始的时间(设为第一时间)。因此,可举出如本结构这样在该初始的时间(第一时间)和其后的时间(设为第二时间)使接触面的角度θ变化的结构是有效的。采用本结构,能够减小推举突起3B所需的力而减小臂5上的负荷并且能够使臂5小型化即较为均衡地兼顾这两方面。
在与第一时间对应地进行接触的部分即第一平面5A1,为了减小作用于臂5的负荷而将角度θ1设计为相对较小的角度。在与第二时间对应地进行接触的部分即第二平面5A2,作用于臂5的负荷小,因此为了使臂5小型化而将角度θ2设计为相对较大的角度。作用用于减小臂5上的负荷并且使臂5小型化的其它结构,也可举出以下的第五设计例的臂5。
[臂-第五设计例(1)]
图10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应用的第五设计例的臂5的结构。在图10中同样地示出臂5和突起3B接触的状态的例子。第五设计例的臂5是作为突起接触部5A的接触面的角度θ的设计而具有角度θ逐渐增加的曲面的情况。在图10的从圆周方向C观察的平面,突起接触部5A的接触面具有曲线形状。该曲线为在从图示左侧(对应于前端部5E)向右(对应于轴部5F)的方向上,角度θ从预定的角度(例如45度左右)逐渐增加而接近铅垂的90度的曲线。
在进行打开盖3A的动作时,在第一时间,突起3B与突起接触部5A的曲面的接触角度相对较小,因此作用于臂5的负荷减小。另一方面,在第二时间,作用于臂5的负荷较小。因此,虽然突起3B与曲面的接触角度较大,但是能够打开盖3A并且也能够使臂5小型化。
[臂-第五设计例(2)]
图46作为补充以立体图概略地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一组臂5(5a、5b)与盖3A的一组突起3B(3Ba、3Bb)接触的状态的例子。圆周方向C的臂5的数量、形状与盖3A的突起3B的数量、形状对应地设计。盖3A的圆周方向C的宽度是宽度h1。两个臂5a、5b的间隔是间隔y1。h1<y1。从盖3A向圆周方向C突出的突起3B的宽度是宽度h2。臂5的宽度y0与突起3B的宽度h2大致相同,但不限于此而也可以是y0<h2或者y0>h2。
此外,突起3B的截面呈圆形,突起接触部5A具有曲面,因此臂5的前端部5E容易插入突起3B的下侧,并且突起3B容易沿着突起接触部5A的第一面移动。
作为臂5的结构的变形例,可以具有从基部、轴部5F向圆周方向C延设的部分,并在该部分设置突起接触部5A、瓶按压部5B。该情况下,两个臂5a、5b的间隔能够更加扩大。
[按压棒]
与按压部60的按压棒6有关的结构的详情如下。实施方式1中的按压棒6如图4那样以从基部62向近前侧的圆周方向C突出的方式延设且截面呈圆形的棒状。按压棒6的圆周方向C的长度比盖3A的圆周方向C的宽度大。按压棒6的一部分与盖3A(突起3B以外的部分)的上表面接触。
按压棒6不限于本结构,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变形例中的按压棒6也可以具有从基部62向圆周方向C延设的棒状部、以及从该棒状部向铅垂方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是与盖3A的上表面接触的部分。该突起部的形状具有各种可能。该突起部的圆周方向C的宽度与盖3A的圆周方向C的宽度对应。该突起部的下端例如截面呈半圆形状。
[盖开闭(1-1)]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7对在进行分注工序时从盖开闭机构部4打开试剂瓶3的盖3A起到关闭为止的一系列流程的动作等进行说明。此外,虽然是以第五设计例的臂5进行说明,但是其它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分注工序的概要如下。(1)分析装置1在分注即将开始之前利用盖开闭机构部4使对象试剂瓶的容器部201的关闭状态的盖3A打开(“开盖动作”)。(2)分析装置1使分注喷嘴等到达盖3A打开状态的对象容器部201并对试剂进行抽吸。(3)分析装置1在进行了分注之后立即通过盖开闭机构部4使对象试剂瓶的容器部201的打开状态的盖3A关闭(“闭盖动作”)。首先说明使对象盖3A打开的开盖动作。
图11表示盖开闭机构部4的最初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试剂瓶3的盖3A为关闭状态。在预定位置设置试剂瓶3及盖3A的正确朝向。试剂瓶3配置于盖开闭机构部4的正下方。盖开闭机构部4预先进行铅垂方向及第一水平方向的驱动,使得盖开闭部40位于对象试剂瓶3的容器部201及盖3A的正上方。在本例中,在第一水平方向(半径方向R)上,以试剂瓶3的图示右侧的容器部201的盖3A为对象。因此,在其正上方配置有臂5及按压棒6。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1表示。位置X1比突起3B的位置稍微靠右。
在圆周方向C上,在与一组突起3B(3Ba、3Bb)的位置对应的位置配置有一组臂5(5a、5b)。按压棒6相对于臂5处于恒定的位置关系的位置。按压棒6配置于下端部5D的突起接触部5A的左斜上方附近。以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高度位置为基准并以位置Z0表示。臂5的下端部5D的下表面(瓶按压部5B)的高度位置以位置Z1表示。突起3B的高度位置以位置Zb表示。作为高度位置关系,Z0<Zb<Z1。
[盖开闭(1-2)]
图12表示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X1。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一状态起,首先利用铅垂驱动部41使臂部50的臂5及按压部60的按压棒6向铅垂方向下方移动。由此成为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臂5的下端部5D的下表面即瓶按压部5B与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局部表面接触或者接近并大致到达位置Z0。另外,在该动作中臂5下降时,下端部5D不与突起3B等接触。
[盖开闭(1-3)]
图13表示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3表示。位置X3是与突起3B的位置接近的位置。盖开闭机构部4利用水平驱动部32使臂5及按压棒6在保持瓶按压部5B与上表面3P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下向第一水平方向(半径方向R)的左侧移动。由此,下端部5D的突起接触部5A与试剂瓶3的右侧的容器部201的盖3A的突起3B接触。并且,伴随着该水平移动,突起3B一边沿着突起接触部5A的第一面进行接触一边在铅垂方向的上通过圆弧轨道进行移动。随之,盖3A逐渐打开。
[盖开闭(1-4)]
图14表示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同样地使臂5及按压棒6进一步向左移动。在第四状态下,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4表示。位置X4是比突起3B的位置稍微靠左的位置。如从第三状态起到第四状态那样,在从臂5与突起3B刚刚接触之后到试剂瓶3的捕捉部205从开口部202分离为止的第一时间,打开盖3A所需的力较大。因此,盖开闭机构部4在第一时间为了使转矩优先而以低速使水平驱动部42进行驱动。在第四状态下,试剂瓶3的捕捉部205从开口部202分离。盖开闭机构部4在第四状态之后的第二时间可以使水平驱动部42相对地以高速进行驱动。
[盖开闭(1-5)]
图15表示第五动作及第五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同样地使臂5及按压棒6进一步向左移动。在第五状态下,盖3A为打开状态(角度θ为85度~89度的程度),露出了开口部202。在第五状态下,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5表示。位置X5是比突起3B的位置靠左的位置,是与绝对而言第二位的正中位置的容器部201的盖3A的突起3B接近的位置。突起3B经由臂5的第一面到达轴部5F的侧面。
在从上述关闭状态(第一状态)起到打开状态(第五状态)为止的开盖动作的期间,相对于臂5连结的按压棒6通过导件304而向铅垂方向上方及第一水平方向左侧移动,以避免被臂5推举的盖3A过度打开。即,按压棒6沿着导件304的形状向斜左上方移动。由此,按压棒6始终配置于盖3A的上表面的附近。盖3A被按压棒6限制移动而避免过度打开。
[盖开闭(1-6)]
图16表示第六动作及第六状态。示出了盖开闭机构部4使臂5及按压棒6进一步向左移动的情况。在第六状态下,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X6与第五状态的位置X5相比进一步稍靠左。盖3A是大致90度的打开状态。
在如第五状态、第六状态这样打开盖3A之后,为了防止盖3A过度打开(角度θ大于90度),需要避免按压棒6与盖3A的上表面的距离过远。为此,利用导件304来限制按压棒6的动作,以避免按压棒6沿着第一水平方向移动至恒定量以上。此时,如图16那样,按压棒6与臂5之间的连结销309的弹簧310收缩,以避免限制相对于按压棒6连结的臂5的动作。由此,不会阻碍臂5的动作。通过上述这样,能够以不过度打开的状态打开盖3A。
在上述第五状态或者第六状态这样的盖3A打开的状态下进行试剂分注。也可以采用第五状态或者第六状态的任一个。在进行试剂分注时,使用分注喷嘴、搅拌棒等对容器部201内的试剂进行搅拌、抽吸等。分析装置1例如使分注喷嘴从对象开口部202的上方下降,从而使分注喷嘴的下端浸渍于开口部202下方的试剂并对试剂进行抽吸,之后上升。
[盖开闭(1-7)]
接下来,对使盖3A关闭的闭盖动作进行说明。图17表示第七动作及第七状态。在进行闭盖动作时,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五状态或者第六状态那样的打开状态起,利用水平驱动部41使臂5及按压棒6向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与开盖时的方向(从右向左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左向右的方向)移动。由此成为了例如第七状态。在第七状态下,表示盖3A以一定程度关闭的状态。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7表示。位置X7是接近突起3B的位置。
在进行该移动时,按压棒6通过导件304向铅垂方向下方及第一水平方向右侧移动并与盖3A的上表面接触。随之,从按压棒6作用按压盖3A的上表面的力。盖3A通过以铰链204为支点进行转动而逐渐关闭。另外,在第七状态以后,盖3A下侧的捕捉部205与开口部202接触并配合。按压棒6在沿着导件304下降恒定量之后向右移动。
通过进行预定量的水平移动,盖3A成为与前述的第一状态同样的关闭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通过水平驱动部42使臂5及按压棒6移动到不与突起3B干涉的位置即预定位置(位置X1)。此后,盖开闭机构部4通过铅垂驱动部41使臂5及按压棒6沿着铅垂方向上升并回到预定位置。在进行该上升时,臂5及按压棒6不与盖3A、突起3B接触。以上为盖开闭的一系列流程。在使试剂瓶3的其它盖3A开闭时,只要改变第一水平方向的位置并同样地进行上述动作即可。
[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能够通过比以往更简单的结构且更少的驱动次数来实现分注等前后的试剂瓶3的盖3A的开闭。实施方式1的分析装置1能够通过水平驱动以所选择的一个盖3A为对象逐个同样地进行试剂瓶3的多个盖3A的开闭。实施方式1中的盖开闭能够通过与如现有技术例那样利用钩的转动来开闭盖的结构相比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也不需要用于对多个钩分别进行驱动的驱动部。即,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性能的分析装置。
[变形例-瓶悬起抑制机构]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有如下可能。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在开盖时防止试剂瓶3的悬起,在臂5设有瓶压板5B。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其它结构来抑制试剂瓶3的悬起。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分析装置1,图18示出了向盖开闭机构部4追加瓶悬起抑制机构的结构。该盖开闭机构部4除了前述的结构要素之外还具有悬起抑制部43。悬起抑制部43具有:相对于试剂瓶3配置在半径方向R的右侧的第一抑制部43a、以及配置在半径方向R的左侧的第二抑制部43b。悬起抑制部43是左右部分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该盖开闭机构部4中,臂5的下端部5D的结构与前述的结构不同。下端部5D具有与前述同样的突起接触部5A,但是没有瓶按压部5B、插入部5C且下表面为平面。恰好,具有从突起接触部5A的前端部5E的位置去掉下方的部分的结构。该下端部5D的下表面不与试剂瓶3的上表面3P接触。通过臂5的突起接触部5A与突起3B接触而打开盖3A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
具体而言,悬起抑制部43具有瓶按压部431、轨道432、驱动部433。驱动部433使各零件驱动。瓶按压部431是取代前述的瓶按压部5B对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局部表面进行按压的部分。瓶按压部431为对例如上表面3P的位于盖3A周围的三边的部分进行按压而具有将平板的一部分切除而成的凹形状。轨道432能够使瓶按压部43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由此,瓶按压部431能够在对上表面3P进行按压的状态和不进行按压的状态之间切换。在图18中作为第一状态而示出了瓶按压部431不对上表面3P进行按压的状态。
通过该变形例的盖开闭机构部4使盖3A打开的动作如下。
图19表示与瓶悬起抑制机构有关的第二状态。作为第二状态示出了瓶按压部431对上表面3P进行按压的状态。首先,悬起抑制部43从图18的第一状态起通过驱动部433使各部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驱动,从而使瓶按压部431成为将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局部表面覆盖的第二状态。左右两方的瓶按压部431的前端的凹部将上表面3P的左右的局部表面覆盖。此外,此时作为控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可以是瓶按压部431与上表面3P接触的状态,也可以是不接触而保持余量距离接近的状态。
图20表示与瓶悬起抑制机构有关的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臂5的下端部5D的位置是更靠左的位置。盖开闭机构部5与前述同样地通过水平驱动部42使臂5等向第一水平方向的左侧移动。下端部5D的前端部插入突起3B与瓶按压部431之间的高度位置。随之,突起接触部5A的第一面(在本例中为曲面)与突起3B接触,突起3B沿着第一面被向上推举并进行移动。由此逐渐打开盖3A。
此时,通过盖3A在试剂瓶3的主体200上作用有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力。此时,试剂瓶3的上表面3P与瓶按压部431的下表面接触并被按压。因此,避免了试剂瓶3的主体200随着突起3B向铅垂方向上方的移动而向铅垂方向上方悬起。闭盖动作也与前述是同样是。在盖3A成为关闭状态之后,盖开闭机构部4使瓶按压部431回到不覆盖上表面3P的第一状态。
(实施方式2)
参照图21~图2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等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以下对于实施方式2等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在对自动分析装置要求高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有时同时打开多个的试剂瓶3的盖3A并使用多个分注喷嘴同时进行分注。为了能够应对这种情况,在实施方式2的分析装置1中具备能够同时开闭试剂瓶3的多个盖3A的盖开闭机构部4。在实施方式2中特别地示出了能够同时开闭与试剂瓶3的三个容器部201对应的三个盖3A的情况。此外,该同时进行的数量不限于三个,例如也可以是同时开闭两个盖3A的方式、同时开闭四个以上的盖3A的方式。
[盖开闭机构部]
图21表示实施方式2的盖开闭机构部4的结构。对象的试剂瓶3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图2)是同样的,三个盖3A是同时开闭的对象。盖开闭部40具有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的臂部50及按压部60。臂部5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具备三组实施方式1的两个一组的臂5(5a、5b)。即,臂部50具备合计六个的臂5。各组的臂5是同样的形状。臂5示出了前述的第五设计例的结构,在突起接触部5A具有曲面。
按压部6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具备三个实施方式1的按压棒6。各按压棒6是同样的形状且具有与各自对应的臂5的位置关系。三个按压棒6在延设于第一水平方向的基部62以从预定间隔的三处位置向圆周方向C突出的方式固定。三组的臂5及三个按压棒6与试剂瓶3的三个盖3A对应地设置。
基部52具有与水平面对应的基板形状。在基部52下表面的六个部位固定有六个臂5。在基部52上在臂5之间的位置设有两处开口部53。开口部53是为了在进行试剂分注时防止盖开闭部40与分注喷嘴等的接触等干涉而设置的通过孔部。能够使分注喷嘴等通过开口部52A而到达试剂瓶3的开口部202。
[盖开闭(2-1)]
接下来,对从盖开闭机构部4使试剂瓶3的盖3A打开到关闭为止的一系列流程进行说明。图21表示最初的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试剂瓶3的三个关闭状态的盖3A的正上方的对应位置配置有三组的臂5以及三个按压棒6。此外,若以一组臂5和一个按压棒6的单位来看,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示出了右侧的一组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X1。
[盖开闭(2-2)]
图22表示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一状态起通过铅垂驱动部41使臂5及按压棒6向铅垂方向下方移动而成为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臂5的下表面即瓶按压部5B的高度位置与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位置Z0大致相同。此外,这时可以是三组的臂5中的右侧的一组臂5不与上表面3P接触。
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三组的臂5的位置及间隔(间距)设计为在进行上下移动时避免与盖3A、突起3B接触。臂5的下端部5D的第一水平方向的宽度(图5的宽度x0)小于突起3B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盖开闭(2-3)]
图23表示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二状态起通过水平驱动部42使臂5及按压棒6向第一水平方向的左侧移动。由此成为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X3是突起3B附近的位置。伴随着水平移动,三组的臂5的突起接触部5A同时与各自对应的突起3B接触。并且伴随着移动,各突起3B沿着各第一面同样地移动,从而逐渐打开各盖3A。在第一时间,作为水平驱动进行低速驱动。
[盖开闭(2-4)]
图24表示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三状态起进一步通过水平驱动使臂5及按压棒6向左移动。由此成为第四状态。在第四状态下,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X4是比突起3B稍靠向左侧的位置。伴随着水平移动,各突起部3B沿着各第一面同样地移动。
[盖开闭(2-5)]
图25表示第五动作及第五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四状态起进一步通过水平驱动使臂5及按压棒6向左移动。由此成为第五状态。在第五状态下,盖3A是打开状态(85度~89度的程度),开口部202露出。在第五状态下,各突起3B通过各第一面而到达轴部5F的侧面。
[盖开闭(2-6)]
图26表示第六动作及第六状态。第六状态表示从第五状态起盖3A进一步打开的打开状态(大致90度)。
在进行上述开盖动作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为了避免各盖3A过度打开,相对于各臂5连结的各按压棒6沿着导件304移动,从而始终配置在各盖3A的上表面的附近。另外,各臂5通过连结销309的弹簧310的收缩而避免动作受到阻碍。
在第五状态、第六状态下,在基部52的开口部53的铅垂方向下方,开口部202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重叠地存在。因此,能够使分注喷嘴等的前端向铅垂方向下方移动,从而通过开口部53且不与盖3A、臂5及按压棒6等接触,并能够到达开口部202下方的试剂。
[盖开闭(2-7)]
图27表示第七动作及第七状态。第七状态表示进行分注动作时的状态。在本例中示出利用三个分注喷嘴71对试剂瓶3的三个容器部201的试剂进行抽吸的情况。分析装置1如上述那样对使用分注喷嘴71的分注动作进行控制。在本例中示出试剂瓶3如第六状态那样是盖3A的盖角度α为90度的打开状态且在第六状态下进行分注(试剂抽吸)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如第五状态那样的打开状态下同样地进行分注。
基于分析装置1的控制,在试剂瓶3打开的状态下,分注喷嘴71的下端部71A从铅垂方向上方通过臂部50的开口部53而下降,并通过开口部202进入容器部201内而浸渍于试剂。从下端部71A对容器部201内的试剂进行抽吸。此外,在本例中示出了如下情况,即:先是左侧的分注喷嘴71到达左侧的容器部201内,接下来是中间的分注喷嘴71到达中间的容器部201内,最后是右侧的分注喷嘴71到达右侧的容器部201内,但是不限于此。右侧的分注喷嘴71不必通过开口部53即能够到达。
[盖开闭(2-8)-比较例]
图28表示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的结构中的分注动作及状态。在该比较例中,是没有设置按压部60的按压棒6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或者在按压棒6与盖3A的上表面的距离较远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28的状态那样发生盖3A过度打开的情况。在图28的例子中,盖3A的盖角度α是大于90度的状态(120度左右)。在此情况下,在分注喷嘴71下降时,在右侧的盖3A以外的部位,与过度打开状态的盖3A接触,无法到达开口部202且无法进行试剂分注。
[盖开闭(2-9)]
在实施方式2中使试剂瓶3的盖3A关闭的闭盖动作如下。作为此时的状态的例子与图23是同样的而省略。盖开闭机构部4通过水平驱动部42使按压棒6及臂5向与开盖时的第一水平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各按压棒6通过导件304在铅垂方向、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并与各盖3A的上表面接触,对各盖3A进行按压。伴随着移动,各盖3A的捕捉部205与开口部202配合,三个部位的盖3A同时关闭。盖开闭机构部4使臂5移动到不与突起3B干涉的预定位置之后,使臂5及按压棒6向铅垂方向上方移动。
[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的自动分析装置,在使多个容器部201的盖3A同时开闭时,也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并且较少的驱动次数实现。
(实施方式3)
参照图29~图3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自动分析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使试剂瓶3的多个盖3A同时开闭的机构。但是,在使多个例如是三个部位的盖3A同时开闭的情况下,臂5及水平驱动部42的负荷会比较大。因此,需要使臂5及水平驱动部42能够耐受该负荷。如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那样,利用臂5与突起3B的接触部分(突起接触部5A)的结构能够将该负荷减小至一定程度。但是,在利用该接触部分的结构也无法耐受该负荷的情况下,可举出实施方式3所示的结构是有效的。
在实施方式3的分析装置1中,是改变了多组的各臂5的长度的结构。通过该结构使臂5和突起3B不是在多处(三个部位)同时地而是分别地在不同的定时接触。由此,能够在使臂5及水平驱动部42上的负荷(在相同时刻作用的负荷)减少的同时,通过水平驱动部42的一次动作(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使试剂瓶3的多个盖3A错开定时依次开闭。在实施方式3的盖开闭机构部4中,臂部50的三组的三个部位的臂5各自的下端部5D的第一水平方向的长度不同。
[盖开闭机构部]
图29表示实施方式3的盖开闭机构部4的结构,示出了第一动作及第一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在盖开闭部40的臂部50中作为固定于基部52的三组的臂5具有臂5I、5J、5K。三组的臂5在第一水平方向(半径方向R)上从图示的右向左依次具有:右侧的第一(第一组)的臂5I、中间的第二(第二组)的臂5J、左侧的第三(第三组)的臂5K。各组的臂5在圆周方向C上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臂5a、5b这一点是相同的。各组的臂5在下端部5D,突起接触部5A及瓶按压部5B的第一水平方向的宽度(图5中的宽度x0)不同。另外,各突起接触部5A的角度θ、形状不同。
另外,在说明中,关于试剂瓶3的三个容器部201(#1~#3)的三个盖3A,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从右向左依次为:右侧的第一的盖3A1、中间的第二的盖3A2、左侧的第三的盖3A3。另外,使突起3B为右侧的第一突起3B1、中间的第二突起3B2、左侧的第三突起3B3。
臂5I、5J、5K的第一水平方向的长度在进行工序时按照使臂5与突起3B接触的顺序变化。在本例中,为了按照与三个容器部201的#1,#2,#3的顺序对应的盖3A1、3A2、3A3的顺序打开盖3A而使臂5与突起3B接触。臂部50从预定位置起通过铅垂驱动下降,之后通过水平驱动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从右向左移动。此时,首先在第一时刻使右侧的臂5I(下端部5D的突起接触部5A)与右侧的盖3A1的突起3B1接触。接下来,在第二时刻,使中间的臂5J与中间的盖3A2的突起3B2接触。最后,在第三时刻,使左侧的臂5K与左侧的盖3A3的突起3B3接触。
因此,按照接触的顺序即臂5I、5J、5K的顺序,设计为该第一水平方向的长度从大变小。臂5I具有第一长度L1,臂5J具有第二长度L2,臂5K具有第三长度L3。L1>L2>L3。最先接触的臂5I的长度比其它两个臂5J、5K长,最后接触的臂K的长度最短。
臂5I的突起接触部5A的接触面,特别做成具有两级角度θ的两级曲面(第一曲面、第二曲面)的形状。该结构基于和前述的图9的第四设计例同样的考虑,还是使平面为曲面的结构。此外,作为变形例,可以使第一曲面为第一平面,或者使第二曲面为第二平面等,或者是平面与曲面混合存在的形状。臂5K的突起接触部5A的接触面,特别地与图10的第五设计例同样地做成具有一个曲面的形状。
[盖开闭(3-1)]
接下来,对从盖开闭机构部4使试剂瓶3的三个部位的盖3A依次打开起到依次关闭为止的一系列流程进行说明。图29是最初的第一状态,右侧的臂5I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1表示。
[盖开闭(3-2)]
图30表示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一状态起,首先通过铅垂驱动部41使臂5及按压棒6向铅垂方向下方移动。由此成为第二状态。臂5I、5J、5K的下表面即瓶按压部5B大致达到位置Z0,是与上表面3P接触或者接近的状态。臂5I、5J、5K的位置及间隔(间距)设计为不与试剂瓶3的突起3B1、3B2、3B3接触。
[盖开闭(3-3)]
图31表示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二状态起通过水平驱动部42使臂5及按压棒6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向左移动。由此成为第三状态。右侧的臂5I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3表示。在进行该移动时,首先在第一时刻,臂5I的突起接触部5A与盖3A1的突起3B1接触。随之,突起3B1被向铅垂方向上方推举,从而盖3A1逐渐打开。
[盖开闭(3-4)]
图32表示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三状态起进一步使臂5及按压棒6向左移动。由此成为第四状态。右侧的臂5I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4表示。在进行该移动时,盖3A1的捕捉部205从开口部202分离,之后接着在第二时刻,中间的臂5J与盖3A2的突起3B2接触。随之,突起3B2被铅垂方向上方推举,盖3A2逐渐打开。
[盖开闭(3-5)]
图33表示第五动作及第五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四状态起进一步使臂5及按压棒6向左移动。由此成为第五状态。右侧的臂5I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5表示。在进行该移动时,中间的盖3A2的捕捉部205从开口部202分离,之后接着在第三时刻,左侧的臂5K与盖3A3的突起3B3接触。随之,突起3B3被向铅垂方向上方推举,盖3A3逐渐打开。
在上述水平移动的期间,为了避免被各臂5推举的各盖3A1、3A2、3A3过度打开,相对于各臂5连结的各按压棒6沿着导件304移动,并始终配置在各盖3A的上表面的附近。
[盖开闭(3-6)]
图34表示第六动作及第六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五状态起进一步使臂5及按压棒6向左移动。由此成为第六状态。右侧的臂5I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以位置X6表示。在第六状态下,表示盖3A1、3A2、3A3全部为打开状态且盖角度α大致为90度的情况。以下的动作与实施方式2是同样的。在进行分注之后,进行水平移动,一边通过按压棒6进行按压,一边使三个部位的盖3A依次关闭。
[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的自动分析装置,在使多个容器部201的盖3A依次开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并且较少的驱动次数来实现。
(实施方式4)
参照图35~图4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自动分析装置进行说明。在分析装置1的系统内,有时用户以手动方式投入、设置试剂瓶3。在此情况下,具有试剂瓶3的盖3A及铰链部204的朝向相对于盖开闭机构部4内的臂5设置为不正确的相反朝向的可能性。即,在图2中作为正确的朝向,在第一水平方向(半径方向R)上,盖3A的一侧端的边部211的铰链部204位于左侧,另一侧端的边部212的突起3B位于右侧。与此相对,在不正确的相反朝向的情况下,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盖3A的一侧端的边部211的铰链部204位于右侧,另一侧端的边部212的突起3B位于左侧。盖开闭机构部4的臂5等与试剂瓶3的盖3A的正确的朝向地对应地配置。
在如上述那样试剂瓶3的盖3A设置为相反朝向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盖开闭机构部4正确地开闭试剂瓶3的盖3A。在实施方式4中,具备防止这种情况的机构。盖开闭机构部4具有判断及检测试剂瓶3是否设置为正确的朝向的功能。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也具有对试剂瓶3没有投入、设置的情况进行判断及检测的功能。
[盖开闭机构部]
图35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盖开闭机构部4的结构。在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作为臂部50的臂5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一组两个的臂5a、5b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盖开闭机构部4具有检测试剂瓶3是否投入及朝向并通知用户的功能。
盖开闭机构部4的臂部5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臂部50具有连结部54、弹簧55、传感器56。连结部54在基部51的中途、例如下端附近设置。连结部54将基部51与基部52及臂5在铅垂方向上可动地连结。在连结部54设置有弹簧55。弹簧55使臂5与水平驱动部42的距离保持恒定。在向臂5作用铅垂方向上的力的情况下,弹簧55收缩,距离变化。传感器56例如检测弹簧55收缩的状态,从而检测连结部54的铅垂方向的动作。
[试剂瓶登记]
接下来,参照图36及图37~图41对实施方式4中的试剂瓶3的登记流程进行说明。分析装置1的控制计算机123将试剂瓶3及其位置等的信息登记于系统(由分析装置1构成的系统)及进行管理,具有控制试剂瓶3及位置是否可利用的功能。分析装置1控制试剂瓶3的登记动作。
图36表示使用盖开闭机构部4的试剂瓶3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36具有步骤S41~S48。以下按照步骤的顺序进行说明。
(S41)首先,用户向分析装置1的试剂盘2(例如图45的瓶固定部2C)投入、设置试剂瓶3。用户在投入结束后,向分析装置1的系统、例如控制计算机123的操作输入部等输入试剂瓶投入结束的指示。盖开闭机构部4通过控制计算机123接受该指示。
(S42)盖开闭机构部4进行试剂瓶投入朝向判断处理。以下参照图37~图39对试剂瓶投入朝向判断处理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37作为盖开闭机构部4的试剂瓶登记动作的详情表示第二动作及第二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相对于对象试剂瓶3使臂5及按压棒6通过水平驱动部42从图35的第一状态(待机位置)以恒定量进行水平移动,从而成为图37的第二状态。臂5的前端部5E的位置从位置X1变为位置X2。位置X2在正确朝向的情况下与盖3A的一侧端的铰链部204所处位置对应。
图38表示第三动作及第三状态。盖开闭机构部4从第二状态起通过铅垂驱动部41使臂5及按压棒6向铅垂方向下方下降恒定量(到达上表面3P的位置Z0为止的量)。由此成为例如图38的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是试剂瓶3的投入朝向正确的情况,盖3A是关闭状态。第三状态的臂5的下表面即瓶按压部5B的高度位置从位置Z1变为位置Z3。位置Z3在突起3B的高度位置的附近。在朝向正确的情况下,臂5不与试剂瓶3的盖3A、突起3B接触并下降恒定量。即,臂5的下表面经由图38的第三状态,通过突起3B之间,到达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位置Z0。
图39表示第四动作及第四状态。第四状态表示试剂瓶3的投入朝向为相反朝向的情况。盖开闭机构部4使臂4从第二状态的位置X2下降。在此情况下,当臂5下降恒定量时,与试剂瓶3的盖3A的突起3B的上侧接触。此时的臂5下表面的高度位置是位置Z4。位置Z4位于位置Z0、位置Z3的上方。
当臂5与突起3B接触时,向臂5作用向上的力,因此连结部54的弹簧55收缩,连结部55向铅垂方向上方动作。在连结部55这样动作的情况下,利用传感器56检测该动作。因此,盖开闭机构部4能够通过传感器56在臂5下降恒定量时检测动作,从而判断试剂瓶3的投入朝向是正确朝向(还是相反朝向)。
(S43)参照图36,盖开闭机构部4在S42的结果为试剂瓶3的投入朝向是正确朝向的情况下(S43-Y)转入S44,在否(相反朝向)的情况下(S43-N)转入S47。
(S47)盖开闭机构部4在上述检测的时刻例如使机构的动作暂时停止并发出警报。通过警报唤起用户对如下情况的注意,即:该试剂瓶3为相反朝向而需要再次将该试剂瓶3重新投入。警报输出例如可以利用控制计算机123的输出装置。盖开闭机构部4暂时将臂5等向铅垂方向上方提起,从而能够使用户将试剂瓶3重新投入。
(S48)控制计算机123在S47之后进行如下控制,即:在系统的登记及信息管理上遮蔽而不使用该试剂瓶3的投入部位(试剂盘2上的位置),并在之后的分析动作中避免盖开闭机构部4到达。由此,能够防止错误的分注动作等。此外,在通过用户对试剂瓶3进行重新投入而成为正确朝向的情况下,该被遮蔽的投入部位能够在S43、S46的流程中解除遮蔽而进行使用。
(S44)但是,在S42的试剂瓶投入朝向判断处理中,即使在预定位置不存在试剂瓶3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判断为试剂瓶3的投入朝向为正确的朝向。因此,在S44中还进行盖开闭机构部4的试剂瓶有无判断处理。以下参照图40~图41来说明试剂瓶有无判断处理的详情。
图40表示在盖开闭机构部4的试剂瓶有无判断处理时的第五动作及第五状态。第五状态是试剂瓶3以正确朝向处于预定位置的情况。
在S42的试剂瓶投入朝向判断处理时,臂5已经下降了预定量(图38的第三状态、位置Z3)。盖开闭机构部4在S44的试剂瓶有无判断处理中,使臂5及按压棒6从上述第三状态起进一步下降预定量。该预定量是与位置Z0下方的位置Z5对应的量。如图40那样,在试剂瓶3存在于正确朝向的情况下,臂5的下表面到达试剂瓶3的上表面3P的位置Z0。臂5下表面的瓶按压部5B与上表面3P接触。由此,连结部54的弹簧55收缩,连结部54向铅垂方向上方动作,可通过传感器56检测该动作。通过该检测,能够判断有试剂瓶3的情况。
图41表示试剂瓶有无判断处理时的第六动作及第六状态。第六状态是预定位置无试剂瓶3的情况。在没有试剂瓶3的情况下,臂5在下降恒定量(与位置Z5对应的量)时不与任何部分接触,并到达位置Z0及位置Z5。在该下降时没有接触,因此传感器56未检测连结部54的动作。由此,能够判断没有试剂瓶3的情况。
(S45)在S44的结果是有试剂瓶3的情况下(S45-Y)转入S46,在没有试剂瓶3的情况下(S45-N)转入S48。S48如前述那样该投入部位被遮蔽而不可使用。
(S46)控制计算机123将以正确朝向存在的该试剂瓶3作为正常地投入、设置的情况登记于系统,并在之后的分析动作中能够通过盖开闭机构部4等进行使用。
[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的自动分析装置,对于试剂瓶3的朝向不正确的情况、没有设置试剂瓶3的情况都能够进行检测对应,并提供高性能的装置。
(实施方式5)
参照图42~图4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自动分析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通过盖开闭机构部4进行试剂瓶3的投入有无及朝向的判断处理,判断试剂瓶3是否设置为正确朝向。但是,在实施方式4中,在对一个试剂瓶3进行登记并进行分注等时,使盖开闭机构部4大致进行两次运转(用于进行判断的第一次的运转、以及如前述的实施方式1那样的用于进行分注的第二次的运转)。因此,在对多个试剂瓶3进行登记的情况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为此,在实施方式5的分析装置1中,在盖开闭机构部4具有用于读取与试剂瓶3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判断的信息读取判断机构部。具体而言,在试剂瓶3的特定部位附加了RFID标签等的信息标签。分析装置1并用以RFID读取器等为代表的信息读取设备。由此,分析装置1使盖开闭机构部4的运转次数减少,并判断试剂瓶3是否以正确朝向投入。
[盖开闭机构部]
图42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盖开闭机构部4的结构。该实施方式5的结构与实施方式4的结构的相同点在于具备用于判断试剂瓶3的朝向、有无的机构(连结部54等)。在图42的结构中,不同点是在盖开闭机构部4具有信息读取判断机构部80。信息读取判断机构部80具有RFID读取器81、RFID标签82。此外,在实施方式5中,臂部50的臂5示出了一组的情况。
在试剂瓶3的主体200的特定的部位、例如半径方向R的一个侧面的一部分贴附有RFID标签82。另外,在盖开闭机构部4的试剂瓶设置部设置有RFID读取器81。试剂瓶设置部(容器设置部)例如是试剂盘2的一部分(图45的瓶固定部2C)。RFID读取器81对设置于预定位置的试剂瓶3的RFID标签82的ID信息进行读取。RFID读取器81是信息读取设备,以公知的近距离无线检测方式,对RFID标签82记载的ID信息进行读取。此外,在实施方式5中,应用了RFID标签82及RFID读取器8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条码及条码读取器等。
RFID读取器81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即:将试剂瓶3以正确朝向投入、设置于试剂盘2的预定位置的情况下,RFID标签82与RFID读取器81以预定距离彼此相对。在该预定距离内能够正常地读取ID信息。此外,可以在信息读取判断机构部80中,使用通过RFID读取器81读取的ID信息,进一步进行判断等的信息处理。控制计算机123等也可以进行该信息处理。
[试剂瓶登记]
接下来对试剂瓶3的登记流程进行说明。图43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试剂瓶3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43的流程相对于实施方式4的图36的流程而言,在步骤S41之后追加了步骤S51、S52。
在步骤S51中,利用信息读取判断机构部80来进行试剂瓶信息读取处理。以下对试剂瓶信息读取处理的详情进行说明。利用RFID读取器81来读取试剂瓶3的RFID标签82的ID信息。此时,如图42那样,在试剂瓶3设置为正确朝向的情况下,成功地读取RFID标签82的ID信息。但是,如图43那样,在试剂瓶3未正确设置的情况下,读取失败。根据是否能够读取信息,从而能够判断试剂瓶3是否正确投入。
在步骤S52中,S51的结果根据是否能够读取试剂瓶3的RFID标签81的ID信息(成功或者失败)而进行分支。在能够读取的情况下(S52-Y)转入S46,在不能读取的情况下(S52-N)转入S42。
所谓能够读取的情况,即对应于试剂瓶3以正确朝向处于预定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够省略前述的S42及S44的判断处理。分析装置1在S46中判断为试剂瓶3正常投入并登记于系统,能够在分析动作中使用。
所谓不能读取的情况,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情况的可能性。(1)本身没有在预定位置设置试剂瓶3的情况。(2)在预定位置以相反朝向设置有试剂瓶3的情况(图44)。(3)虽然在预定位置以正确朝向设置有试剂瓶3,但是RFID82发生不良(故障、贴附问题等)的情况。因此,在不能读取的情况下,进行前述的S42及S44的判断处理。此外,在上述(3)的情况下,成为S52-N、S43-Y、S45-Y的流程,在S46中进行登记。
图44表示试剂瓶3未以正确朝向投入的情况、即设置为相反朝向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81与RFID标签82的距离在预定距离范围外等,在S51中,RFID读取器81不能取得RFID标签81的ID信息,结果为失败。
[效果等]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5的自动分析装置,在试剂瓶3的朝向不正确的情况、没有设置试剂瓶3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检测对应,并提供高性能的装置。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不限于包含带盖的试剂瓶的盖开闭以及与伴随着盖开闭进行的试剂分注等的工序,而能够应用于各种带盖的容器的盖开闭等工序。
符号说明
1—分析装置;2—试剂盘;3—试剂瓶;3A—盖;3B—突起;3P—上表面;4—盖开闭机构部;5—臂;5A—突起接触部;5B—瓶按压部;6—按压棒。

Claims (11)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是用于化学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装置,其对工序的动作进行控制;
容器设置部,其被构造为保持一个或多个容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容器中的每个容器包括能够开闭的盖,所述盖具有突起;以及
盖开闭机构部,其设置在所述容器设置部的上方用于开闭所述盖,所述盖开闭机构部具有:
臂部,其沿铅锤方向向下延伸,包含具有突起接触部的臂,该突起接触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盖的突起接触;以及
水平驱动部,其被构造为使所述臂沿着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突起接触部包含成角度的第一面,该第一面具有以垂直于铅锤方向的水平面为0度时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构成为,
通过如下动作打开所述盖:使所述臂仅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臂的所述突起接触部与所述盖的突起接触,并在所述臂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保持所述突起接触部与所述突起的接触,从而使所述突起沿着所述突起接触部的第一面在铅垂方向上向上移动,通过使所述臂仅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而关闭所述盖,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在比所述突起接触部靠铅垂方向下方具有容器按压部,该容器按压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容器的处于比所述盖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的局部表面接触的第二面,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在打开所述盖时,使所述容器按压部的所述第二面成为与所述容器的所述局部表面接触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还具备铅垂驱动部,该铅垂驱动部使所述臂在铅垂方向上移动,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使所述臂沿铅锤方向从比所述盖靠上方的位置向比所述盖靠下方的位置移动,以使所述容器按压部与所述容器的所述局部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包含基部和用于按压所述盖的棒,所述基部沿铅锤方向延伸并且可移动地连接至轨道,所述轨道连接至所述水平驱动部,
所述水平驱动部使所述棒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构成为,
在打开所述盖时,使所述棒以相对于所述臂保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向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并接触所述盖的上表面,
在关闭所述盖时,使所述棒以相对于所述臂保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向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与所述盖的上表面接触并向所述盖的上表面施加压力,从而关闭所述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由一个以上的平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由一个以上的曲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设置部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多个容器作为所述容器,
所述臂部具有所述臂的多个臂,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在打开所述多个容器的多个盖时,使所述多个臂同时向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使所述多个臂的多个突起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盖的多个突起同时接触,并在所述多个臂向第一方向移动时,使所述多个臂的多个突起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盖的多个突起保持接触,从而同时打开所述多个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设置部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多个容器作为所述容器,
所述臂部具有所述臂的多个臂,
所述多个臂的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宽度不同,
所述盖开闭机构部在打开所述多个容器的多个盖时,使所述多个臂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移动,使所述多个臂的多个突起接触部与所述多个盖的多个突起依次接触,并依次打开所述多个盖。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臂部包括连结部,该连结部包括将所述臂连接到所述臂部的弹簧,所述臂部包括配置为检测所述弹簧的收缩状态的传感器,并且
其中,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基于检测弹簧的收缩状态的传感器来确定容器是否安装在正确的朝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附加有信息标签,
在设置于所述容器设置部的所述容器的接近位置具备信息读取设备,该信息读取设备用于读取所述信息标签的信息,
在能够读取所述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所述容器设置部是否以正确的朝向设置有所述容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是试剂瓶,
所述容器设置部是试剂盘,
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是所述试剂盘的半径方向,
在打开所述盖的状态下,使喷嘴从相对于所述容器的铅垂方向上方下降而到达所述容器的开口部,并进行试剂的分注。
CN201880017188.7A 2017-03-24 2018-01-24 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110392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9108 2017-03-24
JP2017059108 2017-03-24
PCT/JP2018/002083 WO2018173464A1 (ja) 2017-03-24 2018-01-24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834A CN110392834A (zh) 2019-10-29
CN110392834B true CN110392834B (zh) 2023-06-09

Family

ID=6358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7188.7A Active CN110392834B (zh) 2017-03-24 2018-01-24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5629B2 (zh)
EP (1) EP3605105B1 (zh)
JP (1) JP6684961B2 (zh)
CN (1) CN110392834B (zh)
WO (1) WO20181734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202805B2 (en) * 2013-03-14 2015-07-16 Gen-Probe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the capabilities of a diagnostic analyzer
JP7165466B2 (ja) * 2018-09-21 2022-11-0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JP6771519B2 (ja) 2018-09-28 2020-10-2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薬容器ラックおよび検体分析装置
CN113677998A (zh) * 2019-02-18 2021-11-1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3994211A (zh) * 2019-06-24 2022-01-28 积水医疗株式会社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容器盖开闭机构
WO2021171722A1 (ja) * 2020-02-28 2021-09-0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JP2023533336A (ja) * 2020-07-10 2023-08-02 ラジオメーター・メディカル・アー・ペー・エス 血液ガス分析装置、および血液ガス分析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使用
WO2022014082A1 (ja) * 2020-07-15 2022-01-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試薬登録方法
EP4186970A4 (en) * 2020-07-23 2024-03-20 MGI Tech Co., Ltd. SAMPLE PRETREATMEN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11821A (en) * 1949-12-21 1955-06-28 American Can Co Container closure detector and throwout mechanism
JPS5688746A (en) 1979-12-19 1981-07-18 Yoshiro Takeda Refrigeration of separated roe for seasonening
US5340544A (en) * 1992-06-22 1994-08-23 System Stack Co., Ltd. Plug-opening device for a specimen container
JPH11191174A (ja) * 1997-12-25 1999-07-13 Sanden Corp 自動販売機用飲料容器及び自動販売機の販売口構造
JP4615135B2 (ja) 2000-03-31 2011-01-1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薬分注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検体自動分析装置
US6843962B2 (en) 2001-09-06 2005-01-18 Genetix Limite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s of handling biological sample containers
JP4582758B2 (ja) * 2003-08-08 2010-11-1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自動蓄尿検査装置用尿保存容器
EP1757367B1 (en) * 2005-07-07 2010-03-31 Roche Diagnostics GmbH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the automated handling of a liquid
JP4861787B2 (ja) 2006-10-10 2012-01-2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薬収容具および試薬容器保持具
JP5227913B2 (ja) * 2009-07-29 2013-07-0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EP2287621A1 (en) 2009-08-19 2011-02-23 Roche Diagnostics GmbH Reagent kit for analyzing apparatus
CN102652262B (zh) 2009-12-14 2014-07-0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容器的盖开闭装置
US9052299B2 (en) 2011-01-25 2015-06-09 Capitol Vial, Inc. Vial capper/decapper for use with a liquid transfer system
EP2527037B1 (en) * 2011-05-25 2015-03-25 F. Hoffmann-La Roche AG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opening/closing fluid containers
JP2014032099A (ja) * 2012-08-03 2014-02-2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容器蓋開閉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自動分析装置
EP2983822B1 (en) * 2013-04-09 2020-07-01 QIAGEN GmbH Clos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closing tube
JP6449158B2 (ja) * 2013-08-20 2019-01-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5105B1 (en) 2023-06-07
EP3605105A4 (en) 2020-12-30
US11215629B2 (en) 2022-01-04
EP3605105A1 (en) 2020-02-05
CN110392834A (zh) 2019-10-29
US20200033374A1 (en) 2020-01-30
JP6684961B2 (ja) 2020-04-22
WO2018173464A1 (ja) 2018-09-27
JPWO2018173464A1 (ja)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2834B (zh) 自动分析装置
EP0703457B1 (en) Analyzing apparatus
US10309979B2 (en) Sampl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analyzer including the same
EP1491897B1 (en) Automatic analyzer
US7771656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CA2531690C (en) Assay testing diagnostic analyzer
EP2069801B1 (en) System for tracking vessels in automated laboratory analyzers b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EP2400306B1 (en) Sample analyzer and liquid aspirating method
US20140141518A1 (en) Reagent station for an automated analysis device
US20090028754A1 (en) Insert for Restraining Tube Rotation in a Sample Tube Rack
EP2889626B1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tube rack identification
CN111094994B (zh) 自动分析装置
US20200191814A1 (en) Automated Analyzer
AU2004258203A1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capacity in an automatic clinical analyzer by using modular reagent delivery means
EP1850136A1 (en) Shaker device for analyzer apparatus and analyzer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EP3032265B1 (en) Device for storing of fluid containers
EP3761040A1 (en) Automated analysis device
US8741219B2 (en)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base for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EP2199803B1 (en)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