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1656A -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656A
CN110391656A CN201810361348.1A CN201810361348A CN110391656A CN 110391656 A CN110391656 A CN 110391656A CN 201810361348 A CN201810361348 A CN 201810361348A CN 110391656 A CN110391656 A CN 110391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pressure
pressure feeder
node
permeability
distortion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13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656B (zh
Inventor
高菲
宋晓辉
盛万兴
孟晓丽
马维青
张慧明
贾志义
唐保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Yang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Yang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Yang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03613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1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包括: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适用条件,则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为制约因素时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计算方法,为考虑电压畸变率制约下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是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是指功率在几十千瓦到几十兆瓦范围内,分布在负荷附近的清洁环保的,经济、高效、可靠的发电方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配电网中DG并网规模不断增大,但是DG不同于传统的同步电机,不同的气候变化和地理位置对其的运行状态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型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电能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导致DG接纳能力受到制约。
DG可分为以下三种,高频交流电源、直流电源和工频交流电源。第一种需要经过整流逆变才能接入电网,第二种需要逆变后才能并网,由此可见逆变型DG所占的比重较大。逆变型DG并网引起了大量谐波注入,若要保证满足配网对谐波的限值要求,则必将制约DG并网规模。分析DG容量或出力对电压畸变的作用规律,计算DG准入渗透率,是合理规划DG并网、保证配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保障。
配网的结构和线路参数、DG的位置和容量、逆变器的谐波输出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电网谐波状态,因此谐波限值影响下含DG配网的运行分析问题是个多维变量耦合问题,现有分析计算研究可分为两类:优化方法和仿真计算方法。优化方法利用优化搜索解决多变量耦合问题,主要以DG最大渗透率为优化目标,仿真方法通过不同场景设置和场景遍历解决多变量耦合问题。这两种方法缺少必要的理论推导,导致计算过程和电网结构、线路参数关系紧密,计算时间长,且原理不明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电压畸变率为制约因素下配电网中压馈线对DG接纳能力计算方法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本方法,提出配电网中压馈线DG全部接入末端时电压畸变率最大、DG接纳能力最小的适用条件和简化计算方法,并针对满足适用条件的场景提出了基于试探寻优法的渗透率计算方法,方法简单可靠,有助于合理规划分布式电源的入网,保障大型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适用条件,则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
优选的,所述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包括:
判断中压馈线是否存在反向潮流,若是,则按下式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上式中,la0和lab分别为中压馈线首端节点0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距离、以及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至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距离,α为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
若中压馈线不存在反向潮流,则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为空。
进一步的,按下式确定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
上式中,为分布式电源第1次的注入电流,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负荷电流,为单位长度线路阻抗,为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基波电压。
优选的,所述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包括:
a.设定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分布式电源可行渗透率Tk、不可行渗透率Tp、试探渗透率T和试探阈值K;
b.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小于等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可行渗透率Tk:Tk=T;
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大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不可行渗透率Tp:Tp=T;
c.按下式确定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
d.若T'-T≤K,则试探渗透率寻优结束,输出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若T'-T>K,则设置T=T',返回步骤b。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中压馈线是否存在反向潮流,若是,则计算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若否,则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为空;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中压馈线存在反向潮流的情况下,按下式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上式中,la0和lab分别为中压馈线首端节点0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距离、以及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至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距离,α为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
进一步的,所述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α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为分布式电源第1次的注入电流,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负荷电流,为单位长度线路阻抗,为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基波电压。
优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初始化设置单元,用于设定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分布式电源可行渗透率Tk、不可行渗透率Tp、试探渗透率T和试探阈值K;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小于等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可行渗透率Tk:Tk=T;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大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不可行渗透率Tp:Tp=T;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按下式计算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若T'-T≤K,则试探渗透率寻优结束,输出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若T'-T>K,则设置T=T',重新执行第二判断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Ωh为谐波频次集合,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k次谐波电压,k为谐波频次,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基波电压。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异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从理论推导的角度,探索以电压畸变率为制约因素下配电网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分析计算方法。本申请提出了配电网中压馈线分布式电源全部接入末端时电压畸变率最大、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最小的适用条件和简化计算方法,并针对满足适用条件的场景提出了基于试探寻优法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为考虑电压畸变率为制约因素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不仅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而且有助于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含DG的配网中压馈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适用条件,则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中压馈线末端如图2所示。
当计算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时,首先判断中压馈线是否存在反向潮流,若是,则进行以下计算分析,包括:
k次谐波电流在节点a处产生的k次谐波电压为:
上式中,k为谐波频次,0为中压馈线首节点,a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为DG注入的第k次电流,为节点a处的k次电压,为线路a到0之间的第k次阻抗。
线路节点a的电压畸变率可表示为:
上式中,Ωh为谐波频次集合,为节点a处电压畸变率。
线路谐波电压可视为延着远离DG的方向按线路比例降低,即存在:
上式中,b为中压馈线非末端和首端的任一节点,为节点b处的k次电压,为线路a到b之间的第k次阻抗。
由于线路参数一致,则阻抗比值可用线路长度比值表示:
上式中,la0为线路首端到a点的线路长度,lb0为首端到b点的线路长度,lab为a点到b点之间的线路长度。
线路节点b处的电压畸变率为:
上式中,为节点b处的基波电压。
b处的基波电压表示为:
上式中,为a点负荷电流,为为单位长度线路阻抗。
根据不等式公式,式(6)可推导为:
结合式(5)和式(6)可推导得到:
由式(8)可知,若存在则:
若中压馈线不存在反向潮流,则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为空。
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全部接入中压馈线末端的情况,依据电压等级设定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依据具体算例设定分布式电源可行渗透率Tk、不可行渗透率Tp、试探渗透率T和试探阈值K;
b.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小于等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可行渗透率Tk:Tk=T;
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大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不可行渗透率Tp:Tp=T;
c.按下式确定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
d.若T'-T≤K,则试探渗透率寻优结束,输出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若T'-T>K,则设置T=T',返回步骤b。
具体计算流程如图3所示。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中压馈线是否存在反向潮流,若是,则计算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若否,则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为空;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中压馈线存在反向潮流的情况下,按下式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上式中,la0和lab分别为中压馈线首端节点0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距离、以及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至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距离,α为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
其中,所述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α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为分布式电源第1次的注入电流,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负荷电流,为单位长度线路阻抗,为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基波电压。
具体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初始化设置单元,用于根据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全部接入中压馈线末端的情况,设定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分布式电源可行渗透率Tk、不可行渗透率Tp、试探渗透率T和试探阈值K;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小于等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可行渗透率Tk:Tk=T;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大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不可行渗透率Tp:Tp=T;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按下式计算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若T'-T≤K,则试探渗透率寻优结束,输出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若T'-T>K,则设置T=T',重新执行第二判断单元。
其中,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Ωh为谐波频次集合,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k次谐波电压,k为谐波频次,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基波电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适用条件,则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包括:
判断中压馈线是否存在反向潮流,若是,则按下式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上式中,la0和lab分别为中压馈线首端节点0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距离、以及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至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距离,α为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
若中压馈线不存在反向潮流,则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为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式确定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α:
上式中,为分布式电源第1次的注入电流,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负荷电流,为单位长度线路阻抗,为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基波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包括:
a.设定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分布式电源可行渗透率Tk、不可行渗透率Tp、试探渗透率T和试探阈值K;
b.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小于等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可行渗透率Tk:Tk=T;
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大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不可行渗透率Tp:Tp=T;
c.按下式确定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
d.若T'-T≤K,则试探渗透率寻优结束,输出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若T'-T>K,则设置T=T',返回步骤b。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按下式计算:
上式中,Ωh为谐波频次集合,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k次谐波电压,k为谐波频次,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基波电压。
6.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中压馈线是否存在反向潮流,若是,则计算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若否,则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为空;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中压馈线存在反向潮流的情况下,按下式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
上式中,la0和lab分别为中压馈线首端节点0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距离、以及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至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距离,α为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按下式计算中压馈线的比例因子α:
上式中,为分布式电源第1次的注入电流,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的负荷电流,为单位长度线路阻抗,为中压馈线除首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外任意节点b的基波电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初始化设置单元,用于设定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分布式电源可行渗透率Tk、不可行渗透率Tp、试探渗透率T和试探阈值K;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小于等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可行渗透率Tk:Tk=T;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大于电压畸变率限值THDVmax,则按下式设置不可行渗透率Tp:Tp=T;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按下式计算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若T'-T≤K,则试探渗透率寻优结束,输出所述试探渗透率的更新值T';若T'-T>K,则设置T=T',重新执行第二判断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按下式计算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THDVa
上式中,Ωh为谐波频次集合,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k次谐波电压,k为谐波频次,为中压馈线末端节点a处的基波电压。
CN201810361348.1A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91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1348.1A CN110391656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1348.1A CN110391656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656A true CN110391656A (zh) 2019-10-29
CN110391656B CN110391656B (zh) 2022-08-09

Family

ID=6828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1348.1A Active CN110391656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165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9346A (zh) * 2015-11-20 2016-01-27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一种用于评估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的方法
CN105305433A (zh) * 2015-11-10 2016-02-0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最大功率渗透率计算方法
CN105762790A (zh) * 2015-12-21 2016-07-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交直流配电网供电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算法
CN105811452A (zh) * 2016-03-11 2016-07-27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极限渗透率分析方法及装置
US20160315807A1 (en) * 2015-04-21 2016-10-2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stributed Optimal Power Flow Processes for Unbalanced Radi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7545365A (zh) * 2017-08-25 2018-01-05 合肥工业大学 适于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7591836A (zh) * 2017-08-11 2018-01-1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15807A1 (en) * 2015-04-21 2016-10-2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stributed Optimal Power Flow Processes for Unbalanced Radi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5305433A (zh) * 2015-11-10 2016-02-0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最大功率渗透率计算方法
CN105279346A (zh) * 2015-11-20 2016-01-27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一种用于评估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的方法
CN105762790A (zh) * 2015-12-21 2016-07-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交直流配电网供电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算法
CN105811452A (zh) * 2016-03-11 2016-07-27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极限渗透率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7591836A (zh) * 2017-08-11 2018-01-1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545365A (zh) * 2017-08-25 2018-01-05 合肥工业大学 适于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绍群等: "评估电压偏差与谐波约束下配网光伏最大渗透率", 《科学家》, no. 02, 23 January 2017 (2017-01-23) *
黄巍等: "电压偏差和谐波约束下配网光伏最大渗透率评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no. 06, 14 March 2016 (2016-03-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656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2744B (zh)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光伏电站抑制电网低频振荡的方法
CN107123994B (zh) 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线性化求解方法
CN104008434A (zh) 一种电力系统柔性约束优化方法
CN102130454B (zh)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549093B (zh) 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在线建模与振荡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CN113346484A (zh) 一种考虑暂态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弹性提升方法及系统
CN105098842A (zh) 一种考虑电压约束的风电场并网容量确定方法
CN110417013A (zh) 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75475A (zh) 电力系统直流故障后受端电网动态潮流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5473226A (zh) 一种基于闭环方程的vsc高频阻抗矩阵建模方法及系统
Zheng et al. Transient stable region of power systems incorporating stochasticity of variable renewable energies and system contingencies
CN105743124A (zh) 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储能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4336736A (zh) 一种基于电流型控制的储能逆变器并网系统稳定性改善方法
CN109038646A (zh) 一种光伏发电场景构造方法及系统
CN110391656B (zh) 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6961148A (zh) 柔性互联系统大扰动稳定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401215B (zh) 一种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5693745A (zh) 一种柔性低频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632395A (zh) 一种直流受端馈入站与近区风电场系统的振荡抑制方法
CN114649826A (zh) 一种考虑风电场的黑启动分区方法及系统
CN114825379A (zh) 自同步电压源型新能源场站的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59579B (zh) 考虑n-1安全约束的区域电网联络线功率传输能力计算方法
CN103904687B (zh) 面向电网负载数据的混合能源系统配置及输出平滑方法
Wang et al. Modelling method of microgrid system based on multi‐modal dimensions in islanding mode
CN119965946A (zh) 一种新能源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强度评估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