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1198A -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198A
CN110391198A CN201910563534.8A CN201910563534A CN110391198A CN 110391198 A CN110391198 A CN 110391198A CN 201910563534 A CN201910563534 A CN 201910563534A CN 110391198 A CN110391198 A CN 110391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mould group
mode
temperatur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35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198B (zh
Inventor
张咏
贺春辉
卢浩贤
何林
张世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5635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11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67Cooling facilitated by shape of device
    • H01L23/3672Foil-like cooling fins or 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散热装置应用于空调器的待散热电子模组,包括散热通道和散热翅片;散热通道一端与调温环境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内换热腔连通;散热翅片一端嵌设入所述换热通道、另一端与待散热电子模组连接。能将嵌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的散热翅片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内的气流进行散出,待散热电子模组的热量通过散热翅片和散热通道能够直接高效地散出,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效果,避免了因热量散发不及时或效果不佳而造成的机组运行异常等情况;空调器处于散热模式时,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还能通过散热翅片和散热通道进入到调温环境中,回收待散热电子模组的热量,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增强了制热的量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调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生产和工作中的各种场景基本都已经有了空调的声音。基于能耗的考虑,变频空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变频空调中的智能功率模块的功率开关元件是变频空调器的核心部件,因此其运行过程中发热量较大,尤其是高温工况下经常发生温度偏高进而造成机组运行异常或障碍。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功率开关元件运行过程中会使整个智能功率模块升温,且功率开关元件的散热效果较差,其所发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出。长时间高温状态下运行还会影响功率开关元件的使用寿命。尤其车载的置顶空调器经常受到暴晒,控制仓温度往往过高,再加之前述的功率开关元件所发热量会造成整个机组的异常或障碍。目前的功率开关元件常选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针对其散热目前有些技术中将电控箱与换热器进行连通,但由于其散热途径过于复杂和间接,散热效率过低,实际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空调器的待散热电子模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通道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通道一端与调温环境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内换热腔连通;所述散热翅片一端嵌设入所述换热通道、另一端与待散热电子模组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散热支道,所述散热支道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所述散热翅片嵌设于所述散热支道与所述内换热腔间的散热通道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散热管路与所述内换热腔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一启闭件、用于控制所述散热回路与所述内换热腔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二启闭件和用于控制所述散热管路与调温环境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三启闭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换热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启闭件对应的气流驱动件。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启闭件关闭、所述第二启闭件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开启和所述气流驱动件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一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开启和所述气流驱动件开启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二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开启、所述第三启闭件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三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开启、所述第三启闭件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开启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四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关闭、所述第二启闭件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五散热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散热支道均设于所述散热管路内;
所述散热管路包括U形管和第一直管,所述U形管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直管和第三直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直管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直管垂直的连接管,所述第一直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调温环境连通;
所述第二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三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连通;
所述散热翅片嵌设于所述连接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待散热电子模组设于空调器的电控腔内,所述散热管路设于所述电控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内换热腔密封连通,所述第三直管与所述内换热腔密封连通,所述散热翅片密封地嵌设于所述第一直管内,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调温环境密封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路外包覆保温件。
进一步的,所述待散热电子模组为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内设有智能功率模块,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功率开关元件;所述电器盒下端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
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
执行所述散热模式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包括: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热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热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二散热模式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还包括: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冷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冷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四散热模式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还包括: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关闭,生成第五散热模式指令。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
确定模块,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
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散热模式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热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热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二散热模式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冷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冷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四散热模式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关闭,生成第五散热模式指令。
基于同发明思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散热装置和所述的散热的控制系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连通内换热腔和调温环境的散热通道,能够将嵌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的散热翅片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内的气流进行散出,待散热电子模组的热量通过散热翅片和散热通道能够直接地、高效地、简单地散出,提高了散热效率,加强了散热效果,避免了因热量散发不及时或效果不佳而造成的机组运行异常等情况;将本申请的散热装置应用于智能功率模块的功率开关元件,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时,能够有效将控制仓内的热量散出,提高了控制的响应效率和效果,为整个机组的高效、便捷控制提供了保证;将本申请的散热装置应用于车载的置顶空调效果更加明显,解决了车载的置顶空调长久以来的散热难题,提高了其运行效果和质量;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空调器处于散热模式时,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还能通过散热翅片和散热通道进入到调温环境中,回收了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增强了空调器对调温环境的制热量及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正视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侧视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正视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仰视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11是本身请提供的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内换热腔;2-外换热腔;3-电控腔;4-电器盒;5-功率开关元件;6-第一启闭件;7-第二启闭件;8-气流驱动件;9-第三启闭件;10-散热管路;11-散热翅片;12-第一直管;13-第二直管;14-第三直管;1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11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正视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俯视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路的侧视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正视图;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仰视图;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器盒和散热翅片连接后的侧视图;以及,图11是本身请提供的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实施例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空调器的待散热电子模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通道和散热翅片11;所述散热通道一端与调温环境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内换热腔1连通;所述散热翅片11一端嵌设入所述换热通道、另一端与待散热电子模组连接。
通过连通内换热腔1和调温环境的散热通道,能够将嵌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的散热翅片11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内的气流进行散出,待散热电子模组的热量通过散热翅片11和散热通道能够直接地、高效地、简单地散出,提高了散热效率,加强了散热效果,避免了因热量散发不及时或效果不佳而造成的机组运行异常等情况;将本申请的散热装置应用于智能功率模块的功率开关元件5,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时,能够有效将电控腔3内的热量散出,提高了控制的响应效率和效果,为整个机组的高效、便捷控制提供了保证;将本申请的散热装置应用于车载的置顶空调效果更加明显,解决了车载的置顶空调长久以来的散热难题,提高了其运行效果和质量;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空调器处于散热模式时,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还能通过散热翅片11和散热通道进入到调温环境中,回收了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增强了空调器对调温环境的制热量及制热效果。
当空调器为应用于建筑内的空调器时,内换热腔1即为室内换热腔,室内换热腔内设有室内换热器,也就是通常说的蒸发器;外换热腔2即为室外换热腔,室外换热腔内设有室外换热器,也就是通常说的冷凝器;调温环境即为室内环境。当空调器为应用于车辆的空调器时,内换热腔1即为车内换热腔,车内换热腔内设有室内换热器,也就是通常说的蒸发器;外换热腔2即为车外换热腔,车外换热腔内设有车外换热器,也就是通常说的冷凝器;调温环境即为车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散热支道,所述散热支道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散热翅片11嵌设于所述散热支道与所述内换热腔1间的散热通道内。
散热通道连通了内换热腔1(室内换热腔或车内换热腔)和调温环境(室内环境或车内环境),能够将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通过翅片传递至调温环境或内换热腔1,而制热时将热量传递至调温环境能够回收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增强空调器对调温环境的制热量及制热效果;但是制冷时,如果热量进入调温环境就会破会调温环境的调温效果和舒适性,设置了散热支道,能够使内换热腔1内的冷空气通过在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内流动,冷却散热翅片11,并将散热翅片11所带热量传递至环境内散热腔内,避免了热量进入调温环境,减少了热量对调温环境的调温效果和舒适性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散热管路10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一启闭件6、用于控制所述散热回路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二启闭件7和用于控制所述散热管路10与调温环境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三启闭件9。
前文已经叙述了在空调器制冷和制热的模式下,需要散热翅片11所带的热量被散热通道和/或散热支道传递到调温环境内或内换热腔1内,气流的自由流动很容易造成热量的传递不受控制,且事与愿违,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设置了三个启闭件,能够控制散热通道与内换热腔1的连通与否、换热通道与调温环境的连通与否和散热支道与内换热腔1的连通与否,可以根据散热气流的流向要求分别控制三个启闭件的开启或关闭,使气流的流向受控,从而更好地达到前面叙述的在制热和制冷模式下的散热效果和附带效果。具体地启闭件可选用电控的风阀。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换热腔1内且与所述第一启闭件6对应的气流驱动件8。
启闭件的作用是阻隔气流流向设计之外的方向,因此在启闭件的作用下,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内的气流还是要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流动,动力有限,若发热量较大时,一时难以散出,因此设置气流驱动件8能够为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内的气流提供驱动力,提高了散热效率、增强了散热效果。气流驱动件8设置在内换热腔1内,其设置在靠近内换热腔1与换热通道连通的风口处。气流驱动件8可选用风机,风机正转和反转的状态能够提供不同方向的驱动力,一般风机正转提供的驱动力为其常用驱动力,而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气流驱动件8开启时也都为正转开启,提供定向的驱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关闭、所述第二启闭件7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9开启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一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7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9开启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开启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二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7开启、所述第三启闭件9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三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7开启、所述第三启闭件9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开启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四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关闭、所述第二启闭件7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9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五散热模式。
第一模式时,只有第三启闭件9开启,因此只有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分别直接和间接地与调温环境相连通,因此吸收了散热翅片11所带热量的气流只能自然对流至调温环境内,因此此模式适合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待散热电子模组发热量较小的时候,此时既能够散发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又能够将其所发热量利用,补充至调温环境内,增加调温效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第二模式时,只有第一启闭件6、第三启闭件9和气流驱动件8开启,而且气流驱动件8提供第一启闭件6向第三启闭件9的驱动力,也就会提供内换热腔1向调温环境的驱动力,因此此模式适合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且待散热电子模组发热量较大的时候,此时既能够散发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又能够将其所发热量利用,补充至调温环境内,增加调温效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自然对流时热量散热效率低的问题,非常适于发热量大、发热速率高的情况。
第三模式时,只有第一启闭件6和第二启闭件7开启,因此只有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分别与环境内散热腔连通,因此会有内换热腔1内的气流分流至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内,并在流经后返回至内换热腔1,也就是气流从第一启闭件6的位置进入,然后再从第二启闭件7的位置流出,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也就被上述自然对流的气流带至内换热腔1中,因此这种模式适合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较小的时候,此时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被气流带至内换热腔1中。
第四模式时,只有第一启闭件6、第二启闭件7和气流驱动件8开启,而且气流驱动件8提供第一启闭件6向第二启闭件7的驱动力,也就是提供内换热腔1向散热通道以及散热支道向内换热腔1的驱动力,因此此模式适合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且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较大时,此时既能够将待散热电子模组所发热量被气流带至内换热腔1中,而且避免了自然对流时散热效率低的问题,非常适于发热量大、发热速率高的情况。
第五模式时,所有启闭件和气流驱动件8均关闭,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完全与外界隔离,无法散热,因此此模式适用于空调器未开启的状态,具体也就是压缩机未启动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散热支道均设于所述散热管路10内;所述散热管路10包括U形管和第一直管12,所述U形管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直管13和第三直管14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直管1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直管14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直管13垂直的连接管15,所述第一直管1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1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调温环境连通;所述第二直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所述第三直管14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所述散热翅片11嵌设于所述连接管15内。
第二直管13、连接管15和第一直管12内的流路组成散热通道,第三直管14和连接管15组成散热支道,所述第一直管12与所述连接管15垂直且与所述第二直管13垂直,所述散热翅片11与第一直管12相对设置。而且整个散热管路10一体成型,增加了各个管路间的密封性能。这样的设计便于散热通道和散热支道的布置以及散热过程中气流的流动,增加散热效率,减少装配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散热电子模组设于空调器的电控腔3内,所述散热管路10设于所述电控腔3内。电控腔3内主要是整个空调器的控制中枢,控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号获取、生成和传递,这也就使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也就是电控腔3内安装有待散热电子模组,而且正常运行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热量的产生,这些热量就是需要散发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管13与所述内换热腔密封连通,所述第三直管14与所述内换热腔密封连通,所述散热翅片11密封地嵌设于所述第一直管12内,所述第一直管12与所述调温环境密封连通。散热管路10与内换热腔1、调温环境以及散热翅片11的连接均是密封地,防止不同仓间气流窜动,例如内换热腔1内的热量流入电控腔3,或者调温环境内的气流流入电控腔3,这样能够保护电控腔3不受外界气流的影响,增加了控制的稳定性,而散热的过程是完全发生在散热管路10内气流与散热翅片11间的热交换,进一步增加了散热装置的独立性,避免了对其他部件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路10外包覆保温件。保温件可选用保温棉,保温棉的包覆能够进一步避免散热管路10内气流与电控腔3内的空气发生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散热装置的运行独立性,避免了对其他部件的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散热电子模组为电器盒4,所述电器盒4内设有智能功率模块,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功率开关元件5;所述电器盒4下端设有所述散热翅片11。功率开关元件5多选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而其发热量也较大,需要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进行散热。
实施例2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S2: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S3:执行所述散热模式指令。
空调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能够反映出散热的方式需求和散热速率需求,确定了散热的方式和速率,也就能够确定各个启闭件以及气流驱动件8的启闭,进而能够匹配各种不同的散热模式,这样能够使散热方式与散热需求更加合理的匹配,既提高了散热效果,又能够在适当情况下回收热量,而且还能够节约能源,避免能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包括: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热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热温度阈值;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二散热模式指令。
实施例1中已经叙述了制热模式时可根据发热量多少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具体地发热量较小时选用第一模式,发热量较大时选用第二模式;而发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进行表征,制热温度阈值是预设的,其能够作为发热量较小和较大的分割线,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制热温度阈值时,即为发热量较小,则选用第一散热模式,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制热温度阈值时,即为发热量较大,则选用第二散热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还包括: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冷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冷温度阈值;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四散热模式指令。
实施例1中已经叙述了制冷模式时可根据发热量多少选择第三发热模式或第四散热模式,具体地发热量较小时选用第三散热模式,发热量较大时选用第四散热模式;而发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进行表征,制冷温度阈值是预设的,其能够作为发热量较小和较大的分割线,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制冷温度阈值时,即为发热量较小,则选用第三散热模式,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制冷温度阈值时,即为发热量较大,则选用第四散热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还包括: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关闭,生成第五散热模式指令。
实施例1中已经叙述了第五散热模式适合空调器未开启,而且通过压缩机的未启动来表征,因此当压缩机关闭时,选择第五散热模式。
实施例3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确定模块,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散热模式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热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热温度阈值;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二散热模式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冷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冷温度阈值;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四散热模式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关闭,生成第五散热模式指令。
实施例4
基于同发明思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散热装置和所述散热装置的控制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空调器的待散热电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通道和散热翅片(11);所述散热通道一端与调温环境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器的内换热腔(1)连通;所述散热翅片(11)一端嵌设入所述换热通道、另一端与待散热电子模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支道,所述散热支道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所述散热翅片(11)嵌设于所述散热支道与所述内换热腔(1)间的散热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一启闭件(6)、用于控制所述散热支道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二启闭件(7)和用于控制所述散热通道与调温环境连通或不连通的第三启闭件(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换热腔(1)内且与所述第一启闭件(6)对应的气流驱动件(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关闭、所述第二启闭件(7)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9)开启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一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7)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9)开启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开启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二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7)开启、所述第三启闭件(9)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三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开启、所述第二启闭件(7)开启、所述第三启闭件(9)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开启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四散热模式;
当所述第一启闭件(6)关闭、所述第二启闭件(7)关闭、所述第三启闭件(9)关闭和所述气流驱动件(8)关闭时,所述散热装置处于第五散热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散热支道均设于所述散热管路(10)内;
所述散热管路(10)包括U形管和第一直管(12),所述U形管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直管(13)和第三直管(14)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直管(1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直管(14)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直管(13)垂直的连接管(15),所述第一直管(1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1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调温环境连通;
所述第二直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所述第三直管(14)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换热腔(1)连通;
所述散热翅片(11)嵌设于所述连接管(1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电子模组设于空调器的电控腔(3)内,所述散热管路(10)设于所述电控腔(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13)与所述内换热腔(1)密封连通,所述第三直管(14)与所述内换热腔(1)密封连通,所述散热翅片(11)密封地嵌设于所述第一直管(12)内,所述第一直管(12)与所述调温环境密封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10)外包覆保温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电子模组为电器盒(4),所述电器盒(4)内设有智能功率模块,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功率开关元件(5);所述电器盒(4)下端与所述散热翅片(11)连接。
11.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
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
执行所述散热模式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包括: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热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热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二散热模式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还包括: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冷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冷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四散热模式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还包括: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关闭,生成第五散热模式指令。
15.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和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
确定模块,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散热模式指令;
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散热模式指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热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热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热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二散热模式指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开启且制冷模式时,比较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和制冷温度阈值;
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散热模式指令,当待散热电子模组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冷温度阈值时,生成第四散热模式指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压缩机关闭,生成第五散热模式指令。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和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的散热系统。
CN201910563534.8A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Active CN110391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3534.8A CN110391198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3534.8A CN110391198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198A true CN110391198A (zh) 2019-10-29
CN110391198B CN110391198B (zh) 2024-02-09

Family

ID=68285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3534.8A Active CN110391198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119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0189A (ja) * 1994-03-24 1995-10-13 Aisin Seiki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106614A (ja) * 2002-09-17 2004-04-08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機および空調機用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CN105571014A (zh) * 2014-11-11 2016-05-1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散热器及变频空调
CN108032702A (zh) * 2017-11-08 2018-05-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汽车
CN210429789U (zh) * 2019-06-26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0189A (ja) * 1994-03-24 1995-10-13 Aisin Seiki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106614A (ja) * 2002-09-17 2004-04-08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機および空調機用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CN105571014A (zh) * 2014-11-11 2016-05-1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散热器及变频空调
CN108032702A (zh) * 2017-11-08 2018-05-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动汽车
CN210429789U (zh) * 2019-06-26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198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1802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US20220212517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9378550B (zh) 汽车空调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16659503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2880131A (zh) 用于空调系统除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系统
CN204370630U (zh) 一种三层玻璃结构的复合式温控幕墙
CN110391198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CN206247684U (zh) 一种空调防除霜吹冷风系统以及空调
CN207471712U (zh) 一种桌面便携空调
CN2100356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10429789U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08835236U (zh) 汽车空调器和新能源汽车
CN111251801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235882U (zh) 变频空调系统
WO2023000678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5295145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1854315U (zh) 一种蓄能释能器、蓄能释能设备及空调系统
CN111251808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0924081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却模块
CN111197831A (zh) 一种蓄能释能器、蓄能释能设备及空调系统
CN209870010U (zh) 基于多通道电子温控阀优化的间接热泵型汽车空调系统
CN220728357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1041169U (zh) 空调器及其中的组合式换热装置
CN216716400U (zh) 空调器
CN215336705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