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9531A - 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89531A CN110389531A CN201810336313.2A CN201810336313A CN110389531A CN 110389531 A CN110389531 A CN 110389531A CN 201810336313 A CN201810336313 A CN 201810336313A CN 110389531 A CN110389531 A CN 1103895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device
- management
- control host
- connection
- h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管控系统包含有一管控主机及至少一移动装置,且管控主机执行管控方法。管控主机供执行一正常模式、一暂时模式及一无人模式。在正常模式下,管控主机广播一第一连线信号,所述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在暂时模式下,管控主机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而移动装置于接收到所述第二连接信号时,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并传送一恢复指令。当管控主机接收到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正常模式。但当管控主机未接收到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如此一来,管控主机便可根据所执行的状态自动控制各个受控装置的启动与否,藉此避免不需要的电力浪费,或是安全上的疑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控方法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的生活空间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电器,举例来说,在办公室里,会有电脑、电风扇、空调设备、电灯等电器;又或是在家中,会有电视、电脑、电风扇、空调设备、电灯、热水器、冰箱等电器。
然而,这些电器必须依靠电力运作,当使用者正在使用时,该些电器进行正常启动运作消耗电力。而当使用者无须使用而离开时,使用者必须自行关闭这些电器,或控制这些电器进入待机状态,以减少电力消耗,避免电力被浪费。但是,若使用者急着离开而忘记关闭该些电器时,该些电器将会持续运作,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浪费。
此外,人们很容易因为其他事务离开这些电器设备却忘记关闭这些装置,不但造成电力的浪费,也有可能因无人在旁排除事故而发生灾难,例如:持续开启电暖器而造成的火灾。
再者,一般而言,居家或办公室的一保全监视系统是全天后不停地运作来进行居家或办公室的安全监控,藉此确保居家或办公室的安全性。但该保全监视系统全天候不停的运作会造成相当的电力消耗。因此该保全监视系统可被使用者启动或关闭,藉此减少电力的消耗。
然而,在居家或办公室的保全监视系统中,由于用户希望能保有个人隐私,因此在用户居家或办公时期,用户能关闭保全监视系统的监控录影,而在外出时,再由用户自行开启居家或办公室的保全监视系统。
但是,居家或办公室的保全监视系统主要提供无人在场时的安全监控,若是住户忘记设定警报而直接离去使得保全形同虚设。
进一步而言,一智慧家庭窗户控制系统是用于控制用户家中或办公室里的窗户,当用户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时,用户能通过遥控器或是行动装置遥控窗户的开启或关闭。但是,当用户离家之后,若用户忘记关闭窗户时,下雨的雨水将会泼溅室内造成家具损坏。
由于目前关闭或启动这些电器装置或系统的方式必须依赖使用者自行执行,而用户时常忘记在离开时关闭或启动该些电器装置或系统,或使用者急于离开而忘记关闭或启动该些电器,如此一来,将造成不需要的电力浪费,或是保全监视系统忘记被启动而造成安全上的疑虑,又或是忘记关闭窗户造成家具被雨水溅湿而损坏,故现有对电器进行管控的方法势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使用者自行管理电器装置或系统的启动或关闭以减少电力的消耗的方式,当使用者急着离开而忘记关闭或启动该些电器时,将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浪费,或是保全监视系统忘记被启动而造成安全上疑虑,又或是忘记关闭窗户造成家具被雨水溅湿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让受控装置能根据使用者是否离开的状态自动启动或关闭,以减少电力的消耗。
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由一管控主机所执行,包含有以下步骤:
执行一正常模式;
在该正常模式下,重设一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启动一计时单元开始计时;
广播一第一连接信号;其中该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
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暂时模式;
在该暂时模式下,重设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重新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
在该暂时模式下,停止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且改为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其中该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
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恢复指令;其中
当接收到该移动装置传送的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
当未接收到该移动装置传送的恢复指令时,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二预设时间;其中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传送的恢复指令;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
其中在该正常模式下,产生至少一正常模式控制信号,以控制至少一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在该无人模式下,产生至少一无人模式控制信号,以改变该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
其中在该正常模式下,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该第一预设时间。
此外,该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包含有:
至少一移动装置;
一管控主机,包含有一计时单元,且执行一正常模式;
其中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正常模式时,该管控主机重设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且广播一第一连接信号,该管控主机进一步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且当该管控主机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暂时模式;其中该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
其中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暂时模式时,该管控主机重设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重新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且该管控主机停止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并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且该管控主机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恢复指令;其中该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
其中该管控主机在执行该暂时模式时,且在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
其中该管控主机在执行该暂时模式时,且在未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暂时模式时,且当该管控主机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重新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
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暂时模式时,且当该管控主机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
其中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正常模式时,该管控主机产生至少一正常模式控制信号,以控制至少一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无人模式时,该管控主机产生至少一无人模式控制信号,以改变该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
本发明的该管控主机在执行该暂时模式或该无人模式时,藉由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来确认是否要改回执行该正常模式。且该管控主机进一步藉由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判断是否要由执行该正常模式改为执行该暂时模式,或由执行该暂时模式改为执行该无人模式。
如此一来,该管控主机便可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判断使用者是否正位在该管控主机附近,进而由该管控主机根据目前所执行的模式自动控制各个受控装置的启动与否,藉此避免不需要的电力浪费,或是安全上的疑虑,又或是避免家具被雨水溅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的连线程序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的连线程序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的连线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的连线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的管控主机注册程序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管控程序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B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管控程序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A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管控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7B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管控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8A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移动装置注册程序的较佳实施例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8B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移动装置注册程序的较佳实施例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A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移动装置注册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9B为本发明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的移动装置所执行的移动装置注册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该受控装置的电力管理系统包含有至少一移动装置11及一管控主机12。而该管控主机12是用于管理多个受控装置13的启动状态。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移动装置11与该管控主机12是以无线方式连接,例如蓝牙(Bluetooth)无线通讯、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无线通讯或是WiFi无线通讯。而该管控主机12与各该受控装置13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此外,该管控主机12包含有一计时单元121。
该管控主机12执行一正常模式,且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正常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重设(reset)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并启动该计时单元121开始计时,且广播一第一连接信号,其中该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该管控主机12进一步判断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一连接信号是供该移动装置11接收,而该移动装置11所执行的步骤流程如后详述。
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正常模式时,且当该管控主机12判断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12改为执行一暂时模式。
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暂时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重设(reset)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并重新启动该计时单元121开始计时,该管控主机12停止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并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其中该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该管控主机12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恢复指令,且该管控主机12于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12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
而该管控主机12在未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12判断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二预设时间。
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暂时模式时,且当该管控主机12判断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12重新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
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暂时模式时,且当该管控主机12判断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12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
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正常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产生至少一正常模式控制信号,以控制至少一受控装置13的启动状态。而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无人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产生至少一无人模式控制信号,以改变该受控装置13的启动状态。
本发明的该管控主机12在执行该暂时模式或该无人模式时,藉由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来确认是否要改回执行该正常模式。且该管控主机12进一步藉由判断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判断是否要由执行该正常模式改为执行该暂时模式,或由执行该暂时模式改为执行该无人模式。
如此一来,该管控主机12便可由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判断使用者是否正位在该管控主机12附近,进而由该管控主机12根据目前所执行的模式自动控制各个受控装置13的启动与否,藉此避免不需要的电力浪费,或是安全上的疑虑,又或是避免家具被雨水溅湿。
进一步而言,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无人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广播一第三连接信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其中该第三连接信号包含有一第三连接标签。
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无人模式时,且当该管控主机12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12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
举例来说,该管控主机12可以是一台台式电脑,或一智能型电子装置,被固定安装在家中或是办公室里,又或该管控主机12可以是一控制模块,被安装在一般电器中或是电器的开关上。该移动装置11可以是一台智能手机、一穿戴式装置、或一宠物项圈等,能被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装置。而该受控装置13可为各式各样的电器,例如:电视、电脑、电风扇、冷气、电灯、热水器、冰箱、保全系统主机、或窗户的控制系统主机。
由于该移动装置11是由至少一名使用者所持有,能随着使用者一起移动,因此,当该管控主机12能与该移动装置11连线,并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代表至少一名使用者正在家中或是办公室里,所以该管控主机12便会执行该正常模式,来管控家中或是办公室里的各个受控装置13。而在该正常模式下,该管控主机12能分别控制各个受控装置13的启动与否,例如,当至少一名使用者正在家中或在办公室里,该管控装置12便会执行该正常模式或该暂时模式,并控制电视、冷气、电脑、电灯、热水器等受控装置13启动,方便使用者使用各个受控装置13。或是该管控装置12在该正常模式或该暂时模式下,能控制该保全系统关闭,以减少电力消耗。又或是该管控装置12在该正常模式或该暂时模式下,能控制窗户系统开启,保持通风。
反之,当该管控主机12无法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代表使用者已经离开家中或是办公室,所以该管控主机12便会改为执行该无人模式,来管控家中或是办公室里的各个受控装置13。而在该无人模式下,该管控主机12能分别控制各个受控装置13的启动与否,例如,因为该使用者正在家中或在办公室里,该管控装置12便可控制电视、冷气、电脑、电灯、热水器等受控装置13关闭,以减少电力消耗。或是该管控主机12在该正常模式下,能控制该保全系统启动,以进行居家或办公室的安全监控,且能控制窗户系统关闭,避免雨水溅湿家具。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安心且随意地离开家中或办公室,而家中或办公室里的各个受控装置13能被该管控主机12控制,藉此减少电力消耗,并可自动启动保全系统,避免不需要的电力浪费,或是安全上的疑虑。
此外,当该管控主机12在执行该无人模式时接收到该恢复指令而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进一步接收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一遥控指令。且该管控主机12由执行该无人模式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时,所产生的该至少一正常模式控制信号是根据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遥控指令所设定的。
因此,使用者可透过操作该移动装置11设定对应的遥控指令,当使用者回到家中后,该管控主机12由无人模式改为正常模式时,便可根据使用者设定好的遥控指令对应控制各个受控装置13的启动状态,提供使用者对家中的环境进行个性化的设定。
进一步而言,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正常模式时,且当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一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12重新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该计时单元121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该第一预设时间。
而该移动装置11会执行一管控程序。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恢复指令是由该移动装置11产生并传送至该管控主机12的。当该移动装置11执行该管控程序时,该移动装置11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且该移动装置11在判断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时,该移动装置11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并与该管控主机12建立连线,且该移动装置11在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后,传送该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12,接着,该移动装置11结束与该管控主机12的连线。但是,当该移动装置11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一连接信号时,该移动装置11不需传送任何指令给该管控主机12。
也就是说,该管控主机12在执行该正常模式时,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会不断的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供该移动装置11接收。而当该移动装置11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一连接信号,除非使用者主动执行连线,否则该移动装置11并不会自动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藉此减少该移动装置11的电力消耗。
但是当该移动装置11判断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在该暂时模式下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后,该移动装置11便会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以与该管控主机12建立连线,并传送该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12,且该移动装置11在传送该恢复指令后,结束与该管控主机12的连线,藉此进一步减少该移动装置11的电力消耗。
此外,当该移动装置11判断未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1在该暂时模式下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时,该移动装置11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在该无人模式下广播的该第三连接信号。且当该移动装置11判断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在该无人模式下广播的该第三连接信号该时,该移动装置11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以与该管控主机12建立连线,该移动装置11在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成功后,该移动装置11传送该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12。该移动装置11在传送该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12后,该移动装置11进一步传送该遥控指令至该管控主机12,并结束与该管控主机12的连线,藉此进一步减少该移动装置11的电力消耗。
该暂时模式可以使得该移动装置11无须持续不断地连线至该管控主机12,仅仅需要该管控主机12在该第二预设时间内收到恢复指令即可避免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无人模式。
对于该移动装置11而言,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暂时模式,并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供该移动装置11接收到后,该移动装置11才会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以与该管控主机12建立连线,并传送该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12,供该管控主机12改为执行正常模式。如此一来,该移动装置11不需要长时间地与该管控主机12进行连线,进而减少该移动装置11的电力消耗。
此外,又因为使用无线传输,当使用者环境中拥有许多受控装置13,若该移动装置11与该管控主机12长时间持续连线,代表着频繁的交握讯号,进而造成互相干扰而降低传输效率,甚至导致连线失败;或又因为传输失败而重复发送讯号,造成电力的浪费,这又消耗了移动装置的电池电量,进而增加更换电池或充电的频率,降低无线频道的信号壅塞程度,更可以增加在一区域容纳动作装置的数目。因此,由于本发明的移动装置11不需要长时间地与该管控主机12进行连线,进而凸显了能有效减少该移动装置11电力消耗的功效。
进一步而言,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无人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改为广播该第三连接信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恢复指令。当该管控主机12在执行该无人模式时,且当该管控主机12在未接收到任一移动装置11传送的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12重新广播该第三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该恢复指令。而当该管控主机12在接收到任一移动装置11传送的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12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
此外,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管控主机12在执行该暂时模式下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与在执行该无人模式下广播的第三连接信号相同。且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无人模式时,并在该管控主机12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该管控主机12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后,传送一已重置信号给该移动装置11。
当该移动装置11执行该管控程序时,该移动装置11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且该移动装置11在判断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时,该移动装置11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并与该管控主机12建立连线,且该移动装置11在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成功后,该移动装置11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该已重置信号。而当该移动装置11判断接收到该已重置信号时,该移动装置11传送该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12,且该移动装置11进一步传送一遥控指令至该管控装置12后,结束与该管控主机12的连线。但是,当该移动装置11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第一连接信号时,该移动装置11不需传送任何指令给该管控主机12。
由于当该第二连接信号与该第三连接信号相同时,该移动装置11无法由广播的信号得知该管控主机12目前的模式。也就是说,该移动装置11并无法根据接收到的连接信号来判断该管控主机12是由暂时模式回到正常模式,还是由无人模式回到正常模式。
因此该管控主机12在无人模式下接收到恢复指令后,会由无人模式重置到正常模式,此时该管控主机12会发出该已重置信号通知移动装置,如此一来,该移动装置11就可以由此得知该管控主机12已经由无人模式重置到正常模式,还是由该暂时模式回到该正常模式。
举例来说,当该移动装置11接收到该已重置信号时,代表该管控主机12是由该无人模式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且当该管控主机12是由该无人模式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时,该管控主机12会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遥控指令。而当该移动装置11未接收到该已重置信号时,代表该管控主机12是由该暂时模式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且不会接收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遥控指令。
由于此一系统包含有一至多个移动装置11,而各个移动装置11的设定可以有不同的设定,如此一来,该移动装置11将可由该已重置信号继续进行对各个受控装置13管控下一步的动作。换句话说,该管控主机12进入无人模式后,由该管控主机12决定该受控装置13的行为;而由无人模式重置到正常模式,则由该移动装置11决定之后的行为。如此一来,各个移动装置11可以做个别设定,以符合使用者需求。
举例来说,该管控主机12管控家中两个电灯甲、乙,并且注册了两个移动装置11A、11B。这时设定该移动装置11A在收到已重置信号后打开电灯甲,设定该移动装置11B在收到已重置信号后打开电灯乙。这样就可以达成在各个移动装置11中拥有各自不同的设定,方便使用者自行调整以符合使用者最合适的设定。并且也因为这些设定是存在各个移动装置中,可以简化主控主机的设计,也降低主控主机存储器的容量需求。
进一步而言,由于该第一预设时间与该第二预设时间的总和代表的是该管控主机12由执行该正常模式至执行该无人模式的时间,但由于因为各个使用情境不同而需要有所调整,可给予使用者设定。例如使用者因为工作需要,会频繁进出工作场所,过短的预设时间会造成非使用者预期的进入无人模式,反而造成使用上的困扰。但如果该管控主机12控制的该受控装置13是LED灯泡,缩短该第一预设时间与该第二预设时间可以达到更好的省电效果。因此交由使用者设定对其合适的时间,以符合使用需求。
再者,该移动装置11在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第二连接信号前,先一步判断是否产生一启动指令。该移动装置11在判断该启动指令产生时,该移动装置11才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第二连接信号。但该移动装置11在判断该启动指令未产生时,该移动装置11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
举例来说,该移动装置11可以由使用者设定决定开启或关闭,来决定是否要产生该启动指令,以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并传送该恢复指令。例如该移动装置11为一平板电脑,使用者在其上安装一应用程式执行程序,却不会随身携带此一平板电脑,当使用者欲离开前,这时使用者可以设定关闭此一平板电脑上安装的应用程序来防止该平板电脑持续传送该恢复指令,藉此避免当使用者离开后,该管控主机12因为持续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传送恢复指令而无法进入该无人模式。
此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管控主机12执行一连线程序与该移动装置11建立连线,且该管控主机12与该移动装置11是通过握手协议建立连线的。
为了抵挡恶意攻击,如不法份子想要入侵监控系统关闭保全系统,管控主机12与移动装置应该建立安全连线,只有在安全连线下传输的恢复指令才能被管控主机所接受。
在一个实施例当中,移动装置11与管控主机12使用低功率蓝芽(Bluetooth LowEnergy)技术作为传输协定,其中管控装置在执行正常模式前,应该与移动装置11建立注册程序。
举例来说,当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连线程序时,该管控主机12会先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且该管控主机12在需要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该管控主机12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以与该移动装置11建立连线,并登录该移动装置11的一身份信息。该管控主机12在不需要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该管控主机12监听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该管控主机12在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该管控主机12进一步根据该移动装置11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通过认证。
该管控主机12在未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或该管控主机12在判断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未通过认证时,该管控主机12重新监听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该管控主机12在判断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通过认证时,该管控主机12与该移动装置11建立连线,并启动该管控主机12的一连线计时单元122开始计时。
该管控主机12进一步接收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恢复指令,并判断该连线计时单元122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三预设时间。且该管控主机12在该连线计时单元122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三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12中断与该移动装置11的连线,并重设该连线计时单元122的计时时间,且重新监听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以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而该管控主机12在该连线计时单元122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三预设时间时,该管控主机12重新接收该移动装置11传送的恢复指令。
举例来说,该管控主机12透过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对该移动装置11进行身份注册,并建立白名单。当该管控主机12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该请求连线指令时,便可对该移动装置11进行认证,藉此确认该移动装置11的身份信息是否属于白名单,也就是是否已经注册过了,当该移动装置11的身份信息属于白名单内,该管控主机12才会与该移动装置执行之后的行程。
接着,当该管控主机12接收到该移动装置11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由于该请求连线指令中包含有该移动装置11的身份信息,因此该管控主机12便能根据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中已经注册过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认证,藉此确认接收到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是由注册过的移动装置11所广播的。
如此一来,该管控主机12便能避免误判,能够判断广播出该请求连线指令的移动装置11是经过注册的,确定在该管控主机12附近的是正确的使用者持有的移动装置11,并非其他未经注册的使用者持有的移动装置11。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移动装置11在使用前会先判断是否需执行一移动装置注册程序,且该移动装置11在需要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该移动装置11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以与该管控主机12建立连线,并登录该管控主机12的一身份信息。
该移动装置11在不需要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该移动装置11才执行该管控程序,以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且该移动装置11在产生该启动指令时,该移动装置11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当该移动装置11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时,该移动装置11进一步根据该管控主机12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第二连接信号是否通过认证。
当该移动装置11判断该第二连接信号通过认证时,该移动装置11进一步根据一环境信息判断是否符合一环境条件,以决定是否要发出该请求连线指令,且当该移动装置11判断该环境信息符合该环境条件时,再与该管控主机11连线后发出该恢复指令。
举例来说,该环境信息系该第二连接信号的信号强度,而该移动装置11能根据该管控主机12发出的第二连接信号强度来推算与该管控主机12之间的距离,当该移动装置11判断该第二连接信号的信号强度足够大时,该移动装置11才判断符合该环境条件,这时才对该管控主机12发出该请求连线指令,以与该管控主机12建立连线。
又例如,该受控装置13是家中电灯,该管控主机12管控家中电灯,而移动装置11是一部智能型手机,该移动装置11感测家中目前亮度,并根据家中目前亮度产生该环境信息,且当该移动装置11在判断该环境信息,也就是家中目前亮度大于一亮度临界值时,代表使用者家中亮度足够,因此该移动装置11判断该环境信息不符合该环境条件,该移动装置11并不需要与该管控主机112线,使该管控主机12恢复至正常模式开启电灯。
又另一个例子,该受控装置13是家中的窗户控制器,该管控主机12管控该窗户控制器以控制家中窗户开关,该移动装置11是一部智能型手机,可以连上网路得知目前气候信息作为该环境信息,而该移动装置11在目前天候为下雨时,判断该环境信息不符合该环境条件,因此即便当使用者回到家中时,该移动装置11也不会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使该管控主机12恢复至正常模式开启窗户。如此一来,即可避免用户在下雨天回家后却因为该管控主机12自动恢复到正常模式而打开窗户,反而造成雨水泼溅至室内的问题。
此外,该移动装置11在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前,会先判断该环境信息是否符合该环境条件,来确认是否要与该管控主机12连线,因此该移动装置11可以降低与该管控主机的通信频率,进而降低该移动装置11电量的消耗,并且减少装置间信号的互相干扰。
此外,此一环境信息条件可以由使用者设定以符合使用者需求。例如该移动装置11经由接收到该管控主机12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的信号强度来判断该移动装置11与该管控主机12间的距离,使用者可以设定其信号强度做为判断条件。又例如该管控主机12控制家中照明设备,使用者可以设定家中亮度多少来决定是否要进入无人模式来关闭照明。
请参阅图2A及2B所示,根据上述内容,可整理出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而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是由该管控主机所执行的,且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执行一正常模式(S201);
在该正常模式下,重设一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S202);
广播一第一连接信号(S203);其中该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
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S204);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暂时模式(S205);
在该暂时模式下,重设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重新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S206);
停止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且改为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S207);其中该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
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恢复指令(S208);
当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S201);
当未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二预设时间(S209);其中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S207),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S208);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S210)。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正常模式时,该管控主机产生至少一正常模式控制信号,以分别控制至各个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而当该管控主机执行该无人模式时,该管控主机产生至少一无人模式控制信号,以分别改变各个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
此外,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进一步由该管控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该正常模式下,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S203),并重新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该第一预设时间(S204);
在无人模式下,广播一第三连接信号(S211),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S212);其中该第三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三连接标签;其中
当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接收一遥控指令(S213),并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S201);
当未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重新广播该第三连接信号(S211)。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遥控指令是由该移动装置产生并传送至该管控主机的。
进一步而言,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进一步由该管控装置执行一连线程序,令该管控主机与该移动装置建立连线,且该管控主机与该移动装置是通过握手协议建立连线的,其中该连线程序包含有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管控主机注册程序(S301);
在需要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S302),以与该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登录该移动装置的一身份信息;
在不需要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监听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303);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304);
在接收到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根据该移动装置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通过认证(S305);
在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通过认证时,与该移动装置建立连线(S306);
启动一连线计时单元开始计时(S307);
接收该移动装置传送的该恢复指令(S308);
判断该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三预设时间(S309);其中:
在该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三预设时间时,中断与该移动装置的连线(S310),并重设该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S311),且重新监听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303),以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304);
在该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三预设时间时,重新接收该移动装置传送的恢复指令(S308);
在未接收到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或在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未通过认证时,重新监听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303)。
此外,请参阅图4A及图4B所示,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的连线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管控主机注册程序(S401);
在需要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S402),以与该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登录该移动装置的一身份信息;
在不需要执行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监听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403),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404);
在接收到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根据该移动装置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通过认证(S405);
在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通过认证时,与该移动装置建立连线(S406)后,产生该恢复指令(S407),且中断与该移动装置的连线(S408)后,重新监听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403),以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404);
在未接收到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或在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未通过认证时,重新监听该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S403)。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恢复指令是由该管控主机自行产生的,如此一来,只要该管控主机与该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后,该管控主机无需接收该移动装置传送的恢复指令,即可根据自行产生的恢复指令进而停止执行该无人模式,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藉此达到快速切换模式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请参阅图5所示,该管控装置执行的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系的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以下步骤:
关闭一白名单(S501);
重设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S502);
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S503);
广播一开放注册信号(S504);其中该开放注册信号包含一开放注册标签;
判断是否与该移动装置连线(S505);
当与该移动装置连线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移动装置传送的一注册成功指令(S506);
当接收到该移动装置传送的注册成功指令时,注册该移动装置(S507),且将该移动装置加入该白名单后(S508),开启该白名单(S509)后,并结束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S510);
当未与该移动装置连线时,判断该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四预设时间(S5051);
当该连线记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四预设时间时,开启该白名单(S509),并结束该管控主机注册程序(S510);
当该连线记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四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该开放注册信号(S504)。
此外,请参阅图6A及6B所示,该移动装置执行的该管控程序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需执行一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601);
在需要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602),以与该管控主机建立连线,并登录该管控主机的一身份信息;
在不需要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判断是否产生一启动指令(S603);
在产生该启动指令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一第二连接信号(S604);
在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时,根据该管控主机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第二连接信号是否通过认证(S605);
在该第二连接信号通过认证时,根据一环境信息判断是否符合一环境条件(S606);
当符合该环境条件时,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S607),并与管控主机连线(S608),且判断是否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S609);
当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时,传送一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S610)后,结束与该管控主机的连线(S611);
当与该管控主机连线不成功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在未产生该启动指令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在该第二连接信号未通过认证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当不符合该环境条件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在未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时,判断是否接收到一第三连接信号(S6041);
在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该第三连接信号时,根据该管控主机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第三连接信号是否通过认证(S6042);
在该第三连接信号通过认证时,根据该环境信息判断是否符合该环境条件(S6043);
当符合该环境条件时,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S6044),并与管控主机连线(S6045),且判断是否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S6046);
当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时,传送一恢复指令及一遥控指令至该管控主机(S6047)后,结束与该管控主机的连线(S6048);
当未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该第三连接信号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当该第三连接信号未通过认证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当不符合该环境条件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当与该管控主机连线不成功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603)。
进一步而言,请参阅图7A及图7B所示,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系包含有以下子步骤:
启动一移动装置计时单元开始计时(S701);
判断该移动装置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五预设时间(S702);
当该移动装置的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五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开放注册信号(S703);
当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开放注册信号时,判断该管控主机是否不在一注册名单(S704);
当该管控主机不在该注册名单时,判断一环境信息是否符合一环境条件(S705);
当该环境信息符合该环境条件时,与该管控主机建立连线(S706),并判断是否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S707);
当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时,注册该管控主机(S708),并判断是否成功注册该管控主机(S709);
当成功注册该管控主机时,将该管控主机加入该注册名单(S710),并传送该注册成功指令(S711)后,结束与该管控主机的连线(S712),且结束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713);
当该移动装置的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五预设时间时,结束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713);
当未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开放注册信号时,重新判断该移动装置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五预设时间(S702);
当该管控主机在该注册名单时,重新判断该移动装置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五预设时间(S702);
当该环境信息不符合该环境条件时,重新判断该移动装置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该第五预设时间(S702);
当未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时,结束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713);
当未成功注册该管控主机时,结束与该管控主机的连线(S712),且结束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713)。
在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管控主机在执行该暂时模式下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与在执行该无人模式下广播的第三连接信号相同。以下为该管控主机在执行该无人模式下广播第二连线信号代替第三连线信号的说明。
请参阅图8A及8B所示,如上所述,在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包含有以下步骤:
执行一正常模式(S801);
在该正常模式下,重设一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S802);
广播一第一连接信号(S803);其中该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
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S804);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暂时模式(S805);
在该暂时模式下,重设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重新启动该计时单元开始计时(S806);
停止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且改为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S807);其中该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
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恢复指令(S808);
当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S801);
当未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二预设时间(S809);其中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S807),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S808);
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该第二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S810);
该正常模式下,当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该第一连接信号(S803),并重新判断该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该第一预设时间(S804);
在无人模式下,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S811),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恢复指令(S812);其中
当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传送一已重置信号至该移动装置,并接收一遥控指令(S813)后,改为执行该正常模式(S801);
当未接收到该恢复指令时,重新广播该第二连接信号(S811)。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恢复指令及该遥控指令是由该移动装置产生并传送至该管控主机的。
此外,该移动装置执行的该管控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系对应该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另一较佳实施例执行。请参阅图9A及9B所示,该移动装置执行的该管控程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需执行一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901);
在需要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S902),以与该管控主机建立连线,并登录该管控主机的一身份信息;
在不需要执行该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判断是否产生一启动指令(S903);
在产生该启动指令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一第二连接信号(S904);
在接收到该管控主机广播的该第二连接信号时,根据该管控主机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第二连接信号是否通过认证(S905);
在该第二连接信号通过认证时,根据一环境信息判断是否符合一环境条件(S906);
当符合该环境条件时,广播该请求连线指令(S907),并与管控主机连线(S908),且判断是否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S909);
当与该管控主机连线成功时,传送一恢复指令至该管控主机(S910)后,判断是否接收到该已重置信号(S911);
当接收到该已重置信号时,传送该遥控指令至该管控主机(S912),并结束与该管控主机的连线(S913);
当未接收到该已重置信号时,结束与该管控主机的连线(S913);
当未产生该启动指令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903);
在未接收到该第二连接信号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903);
当该第二连接信号未通过认证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903);
当不符合该环境条件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903);
当与该管控主机连线不成功时,重新判断是否产生该启动指令(S90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由一管控主机所执行,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以下步骤:
执行一正常模式;
在所述正常模式下,重设一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启动一计时单元开始计时;
广播一第一连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
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
当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暂时模式;
在所述暂时模式下,重设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重新启动所述计时单元开始计时;
在所述暂时模式下,停止广播所述第一连接信号,且改为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
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恢复指令;其中,
当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
当未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二预设时间;其中,
当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
当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
其中在所述正常模式下,产生至少一正常模式控制信号,以控制至少一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在所述无人模式下,产生至少一无人模式控制信号,以改变所述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
其中在所述正常模式下,当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重新广播所述第一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还包括:
在无人模式下,广播一第三连接信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三连接标签;其中,
当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
当未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重新广播所述第三连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还包括:在无人模式下,广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其中,
当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传送一已重置信号至一移动装置,改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
当未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重新广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连线程序,其中所述连线程序包含有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管控主机注册程序;
在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以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登录所述移动装置的一身份信息;
在不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于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根据所述移动装置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通过认证;
在未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或在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未通过认证时,重新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在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通过认证时,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接收所述移动装置传送的恢复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连线程序,所述连线程序包含有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管控主机注册程序;
在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以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登录所述移动装置的一身份信息;
在不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在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根据所述移动装置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通过认证;
在未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或在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未通过认证时,重新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在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通过认证时,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后,产生所述恢复指令,且中断与所述移动装置的连线后,重新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以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6.一种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至少一移动装置;
一管控主机,包含有一计时单元,且执行一正常模式;
其中,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时,所述管控主机重设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启动所述计时单元开始计时,且广播一第一连接信号,所述管控主机进一步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一预设时间,且当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改为执行一暂时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一连接标签;
其中,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暂时模式时,所述管控主机重设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并重新启动所述计时单元开始计时,且所述管控主机停止广播所述第一连接信号,并广播一第二连接信号,且所述管控主机进一步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恢复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二连接标签;
其中,所述管控主机在执行所述暂时模式时,且在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所述管控主机改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
其中,所述管控主机在执行所述暂时模式时,且在未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暂时模式时,且当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管控主机重新广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
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暂时模式时,且当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管控主机改为执行一无人模式;
其中,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时,所述管控主机产生至少一正常模式控制信号,以控制至少一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无人模式时,所述管控主机产生至少一无人模式控制信号,以改变所述受控装置的启动状态;
其中,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时,且当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所述管控主机重新广播所述第一连接信号,并重新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主机进一步执行一连线程序;
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连线程序时,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且所述管控主机在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以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登录所述移动装置的一身份信息;
所述管控主机在不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所述管控主机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所述管控主机在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所述管控主机进一步根据所述移动装置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通过认证;
所述管控主机在判断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通过认证时,所述管控主机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接收所述移动装置传送的所述恢复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连线程序,且当所述管控主机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后,所述管控主机先启动一连线计时单元开始计时后,接收所述移动装置传送的恢复指令,并判断所述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三预设时间;
所述管控主机在所述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时,所述管控主机中断与所述移动装置的连线,并重设所述连线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主机进一步执行一连线程序;
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连线程序时,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且所述管控主机在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以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并登录所述移动装置的一身份信息;
所述管控主机在不需要执行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时,所述管控主机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且所述管控主机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所述管控主机在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时,所述管控主机根据所述移动装置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是否通过认证;
所述管控主机在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通过认证时,所述管控主机与所述移动装置建立连线,且所述管控主机产生所述恢复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连线程序,且所述管控主机产生所述恢复指令后,当与所述移动装置连线中断后,并重新监听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以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广播的请求连线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装置执行的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包含有以下步骤:
关闭一白名单;
重设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
启动所述计时单元开始计时;
广播一开放注册信号;其中所述开放注册信号包含一开放注册标签;
判断是否与所述移动装置连线;
当与所述移动装置连线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传送的一注册成功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移动装置传送的注册成功指令时,注册所述移动装置,且将所述移动装置加入所述白名单后,开启所述白名单,并结束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
当未与所述移动装置连线时,判断所述连线记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四预设时间;
当所述连线记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所述第四预设时间时,产生所述关闭注册指令,并结束所述管控主机注册程序。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无人模式时,所述管控主机广播一第三连接信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信号包含一第三连接标签;
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无人模式时,且当所述管控主机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改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
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无人模式时,且当所述管控主机未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所述管控主机重新广播所述第三连接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执行一管控程序;
当所述移动装置执行所述管控程序时,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管控主机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
当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管控主机广播的第二连接信号时,所述移动装置广播所述请求连线指令,并与所述管控主机建立连线,且判断是否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
当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后,所述移动装置传送所述恢复指令至所述管控主机,并结束与所述管控主机的连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在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前,先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移动装置注册程序;
所述移动装置在需要执行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所述移动装置执行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以与所述管控主机建立连线,并登录所述管控主机的一身份信息;
所述移动装置在不需要执行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是否产生所述启动指令;
所述移动装置在判断所述启动指令产生时,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连接信号;
当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二连接信号时,所述移动装置根据所述管控主机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是否通过认证;
当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通过认证时,所述移动装置广播所述请求连线指令,并与所述管控主机建立连线,且判断是否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
当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后,所述移动装置传送所述恢复指令至所述管控主机,并结束与所述管控主机的连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装置未接收到所述管控主机广播的所述第二连接信号时,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管控主机广播的所述第三连接信号;
当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三连接信号时,所述移动装置根据所述管控主机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第三连接信号是否通过认证;
当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所述第三连接信号通过认证时,所述移动装置广播所述请求连线指令,并与管控主机连线,且判断是否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
当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时,所述移动装置传送所述恢复指令至所述管控主机后,结束与所述管控主机的连线。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无人模式时,所述管控主机广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
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无人模式时,且当所述管控主机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所述管控主机传送一已重置信号至一移动装置,改为执行所述正常模式;
当所述管控主机执行所述无人模式时,且当所述管控主机未接收到所述恢复指令时,所述管控主机重新广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装置执行一管控程序;
当所述移动装置执行所述管控程序时,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一移动装置注册程序;
所述移动装置在需要执行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所述移动装置执行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以与所述管控主机建立连线,并登录所述管控主机的一身份信息;
所述移动装置在不需要执行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时,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是否产生所述启动指令;
所述移动装置在判断所述启动指令产生时,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连接信号;
当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二连接信号时,所述移动装置根据所述管控主机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是否通过认证;
当所述移动装置判断所述第二连接信号通过认证时,所述移动装置广播所述请求连线指令,并与所述管控主机建立连线,且判断是否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
当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后,所述移动装置传送所述恢复指令至所述管控主机,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已重置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7所述的受控装置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执行的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包含有以下步骤:
启动一移动装置计时单元开始计时;
判断所述移动装置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一第五预设时间;
当所述移动装置的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五预设时间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管控主机广播的开放注册信号;
当接收到所述管控主机广播的开放注册信号时,判断所述管控主机是否不在一注册名单;
当所述管控主机不在所述注册名单时,与所述管控主机建立连线,并判断是否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
当与所述管控主机连线成功时,注册所述管控主机,并判断是否成功注册所述管控主机;
当成功注册所述管控主机时,将所述管控主机加入所述注册名单,并传送一注册成功指令后,结束与所述管控主机的连线,且结束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
当所述移动装置的计时单元的计时时间超过所述第五预设时间时,结束所述移动装置注册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36313.2A CN110389531B (zh) | 2018-04-16 | 2018-04-16 | 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36313.2A CN110389531B (zh) | 2018-04-16 | 2018-04-16 | 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9531A true CN110389531A (zh) | 2019-10-29 |
CN110389531B CN110389531B (zh) | 2022-05-27 |
Family
ID=6828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363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89531B (zh) | 2018-04-16 | 2018-04-16 | 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8953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5235A (zh) * | 2020-02-05 | 2021-08-06 | 洪宜邦 | 事件管控装置及事件管控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039650A1 (en) * | 2011-03-14 | 2014-02-06 | Seb Sa |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d/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t least one household appliance by means of at least on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CN104635502A (zh) * | 2014-12-26 | 2015-05-20 | 深圳市兰丁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117125A (zh) * | 2015-08-13 | 2015-12-0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响铃提示关闭方法及装置 |
CN105223815A (zh) * | 2015-07-22 | 2016-01-06 | 广东索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无线控制系统 |
US20160294942A1 (en) * | 2015-03-30 | 2016-10-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on Gateways for Connected Mobile Applications |
CN106094558A (zh) * | 2016-08-19 | 2016-11-09 | 江苏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
CN205721135U (zh) * | 2016-04-29 | 2016-11-23 | 深圳市百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CN106444403A (zh) * | 2016-10-29 | 2017-02-22 | 深圳智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场景设置和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CN107643692A (zh) * | 2017-09-13 | 2018-01-30 | 河南省三禾电气有限公司 | 能效管理系统及方法 |
KR20180035607A (ko) * | 2016-09-29 | 2018-04-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4g와 5g 공존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2018
- 2018-04-16 CN CN201810336313.2A patent/CN11038953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039650A1 (en) * | 2011-03-14 | 2014-02-06 | Seb Sa |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d/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t least one household appliance by means of at least on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CN104635502A (zh) * | 2014-12-26 | 2015-05-20 | 深圳市兰丁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20160294942A1 (en) * | 2015-03-30 | 2016-10-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on Gateways for Connected Mobile Applications |
CN105223815A (zh) * | 2015-07-22 | 2016-01-06 | 广东索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无线控制系统 |
CN105117125A (zh) * | 2015-08-13 | 2015-12-0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响铃提示关闭方法及装置 |
CN205721135U (zh) * | 2016-04-29 | 2016-11-23 | 深圳市百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CN106094558A (zh) * | 2016-08-19 | 2016-11-09 | 江苏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
KR20180035607A (ko) * | 2016-09-29 | 2018-04-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4g와 5g 공존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CN106444403A (zh) * | 2016-10-29 | 2017-02-22 | 深圳智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场景设置和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CN107643692A (zh) * | 2017-09-13 | 2018-01-30 | 河南省三禾电气有限公司 | 能效管理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5235A (zh) * | 2020-02-05 | 2021-08-06 | 洪宜邦 | 事件管控装置及事件管控方法 |
EP3863230A1 (en) * | 2020-02-05 | 2021-08-11 | Yi-Pang Hung | Ev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9531B (zh) | 202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2989B (zh) | 建立智能场景的方法及装置 | |
KR102252258B1 (ko) |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홈 디바이스들의 그룹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705009B1 (ko) | 사용자 단말기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IoT 디바이스 제어 방법 | |
US20150268674A1 (en) | Power-preserving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with long-polling persistent cloud channel for wireless network-connected thermostat | |
CN105005291B (zh)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 |
CN105137771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1854061B (zh) | 一种送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送风系统 | |
CN104898600A (zh) |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系统的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0567107A (zh) | 区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空调系统 | |
CN105527848B (zh) | 通信设备及对该通信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 | |
CN110389531B (zh) | 受控装置的管控方法与系统 | |
CN109831756B (zh) | 一种基于人体智能识别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操作系统 | |
CN115076917A (zh) | 环境场景的智能调控系统及其智能调控方法 | |
US20190363901A1 (en) | Management method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naging target device | |
EP3926965A1 (en) | Auto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device control protocols | |
KR101428961B1 (ko) | 건물의 통합 에너지 운용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방법 | |
JP4528207B2 (ja) | 集合住宅用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00152522A (ja) | エネルギー管理機能付システム | |
TWI669688B (zh) |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ed device | |
CN111447422A (zh) | 音视频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KR102165151B1 (ko) | 에어컨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4791968A (zh) | 空调智能关闭系统 | |
JP2010109410A (ja) | ホーム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4423362A (zh) |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 |
KR20180063104A (ko) | 홈 오토메이션 시스템 디바이스 전력 최적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