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7984A -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7984A
CN110387984A CN201910698269.4A CN201910698269A CN110387984A CN 110387984 A CN110387984 A CN 110387984A CN 201910698269 A CN201910698269 A CN 201910698269A CN 110387984 A CN110387984 A CN 110387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wall
card slot
fixed frame
vierendeel girder
flexible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82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明亮
丛开良
李怀翠
邹琪
邬宏刚
周卫
王沛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82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79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7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砖砌墙体整体抗震性能差,施工周期长,增加了工程成本的问题。它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衬墙及沿内衬墙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固接框架梁的固定架,埋设于内衬墙的卡槽,固定架与卡槽螺栓连接,且内衬墙与框架梁、两侧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均设有保温防护层。方法:在待浇筑的内衬墙内绑扎钢筋并设置拉结筋,沿内衬墙长度方向安装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固定架固接于框架梁底部,连接件的卡槽设置于待浇筑的内衬墙内,内衬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固定架与卡槽螺栓连接,同时,内衬墙与框架梁、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内设置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

Description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砖砌墙体(尤其是清水砖墙)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而其整体性能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差,在地震等外力的破坏作用下,砖砌墙体极易碎裂倒塌破坏,威胁周边人群的人身安全;而且,砖砌墙体砌筑施工周期较长,传统施工工艺需待砖砌墙体砌筑完成后才能进行室内装饰装修施工,也将延长整体施工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费用投资,不利于节省工程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砖砌墙体整体抗震性能差,施工周期长,增加了工程成本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内衬墙通过多个连接件与主体结构柔性可靠连接,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并有利于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设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它包括:
内衬墙,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个连接件,沿所述内衬墙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固接于上层楼板底部框架梁的固定架,埋设于所述内衬墙侧面的卡槽,以及连接螺栓,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卡槽通过所述连接螺栓连接,且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内衬墙与两侧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均设有保温防护层,使得所述内衬墙与所述上层楼板、两侧结构柱柔性连接;所述内衬墙的底部与下层楼板刚性连接,所述内衬墙的侧面与外墙刚性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衬墙作为外墙的拉结依托,上层楼板的框架梁底部固接固定架,内衬墙侧面埋设卡槽,固定架通过连接螺栓与卡槽连接,且内衬墙与框架梁、结构柱之间留设的变形缝内设有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使得内衬墙通过多个连接件与主体结构柔性可靠连接,既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又不会增加主体结构的刚度,柔性连接允许内衬墙和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沿轴向和/或垂直轴向产生一定的位移量,因此有利于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设计;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内衬墙可以作为内外装饰装修施工的界面分隔,室内、室外同步施工且互不影响,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因此,它具有安全可靠、结构整体性好、且科学经济等优点。
优选的,所述卡槽水平设置于所述内衬墙内侧,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长条形槽孔并与所述内衬墙外表面平齐,所述卡槽的另一侧连接有插筋,所述固定架的一侧翼板与所述框架梁的下翼缘紧密贴合并固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翼板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长条形槽孔,所述连接螺栓的端头卡扣于所述卡槽的长条形槽孔内,所述连接螺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架的长条形槽孔并由螺母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卡槽由横截面呈矩形的型钢制成,所述卡槽的设有长条形槽孔的侧板向所述卡槽中心线方向凹陷。
优选的,所述保温防护层包括聚苯板,及填充于所述聚苯板与内衬墙、框架梁或结构柱之间缝隙内的粘接层,且所述间隙外侧由密封剂嵌缝。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内衬墙顶部两端与所述框架梁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内衬墙与所述外墙之间设置多个拉结筋,所述拉结筋两侧均设有锚钩,所述拉结筋的一侧锚钩锚固于所述内衬墙,所述拉结筋的另一侧锚钩锚固于所述外墙。
优选的,多个所述拉结筋沿横向及纵向等距设置于所述内衬墙。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法,步骤如下:
定位放线合格后,在待浇筑的内衬墙内绑扎钢筋并设置拉结筋,将待浇筑的内衬墙的竖向钢筋连接于下层楼板钢筋,所述拉结筋的一端锚固于外墙,所述拉结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内;
在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卡槽设置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侧面,所述连接件的固定架固接于上层楼板的框架梁底部;
支模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内衬墙施工,将所述固定架与埋设于所述内衬墙的卡槽螺栓连接,并在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两侧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内设置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使得所述内衬墙与所述上层楼板、所述结构柱柔性连接。
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法,首先,在待浇筑的内衬墙内绑扎钢筋并设置拉结筋,内衬墙竖向钢筋与下层楼板钢筋连接,拉结筋的另一端埋设于待浇筑内衬墙外侧的砖砌墙体,沿内衬墙长度方向安装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固定架固接于框架梁底部,连接件的卡槽设置于待浇筑的内衬墙内,内衬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固定架通过连接螺栓与埋设于内衬墙内的卡槽螺栓连接,同时,内衬墙与框架梁、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内设置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从而实现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法既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又不会增加主体结构的刚度,并有于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设计;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内衬墙可以作为内外装饰装修施工的界面分隔,室内、室外同步施工且互不影响,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
优选的,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所述卡槽水平设置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内侧,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长条形槽孔并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外表面平齐,且连接螺栓的端头卡扣于所述卡槽的长条形槽孔内,所述卡槽的另一侧连接有插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所述卡槽牢固锚固于所述内衬墙内,所述固定架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梁的下翼缘紧密贴合并固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长条形槽孔,所述连接螺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架的长条形槽孔并由螺母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所述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内设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与所述内衬墙、所述框架梁或所述结构柱之间的缝隙填充聚氨酯发泡剂,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所述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外侧采用密封剂嵌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一实施例中设有洞口的内衬墙与框架梁、结构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一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内衬墙、框架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一实施例中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
砖砌墙体1;结构柱2;上层楼板3;下层楼板4;框架梁5;内衬墙6;聚苯板保温层7;拉结筋8;洞口9;连接件10;固定架11;卡槽12;长条形槽孔12a;插筋14;连接螺栓15;保温防护层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施例以外墙为砖砌墙体1(如清水砖墙)的建筑结构为例,下面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它包括:
内衬墙6,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个连接件10,沿内衬墙6长度方向设置,连接件10包括固接于上层楼板3底部框架梁5的固定架11,埋设于内衬墙6侧面的卡槽12,以及连接螺栓15,固定架11与卡槽12通过连接螺栓15连接,且内衬墙6与框架梁5之间的间隙,以及内衬墙6与两侧结构柱2之间的间隙均设有保温防护层20,使得内衬墙6与上层楼板3、两侧结构柱2柔性连接;内衬墙6的底部与下层楼板4刚性连接,内衬墙6的侧面与位于其外侧的砖砌墙体1刚性连接。
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衬墙6作为外墙的拉结依托,上层楼板3的框架梁5底部固接直角固定架11,内衬墙6侧面埋设卡槽12,固定架11通过连接螺栓15与卡槽12连接,且内衬墙6与框架梁5、结构柱2之间留设的变形缝内设有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使得内衬墙6通过多个连接件10与主体结构柔性可靠连接,既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又不会增加主体结构的刚度,柔性连接允许内衬墙6和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沿轴向和/或垂直轴向产生一定的位移量,因此有利于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设计;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内衬墙6可以作为内外装饰装修施工的界面分隔,室内、室外同步施工且互不影响,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因此,它具有安全可靠、结构整体性好、且科学经济等优点。
如图5所示,卡槽12水平设置于内衬墙6内侧(即远离外墙的一侧),卡槽12的一侧设有长条形槽孔12a并与内衬墙6外表面平齐,卡槽12的另一侧连接有插筋14,使得卡槽12能够牢固锚固于内衬墙6,固定架11的一侧与框架梁5的下翼缘紧密贴合并固接,固定架11的另一侧设有与卡槽12相对应的长条形槽孔12a,连接螺栓15的端头卡扣于卡槽12的长条形槽孔12a内,连接螺栓15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架11的长条形槽孔12a并由螺母锁紧固定,卡槽12和固定架11的长条形槽孔12a的设置,使得内衬墙6能够相对于主体结构沿水平方向产生一定位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上述固定架可由角钢、槽钢等型钢材料制成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卡槽12由横截面呈矩形的型钢制成,卡槽12的设有长条形槽孔12a的侧板向卡槽12中心线方向凹陷,卡槽12和固定架11通过连接螺栓15拧紧后,卡槽12的凹陷部位具有一定的弹性,具有良好的机械缓冲及抗震的效果。
设置于内衬墙6内的竖向钢筋的底部与下层楼板4的钢筋固接,其可为焊接、或搭接等连接形式,实现内衬墙6与下层楼板4之间的刚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内衬墙6与框架梁5、结构柱2之间均留有宽度为20mm的间隙,设置于间隙内的保温防护层20包括厚度为15mm的聚苯板,及填充于聚苯板与内衬墙6、框架梁5或结构柱2之间的缝隙内的粘接层,使得聚苯板能够牢固粘接于内衬墙6和主体结构之间,并与内衬墙6和砖砌墙体1之间的聚苯板保温层7形成一个整体,不但具有保温隔热性,还具有缓冲抗震性。上述内衬墙6与框架梁5、结构柱2之间的间隙外侧(即靠近建筑结构室内)采用密封剂嵌缝,具有防水、防潮及防渗漏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粘接层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密封剂采用硅酮胶等效密封油膏,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内衬墙6墙体设有洞口9,由于洞口9的设置消弱了内衬墙6墙体的结构强度,因此,连接件10设置四个,两个连接件10分别设置于内衬墙6顶部两端与框架梁5的连接位置,另外两个连接件10分别设置于洞口9顶部两端与框架梁5的连接位置;如内衬墙6墙体无洞口9,连接件10设置两个,两个连接件10分别设置于内衬墙6顶部两端与框架梁5的连接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内衬墙6与位于其外侧的砖砌墙体1之间设置多个拉结筋8实现刚性连接,拉结筋8两侧均设有锚钩,拉结筋8的一侧锚钩锚固于内衬墙6,拉结筋8另一侧穿过聚苯板保温层7并延伸至砖砌墙体1,拉结筋8的另一侧锚钩锚固于砖砌墙体1,拉结筋8的锚钩为L形或U形等,拉结筋8的设置能够增强内衬墙6与砖砌墙体1的连接强度,使两者牢固连接为一体。
如图1至图3所示,埋设于砖砌墙体1内的拉结筋8锚钩的中心线与靠近内衬墙6一侧砖砌墙体1表面的距离为砖砌墙体1厚度的1/2~2/3,保证拉结筋8的锚钩能够稳定锚固于砖砌墙体1内。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多个拉结筋8沿横向及纵向等距设置于内衬墙6,即呈矩阵状分布于内衬墙6,更佳的,相邻两个拉结筋8的间距为500mm,使得内衬墙6受力更加均衡。
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定位放线合格后,在待浇筑的内衬墙6内绑扎钢筋并设置拉结筋8,将内衬墙6的竖向钢筋连接于下层楼板4钢筋,拉结筋8的一端锚固于砖砌墙体1内,拉结筋8的另一端位于待浇筑的内衬墙6内;
在待浇筑的内衬墙6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件10,连接件10的卡槽12设置于待浇筑的内衬墙6侧面,连接件10的固定架11固接于框架梁5底部;
支模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内衬墙6施工,将固定架11与埋设于内衬墙6的卡槽12螺栓连接,并在内衬墙6与框架梁5、结构柱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使得内衬墙6与上层楼板3、两侧结构柱2柔性连接。
本发明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法,首先,在待浇筑的内衬墙6内绑扎钢筋并设置拉结筋8,内衬墙6竖向钢筋与下层楼板4钢筋连接,拉结筋8的另一端埋设于待浇筑内衬墙6外侧的砖砌墙体1,沿内衬墙6长度方向安装多个连接件10,连接件10的固定架11固接于框架梁5底部,连接件10的卡槽12设置于待浇筑的内衬墙6内,内衬墙6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固定架11通过连接螺栓15与埋设于内衬墙6内的卡槽12螺栓连接,同时,内衬墙6与框架梁5、结构柱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从而实现内衬墙6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本发明内衬墙6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法既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又不会增加主体结构的刚度,并有于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设计;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内衬墙6可以作为内外装饰装修施工的界面分隔,室内、室外同步施工且互不影响,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
上述步骤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卡槽12水平设置于待浇筑的内衬墙6内侧(即远离外砖墙的一侧),卡槽12的一侧设有长条形槽孔12a并与待浇筑的内衬墙6外表面平齐,且连接螺栓15的端头卡扣于卡槽12的长条形槽孔12a内,卡槽12的另一侧连接有插筋1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得卡槽12能够牢固锚固于内衬墙6内,固定架11的一侧与框架梁5的下翼缘紧密贴合并固接,固定架11的另一侧设有与卡槽12相对应的长条形槽孔12a,连接螺栓15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架11的长条形槽孔12a并由螺母锁紧固定。
上述步骤中,内衬墙6与框架梁5、结构柱2之间均留有宽度为20mm的间隙,间隙内设有厚度为15mm的聚苯板,聚苯板与内衬墙6、框架梁5或结构柱2之间的缝隙填充聚氨酯发泡剂,使得聚苯板能够牢固粘接于内衬墙6和主体结构之间,并与内衬墙6和砖砌墙体1之间的聚苯板保温层7形成一个整体,不但具有保温隔热性,还具有缓冲抗震性。上述内衬墙6与框架梁5、结构柱2之间的间隙外侧(即靠近建筑结构室内)采用硅酮胶等效密封油膏嵌缝,具有防水、防潮及防渗漏的作用。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0)

1.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内衬墙,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个连接件,沿所述内衬墙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固接于上层楼板底部框架梁的固定架,埋设于所述内衬墙侧面的卡槽,以及连接螺栓,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卡槽通过所述连接螺栓连接,且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内衬墙与两侧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均设有保温防护层,使得所述内衬墙与所述上层楼板、两侧结构柱柔性连接;所述内衬墙的底部与下层楼板刚性连接,所述内衬墙的侧面与外墙刚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水平设置于所述内衬墙内侧,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长条形槽孔并与所述内衬墙外表面平齐,所述卡槽的另一侧连接有插筋,所述固定架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梁的下翼缘紧密贴合并固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长条形槽孔,所述连接螺栓的端头卡扣于所述卡槽的长条形槽孔内,所述连接螺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架的长条形槽孔并由螺母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由横截面呈矩形的型钢制成,所述卡槽的设有长条形槽孔的侧板向所述卡槽中心线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护层包括聚苯板,及填充于所述聚苯板与内衬墙、框架梁或结构柱之间缝隙内的粘接层,且所述间隙外侧由密封剂嵌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内衬墙顶部两端与所述框架梁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与所述外墙之间设置多个拉结筋,所述拉结筋两侧均设有锚钩,所述拉结筋的一侧锚钩锚固于所述内衬墙,所述拉结筋的另一侧锚钩锚固于所述外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拉结筋沿横向及纵向等距设置于所述内衬墙。
8.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定位放线合格后,在待浇筑的内衬墙内绑扎钢筋并设置拉结筋,将待浇筑的内衬墙的竖向钢筋连接于下层楼板钢筋,所述拉结筋的一端锚固于外墙,所述拉结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内;
在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卡槽设置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侧面,所述连接件的固定架固接于上层楼板的框架梁底部;
支模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内衬墙施工,将所述固定架与埋设于所述内衬墙的卡槽螺栓连接,并在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两侧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内设置聚苯板并做嵌缝处理,使得所述内衬墙与所述上层楼板、所述结构柱柔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所述卡槽水平设置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内侧,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长条形槽孔并与所述待浇筑的内衬墙外表面平齐,且连接螺栓的端头卡扣于所述卡槽的长条形槽孔内,所述卡槽的另一侧连接有插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所述卡槽牢固锚固于所述内衬墙内,所述固定架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梁的下翼缘紧密贴合并固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长条形槽孔,所述连接螺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架的长条形槽孔并由螺母锁紧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所述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内设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与所述内衬墙、所述框架梁或所述结构柱之间的缝隙填充聚氨酯发泡剂,所述内衬墙与所述框架梁、所述结构柱之间的间隙外侧采用密封剂嵌缝。
CN201910698269.4A 2019-07-31 2019-07-31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Pending CN1103879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269.4A CN110387984A (zh) 2019-07-31 2019-07-31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269.4A CN110387984A (zh) 2019-07-31 2019-07-31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7984A true CN110387984A (zh) 2019-10-29

Family

ID=6828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8269.4A Pending CN110387984A (zh) 2019-07-31 2019-07-31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79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075A (zh) * 2020-01-20 2020-06-05 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抗震型预制装配式墙梁结构的成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5484B2 (en) * 2009-12-11 2013-02-05 The Foley Group, LLC Connector system for securing an end portion of a steel structural member to a vertical cast concrete member
CN203626089U (zh) * 2013-12-17 2014-06-04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分离式节点隔墙
CN204418433U (zh) * 2015-01-23 2015-06-24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可调节式砌体填充墙与框架柱柔性连接结构
CN204531075U (zh) * 2015-03-31 2015-08-05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砌体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
CN108708480A (zh) * 2018-08-30 2018-10-26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滑槽限位连接的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4993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5484B2 (en) * 2009-12-11 2013-02-05 The Foley Group, LLC Connector system for securing an end portion of a steel structural member to a vertical cast concrete member
CN203626089U (zh) * 2013-12-17 2014-06-04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分离式节点隔墙
CN204418433U (zh) * 2015-01-23 2015-06-24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可调节式砌体填充墙与框架柱柔性连接结构
CN204531075U (zh) * 2015-03-31 2015-08-05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砌体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
CN108708480A (zh) * 2018-08-30 2018-10-26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滑槽限位连接的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4993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075A (zh) * 2020-01-20 2020-06-05 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抗震型预制装配式墙梁结构的成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31075B (zh) * 2020-01-20 2021-11-02 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抗震型预制装配式墙梁结构的成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1366B (zh) 预制砼自保温剪力墙及装配式砼建筑剪力墙结构
CN105781010B (zh) 一种复合墙板及其装配整体式结构
CN105937263B (zh)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填充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KR101369998B1 (ko) 철골기둥 접합용 철골 일체형 합성pc기둥과 이를 이용한 복합기둥 시공방법
KR20060024850A (ko) 철골-콘크리트 샌드위치 합성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강성합성 구조 시스템
CN108729564A (zh) 装配式建筑体系
KR101122659B1 (ko) 건축 리모델링을 위한 프리케스트 콘크리트 패널과 패널의 이음부 접합 시공방법 및 구조
CN108385731A (zh) 一种改进的地下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
CN209686651U (zh) 用于装配式剪力墙的连接结构体系
KR101277752B1 (ko) 건물 보-기둥 골조 내부구간에 외벽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패널을 끼움형으로 설치하는 리모델링 시공방법 및 그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패널
CN207177915U (zh) 装配式下穿隧道
CN205712204U (zh) 一种多重止水带及其防水结构
CN110387984A (zh)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05986621A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梁柱型钢组合连接节点构造及方法
CN107313516B (zh)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与钢梁连接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17446U (zh) 一种预制飘窗下挑板及具有预制飘窗下挑板的飘窗结构
CN113863518A (zh) 一种整体式生化池引发缝施工方法
CN110387982A (zh) 内衬墙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结构及方法
KR102092952B1 (ko) 갭레벨 플레이트와 슬리브 앵커캡을 갖는 포켓브라켓 문형 프레임 내진 보강 방법
CN108374437A (zh) 一种地下室连通部防裂缝结构
CN209568570U (zh) 一种装配剪力墙竖向缝连接结构、连接构件和连接体系
CN103615017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冠梁与地下室结构顶板的连接
CN204715563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WO2020098452A1 (zh) 一种位于塑性区抗震耗能的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
CN205444565U (zh) 一种墙板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