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6957B -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6957B
CN110386957B CN201810360242.XA CN201810360242A CN110386957B CN 110386957 B CN110386957 B CN 110386957B CN 201810360242 A CN201810360242 A CN 201810360242A CN 110386957 B CN110386957 B CN 110386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independently selected
compound
substituted
but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02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6957A (zh
Inventor
陈建军
王铁石
唐正伟
徐一兵
徐林
冯增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8103602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6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6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6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6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6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9/00Metal compound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main groups C07F1/00 - C07F17/00
    • C07F19/005Metal compound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main groups C07F1/00 - C07F17/00 without metal-C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0/02Eth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用催化剂领域,具体地,涉及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该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为式(1)所示的配合物。本发明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时将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可作为聚合用主催化剂,采用本发明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下可以在单一反应器内使用一种催化剂体系就制备得到了明显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

Description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 合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用催化剂领域,具体地,涉及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聚烯烃是应用广泛且非常重要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包含乙烯、α烯烃的均聚物和共聚物。聚烯烃在合成树脂工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作为薄膜、管材、电线电缆使用。
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的进步是聚烯烃工业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力。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到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催化剂,再到20世纪末的高活性“茂后”及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烯烃的催化聚合一直是研究者及生产厂商关注的焦点。
从20世纪90年代中到现在,双峰聚烯烃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高分子质量聚乙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但会出现产品加工困难的问题。双峰分布聚烯烃的出现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双峰分布聚烯烃树脂中有两个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部分,大相对分子质量的部分主要提供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而小相对分子质量的部分则主要改善树脂的加工性能。所以双峰聚烯烃在使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保证其加工性能不受影响,使得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之间得到良好的平衡。
制备双峰分布聚烯烃的方法,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方法一:是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共聚物,然后采用物理掺混方法,制备得到双峰共聚物。如CN101838365A中采用在两个并联反应釜中分别合成两种分子量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烃共聚物弹性体,然后通过物理混合方式进行,最终得到双峰分布的弹性体。这种制备方法生产成本高,而且很难完全均匀掺合,使产品均匀性能不佳。
方法二:采用多级反应器进行分段聚合,由第一、第二反应器生成不同分子量的产品,通过控制两个反应器不同的聚合条件,来制得双峰分布烯烃弹性体。如EP1472295B1在一个反应器中制得高门尼粘度的弹性体,另一个反应器中制得低门尼粘度的弹性体,再将二者混合便可获得兼具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聚烯烃弹性体;然而这样的方法操作繁琐、耗时,效率较低。
方法三:采用单一反应器,通过采用双金属或多金属活性组分催化剂,在单一反应器中使用催化剂复合组分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弹性体。如US6340730B1采用一种非茂催化剂和一种半茂催化剂进行复配制备乙烯-己烯共聚物,非茂催化剂合成高分子量低密度部分,半茂催化剂合成低分子量高密度产品,由此利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进行复配达到改变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采用该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作为聚合主催化剂下,能够在单一反应器中制得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异核双金属配合物,该配合物为式(1)所示的配合物: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021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0的烃基、C1-2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的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6的芳基,该取代的C6-16的芳基上的取代基选自C1-4的烃基;
R3为-MtXn或-Mt(X’)Xn,其中,
Mt为第IVB族金属元素;Ms为第VIII族金属元素;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且n=n’-1,n’为元素Mt的化合价;X’为金属元素Mt的配体;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m等于元素Ms的化合价。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有机锂试剂进行第一取代反应;
(2)将第一取代反应的产物和式(a)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二取代反应,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
(3)将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进行施陶丁格反应,得到式(2)所示的化合物;
(4)将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c)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三取代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
任选地,在步骤(4)所得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n个X至少有一个为卤素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5)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格氏试剂或烷基锂进行第四取代反应,所述格氏试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烷基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
(6)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Ms(Y’)Ym或MsYm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配合物;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031
式(c)R3-X”,式(d)R5-MgX”’,式(d’)R5-Li,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0的烃基、C1-2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的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6的芳基,该取代的C6-16的芳基上的取代基选自C1-4的烃基;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20的烃基和C1-20的烷氧基;
R3为-MtXn或-Mt(X’)Xn,其中,
Mt为第IVB族金属元素;Ms为第VIII族金属元素;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且n=n’-1,n’为元素Mt的化合价;X’为金属元素Mt的配体;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m等于元素Ms的化合价;Y’为金属元素Ms的双齿配体;
R5选自C1-10的烃基;
X”和X”’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方法制得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上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在催化乙烯均聚反应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主催化剂和活化剂,所述主催化剂为上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所述活化剂包括含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且任选含有有机硼化合物。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上述组合物在催化乙烯均聚反应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将烯烃单体进行聚合反应;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上述组合物。
本发明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时将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可作为聚合用主催化剂,采用本发明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下可以在单一反应器内使用一种催化剂体系就制备得到了明显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异核双金属配合物,该配合物为式(1)所示的配合物: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041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0的烃基、C1-2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的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6的芳基,该取代的C6-16的芳基上的取代基选自C1-4的烃基;
R3为-MtXn或-Mt(X’)Xn,其中,
Mt为第IVB族金属元素;Ms为第VIII族金属元素;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且n=n’-1,n’为元素Mt的化合价;X’为金属元素Mt的配体;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m等于元素Ms的化合价。
在本发明中,所述C1-20的烃基是指碳原子总数为1-20的烃基,可以是直链或者支链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带有不饱和碳碳双键的烯基,例如可以为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或C20的烃基。例如,所述C1-20的烃基可以为C1-20的烷基或C2-20的烯基。对于C1-16的烃基、C1-10的烃基、C1-8的烃基、C1-6的烃基的解释也可采用上述定义,碳原子数有所不同,不过只要在该碳原子数范围内的具体烃基可从上述具体列举的合适的碳原子数烃基中进行选择。
所述C1-20的烷氧基是指碳原子总数为1-20的烷氧基,例如可以为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或C20的烷氧基。对于C1-16的烷氧基、C1-10的烷氧基、C1-8的烷氧基、C1-6的烷氧基的解释也可采用上述定义,碳原子数有所不同,不过只要在该碳原子数范围内的具体烷氧基可从上述具体列举的合适的碳原子数烷氧基中进行选择。
所述C1-4的烃基是指碳原子总数为1-4的烃基,例如可以为C1、C2、C3或C4的烃基。例如可以为C1-4的烷基或者C2-4的烯基,具体的基团例如可以为甲基(可由Me表示)、乙基(可由Et表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烯丙基、丙烯基等。
所述未取代的C6-16的芳基是指碳原子总数为6-16的芳基,可以是杂芳基,也可以是非杂芳基,例如可以是苯基(可由Ph表示)、萘基、联苯基、蒽基或菲基。
所述取代的C6-16的芳基是指不包括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下该芳环的碳原子总是在6-16,可以是杂芳基,也可以是非杂芳基,该取代的芳基上至少有一个芳环的H被C1-4的烃基取代,例如可以是被C1-4的烃基取代的苯基、被C1-4的烃基取代的萘基、被C1-4的烃基取代的联苯基、被C1-4的烃基取代的蒽基或被C1-4的烃基取代的菲基。
所述第IVB族金属元素可以为Ti、Zr或Hf。
所述第VIII族金属元素可以为Ni、Co或Fe。
所述卤素可以为氟、氯、溴或碘。
在本发明中,由相同符号表示的基团可以在所限定的范围进行独立地选择,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尽管式(1)中有两处的取代基都由R1表示,但是这两处的R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自在R1的定义中进行独立地选择。在例如,n个X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它们都是各自独立地在X的定义中进行选择。
其中,n可以为2、3或4。
m可以为2或3。
X’为金属元素Mt的配体,这样的配体可以是π-配体,例如X’可以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环丁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茚、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芴、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5-环庚三烯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辛四烯;其中,对于这些配体上的取代基例如可以为C1-6的烃基和卤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6的烃基、C1-16的烷氧基和卤素;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烃基、氟、氯、溴和碘;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烃基、氟、氯、溴和碘。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0的烃基、C1-1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X’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环丁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茚、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芴、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5-环庚三烯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辛四烯;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
在本发明的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烃基、C1-6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X’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环丁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茚、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芴、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5-环庚三烯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辛四烯;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
根据本发明,所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优选为下式所示的配合物中的一种:
式(1-Ti-Ni-Br-1):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2):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7):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8):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7):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8):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1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2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2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2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23):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Ti-Ni-Br-24):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Ti-Ni-Cl-1):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2):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7):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8):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7):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8):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1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2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2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2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23):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Ti-Ni-Cl-24):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Br-1):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2):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7):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8):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7):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8):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1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2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2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2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Br-23):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Zr-Br-24):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Zr-Cl-1):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2):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7):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8):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7):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8):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1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2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2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2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Zr-Cl-23):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Zr-Cl-24):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Br-1):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2):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7):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8):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7):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8):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1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2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2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2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Br-23):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Br,m=2;
式(1-Hf-Br-24):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Br,m=2;
式(1-Hf-Cl-1):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2):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7):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8):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苯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3):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4):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5):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6):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7):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8):式(1)中,R1、R2和R3均为H,R4均为甲基,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19):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20):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21):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甲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22):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式(1-Hf-Cl-23):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Ms为Ni,Y为Cl,m=2;
式(1-Hf-Cl-24):式(1)中,R1、R2、R3和R4均为H,R1和R2均为叔丁基,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乙基,n=2,X’为环戊二烯,Ms为Ni,Y为Cl,m=2。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为下式所示的配合物中的一种: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141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15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有机锂试剂进行第一取代反应;
(2)将第一取代反应的产物和式(a)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二取代反应,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
(3)将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进行施陶丁格反应,得到式(2)所示的化合物;
(4)将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c)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三取代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
任选地,在步骤(4)所得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n个X至少有一个为卤素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5)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格氏试剂或烷基锂进行第四取代反应,所述格氏试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烷基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
(6)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Ms(Y’)Ym或MsYm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配合物;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161
式(c)R3-X”,
式(d)R5-MgX”’,式(d’)R5-Li,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0的烃基、C1-2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的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6的芳基,该取代的C6-16的芳基上的取代基选自C1-4的烃基;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20的烃基和C1-20的烷氧基;
R3为-MtXn或-Mt(X’)Xn,其中,
Mt为第IVB族金属元素;Ms为第VIII族金属元素;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且n=n’-1,n’为元素Mt的化合价;X’为金属元素Mt的配体;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卤素,m等于元素Ms的化合价;Y’为金属元素Ms的双齿配体;
R5选自C1-10的烃基;
X”和X”’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
根据本发明,上述基团可以根据前文中相关描述进行选择,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6的烃基、C1-16的烷氧基和卤素;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16的烃基和C1-16的烷氧基;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烃基、氟、氯、溴和碘;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烃基、氟、氯、溴和碘;
R5选自C1-8的烃基。
更优选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0的烃基、C1-1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C1-10的烷氧基;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X’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环丁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茚、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芴、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5-环庚三烯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辛四烯;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Y’为乙二醇二甲醚、乙二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
R5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
更进一步优选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烃基、C1-6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和叔丁氧基;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X’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环丁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茚、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芴、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1,3,5-环庚三烯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辛四烯;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Y’为乙二醇二甲醚、乙二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
R5选自甲基或乙基;
X”和X”’各自独立地选自氟、氯、溴和碘。
上述制备方法中,反应用的化合物可以是上述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制得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是由该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其中,式(1’)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181
其中,式(2)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182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191
其中,式(3)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201
式(4)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202
(也称作9,9-二甲基氧杂蒽);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203
式(a)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a-1):式(a)中,R1和R2均为苯基,X3为氯(也称作二苯基氯化膦);
式(a-2):式(a)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X3为氯;
式(a-3):式(a)中,R1和R2均为苯基,X3为H;
式(a-4):式(a)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X3为H;
式(a-5):式(a)中,R1和R2均为苯基,X3为溴;
式(a-2):式(a)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X3为溴。
式(b)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b-1):式(b)中,R4均为甲基(也称作叠氮三甲基硅烷);
式(b-2):式(b)中,R4均为乙基;
式(b-3):式(b)中,R4均为甲氧基;
式(b-2):式(b)中,R4均为乙氧基。
式(c)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c-Ti-1):式(c)中,X”为Cl,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也可表示为CpTiCl3);
式(c-Ti-2):式(c)中,X”为Cl,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Cl,n=3(也可表示为TiCl4);
式(c-Ti-3):式(c)中,X”为Br,R3为-Mt(X’)Xn,Mt为Ti,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
式(c-Ti-4):式(c)中,X”为Br,R3为-MtXn,Mt为Ti,n个X均为Br,n=3;
式(c-Zr-1):式(c)中,X”为氯,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也可表示为CpZrCl3);
式(c-Zr-2):式(c)中,X”为氯,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Cl,n=3(也可表示为ZrCl4);
式(c-Zr-3):式(c)中,X”为Br,R3为-Mt(X’)Xn,Mt为Zr,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
式(c-Zr-4):式(c)中,X”为Br,R3为-MtXn,Mt为Zr,n个X均为Br,n=3;
式(c-Hf-1):式(c)中,X”为氯,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Cl,n=2,X’为环戊二烯(也可表示为CpHfCl3);
式(c-Hf-2):式(c)中,X”为氯,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Cl,n=3(也可表示为HfCl4);
式(c-Hf-3):式(c)中,X”为Br,R3为-Mt(X’)Xn,Mt为Hf,n个X均为Br,n=2,X’为环戊二烯;
式(c-Hf-4):式(c)中,X”为Br,R3为-MtXn,Mt为Hf,n个X均为Br,n=3。
式(d)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d-1):式(d)中,R5为甲基,X”’为Br(也可由MeMgBr表示);
式(d-2):式(d)中,R5为甲基,X”’为Cl(也可由MeMgCl表示);
式(d-3):式(d)中,R5为乙基,X”’为Br(也可由EtMgBr表示);
式(d-4):式(d)中,R5为乙基,X”’为Cl(也可由EtMgCl表示)。
式(d’)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选自以下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d’-1):式(d’)中,R5为甲基;
式(d’-2):式(d’)中,R5为乙基。
Ms(Y’)Ym或MsYm的具体实例例如可以为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乙二醇二甲醚溴化镍(II)、乙二醇二甲醚氯化镍(II)、FeCl2、CoCl2
根据本发明,通过步骤(1)的第一取代反应,将使得式(4)所示的化合物形成锂盐的形式,即在式(4)所示的X1和X2基团处形成锂盐。其中,所述有机锂试剂可以从多种有机锂化合物中进行选择,优选地,所述有机锂试剂为式R6-L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6为C1-8的烷基。更优选地,所述有机锂试剂为甲基锂、乙基锂、正丙基锂、异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和叔丁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锂试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只要能够使得式(4)所示的化合物充分地形成相应的锂盐即可,优选地,所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有机锂试剂的摩尔用量比为1:1.8-3,优选为1:2-2.5。
根据本发明,为了使得所述第一取代反应更为顺利地进行,优选地,所述第一取代反应在配位性添加剂存在下进行,所述配位性添加剂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和N,N-二甲基丙烯基脲(DMPU)中一种或多种。该配位性添加剂的用量可根据有机锂试剂的用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优选地,所述配位性添加剂和有机锂试剂的摩尔用量比为0.5-2:1,更优选为0.8-1.5:1。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取代反应采用的溶剂可以为对式(4)所示的化合物具有良好溶解性的各种溶剂,例如选自甲苯、正己烷、正戊烷、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溶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例如相对于10mmol的式(4)所示的化合物,该溶剂的用量为10-200mL。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先在温度为-90℃至-50℃下反应0.5-2h,再在10-40℃下反应10-24h。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先在温度为-80℃至-70℃下反应0.5-1.5h,再在20-30℃下反应12-20h。可以先将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配位性添加剂与溶剂混合,而后再在-90℃至-50℃(优选-80℃至-70℃)下引入有机锂试剂(例如采用滴加的形式),并进行所述第一取代反应。
根据本发明,步骤(2)中通过第二取代反应,将形成式(3)所示的化合物,其中,可以将步骤(1)所得的取代产物提取出来与式(a)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二取代反应,但是优选不提取步骤(1)所得的取代产物,而是直接将式(a)所示的化合物引入至第一取代反应的体系中进行第二取代反应。其中,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只要能够获得式(3)所示的化合物即可,优选地,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1.8-3,优选为1:2-2.5。
根据本发明,所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以纯化合物的形式提供,但是为了促进第二取代反应更为充分地进行,所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以其溶液的形式提供,所采用的溶剂例如可以为甲苯、正己烷、正戊烷、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用量例如可以使得式(a)所示的化合物溶液的浓度为0.5-10mmol/mL。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40℃,时间为10-24h。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30℃,时间为12-20h。其中,该步骤(2)的操作过程可以包括:在冰浴条件下,将式(a)所示的化合物溶液引入至第一取代反应的体系中(例如采用滴加的方式),而后再在第二取代反应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根据本发明,为了将式(3)所示的化合物提取出来,可以在所述第二取代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例如采用旋转蒸发的方式),并进行洗涤(例如用丙酮洗涤),而后进行干燥,即可获得式(3)所示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经过步骤(3)的施陶丁格反应可以使得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反应制得式(2)所示的化合物。其中,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的用量配比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为了使得式(3)所示的化合物能够更为充分地反应,优选地,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1-5,优选为1:2-4。
根据本发明,该反应可在选自甲苯、正己烷、正戊烷、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该有机溶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例如相对于10mmol的式(3)所示的化合物,该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0-200mL。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施陶丁格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50℃,时间为5-20h。更优选地,所述施陶丁格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40℃,时间为8-14h。其中,为了将式(2)所示的化合物提取出来,可以在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例如采用旋转蒸发的方式),即可获得式(2)所示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c)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三取代反应,即可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优选地,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0.8-1.5,优选为1:1-1.2。其中,所述式(c)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以其溶液的形式提供,采用的溶剂例如可以为甲苯、正己烷、正戊烷、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浓度例如可以为0.05-1mmol/mL。
根据本发明,该步骤(4)的反应也可以在选自甲苯、正己烷、正戊烷、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该有机溶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例如相对于10mmol的式(2)所示的化合物,该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0-500mL。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三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50℃,时间为8-20h。更优选地,所述第三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40℃,时间为10-15h。其中,第三取代反应结束后,可以除去溶剂(例如采用旋转蒸发的方式),并进行洗涤(例如采用正戊烷进行洗涤),而后干燥即可获得式(1’)所示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对于X为烃基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为此任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步骤(4)所得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n个X至少有一个为卤素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5)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格氏试剂或烷基锂进行第四取代反应,所述格氏试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烷基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由此便可将作为反应物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的卤素X取代为烃基。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步骤(5)的情况下,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格氏试剂或烷基锂的摩尔用量比为1:0.8-8,优选为1:1.5-6。其中,所述格氏试剂或烷基锂可以以其溶液的形式提供,通常采用的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醚、四氢呋喃、正己烷、正戊烷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浓度例如可以为0.5-5mmol/mL。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四取代反应在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该有机溶剂可以选自乙醚、四氢呋喃、正己烷、正戊烷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例如相对于10mmol作为反应物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该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00-2000mL。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第四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50℃,时间为8-20h。更优选地,所述第四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0-140℃,时间为10-18h。其中,第四取代反应结束后,可以除去溶剂(例如采用旋转蒸发的方式),并进行洗涤(例如采用正戊烷进行洗涤),而后干燥即可获得作为产物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将上述所得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Ms(Y’)Ym或MsYm进行配位反应,即可得到式(1)所示的配合物。优选地,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Ms(Y’)Ym或MsYm的摩尔用量比为1:1.8-3,优选为1:2-2.5。
根据本发明,该步骤(6)的反应也可以在选自甲苯、正己烷、正戊烷、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该有机溶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例如相对于10mmol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该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0-200mL。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配位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40℃,时间为15-30h。更优选地,所述配位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30℃,时间为20-28h。其中,所述配位反应结束后,可以过滤除去不溶物后,除去溶剂(例如采用旋转蒸发的方式),而后即可获得式(1)所示的配合物。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方法制得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可以理解为是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粗产物,多种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混合物,这些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上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在催化乙烯均聚反应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这里的α烯烃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用于与乙烯进行共聚的α烯烃,例如可以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和4-甲基-1-戊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主催化剂和活化剂,所述主催化剂为上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所述活化剂包括含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且任选含有有机硼化合物。应当理解的是,所述主催化剂为上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所述活化剂含有有机硼化合物时,也应当理解为所述活化剂含有有机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活化剂为含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情况下,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地,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主催化剂和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含铝化合物的含量摩尔比为1:50-3000,优选为1:100-1000,更优选为1:100-500,例如为1:100-200、1:300-500。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活化剂为含铝化合物和有机硼化合物的情况下,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地,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主催化剂、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含铝化合物和以硼元素计的所述有机硼化合物的含量摩尔比为1:0.1-500:0.5-5,优选为1:0.2-100:1-3,例如为1:0.2-1:1-2、1:2-10:1-3、1:15-30:1-3、1:50-80:1-3。
根据本发明,作为活化剂的含铝化合物可以在较宽范围内选择,可以为烷基铝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含铝化合物为烷基铝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烷基铝氧烷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烷基铝氧烷化合物可由式(e)表示,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241
其中,R31为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t为5-30的整数。更优选地,在式(3)中,R31为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进一步优选地,在式(3)中,R31为选自甲基、乙基和异丁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特别优选地,所述烷基铝氧烷化合物为甲基铝氧烷(MAO)和/或异丁基铝氧烷,也即,R31为甲基或异丁基。
优选地,所述烷基铝化合物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己基铝、二甲基氯化铝、二乙基氯化铝、二丙基氯化铝、二异丁基氯化铝、二己基氯化铝、甲基二氯化铝、乙基二氯化铝、丙基二氯化铝、异丁基二氯化铝、己基二氯化铝、二甲基氢化铝、二乙基氢化铝、二丙基氢化铝、二异丁基氢化铝和二己基氢化铝中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地,所述烷基铝化合物为三异丁基铝。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有机硼化合物选自三(五氟苯基)硼(B(C6F5)3)、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HNMe2Ph][B(C6F5)4])和三苯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其它必要的添加剂,只要这些添加剂不会影响所述组合物的催化效果即可。例如,所述组合物可以含有杂质清除剂。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上述组合物在催化乙烯均聚反应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该应用中,对形成所述适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加入顺序和加入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将主催化剂、活化剂和任选含有的添加剂提前混合后加入到聚合反应中,也可以将主催化剂、活化剂和任选含有的添加剂分别加入到聚合反应中。根据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先将活化剂和任选含有的添加剂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再通入烯烃单体,然后再加入主催化剂。
其中,所述α烯烃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将烯烃单体进行聚合反应;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上述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50℃至200℃,压力为0.1-5MPa。更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100℃,压力为0.1-2MPa(例如为0.1-0.5MPa)。该压力为表压。
本发明的所述聚合反应可以采用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方式进行。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可以为溶液聚合反应,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应当理解,其中使用的溶剂在聚合反应条件下应当呈液态,并且不会参与聚合反应,也不会与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发生反应,即该溶剂是惰性的。这类溶剂对于聚合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选择。尽管如此,对本发明而言,所述有机溶剂的具体实例例如可以为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正己烷、正辛烷或正庚烷,更优选使用正己烷作为本发明的均聚反应中的溶剂。对于本发明的聚合反应而言,所述溶剂的用量使得聚合物的浓度为5-30重量%、优选为8-10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上述聚合过程优选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例如可以采用氮气、氦气、氩气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来提供这样的惰性气氛。
在本发明的聚合反应中,在聚合反应完成后可以使用终止剂终止聚合反应。用于此步骤的终止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常规的。通常可以使用的终止剂包括去离子水、醇、酸等。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终止剂为异丙醇、甲醇、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烯烃单体为乙烯、α-烯烃和环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α-烯烃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和4-甲基-1-戊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环烯烃为环戊烯、环己烯、降冰片烯、1-甲基降冰片烯、5-甲基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5-亚甲基-2-降冰片烯和5-亚乙基-2-降冰片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上述催化剂特别适用于乙烯的均聚,以及乙烯-α烯烃的共聚(特别是摩尔比为1:0.5-5的乙烯-丙烯的共聚)。
更具体地,上述制备方法在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催化效率制得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例如催化效率可以达到106g聚合物/mol金属·h。采用本发明的催化剂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制得更高分子量且分子量呈双峰分布的聚乙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制得分子量呈双峰分布的聚乙烯,优选地,所述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g/mol,优选为30万-95万g/mol,更优选为40万-90万g/mol,例如为50万-80万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5-30,优选为8-25,更优选为10-25。
更优选地,所述聚乙烯的低分子量组分的峰位分子量为1万-3万g/mol(优选为1.5万-2.5万g/mol),峰面积为25-70%(优选为30-61%,例如30-6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2(优选为1.5-1.8);高分子量组分的峰位分子量为20万-110万g/mol(优选为30万-95万g/mol,更优选为40万-90万g/mol,例如为50万-80万g/mol),峰面积为30-75%(优选为39-70%,例如为40-7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2.5(优选为1.8-2.0)。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例子中: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以下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采用Waters150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且在135℃下,以1,2,4-三氯苯为流动相进行测定。
催化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摩尔的Mt所得的聚合物的质量,以单位g聚合物/mol金属·h表示。
1H NMR采用的Bruker公司的Bruker Ascend 400 M型号的核磁共振光谱仪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261
按照上述反应式进行准备,具体地:
(1)将9,9-二甲基氧杂蒽(0.02mol)和四甲基乙二胺(TMEDA)(42mmol),在己烷(50mL)中稀释,在-78℃下,滴加n-BuLi(42mmol)的己烷溶液(约5min内加毕),反应1h,而后升至室温(约25℃),并继续搅拌反应16h;
(2)然后在冰水浴下将15mL二苯基氯化膦(42mmol)的正己烷溶液滴加至步骤(1)的反应体系中(约5min内加毕),而后继续在室温(约25℃)下搅拌反应16h;通过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粘性油状物,用丙酮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9.7g白色粉末,即为式(3-1)所示的化合物:收率为84%,1H NMR(400MHz,C6D6)δ:7.45-7.33(m,8H,o-PPh2),7.08(dd,2H,J=7.7,1.4Hz,PCCHCH),7.05-6.95(m,12H,m-PPh2,p-PPh2),6.84(dd,J=7.5,1.5Hz,2H,CHCHCC),6.76(t,J=7.6Hz,2H,CHCHCH),1.37(s,6H,CH3)ppm。
(3)将式(3-1)所示的化合物(2mmol)溶于10mL甲苯中,然后在磁力搅拌下滴加叠氮三甲基硅烷(6mmol)(约3min内加毕),而后加热至110℃回流10h;反应结束后,减压旋转蒸发抽干,得到白色固体1.42g,即式(2-1)所示的化合物:收率为94%.1H NMR(400MHz,C6D6)δ:8.43(dd,J=14.5,7.5Hz,1H,xanthene),7.90(dd,J=13.0,7.7Hz,4H,o-PPh2),7.10(d,J=7.7Hz,1H,xanthene),6.90(m,14H,m-PPh2,p-PPh2,xanthene),6.75(t,J=6.3Hz,5H,o-PPh2,xanthene),1.17(s,6H,xanthene),0.18(s,9H,SiMe3)ppm.
(4)将式(2-1)所示的化合物(1mmol)溶于10mL甲苯中,并在磁力搅拌下滴加5mLCpTiCl3(1mmol)甲苯溶液,而后加热至110℃回流12h;反应结束后,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甲苯,得到淡黄色粗产物,将粗产物用正戊烷洗涤3次,真空干燥得黄色固体0.72g,即式(1-Ti-1)所示的化合物:收率为93%.1H NMR(400MHz,CD2Cl2)δ:8.49(ddd,J=15.1,7.7,1.4Hz,1H,xanthene),7.83(ddd,J=14.7,7.9,6.8Hz,4H,o-PPh2),7.76-7.70(m,1H,xanthene),7.40(dd,J=7.8,1.6Hz,1H),7.25-7.10(m,12H),7.00-6.94(m,1H,xanthene),6.91(t,J=7.6Hz,1H,xanthene),6.77(ddd,J=7.0,5.8,1.4Hz,4H,o-PPh2),6.56-6.49(m,1H,xanthene),5.94(s,4H,Cp),1.58(s,6H)ppm.
(5)在氮气保护下,称取式(1-Ti-1)所示的化合物(0.5mmol)和乙二醇二甲醚溴化镍(0.25mmol)与15mL二氯甲烷混合,并在室温(约25℃)下搅拌反应24h,得到绿色溶液,过滤除去不溶沉淀物,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黄绿色粉末0.85g,即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产率:96%.m.p.>300℃.IR(KBr)ν:3366,3047,3015,2958,2917,2854,1961,1890,1819,1607,1581,1563,1480,1435,1402,1360,1283,1259,1239,1185,1128,1108,1012,995,879,849,798,777,745,721,691,599,563,536,519,498,462cm-1.
聚合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在氮气保护下且在50℃下,将2mL的MAO的甲苯溶液(购自Albemarle公司,下同;MAO的甲苯溶液中Al的含量为2mmol/mL)加入至200mL的甲苯中,并连续通入乙烯气体(体积流量为50L/h)且保持表压为0.1MPa,然后加入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0.02mmol,反应体系中Al/Ti摩尔比为200:1),并进行聚合反应15min,停止供应单体。采用异丙醇终止反应,将得到的聚合物除去溶剂,烘箱干燥。
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在氮气保护下且在50℃下,将5mL的MAO的甲苯溶液(购自Albemarle公司,下同;MAO的甲苯溶液中Al的含量为3mmol/mL)加入至200mL的甲苯中,并连续通入乙烯气体(体积流量为50L/h)且保持表压为0.1MPa,然后加入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0.03mmol,反应体系中Al/Ti摩尔比为500:1),并进行聚合反应15min,停止供应单体。采用异丙醇终止反应,将得到的聚合物除去溶剂,烘箱干燥。
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MAO的甲苯溶液的用量为10mL,反应体系中Al/Ti摩尔比为1000:1;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MAO的甲苯溶液的用量为20mL,反应体系中Al/Ti摩尔比为2000:1;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在氮气保护下且在50℃下,将0.5mL的MAO的甲苯溶液(购自Albemarle公司,下同;MAO的甲苯溶液中Al的含量为4mmol/mL)加入至200mL的甲苯中,并连续通入乙烯气体(体积流量为50L/h)且保持表压为0.5MPa,加入[CPh3][B(C6F5)4]有机硼化合物的甲苯溶液(其用量使得摩尔比B/Ti=0.5/1),然后加入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0.02mmol,反应体系中Al/Ti摩尔比为100:1),并进行聚合反应15min,停止供应单体。采用异丙醇终止反应,将得到的聚合物除去溶剂,烘箱干燥。
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CPh3][B(C6F5)4]有机硼化合物的用量使得摩尔比B/Ti=1/1;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CPh3][B(C6F5)4]有机硼化合物的用量使得摩尔比B/Ti=2/1;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实施例8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CPh3][B(C6F5)4]有机硼化合物的用量使得摩尔比B/Ti=4/1;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对比例1
根据聚合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采用0.04mmol的ZrCp2Cl2配合物替换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对比例2
根据聚合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采用0.04mmol的ZrCp2Me2配合物替换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对比例3
根据聚合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本对比例采用等摩尔量的C2H4{Ph2PNTiCl2Cp*}2配合物替换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聚合对比例4
根据聚合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本对比例采用等摩尔量的对比例1所得的式(1B)所示的化合物替换式(1-Ti-Ni-Br-1)所示的配合物;得到相应的聚合物,结果如表1中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291
注:分子量分布指数为Mw/Mn。
表2
Figure BDA0001635772220000301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能够更为简单地制得分子量呈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且上述方法的催化效率高,例如催化效率可以达到106g聚合物/mol金属·h。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4)

1.一种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配合物为式(1)所示的配合物:
式(1)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11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0的烃基、C1-2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的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6的芳基,该取代的C6-16的芳基上的取代基选自C1-4的烃基;
R3为-MtXn或-Mt(X’)Xn-1,其中,
Mt为第IVB族金属元素;Ms为Ni、Co或Fe;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和卤素,且n=n’-1,n’为元素Mt的化合价;X’为金属元素Mt的配体,且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茚、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芴,该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茚、取代的芴上的取代基为C1-6的烃基和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和卤素,m等于元素Ms的化合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6的烃基、C1-16的烷氧基和卤素;
Mt为Ti、Zr或Hf;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氟、氯、溴和碘;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氟、氯、溴和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0的烃基、C1-1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Mt为Ti、Zr或Hf;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烃基、C1-6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Mt为Ti、Zr或Hf;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其中,所述异核双金属配合物为下式所示的配合物中的一种: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21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31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将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有机锂试剂进行第一取代反应;
(2)将第一取代反应的产物和式(a)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二取代反应,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
(3)将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进行施陶丁格反应,得到式(2)所示的化合物;
(4)将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c)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第三取代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化合物;
任选地,在步骤(4)所得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n个X至少有一个为卤素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5)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格氏试剂或烷基锂进行第四取代反应,所述格氏试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烷基锂为式(d’)所示的化合物;
(6)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Ms(Y’)Ym或MsYm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配合物;
式(1)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41
式(1’)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42
式(2)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43
式(3)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44
式(4)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45
式(a)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46
式(b)
Figure FDA0003299624550000047
式(c)R3-X”,
式(d)R5-MgX”’,式(d’)R5-Li,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20的烃基、C1-2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4的烃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16的芳基,该取代的C6-16的芳基上的取代基选自C1-4的烃基;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20的烃基和C1-20的烷氧基;
R3为-MtXn或-Mt(X’)Xn-1,其中,
Mt为第IVB族金属元素;Ms为Ni、Co或Fe;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和卤素,且n=n’-1,n’为元素Mt的化合价;X’为金属元素Mt的配体,且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茚、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芴,该取代的环戊二烯、取代的茚、取代的芴上的取代基为C1-6的烃基和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和卤素,m等于元素Ms的化合价;Y’为金属元素Ms的双齿配体;
R5选自C1-10的烃基;
X”和X”’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
X1和X2为H,X3为H、Cl或Br。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6的烃基、C1-16的烷氧基和卤素;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16的烃基和C1-16的烷氧基;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氟、氯、溴和碘;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氟、氯、溴和碘;
R5选自C1-8的烃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10的烃基、C1-10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10的烃基和C1-10的烷氧基;
Mt为Ti、Zr或Hf;Ms为Ni、Co或Fe;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氟、氯、溴和碘;Y’为乙二醇二甲醚、乙二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
R5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6的烃基、C1-6的烷氧基和卤素;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萘基,该取代的苯基和取代的萘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和叔丁氧基;
Mt为Ti、Zr或Hf;
n个或n-1个X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
m个Y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氟、氯、溴和碘;Y’为乙二醇二甲醚、乙二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
R5选自甲基或乙基;
X”和X”’各自独立地选自氟、氯、溴和碘。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锂试剂为式R6-L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6为C1-8的烷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锂试剂为甲基锂、乙基锂、正丙基锂、异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和叔丁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有机锂试剂的摩尔用量比为1:1.8-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有机锂试剂的摩尔用量比为1:2-2.5。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取代反应在配位性添加剂存在下进行,所述配位性添加剂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和N,N-二甲基丙烯基脲(DMPU)中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位性添加剂和有机锂试剂的摩尔用量比为0.5-2: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位性添加剂和有机锂试剂的摩尔用量比为0.8-1.5:1。
17.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1.8-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式(4)所示的化合物和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2-2.5。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1-5。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所示的叠氮硅烷类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2-4。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0.8-1.5。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1-1.2。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Ms(Y’)Ym或MsYm的摩尔用量比为1:1.8-3。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Ms(Y’)Ym或MsYm的摩尔用量比为1:2-2.5。
25.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先在温度为-90℃至-50℃下反应0.5-2h,再在10-40℃下反应10-24h。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40℃,时间为10-24h。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陶丁格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50℃,时间为5-20h。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50℃,时间为8-20h。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位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40℃,时间为15-30h。
3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包括步骤(5)的情况下,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格氏试剂或烷基锂的摩尔用量比为1:0.8-8。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包括步骤(5)的情况下,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格氏试剂或烷基锂的摩尔用量比为1:1.5-6。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取代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50℃,时间为8-20h。
33.由权利要求6-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
34.权利要求1-5和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在催化乙烯均聚反应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35.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主催化剂和活化剂,所述主催化剂为权利要求1-5和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所述活化剂包括含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且任选含有有机硼化合物。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所述活化剂为含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情况下,所述组合物中,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主催化剂和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含铝化合物的含量摩尔比为1:50-3000;
在所述活化剂为含铝化合物和有机硼化合物的情况下,所述组合物中,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主催化剂、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含铝化合物和以硼元素计的所述有机硼化合物的含量摩尔比为1:0.1-500:0.5-5。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所述活化剂为含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情况下,所述组合物中,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主催化剂和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含铝化合物的含量摩尔比为1:100-1000;
在所述活化剂为含铝化合物和有机硼化合物的情况下,所述组合物中,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主催化剂、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含铝化合物和以硼元素计的所述有机硼化合物的含量摩尔比为1:0.2-100:1-3。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在所述活化剂为含铝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情况下,所述组合物中,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主催化剂和以铝元素计的所述含铝化合物的含量摩尔比为1:100-500。
39.根据权利要求35-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含铝化合物为烷基铝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烷基铝氧烷化合物。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烷基铝氧烷化合物为甲基铝氧烷和/或异丁基铝氧烷,所述烷基铝化合物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己基铝、二甲基氯化铝、二乙基氯化铝、二丙基氯化铝、二异丁基氯化铝、二己基氯化铝、甲基二氯化铝、乙基二氯化铝、丙基二氯化铝、异丁基二氯化铝、己基二氯化铝、二甲基氢化铝、二乙基氢化铝、二丙基氢化铝、二异丁基氢化铝和二己基氢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机硼化合物选自三(五氟苯基)硼、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和三苯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42.权利要求35-4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催化乙烯均聚反应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43.一种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将烯烃单体进行聚合反应;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权利要求35-4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50℃至200℃,压力为0.1-5MPa。
CN201810360242.XA 2018-04-20 2018-04-20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Active CN110386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0242.XA CN110386957B (zh) 2018-04-20 2018-04-20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0242.XA CN110386957B (zh) 2018-04-20 2018-04-20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6957A CN110386957A (zh) 2019-10-29
CN110386957B true CN110386957B (zh) 2022-01-04

Family

ID=68283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0242.XA Active CN110386957B (zh) 2018-04-20 2018-04-20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6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22007933A2 (pt) * 2019-10-28 2022-07-12 China Petroleum & Chem Corp Catalisador para polimerização de olefinas, uso do catalisador para polimerização de olefinas, processo de homopolimerização de etileno, processo de copolimerização de etileno e polímero de olefina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161A (zh) * 1998-07-21 2001-11-07 诺瓦化学品公司 双-膦亚胺催化剂
KR100533925B1 (ko) * 1998-07-21 2005-12-07 노바 케미컬즈 (인터내셔널) 소시에테 아노님 단 하나의 활성 리간드를 지닌사이클로펜타디에닐/포스핀이민 촉매
CN107793510A (zh) * 2016-09-06 2018-03-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非茂金属化合物和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2655B2 (ja) * 1999-10-05 2008-07-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遷移金属化合物、付加重合用触媒成分、付加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161A (zh) * 1998-07-21 2001-11-07 诺瓦化学品公司 双-膦亚胺催化剂
KR100533925B1 (ko) * 1998-07-21 2005-12-07 노바 케미컬즈 (인터내셔널) 소시에테 아노님 단 하나의 활성 리간드를 지닌사이클로펜타디에닐/포스핀이민 촉매
CN107793510A (zh) * 2016-09-06 2018-03-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非茂金属化合物和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单茂膦亚胺钛配合物催化乙丙共聚及其共聚物在改善润滑油黏度指数中的应用;陈建军等;《石油化工》;20170815(第08期);1034-1042 *
膦亚胺半茂钛催化体系合成无规聚丙烯弹性体的研究;陈建军等;《高分子学报》;20170623(第08期);1294-13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6957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7487B (zh) 具有优异的加工性的基于烯烃的聚合物
RU2640045C1 (ru) Сополимер этилен/1-гексен или этилен/1-бутен, обладающий отличным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и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м разрастанию трещин под действием факторов окружающей среды
EP3031832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
KR101709688B1 (ko)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폴리올레핀
US10774160B2 (en) Supported hybrid catalyst system for ethylene slurry polymeriza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ethylene polymer with the catalyst system
KR102215630B1 (ko)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
JP6328239B2 (ja) 加工性に優れた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
EP3255066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locene-supported catalyst
JP2013510221A (ja) 混合メタロセン触媒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CN106795229B (zh) 金属茂-负载型催化剂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备聚烯烃的方法
KR102226823B1 (ko) 굴곡탄성율이 우수한 폴리올레핀 제조용 촉매 조성물
KR20160123172A (ko) 가공성이 우수한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CN115956093B (zh) 包含杂化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使用其制备的烯烃聚合物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8290971B (zh) 金属茂负载型催化剂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备聚烯烃的方法
CN110387003B (zh) 聚烯烃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6957B (zh)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双峰分布的烯烃聚合物中的应用
KR20130027316A (ko)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
CN111164111B (zh) 催化剂组合物和使用其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CN110386955B (zh) 前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中间体以及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EP3330296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upported metallocene catalyst
KR102228069B1 (ko)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의 제조방법
KR20110096718A (ko) 이핵으로 구속된 배열을 갖는 균일계 촉매 및 이의 담지 촉매를 이용한 초고분자량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방법
CN110386956B (zh) 前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中间体以及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7459592A (zh) 改性硅胶载体和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茂金属催化剂体系
KR20210048330A (ko) 혼성 담지 촉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