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0771A -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0771A
CN110380771A CN201910667044.2A CN201910667044A CN110380771A CN 110380771 A CN110380771 A CN 110380771A CN 201910667044 A CN201910667044 A CN 201910667044A CN 110380771 A CN110380771 A CN 110380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strength
received signal
currently used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7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0771B (zh
Inventor
孔领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70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0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0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0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0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0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的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获取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当判断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第二天线,获取其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当判断该接收信号强度全部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当判断该接收信号强度未全部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第一天线。本公开可以提高天线切换的有效性,改善频繁切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音箱等,大多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线,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排布为不同的方向,可以通过天线之间的切换,使得电子设备在各种方向上都能很好的收发信号,并解决人手遮挡某一位置的天线导致信号不良等问题。
如何有效的切换天线,保证通信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1680011993.X(天线分集切换的系统方法)公开了一种针对音频设备天线切换的方法,音频设备确定默认接收天线的信号质量是否高于阈值,若否,则识别并选择最佳接收天线,最佳接收天线可以是具有最高平均接收信号强度的天线。该方法可以在弱信号的环境中,切换为信号强度最好的天线。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在信号波动的情况下,信号强度的检测易产生误差,特别是在各天线的信号强度相近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判断哪个天线的信号质量最高,导致切换天线后信号质量并未改善或者改善程度很低,并且还可能引发频繁切换的问题,增加设备负荷,同时导致通信不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技术切换天线的有效性较低且存在频繁切换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获取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所述第二天线,获取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未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判断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
可选的,所述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周期性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可选的,在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不小于,则在下一周期再次获取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若小于,则执行获取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通过以下方式确定:D=M+X;其中,D为所述第一阈值,M为预设基础值,X为浮动值,且X∈[0,P],P为浮动上限值。
可选的,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或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浮动值减去预设步进值,以更新所述浮动值。
可选的,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浮动值重置为所述浮动上限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根据当前天线切换次数确定;其中,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之后,所述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加一;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或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所述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减一或清零。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乘以预设步进值,再加上预设基础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在最近W个通信帧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W为预设的正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的电子设备;所述天线切换装置包括: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获取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临时通信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所述第二天线,获取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天线切换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天线保持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未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
可选的,所述天线保持模块,还用于当判断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
可选的,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周期性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可选的,所述信号获取模块,还用于在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后,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不小于,则在下一周期再次获取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若小于,则获取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通过以下方式确定:D=M+X;其中,D为所述第一阈值,M为预设基础值,X为浮动值,且X∈[0,P],P为浮动上限值。
可选的,所述天线切换装置还包括: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或当前使用的天线保持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将所述浮动值减去预设步进值,以更新所述浮动值。
可选的,所述参数更新模块,还用于在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将所述浮动值重置为所述浮动上限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根据当前天线切换次数确定;其中,在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之后,所述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加一;在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或当前使用的天线保持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所述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减一或清零。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为: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乘以预设步进值,再加上预设基础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在最近W个通信帧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W为预设的正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天线切换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以及至少两个天线;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天线切换方法,以在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切换当前使用的天线。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切换天线前,分别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以及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两者的差值;若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临时切换为第二天线,进行临时通信;若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则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反之则恢复使用第一天线。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阈值,作为衡量第二天线信号是否明显优于第一天线的标准,可以减少切换天线后信号改善不明显的情况,改善频繁切换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临时通信对第二天线进行稳定性测试,只有在稳定性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才最终确认切换为第二天线,可以提高天线切换的有效性,改善通信信号波动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图5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图6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是作为特定对象的标记,并非对对象的数量或顺序等进行限定。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首先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音箱(如带有广播功能或蓝牙功能的音箱)、路由器、对讲机等。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电子设备。
图1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方法流程,可以包括步骤S110~S140,下面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10,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获取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其中,在同一时间,手机上只有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为当前使用的天线,例如手机采用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单天线单发单收)模式,当前使用第一天线进行收发信号,其他天线如第二天线等为空闲状态。接收信号强度可以采用SNR(Signal toNoise Ratio,信噪比)、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或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等指标度量。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检测第一天线当前瞬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也可以检测第一天线在最近W个通信帧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取平均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强度,W为预设的正整数,例如可以是5或10等。对于第二天线,可以在通信的间隙使用第二天线接收信号,以检测其接收信号强度,可视为短暂的测试过程,并未实际切换当前使用的天线。
步骤S120,当判断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第二天线,获取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
举例说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为SNR_Primary,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为SNR_Secondary,计算两者的差值:
SNR_Diff=SNR_Secondary-SNR_Primary; (1)
然后比较SNR_Diff和第一阈值D的大小关系。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经验以及实际应用需求等设定,用于衡量第二天线是否明显优于第一天线。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SNR_Diff>D时,说明第二天线明显优于第一天线,但此时还不能确定第二天线的稳定情况,因此采用临时切换的方式,使用第二天线临时通信一段时间,进行信号的收发,获取其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此时获取的是临时通信期间内全部的接收信号强度,并非仅仅是期间内的平均值,可以用序列S={S1,S2,…Sn}表示,以用于后续评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仅仅超过了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一点,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从第一天线切换到第二天线后,信号改善不明显,则此时实际上不适合切换天线。基于此,步骤S110后也可以执行步骤S121:当判断判断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第一天线。换而言之,当SNR_Diff<D时,不进行天线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差值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可视为大于第一阈值的特殊情况,执行步骤S120,也可视为小于第一阈值的特殊情况,执行步骤S121,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执行步骤S120的情况下,继续执行后续步骤S130或S140:
步骤S130,当判断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全部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
步骤S140,当判断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未全部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第一天线。
其中,步骤S130的条件用数学形式表达为:
反之则为步骤S140的条件。由于在步骤S120中确定了第二天线明显优于第一天线,在第二天线稳定的情况下,临时通信期间内的接收信号强度应当均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若不满足该条件,说明第二天线并不稳定。由此可知,临时通信期间是为了测试第二天线的稳定性,如果稳定性达标,即满足步骤S130的条件,则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即第二天线不再是临时使用;如果稳定性不达标,即满足步骤S140的条件,则恢复使用第一天线,相当于未进行天线切换。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电子设备上具有三个或更多天线的情况,假设其中第一天线为当前使用的天线,在切换天线时,可以将其余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高的天线作为第二天线,执行图1的方法流程,也可以从其余的天线中轮流确定每个天线为第二天线,执行图1的方法流程。
基于上述内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切换天线前,分别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以及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两者的差值;若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临时切换为第二天线,进行临时通信;若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则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反之则恢复使用第一天线。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阈值,作为衡量第二天线信号是否明显优于第一天线的标准,可以减少切换天线后信号改善不明显的情况,改善频繁切换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临时通信对第二天线进行稳定性测试,只有在稳定性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才最终确认切换为第二天线,可以提高天线切换的有效性,改善通信信号波动的问题。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周期性执行,例如:每隔两秒钟,获取一次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进行后续的判断,如果满足相应的条件,则切换天线,如果不满足,则不切换天线,然后在下一周期再次执行上述过程。使得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长期、持续化进行,保证长时间的通信质量。
进一步的,在步骤S110获取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后,可以先判断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不小于第二阈值,说明当前第一天线的通信状况良好,处于强信号状态,无需切换,则不进行后续步骤,等到下一周期再次开始流程,获取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若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说明当前第一天线的通信状况不良,处于弱信号状态,可以切换,则执行后续步骤。第二阈值可以根据经验以及实际应用需求等设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阈值D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D=M+X; (3)
其中,M为预设基础值,通常为天线切换时所需的最小差值,即考虑到误差以及场景的应用需求,切换天线应当带来的最小的信号强度提升,可以根据经验以及实际应用需求等设定,也可以设为0。X为浮动值,其数值可变,满足X∈[0,P];可见,D也是可变值,D∈[M,M+P)。P为浮动上限值,是固定值,可以根据经验以及实际应用需求等设定。设定浮动值是为了使第一阈值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可以根据场景的应用需求、当前切换的频度等调节第一阈值,避免频繁切换,也避免在应当切换时不切换等问题。下面提供三种关于确定浮动值X的具体方案:
方案一、根据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SNR_Primary确定X值,在一定范围内,SNR_Primary越大,X越大,SNR_Primary越小,X越小,例如二者之间可以成正比,通过预设系数确定其比例关系。这是考虑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较高时,应当设置较为严格的天线切换判断标准,即通过增大X值而增大D的值。
方案二、在步骤S121或S130之后,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浮动值减去预设步进值,以更新浮动值,即:
X=X-Z; (4)
其中,Z为预设步进值,表示每次调整浮动值的幅度,可以根据经验以及实际应用需求等设定。当然,在利用公式(4)更新X时,仍然需要满足X∈[0,P]。更新后的X用于下一次天线切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下一次天线切换时信号强度差值判断的有效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二天线的稳定性较差,则在步骤S140之后,可以将浮动值重置为浮动上限值,即:
X=P; (5)
通过这样的方式对X进行更新,以用于下一次天线切换,这样可以在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为下一次天线切换设置较为严格的判断标准,进一步改善频繁切换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40之后,可以先将浮动值重置为浮动上限值,再减去预设步进值,以更新浮动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首次执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时,可以设置较为宽松的天线切换判断标准,即为X赋初值为0。
方案三、在步骤S130或S140之后,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浮动值加上预设步进值,以更新浮动值,即:
X=X+Z; (6)
同样,在使用公式(5)更新X时,X仍然需要满足X∈[0,P]。如果判断第二天线并非明显优于第一天线,即执行了步骤S121,或者连续多次切换天线时都执行了步骤S121,说明目前的第一阈值过高,判断标准过于严格,则可以将X重置为0。通过这样的方式,同样有利于提高下一次天线切换时信号强度差值判断的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方案仅是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公开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阈值也可以根据当前天线切换次数确定。其中,当前天线切换次数是对当前天线切换频繁程度的度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为累计的切换天线的次数,可以设置一计数器,在每次切换天线后使计数值加一;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天线切换次数,例如最近10分钟内切换了5次天线,则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为5。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清零,然后重新累计,例如:在启动新的需要通信的应用程序时,如用户打开了新闻、网购等会产生流量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时清零;在网络环境变化时,如从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环境变为运营商网络环境时清零;超过一定时间未切换天线,如超过10分钟未切换天线时清零。通常第一阈值和当前天线切换次数正相关,例如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乘以特定的系数得到第一阈值。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阈值也可以是: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乘以预设步进值,再加上预设基础值,即:
D=F·Z+M; (7)
其中,F为当前天线切换次数。由公式(7)可知,D与F之间为正相关,F越大,D越大,表示当前切换天线所需的信号强度提升程度越高;换而言之,在当前天线切换越频繁的情况下,切换的标准越严格,需要确保有更加明显的信号改善才允许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式(7)中,D与F之间为线性相关,这仅是一种示例性关系,除此之外,D与F之间也可以是幂相关,或者根据F的大小,D与F之间采用分段式的映射关系等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30中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之后,由于进行了一次切换,可以将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加一;在步骤S140中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第一天线,或步骤S121中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第一天线之后,可以将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减一,或者将当前天线切换次数直接清零。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变化后,对下一次切换天线的判断标准产生影响,从而形成闭环的方法流程,有利于天线切换的长期执行。
图2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流程,其中天线切换方法为周期性执行的过程,在本周期首先执行步骤S201,检测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为SNR_Primary;然后执行步骤S202,判断SNR_Primary是否小于第二阈值E;若否,说明当前为强信号状态,结束本周期流程,执行步骤S203,进入下一周期;若是,说明当前为弱信号状态,执行步骤S204,检测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为SNR_Secondary;然后执行步骤S205,计算差值SNR_Diff=SNR_Secondary-SNR_Primary;再执行步骤S206,确定第一阈值D=M+X;再执行步骤S207,判断SNR_Diff和D的大小关系:
若SNR_Diff不大于D,则执行步骤S208,保持使用第一天线;
若SNR_Diff大于D,则执行步骤S209,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第二天线,临时通信一段时间,获取期间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S;然后执行步骤S210,判断S是否均大于SNR_Primary;若否,则执行步骤S210,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若是,则执行步骤S211,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第一天线;
在步骤S208、S210或S211之后,均执行步骤S212,更新X值,以更新第一阈值D;最后执行步骤S213,结束本周期流程,并跳转到步骤S203,进入下一周期;
从而完成了一个周期中的完整流程。
基于图2的方法流程,本公开还提供了下面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天线切换的过程:
(1)启动天线切换检测算法,首先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在最近5个通信帧的SNR,并对其取平均值,得到SNR_Primary=-2dB;
(2)设定第二阈值E=-0dB,SNR_Primary<E,第一天线处于弱信号状态,可以进行切换;
(3)对第二天线进行测试,检测其最近5个通信帧的SNR,并对其取平均值,得到SNR_Secondary=3dB;
(4)设定M=3dB,P=4dB,Z=1dB;初始状态下X初值为0,此时第一阈值D=M+X=3dB;
(5)计算SNR_Diff=SNR_Secondary-SNR-primary=5dB,SNR_Diff>D,认为第二天线明显优于第一天线,则切换到第二天线进行临时通信;
(6)若临时通信期间读取第二天线5个通信帧的SNR,分别为:SNR1=2dB,SNR2=3dB,SNR3=1dB,SNR4=4dB,SNR5=3dB,均大于SNR_Primary,则确定当前使用的天线为第二天线;此时X为0,利用X=X-Z更新X后依旧为0;则下一次天线切换中的第一阈值D=3dB;
(7)若临时通信期间读取第二天线5个通信帧的SNR,分别为:SNR1=2dB,SNR2=0dB,SNR3=-3dB,SNR4=2dB,SNR5=0dB,其中SNR3低于SNR_Primary,说明第二天线存在信号波动,则恢复当前使用的天线为第一天线;更新X时,先将X重置为P,然后计算X=X-Z,得到X=3dB;则下一次天线切换中的第一阈值D=6dB,可以避免信号波动导致的频繁切换问题。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的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该天线切换装置300可以包括:信号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获取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临时通信模块320,用于当判断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第二天线,获取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天线切换模块330,用于当判断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全部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天线保持模块340,用于当判断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未全部大于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第一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天线保持模块340,还可以用于当判断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第一天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获取模块310,还可以用于周期性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获取模块310,还可以用于在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后,判断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不小于,则在下一周期再次获取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若小于,则获取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D=M+X;其中,D为第一阈值,M为预设基础值,X为浮动值,且X∈[0,P],P为浮动上限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天线切换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参数更新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在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或当前使用的天线保持为第一天线之后,将浮动值减去预设步进值,以更新浮动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数更新模块(图中未示出),还可以用于在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第一天线之后,将浮动值重置为浮动上限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当前天线切换次数确定;其中,在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第二天线之后,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加一;在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第一天线,或当前使用的天线保持为第一天线之后,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减一或清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阈值可以是: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乘以预设步进值,再加上预设基础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是:第一天线在最近W个通信帧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W为预设的正整数。
上述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方案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4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4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第一天线530和第二天线540。其中,存储器520用于存储处理器510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510配置为经由执行该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方法,以在第一天线530和第二天线540中切换当前使用的天线。电子设备500可以是具有上述组件的手机、计算机、音箱、路由器、对讲机等等。此外,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第三天线、第四天线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6所示,也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第一天线670和第二天线680。
存储单元620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图1或图2所示的方法步骤等。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5的程序/实用工具624,这样的程序模块6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60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3)

1.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获取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所述第二天线,获取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
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
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未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断所述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周期性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若不小于,则在下一周期再次获取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若小于,则执行获取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D=M+X;
其中,D为所述第一阈值,M为预设基础值,X为浮动值,且X∈[0,P],P为浮动上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或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浮动值减去预设步进值,以更新所述浮动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浮动值重置为所述浮动上限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当前天线切换次数确定;
其中,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之后,所述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加一;在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或保持当前使用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之后,所述当前天线切换次数减一或清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当前天线切换次数乘以预设步进值,再加上预设基础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天线在最近W个通信帧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W为预设的正整数。
11.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天线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获取空闲的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临时通信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临时切换为所述第二天线,获取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
天线切换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确定为所述第二天线;
天线保持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第二天线在临时通信期间的接收信号强度未全部大于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将当前使用的天线恢复为所述第一天线。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以及
至少两个天线;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在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切换当前使用的天线。
CN201910667044.2A 2019-07-23 2019-07-23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380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7044.2A CN110380771B (zh) 2019-07-23 2019-07-23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7044.2A CN110380771B (zh) 2019-07-23 2019-07-23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0771A true CN110380771A (zh) 2019-10-25
CN110380771B CN110380771B (zh) 2023-04-07

Family

ID=68255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7044.2A Active CN110380771B (zh) 2019-07-23 2019-07-23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07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624A (zh) * 2020-04-07 2020-07-1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信号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02467A (zh) * 2020-09-02 2021-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主分集切换开关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395084A (zh) * 2021-06-11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4018498D1 (de) * 2003-06-30 2009-01-29 Zarbana Digital Fund Ll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iversitätsumschaltung von empfangsantennen
CN106452550A (zh) * 2016-10-14 2017-02-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7071206A1 (zh) * 2015-10-31 2017-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7453766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4018498D1 (de) * 2003-06-30 2009-01-29 Zarbana Digital Fund Ll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iversitätsumschaltung von empfangsantennen
WO2017071206A1 (zh) * 2015-10-31 2017-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6452550A (zh) * 2016-10-14 2017-02-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453766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624A (zh) * 2020-04-07 2020-07-1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信号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02467A (zh) * 2020-09-02 2021-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主分集切换开关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202467B (zh) * 2020-09-02 2021-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主分集切换开关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395084A (zh) * 2021-06-11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0771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8010A (zh)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08430101B (zh) 天线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380771A (zh) 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07483092B (zh)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990105B (zh)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1179861B (zh) 一种亮度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08462522B (zh)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0537213A (ja) 端末の電力消費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11092671B (zh) 信号强度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WO2005046082A1 (ja) アンテナ選択ダイバーシチ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20140307574A1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8924908B (zh) WiFi扫描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933706A (zh) 一种网络通信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930964B (zh) 一种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022405B (zh) 射频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58352B (zh) 网络信号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3131543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10245A (zh)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049537A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省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94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3038506B (zh) 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924902B (zh) 无线网络断开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602738A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118636A (zh) 网络抖动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446457A (zh) 一种优化应用程序耗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