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0681A - 一种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0681A
CN110380681A CN201910497442.4A CN201910497442A CN110380681A CN 110380681 A CN110380681 A CN 110380681A CN 201910497442 A CN201910497442 A CN 201910497442A CN 110380681 A CN110380681 A CN 110380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part
optoelectronic induction
induction group
photoelectric sensor
photovoltaic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74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4974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06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0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0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2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for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系统结构设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光电传感器和硅电池片之间的角度误差较大影响发电效率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本体部、至少一个硅电池片和多个光电传感器,硅电池片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光电传感器设在本体部上,光电传感器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感应面与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感应面与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感应的到光强对本体部进行调整,当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检测到的光强相同是,确保感光面与光线垂直设置,有效避免了感光面与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之间的角度误差,提升了感光面的调节精度,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系统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多采用对太阳跟踪或聚光技术,而实现高精度的对太阳轨迹跟踪或聚光,需要在光伏组件外部安装大量传感器,但现有技术无法保证光电感器和硅电池片处于同一基准面,且也难以消除其存在的角度误差。
现有的传感器安装方式多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装,即安装于光伏组件外部,与硅电池实际感光面不在同一基准面,存在角度误差,由于硅电池封装于光伏组件内部,硅电池与光电传感器间角度误差不可测量,这种角度误差实际上难以消除,使得实际跟踪或聚光效果与理论计算偏差较大。当光伏整列采用双轴跟踪时,由于应力的存在,支架会产生形变,而外部传感器是以理想平面为基准,其测量结果仅能代表理想平面与阳光角度间的误差,因此支架上的每一片光伏组件都会与理想平面产生一定的角度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光电传感器和光伏组件的平均误差会更大,而现有跟踪算法不足以弥补上述角度误差,因此对发电量会产生影响。当光伏整列使用低倍聚光技术时,无法有效地判断光斑的边界,从而无法明确地判断硅电池片是否处于光斑内部,使用外部传感器时甚至会产生投影从而造成对硅电池片的阴影遮挡。由于传统光伏组件不能有效解决采用太阳轨迹跟踪和聚光技术时存在角度误差的问题,在实际发电过程中会与理论计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光电传感器和硅电池片之间的角度误差较大影响发电效率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能有效地控制光电传感器和硅电池片之间的角度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发电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本体部、至少一个硅电池片和多个光电传感器,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所述硅电池片设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硅电池片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所述光电传感器设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分成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且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邻近所述本体部的一条长边设置,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邻近所述本体部的另一条长边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通过在本体部的两个长边处设置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确保感光面、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处于同一基准面上,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感应的到光强对本体部进行调整,当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检测到的光强相同是,确保感光面与光线垂直设置,有效避免了感光面与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之间的角度误差,提升了感光面的调节精度,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硅电池片呈矩阵状排列,多个所述感光面形成为矩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的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的另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四个所述光电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四个角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部包括:背膜、透明面板和封装材料,所述背膜设在所述硅电池片和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下方,所述透明面板设在所述硅电池片和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上方,所述封装材料充填在所述背膜与所述透明面板之间并将所述硅电池片和所述光电传感器封装在所述本体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面板和所述封装材料为高透光率材料件,所述背膜为耐候性高分子材料件或复合材料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在所述本体部的下方对应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位置,所述接线盒电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光伏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与聚光光斑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
1、光伏组件;2、本体部;3、硅电池片;4、光电传感器;5、第一光电感应组;6、第二光电感应组;7、背膜;8、透明面板;9、封装材料;10、接线盒;11、聚光光斑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光伏组件1,包括:本体部2、至少一个硅电池片3和多个光电传感器4,本体部2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硅电池片3设在本体部2上,硅电池片3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光电传感器4设在本体部2上,光电传感器4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感应面与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感应面与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光电传感器4分成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且第一光电感应组5邻近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设置,第二光电感应组6邻近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设置。
光伏组件1多采用低倍聚光技术时,将太阳光聚光照射在感光面上,利用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聚光光斑边界11或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拟合出聚光光斑所覆盖的真实区域,从而有效地判断感光面是否处于光斑内部。
具体而言,如图2和4所示,图中虚线是聚光光斑边界11,两条聚光光斑边界11之间为聚光规定区域,光斑照射在光伏组件1上,由于聚光后的阳光强度大于未聚光的阳光强度,因此可通过对比光电传感器4所测阳光强度来判断硅电池片3的感光面是否在聚光光斑区域内。当两条聚光光斑边界11上所有光电传感器4所测阳光强度一致时,视为跟踪良好即聚光光斑在规定区域。当两条聚光光斑边界11上的光电传感器4所测阳光强度不同时,视为跟踪不好即聚光光斑偏离规定区域,需要对光伏组件1做出相应调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通过在本体部2的两个长边处设置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确保感光面、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处于同一基准面上,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感应的到光强对本体部2进行调整,当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检测到的光强相同是,确保感光面与光线垂直设置,有效避免了感光面与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之间的角度误差,提升了感光面的调节精度,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1的发电效率。
而且,在每个光伏组件1上设置对应的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可以节省施工过程中对外部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的过程,减少了人力物力,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硅电池片3呈矩阵状排列,多个感光面形成为矩形。矩阵状排列的矩形感光面,排列整齐,而且可以减小相邻感光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充分利用安装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光电感应组5包括多个沿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第二光电感应组6包括多个沿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通过设置多个光电传感器4,可以提升光电传感器4的感应精度,而且可以扩大感应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光电感应组5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4,第二光电感应组6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4,四个光电传感器4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本体部2的四个角处。
通过在本体部2的四角处设置光电传感器4,对感光面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调整,对于两轴对日跟踪安装方式,避免了因为支架变形所产生的感光面与光电传感器4之间的角度误差。可以实时保证光电传感器4和感光面处在同一基准面上,更真实地反映出光伏组件1整列与太阳的角度关系,为对太阳跟踪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体部2包括:背膜7、透明面板8和封装材料9,背膜7设在硅电池片3和光电传感器4的下方,透明面板8设在硅电池片3和光电传感器4的上方,封装材料9充填在背膜7与透明面板8之间并将硅电池片3和光电传感器4封装在本体部2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透明面板8和封装材料9为高透光率材料件,背膜7为耐候性高分子材料件或复合材料件。由此可以提升太阳光的穿透性,防止透明面板8和封装材料9阻挡太阳光,有利于提升太阳能的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光伏组件1还包括:接线盒10,接线盒10设在本体部2的下方对应光电传感器4的位置,接线盒10电连接光电传感器4。通过设置接线盒10,可以方便信号线的延长链接,有效地保护了接线端。
以上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2),所述本体部(2)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
至少一个硅电池片(3),所述硅电池片(3)设在所述本体部(2)上,所述硅电池片(3)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
多个光电传感器(4),所述光电传感器(4)设在所述本体部(2)上,所述光电传感器(4)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4)分成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且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5)邻近所述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设置,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6)邻近所述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硅电池片(3)呈矩阵状排列,多个所述感光面形成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5)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6)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5)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4),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6)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4),四个所述光电传感器(4)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的四个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2)包括:
背膜(7),所述背膜(7)设在所述硅电池片(3)和所述光电传感器(4)的下方;
透明面板(8),所述透明面板(8)设在所述硅电池片(3)和所述光电传感器(4)的上方;
封装材料(9),所述封装材料(9)充填在所述背膜(7)与所述透明面板(8)之间并将所述硅电池片(3)和所述光电传感器(4)封装在所述本体部(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板(8)和所述封装材料(9)为高透光率材料件,所述背膜(7)为耐候性高分子材料件或复合材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线盒(10),所述接线盒(10)设在所述本体部(2)的下方对应所述光电传感器(4)的位置,所述接线盒(10)电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4)。
CN201910497442.4A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光伏组件 Pending CN110380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7442.4A CN110380681A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7442.4A CN110380681A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0681A true CN110380681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9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7442.4A Pending CN110380681A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06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4469A (zh) * 2020-04-21 2020-07-10 兰金美 一种能自动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6943A (zh) * 2008-12-09 2009-07-08 张家港三得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光伏电站光伏电池温度的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CN105706327A (zh) * 2013-11-06 2016-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控制器
JP2016157356A (ja) * 2015-02-26 2016-09-01 一般財団法人マイクロマシンセンター 無線センサ端末
CN106444865A (zh) * 2016-11-29 2017-02-22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悬挂式太阳能跟踪发电装置
CN107368106A (zh) * 2017-08-31 2017-1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追光设备、发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6806347U (zh) * 2017-06-22 2017-12-26 安徽三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监测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装置
CN108565296A (zh) * 2018-01-14 2018-09-21 宁波山迪光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及其制造和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6943A (zh) * 2008-12-09 2009-07-08 张家港三得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光伏电站光伏电池温度的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CN105706327A (zh) * 2013-11-06 2016-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控制器
JP2016157356A (ja) * 2015-02-26 2016-09-01 一般財団法人マイクロマシンセンター 無線センサ端末
CN106444865A (zh) * 2016-11-29 2017-02-22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悬挂式太阳能跟踪发电装置
CN206806347U (zh) * 2017-06-22 2017-12-26 安徽三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监测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装置
CN107368106A (zh) * 2017-08-31 2017-1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追光设备、发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565296A (zh) * 2018-01-14 2018-09-21 宁波山迪光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及其制造和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4469A (zh) * 2020-04-21 2020-07-10 兰金美 一种能自动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CN111404469B (zh) * 2020-04-21 2020-10-27 马鞍山经纬新能源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4907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製造方法
US8937270B2 (en) Calibration system for solar collector installation
CN104597588B (zh) 聚光型光伏单元、聚光型光伏模块,聚光型光伏面板和聚光型光伏发电装置
CN101539419B (zh) 太阳能跟踪位置传感器
WO2006132265A1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および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ならびに集光レンズ、集光レンズ構造体、および集光レンズ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203689162U (zh) 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
CN102541081B (zh) 太阳能跟踪光电传感器以及光伏发电系统
JP5013684B2 (ja) 集光レンズ、集光レンズ構造体、集光型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集光レンズ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3744437B (zh) 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的跟踪方法
KR20190128539A (ko) 태양광 반사체를 이용한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CN110380681A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07291108A (zh) 三棱台光电式太阳位置跟踪传感器及太阳位置跟踪方法
CN2835950Y (zh) 光电太阳位置传感器
US20180331243A1 (en) Solar cell module
US20140090692A1 (en) Concentrated solar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205680004U (zh) 太阳能自动跟踪传感器及太阳能发电装置
JP201208957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7067813U (zh) 三棱台光电式太阳位置跟踪传感器
CN209282216U (zh) 光伏组件及其光伏系统
KR101502480B1 (ko) 원통형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어레이,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CN209545527U (zh) 一种激光供能组件
US10629763B2 (en) Solar cell module
KR102330344B1 (ko) 스마트 태양광 패널 고정구조물 및 스마트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KR101566854B1 (ko) 경사면의 반사광을 활용하는 집광형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모듈 집합체
KR101213768B1 (ko) 태양광발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