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6825A -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6825A
CN110376825A CN201910568757.3A CN201910568757A CN110376825A CN 110376825 A CN110376825 A CN 110376825A CN 201910568757 A CN201910568757 A CN 201910568757A CN 110376825 A CN110376825 A CN 110376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film
driving mechanism
light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apacity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87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6825B (zh
Inventor
靳张铝
毛亚雄
孟祥亮
王晶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mory Micr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mory Micr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mory Micr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mory Micr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87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6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6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6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6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6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基于透光量和/或移动距离,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在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本申请通过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可以确定是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还是后边界到达检测位置;通过获取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相对于前一停留位置,缩微胶片移动的距离;对于比较长的缩微胶片图像无法一次性完成拍照,通过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下一拍照位置,从而实现整卷缩微胶片的连续、自动拍照,有效降低了劳动量,提升了拍照效率,满足大批量缩微胶片拍照的需求。

Description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缩微胶片拍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字缩微技术是将电子信息以图像方式记录在缩微胶片上,是一种利用胶片化学性质记录电子信息的载体,可以记录大量电子数据信息,适用于永久保存。数字缩微技术记录的缩微胶片,由于缩率高,信息量大,用传统胶片阅读机,以无法直接查看详细内容,查阅时需要通过缩微胶片扫描技术或超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拍摄技术,将缩微胶片图像拍摄为电子图像,通过计算机系统图像放大后在显示器上实时查阅。
缩微胶片扫描技术是将已有的缩微胶片按一定标准格式扫描,将缩微胶片上的图形还原成数字影像,方便查阅、传送。目前广泛使用的缩微胶片阅读机、扫描仪,均尚无法实现对缩微胶片的批量自动扫描,尤其是针对同一胶卷上图像尺寸不同的情况,只能依赖用户手动控制缩微胶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常,一盘卷式16mm规格缩微胶片有1200-2500幅左右的画幅,一盘卷式35mm规格缩微胶片有600幅左右的画幅,由于画幅数量较多,人工摇动缩微胶片卷手柄的操作会很费力,无法满足缩微胶片大批量、自动连续扫描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该方法包括:
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计米轮的转动圈数;所述计米轮与所述缩微胶片同步转动;
基于所述透光量和/或所述转动圈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在所述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包括:
基于所述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检测到所述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透光量,确定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包括:
基于透光量和所述缩微胶片图像间隙处对应的预设透光量,确定所述透光量的变化量;
基于所述变化量,确定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包括:
基于所述转动圈数,确定所述缩微胶片的移动距离;
若所述移动距离等于预设移动距离,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所述预设移动距离基于所述数码相机在缩微胶片移动方向上的拍摄宽度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包括:
基于所述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后边界;
若检测到所述后边界,则在检测到下一图像的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次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对所述转动圈数清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所述前边界,所述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所述控制数码相机拍照时,对本次拍摄到的图像文件进行标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缩微胶片拍照系统,包括:缩微胶片驱动机构、数码相机、计米轮、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缩微胶片驱动机构、数码相机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待拍摄的缩微胶片绕过所述计米轮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数码相机设置在所述缩微胶片一侧。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可以确定检测处对应的缩微胶片是缩微胶片图像还是图像间隙,自然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透光量的变化判断是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还是后边界到达检测位置;通过获取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相对于前一停留位置,缩微胶片移动的距离;对于比较长的缩微胶片图像无法一次性完成拍照,通过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第二段、第三段……图像的拍摄位置,从而实现连续拍摄,且能有效避免漏拍;这样就可以实现整卷缩微胶片的连续、自动拍照,无需人工摇动缩微胶片卷手柄,有效降低了劳动量,提升了拍照效率,满足大批量缩微胶片拍照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缩微胶片拍照系统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缩微胶片拍照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缩微胶片;2、光电传感器;3、缩微胶片驱动机构;4、数码相机;5、计米轮;6、光源;S、数码相机拍摄宽度;401、处理器;402、存储器;4021、操作系统;4022、应用程序;403、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案,可应用于缩微胶片的连续拍摄,即将缩微胶片上的被缩微后的图像还原为电子图像以方便查阅、检索、传送;使用时一般与电脑配合,方便实时查看拍摄内容、存储拍摄到的图片、对图片进行拼接处理等;当然也可以用来阅读缩微胶片,即数码相机仅将获取到的画面传输到显示器端而不进行拍照。
图1和图2所示为缩微胶片拍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数码相机4下方的两条虚线表示数码相机4的取景范围,两条虚线与缩微胶片1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数码相机4在缩微胶片1行走方向上的拍摄宽度,即数码相机拍摄宽度S;图1中光电传感器2前端的虚线表示检测方向,虚线与缩微胶片1的交点就是检测点。
在本方案中,缩微胶片1的透光量指的是设置在数码相机4同一侧的光电传感器2检测到的信息,检测点一般沿缩微胶片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以保证检测准确度,缩微胶片1宽度方向指的是垂直于缩微胶片1移动方向的方向。检测原理为:缩微胶片1上的图像之间都有贯穿缩微胶片1宽的方向的间隔,间隔处透光性能相同且能够通过的光最多,而图像处则会对光线造成遮挡,透过缩微胶片1的光相对较少,从而可以判断当前检测到的是图像还是图像之间的间隙,以及根据检测值的变化判断是检测到了图像的前边界还是后边界。多点的检测值可以处理为平均数输出;也可以在至少有一个点的检测值与预设透光量的差值大于某个值的时候,判定为检测到的是图像区域,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处理方式以获得一个最终的检测结果输出。
计米轮5设置在缩微胶片1行走的路径上,缩微胶片1绕在计米轮5上,计米轮5随着缩微胶片1行走而转动,两者依靠摩擦力同步运动,无打滑现象;计米轮5配备有传感器以检测计米轮5转过的圈数;由于计米轮5外径是固定的、已知的,因此通过检测计米轮5转动的圈数即可确定某段时间内缩微胶片1移动的距离。
胶片驱动机构3由位于缩微胶片1两端的收片轴与放片轴构成,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所示为收片轴;收片轴由电机等驱动旋转,从而利用缩微胶片1的张紧力带动放片轴旋转,将缠绕在放片轴上的缩微胶片1逐渐转移至收片轴上,过程中缩微胶片1经过光源6与数码相机4之间的空间,实现将缩微胶片1上的图像拍摄为电子图像的目的。
数码相机4与光源6分别设置在缩微胶片1两侧,光源6可以照亮缩微胶片1,提供良好的拍摄环境,同时可以让缩微胶片图像间隙处保持相同的透光量,即预设透光量;缩微胶片1上一般会有多张图像,图像之间有间隙,每张图像就是一个缩微胶片图像。数码相机4在接收到拍照指令后对取景范围内的图像进行拍照;拍摄过程中数码相机4与缩微胶片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数码相机拍摄宽度S是固定的,预设移动距离一般选择小于或等于数码相机拍摄宽度S;对于缩微胶片图像宽度大于数码相机拍摄宽度S的情况,就需要分多次拍照明对图像进行拼接;选择预设移动距离小于数码相机拍摄宽度S可以让拼接处留出一部分重叠区域,作为拼接的依据,保证拼接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步骤二、基于透光量和/或移动距离,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步骤三、在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步骤四、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
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一般位于数码相机拍摄范围下游的边界处,可以选择与下游边界对齐或位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范围内;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位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范围内时,可以在拍摄范围下游边界与检测位置之间留出部分区域,作为图像拼接时的参考,提升图像拼接质量;通过透光量与预设透光量的比较,可以确定检测位置对应的是缩微胶片图像的间隙或者是图像区域;比如检测到的透光量低于预设透光量,说明当前检测位置位于缩微胶片图像的图像区域内。
通过缩微胶片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可以确定相对于前一停留位置,缩微胶片移动的距离,比如本次移动距离是否超出预设移动距离。
这样就可以确定缩微胶片是否到达拍照位置,到达拍照位置则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并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每次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继续带动缩微胶片向前移动,准备下一次拍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这种重复操作是实现连续拍照的必要的、基本的操作。
该方法通过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可以确定检测处对应的缩微胶片是缩微胶片图像还是图像间隙,自然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透光量的变化判断是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还是后边界到达检测位置;通过获取缩微胶片的移动距离可以确定相对于前一停留位置,缩微胶片移动的距离;对于比较长的缩微胶片图像,无法一次性完成拍照,通过移动距离可以确定该缩微胶片图像的第二段、第三段……图像的拍摄位置,从而实现连续拍摄,且能有效避免漏拍;这样就可以实现整卷缩微胶片的连续、自动拍照,无需人工摇动缩微胶片卷手柄,有效降低了劳动量,提升了拍照效率,满足大批量缩微胶片拍照的需求。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102、基于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103、检测到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104、在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105、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
具体来说,缩微胶片上有很多张图像,对于第一张图像的拍摄,首先我们要确定图像的前边界——即缩微胶片上图像的第一个前边界;通过获取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透光量并与预设透光量比较,若检测到的透光量接近预设透光量,说明检测位置处的缩微胶片上没有图像;若检测到的透光量明显低于预设透光量,说明检测位置对应的是缩微胶片的图像区域;通过上述检测结果就可以确定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是否到达检测位置。
一旦确定前边界到达检测位置,则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让缩微胶片停止前进,为拍照提供稳定的拍摄环境,保证拍照质量。
缩微胶片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摄,获得的图像文件保存在数码相机或其他存储介质中;一般要制定一个图像文件命名规则以确定拍摄图像的顺序,比如按时间点、流水号等方式命名。
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继续带动缩微胶片向前移动,准备对下一个位置进行拍照。
本次操作获取了缩微胶片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但第一个前边界并不是基于这个移动距离确定的,因此直接对本次获取的移动距离清零,为下一次统计做准备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2:基于透光量,确定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包括:
1021、基于透光量和缩微胶片图像间隙处对应的预设透光量,确定透光量的变化量;
1022、基于变化量,确定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具体来说,由于在缩微胶片图像区域和图像间隙处检测到的透光量是明显有区别的,图像区域的透光量明显低于间隙处的透光量;因此,如果实际检测到的透光量从接近预设透光量的状态突然减小,就可以判断为检测到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即具体是根据见得到的透光量的变化动作确定是检测到了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202、基于所述透光量,确定未检测到所述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或后边界;
203、若移动距离等于预设移动距离,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204、在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205、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
具体来说,对于一次无法拍全的缩微胶片图像,在完成第一张图像的拍摄后,后续只能依靠转动圈数判断下一个拍摄位置;这里的预设移动距离一般选择小于或等于数码相机在缩微胶片移动方向上的拍摄宽度,即数码相机拍摄宽度S,即预设移动距离是基于数码相机拍摄宽度S确定的。另外,检测到前边界说明已经开始下一张缩微胶片图像的拍摄,检测到后边界说明当前缩微胶片图像已经拍完;如果两个边界都没有检测到,说明当前缩微胶片图像尚未拍完,因此我们需要确定拍下一段的缩微胶片停留时间:即获取缩微胶片移动距离,当获取的移动距离与预设移动距离相等时,满足停止条件,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进行拍照即可。此次拍照获得的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与前一张图像拼接,若该缩微胶片图像还有未拍到的区域,则下一张图像也参与拼接,最终得到一张完整的电子图像。图像拼接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是否拼接不影响本方案的操作,因此不再赘述。
这里获取透光量用来确认当前缩微胶片图像还没有拍摄结束,作为执行步骤203的前提条件,即透光量作为必要的判断条件,具体如何判断,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介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流程图之三,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302、基于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后边界;
303、若检测到后边界,则在检测到下一图像的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304、在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305、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
具体来说,无论缩微胶片图像能否一次拍全,总有结束的时候,结束的标志就是缩微胶片图像的后边界经过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位置;此时整个缩微胶片图像均移动至数码相机拍摄区域的下游,本张缩微胶片图像拍摄结束。
因此我们通过检测后边界就可以判定一张缩微胶片图像是否拍摄完成;在检测到后边界时缩微胶片正处于移动状态,说明还没有到达下一拍摄位置,从而可以推定包含边界的部分已经被上一次拍摄动作拍摄到,这张缩微胶片图像已经拍摄完成;依据上述判断,下一次拍摄位置应该是下一张缩微胶片的前端;所以若检测到后边界,则在检测到下一图像的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开始对下一张缩微胶片图像进行拍摄。
图3、图4、图5对应的三种状态是拍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三种不同情形,包括首次检测到前边界(步骤101~步骤105)、移动距离等于预设移动距离(步骤201~步骤205)、检测到后边界(步骤301~步骤305),三者属于并列关系。
步骤101~步骤105仅适用于确定整卷缩微胶片的第一位置拍摄,即第一张缩微胶片图像的前端,后续的连续拍摄动作由步骤201~步骤205、或者步骤301~步骤305控制即可。
对于缩微胶片上都是一次就能拍全的缩微胶片图像,位于整卷缩微胶片开始的缩微胶片图像,执行步骤101~步骤105开始整段缩微胶片的第一位置拍摄;后续一直持续执行步骤301~步骤305即可。
对于缩微胶片上都是一次无法拍全的缩微胶片图像,位于整卷缩微胶片开始的缩微胶片图像,执行步骤101~步骤105,开始整段缩微胶片的第一位置拍摄;然后按以下循环进行:执行N次步骤201~步骤205、执行1次步骤301~步骤305至整卷缩微胶片拍摄完成,N为正整数。
对于缩微胶片中既包含一次能拍全、又包含一次无发拍全的缩微胶片图像的情况,执行情况与前一情形类似,只是其中N的范围扩大为非负整数;一次能拍全就不需要执行步骤201~步骤205,即N=0。
通过对上述三种状态的触发条件进行限定,满足条件就按对应的方法执行,就可以实现对整卷缩微胶片连续自动拍摄的目的。
另外,对于缩微胶片上所有缩微胶片图像宽度已知的情况,则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B、基于所述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C、检测到所述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D、基于缩微胶片图像宽度、预设移动距离及所述移动距离,确定该缩微胶片图像后续拍摄对应的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的时机;所述预设移动距离基于所述数码相机在缩微胶片移动方向上的拍摄宽度确定。
即首先检测前边界,检测到后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完成第一段图像的拍摄;同时根据当前缩微胶片图像宽度、预设移动距离确定后续停止、拍摄动作执行的次数,即:
其中,L为缩微胶片图像宽度,s为预设移动距离,n为整数,m为余数;
若m为0,则当前缩微胶片图像总共需要停止、拍摄n次才能拍完;若m不为0,则前缩微胶片图像总共需要停止、拍摄n+1次才能拍完。
每次停留的时机就是本次移动距离等于设定移动距离。
对于一整卷缩微胶片来说,如果所有缩微胶片图像宽度都相等且是已知的,则可直接按此方法进行连续拍照;中间拍摄过程只需要比较移动距离与设定移动距离,不需要判断有没有检测到前边界或者后边界;下一张缩微胶片图像开始拍摄的条件是再次检测到前边界,整个过程无需检测后边界是否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前边界,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控制数码相机拍照时,对本次拍摄到的图像文件进行标记。
具体来说,对于一次无法拍全的情况,还需要在后台对多张图像文件进行拼接以获得完整的缩微胶片图像;标记可以作为缩微胶片图像之间的记号,从被标记的图像文件开始到下一被标记的图像文件之前的所有图像文件都属于同一张缩微胶片图像。
图像文件的标记方式很多,比如:
(1)、对于拍摄后的图像文件是按拍摄顺序保存的,这种情况可以对文件名称进行标记,比如在文件名称末尾添加固定内容,或者有自己编号规则的内容,例如添加“ABC”、“ABC01”、“ABC_01”等;
(2)、对于拍摄后的图像文件是按拍摄顺序保存的,还可以利用保存标记文件的方式实现,先保存一个区别于图像文件的标记文件,然后再保存这一张图像文件;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标记文件实现分隔,两个标记文件之间的所有图像文件都属于同一张缩微胶片图像,按顺序拼接即可;
(3)、还有一种是通过修改默认保存路径的方式实现,即以新建文件夹的方式实现标记;具体来说,每次执行标记动作时,在指定目录按预设规则新建一个文件夹,然后将这张图像文件以及下一标记动作执行之前的所有图像文件均保存到该文件夹中,即利用文件夹实现标记,将属于同一张缩微胶片图像的图像文件保存在同一文件夹中。
获取缩微胶片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统计缩微胶片上的固定参照物出现的次数,例如传统胶片两侧等距离设置的栅格;也可以计算收片轴或放片轴最外侧缩微胶片走过的弧长。这里提供一种利用计米轮实现移动距离检测的实施方式:计米轮设置在缩微胶片移动路径上,依靠缩微胶片带动计米轮转动,两者无摩擦,即计米轮是随缩微胶片的移动而同步转动的,因此计米轮外圈转过的距离就等于缩微胶片的移动距离;
由于计米轮外径是固定的已知量,因此只要获取到计米轮的转动圈数,就可直接换算为缩微胶片的移动距离,这种换算属于常见的转动角、半径与弧长的计算,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每次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对转动圈数清零。这样可以在每次开始移动前重新计数,实现仅记录缩微胶片相对于上一停留位置的转动圈数,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因此,一旦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就默认对已统计到的计米轮转动圈数进行清零,计米轮圈数统计仅用作判断缩微胶片驱动机构下一次停留时机的条件。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和至少一个存储器402,存储器存储有操作系统4021和应用程序4022,处理器401通过调用存储器4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如上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步骤。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403系统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403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403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403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403、控制总线403和状态信号总线403。但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403都标为总线403系统。
上述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401中,或者由处理器401实现。
电子设备可以是单独配置的硬件设备,也可以是电脑本身的硬件设备,比如安装在电脑的操作软件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可以确定检测处对应的缩微胶片是缩微胶片图像还是图像间隙,自然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透光量的变化判断是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还是后边界到达检测位置;通过获取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相对于前一停留位置,缩微胶片移动的距离,对于比较长的缩微胶片图像无法一次性完成拍照,通过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第二段、第三段……图像的拍摄位置,从而实现连续拍摄,且能有效避免漏拍;这样就可以实现整卷缩微胶片的连续、自动拍照,无需人工摇动缩微胶片卷手柄,有效降低了劳动量,提升了拍照效率,满足大批量缩微胶片拍照的需求。
前面已经对缩微胶片拍照系统中的:缩微胶片驱动机构3、数码相机4、计米轮5、光电传感器2等分别进行了介绍,这里再补充一部分内容;即该缩微胶片拍照系统还包括如上的电子设备,缩微胶片驱动机构3、数码相机4、计米轮5上的传感器、光电传感器2均与处理器连接。这样处理器就能顺利实现与上述部件的通信,以在执行上述缩微胶片拍照方法时,获取检测信息和实现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步骤,例如可包括以下步骤一至步骤四:
步骤一、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步骤二、基于透光量和/或移动距离,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步骤三、在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步骤四、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可以确定检测处对应的缩微胶片是缩微胶片图像还是图像间隙,自然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透光量的变化判断是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还是后边界到达检测位置;通过获取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相对于前一停留位置,缩微胶片移动的距离,对于比较长的缩微胶片图像无法一次性完成拍照,通过计米轮转动的圈数可以确定第二段、第三段……图像的拍摄位置,从而实现连续拍摄,且能有效避免漏拍;这样就可以实现整卷缩微胶片的连续、自动拍照,无需人工摇动缩微胶片卷手柄,有效降低了劳动量,提升了拍照效率,满足大批量缩微胶片拍照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控制数码相机拍照结束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启动;该方法包括:
获取缩微胶片的透光量和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基于所述透光量和/或所述移动距离,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在所述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后,控制数码相机拍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包括:
基于所述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检测到所述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透光量,确定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包括:
基于透光量和所述缩微胶片图像间隙处对应的预设透光量,确定所述透光量的变化量;
基于所述变化量,确定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包括:
基于所述透光量,确定未检测到所述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或后边界;
若所述移动距离等于预设移动距离,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所述预设移动距离基于所述数码相机在缩微胶片移动方向上的拍摄宽度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包括:
基于所述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后边界;
若检测到所述后边界,则在检测到下一图像的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包括:
基于所述透光量,检测缩微胶片图像的前边界;
检测到所述前边界后,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
基于缩微胶片图像宽度、预设移动距离及所述移动距离,确定该缩微胶片图像后续拍摄对应的控制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的时机;所述预设移动距离基于所述数码相机在缩微胶片移动方向上的拍摄宽度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2、3、5或6所述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前边界,所述缩微胶片驱动机构停止,控制数码相机拍照时,对本次拍摄到的图像文件进行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微胶片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缩微胶片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包括:
获取计米轮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转动圈数;所述计米轮与所述缩微胶片同步转动;
基于所述转动圈数与所述计米轮的外径,确定所述缩微胶片基于上一停留位置的移动距离。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缩微胶片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缩微胶片驱动机构、数码相机、计米轮、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缩微胶片驱动机构、数码相机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待拍摄的缩微胶片绕过所述计米轮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数码相机设置在所述缩微胶片一侧。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568757.3A 2019-06-27 2019-06-27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76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757.3A CN110376825B (zh) 2019-06-27 2019-06-27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757.3A CN110376825B (zh) 2019-06-27 2019-06-27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6825A true CN110376825A (zh) 2019-10-25
CN110376825B CN110376825B (zh) 2021-06-18

Family

ID=68251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8757.3A Active CN110376825B (zh) 2019-06-27 2019-06-27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68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0810A (en) * 1975-08-15 1977-09-27 Bell & Howell Company Instantaneous imaging microfilm recording camera with blip control
US4453823A (en) * 1981-05-25 1984-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stopping a film
JPH0990504A (ja) * 1995-09-25 1997-04-04 Canon Inc 情報検索装置
CN203616568U (zh) * 2013-11-11 2014-05-28 天津爱安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缩微胶片阅读机中的精确定位装置
CN109212867A (zh) * 2018-10-30 2019-01-15 北京大申烽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缩微胶片超高清数字图像还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0810A (en) * 1975-08-15 1977-09-27 Bell & Howell Company Instantaneous imaging microfilm recording camera with blip control
US4453823A (en) * 1981-05-25 1984-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stopping a film
JPH0990504A (ja) * 1995-09-25 1997-04-04 Canon Inc 情報検索装置
CN203616568U (zh) * 2013-11-11 2014-05-28 天津爱安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缩微胶片阅读机中的精确定位装置
CN109212867A (zh) * 2018-10-30 2019-01-15 北京大申烽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缩微胶片超高清数字图像还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6825B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3899B (zh)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7011041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02006426A (ja) 複数画像を自動的に捕捉する方法
CN102420898A (zh) 一种基于手机的全景照相实现方法及手机
US7116359B2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blur in captured images
CN103873799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投影方法和电子设备
JP2008301526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10376825A (zh) 缩微胶片拍照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JP501391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US9538097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mage pickup unit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FR3007175A1 (fr) Systemes de reperage de la position de la camera de tournage pour le tournage de films video
JP4974753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3581575A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JP201008103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483490B2 (ja)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alvala The Frankencamera: building a programmable camera for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JP4666098B2 (ja)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59748A (zh) 基于全景拍摄装置的图像建模方法及全景拍摄系统
JP3420996B2 (ja) カメラ
CN208386762U (zh) 基于多个拍摄终端的全景拍摄装置及系统
JP486349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97475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613539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1242508A (ja) デモンストレーションモードを備えた確認用カメラ及び方法
Guncheon Canon PowerShot Digital Field Gui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