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6645A -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6645A
CN110376645A CN201910712568.9A CN201910712568A CN110376645A CN 110376645 A CN110376645 A CN 110376645A CN 201910712568 A CN201910712568 A CN 201910712568A CN 110376645 A CN110376645 A CN 110376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um
contact mode
interface location
target area
top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25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朝晖
方惠京
孙盼科
徐怀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107125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66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6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66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2Move-out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目标薄层砂体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实现了地震资料薄层效应的校正从而精准确定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薄层砂体上下围岩对地震响应有明显影响,在实际过程中,该方案首先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并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确定相应的子区域中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提升了方案的场景适应力。

Description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震垂向分辨率是地震资料地质解释中的核心问题。一般情况下,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为地震波长的四分之一。当地层厚度小于地震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地层上界面和下界面的地震反射产生干涉叠加效应,导致地震同相轴已无法准确显示地层上界面位置,这种现象称为地震资料的薄层效应。
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中,通过地震资料确定砂体发育特征是核心任务。尤其是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砂体的顶界面构造特征成为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由于目前国内外没有有效的地震资料薄层效应校正方法,薄层的地震解释长期存在误差,为油气藏后期开发带来困扰。
可见,地震资料薄层效应导致无法准确得到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为油气藏的后期开发带来困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地震资料薄层效应导致的无法准确得到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根据所述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所述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优选的,在所述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之前,还包括:
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分布规律;
针对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所述地层分布规律,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划分,得到多个子区域。
优选的,所述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序列,以作为地层接触模式。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包括:
利用地震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优选的,所述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包括:
对于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型,根据测井资料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
根据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优选的,所述根据测井资料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包括:
根据测井资料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的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所述密度测井曲线,分别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装置,包括:
地层接触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
地质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顶界面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所述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
地层分布规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分布规律;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针对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所述地层分布规律,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划分,得到多个子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方案包括: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分别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对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根据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可见,该方案通过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目标薄层砂体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实现了地震资料薄层效应的校正并精准确定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薄层砂体上下围岩对地震响应有明显影响,在实际过程中,该方案首先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并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确定相应的子区域中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提升了方案的场景适应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目标区域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子区域1的地层接触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子区域2的地层接触模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子区域3的地层接触模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子区域4的地层接触模式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的实现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的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的S703的细化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装置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1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实现了地震资料薄层效应的校正并精准确定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的目的,且校正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地层接触模式分别进行校正,具备较强的场景适应能力。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进行介绍,参见图1,实施例一包括:
S101、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
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是指待进行地震资料薄层效应校正的区域,目标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区域。具体的,在S101之前,首先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划分依据主要为依据地层接触模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划分。
上述地层接触模式指垂直方向上不同地质体的分布规律,具体可以基于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分析归纳得到。如图2所示,目标区域包括四个子区域,分别为子区域1、子区域2、子区域3、子区域4,各个子区域的垂直方向上呈现不同的地质体分布规律,即不同的地层接触模式,具体的,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分别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假设本实施例中目标薄层砂体是东河砂岩,在不同的地层接触模式中,薄层位置的地震同相轴波峰/谷的位置与东河砂岩界面位置的偏移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地层接触模式下的地震资料薄层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如子区域1的地层接触模式偏移量较大,而子区域4的地层接触模式偏移量较小。因此,本实施例在进行地震资料薄层效应校正之前,首先归纳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在校正过程中,分别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执行相应的校正操作,以确定各个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S102、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具体的,分别依据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基于目标薄层砂体和围岩的地球物理参数建立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模型中的速度和密度参数可以根据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曲线得到。
S103、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基于射线追踪方法,利用地震主频的雷克子波对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基于地震正演剖面,分析不同楔状体不同厚度位置砂体顶面和地震同相轴峰/谷位置的时间偏移量,生成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对各个地层接触模式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进行整理,得到目标薄层砂体的地震资料薄层效应校正模板。
S104、根据所述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所述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方案包括: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分别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对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根据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可见,该方案通过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目标薄层砂体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实现了地震资料薄层效应的校正并精准确定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薄层砂体上下围岩对地震响应有明显影响,在实际过程中,该方案首先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并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确定相应的子区域中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提升了方案的场景适应力。
下面开始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二,实施例二基于前述实施例一实现,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展。
图7为实施例二的实现流程图,图8为实施例二的过程示意图,参见图7和图8,实施例二具体包括:
S701、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分布规律;
S702、根据地层分布规律,将各个子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序列作为该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将由底至顶的地质层序列作为地层接触模式,例如,如图3所示的地层接触模式为“东河砂岩-顶部泥岩-角砾岩-中泥岩”,如图4所示的地层接触模式为“东河砂岩-顶部泥岩-中泥岩”,如图5所示的地层接触模式为“东河砂岩-角砾岩-中泥岩”,如图6所示的地层接触模式为“东河砂岩-中泥岩”。
S703、分别构建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具体的,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如图9所示,该模型参数包括砂体厚度、密度、纵波在砂体中的传播速度。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就是根据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得到的,在图9中,曲线1即为砂体实际界面,而曲线2则是依据地震数据解释的(地震同相轴波峰/谷),两条线存在误差,通过正演就能记录这个误差,从而生成时间-厚度偏移曲线。通过对每一种地层接触模型的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正演,即可得每一种地层接触模式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S704、利用地震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本实施例中,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如图10所示,其中,“东河砂岩-顶部泥岩-角砾岩-中泥岩”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为曲线a,“东河砂岩-顶部泥岩-中泥岩”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为曲线b,“东河砂岩-角砾岩-中泥岩”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为曲线c,“东河砂岩-中泥岩”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为曲线d。
S705、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生成目标薄层砂体的地震资料薄层效应校正模板;
S706、根据地震资料薄层效应校正目标,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所述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如图8所示,具体的,在得到地震资料薄层效应校正模板之后,沿着地震剖面峰/谷位置追踪的层位加上时间偏移量,结合速度场和目标薄层砂体的地震层位解释,最终确定目标薄层砂体的顶面构造图。
如图11所示,前述S7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01、根据测井资料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的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
S1102、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所述密度测井曲线,分别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
S1103、根据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归纳目标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分布规律,确定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并根据各个地层接触模式分别确定相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最终依据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对相应的子区域中的目标薄层砂体的位置进行校正,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提升了薄层砂体的三维地震解释的准确性,在高含水期油藏储层表征研究中,砂体微构造对井间剩余油有明显控制作用,使用本方案能够识别地震相面隐藏的砂体微构造,从而指导剩余油的高效挖潜。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装置与上文描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地层接触模式确定模块1201:用于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
地质模型构建模块1202:用于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生成模块1203:用于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顶界面位置确定模块1204: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所述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地层分布规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分布规律;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针对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所述地层分布规律,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划分,得到多个子区域。
本实施例的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因此该装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前文中的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的实施例部分,例如,地层接触模式确定模块1201、地质模型构建模块1202、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生成模块1203、顶界面位置确定模块1204,分别用于实现上述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中步骤S101,S102,S103,S104。所以,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相应的各个部分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展开介绍。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因此其作用与上述方法的作用相对应,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
存储器10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00: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最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根据所述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所述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之前,还包括:
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分布规律;
针对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所述地层分布规律,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划分,得到多个子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序列,以作为地层接触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包括:
利用地震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包括:
对于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型,根据测井资料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
根据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井资料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包括:
根据测井资料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的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所述密度测井曲线,分别确定所述地层接触模式中各个地层的密度参数和纵波传播速度。
7.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层接触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区域中各个子区域的地层接触模式;
地质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构建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
时间厚度偏移曲线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二维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得到各个所述地层接触模式对应的时间-厚度偏移曲线;
顶界面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厚度偏移曲线,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所述子区域的目标薄层砂体的顶界面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地层分布规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分布规律;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针对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所述地层分布规律,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划分,得到多个子区域。
9.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12568.9A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Withdrawn CN1103766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2568.9A CN110376645A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2568.9A CN110376645A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6645A true CN110376645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5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2568.9A Withdrawn CN110376645A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664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6977A (zh) * 2020-03-27 2020-07-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切片叠加的薄层预测方法
CN112523750A (zh) * 2020-11-20 2021-03-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砂体的尖灭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218817A (zh) * 2021-04-07 2021-08-06 任波 一种用于公路试验检测的路基强度试验方法
CN113496074A (zh) * 2020-04-03 2021-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稳砂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8670A (en) * 1989-02-15 1990-04-17 Conoco Inc. Method for interval velocity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reflector position from before stack seismic data
CN101025084A (zh) * 2006-02-20 2007-08-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随钻预测钻头底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
US20100036614A1 (en) * 2005-12-12 2010-02-11 Hannes Georges Zuecher Locating oil or gas passively by observing a porous oil and gas saturated system giving off its characteristic resonance response to ambient background noise, including op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oil, locatinggas and water
CN104656136A (zh) * 2015-01-28 2015-05-27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实际模型地震模拟指导下的油气储层低频阴影识别技术
CN104975851A (zh) * 2014-04-10 2015-10-14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振幅随炮检距变化道集分析的油藏模型优化方法
CN105158797A (zh) * 2015-10-16 2015-12-1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实际地震资料的交错网格波动方程正演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8670A (en) * 1989-02-15 1990-04-17 Conoco Inc. Method for interval velocity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reflector position from before stack seismic data
US20100036614A1 (en) * 2005-12-12 2010-02-11 Hannes Georges Zuecher Locating oil or gas passively by observing a porous oil and gas saturated system giving off its characteristic resonance response to ambient background noise, including op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oil, locatinggas and water
CN101025084A (zh) * 2006-02-20 2007-08-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随钻预测钻头底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
CN104975851A (zh) * 2014-04-10 2015-10-14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振幅随炮检距变化道集分析的油藏模型优化方法
CN104656136A (zh) * 2015-01-28 2015-05-27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实际模型地震模拟指导下的油气储层低频阴影识别技术
CN105158797A (zh) * 2015-10-16 2015-12-1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实际地震资料的交错网格波动方程正演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琛: "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微结构识别及特征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6977A (zh) * 2020-03-27 2020-07-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切片叠加的薄层预测方法
CN111366977B (zh) * 2020-03-27 2021-07-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切片叠加的薄层预测方法
CN113496074A (zh) * 2020-04-03 2021-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稳砂方法及装置
CN112523750A (zh) * 2020-11-20 2021-03-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砂体的尖灭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23750B (zh) * 2020-11-20 2023-1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砂体的尖灭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218817A (zh) * 2021-04-07 2021-08-06 任波 一种用于公路试验检测的路基强度试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6645A (zh) 一种薄层砂体顶界面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209560B2 (en) Assignment of systems tracts
CN104765065B (zh) 一种确定沉积地层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Molinari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3D seismic velocity model of the Po Plain sedimentary basin, Italy
Chiarabba et al. Vp and Vp/Vs images in the Mw 6.0 Colfiorito fault region (central Italy): A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eismotectonic and seismogenic processes
US10571601B2 (en) Geologic fault representation for flow simulation
CA2737008C (en) Smoothing of stair-stepped geometry in grids
AU20113547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a geocellular model
CN108089227B (zh) 新的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Hergert et al. Geomechanical model of the Marmara Sea region—I. 3-D contemporary kinematics
EA020635B1 (ru) Способ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для поиска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поля средних скоростей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волны
Resor et al. Forward modeling synsedimentary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prograding steep-sloped carbonate margin
CN104375172A (zh) 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的方法
US2019039209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imulation Gridding with Partial Faults
CN106285642A (zh) 一种基于地震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CN113093286B (zh) 一种冷泉发育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反演方法
CN104459798A (zh) 一种基于rtm成像的速度建模方法
Benetatos et al. How to approach subsidence evaluation for marginal fields: A case history
CN104895554A (zh) 水平井测井数据的深度时间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5487120A (zh) 用于确定山前带的激发井位的方法
CN115903026B (zh) 复合砂体构型解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076982B (zh)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2180466B (zh) 一种河道砂体识别方法及装置
Landschulze et al. Fracture formation due to differential compaction under glacial load: a poro-elastoplastic simulation of the Hugin Fracture
Stronach et al. Depth and Shape of the Basement Surface Beneath Wellington City, Based on Gravity and Seismic Constra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