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6644B -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6644B
CN110376644B CN201910763081.3A CN201910763081A CN110376644B CN 110376644 B CN110376644 B CN 110376644B CN 201910763081 A CN201910763081 A CN 201910763081A CN 110376644 B CN110376644 B CN 110376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data
stack seismic
time difference
splicing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30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6644A (zh
Inventor
郭银玲
刘能超
彭苏萍
杜文凤
李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to CN2019107630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6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6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6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6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6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涉及地震勘探的技术领域,包括: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在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本发明利用目标层位对齐的方法将不同区块在不同时期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消除叠前地震数据的时差差异,并且利用振幅均衡处理消除了振幅差异,进而使得拼接无痕迹,提高了拼接效果。

Description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多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资料,往往需要将其拼接成一整块数据,才能使之后的解释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此时,如何将两块或者几块这样的地震数据进行拼接,是很多生产区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同时期采集与处理的地震数据具有较强的非一致性,例如处理基准面设定等。因此,会造成拼接痕迹明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利用目标层位对齐的方法将不同区块在不同时期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消除叠前地震数据的时差差异,进而使得拼接无痕迹,提高拼接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其中,包括: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在所述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
进一步的,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包括:获取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其中,不同的区块对应不同的坐标系;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对编号后的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浮动基准面校正;将基准面校正后的各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得到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进一步的,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包括:任意选定一个原点,基于所述原点建立拼接坐标系;基于所述拼接坐标系,对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重新进行编号。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包括:基于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确定目标层位;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目标层位进行层位追踪,并计算不同区块在所述目标层位的每一个地震道对应的时差;基于所述时差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
进一步的,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包括: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的算式为:
Figure BDA0002169806090000021
其中,RMS为均方根振幅,N为样点个数,xi为第i个样点的振幅值。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装置,其中,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时差校正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振幅均衡处理模块,用于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拼接模块,用于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
进一步的,处理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其中,不同的区块对应不同的坐标系;编号单元,用于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基准面校正单元,用于对编号后的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浮动基准面校正;插值处理单元,用于将基准面校正后的各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得到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进一步的,时差校正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确定目标层位;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目标层位进行层位追踪,并计算不同区块在所述目标层位的每一个地震道对应的时差;时差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时差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
进一步的,振幅均衡处理模块包括: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单元,用于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先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在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然后基于拼接界限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再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最后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本发明利用目标层位对齐的方法将不同区块在不同时期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消除叠前地震数据的时差差异,并且利用振幅均衡处理消除了振幅差异,进而使得拼接无痕迹,提高了拼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1的流程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4为不同区块在拼接坐标系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标:
11-处理模块;12-选择模块;13-时差校正模块;14-振幅均衡处理模块;15-拼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不同区块在不同时期采集与处理的地震数据具有较强的非一致性,例如处理基准面设定等。因此,会造成拼接痕迹明显的问题。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利用目标层位对齐的方法将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消除叠前地震数据的时差差异,并且利用振幅均衡处理消除振幅差异,进而使得拼接无痕迹,提高拼接效果。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其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叠前地震数据可以指在地震数据叠加之前偏移,叠前地震数据精度高,且叠前在处理地层倾角大或者构造复杂地区的地震数据较为实用。
步骤S102,在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
步骤S103,基于拼接界限,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层位为时间域上的某一地层对应的同向轴,目标层位对齐即将不同区块上的同一地层对应的同向轴对齐,避免生成假断层。时差校正可以消除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时差差异。
步骤S104,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时差校正后的各区块叠前地震数据在振幅上可能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需要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以消除各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在振幅上的差异。其中,步骤S103包括: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其中,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的算式为:
Figure BDA0002169806090000061
其中,RMS为均方根振幅,N为地震样点个数,xi为第i个地震样点的振幅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可以将地震样点的振幅值调整到一个数量级范围内,方便解释者对叠前地震数据的应用。
具体的,对不同区块的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分别进行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选择其中一块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作为标准值,对其他区块的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做进一步的数值运算,使得各区块数据振幅在同一标准范围内。
步骤S105,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拼接即为合并,对经过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合并,可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先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在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然后基于拼接界限,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再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最后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目标层位对齐的方法将不同区块在不同时期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消除叠前地震数据的时差差异,并且利用振幅均衡处理消除了振幅差异,进而使得拼接无痕迹,提高了拼接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2,步骤S101包括:
步骤S201,获取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其中,不同的区块对应不同的坐标系。
步骤S202,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即使多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是不同时期处理过的,具有不同的编号规则,在利用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后,可以保证不同时期的叠前地震数据的拼接。
步骤202包括:任意选定一个原点,基于原点建立拼接坐标系;基于拼接坐标系,对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重新进行编号。
步骤S203,对编号后的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浮动基准面校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拼接前的叠前地震数据做浮动基准面校正可以解决同相轴不是真实位置的问题。
步骤S204,将基准面校正后的各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区块叠前地震数据的面元大小不同,例如:区块1叠前地震数据的面元大小为40×20,区块2叠前地震数据的面元大小为20×20,为保证面元大小相同,本实施例将40×20的叠前地震数据插值为20×20的面元大小。
进一步的,参照图3,步骤S102包括:
步骤S301,基于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确定目标层位。
步骤S302,基于拼接界限对目标层位进行层位追踪,并计算不同区块在目标层位的每一个地震道对应的时差。
步骤S303,基于时差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为地震数据体。具体的,本实施例在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中选择一条Inline线,然后将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分别对两个区块上的目标层位进行层位追踪,将两个地震数据体解释的地震层位相减,得到两个地震数据体在拼接界限位置处Inline线上每个地震道的时差。沿着CMP方向有多个地震道,针对每一个地震道,除了存在拼接界限位置处Inline线,还存在多条Inline线,且地震道在每条Inline线上的时差不同,因此地震道的时差为数组形式。为了得到CMP(Common MiddlePoint,共中心点)方向上每一个地震道的时差,先给定一个CMP数,其中,CMP数为Inline线的条数。然后从拼接位置处Inline线开始,将时差沿CMP方向递减为0。在上述递减的过程中,将CMP方向上相邻两条Inline线的差值作为递减值,利用地震道在上一条Inline线上的时差减去递减值,可以得到地震道在下一条Inline线上的时差。将地震道在CMP方向上所有Inline线上的时差集合,可以确定地震道的时差。例如:CMP数为100,拼接界限位置处Inline线上的时差为100,将时差从拼接界限位置处Inline线开始依次递减,减到第100条Inline线的时候时差减为0,若相邻两条Inline线的递减值均为1,则地震道的时差为[100,99,98……,1]。其中,Inline线和CMP方向如图4所示。
实施例二: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装置,其中,包括:
处理模块11,用于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选择模块12,用于在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
时差校正模块13,用于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
振幅均衡处理模块14,用于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
拼接模块15,用于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装置,先利用处理模块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在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然后基于拼接界限,利用时差校正模块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再利用振幅均衡处理模块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最后利用拼接模块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目标层位对齐的方法将不同区块在不同时期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消除叠前地震数据的时差差异,并且利用振幅均衡处理消除了振幅差异,进而使得拼接无痕迹,提高了拼接效果。
进一步的,处理模块11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其中,不同的区块对应不同的坐标系;
编号单元,用于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
基准面校正单元,用于对编号后的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浮动基准面校正;
插值处理单元,用于将基准面校正后的各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进一步的,编号单元包括:
建立子单元,用于任意选定一个原点,基于原点建立拼接坐标系;
编号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拼接坐标系,对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重新进行编号。
进一步的,时差校正模块13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确定目标层位;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拼接界限对目标层位进行层位追踪,并计算不同区块在目标层位的每一个地震道对应的时差;
时差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时差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
进一步的,振幅均衡处理模块14包括:
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单元,用于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在所述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
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
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
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
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其中,不同的区块对应不同的坐标系;
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
对编号后的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浮动基准面校正;
将基准面校正后的各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得到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包括:
任意选定一个原点,基于所述原点建立拼接坐标系;
基于所述拼接坐标系,对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重新进行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包括:
基于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确定目标层位;
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目标层位进行层位追踪,并计算不同区块在所述目标层位的每一个地震道对应的时差;
基于所述时差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包括:
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的算式为:
Figure FDA0002453028460000021
其中,RMS为均方根振幅,N为样点个数,xi为第i个样点的振幅值。
6.一种叠前地震数据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区块的重叠区域任意选择一条Inline线作为拼接界限;
时差校正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层位对齐的时差校正;
振幅均衡处理模块,用于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振幅均衡处理;
拼接模块,用于将振幅均衡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拼接界限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的叠前地震数据;
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其中,不同的区块对应不同的坐标系;
编号单元,用于将所有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的线号和CMP号基于同一个坐标系进行重新编号;
基准面校正单元,用于对编号后的各个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浮动基准面校正;
插值处理单元,用于将基准面校正后的各区块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得到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时差校正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确定目标层位;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拼接界限对所述目标层位进行层位追踪,并计算不同区块在所述目标层位的每一个地震道对应的时差;
时差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时差对所述面元大小相同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振幅均衡处理模块包括:
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单元,用于对时差校正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均方根振幅均衡处理。
CN201910763081.3A 2019-08-16 2019-08-16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76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3081.3A CN110376644B (zh) 2019-08-16 2019-08-16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3081.3A CN110376644B (zh) 2019-08-16 2019-08-16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6644A CN110376644A (zh) 2019-10-25
CN110376644B true CN110376644B (zh) 2020-06-30

Family

ID=68259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3081.3A Active CN110376644B (zh) 2019-08-16 2019-08-16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6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165B (zh) * 2020-07-31 2024-0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的拼接方法及装置
CN114217348B (zh) * 2021-11-09 2023-10-2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针对不规则地震数据的拼接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55059B1 (en) * 2013-01-15 2021-11-03 CGG Services SAS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including data-constrained surface-consistent correction
CN103713318B (zh) * 2013-12-11 2016-06-2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对三维叠后地震数据进行拼接的方法
CN105629296B (zh) * 2014-10-29 2018-0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叠后数据体拼接方法及装置
CN105388521B (zh) * 2015-10-28 2018-07-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叠后地震数据的拼接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6644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6644B (zh) 叠前地震数据拼接方法及装置
CN102998704B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CN104181599B (zh) 一种基于近地表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WO2007046107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seismic horizons with attributes
CN108828668B (zh)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99103B (zh) 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2928873A (zh) 基于四维能量聚焦的地面微地震定位方法
CN105388521A (zh) 一种叠后地震数据的拼接方法及装置
CN104122587A (zh) 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以及系统
CN105204065A (zh) 一种拾取初至波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57553B (zh) 动校正量递推修正的无拉伸畸变动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3884325A (zh) 电子罗盘及带有该电子罗盘的设备
CN111323813B (zh) 一种走廊叠加剖面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4155688A (zh) 一种高精度加权叠加方法
CN104898162A (zh) 地质勘探中的裂缝检测方法
CN110888167B (zh) 一种二维测线地震数据闭合差的校正方法及处理终端
AU6495399A (en) High fidelity ro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9581505B (zh) 一种正演初至波走时剩余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11781644B (zh) 浅中地层地震数据的线性干扰衰减方法及装置
CN112630832B (zh) 基于衰减因子随入射角变化的含气性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6094035B (zh) 一种基于单机快速处理的剩余静校正计算方法
CN112379420B (zh) 高精度弯曲测线叠前时间域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9254322B (zh) 一种基于遗传的剩余静校正模型道建立方法
Frazer et al. Benchmarking Automated Rayleigh‐Wave Arrival Angle Measurements for USArray Seismograms
CN115166828B (zh) 地震数据叠后一致性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