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1270A -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1270A
CN110371270A CN201910695919.XA CN201910695919A CN110371270A CN 110371270 A CN110371270 A CN 110371270A CN 201910695919 A CN201910695919 A CN 201910695919A CN 110371270 A CN110371270 A CN 110371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product
partly latent
refute
laun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59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1270B (zh
Inventor
林仁志
龙汉新
张光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59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1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1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1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1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1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3/00Launching or hauling-out by landborne slipways; Slip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产品船及其附件的总重量,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将产品船坐墩在半潜驳上并使随半潜驳拖航至锚地或者沉坑内;使产品船与半潜驳在相贴合的情况下随半潜驳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向产品船内加载压载水,边加水边下潜,直至压载水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并下潜至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深度h2;使产品船与半潜驳分离,拖动产品船离开半潜驳并拖航靠泊。该方法采用边下潜边加压载水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半潜驳资源实现产品船的安全起浮出驳,且降低了产品船下水成本及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半潜驳也称半潜式母船,是专门从事运输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型舰船、潜艇、龙门吊、预制桥梁构件等超长、超重但又无法分割吊运的超大型设备的特种海运船舶。半潜驳在工作时,会像潜水艇一样,通过调整船身压载水量,能够平稳地将船身甲板潜入一定深度的水下。产品船在平台线建造期间利用钢支架支撑,建造完成后,通过移船小车通过顶起钢支架托起整船移动到码头边的半潜驳上,然后整船坐墩落在半潜驳上,移船小车卸载退出后,产品船随半潜驳一同下潜,下潜到一定深度后整船起浮出驳的方式下水。
目前,为了调节产品船水平状况,需要按照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要求,向产品船的艏部或艉部压载舱内加压载水,然后通过移船小车将产品船顶升平移过驳至半潜驳上,半潜驳在沉坑或锚地内下潜,以实现产品船安全起浮出驳。在产品船下水前,以保证产品船平稳起浮下水。
提前在产品船内加载压载水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船加载压载水时,艏艉部线型大,受力面积小,容易在压载水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因此,需要在产品船的艏艉增加钢支架,以使产品船艏艉部受力均匀。由于产品船艏艉部属于尖瘦型,顶升移动时受力面积小,容易晃动,不便于布置大量的钢支架。2)产品船加载压载水增加了产品船下水时的重量,移船小车的数量需要相应的增加,造成下水成本增加的同时,难度系数会增加,风险加大。3)现有半潜驳的承载能力、调载能力有限。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半潜驳实现产品船的安全起浮出驳,降低产品船下水成本及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产品船及其附件的总重量,通过计算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
步骤S2、使所述产品船坐墩在半潜驳上并随所述半潜驳拖航至锚地或沉坑内;
步骤S3、使所述产品船和所述半潜驳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使所述产品船随所述半潜驳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步骤S4、向所述产品船内加载压载水,所述半潜驳继续下潜,直至所述产品船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且所述产品船随所述半潜驳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步骤S5、使所述产品船与所述半潜驳分离,使所述产品船拖带离开所述半潜驳并拖航靠泊。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产品船及其附件的总重量包括所述产品船的空船重量、油舱加油重量、舾装件的重量以及辅助下水附件的重量。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包括:
S21、利用移船小车顶升所述产品船移动至所述半潜驳并使所述产品船坐墩在所述半潜驳上;
S22、根据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要求,在所述产品船上对应的压载舱附近布置加水系统;
S23、使所述产品船随所述半潜驳拖航至锚地或者沉坑后,使所述半潜驳抛锚定位。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包括:
S31、调整所述半潜驳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产品船和所述半潜驳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0
S32、检查所述产品船的压载舱是否存在泄漏;若否,执行步骤S33;
S33、继续调整所述半潜驳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产品船和所述半潜驳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向所述产品船内加载压载水的同时,调整所述半潜驳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产品船和所述半潜驳在相贴合的情况下同步下潜,并使所述产品船所受到的吃水浮力小于所述产品船及其加注压载水的重力,保证此过程中所述产品船与所述半潜驳不脱离,直至所述产品船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时,所述产品船随所述半潜驳需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包括:
S51、拆除并撤离所述加水系统;
S52、调整所述半潜驳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半潜驳下潜并与所述产品船相分离;
S53、使所述产品船拖带离开半潜驳并拖航靠泊。
进一步地,在步骤S53中包括:
S531、使所述半潜驳与所述产品船通过缆绳相连接;
S532、使拖轮与所述产品船通过缆绳相连接,并通过所述拖轮使所述产品船拖航靠泊。
进一步地,在步骤S531中,所述半潜驳的左侧与所述产品船的右侧通过缆绳相连接,所述半潜驳的右侧与所述产品船的左侧通过缆绳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半潜驳的前左侧与所述产品船的前右侧通过缆绳相连接,所述半潜驳的前右侧与所述产品船的前左侧通过缆绳相连接;和/或
所述半潜驳的后左侧与所述产品船的后右侧通过缆绳相连接,所述半潜驳的后右侧与所述产品船的后左侧通过缆绳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S5后还包括:
步骤S6、所述半潜驳起锚回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首先根据产品船及其附件的总重量,进行产品船起浮配载计算,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其次,将产品船坐墩在半潜驳上并使随半潜驳拖航至锚地或沉坑内,使产品船与半潜驳在相贴合的情况下随半潜驳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再次,向产品船内加载压载水使产品船下潜,直至压载水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后,同时产品船随半潜驳需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最后,使产品船与半潜驳分离,使产品船拖带离开半潜驳并拖航靠泊,完成产品船安全起浮出驳。本发明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采用边下潜边加载压载水的方法,使产品船受到的浮力抵消增加压载水的重力对产品船结构的影响以及产品船作用在半潜驳上的重力对半潜驳的影响,通过该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半潜驳资源实现产品船的安全起浮出驳,降低产品船下水成本及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中步骤S2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坐墩在半潜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在产品船上安装加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中步骤S3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和半潜驳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和半潜驳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当压载水的重量达到T时,产品船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要求的起浮深度h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中步骤S5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与半潜驳脱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中步骤S53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拖带离开半潜驳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拖带离开半潜驳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产品船拖带离开半潜驳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产品船;
20-半潜驳;
30-加水系统;301-加水管路;302-加水塔架;303-加水泵;
40-缆绳;
50-拖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本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受产品船10线型影响,产品船10的艏艉部不能增加过多的钢支架支撑,无法在平台线上完成加载压载水作业。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通过计算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
步骤S2、使产品船10坐墩在半潜驳20上并随半潜驳20拖航至锚地或沉坑内;
步骤S3、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使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步骤S4、向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同时半潜驳20继续下潜,直至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且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步骤S5、使产品船10与半潜驳20分离,使产品船10拖带离开半潜驳20并拖航靠泊。
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首先根据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进行产品船10起浮配载计算,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其次,将产品船10坐墩在半潜驳20上并使随半潜驳20拖航至锚地或沉坑内,使产品船10与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随半潜驳20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再次,向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使产品船10下潜,同时半潜驳20继续下潜,直至压载水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且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最后,使产品船10与半潜驳20分离,使产品船10拖航靠泊,完成产品船10安全起浮出驳。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采用边下潜边加载压载水的方法,使产品船10受到的浮力抵消增加压载水的重力对产品船10结构的影响以及产品船10作用在半潜驳20上的重力对半潜驳20的影响,通过该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半潜驳20实现产品船10的安全起浮出驳,降低产品船10下水成本及风险。
具体而言,在步骤S1中,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包括产品船10空船重量、油舱加油重量、舾装件的重量以及辅助下水附件的重量。简而言之,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指产品船10在下水时的总重量。
示例性地,辅助下水附件包括加水系统30及其他辅助工装,加水系统30主要包括加水管路301、加水塔架302以及加水泵303。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在步骤S2中包括:
S21、如图3所示,利用移船小车顶升产品船10移动至半潜驳20并使产品船10坐墩在半潜驳20上。
S22、根据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要求,在产品船10上对应的压载舱附近布置加水系统30。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根据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的要求,在需要加水的压载舱附近布置加水系统30,加水系统30安装在半潜驳20甲板上,并完成加水管路301驳接等工作。
优选地,加水系统30主要与产品船10的左右压载舱相连通,以便于后续向产品船10的左右压载舱内加压载水。
S23、使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拖航至锚地或沉坑后,使半潜驳20抛锚定位。
优选地,通过拖曳半潜驳20将半潜驳20和产品船10一起拖航至沉坑内,并使半潜驳20抛锚定位,以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稳定在沉坑内。示例性地,沉坑可以是坞坑或锚地。
优选地,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在步骤S3中包括:
如图6所示,S31、在步骤S23之后,调整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0
调整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可通过向半潜驳20内注水以调整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半潜驳20下潜。
通过向半潜驳20内注水,能够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下潜。此外,为了保证产品船10的稳定性,需要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相贴合,则需要保证半潜驳20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半潜驳20及其内部注水的重力,从而在产品船10的重力及半潜驳20的浮力作用下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相贴合。
示例性地,当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0时,停止向半潜驳20内注水,此时产品船10的船底已下潜至一个吃水深度,且产品船10所受到的浮力小于产品船10所受到的重力,而半潜驳20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半潜驳20的重力,因此,产品船10依旧与半潜驳20相贴合。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吃水深度需大于1.5m,该深度数值与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有关。
S32、检查产品船10的压载舱是否存在泄漏;若否,执行步骤S33。
具体而言,若产品船10所有压载舱不存在泄露,则能够根据加水系统30的参数统计计算已加压载水的总重量,以保证产品船10安全起浮出驳。
如图7所示,S33、继续调整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通过向半潜驳20内注水,能够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下潜。为了保证产品船10的稳定性,需要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相贴合,则需要保证半潜驳20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半潜驳20及其内部注水的重力,同时,产品船10所受到的浮力小于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力,从而在产品船10的重力及半潜驳20的浮力作用下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相贴合。
示例性地,当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时,此时产品船10的船底已下潜至二个吃水深度,且产品船10所受到的浮力略小于产品船10所受到的重力,而半潜驳20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半潜驳20的重力,产品船10依旧与半潜驳20相贴合。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吃水深度需大于1.5m,该深度数值与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有关。
在步骤S4中,在步骤S33之后,向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的同时,向半潜驳20内注水并保证半潜驳20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半潜驳20及其注水的总重力,直至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
具体而言,向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的同时,为保证产品船10的结构不受到影响,调整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同步下潜,并使产品船10所受到的吃水浮力小于产品船10及其加注压载水的重力,保证此过程中产品船10与半潜驳20不脱离,直至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时,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需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如图8所示,当压载水的重量达到T时,产品船10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要求的下潜深度,在本实施例中,产品船10的下潜深度约为4.4m。
简而言之,同时向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内加水,且需要保证半潜驳20所受到的浮力应大于半潜驳20及其内部注水的总重力,以使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相贴合,保证产品船10的稳定性。当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时,关闭加水泵303,停止向产品船10内加压载水,至此完成产品船10压载水的加载。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同样需要停止调整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应使半潜驳20停止下潜,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相贴合。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步骤S5中包括:
S51、拆除并撤离加水系统30。
具体而言,半潜驳20暂停下潜,拆除加水管路301,使加水系统30的各种附件与产品船10脱离开。
S52、如图10所示,调整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半潜驳20下潜并与产品船10相分离。
具体而言,继续向半潜驳20内注水,从而使半潜驳20继续下潜,当半潜驳20下潜至与产品船10脱离时,产品船10能够稳定地缓慢起浮。
S53、使产品船10拖带离开半潜驳20并拖航靠泊。
优选地,如图11-图14所示,在步骤S53中包括:
S531、使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通过缆绳40相连接。
具体而言,半潜驳20的左侧与产品船10的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右侧与产品船10的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
示例性地,半潜驳20的前左侧与产品船10的前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前右侧与产品船10的前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后左侧与产品船10的后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后右侧与产品船10的后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
优选地,当将产品船10与半潜驳20通过缆绳40连接后,继续向半潜驳20内注水使半潜驳20继续下潜至少0.5m,以保证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充分脱离,防止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的船底相干涉。
S532、使拖轮50与产品船10通过缆绳40相连接,并通过拖轮50使产品船10拖航靠泊。
具体而言,当半潜驳20下潜到位后,使拖轮50与产品船10艏部通过缆绳40相连接,同时在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相连接的缆绳40的辅助下,拖轮50将产品船10拖离半潜驳20,使产品船10靠泊,完成产品船10的安全起浮出驳。
在产品船10拖航靠泊后,还包括:步骤S6、半潜驳20起锚回程,至此完成产品船10整个起浮出驳下水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本方法,可实现平台线产品船10安全起浮出驳;
2、解决了产品船10艏艉线型大,现有技术无法在平台线上提前完成加压载水问题;
3、不提前加压载水,减少了下水移船过驳的重量,可减少移船小车的布置,提高移船过程的顺畅程度,难度系数更低,移船风险更小,下水成本也可大大减少;
4、根据现有半潜驳20承载、调载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半潜驳20,减少租用其他高规格的半潜驳20的高昂成本;
5、该方法灵活多变,根据产品船10起浮配载情况,进行不同舱室加水,已达到起浮要求,受硬件设施影响小,产品船10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通过计算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
利用移船小车使产品船10坐墩在半潜驳20上;
根据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在产品船10上布置加水系统30;
使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拖航至沉坑后,使半潜驳20抛锚定位;
向半潜驳20内注水,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0
检查产品船10的压载舱是否存在泄漏;若否,执行步骤S33;
向半潜驳20内注水,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向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直至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同时产品船随半潜驳需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使产品船10与半潜驳20分离,使产品船10拖带离开半潜驳20并拖航靠泊;
半潜驳20起锚回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采用边下潜边加载压载水的方法,使产品船10受到的浮力抵消增加压载水的重力对产品船10结构的影响以及产品船10作用在半潜驳20上的重力对半潜驳20的影响,通过该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半潜驳20实现产品船10的安全起浮出驳,降低产品船10下水成本及风险。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通过计算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
利用移船小车使产品船10坐墩在半潜驳20上;
根据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在产品船10上布置加水系统30;
使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拖航至沉坑后,使半潜驳20抛锚定位;
向半潜驳20内注水,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0
检查产品船10的压载舱是否存在泄漏;若否,执行步骤S33;
向半潜驳20内注水,使产品船10和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向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的同时,向半潜驳20内注水并使半潜驳20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半潜驳20及其注水的总重力,直至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且产品船10随半潜驳20下潜至产品船10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拆除并撤离加水系统30;
向半潜驳20内注水,使半潜驳20下潜并与产品船10相分离;
使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通过缆绳40相连接;
使拖轮50与产品船10通过缆绳40相连接,并通过拖轮50使产品船10拖带离开半潜驳,然后拖航靠泊;
半潜驳20起锚回程。
具体而言,半潜驳20的左侧与产品船10的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右侧与产品船10的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
示例性地,半潜驳20的前左侧与产品船10的前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前右侧与产品船10的前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后左侧与产品船10的后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半潜驳20的后右侧与产品船10的后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
优选地,当将产品船10与半潜驳20通过缆绳40连接后,继续向半潜驳20内注水使半潜驳20继续下潜至少0.5m,以保证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充分脱离,防止半潜驳20与产品船10的船底相干涉。
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采用边下潜边加载压载水的方法,使产品船10受到的浮力抵消增加压载水的重力对产品船10结构的影响以及产品船10作用在半潜驳20上的重力对半潜驳20的影响,通过该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半潜驳20实现产品船10的安全起浮出驳,降低产品船10下水成本及风险。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工作原理如下:
受产品船10线型影响,产品船10的艏艉部不能增加过多的钢支架支撑,无法在平台线完成加水作业,采用边下潜边加压载水的方法,使产品船10受到的浮力抵消了增加压载水的重力对产品船10的结构及产品船10的重力对半潜驳20的影响,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平台线产品船10安全起浮出驳。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说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通过计算获得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
步骤S2、使所述产品船(10)坐墩在半潜驳(20)上并随所述半潜驳(20)拖航至锚地或沉坑内;
步骤S3、使所述产品船(10)和所述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使所述产品船(10)随所述半潜驳(20)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步骤S4、向所述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同时所述半潜驳(20)继续下潜,直至所述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且所述产品船(10)随所述半潜驳(20)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步骤S5、使所述产品船(10)与所述半潜驳(20)分离,使所述产品船(10)拖带离开所述半潜驳(20)并拖航靠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产品船(10)及其附件的总重量包括所述产品船(10)的空船重量、油舱加油重量、舾装件的重量以及辅助下水附件的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包括:
S21、利用移船小车顶升所述产品船(10)移动至所述半潜驳(20)并使所述产品船(10)坐墩在所述半潜驳(20)上;
S22、根据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要求,在所述产品船(10)上对应的压载舱附近布置加水系统(30);
S23、使所述产品船(10)随所述半潜驳(20)拖航至锚地或者沉坑后,使所述半潜驳(20)抛锚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包括:
S31、调整所述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产品船(10)和所述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0
S32、检查所述产品船(10)的压载舱是否存在泄漏;若否,执行步骤S33;
S33、继续调整所述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产品船(10)和所述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向所述产品船(10)内加载压载水的同时,调整所述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产品船(10)和所述半潜驳(20)在相贴合的情况下同步下潜,并使所述产品船(10)所受到的吃水浮力小于所述产品船(10)及其加注压载水的重力,保证此过程中所述产品船(10)与所述半潜驳(20)不脱离,直至所述产品船(10)内的压载水的重量达到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重量T时,所述产品船(10)随所述半潜驳(20)需下潜至所述产品船下水起浮配载计算书指定的深度h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包括:
S51、拆除并撤离所述加水系统(30);
S52、调整所述半潜驳(20)的自身压载系统,使所述半潜驳(20)下潜并与所述产品船(10)相分离;
S53、使所述产品船(10)拖带离开所述半潜驳(20)并拖航靠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3中包括:
S531、使所述半潜驳(20)与所述产品船(10)通过缆绳(40)相连接;
S532、使拖轮(50)与所述产品船(10)通过缆绳(40)相连接,并通过所述拖轮(50)使所述产品船(10)拖航靠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31中,所述半潜驳(20)的左侧与所述产品船(10)的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所述半潜驳(20)的右侧与所述产品船(10)的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潜驳(20)的前左侧与所述产品船(10)的前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所述半潜驳(20)的前右侧与所述产品船(10)的前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和/或
所述半潜驳(20)的后左侧与所述产品船(10)的后右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所述半潜驳(20)的后右侧与所述产品船(10)的后左侧通过缆绳(40)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后还包括:步骤S6、所述半潜驳(20)起锚回程。
CN201910695919.XA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Active CN110371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5919.XA CN110371270B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5919.XA CN110371270B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1270A true CN110371270A (zh) 2019-10-25
CN110371270B CN110371270B (zh) 2021-01-29

Family

ID=68257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5919.XA Active CN110371270B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12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8065A (zh) * 2021-04-29 2021-07-23 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
CN113525627A (zh) * 2021-08-10 2021-10-22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船舶的下水方法
CN113879487A (zh) * 2021-10-12 2022-01-04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611A (zh) * 2010-05-31 2010-09-29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接载下水的方法
CN106379487A (zh) * 2016-09-07 2017-02-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
CN107264728A (zh) * 2017-06-27 2017-10-20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过驳中的加水方法
CN108583811A (zh) * 2018-05-29 2018-09-28 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运方法
CN108750035A (zh) * 2018-05-31 2018-11-0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下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611A (zh) * 2010-05-31 2010-09-29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接载下水的方法
CN106379487A (zh) * 2016-09-07 2017-02-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超长船体浮态制造方法
CN107264728A (zh) * 2017-06-27 2017-10-20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过驳中的加水方法
CN108583811A (zh) * 2018-05-29 2018-09-28 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运方法
CN108750035A (zh) * 2018-05-31 2018-11-0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下水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8065A (zh) * 2021-04-29 2021-07-23 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浮船坞进行船舶下水的方法
CN113525627A (zh) * 2021-08-10 2021-10-22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船舶的下水方法
CN113879487A (zh) * 2021-10-12 2022-01-04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
CN113879487B (zh) * 2021-10-12 2023-02-24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1270B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0116B2 (en) Dual draft crane vessel
CN101909982B (zh) 用于船只主动和被动稳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71270A (zh) 一种产品船下水安全起浮出驳的方法
CN104229099B (zh) 一种海洋工程船舶接载下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3395477B (zh) 可组合式半潜船及组合式半潜船
CN107264728B (zh) 一种船舶过驳中的加水方法
EP2465764B1 (en) Spar hull load out method
CN204916099U (zh) 一种半潜驳船倾斜式下潜船尾呆木
US20230135453A1 (en) Ship comprising a system for adapting a removable module and adapted removable module
US8613570B2 (en) Method and a kit for constructing a semi-submersible unit
CN111661235A (zh)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US4333414A (en) Submersible twin-hull watercraft
CN212921866U (zh) 半潜式多功能运输拆装船
CN109080792A (zh) 一种船坞内半船不起浮的配载方法
US3220372A (en) Submersible mining, lifting and towing barge
KR101508028B1 (ko) 반잠수식 유닛 건조 방법, 반잠수식 유닛 건조용 키트 및 반잠수식 유닛
EP1517831B1 (en) Multi-purpose heavy lift vessel
CN104627320A (zh) 一种大型矿砂船的舯横剖面结构
Sundaresan et al. Naval architectur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of floating dock
KR20210013627A (ko) 평형수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선박
CN220349889U (zh) 一种具有升降甲板的半潜船
RU2478517C2 (ru)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подъемн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операции и подводное судн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GB2163115A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vessels
NO843654L (no) Selvdrevet transportinnretning og fremgangsmaate for transport av prefabrikerte offshorekonstruksjoner
GB2163393A (en) A semi-submersible vess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