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8543A -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8543A
CN110368543A CN201910785690.9A CN201910785690A CN110368543A CN 110368543 A CN110368543 A CN 110368543A CN 201910785690 A CN201910785690 A CN 201910785690A CN 110368543 A CN110368543 A CN 110368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haemodialysis
peripheral blood
conduit tube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56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瑞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7856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8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8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8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53Interfaces between patient blood circulation and extra-corporal blood circuit
    • A61M1/3659Cannulae pertaining to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 A61M1/3661Cannulae pertaining to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for haemodialy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4Liquids
    • A61M2202/0413Bloo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包括两根连接管;连接管的内端用于与患者的外周血管连通,两根连接管所连接的血管中,一者为动脉血管,另一者为静脉血管;各连接管的外端分别设有接头,用于与患者体外的透析设备连接,且两个连接管的接头相互适配并能够结合以形成通路。该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能够减轻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的痛苦,避免血液透析为患者的健康带来额外的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过透析器净化后,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
动静脉内瘘和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其中,动静脉内瘘适用于外周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患者的血压低、受压、腹泻等影响出现内瘘堵塞影响血液透析的进行,目前,对于外周血管较差的患者,可用人造血管吻合在肘部的肱动脉上和肘部的静脉吻合,以进行血液透析。上述两种方式中,需要每次进行血液透析时都需要穿刺,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还可能会产生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而通过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免除每次血液透析都要进行穿刺的痛苦,但是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形成中心静脉鞘可能会造成血流量不足影响血液透析的进行,同时,中心静脉导管还容易在导管内造成血栓,为患者的健康带来额外的隐患。
因此,如何减轻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的痛苦,避免血液透析为患者的健康带来额外的隐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能够减轻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的痛苦,避免血液透析为患者的健康带来额外的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包括两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端用于与患者的外周血管连通,两根所述连接管所连接的所述血管中,一者为动脉血管,另一者为静脉血管;各所述连接管的外端分别设有接头,用于与所述患者体外的透析设备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接管的接头相互适配并能够结合以形成通路。
具体的,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两根连接管的内端分别与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连接(可通过连续外翻缝合方式吻合),而两根连接管的外端能够穿出患者的皮肤并位于人体外侧,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将与动脉血管连接的连接管的接头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入口连通,将与静脉血管连接的连接管的接头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出口连通,此时,动脉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沿连接管进入透析设备内,透析设备对进入的血液进行净化然后再由与静脉血管连通的连接管输入人体内,以实现透析。而当透析结束后,可将连接管的接头与透析设备断开并将两根连接管的接头连接,以在患者的体外形成一条通路,可避免血液流出,并且不会对患者体内的血液流通造成影响,血液还可以在患者体外形成的通路内持续循环流通,无需肝素封管。
再次进行血液透析时,将两个接头分离并重新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入口和血液出口连通即可,无需对患者进行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
并且,该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适用于患者的外周血管,具体的仅需将两根连接管的内端分别与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连通即可,即便是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只要患者具有某段能够用于与连接管连接的血管即可,适用性好。
另外,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在使用时,由于两根连接管之间并未连通,相应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也未吻合,因此,可避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再循环,即经过透析设备净化后的血液回到体内时部分又被动脉出口端回吸到透析设备的情况,从而保证血液能够充分透析。并且,通过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进行血液透析,相较于通过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方案来说,不会为患者的健康带来额外的隐患。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内连接段、固定段和外连接段,所述内连接段与所述血管连通,所述外连接段设有所述接头,所述固定段部分位于所述患者的皮下组织,部分位于所述患者的体外,且两根所述连接管的所述固定段的外壁固定。
可选地,所述固定段的外壁还固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人造皮肤和/或涤纶套。
可选地,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套管内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通道,所述套管形成两根所述连接管的固定段。
可选地,还包括两个止血夹,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连接管的外连接段。
可选地,所述内连接段包括由连通管和引出管形成的三通结构,所述连通管连通于所述血管的两个断端之间,所述引出管的内端与所述连通管的侧壁连通,所述引出管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段连通。
可选地,所述内连接段为人造血管。
可选地,所述引出管和固定段之间还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的内插接端与所述引出管之间以及所述插接头的外插接端与所述固定段之间均通过插接和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件为绑扎线或卡箍。
可选地,还包括血管支架,用于支撑所述血管的内壁,所述血管支架的侧壁还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能够贴紧所述血管的内壁,且所述密封部设有能够穿出所述血管壁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与所述连接管的内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延伸管的外端沿周向设有凹槽,所述连接管的内端套接于所述延伸管的外壁,并通过绑扎于所述凹槽的帮扎线固定。
可选地,所述内连接段和所述固定段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血管支架、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延伸管为一体式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套管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外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连接管,11-内连接段,12-固定段,121-人造皮肤,122-涤纶套,13-外连接段,131-接头;
2-插接头,21-内插接端,22-外插接端;
3-止血夹;
4-三通结构,41-连通管,42-引出管;
5-血管支架,51-密封部,52-延伸管,53-凹槽;
6-血管,61-断端;
7-套管,71-分隔壁,72-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套管的截面图;图3是图1中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外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如图1和图4所示,该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包括两根连接管1,每根连接管1均能够穿过患者的皮肤并连通于患者的外周血管6和透析设备之间,具体的,连接管1包括内端和外端,(本申请文件中,内端是指朝向血管6的一端,外端是指朝向透析设备的一端)两根连接管1所连接的血管6中,一者为动脉血管,另一者为静脉血管,连接管1的外端设有接头131,该连接管1的外端位于患者体外,用于与透析设备连接,并且两根连接管1的接头131相互适配并能够结合以形成通路。
也就是说,一根连接管1的内端与患者的动脉血管连接,外端可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入口连接;另一根连接管1的内端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连接,外端可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出口连接。
具体的,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两根连接管1的内端分别与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连接,而两根连接管1的外端能够穿出患者的皮肤并位于人体外侧,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将与动脉血管连接的连接管1的接头131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入口连通,将与静脉血管连接的连接管1的接头131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出口连通,此时,动脉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沿连接管1进入透析设备内,透析设备对进入的血液进行净化然后再由与静脉血管连通的连接管1输入人体内,以实现透析。而当透析结束后,可将连接管1的接头131与透析设备断开并将两根连接管1的接头131连接,以在患者的体外形成一条通路,可避免血液流出,并且不会对患者体内的血液流通造成影响,血液还可以在患者体外形成的通路内持续循环流通,无需肝素封管。
再次进行血液透析时,将两个接头131分离并重新与透析设备的血液入口和血液出口连通即可,无需对患者进行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
并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适用于患者的外周血管6,具体的仅需将两根连接管1的内端分别与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连通即可,即便是对于血管6条件差的患者,只要患者具有某段能够用于与连接管1连接的血管6即可,适用性好。
另外,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在使用时,由于两根连接管1之间并未连通,相应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也未吻合,因此,可避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再循环,即经过透析设备净化后的血液回到体内时部分又被动脉出口端回吸收到透析器的情况,从而保证血液能够充分透析。并且,通过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进行血液透析,相较于通过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方案来说,不会为患者的健康带来额外的隐患。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管1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内连接段11、固定段12和外连接段13,其中,内连接段11与患者的血管6连通,外连接段13设有上述接头131,固定段12部分位于患者的皮下组织内与内连接段11连通,部分位于患者的体外与外连接段13连通。两根连接管1的固定段12的外壁固定,使得两根连接管1由人体的同一个位置引出,即人体仅设有一处开口即可,如此一来,可使得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的整体结构规整,减少患者皮肤出的开口数量,便于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与患者人体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段12的外壁还设有防护层,该防护层包括人造皮肤121和/或涤纶套122,其中,人造皮肤121用于与患者的皮肤处融合,涤纶套122用于与患者的皮下组织融合。具体的,防护层可仅设有人造皮肤121,也可以仅设有涤纶套122,或者同时设有人造皮肤121和涤纶套122均可,以避免固定段12穿出人体的皮肤处的位置由于细菌逆行而进入体内,从而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
本实施例中,两根连接管1的固定段12为一体式结构,具体通过一个内部设有分隔壁71的套管7形成,具体的,分隔壁71沿该套管7内的长度方向设置,如图2所示,该分隔壁71将套管7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通道72,从而形成了上述两根连接管1的固定段12。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两根连接管1的固定段12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粘接、缝合等实现固定即可,而一体式结构可使整体结构更为规整并可简化整体结构的组装操作。
具体的,固定段12(套管7)的材质可以是硅胶、聚氨酯或聚矽氧烷等生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保证导管在体外有一定硬度,在皮下组织内比较柔软,生物相容性好。而对于连接管1的外连接段13的材质不做要求,如将其设置为TPE(聚烯烃热塑弹性体)等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还包括两个止血夹3,分别设于两根连接管1的外连接段13。具体的,在透析结束后,可通过止血夹3暂时作用于连接管1以使阻止连接管1内的血液外流,然后解除接头131与透析设备之间的连接,并将两个接头131对接,然后撤除止血夹3对连接管1的作用使得两根连接管1在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形成通路。该止血夹3的设置便于在透析结束后对两根连接管1的接头131进行连接,避免在此过程中发生血液流失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连接段11包括由连通管41和引出管42形成的三通结构4,其中,连通管41连通于外周血管6的两个断端61之间,引出管42的内端与连通管41的侧壁连通,引出管42的外端与固定段12连通。
具体的,将血管6剪断一段长度使其具有两个断端61,将连接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断端61缝合以重新形成血管6通路,此技术目前来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实现的。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连接管1的内端与血管6之间端端连接,而三通结构4的设置使得在不进行血液透析时,不会对原血管6的血液流通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内连接段11为人造血管,具体的,该人造血管采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人造血管即可,人造血管能够更好地与人体血管6吻合,避免发生排异的情况,不会对人体带来新的健康隐患。
更进一步的,如图1和3所示,引出管42和固定段12之间还设有插接头2,该插接头2的内插接端21与引出管42之间的连接以及插接头2的外插接端22与固定段12之间的连接均通过插接和固定件固定,具体的,固定件可以是绑扎线或卡箍均可,也就是说,插接连接后通过绑扎线或卡箍等固定件在插接处对二者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缝合的方式实现引出管42和固定段12之间的连接,而插接固定无需在不同材质之间实行缝合操作,可简便、快速的实现内连接段11和固定段12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插接头2可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质如硅胶等,两个插接头2可以相互固定也可以是分离的结构均可,并且,对于插接头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如将其采用根据人造血管内径大小和固定段12的内径大小制作一个分别插入人造血管内和固定段12内一定长度(如1厘米左右)并通过绑扎线或卡箍固定即可。
详细的讲,术前彩超或术者触摸寻找到适宜的动脉血管段,在此动脉血管段剪断一定长度以形成两个断端61后,把三通结构4的连通管41连通于两个断端61之间(可通过连续外翻缝合),此时,与动脉血管连通的三通结构4的引出管42处于游离状态;以同样的方式将另一连接管1的连通管41的两端连通于适宜的静脉血管的两个断端61之间,使其引出管42处于游离状态;此时选择好固定段12的体外位置长度(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从近心端皮肤及皮下向远心端开通隧道,把固定段12沿隧道穿入皮肤皮下组织到引出管42处,分别截取两个游离状态的引出管42至所需长度后,分别通过插接头2与固定段12固定,由于两个固定段12的外壁固定,因此,两个固定段12可从患者人体的同一位置引出,设于固定段12外壁的防护层能够与患者的皮肤或皮下组织融合,而在患者体外,两个固定段12分别和设有接头131的两个外连接段13连接。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外连接段13的接头131与透析设备连接,透析结束后,两个外连接段13的接头131结合以在患者的体外形成通路。
该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的结构简单,能够免除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同时不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额外的隐患。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连接管1与外周血管6连通的方案,具体的,如图4-6所示,该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包括血管支架5,用于支撑血管6的内壁,血管支架5的侧壁还设有密封部51,该密封部51能够贴紧血管6的内壁,且密封部51设有能够穿出血管壁的延伸管52,该延伸管52与连接管1的内端连通。具体的,该血管支架5为网状结构,密封部51为设于该网状结构的血管支架5中的一处连接面,该连接面的外壁与血管6的内壁贴合,使二者之间形成密封,同时,连接面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外壁向外延伸以形成上述延伸管52。也就是说,延伸管52和连接管1连通后,血液能够通过延伸管52在血管6和连接管1之间流通,此种结构设置使得在不进行血液透析时,不会对原血管6的血液流通造成影响。
网状结构的血管支架5便于将其放置于血管6内通过膨胀以实现对血管6的支撑,同时可作用于连接面使其与血管6的内壁贴合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避免从延伸管52穿过血管壁的位置发生渗血的情况。
进一步的,延伸管52的外端(位于血管6外的一端)沿周向设有凹槽53,连接管1的内端套接于延伸管52的外壁,并通过绑扎线固定,该绑扎线绑扎于凹槽53处,便于使得延伸管52和连接管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用于绑扎引出管42和插接头2之间的绑扎线以及用于绑扎延伸管52和连接管1的内端之间的绑扎线可以选用手术用缝合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内连接段11和固定段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的管路,该一体式结构的管路中,作为固定段12的部分与另一连接管1的固定段12固定,而作为内连接段11的部分与另一连接管1的内连接段11分离。同时,血管支架5、密封部51和延伸管52也为一体式结构,如此一来,可简化整体结构的安装操作,使得连接更为稳定。
具体的,术前彩超或术者触摸寻找到合适的动脉血管段,手术中再次核对术前所找到动脉血管段是不是合适放入血管支架5,将动脉血管段的两端用血管夹夹闭,并用生理盐水略扩充夹闭的血管6,查看血管6弹力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则可放入血管支架5,静脉血管内的支架放入操作与动脉血管内的血管支架5放入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将血管支架5放入血管6(动脉血管或静脉血管)内之前,先将固定段12的内端在皮下隧道走形一段距离(如8-10厘米)游离到手术切口处,把连接管1的内连接段11剪至所需长度,然后接着上述操作在夹闭血管6远端切开能够穿入支架的切口向近心端放入血管支架5,该血管支架5的延伸管52朝向连接管1的一侧放置,此时,延伸管52能够顶起血管壁,切开此处使延伸管52能够穿出血管壁外,由于密封部51能够贴紧血管6的内壁使二者之间形成密封,因此在切开后,血管壁的切口处被密封部51密封,不会发生渗血的情况,将连接管1的内端套接于延伸管52的外侧,并通过绑扎线绑扎固定即可,最后缝合放入血管支架5的切口,松开血管夹查看无渗血缝合皮肤术毕。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连接管(1);
所述连接管(1)的内端用于与患者的外周血管(6)连通,两根所述连接管(1)所连接的所述血管(6)中,一者为动脉血管,另一者为静脉血管;
各所述连接管(1)的外端分别设有接头(131),用于与所述患者体外的透析设备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接管(1)的接头(131)相互适配并能够结合以形成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内连接段(11)、固定段(12)和外连接段(13),所述内连接段(11)与所述血管(6)连通,所述外连接段(13)设有所述接头(131),所述固定段(12)部分位于所述患者的皮下组织内,部分位于所述患者的体外,且两根所述连接管(1)的所述固定段(12)的外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12)的外壁还固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人造皮肤(121)和/或涤纶套(1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7),所述套管(7)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分隔壁(71),所述分隔壁(71)将所述套管(7)内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通道(72),所述套管(7)形成两根所述连接管(1)的固定段(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12)的材质为硅胶、聚氨酯或聚矽氧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止血夹(3),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连接管(1)的外连接段(13)。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段(11)包括由连通管(41)和引出管(42)形成的三通结构(4),所述连通管(41)连通于所述血管(6)的两个断端(61)之间,所述引出管(42)的内端与所述连通管(41)的侧壁连通,所述引出管(42)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段(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段(11)为人造血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管(42)和固定段(12)之间还设有插接头(2),所述插接头(2)的内插接端(21)与所述引出管(42)之间以及所述插接头(2)的外插接端(22)与所述固定段(12)之间均通过插接和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件为绑扎线或卡箍。
10.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血管支架(5),用于支撑所述血管(6)的内壁,所述血管支架(5)的侧壁还设有密封部(51),所述密封部(51)能够贴紧所述血管(6)的内壁,且所述密封部(51)设有能够穿出所述血管壁的延伸管(52),所述延伸管(52)与所述连接管(1)的内端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52)的外端沿周向设有凹槽(53),所述连接管(1)的内端套接于所述延伸管(52)的外壁,并通过绑扎于所述凹槽(53)的帮扎线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段(11)和所述固定段(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血管支架(5)、所述密封部(51)和所述延伸管(52)为一体式结构。
CN201910785690.9A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Pending CN110368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690.9A CN110368543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690.9A CN110368543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8543A true CN110368543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0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5690.9A Pending CN110368543A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854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6553A (en) * 1999-07-01 2000-07-11 Akbik; Mohamad J. Arteriovenous shunt
CN2691630Y (zh) * 2004-04-26 2005-04-13 张兵尉 无痛苦血液透析永久通路连接器
CN203425299U (zh) * 2013-08-02 2014-02-12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透析用埋入式血液引流管
CN107296989A (zh) * 2016-04-15 2017-10-27 B·布莱恩·阿维图姆股份公司 排空用于体外血液治疗的装置的方法
WO2019088360A1 (ko) * 2017-11-03 2019-05-09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혈액투석용 혈관 접속 장치
CN210992144U (zh) * 2019-08-23 2020-07-14 曹瑞民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6553A (en) * 1999-07-01 2000-07-11 Akbik; Mohamad J. Arteriovenous shunt
CN2691630Y (zh) * 2004-04-26 2005-04-13 张兵尉 无痛苦血液透析永久通路连接器
CN203425299U (zh) * 2013-08-02 2014-02-12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透析用埋入式血液引流管
CN107296989A (zh) * 2016-04-15 2017-10-27 B·布莱恩·阿维图姆股份公司 排空用于体外血液治疗的装置的方法
WO2019088360A1 (ko) * 2017-11-03 2019-05-09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혈액투석용 혈관 접속 장치
CN210992144U (zh) * 2019-08-23 2020-07-14 曹瑞民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86553A (en) Arteriovenous shunt
CN102834139B (zh) 导引套组装体
US8282591B2 (en) Hybrid arteriovenous shunt
US20140018772A1 (en) Self-centering catheter with anti-occlusion features
US8747344B2 (en) Hybrid arteriovenous shunt
US6544206B1 (en) Dialysis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CN211131187U (zh) 一种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心脏及血管介入手术的装置
US20170043086A1 (en) Enhanced cannulation method and needles
MX2011011090A (es) Montajes de sujecion sesgada.
US9364603B2 (en) Multiple layer dilator single point vascular access device
CN210992144U (zh)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CN110368543A (zh)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CN112023181A (zh) 一次性持续正压留置针
CN110680973A (zh) 一种血液净化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
JP6452761B2 (ja) 灌流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CN212651174U (zh) 一次性持续正压留置针
WO2007075515A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to prevent bleeding from needle puncture sites of arteriovenous grafts
CN114748728A (zh) 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
CN206304167U (zh) 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
CN207785564U (zh) 一种血液净化用深静脉置管穿刺注射器
CN105748132B (zh)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转流血管引导装置
JP3109265B2 (ja) 血管内圧測定用チユーブ挿入器具
Ash Chroni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dialysis and the Ash Split Cath catheter: rational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CN218961584U (zh) 一种结合血管内瘘的体表接口系统
CN215537304U (zh) 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