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6248B -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6248B
CN110366248B CN201810300691.5A CN201810300691A CN110366248B CN 110366248 B CN110366248 B CN 110366248B CN 201810300691 A CN201810300691 A CN 201810300691A CN 110366248 B CN110366248 B CN 110366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erminal
time
uplink
uplin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06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6248A (zh
Inventor
李新彩
赵亚军
杨玲
徐汉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3006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6248B/zh
Priority to EP19780731.6A priority patent/EP3780811A4/en
Priority to KR1020207029595A priority patent/KR102534434B1/ko
Priority to JP2020546379A priority patent/JP7102538B2/ja
Priority to US17/043,837 priority patent/US1139939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7561 priority patent/WO20191922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6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6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6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针对现有技术上行传输灵活性、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案中,可以由终端侧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然后将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并基于自主传输参数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当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自主传输参数后,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对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检测接收。这样终端就可以灵活地根据当前的可用的传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而不用被动、刻板地等待直到传输资源满足基站调度要求后再进行传输,这极大的增强了终端侧的传输灵活性,提升了系统传输效率和对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 终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NR(New Radio,新空口)中,上行传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SUL (调度上行传输)方式、另一种是Grant-free免调度上行传输。对LTE的非授权 上行数据传输引入了AUL(自主上行接入)技术。不过总体来说,现有上行传 输方案灵活性不高,导致系统传输效率不佳、系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 使得整个通信系统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现在亟需要提出一种新的通信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系统性能, 增强终端侧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案以解决现有上行免调度传输方 案中传输灵活性不够,系统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通信方案以解 决现有通信方案中系统通信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自主传输参数用于对此次上行传 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将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
基于自主传输参数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可选地,自主传输参数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所用至少一个时隙的实际子载波 间隔SCS、此次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此次上行传输所传编码块组传输信 息CBGTI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若自主传输参数包括实际SCS,则确定实际SCS包括:
根据执行会话前侦听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此次上行传输所用的前M个 时隙的实际SCS,M为大于0的整数;
和/或,
根据此次上行传输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的终结时刻确定此次上行传输 所用的最后N个时隙的实际SCS,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根据执行会话前侦听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实际SCS包括以下 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对基础 间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实际SCS;
方式二: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 择一个作为实际SCS。
可选地,根据此次上行传输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的终结时刻确定此次 上行传输所用的最后N个时隙的实际SCS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对基础间 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实际SCS;
方式二: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择 一个作为实际SCS。
可选地,若自主传输参数包括起始传输符号,则确定起始传输符号包括: 根据执行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起始传输符号。
可选地,根据执行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起始传输符号包括:确定位于 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之后的第K个符号作为起始传输符号,K为大于等于1小 于预设阈值的整数。
可选地,K为1;自主传输参数还包括此次上行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和/ 或,此次上行传输的时域长度。
可选地,若自主传输参数包括CBGTI,则确定CBGTI包括:选择当前待传 码块组中的至少一个并获取所选码块组的CBGTI。
可选地,自主传输参数还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进 程号、新数据指示NDI和冗余版本RV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LBT处理指示,LBT处理指示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 输资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及波束方向信息;
根据LBT处理指示中对上行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执行LBT处理,并从 LBT处理成功的传输资源中选择至少一个用以此次上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自主传输参数由终端确定,用于 对此次上行传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基于自主传输参数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检测接收。
可选地,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之前,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LBT处理指示,LBT处理指示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资 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及波束方向信息。
可选地,时域指示信息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上行传输时段;时域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终端在上行传输时段内,只要存在待发上行数据就立即执行LBT处理;
或,
时域指示信息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上行传输时段,和用于表征上行传输时段 内各时隙是否允许自主上行传输的时隙机会指示;时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在存在待发上行数据时,根据时隙机会指示从上行传输时段内选择时隙执行 LBT处理。
可选地,频域指示信息包括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上行传输频段,和用于 表征上行传输频段是否允许上行自主传输的频段机会指示;频域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终端在存在待发上行数据时,根据频段机会指示从各上行传输频段内选择 频域位置执行LBT处理。
可选地,波束方向信息根据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配置中的空域参数 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确定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
向基站发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以供基站根据复用关联信息控制 共享传输端对上行传输完成后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可选地,向基站发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包括:
向基站发送能够表征MCOT终结时刻的第一信息作为复用关联信息;
和/或,
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 息作为复用关联信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两种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和/或符号数目;
第二种:基站为上行传输所配置的反馈时刻在MCOT中所处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首传终端发送的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首传终端为针对目标传 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发起MCOT的终端;
在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在首传终端上行传输完成时MCOT仍存在剩余时 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可选地,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包括:
为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
控制共享传输端在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对应类型的LBT处理后使用剩余 时间进行传输。
可选地,为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根据复用关联信息、收发端信息以及波束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复用剩余 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收发端信息用于表征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 传输的数据是否与首传终端有关,波束关系为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首传 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首传波束方向为首传终端发起MCOT后初次 上行传输所用的波束方向。
可选地,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 括:
若复用关联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共享传输端在复用剩余时间时执行LBT处 理的类型信息,则解析复用关联信息以确定终端指定的LBT处理的类型。
可选地,根据收发端信息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若收发端信息表征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首传终端有关,则确定共 享传输端需执行不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若收发端信息表征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首传终端无关,则根据共 享传输端的最早传输时刻和首传终端的首传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t确定需要 执行LBT处理的类型;最早传输时刻为假定共享传输端再剩余时间中对目标传 输资源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后被允许传输的最早时刻,首传终结时刻为首传 终端发起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的终结时刻。
可选地,根据共享传输端的最早传输时刻和首传终端的首传终结时刻之间 的时间差Δt确定需要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时间差Δt小于等于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所花费的时间T第一预定 义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
若所述时间差Δt大于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所花费的时间T第一时间阈值 第一预定义时间,但小于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第二预定义时间,则 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
若所述时间差Δt大于所述预设时间阈第二时间阈值第二预定义时间值,则 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可选地,根据波束关系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若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相同,则确定共享 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
若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不同,则确定共享 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发送装置,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自主传输参 数用于对此次上行传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将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基于自主传输参数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可选地,自主传输参数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所用至少一个时隙的实际子载波 间隔SCS、此次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此次上行传输所传码块组的块组标 识CBGTI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接收装置,包括:
参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自主传输参 数由终端确定,用于对此次上行传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基于自主传输参数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检测接 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侦听单元,用于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 LBT处理;
占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以供基站根 据复用关联信息控制共享传输端对上行传输完成后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首传终端发送的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首 传终端为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发起MCOT的终端;
复用控制单元,用于在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在首传终端上行传输完成时 MCOT仍存在剩余时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及第一 通信总线;
第一通信总线用于实现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上行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上任一 项的第一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或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第 一通信程序,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基站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及第二 通信总线;
第二通信总线用于实现第二处理器和第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上行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上 任一项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或,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 第二通信程序,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至少存储有第一上行传输程 序、第二上行传输程序、第一通信程序以及第二通信程序中的至少一个,第一 上行传输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上行传输方 法的步骤;第二上行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 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第一通信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项的通信方法的步骤;第二通信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 实现如上任一项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 介质,针对现有技术上行传输灵活性、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 供的上行传输方案中,可以由终端侧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 然后将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并基于自主传输参数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当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自主传输参数后,可以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对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检测接收。这样终端就可以灵活地根据当前的可用的传输资源 进行数据传输,而不用被动、刻板地等待直到传输资源满足基站调度要求后再 进行传输,这极大的增强了终端侧的传输灵活性,提升了系统传输效率和对传 输资源的利用率。针对现有技术中传输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系统性能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案,该方案中,某一终 端,比如首传终端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 处理,然后确定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并向基站发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 联信息,以供基站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该MCOT是否存在剩余时间,并在确定存在剩余时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该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使得首传 终端发起的MCOT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 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终端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本次上行传输 第一个传输时隙实际SCS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终端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确定本次上行传输最 后一个传输时隙实际SCS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终端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本次上行传输 起始传输符号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基站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的流程 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基站控制同区终端复用MCOT剩余时间的一种示 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基站控制共享传输复用MCOT剩余时间的一种示 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提供的上行发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提供的上行接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提供的基站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 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 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Grant-free免调度传输方式,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基站通过高层 半静态配置所有的传输参数,包括时/频域资源、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和TBS(Transmission Block Size,传输块大小)等, 终端根据自己的传输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是,则按照配置 的传输参数进行数据传输。另外一种是在SPS基础上增加了传输参数的重复发 送,即时/频域资源、MCS和TBS等参数都是基站通过已激活SPS的下行控制 信息指示的。
不过在上述上行传输方案当中,终端进行上行传输还是需要完全依据基站 所指定的传输参数进行,如果当前的传输条件不符合基站所配置传输参数的要 求,则终端必须要被动等待,直到满足基站所指定传输参数对应的传输要求时, 终端才能进行数据发送,因此这种传输方案传输灵活性不够,系统传输效率不 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请参见图1示出的 上行传输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S102:终端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时,不必完全依赖基站配置传输参数, 其可以自己确定至少一个传输参数。为了将终端确定的传输参数和基站配置的 传输参数进行区分,这里将终端自己确定的传输参数称为自主传输参数,将基 站配置的传输参数称为调度传输参数。应当理解的是,终端确定的自主传输参 数和基站配置的调度传输参数一样,都是用于对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进行指示的,其不仅包括对终端的数据发送过程进行指示,也用于指示基站侧对终端所 发送数据的检测接收过程进行指示。
本实施例中,终端的自主传输参数可以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所用至少一个时 隙的实际SCS(subcarrier spacing,子载波间隔)、此次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 此次上行传输所传CBG(Coded Block Group,编码块组)的块组标识CBGTI(Coded Block GroupTransmission Information,编码块组传输信息)中的至少一 个。当然在一些示例当中。自主传输参数还可以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所包含的此 次上行传输的时域长度和/或此次上行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在另一些示例当中, 自主上行传输参数还包括此次上行传输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新数据指示NDI(NewData Indication)和冗余版本RV(Redundancy Version)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毫无疑义的是,在一 些示例中,终端的自主传输参数可以是上述参数全部的组合,或任意部分的组合。
终端可以确定的自主参数参数包括实际SCS,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此次上行 传输的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这里M为取值大于0的整数。由于终端在进行 上行传输之前,可能需要对传输资源进行LBT(Listen Before Talk,会话前侦听) 处理,确定对应的传输资源是否处于空闲可用的状态,只有对应传输资源空闲可用时,终端才能使用它进行数据传输。通常LBT处理分为不带随机回退的LBT 处理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其中不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又可以包括类型 一和类型二的LBT处理,类型一的LBT处理意味着发送端不执行LBT处理。 类型二LBT意味着发送端在执行业务发送之前,会在一段时间(例如9us或16us等)内对拟将使用的信道进行空闲感知(sense),若通过这段时间的感知确定信道 空闲,则会理解进行数据传输。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包括类型三和类型四的LBT处理,二者的区别在于类型三的LBT处理具有固定大小的竞争窗(CW), 而类型四的LBT处理中,竞争窗的大小不固定。其余部分,两种LBT处理类型 类似:发送端从竞争窗中随机得到数值n作为回退值,因此回退值n最大不会 超过竞争窗的最大值CW。回退值n可以决定发送端在进行LBT处理时,进行 侦听或空闲感知的次数,对于回退值为n的LBT处理,将会执行n+1次空闲感知。只有这n+1次空闲感知均确定拟将使用的信道空闲时,才算LBT处理成功。
在终端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时,如果LBT处理结果为成功,则LBT成 功的时刻是固定的,一定是恰好在数据传输的起点时刻。但是对于终端执行待 随机回退的LBT处理的情况,LBT成功的时刻是不固定的,因此,当终端对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的成功时刻不是在时隙的边界,则根据现有方案,终端需 要一直等待直至时隙边界才能进行数据传输。这样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提升 传输效率,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自己根据执行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 此次上行传输的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本实施例中,提供这样两种方案供终端确定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对基础 间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实际SCS。
例如,基站为某个BWP(Bandwidth Parts,部分带宽)所配置的基础SCS 为30KHz,则这种情况下一个时隙的长度为0.5ms,假定终端针对传输资源进行 LBT处理的成功时刻距离某个时隙的终点时刻为0.3ms,如图2所示,其中A 为终端LBT处理的成功时刻,B为基础SCS下,LBT成功后第一个时隙的起始 时刻。A和B之间的距离为0.3ms。按照现有方案,终端需要等待0.3ms才能进 行数据发送,在这0.3ms中,终端可能需要一直发送占用信号来占用该传输资源。 但按照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终端可以将LBT处理后的第一个时隙的实际SCS设置为60KHz,这样,第一个时隙的长度就变成了0.25ms,这样LBT成功之后 第一个时隙的起始时刻就处于C处,A与C之间的距离仅为0.05ms,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仅需要发送0.05ms的占用信号后就可以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上述示例当中,终端仅确定了自己上行传输过程中前面第一个时隙对应 的实际SCS,但根据前述介绍可知,终端可以确定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M 的取值不仅可以为1,也可以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M取值为2、3、4、5……。
方式二: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 择一个作为实际SCS。这种确定方式的原理与方式一的原理类似,都是出于减 少终端发送占用信号时间,提升传输效率的目的,不过终端最终确定出的实际 SCS是基站预先指定的各个候选SCS中的一个,例如,基站提供的SCS包括 30KHz、60KHz、120KHz,则针对上述情况,终端最终将会选择60KHz作为第 一个时隙的实际SCS。
可选地,终端可以在为此次上行传输中前面多个时隙确定实际SCS时,可 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方式一来决定第一个时隙的实际SCS, 通过方式二来确定第二个时隙的实际SCS。
应当理解的是,终端确定的实际SCS还可以是属于此次上行传输最后一个 或几个时隙的。因为当终端针对某传输资源执行类型四的LBT处理,发起一个MCOT(最大信道占用时间)后,可以在该MCOT内使用该传输资源进行传输。 但MCOT的终结时刻不见得恰好位于时隙边界。在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可 能就不会再利用最后一个不完整的时隙进行传输或者仅能传输部分时隙中的某些符号。但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此次上行传输MCOT的终结时刻确定 此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最后N个时隙的实际SCS,N为大于0的整数。
同样地,终端也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来为此次上行传输所 用的最后N个时隙确定实际SCS: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对基础间 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实际SCS。
例如,终端确定起点传输时刻距离MCOT的终结时刻的时间剩余0.8ms, 假定基站发送的基础时隙为0.5ms,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如图3所示, D为MCOT的终结时刻,E和F分别为MCOT中最后一个时隙的起始边界与终 点边界。按照现有方案,终端可能只能采用第一个时隙进行传输。MCOT中将 存在0.3ms的时间不能使用,但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则终端可以 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将最后一个时隙的实际SCS从基础SCS的30KHz调整 为60KHz,这样最后一个时隙的长度就变为了0.25ms。通过调整,最后一个时 隙的终点边界变为G,第一个时隙的长度依旧为0.5ms,因此,终端可以有效利 用MCOT中0.75ms的时间进行传输,仅剩余0.05ms。
方式二: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择 一个作为实际SCS。
例如,基站提供的SCS包括15KHz、30KHz、60KHz,则针对上述情况, 终端最终将会选择60KHz作为最后一个时隙的实际SCS。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也可以将本次上行传输中所有时隙对应的SCS均设置为60KHz,这 样,MCOT中可以包括3个完整的时长为0.25ms的时隙,总时长仍旧为0.75ms。
可选地,终端可以在为此次上行传输中最后多个时隙确定实际SCS时,可 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方式一来决定最后一个时隙的实际SCS, 通过方式二来确定倒数第二个时隙的实际SCS。
根据前述介绍可知,终端为前M个时隙确定实际SCS的两种方式和为后N 个时隙确定确定实际SCS的两种方式在原理上是基本相同的。
当终端LBT成功时刻不在时隙边界的时候,终端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减 少占用信息的发送,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自行确定上行传输的起 始传输符号,例如,终端确定将位于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之后的第K个符号作为起始传输符号,这里K可以为大于等于1,小于预设阈值的整数。通常,为 了减少占用信号的发送,终端可以直接将K的取为1,这样,当LBT成功后, 终端可以从最近的一个传输符号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为了让基站知道此次上行传输的持续过程,在终端自己确定此次上行传输 的起始传输符号,即自主传输参数包括起始传输符号时,终端还可以将此次上 行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和/或此次上行传输的时域长度一并作为自主传输参数确 定出来。
根据前面的介绍可知,自主传输参数还可以包括CBGTI,也就是说,在本 实施例中,终端可以自行选择在此次上行传输过程中,针对哪些CBG进行传输。 假定一个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包括4个CBG,则在针对该TB进行首次传输时,终端可以从这4个CBG中选择任意一个、多个或直接选择全部 CBG进行传输,确定在本次上行传输过程中将会传输的CBG的标识CBGTI即 为本次上行传输一个或多个自主传输参数中的一种。应当明白的是,终端进行 上行传输不仅是针对TB进行首次传输,也可以针对TB的重传,例如,当对某个TB中的CBG1、CBG2、CBG3、CBG4进行首次传输后,基站反馈其中CBG2 与CBG3的检测接收失败,则当前待传输的CBG就包括需要重传的CBG2和CBG3。
假定当前仅在一个HARQ进程对应的TB中存在待传输的CBG,则终端可 以从该TB里需要传输的各CBG种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并在自主传输参数中 包括被选中的这些CBG的CBGTI。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可以同时将 该TB对应的HARQ进程号、新数据指示NDI和冗余版本RV信息中的至少一 种一起确定出来。
假定当前存在不只一个HARQ进程对应的TB需要传输时,终端可以先确 定此次上行传输所针对的HARQ进程号,然后再从该HARQ进程对应的TB中 选择待传输的CBG,并确定出CBGTI。当然终端同样可以在将CBGTI和HARQ 进程号作为自主传输参数时,将NDI和RV信息一起作为自主传输参数确定出 来。NDI用于指示当前传输的CBG中的数据是新数据,还是重传的数据。TB 经过信道编码(turbo coder)的数据包括三段,第一段可以认为是基本数据,其 余两段是冗余数据,这三段数据依次放在一个环形缓冲区内。RV信息其实就是 指示数据接收端从这个缓冲区的哪个位置来取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各个RV版 本可以由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在每次上行传输时,终端可以确定当前的上行 传输使用哪一个RV版本,从而自主确定出当前的RV信息。
在本实施例其他一些示例中,RV的使用顺序可以由基站与终端预先约定完 成,例如,RV版本包括版本A、版本B和版本C,基站与终端预先约定先第一 次传输某TB时,采用版本B,第二次针对该TB进行传输时,使用版本C,第 三次针对该TB进行传输时,使用版本A。则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不必自行 确定RV信息,只要按照预先约定的顺序使用对应的RV版本进行数据发送即可。
S104:终端将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
终端确定出自主传输参数后,可以将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以便基站 能够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对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进行接收。在本实施例的一 种示例中,终端可以将自主传输参数携带在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信息中发送给基站。对于UCI信息的传输,终端可以采用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道进行传 输,也可以采用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 道)信道进行传输。当采用PUSCH信道传输UCI信息时,终端可以将该UCI 信息放到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预定义位置进 行发送。采用PUSCH信道传输自主传输参数,可以减少上行传输过程对频谱资源的占用,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S106:基站基于自主传输参数与终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基站可以从DMRS信号对应的位置接收到UCI信息,从而获取到对上行数 据的检测接收其指示作用的自主传输参数。然后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检测接 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的自主传 输参数包含了上行传输所需要的全部传输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 接收到的自主传输参数完成上行数据的检测接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 终端自己确定的仅仅是上行传输所需传输参数中的部分,则在这种情况下,剩余部分的传输参数可以由基站确定,例如,基站先向终端发送调度传输参数, 然后终端根据自主传输参数和调度传输参数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基站在接收到 终端发送的自主传输参数之后,根据自主传输参数和调度传输参数对上行数据 进行检测接收。
根据前述介绍可知,终端在进行上行传输之前,可能需要针对传输资源执 行LBT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执行LBT处理所针对传输资源可以由基站指 示确定,例如基站向终端发送LBT处理指示。这里所谓的传输资源可以通过时 域、频域、波束方向共同确定,也就是说,这三种参数可以确定一个传输资源, 当其中任意一个参数变化后,对应的传输资源也发生了变化。在LBT处理指示 中,包含用于指定LBT处理的传输资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和波束 方向指示信息。如果基站发送的LBT处理指示中所包含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 指示信息和波束方向指示信息仅能够确定一个传输资源,则终端可以直接对该传输资源进行LBT处理。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LBT处理指示中所包含的 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和波束方向指示信息还可以同时指示至少两个传 输资源。当LBT处理指示中指定了至少两个传输资源时,终端可以从这些传输资源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进行LBT处理,然后从LBT处理成功的传输资源中选择 至少一个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时域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为终端配置的上行传输时段。该上 行传输时段由基站配置确定。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时域指示信息仅包含 该上行传输时段,则只要处于该上行传输时段中,只要终端当前存在有需要发 送给基站的数据,即可针对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并LBT处理成功后进行数 据发送。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当中,时域指示信息不仅包括基站为终端配置的 上行传输时段,还包括用于表征上行传输时段内各时隙是否允许自主上行传输 的时隙机会指示。例如,整个上行传输时段的时隙机会指示以bitmap的形式呈 现,bitmap中各数据位与上行传输时段中的各时隙对应,若基站允许终端在某 个时隙进行上行传输,则该时隙对应的数据位为“0”,否则该时隙对应的数据 位为“1”。如果基站指示的上行传输时段t1~t2包含5个时隙,且该上行传输时段所对应的bitmap为“01001”,则说明基站允许终端在第1、3、4时隙中进行 上行传输,而时隙2和5中终端没有上行传输机会。在这种方案中,终端存在 待发上行数据时,需要根据时隙机会指示从允许上行传输的时隙中选择时隙执 行LBT处理,并在LBT处理成功后进行数据传输。
频域指示信息包括基站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上行传输频段,和用于表征 上行传输频段是否允许上行自主传输的频段机会指示,这种频域指示信息与前 述第二种时域指示信息类似,其用于指示终端在存在待发上行数据时,根据频 段机会指示从各上行传输频段内选择频域位置,根据选择出的频域位置确定出 执行LBT处理的传输资源,然后对该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频段机会指示也可以bitmap的形式呈现,例如 一个上行传输频段对应bitmap中的一个数据位,如果该上行传输频段内存在让 终端上行传输使用的频域位置,则其对应的bitmap数据位的数值表征肯定,否 则,其对应的bitmap数据位的数值表否定。例如,基站向终端指示了两个交织 单元,分别是交织单元A和交织单元B,则bitmap存在两个数据位,且“0”表征肯定,“1”表征否定。应当理解的是,一个交织单元包含等间隔大小的M个 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或者N个RE(Resource Element,资源粒子), 其中M和N是跟BWP大小或系统带宽有关联的一个数值。在本实施例中,为 了减少信令开销,基站指定的各上行传输频段中可用的频域位置是相同的,以交织单元为例,假定交织单元A中可用频域位置为序号为1、3、5、7的子载波, 则在交织单元B中,可用频域位置也同样是序号为1、3、5、7的子载波。可见, 若基站指定的各上行传输频段中可用的频域位置相同,则基站只需指定一个上 行传输频段中的可用频域位置即可让终端确定出各上行传输频段中的可用频域 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波束方向信息可以通过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中的空域参数信息确定,一套SRS空域参 数对应一个波束方向。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一个波束方向信息中可以 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SRS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两个SRS,各SRS对应不同的 波束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通过终端自己确定一个或多个自主传 输参数,然后将确定的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并与基站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 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使得终端可以灵活的根据当前的传输环境等确定传输策略, 不必一味地根据基站的指示进行传输,提升了终端自主上行传输的灵活性,这有利于提升传输效率和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随着通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满足呈指数型趋 势增长的需求,需要增加额外的频谱。由于授权频谱的数量有限,因此通讯提 供者需要寻求免执照频谱,即非授权载波来解决问题。相较于授权载波,非授 权载波具备免费/低费用、准入要求低、资源可共享以及无线接入技术多、站点多等优点,目前3GPP技术已经对非授权载波的传输操作进行了立项研究。
通常,在使用非授权载波进行业务传输之前,需要进行LBT,LBT也称为 先听后说,或者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LBT处理是 指对即将用来进行业务传输的载波进行侦听,确定该载波是否空闲可用的过程。 只有LBT处理结果成功后,设备才能在该非授权载波上发送数据。为了提高非 授权载波LBT成功的概率,增加数据传输的机会。基站可以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给终端配置多传输资源,这多个传输资 源意味着终端可以拥有多个传输机会。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RRC信令即相当 于前述实施例中所说的LBT处理指示。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给终端配置一个周期TU,并通过bitmap指示在这个周 期TU内每个时隙内是否都有上行自主传输机会。当终端有待发送的上行数据时, 其可以选择离当前最近的、且有上行自主传输机会的时隙进行在对应的频域位 置、波束方向上执行LBT处理。
另外,为了指示传输资源的频域信息,基站RRC信令中给终端分配了序号 为1-6的6个交织单元,同时也通过bitmap的方式指示每个交织单元中是否给 该终端分配了数据传输的频域资源。同时,通过信令指示了个交织单元中,序 号为偶数的子载波为该终端可用的频域位置。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SRS资源集合给终端配置了多个空间波束 方向,不同的SRS对应不同的空间波束方向。
终端可以根据RRC信令确定出基站指定的多个传输资源,然后在这些传输 资源上执行LBT,成功后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传输资源进行数据的上行自主传输。 可选地,若终端需要对多个传输资源进行LBT处理,则终端可以同时在相同频 域位置,不同的空间波束方向上执行LBT处理,或者同时在不同频域位置,相同的波束方向上执行LBT处理,或者终端可以不同时刻针对相同频域位置,相 同波束方向的执行多次LBT处理。通过对多个传输资源进行LBT处理,终端可 以提高上行LBT成功的概率,从而增加非授权载波自主上行传输的机会。
在LBT处理成功后,终端可以进行自主上行传输,根据实施例一的介绍可 知,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自行确定部分传输参数,当终端确定的自主传输参数 包括SCS时,终端可以根据自己LBT成功时刻与时隙边界的距离,以保证发送 最少的占用信号为原则确定出至少一个时隙的实际SCS,同时将该SCS值包含 在UCI信息里面发送给基站。
当然,终端上行传输各时隙对应的SCS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确定,例 如:
方式一: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某些信道、信号所采用的SCS。这样,当上 行传输的信道或信号确定后,终端即可确定出对应的实际SCS。在本实施例的 一些示例中,基站与终端还可以为一个频段配置多个SCS,终端在进行上行传 输的时候,任意选择SCS,基站在进行上行数据的检测接收时,可以对原先约 定的多个SCS进行逐个尝试。
方式二:基站采用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向终端指示SCS,例如基站通过SSB(Synchronous Signal Block,同步信息块)信息、RMSI(Remaining System Information,剩余系统信息)信息和RRC信令中的任意一个通知终端某个非授 权载波上某个BWP对应的SCS。
方式三:基站通过DCI动态指示某个MCOT或者某个时隙的SCS。可选地, 基站还可以通过时隙bitmap的方式指示各时隙的SCS。或者,基站与终端约定, 每一次接收到SCS指示,就将SCS在之前SCS值的基础上增加一倍。例如,假 定第一个时隙的SCS为15KHz,则当基站发送了针对第二个时隙的SCS指示, 则说明第二个时隙对应的SCS为30KHz。当存在多个连续时隙的SCS一致时, 基站可以以“起始时隙+连续时隙数目”的形式告知终端,例如基站向终端发送 了SCS指示,其类似于“5+6”,则表征当前的SCS用于对从第5个时隙开始,连续6个时隙的子载波进行指示。
方式四:基站通过半静态+动态结合的方式向终端指定SCS,例如基站半静 态配置至少两个候选的SCS集合,然后动态指示终端此次上行传输采用哪一个 SCS集合。或者基站也可以半静态配置上行传输各中间时隙的SCS,然后动态 指示第一个时隙和/或最后一个时隙的SCS。
针对终端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且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不是时隙边 界的情况,为了提升对传输资源的利用率,本实施例中,终端除了通过自行确 定上行传输中至少一个时隙的SCS外,还可以通过自行确定此次上行传输的起 始传输符号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当终端执行LBT处理成功的时 刻不是时隙的边界的时候,终端可以从离LBT成功的时刻最近的传输符号开始 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并将该起始传输符号通过UCI信息通知给基站。例如,某 次上行传输过程中,终端执行LBT成功的时刻H离第k个时隙的传输符号5最 近,如图4所示。终端可以选择从第k个时隙的传输符号5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即将传输符号5作为起始传输符号,同时将表征传输符号5的信息,如“0101” 发送给基站。
进一步地,在一些情况下,终端不能从时隙边界结束数据传输,这个时候 需要终端将上行数据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通知给基站,例如,在图4当中,一 个MCOT的终结时刻位于第m个时隙中传输符号3处,则终端可以通过发送 “0011”来告诉基站此次上行数据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可以不必直接告诉上行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而是通过告诉 基站此次上行传输的时域长度来替代。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的自主 传输参数中包括时域长度,例如时域长度为18个传输符号,基站根据该信息可 以确定,终端此次上行传输将会传输18个传输符号,自起始传输符号开始,接 收18个传输符号的数据后,就意味着此次上行传输已经结束。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介绍了终端执行LBT处理的过程,基站通 过向终端指示多个传输资源,提升了终端LBT处理成功的几率,进而增加了终 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机会,提升了终端侧的用户体验。
更进一步地,终端通过自己确定上行传输过程中至少一个时隙的实际SCS, 能够通过增加时隙SCS的大小,从而改变一个完整时隙的长度,从而可以减小 占用信号的发送,提高频谱利用率。或者终端可以根据LBT成功的时刻选择上 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位置和终点传输符号位置,从而可以提高上行数据传输的灵活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施例三: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实施例一中的上行传输方法的各种细节,本 实施例将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中部分细节内容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 主要以自主传输参数包括CBGTI为例进行阐述:
终端执行LBT成功后,终端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对一个TB中的一个或多个 CBG进行传输,同时终端在UCI信息里面携带CBGTI信息,可选地,CBGTI 信息以bitmap的形式呈现,向基站指示此次上行传输是针对TB中的的哪个或 者哪些CBG。应当理解的是,同一次上行传输中所传输各CBG共享相同的 HARQ进程,终端可以将该HARQ进程号也通知给基站,同时通过NDI信息来 指示这个HARQ进程是传输的新TB还是对已传输过的的TB中的CBG进行重传。
例如,假设基站半静态配置一个TB包含的CBG的数目为4个,终端首次 通过HARQ进程2传输该TB内的4个CBG后基站反馈NACK信息,且NACK 信息中指示CBG2-CBG4均传输失败,则终端可以在重传的时候仅从CBG2、 CBG3、CBG4三个中选择。终端可以同时对传输失败的三个CBG进行重传, 也可以仅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进行重传。例如终端可以在UCI信息中以bitmap 表征CBG2、CBG3、CBG4的CBGTI,例如bitmap为“0111”。与此同时,终 端还可以将此次上行传输多对应的HARQ进程号“2”,以及NDI信息发送给基 站,基站收到该信息后就知道终端这次上行传输是对HARQ进程2原来TB的 CBG2-CBG4的重传。
对于RV信息,这多个CBG的RV是相同的,终端与基站预先约定了每次 传输所用的RV版本。例如顺序为“版本0,版本2,版本1,版本3”,则当前 是第一次重传,实际是第2次传输,因此RV版本应当是“版本2”。由于数据 传输双端已经预先约定了各次传输所采用的RV版本,则终端可以不必在UCI 信息中携带RV信息。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可以自己选择本次上行传 输所用RV版本,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将RV信息也作为自传传输参数携带 在UCI信息中,在PUSCH信道预定义的DMRS位置发送给基站。
基站对上行数据进行检测接收后,也可以按照bitmap的方式反馈此次上行 传输的各CBG的接收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中,终端可以自行决定上行传输所针对的 CBG,这极大的提升了终端上行传输的灵活性。
实施例四:
在现有技术中,当一个终端有待发送的上行数据时,可以按照基站的指示, 对即将用于上行传输的目标传输资源进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例如类型四 的LBT处理,从而发起一个MCOT,然后在该MCOT中进行上行传输。不过如 果一个终端的上行传输不需要占用MCOT全部的时间时,MCOT中的剩余时间 就只能浪费了,当别的传输端需要利用该目标传输资源进行传输时,可能又要 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这导致系统通信资源得不到 充分利用,影响了系统传输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案,在对该通信方法的细节 进行介绍之前,这里先对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几个概念进行介绍:
“首传终端”指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发起MCOT 的终端。“共享传输端”指的是在首传终端发起MCOT,但是其上行传输却没有 用尽该MCOT时,复用该MCOT中剩余时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发送端。“目 标传输资源”是指在LBT处理成功后被首传终端用来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 资源。
下面,请参见图5所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S502:首传终端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 LBT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首传终端对传输资源的LBT处理可以是根据基站的LBT指 示进行,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介绍可知,基站可以在LBT指示,例如RRC信令中 向终端指定多个候选的传输资源,首传终端可以对这多个候选的传输资源中的 部分或全部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然后从LBT处理成功的传输资源中选择至 少一个作为目标传输资源。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当中,首传终端也可以仅 从候选传输资源中选择一个执行LBT处理,如果成功则将该传输资源作为目标 传输资源,如果不成功,则意味着暂时没有目标传输资源,不进行数据传输。
可见,被首传终端执行LBT处理的传输资源不见得一定是目标传输资源, 但目标传输资源一定会作为首传终端LBT处理的对象。
S504:首传终端确定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
尽管都是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但不同的LBT处理 过程可能会得到不同MCOT,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MCOT的大小与执行 带随机回退LBT处理时的随机回退值的大小有关。或者与执行类型四的LBT处 理的竞争窗的大小有关。所以,在LBT处理成功后,首传终端可以确定本次LBT 处理所获取的MCOT的大小。
S506:首传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
然后,首传终端向基站发送针对该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该复用关联信 息至少可以让基站确定在首传终端的本次上行传输完成后,MCOT是否还有剩 余时间供共享传输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复用关联信息不仅可以让基站确定 当前MCOT是否有剩余时间可供共享传输端使用,还可以让基站在确定有剩余 时间时,确定共享传输端应当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何种类型的LBT处理。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首传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能够表征MCOT 终结时刻的第一信息作为复用关联信息,这样,在基站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就 可以根据当前时刻确定后续时刻是否属于该MCOT内。
例如第一信息可以是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和/或符号数目。在一些情 况下当中,第一信息仅包括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例如,在MCOT剩余 3个完整时隙以及2个符号的时候,首传终端向基站反馈当前剩余4个时隙。当 然,在这种情况,首传终端也可以将剩余的实际时间转换成剩余符号数目向基 站进行反馈,例如首传终端的第一信息表征该MCOT还剩余23个符号。在一些 情况下,第一信息仅包括MCOT当前剩余的符号数目,例如当MCOT仅剩余5 个符号时,首传终端向基站反馈当前剩余的符号数目为5。同样地,在这种情况 下,首传终端也可以将剩余的实际时间转换成剩余时隙数目进行反馈,例如首 传终端向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息表征该MCOT当前还剩余5/7个时隙。毫无疑义 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首传终端也可以将前述两种第一信息结合起来向基站 进行指示。例如,在MCOT的剩余时间至少还有一个完整时隙的情况下,首传 终端仅向基站指示剩余时隙数目,当MCOT剩余时间不足一个完整时隙的情况下,首传终端向基站指示剩余符号数目。
在另一些示例中,首传终端可以知道基站为自己此次上行传输所配置的反 馈时刻,由于该反馈时刻是基站也知道的,因此,首传终端可以向基站指示该 反馈时刻在MCOT中所处的位置,将反馈时刻在MCOT中所处的位置作为第一信息发送给基站。这样基站就可以结合自己配置的反馈时刻确定出MCOT的终 结时刻,从而确定当前时刻距离MCOT结束还剩余多长时间。
毫无疑义的是,第一信息可以在包括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和/或符号 数目的同时,还包括反馈时刻在MCOT中所处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首传终端可以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共享传输端 复用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息作为复用关联信息,这样,当基站 接收到复用关联信息后,解析即可确定出共享传输端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 LBT处理的类型,而不必进一步根据MCOT的剩余时间确定执行LBT处理的类 型。
应当理解的是,复用关联信息同时包括前述第一信息和首传终端为基站指 示的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息也是可行的。在本 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首传终端可以在自己上行传输的一个或部分时隙中向 基站发送复用关联信息,但为了避免基站因为检测接收不成功而不能了解 MCOT结束时刻,无法确定MCOT是否有剩余时间的问题,本实施例的一些示 例中,首传终端可以在上行传输的各个时隙内均向基站发送复用关联信息。
S508:基站在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在首传终端上行传输完成时MCOT仍 存在剩余时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基站在接收到首传终端发送的复用关联信息后,可以先根据该复用关联信 息确定在首传终端的本次上行传输完成时MCOT是否仍存在剩余时间,若判断 结果为是,则基站可以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在本实施例中, 共享传输端可以为首传终端本身,也可以基站,还可以为与首传终端位于同一 小区的其他终端,尤其是那些与首传终端地理位置较近的,例如距离小于预设 距离阈值的终端。
下面对基站控制共享传输端对MCOT剩余时间进行复用的过程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6示出的基站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的流程图:
S602:基站为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根据复用关联信息、收发端信息以及波束关系中 的至少一个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 复用关联信息可能是能够指示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 型的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在接收到复用关联信息,对复用关联信 息进行解析后,就可以确定出共享传输端应当执行何种类型的LBT处理。
下面对基站根据收发端信息为共享传输端确定所执行LBT处理类型的方案 进行说明:
这里所说的“收发端信息”是指用于表征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传输的 数据是否与首传终端有关,例如,如果复用剩余时间所进行的数据传输的发送 端或接收端为首传终端,则说明剩余时间所传输的数据与首传终端有关,否则 说明剩余时间所传输的数据与首传终端无关,例如,由基站发送给同小区内的其他终端,或由同小区内的其他终端发送给基站,这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都 与首传终端无关。
若收发端信息表征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首传终端有关,则基站确 定共享传输端可以执行不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根据实施例一的介绍可知, 不带随机回退的处理包括类型一的LBT处理和类型二的随机回退处理,即共享 传输端复用MCOT内剩余时间的时候,可以不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会话前侦听, 也可以执行一个t ms的感知。
可以理解的是,在剩余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与首传终端有关的情况可能是这 样两种:一种是首传终端自己作为共享传输端,另一种是基站作为共享传输端 向首传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在第一种情况下,首传终端进行的可以调度上行传 输,也可以半静态持续调度的上行传输,还可以是自主上行传输。而且,如果 在剩余时间内首传终端所进行的数据传输过程与该首传终端在发起MCOT时进 行的数据传输是连续的,即没有上下行的转折点,则首传终端可以直接执行类 型一的LBT处理。
若收发端信息表征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首传终端无关,则基站可 以根据共享传输端的最早传输时刻和首传终端的首传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t 确定需要执行LBT处理的类型。这里所谓首传终结时刻为首传终端发起MCOT 后初次上行传输的终结时刻,而最早传输时刻则为共享传输端在MCOT剩余时 间中被允许传输的最早时刻,以共享传输端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为基础确定。 也即,最早传输时刻为假定共享传输端在剩余时间中不执行会话前侦听时,被允许的最早传输时刻。
例如,如果时间差Δt小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该共享传输端需执行 类型一的LBT处理;如果时间差Δt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但小于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该共享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如果时间差Δt大于第二时 间阈值,则基站确定该共享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例如类型四 的LBT处理。这里的第一时间阈值和第二时间阈值可以是预定义的两个值。
下面对基站根据波束关系为共享传输端确定所执行LBT处理类型的方案进 行说明:
这里所谓的“波束关系”指的是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首传终端的首 传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首传波束方向即为为首传终端发起MCOT后初次上行 传输所用的波束方向,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首传波束方向二者间可以相 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如果共享传输端与首传终端第一次上行传输所用波束方向相同,则基站可以确定让共享传输端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如果共享传 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首传终端发起该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用波束方向不同, 则基站确定该共享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即执行类型三或类型 四的LBT处理。
S604:基站控制共享传输端在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对应类型的LBT处理 后使用剩余时间进行传输。
基站为共享传输端复用MCOT剩余时间进行数据传输确定出需执行的LBT 处理类型后,可以控制对应的共享传输端按照确定出的类型,对目标传输资源 执行LBT处理。
可选地,如果共享传输端为与首传终端位于同一小区的其他终端,则基站 可以采用该目标传输资源向该共享传输端发送LBT处理指示,并在该LBT处理 指示中指示共享传输端LBT处理的对象以及LBT处理的类型。在本实施例的一 些示例当中,基站也可以通过目标传输资源以外的其他传输资源向该共享传输 端发送LBT处理指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首传终端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 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然后确定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并向基站发 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让基站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该MCOT是否存在剩余时间,并在确定存在剩余时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该MCOT的剩余时间 进行复用,使得首传终端发起的MCOT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 浪费,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提供了多种可供基站为共享传输端确定 LBT处理类型的方案,让基站确定LBT处理类型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将对实施例四种提供的通信方法做进一步介绍,请参见图7:
图7中,首传终端按照基站所发送RRC信令的指示,在上行数据传输前进 行了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该LBT处理所发起的MCOT的起点时刻和终结 时刻分别为a和b。
首传终端在LBT处理成功后,可以在MCOT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这里的 上行传输可以是调度上行传输,也可以是半静态持续调度的上行传输,还可以 是自主上行传输。假定首传终端的数据传输包括时隙0和时隙1,且首传终端在 时隙0和时隙1中均向基站发送复用关联信息,指示该MCOT的剩余时隙数目 和/或剩余符号数目,则在基站成功检测接收到时隙0或时隙1的数据之后,就 可以确定该MCOT还存在一段剩余时间,因此,基站可以让共享传输端复用该 剩余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共享传输端为与首传终端位于同一小区,且与首传终 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D的其他终端,为了便于介绍,这里简称这种 终端未“同区终端”。基站可以通过与目标传输资源中载波或BWP不同的载波 或BWP触发同区终端进行SPS传输,或者通过与目标传输资源中载波或BWP 不同的载波或BWP触发同区终端进行SUL(调度上行传输)的传输。
当然在本实施例其他一些实例中,基站也可以直接采用目标传输资源中的 载波或BWP触发同区终端进行SPS传输或SUL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基站可以在时隙2的第一个传输符号向同区终 端发送LBT处理指示,调度同区终端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对应类型的LBT处理 后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中,基站可以在时隙1的最后一个传输符号中向 同区终端发送LBT处理指示,调度同区终端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对应类型的 LBT处理后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首传终端需要空出时隙1的最 后一个传输符号(即图7中阴影区域所对应的传输符号),以供同区终端执行LBT 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共享传输端为基站本身,基站下行传输的数据 接收端可以为首传终端也可以与同区终端位于同一小区的其他终端,例如同区 终端。如图8所示,同样假定首传终端所发起的MCOT的起点时刻与终结时刻分别为a和b,首传终端的数据传输包括时隙0和时隙1,且首传终端会空出时 隙1的最后一个传输符号供其他共享传输端执行LBT处理。基站可以在时隙1 的最后一个传输符号处执行LBT处理,然后例如时刻c与时刻d之间的时域资 源向数据接收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并从时刻d开始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直到时 刻e结束。对于时刻e以后的MCOT剩余时间,可以由时刻d-时刻e之间的数 据接收端再进行上行传输。例如,该数据接收端为首传终端,则基站可以调度 该首传终端进行AUL的重传。基站在时刻c至时刻d之间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为对首传终端发起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该 下行控制信息中,基站可以通过bitmap方式对初次传输的CBG或者TB进行检 测接收情况的反馈。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首传终端发起的一个MCOT中可以包括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上-下行转折点,基站可以灵活的根据MCOT的剩余时间控制自 己或其他终端利用剩余时间,从而更有效的利用传输资源,提升系统的传输性 能。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将对基站为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MCOT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类 型的方案做进一步举例阐述:
假定某一终端作为首传终端通过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类型四的LBT处理 发起了一个MCOT,并在该MCOT中进行上行传输,但该首传终端的第一次上 行传输并未用尽MCOT的全部时间,则基站可以让共享传输端对该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下面对基站为共享传输端确定执行LBT类型的几种情况进行 说明:
情况一:如果共享传输端即为首传终端,即如果发起该MCOT的终端后续 在该MCOT内有上行数据要发送,则该终端可以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一个类 型二的LBT处理,或者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即不对目标传输资源进行会话前侦听,直接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情况二:如果共享传输端即为基站,且基站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所对应的数 据接收端为该首传终端,则基站确定自己可以在数据发送之前执行类型一的 LBT处理或类型二的LBT处理。
情况三:如果需要在MCOT剩余时间中发送的数据是关于同区终端的数据, 即该数据与首传终端无关,则根据同区终端的最早传输时刻和首传终端的首传 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t确定需要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当最早传输时刻同首 传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t相差小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T1(例如16us)的时候, 无论是基站作为数据发送端,还是同区终端作为数据发送端,都可以直接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即不进行LBT处理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当Δt大于T1,但 小于等于第二时间阈值T2的时候,无论是基站作为数据发送端,还是同区终端 作为数据发送端,都可以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当Δt大于T2时,无论是基 站作为数据发送端,还是同区终端作为数据发送端,都可以执行类型四的的LBT 处理。
前面三种情况中,基站都是根据共享传输端复用MCOT剩余时间进行数据 传输时所传输的数据是否与首传终端有关来为共享传输端确定LBT处理类型的, 下面介绍一种根据波束方向来为共享传输端确定LBT处理类型的方案:
情况四:基站根据共享传输端数据传输将要使用的波束方向来进行确定 LBT处理的类型:当共享传输端将要使用的波束方向,与首传终端发起MCOT 后初次上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方向相同时,基站确定共享传输端可以执行类型 二的LBT处理。当共享传输端将要使用的波束方向,与首传终端发起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使用的波束方向不相同时,基站确定共享传输端需要执行类型 四的LBT处理。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对于其他情况,如果首传终端未通过复用关联信息 向基站指示共享传输端所需执行的LBT处理类型,则基站可以直接确定共享传 输端需要执行类型四的LBT处理。
根据本实施例介绍的通信方案可知,基站可以基于需要复用MCOT的共享 传输端与首传终端是否是同一终端,复用剩余时间进行传输的数据传输起始时 刻跟首传终端发起该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的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t的大小, 以及共享传输端与首传终端所使用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共享传输端执行 LBT处理的类型。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包括上行发送装置与上行接收装 置。该上行发送装置可以部署在终端上,上行接收装置可以部署在基站上。下 面先对该上行发送装置进行介绍,请参见图9:
上行发送装置90包括参数确定单元902、参数发送单元904以及数据发送 单元906。其中参数确定单元902用于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 参数发送单元904用于将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数据发送单元906,用于基 于自主传输参数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请参见图10所示出的上行接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上行接收装置10包括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的参数接 收单元102,以及用于基于自主传输参数对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检测接收的 数据接收单元104。
在本实施例中,上行发送装置90的数据发送单元906进行上行传输时,不 必完全依赖基站配置传输参数,可以由确定参数确定单元902至少一个传输参 数。为了将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的传输参数和基站配置的传输参数进行区分, 这里将参数确定单元902自己确定的传输参数称为自主传输参数,将基站配置 的传输参数称为调度传输参数。应当理解的是,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的自主 传输参数和基站配置的调度传输参数一样,都是用于对数据发送单元906的上行数据传输进行指示的,其不仅包括对上行发送装置90中数据发送单元906的 数据发送过程进行指示,也用于指示基站侧对数据发送单元906所发送数据的 检测接收过程进行指示。
本实施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的自主传输参数可以包括此次上行传 输所用至少一个时隙的实际SCS、此次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此次上行传 输所传码块组的块组标识CBGTI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在一些示例当中。自主传 输参数还可以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所包含的此次上行传输的时域长度和/或此次上 行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在另一些示例当中,自主上行传输参数还包括此次上 行传输的HARQ进程号、新数据指示NDI和冗余版本RV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毫无疑义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的自主传输参数可以是上述参数全部的组合,或任意部分的组合。
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确定的自主参数参数包括实际SCS,例如参数确定 单元902可以确定此次上行传输的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这里M为取值大于 0的整数。由于数据发送单元906在进行上行传输之前,可能需要对传输资源进 行LBT(Listen Before Talk,会话前侦听)处理,确定对应的传输资源是否处于 空闲可用的状态,只有对应传输资源空闲可用时,数据发送单元906才能使用 它进行数据传输。通常LBT处理分为不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和带随机回退的 LBT处理。其中不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又可以包括类型一和类型二的LBT 处理,类型一的LBT处理意味着发送端不执行LBT处理。类型二LBT意味着 发送端在执行业务发送之前,会在一段时间(例如9us或16us等)内对拟将使用的信道进行空闲感知,若通过这段时间的感知确定信道空闲,则会理解进行 数据传输。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包括类型三和类型四的LBT处理,二者的区 别在于类型三的LBT处理具有固定大小的竞争窗,而类型四的LBT处理中,竞 争窗的大小不固定。其余部分,两种LBT处理类型类似:发送端从竞争窗中随 机得到数值n作为回退值,因此回退值n最大不会超过竞争窗的最大值CW。回退值n可以决定发送端在进行LBT处理时,进行侦听或空闲感知的次数,对于回退值为n的LBT处理,将会执行n+1次空闲感知。只有这n+1次空闲感知均 确定拟将使用的信道空闲时,才算LBT处理成功。
在上行发送装置90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时,如果LBT处理结果为成功, 则LBT成功的时刻是固定的,一定是恰好在数据传输的起点时刻。但是对于上 行发送装置90执行待随机回退的LBT处理的情况,LBT成功的时刻是不固定 的,因此,当上行发送装置90对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的成功时刻不是在时隙 的边界,则根据现有方案,数据发送单元906需要一直等待直至时隙边界才能 进行数据传输。这样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提升传输效率,因此,本实施例中 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自己根据执行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此次上行传输的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本实施例中,提供这样两种方案供参数确定单元902 确定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对基础 间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实际SCS。
例如,基站为某个BWP所配置的基础SCS为30KHz,则这种情况下一个 时隙的长度为0.5ms,假定上行发送装置90针对传输资源进行LBT处理的成功 时刻距离某个时隙的终点时刻为0.3ms,如图2所示,其中A为上行发送装置 90LBT处理的成功时刻,B为基础SCS下,LBT成功后第一个时隙的起始时刻。 A和B之间的距离为0.3ms。按照现有方案,数据发送单元906需要等待0.3ms 才能进行数据发送,在这0.3ms中,上行发送装置90可能需要一直发送占用信 号来占用该传输资源。但按照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将LBT处理后的第一个时隙的实际SCS设置为60KHz,这样,第一个时隙的长度 就变成了0.25ms,这样LBT成功之后第一个时隙的起始时刻就处于C处,A与 C之间的距离仅为0.05ms,在这种情况下,上行发送装置90仅需要发送0.05ms 的占用信号后就可以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上述示例当中,参数确定单元902仅确定了自己上行传输过程中前面第一个时隙对应的实际SCS,但根据前述介绍可知,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确定 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M的取值不仅可以为1,也可以为大于1的整数,例 如M取值为2、3、4、5……。
方式二: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 择一个作为实际SCS。这种确定方式的原理与方式一的原理类似,都是出于减 少上行发送装置90发送占用信号时间,提升传输效率的目的,不过参数确定单 元902最终确定出的实际SCS是基站预先指定的各个候选SCS中的一个,例如, 基站提供的SCS包括30KHz、60KHz、120KHz,则针对上述情况,参数确定单 元902最终将会选择60KHz作为第一个时隙的实际SCS。
可选地,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在为此次上行传输中前面多个时隙确定实 际SCS时,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方式一来决定第一个时隙 的实际SCS,通过方式二来确定第二个时隙的实际SCS。
应当理解的是,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的实际SCS还可以是属于此次上行 传输最后一个或几个时隙的。因为当上行发送装置90针对某传输资源执行类型 四的LBT处理,发起一个MCOT后,可以在该MCOT内使用该传输资源进行 传输。但MCOT的终结时刻不见得恰好位于时隙边界。在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可能就不会再利用最后一个不完整的时隙进行传输或者仅能传输部分时隙 中的某些符号。但在本实施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根据此次上行传输 MCOT的终结时刻确定此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最后N个时隙的实际SCS,N为大于0的整数。
同样地,参数确定单元902也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来为此 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最后N个时隙确定实际SCS: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对基础间 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实际SCS。
例如,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起点传输时刻距离MCOT的终结时刻的时间 剩余0.8ms,假定基站发送的基础时隙为0.5ms,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 如图3所示,D为MCOT的终结时刻,E和F分别为MCOT中最后一个时隙的 起始边界与终点边界。按照现有方案,数据发送单元906可能只能采用第一个 时隙进行传输。MCOT中将存在0.3ms的时间不能使用,但根据本实施例提供 的上行传输方法,则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将最后一个 时隙的实际SCS从基础SCS的30KHz调整为60KHz,这样最后一个时隙的长 度就变为了0.25ms。通过调整,最后一个时隙的终点边界变为G,第一个时隙 的长度依旧为0.5ms,因此,数据发送单元906可以有效利用MCOT中0.75ms的时间进行传输,仅剩余0.05ms。
方式二:根据MCOT的终结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择 一个作为实际SCS。
例如,基站提供的SCS包括15KHz、30KHz、60KHz,则针对上述情况, 参数确定单元902最终将会选择60KHz作为最后一个时隙的实际SCS。在本实 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也可以将本次上行传输中所有时隙对应的SCS均设置为60KHz,这样,MCOT中可以包括3个完整的时长为0.25ms 的时隙,总时长仍旧为0.75ms。
可选地,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在为此次上行传输中最后多个时隙确定实 际SCS时,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方式一来决定最后一个时 隙的实际SCS,通过方式二来确定倒数第二个时隙的实际SCS。
根据前述介绍可知,参数确定单元902为前M个时隙确定实际SCS的两种 方式和为后N个时隙确定确定实际SCS的两种方式在原理上是基本相同的。
当上行发送装置90LBT成功时刻不在时隙边界的时候,上行发送装置90 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减少占用信息的发送,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根据LBT处理成功的时刻自行确定 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例如,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将位于LBT处理成功 的时刻之后的第K个符号作为起始传输符号,这里K可以为大于等于1,小于 预设阈值的整数。通常,为了减少占用信号的发送,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直 接将K的取为1,这样,当LBT成功后,数据发送单元906可以从最近的一个 传输符号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为了让基站知道此次上行传输的持续过程,在参数确定单元902自己确定 此次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即自主传输参数包括起始传输符号时,参数确 定单元902还可以将此次上行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和/或此次上行传输的时域长 度一并作为自主传输参数确定出来。
根据前面的介绍可知,自主传输参数还可以包括CBGTI,也就是说,在本 实施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自行选择在此次上行传输过程中,针对哪些 CBG进行传输。假定一个TB包括4个CBG,则在针对该TB进行首次传输时, 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从这4个CBG中选择任意一个、多个或直接选择全部 CBG进行传输,确定在本次上行传输过程中将会传输的CBG的标识CBGTI即 为本次上行传输一个或多个自主传输参数中的一种。应当明白的是,数据发送 单元906进行上行传输不仅是针对TB进行首次传输,也可以针对TB的重传, 例如,当对某个TB中的CBG1、CBG2、CBG3、CBG4进行首次传输后,基站 反馈其中CBG2与CBG3的检测接收失败,则当前待传输的CBG就包括需要重 传的CBG2和CBG3。
假定当前仅在一个HARQ进程对应的TB中存在待传输的CBG,则参数确 定单元902可以从该TB里需要传输的各CBG种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并在自 主传输参数中包括被选中的这些CBG的CBGTI。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同时将该TB对应的HARQ进程号、新数据指示NDI和冗 余版本RV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一起确定出来。
假定当前存在不只一个HARQ进程对应的TB需要传输时,参数确定单元 902可以先确定此次上行传输所针对的HARQ进程号,然后再从该HARQ进程 对应的TB中选择待传输的CBG,并确定出CBGTI。当然参数确定单元902同 样可以在将CBGTI和HARQ进程号作为自主传输参数时,将NDI和RV信息 一起作为自主传输参数确定出来。NDI用于指示当前传输的CBG中的数据是新 数据,还是重传的数据。TB经过信道编码的数据包括三段,第一段可以认为是 基本数据,其余两段是冗余数据,这三段数据依次放在一个环形缓冲区内。RV 信息其实就是指示数据接收端从这个缓冲区的哪个位置来取数据。在本实施例 中,各个RV版本可以由上行发送装置90与基站预先约定,在每次上行传输时, 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确定当前的上行传输使用哪一个RV版本,从而自主确定 出当前的RV信息。
在本实施例其他一些示例中,RV的使用顺序可以由基站与上行发送装置90 预先约定完成,例如,RV版本包括版本A、版本B和版本C,基站与上行发送 装置90预先约定先第一次传输某TB时,采用版本B,第二次针对该TB进行 传输时,使用版本C,第三次针对该TB进行传输时,使用版本A。则在这种情况下,参数确定单元902可以不必自行确定RV信息,只要按照预先约定的顺序使用对应的RV版本进行数据发送即可。
参数确定单元902确定出自主传输参数后,参数发送单元904可以将自主 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以便基站能够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对来自上行发送装 置90的上行数据进行接收。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参数发送单元904可以 将自主传输参数携带在UCI信息中发送给基站。对于UCI信息的传输,参数发 送单元904可以采用PUCCH信道进行传输,也可以采用PUSCH信道进行传输。 当采用PUSCH信道传输UCI信息时,参数发送单元904可以将该UCI信息放 到DMRS预定义位置进行发送。采用PUSCH信道传输自主传输参数,可以减少上行传输过程对频谱资源的占用,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对于上行接收装置10,以上行接收装置10为基站进行说明:
参数接收单元102可以从DMRS信号对应的位置接收到UCI信息,从而获 取到对上行数据的检测接收其指示作用的自主传输参数。然后数据接收单元104 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检测接收数据发送单元906发送的上行数据。在本实施 例的一些示例中,参数发送单元904向参数接收单元102发送的自主传输参数包含了上行传输所需要的全部传输参数,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接收单元104可 以根据接收到的自主传输参数完成上行数据的检测接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 示例中,参数确定单元902自己确定的仅仅是上行传输所需传输参数中的部分, 则在这种情况下,剩余部分的传输参数可以由上行接收装置10确定,例如,上 行接收装置10先向上行发送装置90发送调度传输参数,然后数据发送单元906 根据自主传输参数和调度传输参数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在参数接收单元102接 收到参数确定单元902发送的自主传输参数之后,数据接收单元104根据自主 传输参数和调度传输参数对上行数据进行检测接收。
根据前述介绍可知,上行发送装置90的数据发送单元906在进行上行传输 之前,可能需要针对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上行发送装置90 执行LBT处理所针对传输资源可以由上行接收装置10指示确定,例如上行接收 装置10向上行发送装置90发送LBT处理指示。这里所谓的传输资源可以通过 时域、频域、波束方向共同确定,也就是说,这三种参数可以确定一个传输资 源,当其中任意一个参数变化后,对应的传输资源也发生了变化。在LBT处理 指示中,包含用于指定LBT处理的传输资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和 波束方向指示信息。如果上行接收装置10发送的LBT处理指示中所包含的时域 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和波束方向指示信息仅能够确定一个传输资源,则上 行发送装置90可以直接对该传输资源进行LBT处理。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 LBT处理指示中所包含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和波束方向指示信息还 可以同时指示至少两个传输资源。当LBT处理指示中指定了至少两个传输资源 时,上行发送装置90可以从这些传输资源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进行LBT处理,然 后从LBT处理成功的传输资源中选择至少一个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时域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为上行发送装置90配置的上行传输 时段。该上行传输时段由上行接收装置10配置确定。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 时域指示信息仅包含该上行传输时段,则只要处于该上行传输时段中,只要上 行发送装置90当前存在有需要发送给上行接收装置10的数据,即可针对传输 资源执行LBT处理,并LBT处理成功后进行数据发送。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当中,时域指示信息不仅包括上行接收装置10为 上行发送装置90配置的上行传输时段,还包括用于表征上行传输时段内各时隙 是否允许自主上行传输的时隙机会指示。例如,整个上行传输时段的时隙机会 指示以bitmap的形式呈现,bitmap中各数据位与上行传输时段中的各时隙对应, 若上行接收装置10允许上行发送装置90在某个时隙进行上行传输,则该时隙 对应的数据位为“0”,否则该时隙对应的数据位为“1”。如果上行接收装置10 指示的上行传输时段t1~t2包含5个时隙,且该上行传输时段所对应的bitmap 为“01001”,则说明上行接收装置10允许上行发送装置90在第1、3、4时隙 中进行上行传输,而时隙2和5中上行发送装置90没有上行传输机会。在这种 方案中,上行发送装置90存在待发上行数据时,需要根据时隙机会指示从允许 上行传输的时隙中选择时隙执行LBT处理,并在LBT处理成功后进行数据传输。
频域指示信息包括上行接收装置10为上行发送装置90配置的至少一个上 行传输频段,和用于表征上行传输频段是否允许上行自主传输的频段机会指示, 这种频域指示信息与前述第二种时域指示信息类似,其用于指示上行发送装置 90在存在待发上行数据时,根据频段机会指示从各上行传输频段内选择频域位 置,根据选择出的频域位置确定出执行LBT处理的传输资源,然后对该传输资 源执行LBT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频段机会指示也可以bitmap的形式呈现,例如 一个上行传输频段对应bitmap中的一个数据位,如果该上行传输频段内存在让 上行发送装置90上行传输使用的频域位置,则其对应的bitmap数据位的数值表征肯定,否则,其对应的bitmap数据位的数值表否定。例如,上行接收装置10 向上行发送装置90指示了两个交织单元,分别是交织单元A和交织单元B,则 bitmap存在两个数据位,且“0”表征肯定,“1”表征否定。一个交织单元包含 等间隔大小的M个RB或者N个RE,其中M和N是跟BWP大小或系统带宽有关联的一个数值。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信令开销,上行接收装置10指定 的各上行传输频段中可用的频域位置是相同的,以交织单元为例,假定交织单 元A中可用频域位置为序号为1、3、5、7的子载波,则在交织单元B中,可用 频域位置也同样是序号为1、3、5、7的子载波。可见,若上行接收装置10指定的各上行传输频段中可用的频域位置相同,则上行接收装置10只需指定一个 上行传输频段中的可用频域位置即可让上行发送装置90确定出各上行传输频段 中的可用频域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波束方向信息可以通过SRS资源配置中的空域参 数信息确定,一套SRS空域参数对应一个波束方向。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 中,一个波束方向信息中可以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SRS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两个SRS,各SRS对应不同的波束方向。
当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装置90部署在终端上时,参数确定单元902的 功能可以通过终端的第一处理器来实现,参数发送单元904和数据发送单元906 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的第一处理器控制第一通信装置实现。
当本实施例中的上行接收装置10部署在基站上时,参数接收单元102以及 数据接收单元104的功能均可以由基站的第二通信装置在其第二处理器的控制 下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装置和上行接收装置,通过上行发送装置自 己确定一个或多个自主传输参数,然后将确定的传输参数发送给上行接收装置,并与上行接收装置基于这些自主传输参数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使得上行发送装 置可以灵活的根据当前的传输环境等确定传输策略,不必一味地根据上行接收 装置的指示进行传输,提升了上行发送装置自主上行传输的灵活性,这有利于 提升传输效率和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 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部署在终端上作为首传终端,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部署 在基站上。下面结合图11和图12分别对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11,第一通信装置11包括侦听单元112、占时确定单元114以及 信息发送单元116,其中,侦听单元112用于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占时确定单元114用于确定LBT处理所获取的 MCOT;信息发送单元116用于向基站发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以供 基站根据复用关联信息控制共享传输端对上行传输完成后MCOT的剩余时间进 行复用。
请参见图12,第二通信装置12包括信息接收单元122和复用控制单元124, 其中信息接收单元122用于接收首传终端发送的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复用控制单元124可以用于用于在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在首传终端上行传输 完成时MCOT仍存在剩余时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在本实施例中,侦听单元112对传输资源的LBT处理可以是根据第二通信 装置12的LBT指示进行,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介绍可知,第二通信装置12可以 在LBT指示,例如RRC信令中向终端指定多个候选的传输资源,侦听单元112 可以对这多个候选的传输资源中的部分或全部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然后从 LBT处理成功的传输资源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目标传输资源。在本实施例的另 一些示例当中,侦听单元112也可以仅从候选传输资源中选择一个执行LBT处 理,如果成功则将该传输资源作为目标传输资源,如果不成功,则意味着暂时 没有目标传输资源,不进行数据传输。
可见,被侦听单元112执行LBT处理的传输资源不见得一定是目标传输资 源,但目标传输资源一定会作为侦听单元112LBT处理的对象。
尽管都是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但不同的LBT处理 过程可能会得到不同MCOT,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MCOT的大小与执行 带随机回退LBT处理时的随机回退值的大小有关。或者与执行类型四的LBT处 理的竞争窗的大小有关。所以,在LBT处理成功后,占时确定单元114可以确 定本次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的大小。
然后,信息发送单元116向第二通信装置12发送针对该MCOT的复用关联 信息,该复用关联信息至少可以让第二通信装置12确定在第一通信装置11的 本次上行传输完成后,MCOT是否还有剩余时间供共享传输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复用关联信息不仅可以让第二通信 装置12确定当前MCOT是否有剩余时间可供共享传输端使用,还可以让第二通 信装置12在确定有剩余时间时,确定共享传输端应当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何种 类型的LBT处理。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信息发送单元116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 12发送能够表征MCOT终结时刻的第一信息作为复用关联信息,这样,在第二 通信装置12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就可以根据当前时刻确定后续时刻是否属于该 MCOT内。
例如第一信息可以是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和/或符号数目。在一些情 况下当中,第一信息仅包括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例如,在MCOT剩余 3个完整时隙以及2个符号的时候,信息发送单元116向第二通信装置12反馈 当前剩余4个时隙。当然,在这种情况信息发送单元116也可以将剩余的实际 时间转换成剩余符号数目向第二通信装置12进行反馈,例如信息发送单元116 的第一信息表征该MCOT还剩余23个符号。在一些情况下,第一信息仅包括 MCOT当前剩余的符号数目,例如当MCOT仅剩余5个符号时,信息发送单元 116向第二通信装置12反馈当前剩余的符号数目为5。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发送单元116也可以将剩余的实际时间转换成剩余时隙数目进行反馈,例 如信息发送单元116向第二通信装置12发送的第一信息表征该MCOT当前还剩 余5/7个时隙。毫无疑义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116也可以将前 述两种第一信息结合起来向第二通信装置12进行指示。例如,在MCOT的剩余 时间至少还有一个完整时隙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116仅向第二通信装置12 指示剩余时隙数目,当MCOT剩余时间不足一个完整时隙的情况下,信息发送单元116向第二通信装置12指示剩余符号数目。
在另一些示例中,信息发送单元116可以知道第二通信装置12为自己此次 上行传输所配置的反馈时刻,由于该反馈时刻是第二通信装置12也知道的,因 此,信息发送单元116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12指示该反馈时刻在MCOT中所处 的位置,将反馈时刻在MCOT中所处的位置作为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 12。这样第二通信装置12就可以结合自己配置的反馈时刻确定出MCOT的终结 时刻,从而确定当前时刻距离MCOT结束还剩余多长时间。
毫无疑义的是,第一信息可以在包括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和/或符号 数目的同时,还包括反馈时刻在MCOT中所处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信息发送单元116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12发送 用于指示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息作为复用关联 信息,这样,当第二通信装置12接收到复用关联信息后,解析即可确定出共享 传输端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的类型,而不必进一步根据MCOT的剩余时间确定执行LBT处理的类型。
应当理解的是,复用关联信息同时包括前述第一信息和信息发送单元116 为第二通信装置12指示的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 息也是可行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信息发送单元116可以在第一通 信装置11上行传输的一个或部分时隙中向第二通信装置12发送复用关联信息,但为了避免第二通信装置12因为检测接收不成功而不能了解MCOT结束时刻, 无法确定MCOT是否有剩余时间的问题,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信息发送单 元116可以在上行传输的各个时隙内均向第二通信装置12发送复用关联信息。
在第二通信装置12的信息接收单元122接收到第一通信装置11发送的复 用关联信息后,复用控制单元124可以先根据该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在第一通信 装置11的本次上行传输完成时MCOT是否仍存在剩余时间,若判断结果为是, 则复用控制单元124可以控制共享传输端对剩余时间进行复用。在本实施例中, 共享传输端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11本身,也可以第二通信装置12,还可以为与第一通信装置11位于同一小区的其他终端,尤其是那些与第一通信装置11地理位置较近的,例如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复用控制单元124可以根据复用关联信息、收发端信息以 及波束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复用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在前面 已经介绍过,复用关联信息可能是能够指示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时所执行 LBT处理的类型的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信息接收单元122接收到复用关联信息,对复用关联信息进行解析后,复用控制单元124就可以确定出共 享传输端应当执行何种类型的LBT处理。
下面对复用控制单元124根据收发端信息为共享传输端确定所执行LBT处 理类型的方案进行说明:
这里所说的“收发端信息”是指用于表征共享传输端复用剩余时间传输的 数据是否与第一通信装置11有关,例如,如果复用剩余时间所进行的数据传输 的发送端或接收端为第一通信装置11,则说明剩余时间所传输的数据与第一通 信装置11有关,否则说明剩余时间所传输的数据与第一通信装置11无关,例如,由第二通信装置12发送给同小区内的其他终端,或由同小区内的其他终端 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12,这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都与第一通信装置11无关。
若收发端信息表征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第一通信装置11有关,则 复用控制单元124确定共享传输端可以执行不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根据实 施例一的介绍可知,不带随机回退的处理包括类型一的LBT处理和类型二的随 机回退处理,即共享传输端复用MCOT内剩余时间的时候,可以不对目标传输 资源执行会话前侦听,也可以执行一个tms的感知。
可以理解的是,在剩余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与第一通信装置11有关的情况可 能是这样两种:一种是第一通信装置11自己作为共享传输端,另一种是第二通 信装置12作为共享传输端向第一通信装置11进行数据传输。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11进行的可以调度上行传输,也可以半静态持续调度的上行传输, 还可以是自主上行传输。而且,如果在剩余时间内第一通信装置11所进行的数 据传输过程与该第一通信装置11在发起MCOT时进行的数据传输是连续的,即 没有上下行的转折点,则第一通信装置11可以直接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
若收发端信息表征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第一通信装置11无关,则 复用控制单元124可以根据共享传输端的最早传输时刻和第一通信装置11的首 传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t确定需要执行LBT处理的类型。这里所谓首传终结 时刻为第一通信装置11发起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的终结时刻,而最早传输时 刻则为共享传输端在MCOT剩余时间中被允许传输的最早时刻,以共享传输端 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为基础确定。也即,最早传输时刻为假定共享传输端在 剩余时间中不执行会话前侦听时,被允许的最早传输时刻。
例如,如果时间差Δt小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该共享传输端需执行 类型一的LBT处理;如果时间差Δt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但小于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该共享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如果时间差Δt大于第二时 间阈值,则复用控制单元124确定该共享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例如类型四的LBT处理。这里的第一时间阈值和第二时间阈值可以是预定义的 两个值。
下面对复用控制单元124根据波束关系为共享传输端确定所执行LBT处理 类型的方案进行说明:
这里所谓的“波束关系”指的是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第一通信装置 11的首传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首传波束方向即为为第一通信装置11发起 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波束方向,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首传波束 方向二者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如果共享传输端与第一通信装置11 第一次上行传输所用波束方向相同,则复用控制单元124可以确定让共享传输 端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如果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第一通信装置11 发起该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用波束方向不同,则复用控制单元124确定该 共享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即执行类型三或类型四的LBT处理。
第二通信装置12为共享传输端复用MCOT剩余时间进行数据传输确定出需 执行的LBT处理类型后,可以控制对应的共享传输端按照确定出的类型,对目 标传输资源执行LBT处理。
可选地,如果共享传输端为与第一通信装置11位于同一小区的其他终端, 则复用控制单元124可以采用该目标传输资源向该共享传输端发送LBT处理指 示,并在该LBT处理指示中指示共享传输端LBT处理的对象以及LBT处理的 类型。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复用控制单元124也可以通过目标传输资 源以外的其他传输资源向该共享传输端发送LBT处理指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在需要上行 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然后确定LBT处理所获 取的MCOT,并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让第二通信 装置根据复用关联信息确定该MCOT是否存在剩余时间,并在确定存在剩余时 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该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使得第一通信装置发起 的MCOT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可供一 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编译并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本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 可以存储第一上行传输程序、第二上行传输程序、第一通信程序以及第二通信 程序四个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上行传输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 现前述实施例一至三中介绍的任意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中终端侧的步骤。第二上行传输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一至三中介绍的任意一 种上行传输方法中基站侧的步骤。第一通信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 现前述实施例四至六中介绍的任意一种通信方法中首传终端侧的步骤。第二通 信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四至六中介绍的任意一种通 信方法中基站侧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图13提供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终端13包括第一处理器131、第一存储器13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处理器131 与第一存储器132的第一通信总线133,其中第一存储器13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 第一上行传输程序的存储介质。第一处理器131可以读取第一存储器132中存 储的第一上行传输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实施例一至三中介绍的任意一种 上行传输方法终端侧的步骤;或者,第一存储器13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第一通 信程序的存储介质。第一处理器131可以读取第一存储器132中存储的第一通 信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实施例四至六中介绍的任意一种通信方法终端侧 的步骤。终端13实现实施例一至三中上行传输方法的细节,以及终端13实现实施例四至六中通信方法的细节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请参见图14示出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基站14包括第二处理器141、第二存储器142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处理器141 与第二存储器142的第二通信总线143,其中第二存储器14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 第二上行传输程序的存储介质。第二处理器141可以读取第二存储器142中存 储的第二上行传输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实施例一至三中介绍的任意一种 上行传输方法基站侧的步骤。或者第二存储器14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第二通信 程序的存储介质。第二处理器141可以读取第二存储器142中存储的第二通信 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实施例四至六中介绍的任意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侧的 步骤。基站14实现实施例一至三中上行传输方法的细节以及基站14实现实施 例四至六中通信方法的细节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终端可以灵活地根据当前的可用的 传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而不用被动、刻板地等待直到传输资源满足基站调度 要求后再进行传输,这极大的增强了终端侧的传输灵活性,提升了系统传输效 率和对传输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基站在确定终端发起的MCOT存在剩余时间时,可以控制共享传输端对该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使得终端发起的MCOT 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传输、通信 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不仅可以应用于5G通信系统,也可以应 用于未来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中。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 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 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 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 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 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 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 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所述自主传输参数用于对此次上行传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将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
基于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LBT处理指示,所述LBT处理指示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资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及波束方向信息;
根据所述LBT处理指示中对所述上行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执行LBT处理,并从LBT处理成功的传输资源中选择至少一个用以此次上行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所用至少一个时隙的实际子载波间隔SCS、此次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此次上行传输所传编码块组传输信息CBGTI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包括所述实际SCS,则确定所述实际SCS包括:
根据执行会话前侦听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此次上行传输所用的前M个时隙的实际SCS,所述M为大于0的整数;
和/或,
根据此次上行传输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的终结时刻确定此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最后N个时隙的实际SCS,所述N为大于0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执行会话前侦听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所述实际SCS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所述LBT处理成功的时刻对所述基础间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实际SCS;
方式二:根据所述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实际SCS。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此次上行传输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的终结时刻确定此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最后N个时隙的实际SCS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方式一: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础间隔指示,根据所述MCOT的终结时刻对所述基础间隔指示所指定的基础SCS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实际SCS;
方式二:根据所述MCOT的终结时刻从基站所指定的至少两个候选SCS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实际SCS。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包括所述起始传输符号,则确定所述起始传输符号包括:根据执行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所述起始传输符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执行LBT处理成功的时刻确定所述起始传输符号包括:确定位于所述LBT处理成功的时刻之后的第K个符号作为所述起始传输符号,所述K为大于等于1小于预设阈值的整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1;所述自主传输参数还包括此次上行传输的终点传输符号,和/或,此次上行传输的时域长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包括所述CBGTI,则确定所述CBGTI包括:选择当前待传码块组中的至少一个并获取所选码块组的CBGTI。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传输参数还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进程号、新数据指示NDI和冗余版本RV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所述自主传输参数由所述终端确定,用于对此次上行传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基于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检测接收;
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LBT处理指示,所述LBT处理指示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资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及波束方向信息;所述波束方向信息根据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配置中的空域参数确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指示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上行传输时段;所述时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上行传输时段内,只要存在待发上行数据就立即执行LBT处理;
或,
所述时域指示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上行传输时段,和用于表征所述上行传输时段内各时隙是否允许自主上行传输的时隙机会指示;所述时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存在待发上行数据时,根据所述时隙机会指示从所述上行传输时段内选择时隙执行LBT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指示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上行传输频段,和用于表征所述上行传输频段是否允许上行自主传输的频段机会指示;所述频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存在待发上行数据时,根据所述频段机会指示从各所述上行传输频段内选择频域位置执行LBT处理。
14.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确定所述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
向基站发送针对所述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以供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控制共享传输端对所述上行传输完成后所述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所述向基站发送针对所述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能够表征所述MCOT终结时刻的第一信息作为所述复用关联信息;
和/或,
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共享传输端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息作为所述复用关联信息;
所述为所述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收发端信息以及波束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所述收发端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共享传输端复用所述剩余时间传输的数据是否与首传终端有关,所述波束关系为所述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所述首传波束方向为所述首传终端发起所述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波束方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两种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所述MCOT当前剩余的时隙数目和/或符号数目;
第二种:所述基站为所述上行传输所配置的反馈时刻在所述MCOT中所处的位置。
1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首传终端发送的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所述首传终端为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发起所述MCOT的终端;
在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在所述首传终端上行传输完成时所述MCOT仍存在剩余时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所述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所述控制共享传输端对所述剩余时间进行复用包括:
为所述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
控制所述共享传输端在针对所述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对应类型的LBT处理后使用所述剩余时间进行传输;
所述为所述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收发端信息以及波束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所述收发端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共享传输端复用所述剩余时间传输的数据是否与所述首传终端有关,所述波束关系为所述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所述首传波束方向为所述首传终端发起所述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波束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复用关联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共享传输端在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息,则解析所述复用关联信息以确定所述终端指定的LBT处理的类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收发端信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收发端信息表征所述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所述首传终端有关,则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不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若所述收发端信息表征所述共享传输端所要传输的数据与所述首传终端无关,则根据所述共享传输端的最早传输时刻和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需要执行LBT处理的类型;所述最早传输时刻为假定所述共享传输端再所述剩余时间中对所述目标传输资源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后被允许传输的最早时刻,所述首传终结时刻为所述首传终端发起所述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的终结时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共享传输端的最早传输时刻和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终结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确定需要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时间差小于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一的LBT处理;
若所述时间差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但小于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
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波束关系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类型二的LBT处理;
若所述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不同,则确定所述共享传输端需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21.一种上行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所述自主传输参数用于对此次上行传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发送给基站;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为上行传输确定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LBT处理指示,所述LBT处理指示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资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及波束方向信息;
根据所述LBT处理指示中对所述上行传输资源中的至少一个执行LBT处理,并从LBT处理成功的传输资源中选择至少一个用以此次上行传输。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上行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包括此次上行传输所用至少一个时隙的实际子载波间隔SCS、此次上行传输的起始传输符号、此次上行传输所传码块组的块组标识CBGTI中的至少一个。
23.一种上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所述自主传输参数由所述终端确定,用于对此次上行传输的检测接收进行指示;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自主传输参数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检测接收;
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自主传输参数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LBT处理指示,所述LBT处理指示中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传输资源的时域指示信息、频域指示信息及波束方向信息;所述波束方向信息根据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配置中的空域参数确定。
24.一种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侦听单元,用于在需要上行传输时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
占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LBT处理所获取的MCOT;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针对所述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以供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控制共享传输端对所述上行传输完成后所述MCOT的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所述向基站发送针对所述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能够表征所述MCOT终结时刻的第一信息作为所述复用关联信息;
和/或,
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共享传输端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信息作为所述复用关联信息;
所述为所述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收发端信息以及波束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所述收发端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共享传输端复用所述剩余时间传输的数据是否与首传终端有关,所述波束关系为所述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所述首传波束方向为所述首传终端发起所述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波束方向。
25.一种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首传终端发送的针对MCOT的复用关联信息,所述首传终端为针对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带随机回退的LBT处理发起所述MCOT的终端;
复用控制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确定在所述首传终端上行传输完成时所述MCOT仍存在剩余时间后,控制共享传输端对所述剩余时间进行复用;
所述控制共享传输端对所述剩余时间进行复用包括:
为所述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
控制所述共享传输端在针对所述目标传输资源执行对应类型的LBT处理后使用所述剩余时间进行传输;
所述为所述共享传输端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复用关联信息、收发端信息以及波束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复用所述剩余时间时需执行LBT处理的类型,所述收发端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共享传输端复用所述剩余时间传输的数据是否与所述首传终端有关,所述波束关系为所述共享传输端所用波束方向与所述首传终端的首传波束方向之间的关系,所述首传波束方向为所述首传终端发起所述MCOT后初次上行传输所用的波束方向。
2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及第一通信总线;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用于实现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上行传输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一通信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2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及第二通信总线;
所述第二通信总线用于实现第二处理器和第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上行传输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通信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2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至少存储有第一上行传输程序、第二上行传输程序、第一通信程序以及第二通信程序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上行传输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上行传输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一通信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通信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1810300691.5A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66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691.5A CN110366248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EP19780731.6A EP3780811A4 (en) 2018-04-04 2019-03-08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A
KR1020207029595A KR102534434B1 (ko) 2018-04-04 2019-03-08 업링크 전송, 통신방법, 장치 및 기지국, 단말기, 저장매체
JP2020546379A JP7102538B2 (ja) 2018-04-04 2019-03-08 上り伝送および通信の方法と装置、基地局、端末、並びに記憶媒体
US17/043,837 US11399392B2 (en) 2018-04-04 2019-03-08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an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parameter,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maximum channel occupancy time, terminal, based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9/077561 WO2019192285A1 (zh) 2018-04-04 2019-03-08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691.5A CN110366248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6248A CN110366248A (zh) 2019-10-22
CN110366248B true CN110366248B (zh) 2024-04-30

Family

ID=6809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691.5A Active CN110366248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9392B2 (zh)
EP (1) EP3780811A4 (zh)
JP (1) JP7102538B2 (zh)
KR (1) KR102534434B1 (zh)
CN (1) CN110366248B (zh)
WO (1) WO20191922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30443B2 (en) * 2019-01-08 2022-05-10 Ofinno, Llc HARQ feedback for configured grant
US11252754B2 (en) * 2019-01-09 2022-02-15 Ofinno, Llc Configured grant for unlicensed cells
JP2022525358A (ja) * 2019-03-20 2022-05-12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チャネル検出メカニズムの決定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US11419123B2 (en) * 2019-05-03 2022-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cancellation
CN114073152A (zh) * 2019-06-25 2022-0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传输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07555B (zh) * 2019-11-08 2023-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的传输和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400501A1 (en) * 2020-02-04 2022-12-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68765A1 (en) * 2020-02-28 2021-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ed grant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with multiple listen-before-talk channels
CN111586570B (zh) * 2020-05-27 2022-06-03 武汉风韵出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联网系统的行人位置信息上传方法及系统
CN113852964A (zh) * 2020-06-28 2021-12-28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9539B (zh) * 2020-11-02 2023-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88379A (zh) * 2021-01-15 2022-09-20 Lg 电子株式会社 执行信道接入过程的方法及其装置
EP4093144A4 (en) 2021-01-15 2023-07-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JP2024510929A (ja) * 2021-03-01 2024-03-12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pusch)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uci)送信
EP4099793A1 (en) * 2021-06-03 2022-12-07 Apple Inc. Communications within a user equipment - initiated channel occupancy time
WO2024071968A1 (ko) * 2022-09-29 2024-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8396A1 (zh) * 2014-11-21 2016-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载波的占用方法和设备
CN106160967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资源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658742A (zh) * 2015-11-03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及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99860A1 (en) * 2015-12-07 2017-06-15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for non-schedul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the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7124863A1 (zh) * 2016-01-18 2017-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WO2017126935A1 (ko) * 2016-01-20 2017-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7133285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授权载波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WO2017180179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optimized uplink grant transmission to enable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CN10773471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0535B1 (en) * 2014-01-29 2019-03-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034313B2 (en) 2014-04-04 2018-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ergency data transmission over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US10178656B2 (en) 2014-12-11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7132985A1 (zh) 2016-02-05 2017-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子载波间隔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0812982B2 (en) * 2016-02-05 2020-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0045376B2 (en) 2016-02-16 2018-08-07 Mediatek Inc.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 and QoS provisioning for uplink LAA
KR102340908B1 (ko) * 2016-05-12 2021-12-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의 상향링크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0952031B2 (en) 2016-05-20 2021-03-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censed-assisted user equipment cooperation in unlicensed sidelink
WO2018073792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rq feedback for unscheduled uplink
WO2018080381A1 (en) * 2016-10-25 2018-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llision avoidance adaptation for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06507439B (zh) 2016-10-28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6851822B (zh) 2017-02-04 2020-05-22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和用户终端
US10772113B2 (en) * 2017-02-06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using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WO2018174613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1917419B2 (en) * 2017-07-21 2024-02-27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and scheduling
JP6876196B2 (ja) 2017-08-11 2021-05-2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自律送信
US10708950B2 (en) * 2018-01-16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sharing for autonomous uplink
US10965424B2 (en) * 2018-02-09 2021-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utonomous uplink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78396A1 (zh) * 2014-11-21 2016-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载波的占用方法和设备
CN106160967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资源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658742A (zh) * 2015-11-03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及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99860A1 (en) * 2015-12-07 2017-06-15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for non-schedul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the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7124863A1 (zh) * 2016-01-18 2017-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WO2017126935A1 (ko) * 2016-01-20 2017-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7133285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授权载波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WO2017180179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optimized uplink grant transmission to enable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CN10773471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R1-1801370 "NR Frame structure on unlicensed bands".3GPP tsg_ran\WG1_RL1.2018,(TSGR1_9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16013A (ja) 2021-06-24
KR20200133256A (ko) 2020-11-26
WO2019192285A1 (zh) 2019-10-10
US11399392B2 (en) 2022-07-26
JP7102538B2 (ja) 2022-07-19
US20210100033A1 (en) 2021-04-01
CN110366248A (zh) 2019-10-22
EP3780811A4 (en) 2022-04-20
EP3780811A1 (en) 2021-02-17
KR102534434B1 (ko)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6248B (zh)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US11929833B2 (en) HARQ feedback for unscheduled uplink
US119431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delink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24047B2 (en) NR-unlicens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structure with flexible starting point
US20210352660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64914B2 (en) Uplin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892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information
CN111614445B (zh) 用于发射和接收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8742B (zh) 数据调度及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21488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unlicensed ban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16012B2 (e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005596B (zh) 一种调整竞争窗长度的方法及设备
KR20200090126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3597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oexistence of 4th and 5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456826B2 (en) HARQ feedback and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KR20160056933A (ko) 랜덤 액세스에서 자원을 예결하는 방법, 사용자 기기, 및 기지국
CN107734710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KR2020008548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56607B1 (ko) 비면허 대역에서의 다중 채널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648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information
KR20210137214A (ko) 비면허 대역에서 전송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EP3308587B1 (en) Enabling time-overlapping communication using csma/ca and ofdma
CN115052364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08631967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102288064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및 데이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