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5457A -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5457A
CN110365457A CN201810321575.1A CN201810321575A CN110365457A CN 110365457 A CN110365457 A CN 110365457A CN 201810321575 A CN201810321575 A CN 201810321575A CN 110365457 A CN110365457 A CN 110365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ference signal
signal
data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15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5457B (zh
Inventor
刘凤威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215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5457B/zh
Priority to EP19784889.8A priority patent/EP375488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2081 priority patent/WO201919687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5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457A/zh
Priority to US17/037,407 priority patent/US2021001401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5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参考信号,从而使得基站或中继节点获知下行接入链路对上行回传链路的干扰。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第一节点根据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以确定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二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干扰;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Description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已经变得格外紧张。目前尚未分配的可以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非常有限。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未来的基站部署将会更加密集。密集的基站部署就会要求基站的回传链路需要有相应的传输能力。然而,光纤的部署成本较高,这无疑会增大未来无线基站的部署成本。为此,采用无线中继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未来密集基站的部署问题。即,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relaynode,RN),负责对无线信号进行一次或多次转发。
在通常的部署场景下,中继节点的收发天线隔离度较差,因此具有半双工约束。即在中继节点接收上级节点的下行回传链路时,其不能向下级节点发送下行接入(或回传)链路;在中继节点向上级节点发送上行回传链路时,其不能接收来自于下级节点的上行接入(或回传)链路。
在半双工约束下,一种提升频谱效率的方法是采用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SDMA)方案,即当中继节点接收上级节点的下行回传链路时,同时接收来自下级节点的上行接入(或回传)链路;或当中继节点向上级节点发送上行回传链路时,同时向下级节点发送下行接入(或回传)链路。例如,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RN可以同时向基站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传输数据。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中继节点来说,下行接入链路的数据传输过程会对上行接入链路的数据传输过程产生干扰。由于下行接入链路的数据传输是由中继节点调度的,因而基站难以获取到下行接入链路的具体调度信息,也就难以获知下行接入链路对上行回传链路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参考信号,从而使得基站基于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获知下行接入链路对上行回传链路的干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第一端口和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第一数据信号所采用的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满足天线端口QCL关系,因而第一节点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即可模拟在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例如,第一节点采用SDMA方式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情形,第二节点通过对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即可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以下称为第四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从而,第二节点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为第一节点配置MCS等上行传输参数,第一节点则可以根据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由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已将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考虑在内,因此第一节点基于第二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发送第四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不仅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上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第二节点基于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可以确定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干扰,即用于确定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间的链路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链路的干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因而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链路可以称为回传链路。又由于第三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因而,第一节点至第三节点间的链路可以为回传链路,也可以为接入链路。当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间的回传链路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回传链路的干扰。当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间的接入链路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回传链路的干扰。
在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当第一参考信号为SRS,第二节点可基于对SRS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不同的信道测量结果,第二节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相应地,第一节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上所述的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仅为处理方式中的一种。在这种处理方式中,第二节点基于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第四数据信号的上行传输参数并通过调度信令通知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根据调度信令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同时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其中,调度信令一般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除了上述处理方式以外,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在用于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那么,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后,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不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从而避免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产生较大干扰,进而避免恶化第一节点的上行回传链路的误块率性能。其中,第一指示消息可以通过DCI发送。
其中,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为第一节点可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节点用于向第二节点传输第四数据信号的时隙复用给第三节点。第一节点可在该时隙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该时隙即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
示例性地,除了上述处理方式以外,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在这种处理方式中,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更大,第二节点基于该干扰情况,直接否决第三节点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通信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产生较大的干扰。其中,第三指示消息除了可以通过DCI发送外,还可以通过MAC CE或RRC信令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时,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则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会更为准确。当然,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不同,那么第二节点在获取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地确定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实际是为了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那么,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需要对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数据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位置达成一致:第一节点需获知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以便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等发射参数,使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参数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参数一致;第二节点需确定待测量的时隙位置,即第二节点需确定第一节点可以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使其通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得到的信息可以应用于该时隙的上行传输参数(如MCS)的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节点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时隙称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由上可知,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需要确定。
关于该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可以有如下理解:第一参考信号用于测量第一数据信号对上行回传链路造成的干扰,那么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数据信号存在对应关系;而第一数据信号是在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之后发送的,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时隙(或时隙位置)与第一数据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该时隙称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因此,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和第一参考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只有确定了该对应关系,才可获知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得到的测量结果适用于后续哪个时隙(或时隙位置)。
当然,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除了可通过第一配置消息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消息进行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不难理解,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可基于第一节点的请求进行配置。例如,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分配该第一空分复用时隙;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的指示信息。
此外,第三节点与其他节点(例如第四节点)可以采用频分复用、空分复用、时分复用或码分复用等复用方式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此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除了可用于测量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还可以用于测量第一节点向其他节点(例如第四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干扰。
以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采用频分或空分复用方式与第一节点进行数据传输为例,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所述第一节点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二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采用频分或空分复用方式进行传输。同时,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采用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消息除了可用于配置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还可以配置其他参考信号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节点通过第四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QCL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可通过第一配置消息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消息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上述方案也可以扩展至更多参考信号的场景,即第一节点基于第一配置消息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发送多个参考信号,第二节点基于对多个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可以分别确定多个节点与第一节点间传输的数据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的干扰。
同样地,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看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以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对第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三数据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位置达成一致。
其中,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为第一节点可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五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节点用于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五数据信号的时隙复用给第五节点。第一节点可在该时隙上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该时隙即为第二空分复用时隙。
关于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可以有如下理解:第二参考信号用于测量第三数据信号对上行回传链路造成的干扰,那么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三数据信号存在对应关系;而第三数据信号是在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发送的,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的时隙(或时隙位置)与第三数据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该时隙称为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因此,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和第二参考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只有确定了该对应关系,才可获知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得到的测量结果适用于后续哪个时隙(或时隙位置)。
与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类似,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也可以由第二节点基于第一节点的请求配置。例如,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分配第二空分复用时隙;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配置消息,所述第三配置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空分复用时隙的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同一个消息,也可以是不同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二节点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不同的信道测量结果,第二节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相应地,第一节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上所述的第一节点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仅为处理方式中的一种。在这种处理方式中,第二节点基于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第五数据信号的上行传输参数并通过调度信令通知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根据调度信令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五数据信号,同时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其中,调度信令一般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除了上述处理方式以外,第二节点在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在用于传输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五节点进行通信。那么,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二指示消息后,在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上不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从而避免发送的第三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产生较大干扰,进而避免恶化第一节点的上行回传链路的误块率性能。其中,第二指示消息可以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除了上述处理方式以外,第二节点在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四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五节点进行通信。在这种处理方式中,第三数据信号对第五数据信号的干扰更大,第二节点基于该干扰情况,直接否决第五节点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第一节点和第五节点的通信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产生较大的干扰。其中,第四指示消息可以通过DCI、MAC CE或RRC信令发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第一端口和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第一数据信号所采用的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满足天线端口QCL关系,因而第一节点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即可模拟在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情形,第二节点通过对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即可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第四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从而,第二节点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为第一节点配置MCS等上行传输参数,第一节点则可以根据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由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已将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考虑在内,因此第一节点基于第二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发送第四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不仅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上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
在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当第一参考信号为SRS,第二节点可基于对SRS的信道测量确定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
基于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不同的信道测量结果,第二节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示例性地,第二节点可以基于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第四数据信号的上行传输参数并通过调度信令通知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根据调度信令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同时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其中,调度信令一般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在用于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那么,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后,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不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从而避免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产生较大干扰,进而避免恶化第一节点的上行回传链路的误块率性能。其中,第一指示消息可以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在这种处理方式中,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更大,第二节点基于该干扰情况,直接否决第三节点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通信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产生较大的干扰。其中,第三指示消息可以通过DCI、MAC CE或RRC信令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时,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则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会更为准确。当然,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不同,那么第二节点在获取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地确定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实际是为了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那么,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需要对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数据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位置达成一致:第一节点需获知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以便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等发射参数,使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参数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参数一致;第二节点需确定待测量的时隙位置,即第二节点需确定第一节点可以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使其通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得到的信息可以应用于该时隙的上行传输参数(如MCS)的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节点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时隙称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由上可知,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需要确定。
当然,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除了可通过第一配置消息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消息进行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的分配可以是第二节点基于第一节点的请求进行分配的。例如,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分配该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配置消息,该第二配置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的指示信息。
此外,第三节点与其他节点(例如第四节点)可以采用频分复用、空分复用、时分复用或码分复用等复用方式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此时,第二节点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除了可用于测量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还可以用于测量第一节点向其他节点(例如第四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干扰。以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采用频分或空分复用方式与第一节点进行数据传输为例,此时,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采用频分或空分复用方式进行传输。同时,第一参考信号采用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消息除了可用于配置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还可以配置其他参考信号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可通过第一配置消息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消息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上述方案也可以扩展至更多参考信号的场景,即第一节点基于第一配置消息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发送多个参考信号,第二节点基于对多个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可以分别确定多个节点与第一节点间传输的数据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的干扰。
同样地,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可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以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对第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三数据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位置达成一致。
与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类似,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也可以由第二节点基于第一节点的请求配置。例如,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分配第二空分复用时隙;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三配置消息,所述第三配置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空分复用时隙的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同一个消息,也可以是不同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二节点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不同的信道测量结果,第二节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示例性地,第二节点可基于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第五数据信号的上行传输参数并通过调度信令通知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根据调度信令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五数据信号,同时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其中,调度信令一般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第二节点在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在用于传输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五节点进行通信。其中,第二指示消息可以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除了上述处理方式以外,第二节点在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四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五节点进行通信。其中,第四指示消息可以通过DCI、MAC CE或RRC信令发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装置为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装置的上级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通过第四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QCL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装置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所需执行的程序代码。收发器用于该装置和其他装置(例如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之间进行数据收发。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的功能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所设计的程序。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可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可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节点的时隙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节点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节点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节点的时隙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一节点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加以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含中继节点的通信系统。其中,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长期演进高级(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系统,增强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pro,LTE-A-pro),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5G网络架构(5thgeneration system)等通信系统,也可以扩展到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以及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等标准相关的蜂窝系统。
示例性地,包含中继节点的通信系统可以如图2所示。在图2中,基站可以为中继节点RN1和中继节点RN2提供服务。用户设备UE0可以直接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用户设备UE1可以通过RN1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用户设备UE2可以通过RN2与RN1建立通信连接,进而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此外,UE2也可以通过RN2与基站建立连接。
其中,基站可以是普通的基站(如Node B或eNB)、新无线控制器(new radiocontroller,NR controller)、5G系统中的gNode B(gNB)、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unit)、新无线基站、射频拉远模块、微基站、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中继节点是一种网络设备,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用户设备或下一级中继节点提供数据连接等服务。与一般网络设备不同的是,中继节点通过回传链路与宿主节点连接,其中,宿主节点可以是基站或上一级中继节点。例如,中继节点可以是LTE网络中的RN。在NR中,中继节点可能被命名为rTRP(relay TRP),IAB节点等。此外,在部分场景中,用户设备也可以作为中继节点。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共享频段的中继方式可以称为带内中继,按照这种中继方式进行操作的中继节点可以称为带内中继节点。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包含中继节点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至少包含三个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节点是中继节点,第二节点是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第三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的另一个上级节点。
其中,上级节点是指可以为下级节点提供服务、可以对下级节点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例如,数据调度,波束管理,功率控制等)的节点。一般情况下,上级节点相比其下级节点而言更靠近核心网或控制中心,也就是说,在从基站到UE的下行传输过程中,数据一般先经过上级节点、再经过该节点的下级节点。在某些情形下,上级节点也可以称为上游节点,下级节点也可以称为下游节点。
示例性地,对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而言,基站的下行数据传输路径可以为基站→RN1→RN2→UE2,基站为RN1的上级节点,RN1为RN2的上级节点,RN2为UE2的上级节点;RN1为基站的下级节点,RN2为RN1的下级节点,UE2为RN2的下级节点。
示例性地,对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而言,基站的下行数据传输路径可以为基站→RN2→UE2,基站为RN2的上级节点,RN2为UE2的上级节点;RN2为基站的下级节点,UE2为RN2的下级节点。
示例性地,对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而言,基站的下行数据传输路径可以为基站→RN1→UE1,基站为RN1的上级节点,RN1为UE1的上级节点;RN1为基站的下级节点,UE1为RN1的下级节点。
通过以上示例可以看出,若第一节点为图2中的RN1,则第二节点可以为图2中的基站,第三节点可以为图2中的RN2或UE1;若第一节点为图2中的RN2,则第二节点可以为图2中的基站或RN1,第三节点可以为图2中的UE2。
此外,需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的另一个上级节点。例如,若第一节点为图2中的RN1,则第三节点可以为图2中的RN2或UE1,也可以为图2中未示出的、RN1的另一个上级节点;若第一节点为图2中的RN2,则第三节点可以为图2中的UE2,也可以为图2中未示出的、RN2的另一个上级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时可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第一节点可以在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同时向第二节点传输数据,例如,第一节点采用SDMA的方式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上述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方案没有使用额外的频谱资源,因而具有频谱效率高、部署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在采用上述方案进行数据传输时,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即图3中由第一节点指向第三节点的浅灰色箭头所指示的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信号)会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即图3中由第一节点指向第二节点的深灰色箭头所指示的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信号)产生干扰(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由于第二节点难以获知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具体调度信息,因而第二节点也就难以预估该干扰的信道信息。又由于第二节点需要根据上行数据传输的受干扰情况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配置上行传输参数,因而第二节点难以准确获取该干扰的信道信息必然会对第二节点配置上行传输参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误块率等性能恶化。需要指出的是,上行传输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发射功率、传输流数,预编码矩阵等信息。
综上,在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第二节点难以确定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干扰情况,从而导致第二节点难以为上行回传链路准确地配置MCS、传输流数,预编码矩阵等上行传输参数。
为了使本申请更容易被理解,下面对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干扰测量机制进行简要介绍。
第二节点在调度第一节点进行上行传输前需要对传输过程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信道状态信息参数加以估计,以确定恰当的上行传输参数,如传输流数,预编码矩阵,MCS等。以MCS为例,过高的MCS会恶化接收机的误块率性能,而过低的MCS则会降低频谱效率。因此,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参数估计是保证链路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此干扰测量机制中,信道状态信息参数估计中的测量可分为两部分:期望信道测量及干扰加噪声测量。其中,干扰加噪声的测量较为复杂。其中,期望信道可以是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信道。
考虑如图4所示的传输场景,在此场景中,第二节点同时调度第一节点和小区内的UE1进行上行传输。若仅考虑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间的上行传输的受干扰情况,UE1与第二节点间的上行传输可视作干扰,称为小区内干扰;此外,其他小区用户的上行传输也会对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间的上行传输造成干扰,称为小区间干扰。
通常情况下,第二节点在调度第一节点和UE1之前会配置二者传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分别记为SRS0和SRS1。考虑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间的上行传输,第二节点可通过SRS0测量上行信道,通过SRS1测量UE1上行传输对第一节点上行传输的干扰。由于动态调度,第二节点难以预知小区间干扰的具体情况,而仅能测量干扰的平均功率。在实际实现时,第二节点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channel,PUSCH)的传输时刻测量小区间干扰的平均功率。
由上述对干扰测量机制的介绍可以看出,第二节点在为第一节点配置MCS等上行传输参数时,仅考虑信道测量、小区内干扰测量和小区间干扰测量,并没有考虑到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干扰,因而现有的干扰测量机制会导致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准确性低、误块率性能恶化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参考信号,使得第二节点可以通过对该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基于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可以确定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干扰,即用于确定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间的链路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链路的干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因而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链路可以称为回传链路。又由于第三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因而,第一节点至第三节点间的链路可以为回传链路,也可以为接入链路。当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间的回传链路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回传链路的干扰。当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间的接入链路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回传链路的干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
其中,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第一节点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第二节点的上级中继节点。
具体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SRS,也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等参考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SRS为例进行叙述,但不排除第一参考信号为其他类型参考信号的可能性。
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又可以称为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息。实际实现时,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以下内容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ID;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端口数目;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类型,例如周期性、半持续性、非周期性;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时隙配置,例如时隙级的周期及偏移配置;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时域资源信息,例如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重复符号数目等;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带宽信息;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跳频信息;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频域映射位置,例如频域起止位置,频域梳齿位置等;第一参考信号资源的序列信息;第一参考信号的空间关系信息,该空间关系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与其他参考信号的空间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关系,其他参考信号可以是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SRS等。此外,第二节点还可以在第一配置信息中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用途,例如波束管理、天线切换、码本上行传输、非码本上行传输等。第一节点会根据所第一参考信号的用途选择恰当的发送方式,例如,选择合适的SRS预编码矩阵,即选择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是用于第二节点进行干扰测量的参考信号,因而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中有两类信息需要特别关注,即第一参考信号的用途以及第一参考信号的空间关系信息。第二节点可以在第一配置消息中将第一参考信号的用途配置为“干扰测量”,使得第一节点可按本申请所述方式(例如选择合适的、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同时,由于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参数由第一节点确定,因而第一配置消息中的第一参考信号的空间关系可以缺省。
上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一般由RRC信令配置,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不排除可通过其他信令修改其中部分参数的可能性,例如,可以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 control elment,MAC CE)修改其中部分参数。
此外,当第一参考信号为周期信号时,第一节点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直接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当第一参考信号为半持续信号时,第一节点需要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而当第一参考信号为非周期信号时,第一节点则需要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令触发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
S502:第一节点根据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如前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是用于干扰测量的。那么,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节点在S502中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后,即可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从而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
其中,第三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也可以为第一节点的另一个上级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仅限定第一节点可以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例如,第一节点采用SDMA方式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对第三节点不做具体限定。也就是说,无论第三节点是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还是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只要第一节点可以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就会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产生干扰,第二节点即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该干扰的信道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动作发生在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之前。也就是说,在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第二节点可以先根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从而,第二节点在为第一节点配置MCS等上行传输参数时,可以将该干扰考虑在内,使得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更为准确。那么,在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数据时,即可基于更为准确的上行传输参数进行传输,提高频率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上行回传链路的误块率。
具体地,第一节点在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这里,第一端口的确定方式如下:假设后续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信号时是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传输的,那么第一端口可以与第二端口相同,也可以与第二端口满足天线端口QCL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端口相同是指两端口采用相同的模拟及数字预编码,在忽略信道时变性的情况下,相同端口对应的信道相同。
两个天线端口具有QCL关系是指其中一个天线端口传输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可以由另一个天线端口传输符号的信道推导得到。即两天线端口对应信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其中,信道大尺度特性包含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平均时延、以及空间接收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NR协议定义了多种QCL关系,例如基于空间参数的QCL关系,即QCL-Type D:{Spatial Rx parameter},一般来说,具有空间QCL关系的两端口的发射信号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发送波束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具有QCL关系,其具体含义可以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的波束方向与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数据信号时的波束方向相同或相似。
由上述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介绍不难理解,前面提到的第一参考信号的空间关系可以缺省的原因是:第一节点需要根据自身的调度情况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参数(例如发送波束方向),而不是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确定,因此第一参考信号的空间关系可以缺省。
由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满足天线端口QCL关系,因而第一节点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即可模拟在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情形,第二节点通过对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即可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
S503: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如前所述,第二节点通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可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以下称为第一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以下称为第四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可选地,第二节点也可以通过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确定第一数据信号对其接收其他信号的干扰。
不难理解,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时,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则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会更为准确。当然,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不同,那么第二节点在获取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地确定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
也就是说,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可以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可以为指定数值。
实际实现时,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配置:
方式一
第二节点可通过第一配置消息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通过第一配置消息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方式二
可通过协议规定的方式约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可通过协议规定的方式约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方式三
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即指定数值)上报给第二节点。
如前所述,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实际是为了确定后续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那么,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需要对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一数据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位置达成一致:第一节点需获知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以便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等发射参数,使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参数与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参数一致;第二节点需确定待测量的时隙位置,即第二节点需确定第一节点可以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隙,使其通过第一参考信号信道测量得到的信息应用于该时隙的上行传输参数(如MCS)的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节点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时隙称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由上可知,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需要确定。
根据前面的描述,关于该对应关系可以有如下理解:第一参考信号用于测量第一数据信号对上行回传链路造成的干扰,那么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数据信号存在对应关系;而第一数据信号是在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之后发送的,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时隙(或时隙位置)与第一数据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该时隙称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因此,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和第一参考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只有确定了该对应关系,才可获知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得到的测量结果适用于后续哪个时隙(或时隙位置)。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考虑第一节点的5个时隙,分别为slot0~slot4。第一节点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的指示确定slot0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且,第一节点可根据第一配置消息或其他配置消息确定与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隙为slot3。那么,当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可以选择与其在slot3上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端口相同或具有QCL关系的端口,或者,第一节点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与slot3的对应关系,联合确定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数据信号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即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可在第一配置消息里指示,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消息显示或隐式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除了可采用上述信令(如第一配置消息)指示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协议规定的方式。例如可通过协议规定,第一空分复用时隙总是对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隙之后的第N个时隙,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其中,N可能是可配置的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请求分配空分复用时隙,即请求分配第一节点可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而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并且可以同时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配置用于干扰测量的第一参考信号。在此实现方式中,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同时配置,两者的对应关系也就可以直接得到。
其中,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为第一节点可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节点用于向第二节点传输第四数据信号的时隙复用给第三节点。第一节点可在该时隙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该时隙即为第一空分复用时隙。
当然,第二节点也可以分别配置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然后通过前述信令指示或协议规定的方式指示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一空分复用时隙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节点请求分配的空分复用时隙的数量不做限定,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一节点确定自身和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同时与第三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另外,第一节点确定自身和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时,也可以同时与另一个节点(例如第五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那么,第一节点可以请求第二节点分配两个空分复用时隙。
此外,第一节点在请求分配空分复用时隙时,还可以同时上报请求分配的空分复用时隙的位置。例如,在图6中,第一节点可请求将slot3和slot4分配为空分复用时隙,第二节点在收到该请求后,可将slot3和slot4配置为空分复用时隙,并可为其配置对应的参考信号。
基于S503中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并结合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信道的测量、小区内干扰测量和小区间干扰测量,可以更准确地估计第一节点上行数据传输的SINR等信道状态信息参数,从而使得为第一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更为准确。
由于S503中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不尽相同,例如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结果可能显示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间传输的数据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传输的数据干扰较小,也可能显示该干扰较大。那么,基于S503中不同的测量结果,第二节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列举其中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处理方式:
执行前述步骤S503后,执行如下步骤S504。
S504: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
在第一种处理方式中,第二节点可以基于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第四数据信号的上行传输参数并通过调度信令通知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根据调度信令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同时执行S504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其中,调度信令一般通过DCI发送。
示例性地,假设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在第一种处理方式中,第一节点的资源分布示意图可以如图7所示:第一节点基于第二节点配置的SRS资源发送干扰测量SRS(第一参考信号的一个示例),第二节点基于对干扰测量SRS的信道测量确定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DSCH)中传输的第一数据信号对PUSCH中传输的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其中,发送干扰测量SRS和传输第一数据信号时采用同样的模拟及数字预编码,第一数据信号和第四数据信号的传输采用空分复用方式,即第一数据信号和第四数据信号同时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干扰测量SRS为第一参考信号的一个具体示例。其中,“干扰测量”表示该SRS的用途为:测量第一节点至第三节点的链路,对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链路的干扰。具体实现时,第二节点可以通过对干扰测量SRS的信道进行测量,来确定第一节点至第三节点的链路,对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链路的干扰情况。
通常情况下,第二节点会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为第一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配置MCS等上行传输参数,第一节点则可以根据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由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已将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考虑在内,因此第一节点基于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发送第四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不仅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上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
结合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第一种处理方式可应用于以下场景:第二节点具备中止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能力,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确定若后续第一节点同时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和第四数据信号,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在可接收范围内,因而第二节点根据该干扰为第一节点配置上行传输参数,第一节点可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同时根据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
此外,第一种处理方式还可以应用于如下场景:第二节点不具备中止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能力;那么,无论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如何,第二节点都要基于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情况为第一节点配置上行传输参数,第一节点则根据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发送第四数据信号,同时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第二种处理方式
执行前述步骤S503后,执行如下步骤: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在用于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一般情况下,该第一指示消息可通过DCI发送,例如可以携带在第二节点对第四数据信号的调度信令中发送。该调度信令中可以配置一个比特用于指示是否允许第一节点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传输第一数据信号。应注意,当调度信令携带此指示信息时,该调度信息需要提前发送,即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前发送。
在第二种处理方式中,第二节点基于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如果第一节点后续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信号的话,向第三节点传输的第一数据信号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较大,则第二节点可以通过第一指示消息指示第一节点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避免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从而避免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产生较大干扰,进而避免恶化第一节点的上行回传链路的误块率性能。
结合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第二种处理方式可应用于以下场景:第二节点具备中止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能力,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确定若后续第一节点同时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和第四数据信号,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超出可接收范围内,因而第二节点通过第一指示消息指示第一节点不要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第三种处理方式
执行前述步骤S503后,执行如下步骤: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指示消息。其中,该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在第三种处理方式中,第二节点基于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确定如果第一节点后续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信号的话,向第三节点传输的第一数据信号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特别大,则第二节点可以通过第三指示消息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第三种处理方式与第二种处理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三种处理方式中,如果第一节点后续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信号,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更大,第二节点基于该干扰情况,直接否决第三节点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的可能性,而并不是像第二种处理方式中那样仅限定第一节点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从而避免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通信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产生较大的干扰。此外,上述第二种处理方式中,第一指示消息一般通过DCI发送;而对于第三种处理方式,第三指示消息除了可以通过DCI发送外,还可以通过MAC CE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
此外,在第三种处理方式中,若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隙与第一空分复用时隙间的间隔较小,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指示消息时,可能已经通过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将第一数据信号发送给第三节点。此时,第一节点可根据第三指示消息的指示,在接收到第三指示消息后终止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间的通信。或者,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三指示消息可以指示第一节点在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后,不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结合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第三种处理方式可应用于以下场景:第二节点具备中止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能力,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确定若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间的通信对第一节点的上行传输的干扰特别大,因而第二节点通过第三指示消息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节点与其他节点(例如第四节点)可以采用频分复用、空分复用、时分复用或码分复用等复用方式与第一节点进行通信。那么,S502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除了可用于测量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还可以用于测量第一节点向其他节点(例如第四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干扰。
其中,第四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也可以为除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外的、第一节点的另一个上级节点。
以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采用频分或空分复用方式与第一节点进行数据传输为例,第一节点在S502中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之后,第一节点可通过第二端口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二数据信号,其中,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采用频分或空分复用方式进行传输。
示例性地,若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均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以频分复用为例,第一节点的资源分布示意图可以如图8所示:第一节点基于第二节点配置的SRS资源发送干扰测量SRS(第一参考信号的一个示例),其中,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即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方式进行传输;在同一子频段上,第一节点发送干扰测量SRS和传输下行数据信号(第一数据信号或第二数据信号)时采用同样的模拟及数字预编码。
例如,图8中,第一数据信号在PDSCH的一个子频段上传输,第二数据信号在PDSCH的另一个子频段上传输。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方式进行传输。在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子频段上,发送干扰测量SRS和传输第一数据信号时采用同样的模拟及数字预编码;在传输第二数据信号的子频段上,发送干扰测量SRS和传输第二数据信号时采用同样的模拟及数字预编码。所以,干扰测量SRS需采用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在图8所示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参考信号后,可选择性地对部分频段上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其测量结果可用于确定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干扰,或者用于确定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干扰。
同样地,在对部分频段上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第一节点可选择性地通过第二端口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二数据信号,或者选择性地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消息除了可用于配置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还可以配置其他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就是说,第一节点基于第一配置消息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发送多个参考信号,第二节点基于对多个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可以分别确定多个节点与第一节点间传输的数据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的干扰。
示例性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那么,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然后,第一节点通过第四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QCL关系。
其中,第五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也可以为(除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外的)第一节点的另一个上级节点。可选地,第五节点也可以是与第三节点相同的节点,或者,第五节点可以是与第三节点相同的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可通过第一配置消息配置,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消息进行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前面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分析可知,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满足天线端口QCL关系,其具体含义可以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时的波束方向与发送第三数据信号时的波束方向相同或相似,即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与发送第三数据信号采用同样的模拟及数字预编码。
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参考信号后,可以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从而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五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三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以下称为第五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其中,第五数据信号与第四数据信号可以是同一数据信号,也可以是不同数据信号。
此外,需理解,在通过第一配置消息配置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时,可以配置两个参考信号资源,也可以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上配置两个测量端口(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使得第二节点可以分别测量两个链路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干扰。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配置消息可以配置多个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从而使得第二节点可以通过对多个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分别确定多个链路上传输的多个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的干扰。
如前所述,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实际是为了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五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三数据信号对第五数据信号的干扰。那么,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需要对第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三数据信号所占用的时隙位置达成一致:第一节点需获知第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时隙,以便确定第二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等发射参数,使第二参考信号的发射参数与第三数据信号的发射参数一致;第二节点需确定待测量的时隙位置,即第二节点需确定第一节点可以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五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使其通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的信息可以应用于该时隙的上行传输参数的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节点传输第三数据信号的时隙称为第二空分复用时隙,由上可知,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需要确定。
其中,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为第一节点可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五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节点用于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五数据信号的时隙复用给第五节点。第一节点可在该时隙上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该时隙即为第二空分复用时隙。
根据前面的描述,关于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可以有如下理解:第二参考信号用于测量第三数据信号对上行回传链路造成的干扰,那么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三数据信号存在对应关系;而第三数据信号是在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发送的,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的时隙(或时隙位置)与第三数据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该时隙称为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因此,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和第二参考信号也存在对应关系,只有确定了该对应关系,才可获知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得到的测量结果适用于后续哪个时隙(或时隙位置)。
其中,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第一配置消息指示,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消息显示或隐式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可以都通过第一配置消息指示,也可以分别通过两个配置消息指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考虑第一节点的5个时隙,分别为slot0~slot4。第一节点根据第一配置消息的指示确定slot0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slot1用于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第一节点可根据第一配置消息或其他配置消息确定与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隙为slot3,与第二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隙为slot4。那么,当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可以选择与其在slot3上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端口相同或具有QCL关系的端口,或者,第一节点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与slot3的对应关系,联合确定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一数据信号的预编码矩阵。当第一节点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时,可以选择与其在slot4上向第五节点传输数据的端口相同或具有QCL关系的端口,或者,第一节点可根据此第二参考信号与slot4的对应关系,联合确定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三数据信号的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除了可采用上述信令(例如第一配置消息)指示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协议规定的方式。例如可通过协议规定,第一空分复用时隙总是对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隙之后的第N个时隙,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空分复用时隙总是对应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其中,N和M均为可配置的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请求分配空分复用时隙,即请求分配第一节点可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五节点传输数据的时隙。而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并且可同时为第二空分复用时隙配置用于干扰测量的第二参考信号。在此实现方式中,第二参考信号与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同时配置,两者的对应关系也就可以直接得到。
当然,第二节点也可以分别配置第二参考信号和第二空分复用时隙,然后通过前述信令指示或协议规定的方式指示第二参考信号和第二空分复用时隙的对应关系。
此外,第一节点在请求分配第二空分复用时隙时,可以在一个请求消息中同时请求分配前述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也可以通过两个请求分别请求分配第一空分复用时隙。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节点在一个请求消息中请求分配的空分复用时隙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和前面介绍的一样,由于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不尽相同,例如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结果可能显示第一节点和第五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的)上行回传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干扰较小,也可能显示该干扰较大。那么,第二节点基于不同的信道测量结果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比如,第二节点可基于测量结果为第一节点配置上行传输参数,第一节点后续可基于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向第二节点传输数据,同时向第五节点传输数据;再比如,第二节点可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指示消息,用以指示第一节点在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内不与第五节点进行通信。再比如,第二节点可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一节点发送第四指示消息,以指示第一节点不与第五节点进行通信。
结合前面介绍的第二节点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第二节点可以在对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均进行信道测量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对第三节点和第五节点是否可以和第一节点进行通信进行指示。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在对干扰测量SRS1(第一参考信号的一个示例)和干扰测量SRS2(第二参考信号的一个示例)进行信道测量后,第二节点指示第一节点可以在干扰测量SRS2对应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上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五数据信号,同时采用空分复用的方式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并指示第一节点在干扰测量SRS1对应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不能同时与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其中,发送干扰测量SRS2和传输第三数据信号时采用同样的模拟及数字预编码,第三数据信号和第五数据信号的传输采用空分复用方式,即第三数据信号和第五数据信号同时传输。
其中,第一空分复用时隙和第二空分复用时隙可以为不同时隙,也可以为同一个时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节点在配置了上述两个参考信号(即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并对上述两个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可以通过指令(如调度指令)选择至多一个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信号(例如第一数据信号或第二数据信号)进行传输。这种实现方式也可以扩展至更多参考信号的场景,例如,第二节点配置的N个参考信号对应一个空分复用时隙,第二节点通过指令(如调度指令)选择至多一个参考信号所对应的数据信号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仍以上述配置两个参考信号的情况为例,若第一节点未收到第二节点的调度指令,则其可在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的同时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也可在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五数据信号的同时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若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节点的调度指令,则第一节点根据调度指令决定是否向第三节点或第五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节点在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也可以选择是否调度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一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第一节点不一定会被第二节点调度,即第一节点不一定会在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上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同样地,第二节点在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后,也可以选择是否调度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上,第一节点不一定会被第二节点调度,即第一节点不一定会在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上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五数据信号。
综上,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案,由于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第一端口和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第一数据信号所采用的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满足天线端口QCL关系,因而第一节点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即可模拟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例如,第一节点采用SDMA方式同时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场景下,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传输数据的情形,第二节点通过对接收到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即可确定后续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信号所产生的干扰。从而,第二节点可基于第一参考信号的信道测量结果为第一节点配置MCS等上行传输参数,第一节点则可以根据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向第二节点发送第四数据信号,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由于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已将第一数据信号对第四数据信号的干扰考虑在内,因此第一节点基于第二节点配置的上行传输参数发送第四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第一数据信号,不仅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上行数据传输的误块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参见图11,该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100包括接收模块1101好发送模块1102。其中,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发送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1102,还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装置为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装置的上级节点。
上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SRS、CSI-RS。
可选地,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那么,所述发送模块11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通过第四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QCL关系。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100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100中未详尽描述的实现方式及其技术效果可参见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相关描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也可以是与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100相同的装置。
参见图12,该装置1200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第一节点的功能。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202和处理器1201耦合。处理器1201可能和存储器1202协同操作。处理器1201可能执行存储器12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2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1201中。
装置1200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03,装置1200可以通过通信接口1203和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通信接口1203可以是电路、总线、收发器或者其它任意可以用于进行信息交互的装置。其中,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可以是基站、UE或中继节点。处理器1201可以利用通信接口1203收发数据,示例的,通信接口1203用于与第二节点间的数据收发。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203、处理器1201以及存储器12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2中以存储器1202、处理器1201以及通信接口1203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总线在图12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上述通信接口和上述处理器,用于支持装置1200实现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第一节点执行的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程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参见图13,该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300包括发送模块1301、接收模块1302和处理模块1303。其中,
发送模块1301,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接收模块13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装置1300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处理模块1303,用于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SRS、CSI-RS。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那么,所述接收模块13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处理模块1303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300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300中未详尽描述的实现方式及其技术效果可参见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的相关描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也可以是与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300相同的装置。
参见图14,该装置1400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中第二节点的功能。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4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402和处理器1401耦合。处理器1401可能和存储器1402协同操作。处理器1401可能执行存储器14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4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1401中。
装置1400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403,装置1400可以通过通信接口1403和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通信接口1403可以是电路、总线、收发器或者其它任意可以用于进行信息交互的装置。其中,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可以是基站、UE或中继节点。处理器1401可以利用通信接口1403收发数据,示例的,通信接口1403用于与第一节点间的数据收发。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403、处理器1401以及存储器14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4中以存储器1402、处理器1401以及通信接口1403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总线在图14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上述通信接口和上述处理器,用于支持装置1400实现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第二节点执行的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器所需执行的程序。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5所示,该通信系统1500包含上述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100和上述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1300。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20)

1.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第四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QCL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7.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的端口;
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11.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装置为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装置的上级节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之差为指定数值。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通过第四端口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QCL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第二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17.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端口,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装置为所述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还用于指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的第一空分复用时隙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对应关系。
20.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消息携带用于传输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配置消息、通过第三端口发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为同一端口或具有天线端口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五节点发送第三数据信号的端口;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
CN201810321575.1A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65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575.1A CN110365457B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9784889.8A EP3754886A4 (en) 2018-04-11 2019-04-10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PCT/CN2019/082081 WO2019196870A1 (zh) 2018-04-11 2019-04-10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7/037,407 US20210014016A1 (en) 2018-04-11 2020-09-29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575.1A CN110365457B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457A true CN110365457A (zh) 2019-10-22
CN110365457B CN110365457B (zh) 2021-01-15

Family

ID=6816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1575.1A Active CN110365457B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14016A1 (zh)
EP (1) EP3754886A4 (zh)
CN (1) CN110365457B (zh)
WO (1) WO201919687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664A1 (zh) * 2019-01-18 2020-07-2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中继上行接入信道配置方法、配置信令和设备
WO2021163942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1204278A1 (zh) * 2020-04-10 2021-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3024875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信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中继设备及终端
WO2023030059A1 (zh) * 2021-08-29 2023-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转发器的波束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546609A (zh) * 2023-07-06 2023-08-04 深圳沛喆微电子有限公司 WiFi7智能路由器系统提升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45007A1 (en) * 2018-08-28 2021-07-07 Ofinno,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16185B2 (en) 2019-12-20 202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quasi co-location (QCL) indication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system
CN114585065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815A (zh) * 2010-07-24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网络的pucch发送方法和系统
US20120051319A1 (en) * 2009-05-19 2012-03-01 Yeong Hyeon Kw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2655680A (zh) * 2011-03-02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程链路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63597A (zh) * 2010-08-24 2015-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的配置调整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4885391A (zh) * 2012-12-17 2015-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基站
CN105359427A (zh) * 2013-05-01 2016-0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发送用于使波束成形分离的反馈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06129A (zh) * 2015-09-07 2017-03-1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回传链路的上行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2326924B2 (en) * 2011-10-18 2015-05-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imary cell indication for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demodulation
CN103326761B (zh) * 2012-03-19 2017-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A3057043C (en) * 2017-03-17 2022-06-21 Ofinno,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notification area update failure and paging
CN115459818A (zh) * 2017-03-24 2022-12-09 苹果公司 用于CoMP的DM-RS分组和CSI报告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1319A1 (en) * 2009-05-19 2012-03-01 Yeong Hyeon Kw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2347815A (zh) * 2010-07-24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网络的pucch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4363597A (zh) * 2010-08-24 2015-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的配置调整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2655680A (zh) * 2011-03-02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程链路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4885391A (zh) * 2012-12-17 2015-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基站
CN105359427A (zh) * 2013-05-01 2016-02-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发送用于使波束成形分离的反馈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06129A (zh) * 2015-09-07 2017-03-1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回传链路的上行传输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664A1 (zh) * 2019-01-18 2020-07-2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中继上行接入信道配置方法、配置信令和设备
WO2021163942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1204278A1 (zh) * 2020-04-10 2021-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3024875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信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中继设备及终端
WO2023030059A1 (zh) * 2021-08-29 2023-03-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转发器的波束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546609A (zh) * 2023-07-06 2023-08-04 深圳沛喆微电子有限公司 WiFi7智能路由器系统提升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4886A1 (en) 2020-12-23
CN110365457B (zh) 2021-01-15
EP3754886A4 (en) 2021-04-21
WO2019196870A1 (zh) 2019-10-17
US20210014016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5457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JP7342160B2 (ja) 大規模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り当て装置及び方法
CN110050423B (zh) 异步多点传输方案
JP5681833B2 (ja) チャネル品質指標の報告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882816B2 (en) Method of mapping CSI-RS ports to resource block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JP2019521543A (ja) セルラ時分割複信(tdd)ミリ波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srs)設計
CN108933648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US11523384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haul link and access link
CN112134664B (zh) 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64406A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3131401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9150338A (zh)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JP5928593B2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測量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CN103891384B (zh) 传输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CN109391391B (zh) 一种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KR20180136819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151886A (zh) 一种用于上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8028549A1 (zh) 测量导频的发送方法、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5066950A (zh) 一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8989008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EP3937529B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network-side device
WO2023109647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KR2016013315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98902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2406A (zh) 一种链路测量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