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4376B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4376B
CN110364376B CN201810253629.5A CN201810253629A CN110364376B CN 110364376 B CN110364376 B CN 110364376B CN 201810253629 A CN201810253629 A CN 201810253629A CN 110364376 B CN110364376 B CN 110364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ntact
core
core portion
rotary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36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4376A (zh
Inventor
F.阿尔拉布
S.田
刘振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18102536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4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4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4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4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4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28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electromagn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旋转驱动器,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具有电连接至负载电路的动触头、电连接至第一电源的第一静触头和电连接至第二电源的第二静触头。旋转驱动器的转子具有转子磁极,并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动触头联动并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转动。旋转驱动器的定子包括四个铁芯部和线圈,第一铁芯部和第三铁芯部相对设置,第二铁芯部和第四铁芯部相对设置,线圈沿一方向在第一铁芯部和相邻的第二铁芯部上缠绕,沿相反方向在第三铁芯部和相邻的第四铁芯部上缠绕。当线圈中不通电流时,所述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或第二静触头电接触;当线圈中接通电流时,所述动触头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中的一个转动至另一个。

Description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旋转驱动器,以及包括该旋转驱动器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ATSE)广泛用于应急供电系统。ATSE可以基于电源电路的状况,自动或手动将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切换至另一个电源,例如在市电和备用电源之间进行切换,从而维持负载电路连续可靠地运行。驱动器是ATSE的重要组成部件,其用于驱动电连接至负载的动触头在分别连接至两个电源的静触头之间切换。
一些现有技术采用电机作为ATSE驱动器的动力源,其需要齿轮箱变速以获得实现切换动作所需的转矩,这导致ATSE驱动器的整体结构十分复杂。另一些现有技术采用常规线性电磁铁机构作为ATSE驱动器的动力源,该电磁铁机构在电信号激励下输出直线运动,因此还需要转换机构将直线运动转换为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运动,以便驱动动触头的转动。另外,为了在不通电时将动触头保持在两个稳定位置之一,还需要双弹簧保持机构。对于转换机构、保持机构等的需要导致这种驱动器的结构仍旧较为复杂。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ATSE驱动器,期望其具有简单的结构,以便可靠地实现ATSE的位置切换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旋转驱动器,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具有电连接至负载电路的动触头、电连接至第一电源的第一静触头和电连接至第二电源的第二静触头,其中,所述旋转驱动器包括:转子,其具有转子磁极,并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动触头联动,并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转动;和定子,包括四个铁芯部和线圈,其中,第一铁芯部和第三铁芯部相对设置,第二铁芯部和第四铁芯部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线圈沿一方向在第一铁芯部和相邻的第二铁芯部上缠绕,沿相反方向在第三铁芯部和相邻的第四铁芯部上缠绕。当线圈中不通电流时,所述四个铁芯部吸引所述转子的转子磁极,使得所述转子保持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中,并使得所述动触头保持与第一静触头或第二静触头电接触;并且,当线圈中接通电流时,在所述四个铁芯部处分别形成定子磁极,所述定子磁极磁性地作用于所述转子的转子磁极,使得所述转子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转动至另一个,并使得所述动触头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中的一个转动至另一个。
可选地,所述转子是长条形永磁体,转子的转轴设置在转子的对称中心处,并且,所述转子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转子磁极和磁性相反的第二转子磁极。
可选地,所述定子包括环形本体,所述四个铁芯部各自从所述环形本体的内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并且,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的内部,所述转子的转轴设置于所述环形本体的轴线处。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四个铁芯部围绕所述环形本体的轴线对称分布,每相邻两个铁芯部之间成90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四个铁芯部具有相同的几何尺寸,其中,每个铁芯部的宽度与所述转子的宽度大致相等,并且,每个铁芯部的末端为凹圆弧面,其与转子末端的凸圆弧面能够形成等间距的缝隙。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定子的环形本体采用软磁材料制成,其由多个板片叠置而成,或者形成为单一部件。
可选地,当在所述线圈中接通一方向的电流时,在第一铁芯部和第二铁芯部上分别形成第一定子磁极,该第一定子磁极与第一转子磁极的极性相同,并且,在第三铁芯部和第四铁芯部上分别形成第二定子磁极,该第二定子磁极与第二转子磁极的极性相同,由此,所述转子能够被驱动从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二方向。
可选地,当在所述线圈中接通相反方向的电流时,在第一铁芯部和第二铁芯部上分别形成第二定子磁极,该第二定子磁极与第二转子磁极的极性相同,并且,在第三铁芯部和第四铁芯部上分别形成第一定子磁极,该第一定子磁极与第一转子磁极的极性相同,由此,所述转子能够被驱动从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方向。
可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等于90°;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一方向时,所述转子对准第二铁芯部与第四铁芯部;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二方向时,所述转子对准第一铁芯部与第三铁芯部。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小于90°;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一方向时,所述转子偏离第二铁芯部与第四铁芯部;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二方向时,所述转子偏离第一铁芯部与第三铁芯部。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等于60°;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一方向时,所述转子相对于第二铁芯部与第四铁芯部偏离15°;当所述转子处于第二方向时,所述转子相对于第一铁芯部与第三铁芯部偏离15°。
可选地,第一静触头能够抵靠所述动触头的一侧,使其不转动超过第一方向;并且,第二静触头能够抵靠所述动触头的另一侧,使其不转动超过第二方向。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静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弹簧,第二静触头包括第二触头弹簧;当所述动触头处于第一方向时,第一触头弹簧朝向第二方向弹性地偏压所述动触头;当所述动触头处于第二方向时,第二触头弹簧朝向第一方向弹性地偏压所述动触头。
可选地,当所述转子转过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二分之一角度之后,切断线圈中的电流。
进一步可选地,当所述转子转动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所述另一个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切断线圈中的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根据前文所述的旋转驱动器。
下文通过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用于实现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从中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和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旋转驱动器的转子的转矩-转角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接通第一方向电流的旋转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接通相反的第二方向电流的旋转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D是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旋转驱动器的转动过程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D示出与图5A至图5D的旋转驱动器的转动相关的动触头的转动过程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D是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旋转驱动器的转动过程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D示出与图7A至图7D的旋转驱动器的转动相关的动触头的转动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转子
11 第一转子磁极
12 第二转子磁极
P1 转子的转轴
2 定子
21 框架
210 环形本体
211 第一铁芯部
212 第二铁芯部
213 第三铁芯部
214 第四铁芯部
22 线圈
3 动触头
P2 动触头的转轴
4 第一静触头
5 第二静触头
I 第一方向
II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旋转驱动器的具体实施例。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仅示出了主要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见未示出的常规结构和布置。在下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驱动器1。旋转驱动器1包括转子1和定子2。转子1可以是长条形永磁体,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转子磁极(如N极)11和第二转子磁极(如S极)12,它们的磁性相反。如图所示,转子1可以围绕其转轴P1在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之间成角度地转动。转子1关于其转轴P1中心对称,该转轴P1可以支承在驱动器的外壳(未示出)上。需注意,转子1与双电源转换开关(ATSE)的动触头3一起转动,而动触头3电连接至ATSE的负载。例如,转子1的转轴P1可以与动触头3的转轴P2同轴联动,如图1所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转子1的转轴P1可以经过中间传动机构连接至动触头3的转轴P2。如图1所示,当转子1从第一方向I转动至第二方向II时,动触头3从与第一静触头4接触的第一位置转动至与第二静触头5接触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静触头4电连接至ATSE的第一电源,第二静触头5电连接至ATSE的第二电源。而且,当转子1保持于第一方向I或第二方向II时,ATSE的负载保持接通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当转子1在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之间切换时,ATSE保的负载相应地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切换,从而确保负载被连续供电。
定子2包括软磁材料制成的框架21和缠绕在该框架21上的线圈22。如图1所示,框架21可以包括环形本体220和从环形本体220的内表面向内延伸的四个铁芯部221、222、223和224,其中,第一铁芯部221和第三铁芯部223相对设置,且第二铁芯部222和第四铁芯部224相对设置。这四个铁芯部彼此隔开设置,例如可以彼此隔开90°;而且,这四个铁芯部具有相同的几何尺寸,其沿环形本体220的半径方向延伸相同距离,并且每个铁芯部的宽度可以被设置为等于或接近转子1的宽度。如图1所示,转子1的转轴P1设置在环形本体220的轴线处,使得转子1可以在环形本体220的内部腔室中转动,而不会与环形本体220上的铁芯部发生干涉。特别地,当转子1转动至与每一铁芯部对准时,该铁芯部的末端表面与转子1的末端具有微小间隙,使得该末端受到该铁芯部的吸引力最大。进一步地,每一铁芯部的末端形状可以与转子1的末端形状匹配,例如具有相应的凹圆弧形和凸圆弧形,如图1所示。框架21可以由多个硅钢片叠放而成,以避免在框架21内部形成显著的涡流。另外,框架21也可以形成为整体圆筒形部件。
线圈22缠绕在每一个铁芯部上,以便在通电时在每个铁芯部的末端形成定子磁极。在缠绕线圈22时,需注意,相对设置的每一对铁芯部上的线圈缠绕方向相反。如图1所示,第一铁芯部221和相邻的第二铁芯部222上的线圈沿第一方向缠绕,而第三铁芯部223和相邻的第四铁芯部224上的线圈沿相反的第二方向缠绕,其中,第一铁芯部221和第三铁芯部223相对,第二铁芯部222和第四铁芯部224相对。这些线圈可以采用同一导线绕制而成。由此,当在线圈中接通电流时,第一铁芯部221和第二铁芯部222的末端形成具有相同的第一磁性的定子磁极,第三铁芯部223和第四铁芯部224的末端形成具有相同的第二磁性的定子磁性,第一磁性和第二磁性相反。
图2示出了转子1所受到的转矩与其转角的关系曲线。横坐标表示转子1的转角,定义图1所示的转子1的N极11对准第二铁芯部222的取向为0°,转子1的N极11对准第三铁芯部223的取向为90°,转子1将在0至90°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纵坐标表示转子1所受到的转矩,转矩为正表示图1所示的转子1受到逆时针方向(从0°到90°方向)的转矩,而转矩为负表示转子1受到顺时针方向(从90°到0°方向)的转矩。图2中示出了三条转矩-转角曲线,包括:线圈22中不通电时(如图1所示)的转矩-转角曲线L0;在线圈22中接通沿第一方向的电流时(如图3所示)的转矩-转角曲线L1;以及,在线圈22中接通沿第二方向的电流时(如图4所示)的转矩-转角曲线L2,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参考图1,在线圈22中未通电时,转子1的每个转子磁极11和12会分别受到邻近的铁芯部的吸引力。在0°和90°的位置,转子1的两个转子磁极分别对准一铁芯部,而另外两个铁芯部关于转子1对称布置,此时,转子1受到的转矩为0。在45°的位置,转子1不与任一个铁芯部对准,并且处于四个铁芯部的镜像对称平面中,如图1所示。此时,转子1的每一个转子磁极11和12受到来自两侧的铁芯部的吸引力达到平衡,使转子1受到的转矩为0。在0°到45°之间的范围,转子1更为靠近0°方向,导致其受到第二铁芯部222和第四铁芯部224的吸引力更大,因此,施加在转子1的转矩倾向于使其朝向0°方向转动(即,负的转矩);而且,随着转角增大,这一转矩的大小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类似地,在45°到90°之间的范围,由于转子1更为靠近90°方向,导致其受到第一铁芯部221和第三铁芯部223的吸引力更大,从而施加在转子1的转矩倾向于使其转向90°方向(即,正的转矩);而且,随着转角增大,这一转矩的大小同样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在线圈22中未通电时,转子1的转矩和转角具有图2中的曲线L0所示意的关系。
参考图3,在线圈中接通第一方向的电流(如箭头所示)时,在第一铁芯部221和第二铁芯部222的末端形成定子N极,而在第三铁芯部223和第四铁芯部224的末端形成定子S极。此时,取决于磁性相同或相异,转子1上的两个转子磁极会受到与其相邻的定子磁极的排斥力或吸引力,从而受到转矩作用。具体来说,参考图3,在0°方向时,转子N极与第二铁芯部212处的N极相对,转子S极与第四铁芯部214处的S极相对,由于相斥作用,这一位置是不稳定的;同时,第三铁芯部223处的S极和第一铁芯部221处的N极吸引转子1的两个磁极,从而为转子1施加一初始的转矩T0。该初始转矩T0将驱动转子1朝向90°方向转动,即为正的转矩。在90°方向时,第二铁芯部222处的N极和第四铁芯部224处的S极将继续为转子1施加一正的转矩,此时,如图1所示,与转子1联动的动触头3将会受到第二静触头5的止动作用,因此,转子1将不会继续转动而是稳定地保持在90°方向。在0°至90°的范围内,四个铁芯部的定子磁极同时作用于转子1的两个转子磁极,为转子1施加始终朝向90°方向的正的转矩,由于相对于各个铁芯部的距离变化,该转矩的大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在线圈22中接通第一方向电流时,转子1的转矩和转角具有图2中的曲线L1所示意的关系。
参考图4,在线圈中接通第二方向的电流(如箭头所示)时,在第一铁芯部221和第二铁芯部222的末端形成定子S极,而在第三铁芯部223和第四铁芯部224的末端形成定子N极。此时,取决于磁性相同或相异,转子1上的两个转子磁极会受到与其相邻的定子磁极的排斥力或吸引力,从而受到转矩作用。具体来说,参考图4,在90°方向时,转子N极与第三铁芯部213处的N极相对,转子S极与第一铁芯部211处的S极相对,由于相斥作用,这一位置是不稳定的;同时,第二铁芯部222处的S极和第四铁芯部224处的N极吸引转子1的两个磁极,从而为转子1施加一初始的转矩-T0。该初始转矩-T0将驱动转子1朝向0°方向转动,即为负的转矩。在0°方向时,第一铁芯部221处的S极和第三铁芯部223处的N极将继续为转子1施加一负的转矩,此时,如图1所示,与转子1联动的动触头3将会受到第一静触头4的止动作用,因此,转子1将不会继续转动而是稳定地保持在0°方向。在90°至0°的范围内,四个铁芯部的定子磁极同时作用于转子1的两个转子磁极,为转子1施加始终朝向0°方向的负的转矩,由于相对于各个铁芯部的距离变化,该转矩的大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在线圈22中接通第二方向电流时,转子1的转矩和转角具有图2中的曲线L2所示意的关系。
利用图2所示的转子1的转矩-转角特性L0、L1和L2,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旋转驱动器实现动触头3在两个静触头4、5之间的往复切换,以及在两个静触头4、5处的稳定保持。
图5A至图5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1的完整转动过程,图6A至图6D示出了与转子1的转动关联的动触头3的转动。在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中,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在第二和第四铁芯部的吸引力作用下,转子1将稳定地保持在0°角度的第一方向I,动触头3也相应地稳定保持在接触第一静触头4的第一位置,如图6A所示。在此,所谓“稳定”是指,即便动触头3因机械振动等因素受到微小的正扰动转矩,因为铁芯部施加在略大于0°的角度范围中的转子1上的转矩为负(如图2的曲线L0所示),其可以抵抗该正的扰动转矩,使转子1维持于第一方向I。
当需要将ATSE从第一电源切换至第二电源时,通过人为操作或预置的程序,接通线圈22中的第一方向电流。该电流将在四个铁芯部上激励定子磁极,如图3所示,并在转子1上施加正的转矩,如图2的曲线L1所示,从而驱动转子1从0°的第一方向I转动至90°的第二方向II。相应地,动触头3将脱离第一静触头4,并朝向第二静触头5转动,如图6B所示。当转子1转动至90°方向,如图5C所示,动触头3接触并压靠在第二静触头5上,如图6C所示。此时,可以切断线圈22中的第一方向电流,利用铁芯部对转子1的保持作用,将其稳定地保持在90°方向,同时使动触头3稳定地保持接触第二静触头5上。需注意,实际中切断电流的时机可以更早,例如在转子1转过45°之后,这是因为在45°方向之后,即使没有电流的激励,铁芯部施加在转子1上的转矩为正,其可以继续驱动转子1转动至90°方向,如图2的曲线L0所示;而且,切断电流的时机也可以更晚,例如在转子1抵达90°方向之后的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即使仍然存在电流激励,由于第二静触头5可以抵靠并止动动触头3,使得与动触头3联动的转子1保持于90°方向而不会转动超过该角度。由此,切断电流的时间范围更宽,从而提高了设计公差,操作更为方便。
类似地,当需要将ATSE从第二电源切换至第一电源时,通过人为操作或预置的程序接通线圈中的第二方向的电流。该电流将在四个铁芯部上激励定子磁极,如图4所示,并在转子1上施加负的转矩,如图2的曲线L2所示,从而驱动转子1从90°的第二方向II转动至0°的第一方向I。相应地,动触头3脱离第二静触头5,并朝向第一静触头4转动,如图6D所示。最终,转子1恢复至图5A所示的第一方向I,而动触头3稳定地接触第一静触头4。
图7A至图7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旋转驱动器的转子1的完整转动过程,图8A至图8D示出了与转子1的转动关联的动触头3的转动。这一实施例与图5A至图5D、图6A至图6D示出的实施例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转子4的第一方向I是15°方向,而其第二方向II是75°方向,由此,转子4以及与其联动的动触头3的转动范围减小至60°。在这一情况下,在未接通电流时,在15°或75°方向中,四个铁芯部将在转子1上施加一非零的保持转矩T1或-T1,如图2的曲线L0所示,从而使得动触头3的位置保持效果更佳,可以抵抗更大的扰动转矩。而且,动触头3的转动行程缩短,并且在通电时,15°至75°之间的平均驱动转矩更大,使得动触头3的切换过程更为迅速,从而缩短了切换时间,提高了供电的连续性。需注意,此处的15°和75°是示例性的,转子的第一方向I可以是其它大于0°的角度,而转子1的第二方向可以是其它大于第一方向I且小于90的角度。
另外,如图8A至图8D所示,可以在两个静触头4和5处设置触头弹簧41和51,触头弹簧可以采用压簧、拉簧、扭簧等多种形式,其用于缓冲动触头3的冲击,并且在接通线圈电流的瞬间提供助力。具体来说,当转子1转动至第一方向I或第二方向II时,如图7A或7C所示,触头弹簧41、51可以在动触头3的压力下弹性变形,如图8A或8C所示,从而减轻动触头3与静触头4、6之间的冲击作用,避免各触头上的电接触元件(例如金属焊盘)在冲击作用下损坏,提高各触头的机械寿命。而且,当转子1保持于第一方向I或第二方向II中时,触头弹簧41和51会抵抗转子1上的保持转矩-T1或T1或而变形,并积蓄能量。在定子的线圈22中接通电流的瞬间,施加在触头弹簧上的保持转矩撤销,触头弹簧41、51回复变形,从而为动触头3与静触头4或5的分离提供助力,由此改善触头之间的电弧分断性能。
如前文所示,本发明的ATSE的旋转驱动器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在该旋转驱动器中,转子在定子的内部可转动,在电信号激励的情况下,转子直接输出成角度的转动运动,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将线性运动转换为转动运动的转换机构,简化了驱动器的结构;
2)在该旋转驱动器中,相对设置的一对铁芯部可以限定转子的静止位置,并利用磁性吸引力实现对该静止位置的稳定保持,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复杂的双弹簧稳定结构,进一步简化了驱动器的结构;
3)在该旋转驱动器中,缠绕于铁芯部上的线圈在通电时形成定子磁极,通过切换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可以改变各定子磁极的磁性,从而能够可逆地驱动转子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因此,利用一套旋转驱动器即可实现ATSE的两个电源之间的双向切换,而无需设置专用于单个切换方向的两套设备。
将本发明的旋转驱动器用于ATSE中,可以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线性驱动器、运动转换机构、位置保持机构等多个部件,使ATSE的结构大为简化,并显著地提高其操作的可靠性。
上文已经详细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某些最佳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的作用仅在于举例,而不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适用或构造。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对前述各实施例作出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旋转驱动器,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具有电连接至负载电路的动触头(3)、电连接至第一电源的第一静触头(4)和电连接至第二电源的第二静触头(5),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器包括:
转子(1),其具有转子磁极(11、12),并且,所述转子(1)与所述动触头(3)联动,并能够在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之间转动;和
定子(2),包括四个铁芯部和线圈(22),其中,第一铁芯部(211)和第三铁芯部(213)相对设置,第二铁芯部(212)和第四铁芯部(214)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线圈(22)沿一方向在第一铁芯部(211)和相邻的第二铁芯部(212)上缠绕,沿相反方向在第三铁芯部(213)和相邻的第四铁芯部(214)上缠绕,其中,所述定子(2)包括环形本体(210),所述四个铁芯部(211、212、213、214)各自从所述环形本体(210)的内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并且,所述线圈(22)采用同一导线绕制而成;
其中,当线圈(22)中不通电流时,所述四个铁芯部(211、212、213、214)吸引所述转子(1)的转子磁极(11、12),使得所述转子(1)保持在第一方向(I)或第二方向(II)中,并使得所述动触头(3)保持与第一静触头(4)或第二静触头(5)电接触;并且
其中,当线圈(22)中接通电流时,在所述四个铁芯部(211、212、213、214)处分别形成定子磁极,所述定子磁极磁性地作用于所述转子(1)的转子磁极(11、12),使得所述转子(1)从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中的一个转动至另一个,并使得所述动触头(3)从第一静触头(4)和第二静触头(5)中的一个转动至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1)是长条形永磁体,转子(1)的转轴(P1)设置在转子(1)的对称中心处,并且,所述转子(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转子磁极(11)和磁性相反的第二转子磁极(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1)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210)的内部,所述转子(1)的转轴(P1)设置于所述环形本体(210)的轴线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铁芯部(211、212、213、214)围绕所述环形本体(210)的轴线对称分布,每相邻两个铁芯部之间成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铁芯部(211、212、213、214)具有相同的几何尺寸,其中,每个铁芯部的宽度与所述转子(1)的宽度大致相等,并且,每个铁芯部的末端为凹圆弧面,其与转子(1)末端的凸圆弧面能够形成等间距的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2)的环形本体(210)采用软磁材料制成,其由多个板片叠置而成,或者形成为单一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线圈(22)中接通一方向的电流时,在第一铁芯部(211)和第二铁芯部(212)上分别形成第一定子磁极,该第一定子磁极与第一转子磁极(11)的极性相同,并且,在第三铁芯部(213)和第四铁芯部(214)上分别形成第二定子磁极,该第二定子磁极与第二转子磁极(12)的极性相同,由此,所述转子(1)能够被驱动从第一方向(I)转动至第二方向(II)。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线圈(22)中接通相反方向的电流时,在第一铁芯部(211)和第二铁芯部(212)上分别形成第二定子磁极,该第二定子磁极与第二转子磁极(12)的极性相同,并且,在第三铁芯部(213)和第四铁芯部(214)上分别形成第一定子磁极,该第一定子磁极与第一转子磁极(11)的极性相同,由此,所述转子(1)能够被驱动从第二方向(I)转动至第一方向(II)。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之间的角度等于90°;
当所述转子(1)处于第一方向(I)时,所述转子(1)对准第二铁芯部(212)与第四铁芯部(214);
当所述转子(1)处于第二方向(II)时,所述转子(1)对准第一铁芯部(211)与第三铁芯部(213)。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之间的角度小于90°;
当所述转子(1)处于第一方向(I)时,所述转子(1)偏离第二铁芯部(212)与第四铁芯部(214);
当所述转子(1)处于第二方向(II)时,所述转子(1)偏离第一铁芯部(211)与第三铁芯部(213)。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之间的角度等于60°;
当所述转子(1)处于第一方向(I)时,所述转子(1)相对于第二铁芯部(212)与第四铁芯部(214)偏离15°;
当所述转子(1)处于第二方向(II)时,所述转子(1)相对于第一铁芯部(211)与第三铁芯部(213)偏离1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静触头(4)能够抵靠所述动触头(3)的一侧,使其不转动超过第一方向(I);并且,第二静触头(5)能够抵靠所述动触头(3)的另一侧,使其不转动超过第二方向(II)。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静触头(4)包括第一触头弹簧(41),第二静触头(5)包括第二触头弹簧(51);
当所述动触头(3)处于第一方向(I)时,第一触头弹簧(41)朝向第二方向(II)弹性地偏压所述动触头(3);
当所述动触头(3)处于第二方向(II)时,第二触头弹簧(51)朝向第一方向(I)弹性地偏压所述动触头(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转子(1)转过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之间的二分之一角度之后,切断线圈(22)中的电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转子(1)从第一方向(I)和第二方向(II)中的一个转动至另一个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切断线圈(22)中的电流。
16.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驱动器。
CN201810253629.5A 2018-03-26 2018-03-26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Active CN110364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3629.5A CN110364376B (zh) 2018-03-26 2018-03-26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3629.5A CN110364376B (zh) 2018-03-26 2018-03-26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4376A CN110364376A (zh) 2019-10-22
CN110364376B true CN110364376B (zh) 2021-12-21

Family

ID=68212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3629.5A Active CN110364376B (zh) 2018-03-26 2018-03-26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4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934B (zh) * 2021-10-21 2022-09-06 福州大学 一种旋转式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519A (zh) * 2011-03-30 2012-07-04 戴珊珊 交流连续转矩永磁开关磁阻电动机及其激励控制方法
CN102598176A (zh) * 2010-03-23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装置及其用途和产品
CN104616918A (zh) * 2015-02-16 2015-05-13 派森特电气有限公司 Pc级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CN106158456A (zh) * 2016-08-30 2016-11-23 浙江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07546948A (zh) * 2016-06-23 2018-0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横向磁通型往复式电机及具备其的往复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0019B2 (en) * 2011-02-05 2014-11-18 Roger Webster Faulkner Commutating circuit break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176A (zh) * 2010-03-23 2012-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装置及其用途和产品
CN102545519A (zh) * 2011-03-30 2012-07-04 戴珊珊 交流连续转矩永磁开关磁阻电动机及其激励控制方法
CN104616918A (zh) * 2015-02-16 2015-05-13 派森特电气有限公司 Pc级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CN107546948A (zh) * 2016-06-23 2018-0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横向磁通型往复式电机及具备其的往复式压缩机
CN106158456A (zh) * 2016-08-30 2016-11-23 浙江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4376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2643B2 (en) Three-stable oscillat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US9705390B2 (en) Oscillating type actuator having sufficient holding force without electric current
US6674349B1 (en) Opening and/or closing control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switchgear apparatus such as a circuit breaker, and circuit breaker equipped with such a device
US20140062628A1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device
JP5821030B2 (ja) 電磁リレー
CN110364376B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US7839041B2 (en) Rotary actuators
JPS61114430A (ja) 3状態式電磁石
CN208336013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旋转驱动器
US7135947B2 (en) Hybrid microwave T-switch actuator
CN201274237Y (zh) 合闸、分闸没有摩擦阻碍的永磁闭锁型断路器操作机构
US8384503B2 (en) Magnetic switching device
KR101702035B1 (ko) 영구자석의 자기력선 제어를 이용한 모터
JP3748965B2 (ja) 可動磁石型ロータリ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1145649A (ja) 進行波型超音波継電器
US4736175A (en) Polarized rotary solenoid
JP2004140990A (ja) 電動機
JP2012115035A (ja) 永久磁石を用いた回転装置
JPH04286103A (ja) 永久磁石可動型電磁石
RU2252476C2 (ru)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JP3897043B2 (ja) 磁力回転装置
JP5891428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2006325298A (ja) ロータリアクチュエータ、ロータリ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制御回路、及び、ロータリアクチュエータを用いた開閉器
WO2005031951A1 (ja) 電動機
JP2022059544A (ja) モ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