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6257A - 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56257A CN110356257A CN201910698644.5A CN201910698644A CN110356257A CN 110356257 A CN110356257 A CN 110356257A CN 201910698644 A CN201910698644 A CN 201910698644A CN 110356257 A CN110356257 A CN 1103562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switch
- electric locomotive
- direct current
- capacitor
- current 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92 electric spa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4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capaci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在设置蓄电池储能模块的同时,还加入了超级电容储能模块,并在蓄电池储能模块中设置了电压升降单元,使超级电容能够辅助蓄电池电机车的直流电机供电,同时电压升降单元提升了输出电压的电压增益,减小了输出给直流电机的电流的纹波幅值,且在回收能力过程中,电机回路产生的浪涌电流回馈到超级电容,更加迅速吸收回馈的能量,并避免了损坏蓄电池。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能量转换系统的功率密度、动态响应速度、电能回收效率和可靠性,进而使电机车在爬坡、加速和制动方面有明显性能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运输工具、矿用机车等电机车不断涌现,并逐渐普及。其中,电机车的持续运行能力是评价电机车性能的重要标准,因此,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系统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大多数矿用电机车采用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电压源型逆变器和双向DC-DC升压单元两个部分,其中,双向DC-DC升压单元通常为蓄电池储能,其优点是无电火花危险、相对安全、无需架线、比较灵活。
但是,单一的蓄电池储能,能量密度低,使得电机车的续航能力较差,且在电机车制动、停车等回收能力时,电机回路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直接回馈至蓄电池不仅不能有效存储电能,而且会损坏蓄电池,缩短蓄电池的寿命。因此,现有技术中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系统的能力密度较低、转换效率较差、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系统的能力密度较低、转换效率较差、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包括蓄电池储能模块、超级电容储能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直流电机;
所述蓄电池储能模块包括蓄电池、第一电容、第一控制开关和电压升降单元;
所述超级电容储能模块包括超级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电容;
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正极端相连;
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第三端、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三端和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端分别与电机车的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相连;
所述超级电容的正极经第一电感后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超级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负极端相连相连,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电压升降单元、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分别接收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的发送的与所述电机车运行状态相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切换至与所述电机车运行状态向对应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中,所述电压升降单元包括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一端;
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三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三端。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或者,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均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管。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中,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第二桥臂包括第六控制开关、第七控制开关;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六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正极端;
所述第五控制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负极端;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端包括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五控制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六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三端。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中,所述第四控制开关、所述第五控制开关、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均为MOS管,或者,所述第四控制开关、所述第五控制开关、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均为IGBT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车的控制器,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组件和如上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
所述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中的第一控制开关第三端、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三端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端分别与电机车的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电机车的控制器中,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组件为单片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车,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电机车中,所述电机车包括电动汽车和/或矿用机车。
本发明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在设置蓄电池储能模块的同时,还加入了超级电容储能模块,并在蓄电池储能模块中设置了电压升降单元,使超级电容能够辅助蓄电池电机车的直流电机供电,同时电压升降单元提升了输出电压的电压增益,减小了输出给直流电机的电流的纹波幅值,且在回收能力过程中,电机回路产生的浪涌电流回馈到超级电容,更加迅速吸收回馈的能量,并避免了损坏蓄电池。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能量转换系统的功率密度、动态响应速度、电能回收效率和可靠性,进而使电机车在爬坡、加速和制动方面有明显性能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流电机在牵引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直流电机在牵引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直流电机在再生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直流电机在再生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直流电机在超级电容恢复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7为直流电机在超级电容恢复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包括蓄电池UB储能模块10、超级电容UC储能模块11、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和直流电机M;其中,蓄电池UB储能模块10包括蓄电池UB、第一电容C1、第一控制开关Q1和电压升降单元111;超级电容UC储能模块11包括超级电容UC、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容C2。
如图1所示,蓄电池UB的正极分别与电压升降单元111的第一端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正极端相连;电压升降单元111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开关Q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控制开关Q1第二端与蓄电池UB的负极相连;第一控制开关Q1第三端、电压升降单元111的第三端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信号端分别与电机车的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相连;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蓄电池UB的正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蓄电池UB的负极相连;超级电容UC的正极经第一电感L1后接蓄电池UB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第一控制开关Q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负极、超级电容UC的负极与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负极端相连相连,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输出端与直流电机M相连。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控制开关Q1、电压升降单元111、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分别接收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的发送的与电机车运行状态相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使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切换至与电机车运行状态向对应的工作模式。该过程中,由于电压升降单元111的存在,在对直流电机供电时,其输出电压的电压增益相对较高,且减小了输出给直流电机M的电流的纹波幅值。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压升降单元111包括第二控制开关Q2、第三控制开关Q3、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和第三电容C3。例如,第一控制开关Q1、第二控制开关Q2和第三控制开关Q3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管,或者,第一控制开关Q1、第二控制开关Q2和第三控制开关Q3均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下面以采用MOS管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开关Q2的第一端(MOS管的漏极)、第三控制开关Q3的第一端(MOS管的源极)和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第三控制开关Q3的第二端(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容C3的负极连接在一起;第二控制开关Q2的第二端(MOS管的源极)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电压升降单元111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与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电压升降单元111的第一端;电压升降单元111的第三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Q2的第三端(MOS管的栅极)和第三控制开关Q3的第三端(IGBT管的栅极)。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根据电机车运行状态可以确定直流电机M的实际运行情况,主要可以分为3种工作模式:牵引模式、再生模式、超级电容UC恢复模式;在每个工作模式下,又可以根据每个控制开关的通断情况,又分为2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与直流电机M等效成一个电压源,这样,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在每个工作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图可以参考图2-图7。
具体地,图2为直流电机在牵引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为第一控制开关Q1关断,第二控制开关Q2导通,第三控制开关Q3关断时得到的。第一工作状态下参照图2中的箭头可以获知,直流电机M消耗能量,直流电机M正转,超级电容UC、第二电容C2、蓄电池UB给第一电感L1储能,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给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储能。
图3为直流电机在牵引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为第一控制开关Q1导通,第二控制开关Q2关断,第三控制开关Q3导通时得到的。照图3中的箭头可以获知,此时直流电机M消耗能量,直流电机M正转。超级电容UC、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给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储能,蓄电池UB给第一电容C1C2储能。
图4为直流电机在再生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为第一控制开关Q1关断,第二控制开关Q2导通,第三控制开关Q3关断时得到的。参照图4中的箭头可以获知,此时直流电机M发出能量,直流电机M反转,直流电机M发出的能量回馈给蓄电池UB、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超级电容UC,第二电容C2C1、第三电容C3C3给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储能。
图5为直流电机在再生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为第一控制开关Q1导通,第二控制开关Q2关断,第三控制开关Q3导通时得到的。参照图5中的箭头可以获知,此时直流电机M发出能量,直流电机M反转。能量回馈给第三电感L3、第二电感L2、第一电感L1,同时给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和超级电容UCUC充电;第一电容C1给蓄电池UB充电。
图6为直流电机在超级电容UC恢复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为第一控制开关Q1关断,第二控制开关Q2导通,第三控制开关Q3关断时得到的。参照图6中的箭头可以获知,此时直流电机M发出能量,直流电机M反转。直流电机M发出的能量回馈给蓄电池UB、第三电感L3、第二电容C2、第二电感L2、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C2、第一电感L1、超级电容UC。
图7为直流电机在超级电容UC恢复模式下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等效电路图为第一控制开关Q1导通,第二控制开关Q2关断,第三控制开关Q3导通时得到的。参照图7中的箭头可以获知,此时直流电机M消耗能量,直流电机M正转。第二电容C2给第一电感L1和超级电容UC充电,蓄电池UB、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给发电机供电,同时将能量储存在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中。
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在设置蓄电池UB储能模块10的同时,还加入了超级电容UC储能模块11,并在蓄电池UB储能模块10中设置了电压升降单元111,使超级电容UC能够辅助蓄电池UB电机车的直流电机M供电,同时电压升降单元111提升了输出电压的电压增益,减小了输出给直流电机M的电流的纹波幅值,且在回收能力过程中,电机回路产生的浪涌电流回馈到超级电容UC,更加迅速吸收回馈的能量,并避免了损坏蓄电池UB。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能量转换系统的功率密度、动态响应速度、电能回收效率和可靠性,进而使电机车在爬坡、加速和制动方面有明显性能提升。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中,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包括第四控制开关Q4、第五控制开关Q5,第二桥臂包括第六控制开关Q6、第七控制开关Q7;第四控制开关Q4的第二端与第五控制开关Q5的第一端相连;第六控制开关Q6的第二端与第七控制开关Q7的第一端相连;第四控制开关Q4的第一端与第六控制开关Q6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正极端;第五控制开的第二端与第七控制开关Q7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负极端;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信号端包括第四控制开关Q4的第三端、第五控制开关Q5的第三端、第六控制开关Q6的第三端和第七控制开关Q7的第三端。
其中,第四控制开关Q4、第五控制开关Q5、第六控制开关Q6和第七控制开关Q7均为MOS管,或者,第四控制开关Q4、第五控制开关Q5、第六控制开关Q6和第七控制开关Q7均为IGBT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车的控制器,该电机车的控制器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组件和上述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
所述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中的第一控制开关Q1第三端、电压升降单元111的第三端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2的信号端分别与电机车的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相连。
其中,该控制信号输出组件为单片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车,该电机车上设置有如上实施例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机车包括电动汽车和/或矿用机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储能模块、超级电容储能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直流电机;
所述蓄电池储能模块包括蓄电池、第一电容、第一控制开关和电压升降单元;
所述超级电容储能模块包括超级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电容;
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正极端相连;
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第二端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第三端、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三端和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端分别与电机车的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相连;
所述超级电容的正极经第一电感后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超级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负极端相连相连,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电机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电压升降单元、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分别接收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的发送的与所述电机车运行状态相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切换至与所述电机车运行状态向对应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升降单元包括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一端;
所述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三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三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或者,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均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第二桥臂包括第六控制开关、第七控制开关;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六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正极端;
所述第五控制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负极端;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端包括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五控制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六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的第三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开关、所述第五控制开关、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均为MOS管,或者,所述第四控制开关、所述第五控制开关、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均为IGBT管。
6.一种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
7.一种电机车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组件和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
所述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中的第一控制开关第三端、电压升降单元的第三端和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端分别与电机车的控制信号输出组件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车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组件为单片机。
9.一种电机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车的能量转换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车包括电动汽车和/或矿用机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8644.5A CN110356257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8644.5A CN110356257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56257A true CN110356257A (zh) | 2019-10-22 |
CN110356257B CN110356257B (zh) | 2020-10-20 |
Family
ID=6822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98644.5A Active CN110356257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5625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9802A (zh) * | 2019-12-31 | 2021-07-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73719A1 (en) * | 2009-12-17 | 2011-06-23 | Renault Trucks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of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auxiliary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adapted to such a method |
WO2013092044A2 (de) * | 2011-12-19 | 2013-06-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tromrichterschaltung |
WO2014073058A1 (ja) * | 2012-11-07 | 2014-05-15 | ボルボ ラストバグナー アクチエボラグ | 電源装置 |
JP2015126637A (ja) * | 2013-12-26 | 2015-07-0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送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
CN106143168A (zh) * | 2016-07-19 | 2016-11-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的多路并联交错输出型混合储能系统及方法 |
CN106335377A (zh) * | 2016-08-30 | 2017-01-18 |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车载复合电源装置 |
CN106553557A (zh) * | 2016-11-11 | 2017-04-05 | 江苏理工学院 | 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复合电源及功率分配控制方法 |
CN207150267U (zh) * | 2017-08-15 | 2018-03-27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适用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单相电路拓扑 |
CN207427015U (zh) * | 2017-11-24 | 2018-05-29 | 湖南工程学院 | 一种蓄电池电机车用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 |
CN108964072A (zh) * | 2017-05-17 | 2018-12-0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纹波减小的转换器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10698644.5A patent/CN1103562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73719A1 (en) * | 2009-12-17 | 2011-06-23 | Renault Trucks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of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auxiliary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adapted to such a method |
WO2013092044A2 (de) * | 2011-12-19 | 2013-06-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tromrichterschaltung |
WO2014073058A1 (ja) * | 2012-11-07 | 2014-05-15 | ボルボ ラストバグナー アクチエボラグ | 電源装置 |
JP2015126637A (ja) * | 2013-12-26 | 2015-07-0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送電機器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
CN106143168A (zh) * | 2016-07-19 | 2016-11-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的多路并联交错输出型混合储能系统及方法 |
CN106335377A (zh) * | 2016-08-30 | 2017-01-18 |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车载复合电源装置 |
CN106553557A (zh) * | 2016-11-11 | 2017-04-05 | 江苏理工学院 | 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复合电源及功率分配控制方法 |
CN108964072A (zh) * | 2017-05-17 | 2018-12-0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纹波减小的转换器 |
CN207150267U (zh) * | 2017-08-15 | 2018-03-27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适用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单相电路拓扑 |
CN207427015U (zh) * | 2017-11-24 | 2018-05-29 | 湖南工程学院 | 一种蓄电池电机车用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9802A (zh) * | 2019-12-31 | 2021-07-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119802B (zh) * | 2019-12-31 | 2024-01-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56257B (zh) | 2020-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1024A (zh) | 一种电动摩托车超级电容与蓄电池复合电源控制系统 | |
CN104108320B (zh) | 一种n-pmos开关解耦的电动汽车复合电源及能量控制方法 | |
CN110828918B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2611203B (zh) | 一种车用高效复合储能系统 | |
CN104163111A (zh) | 基于双向dc/dc的电动车复合能源增程系统 | |
CN206494687U (zh) | 一种叉车用节能装置 | |
CN1187208C (zh) | 电动车超级电容辅助电源系统 | |
CN104786856A (zh) | 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控制系统 | |
CN204055403U (zh) | 一种电动车车载dc/dc装置的辅助电源的冗余电路结构 | |
CN104648166A (zh) | 一种车载复合电源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 |
CN103683456A (zh) | 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超级电容与锂电池并联电路 | |
CN103944439B (zh) | 无有源前端的两电机驱动级联多电平逆变系统 | |
CN110356257A (zh) | 电机车的能量转换电路、装置、控制器和电机车 | |
CN102229410B (zh) | 轮胎臂架式起重机回转机构的混合动力装置 | |
CN110001407B (zh) | 一种基于双模串联复合电源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
CN208062874U (zh) | 一种主动复合电源功率分配装置 | |
CN201887565U (zh) | 带有储能电容和dc稳压器的电动车能量回收系统 | |
CN1473726A (zh) | 电动自行车能量再生辅助电源 | |
CN203713585U (zh) | 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能量回收装置 | |
CN210201553U (zh) |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igbt的驱动装置 | |
CN2915592Y (zh) | 纯电动汽车用直流母线电压主动控制式电机驱动系统 | |
CN204641421U (zh) | 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
CN203632336U (zh) | 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超级电容与锂电池并联电路 | |
WO2019114231A1 (zh) | 永磁牵引系统及轨道车辆 | |
CN209833380U (zh) | 一种辅助充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