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2929A -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2929A
CN110352929A CN201910679817.9A CN201910679817A CN110352929A CN 110352929 A CN110352929 A CN 110352929A CN 201910679817 A CN201910679817 A CN 201910679817A CN 110352929 A CN110352929 A CN 110352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pest
grain storage
letting
exerc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98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2929B (zh
Inventor
王争艳
刘洋
鲁玉杰
何梦婷
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6798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2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2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2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2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2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MCOUNTING MECHANISMS; COUNTING OF OBJ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M1/0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G06M1/08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 G06M1/1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6M1/101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by electro-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包括集虫筒,集虫筒内设置有用于将害虫吸入集虫筒内的吸风风扇,在吸风风扇的下方、集虫筒的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倾斜的收缩板,收缩板的上端固定在集虫筒的内壁上,下端相互靠近形成供害虫下落的收缩口,在集虫筒的侧壁上且与收缩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红外线探测头,红外线探测头发出的红外线水平照射在收缩口之间,用于探测落入收缩口的害虫,红外线探测头的另一端连接用于统计害虫进入数量的计数器。在吸风风扇的上部还设置有锥形的收风部,收风部的设置增强了吸风风扇的吸风力,使害虫落入集虫筒的速度更加迅速。本发明提高了害虫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实现了对害虫的精准计数。

Description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粮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粮害虫诱捕 器。
背景技术
在粮食仓储的地方普遍存在储粮害虫,如印度谷蛾。印度谷蛾隶 属于鳞翅目斑螟科,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印度谷蛾极易发生大面积的 感染并且防治难度比较大。印度谷蛾的适应环境和繁殖能力都很强, 这就造成了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出现印度谷蛾的大面积感染的现象。 由于印度谷蛾的食性及其复杂,不仅对粮食及其制品有很大的危害, 而且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危害性也十分巨大。其幼虫善于吐丝结网,在 储粮过程中,幼虫喜食谷类,豆类等粮食,还会在粮堆中结网化蛹, 大量的网和蛹在粮食中就会引发粮堆发热并且造成粮食的变质从而 造成损失。
针对于印度谷蛾以及大部分的储粮害虫最有效的防治手段有化 学防治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是包括化学熏蒸剂和化学防 护剂的应用。例如磷化氢、溴甲烷、敌敌畏、氯化苦等熏蒸机和马拉 硫磷、杀溴合剂等防护剂。利用化学试剂防治害虫杀虫效果会比较好、 也比较容易见效、省时省工并且可以预防感染,但使用化学试剂进行 防虫治虫,会使害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引起昆虫种群的猖獗,并且 影响环境。物理防治中的气调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气调防治 对粮仓气密性要求较高,实施和维护成本较高,如果仓房标准不达标 不但会防治影响效果,而且会产生高额的费用和严重的污染。
诱捕器的应用是目前防治印度谷蛾等储粮害虫最为绿色、环保治 理方法。但是现有技术中诱捕器中对害虫计数的精度较低,用户无法 精准的了解诱捕器内诱捕的害虫的具体数量,并且诱捕效率也较低, 害虫易飞出诱捕器,同时在制造诱捕器时,也需要节省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解决现 有技术中害虫诱捕器计数精度低、诱捕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 粮害虫诱捕器,包括集虫筒,所述集虫筒内设置有用于将害虫吸入集 虫筒内的吸风风扇,在所述吸风风扇的下方、所述集虫筒的内壁上对 称设置有两个倾斜的收缩板,两个收缩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集虫 筒的内壁上,两个收缩板的下端相互靠近形成供害虫下落的条状收缩 口,在所述集虫筒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收缩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 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红外线探测头,所述红外线探测头 发出的红外线水平照射在所述收缩口之间,用于探测落入收缩口的害 虫,所述红外线探测头的另一端连接用于统计害虫进入数量的计数 器。
优选的,所述集虫筒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所述吸风风扇的风扇台, 在所述风扇台的上方还设置有倒锥形的进虫部,所述进虫部的上端开 口大于所述进虫部的下端开口。
优选的,在所述风扇台与所述进虫部之间还设置有锥形的收风 部,所述收风部的上端开口小于所述收风部的下端开口,所述收风部 的上端开口与所述进虫部的下端开口相适配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虫部的上方设置有锥形顶盖,所述锥形顶盖与所 述进虫部之间通过连接体连接并留有进虫口。
优选的,所述连接体包括在所述锥形顶盖的下端面的周围设置的 多个垂直于所述锥形顶盖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杆、以及在所述进虫部的 上端面的周围对应设置的垂直于所述进虫部上端面的多个第二连接 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对应连接后,所述锥形顶盖的 下端与所述进虫部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虫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自上而下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 连接杆上开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杆 上不同的连接孔进行连接来调节所述进虫口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收风部通过卡接结构分别与上部的进虫部和下部的 风扇台连接。
优选的,所述锥形顶盖的顶端内侧悬挂有带有引诱剂的诱芯,所 述锥形顶盖的顶端外侧设置有连接挂绳的挂钩,在所述进虫部的上端 开口的内侧以及下端开口的内侧设置有诱捕灯。
优选的,所述集虫筒的下端口设置有可拆卸的底壳,所述底壳的 下端口设置有防逃逸网。
优选的,在所述进虫部的内侧面上、两个倾斜的收缩板的相对面 上均涂设有特氟龙涂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包括集虫筒,集虫筒内设置 有用于将害虫吸入集虫筒内的吸风风扇,在吸风风扇的下方、集虫筒 的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倾斜的收缩板,收缩板的上端固定在集虫筒的 内壁上,下端相互靠近形成供害虫下落的收缩口,在集虫筒的侧壁上 且与收缩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红 外线探测头,红外线探测头发出的红外线水平照射在收缩口之间,用 于探测落入收缩口的害虫,红外线探测头的另一端连接用于统计害虫 进入数量的计数器。在吸风风扇的上部还设置有锥形的收风部,收风 部的设置增强了吸风风扇的吸风力,使害虫落入集虫筒的速度更加迅 速。本发明提高了害虫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实现了对害虫的精准计数。
本发明还对影响捕虫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锥 形顶盖的反光斜面设置为45°时,光源几何中心的光强提高了 59.8%;进虫部斜面设置为60°时印度谷蛾的诱捕效率最高(33.33%); 进虫部斜面添加特氟龙涂层后,印度谷蛾上爬逃逸率降低了20%;收 风部斜面角度设置为60°时对风力的增强效果最佳,此时吸入纸片 率为50%;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收缩板,形成了条状缝隙的收缩口, 会大大提升计数准确率,且收缩板斜面角度设置为60°、收缩口宽 度设置为8-10mm时计数准确率最好,计数的准确率为75%;诱捕器 的外观颜色设置为黄色,会增加诱捕器的引诱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害虫诱捕器一实施例的 组成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另一实施例中的锥形顶 盖和进虫部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另一实施例中的进虫部 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另一实施例中的进虫部 和收风部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另一实施例中的收风部 和风扇台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另一实施例中的风扇台 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另一实施例中的集虫筒 以及底壳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另一实施例中的集虫袋 示意图;
图中,1-锥形顶盖,101-锥形顶盖下端侧面,102-锥形顶盖斜面, 2-进虫部,201-进虫部斜面,21-进虫部连接部,3-收风部,301-收 风部斜面,31-收风部连接部,4-风扇台,41-风扇支架固定孔,42- 风扇支架,43-吸风风扇,5-集虫筒,51-安装孔,6-底壳,61-防逃逸网,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诱芯,10-挂钩,11-诱捕灯, 12-收缩板,1201-收缩板斜面,13-红外线探测头,14-固定板,15- 计数器,16-收缩口,17-集虫袋,171-抽绳,172-控制扣,18-连接 孔,19-进虫口,K1-卡爪,K2-连接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 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 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 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 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 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 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 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储粮害虫诱捕器从上至下 依次由锥形顶盖1、进虫部2、收风部3、风扇台4、集虫筒5以及底 壳6组成,锥形顶盖1与进虫部2通过第一连接杆7连接,锥形顶盖 1和进虫部2之间形成进虫口19,风扇台4内固定有吸风风扇。
它们之间可以制成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各卡接结构组装连接在 一起,本发明优选方案为每个部分通过卡接结构组装在一起,相对于 一体结构具有方便拆卸、以及方便更换部件的特点。
结合图2,锥形顶盖1的顶端内侧悬挂有带有引诱剂的诱芯9, 设置诱芯9是为了更好地将害虫吸引至诱捕器中,实现对害虫的高效 诱捕。锥形顶盖1的顶端外侧设置有连接挂绳的挂钩10,方便将害 虫诱捕器进行高处悬挂。进一步的,锥形顶盖1位于进虫部2的上方, 锥形顶盖1与进虫部2通过连接体连接并留有供害虫飞入的进虫口, 锥形顶盖1与进虫部2通过连接体连接后,它们之间形成如图1所示 的进虫口19。
具体的,连接体包括在锥形顶盖1的下端面的周围设置的多个垂 直于锥形顶盖1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杆7,以及在进虫部2上端面的周 围对应设置垂直于进虫部2的上端面的第二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7 的具有两个垂直交叉的连接面,每个连接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连 接孔18,第二连接杆8的两个连接面上也开设有连接孔18,锥形顶 盖1下端侧面101上也对应开设置有连接孔18。
第一连接杆7上端的连接孔18与第二连接杆8上的连接孔18以 及锥形顶盖下端侧面101上的连接孔18通过连接插头固定或者通过 螺栓螺母连接固定。锥形顶盖1的下端和进虫部2的上端之间形成供 害虫飞入的进虫口19,此时进虫口19的大小是固定的。
优选的,在第一连接杆7的连接面上自上而下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18,第一连接杆7的内侧面与第二连接杆8的外侧面相接触,第二连 接杆8通过与第一连接杆7上不同的连接孔18进行连接来调节进虫 口19的大小。当然锥形顶盖1与进虫部2并不限于通过第一连接杆 7和第二连接杆8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绳索进行连接以及调节进虫 口19的大小。
进一步的,在图2中,进虫部2的形状为倒锥形,进虫部2的上 端开口大于进虫部2的下端开口,将害虫引诱至进虫口后,在吸风风 扇的作用下,害虫被吸进集虫筒中,由于进虫部斜面201,可以有效 地防止害虫向外爬出。优选的,进虫部斜面201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为60°。
优选的,在图2中进虫部2的内侧面上涂有特氟龙涂层。加强进 虫处的光滑程度,使得害虫在进虫口难以附着,可以更好的被吸风装 置吸入诱捕器内部,进一步降低害虫的逃逸率。特氟龙涂层具有以下 特性:不粘性,加入特氟龙涂膜后与其他物质不会粘合;耐高温性, 涂层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特性,在低温环境下不会发生脆 化,并且在高温下不易融化;滑动性,特氟龙涂膜有较低的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产仅在0.05~0.15之间变化,负载重量的对其影响较小;抗 湿性,特氟龙涂膜表面不易沾染水、油质等物质,如有污垢附着,简 单擦拭就可以清除;耐磨损性,即使在高负载情况下也表现出优良的 耐磨性能;耐腐蚀性,涂层几乎不会被化学药品侵蚀。
鉴于特氟龙涂层的特性,在诱捕器的进虫部内部包括诱捕器内部 可以与害虫接触到的所有位置都可以应用特氟龙涂层,以此来增加诱 捕器的使用寿命和清洁周期。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更好的吸引害虫,在进虫部2的上 端开口的内侧设置有诱捕灯11,在进虫部2的下端开口的内侧也均 匀设置有诱捕灯11,增加对害虫的诱捕效果。本次实验选用的害虫 为印度谷蛾,诱捕灯光将选择对于印度谷蛾引诱性最强的波长为365nm紫光灯,紫光灯选择额定电压为3V、波长为340~360nm的紫色 发光二极管,进虫部2的上端开口的内侧的紫色发光二极管串联在一 起,并通过接线连接电源,进虫部2的下端开口的内侧的紫色发光二 极管串联在一起,并通过接线连接电源。
图2中锥形顶盖1内侧粘贴反光板,使其向内反射光线,进一步 增强光强和辐射范围。可以看出,反光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及锥 形顶盖斜面10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优选的,锥形顶盖斜面 10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即反光板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45°。
结合图1和图4,在风扇台4与进虫部2之间还设置有锥形的收 风部3,收风部3的上端开口小于收风部3的下端开口,收风部3的 上端开口与进虫部2的下端开口相适配。设置收风部3是为了减小进 风口的大小,增大进风风速。优选的,收风部斜面3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
收风部3和进虫部2是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一起。进虫部2的下 端向下进一步延伸形成进虫部连接部21,收风部3的上端向上进一 步延伸形成收风部连接部31,在进虫部连接部21的侧面设置有卡爪 K1,收风部连接部31的周围对应设置有连接长孔K2。由于本装置采 用的材料为透明塑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恢复力,因此可以将进虫 部连接部21插接到收风部连接部31中,卡爪K1固定在连接长孔K2 内,实现进虫部2和收风部3的连接。
进一步的,在图5中,收风部3的下部的周围环绕设置有连接长 孔K2,在风扇台4的上部对应设置有卡爪K1,通过卡爪K1卡合在连 接长孔K2中,实现收风部3与风扇台4的连接。
在图6中,风扇台4内设置有两个成十字交叉状的风扇支架42, 风扇台4的四个侧壁的对应位置对称设置有风扇支架固定孔41,每 个风扇支架42的两端对应卡合在风扇支架固定孔41中,吸风风扇 43固定在两个风扇支架42的交叉部位,并且吸风风扇43通过接线电连接供电电源。在本发明中,吸风风扇43选择额定电压为12V, 额定功率为25W,使用交流电供电,扇面直径为120mm,高度为20mm。 在风扇台4的靠下部位设置有连接集虫筒的卡爪K1。
如图7所示,在集虫筒5上部的侧壁上环绕设置有连接长孔K2, 用于与图6中风扇台4上的卡爪K1连接,实现风扇台4与集虫筒5 的相对固定。吸风风扇的下方、集虫筒5的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倾斜 的收缩板12,收缩板12的上端固定在集虫筒5的内壁上,下端相互靠近形成供害虫下落的长条状的收缩口16,在收缩板12的相对面上 均涂设有特氟龙涂层。收缩板12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加强计数灵敏 性的作用,并且在停电或装置故障时,收缩口16的加入会加大被困 虫的逃逸难度。
优选的,收缩板斜面1201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60°。
在集虫筒5侧壁、与收缩口16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安装 孔51,安装孔51内设置有红外线探测头13,其发出的红外线水平照 射在收缩口16之间,用于探测落入收缩口16的害虫,红外线探测头 1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统计害虫进入数量的计数器15。红外线探测头 13通过固定板14固定在集虫筒5的侧壁上。
集虫筒5的下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壳6,在集虫筒5的下部的四 个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长孔K2,底壳6的上端设置有卡爪K1,通过卡 爪K1卡合在连接长孔K2中,实现集虫筒5与底壳6的连接。底壳6 的下端口还设置有防逃逸网61,防止害虫的飞离出集虫筒5。
如图8所示,收集害虫时,在集虫筒的下部套上集虫袋17。集虫 袋17的袋口套有一根抽绳171,抽绳171的两个自由端穿过控制扣 172。将集虫袋17的袋口套在集虫筒的下部,并通过控制扣172束紧, 打开底壳后,底壳落在集虫袋17中,害虫也随之掉落在集虫袋17中, 害虫收集完毕后,迅速将袋口束紧,防止未死亡的害虫逃离。
优选的,除锥形顶盖外,在诱捕器的外表面上涂有黄色涂层。
具体的,在害虫诱捕器实施例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因素的 考察,下面结合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实验中选择的储粮害虫为印 度谷蛾。
实验一:带性信息素的诱芯对诱捕害虫的影响
实验过程:诱捕器的性信息素诱芯主要成分为(Z,E)-9,12-十 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并对诱芯的引诱活性进行验证。自制简易黏 胶板三角诱捕器,设置无诱芯和设置诱芯的两组装置作为对照,两组 装置内均放置质量相同的玉米和红枣,置于100cm×75cm×75cm的困 虫网框内,每次实验在困虫网内放置50头日龄大致相同,雌雄比例 为1:1的健康印度谷蛾成虫,2h后统计两组诱捕器的诱捕数量。每 组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性信息素诱芯引诱活性测定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P>0.05)。
实验结论:可以从表1直观的看出,无诱芯的情况下,诱捕的印 度谷蛾在11头左右;有诱芯的情况下,诱捕的印度谷蛾在17头左右, 诱捕效率提升了54.5%。可以得出结论:在有诱芯的情况下,印度 谷蛾的诱捕效率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实验二:进虫部斜面201的角度的选择
实验过程:进虫部斜面201的角度的备选角度为30°、45°、 60°,这里的角度指的是进虫部斜面201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用瓦 楞纸板分别制作进虫部斜面角度为30°、45°、60°的进虫部,进 虫部的上端边长为200mm,下端边长为80mm,并连接吸风风扇,吸风 风扇的下端放置集虫网防止被捕虫逃逸。将该装置于在 40cm×40cm×40cm的困虫网框内。每次试验释放30头日龄大致相同, 雌雄比例为1:1的健康印度谷蛾成虫,开启吸风风扇,30min后统计 集虫网内诱捕印度谷蛾的数量。每组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进虫部斜面角度测定实验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Tukey检验,P>0.05)。
实验结论:通过表2的实验数据比对发现进虫部斜面201设置为 60°时,诱捕效率最高(33.33%)。故在图2中,进虫部斜面201的 倾斜角度设置为60°。
实验三:特氟龙涂层对进虫部的影响
实验过程:将进虫部分底部密封,设置两组实验,一组是在进虫 部内侧面涂有特氟龙涂层,一组的进虫部不涂任何涂层,释放30头 日龄大致相同,雌雄比例为1:1的健康印度谷蛾成虫,观察记录20 分钟内每组实验印度谷蛾的上爬逃出数(飞出进虫部的不算),每组 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特氟龙涂层对比实验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P>0.05)。
实验结论:通过表3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特氟龙涂层后,印度 谷蛾的上爬率降低了20%,故特氟龙涂层可以应用到诱捕器的设计中。
实验四:加入收风部所带来的影响
实验过程:剪切直径在5mm左右的碎纸屑若干,利用瓦楞纸板制 作两个高度相同边长不同的方形纸筒,将事先准备好的吸风风扇安置 长边纸筒中,在短边纸筒的一端设置四棱台状的纸筒即收风部,将吸 风风扇置于棱台宽口处,棱台宽口与长边纸筒边长相同。纸筒另一端 放置提前剪好的碎纸屑大约100片,开启风扇30s,对比吸入纸屑数 量。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有无收风部效果对比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P>0.05)。
实验结论:通过对比表4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加入吸风部后确 实对吸风引力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收风部的设计可以应用到诱捕器 中。
实验五:收风部斜面301的角度的选择
实验过程:收风部斜面301的角度的选择,即收风部斜面301与 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选择,收风部斜面301的角度设计有30°、45°、 60°。用瓦楞纸板分别制作三个角度的收风口,上底边设置为140mm, 下底边设置为80mm,制作好后,上底边接边长为80mm、高为120mm的方形纸筒,上底边接风扇台。经过计算,三个收风部的高分别为 17.3mm、30mm、53mm。纸筒无风扇端放置提前剪好的碎纸屑大约100 片,开启风扇30s,对比吸入纸屑数量。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收风部斜面角度测试实验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Tukey检验,P>0.05)。
实验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30°的收风部斜面由于高度太低, 所以增强效果最不明显。而45°和60°的收风部斜面增强效果相差 无几,但45°的收风部斜面的高相对比较短,制作过程中不便操作, 且60°的收风部斜面在三组数据中表现最好,故收风部斜面301的 倾斜角度选择60°。
实验六:加入收缩板后的影响
实验过程:利用瓦楞纸板制作两个简易集虫桶,其中一个设置有 收缩板,另一个无收缩板,在装置相同位置安装计数装置,收集100 头印度谷蛾尸体,向计数装置投放试虫尸体,速度约为30头/min, 投放完毕后统计数据,实验重复7次。
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有无收缩板效果对比实验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P>0.05)。
实验结论:通过表6的实验数据可知,加入收缩板后计数器的准 确率远高于未加入的装置,所以在诱捕器的设计中会加入收缩板。
实验七:收缩板斜面1201的倾斜角度的选择
实验过程:为继续优化计数灵敏性,对收缩板斜面1201角度进行 设计,这里的倾斜角度是指收缩板斜面1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备选角度为30°、45°、60°,制作以上不同角度的收缩板,每次 投放100头印度谷蛾尸体,保持投放速度为30头/min,开启计数装置,统计记录每组计数显示数量,每组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收缩板斜面角度设计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Tukey检验,P>0.05)。
实验结论:从表7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收缩板斜面1201的角度 设置为60°时,计数的准确率最高为75%,故收缩板斜面1201的斜 面角度设计为60°。
实验八:收缩口宽度的选择
收缩口过窄会造成印度谷蛾尸体堆积在计数口无法及时下落,过 宽则会发生部分印度谷蛾尸体无法触碰到计数器的红外线,从而降低 计数准确率。
根据对印度谷蛾尸体的观察,印度谷蛾的平均长度约为8~10mm, 宽度约为4mm,身体厚度(包括腿部)约为3~4mm。为了更好地精确 计数系统,所以需要对收缩口的宽度进行设计。收缩口的备选宽度为 4~6mm、6~8mm、8~10mm、10~12mm。分别设置以上宽度的收缩口, 收缩板斜面1201角度设置为60°,每次释放100头印度谷蛾尸体, 开启计数装置,统计记录每组实验的计数准确率。每组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收缩口宽度设计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Tukey检验,P>0.05)。
实验结论:从表8的实验结果表明,收缩口宽度为8~10mm时, 计数的准确率最高,为76%。此时装置的计数准确约为75%。所以在 加入红外计数装置的诱捕器中,真实的诱捕数量为:N=n/η=1.33n (N:实际诱捕数值n:显示器数值η:计数准确率)
诱捕数量=显示器数值/计数准确率=1.33×显示器量数值。
实验九:诱捕器外观颜色的选择
实验过程:由于昆虫对特定的颜色有趋向性,所以诱捕器的外观 颜色对诱捕器的诱捕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鞘翅目的印度谷蛾来 说,诱捕器的外观颜色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诱捕效率,对于印度谷蛾 对特定颜色的趋向,设计了不同颜色对其引性的实验,在空间为100cm×75cm×75cm的困虫网框内设置黑色、白色、黄色、红色、绿 色、蓝色、紫色纸板,纸板为A4纸大小。在困虫网内放置50头日龄 大致相同,雌雄比例为1:1的健康成年印度谷蛾,为方便计数,困虫 网内设置摄像头(摄像头为实验室内小米高清摄像头),统计1小时内印度谷蛾在各个颜色板的数量。每组实验重复5次。
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各个颜色板引诱力的测定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Tukey检验,P>0.05)。
实验结论:通过几次的实验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对印度谷蛾引 诱活性最好的颜色板为黑色,黄色,红色三种。方差分析三组数据, 黄色与红色两组数据方差较小,相差不大,黄色组平均值在三组数据 中最高,且鉴于大量文献表明,黄色色板对多种虫类都有很好的引诱 作用,所以诱捕器的外观颜色将选用黄色。
实验十:反光板斜面(即锥形顶盖斜面102)的角度
实验过程:顶盖反光板斜面备选角度分别为0°、30°、45°、 60°。利用瓦楞纸板和反光纸制作简易实验装置,在距离锥形顶盖的 下端平面50mm处放置模拟诱捕器光源,在锥形顶盖下端平面和光源 中间空间几何中心中利用光照强度计测试光强度,重复测定5次。并用模拟诱捕器光源上方无反光板的光强作为对照,分别计算每组实验 光强的增强情况。
实验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各个反光板斜面角度下光源光强度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Tukey检验,P>0.05)。
实验结论:反光板斜面的角度是反光板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 度,即锥形顶盖斜面102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通过对反光板斜面的 几个角度下光强的测定发现45°时光强度增加最多,比未加反光板 的光强(147±4.72lux)增加了59.8%。所以为更好的折射诱捕光源, 增强光照强度,反光板斜面的角度设置为45°,这样反射的光线将 更多的集中在诱捕器进虫口处,可以加大灯光的引诱效率。
实验十一:害虫诱捕器的诱捕效率验证
实验过程:利用实验材料制作简易印度谷蛾高效诱捕器,在环境 条件为(26±1)℃,60%±5%RH,空间大小为75mm×75mm×100mm的 困虫网框内设置两组实验。一组实验在实验空间内放置制作完成的诱 捕器,一组实验在实验空间内放置大小为50cm×50cm的无色黏胶板, 黏胶板中间设置100g碎玉米和100g碎红枣(因不同种类的食物对印 度谷螟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等有显著影响。用玉米及大豆碎块、 红枣、葡萄干、菊花等饲养的个体发育快,大米饲养的次之,稻谷饲 养的不能正常发育和存活,所以引诱食物选用红枣以及碎玉米)。开 启诱捕器,每次释放100头日龄大致相同,雌雄比例为1:1的健康印 度谷蛾成虫,统计1h内每组实验的诱捕效率。实验重复5次。
实验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诱捕器和食物引诱活性对比
注:表中的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标有相同字母的差异不显著(ANOVA,P>0.05)。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印度谷蛾高效诱捕器在空间为 75cm×75cm×100cm的困虫网框内,其诱捕效率为85%,食物对印度 谷蛾的诱捕效率为35%。
通过两组实验表明,印度谷蛾高效诱捕器的对印度谷蛾的引诱活 性远高于食物对印度谷蛾的引诱活性。所以印度谷蛾高效诱捕器可以 完成对印度谷蛾的高效诱捕,并且减少印度谷蛾对仓库内储藏物的损 害。
由此可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包括集虫筒,集 虫筒内设置有用于将害虫吸入集虫筒内的吸风风扇,在吸风风扇的下 方、集虫筒的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倾斜的收缩板,收缩板的上端固定 在集虫筒的内壁上,下端相互靠近形成供害虫下落的收缩口,在集虫 筒的侧壁上且与收缩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 内设置有红外线探测头,红外线探测头发出的红外线水平照射在收缩 口之间,用于探测落入收缩口的害虫,红外线探测头的另一端连接用 于统计害虫进入数量的计数器。在吸风风扇的上部还设置有锥形的收 风部,收风部的设置增强了吸风风扇的吸风力,使害虫落入集虫筒的速度更加迅速。本发明提高了害虫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实现了对害虫 的精准计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 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 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 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虫筒,所述集虫筒内设置有用于将害虫吸入集虫筒内的吸风风扇,在所述吸风风扇的下方、所述集虫筒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倾斜的收缩板,两个所述收缩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集虫筒的内壁上,两个所述收缩板的下端相互靠近形成供害虫下落通过的条状收缩口,在所述集虫筒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收缩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红外线探测头,所述红外线探测头发出的红外线水平照射在所述收缩口之间,用于探测落入收缩口的害虫,所述红外线探测头的另一端连接用于统计害虫进入数量的计数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筒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所述吸风风扇的风扇台,在所述风扇台的上方还设置有倒锥形的进虫部,所述进虫部的上端开口大于所述进虫部的下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扇台与所述进虫部之间还设置有锥形的收风部,所述收风部的上端开口小于所述收风部的下端开口,所述收风部的上端开口与所述进虫部的下端开口相适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虫部的上方设置有锥形顶盖,所述锥形顶盖与所述进虫部之间通过连接体连接并留有进虫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包括在所述锥形顶盖的下端面的周围设置的多个垂直于所述锥形顶盖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杆,以及在所述进虫部的上端面的周围对应设置的垂直于所述进虫部上端面的多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对应连接后,所述锥形顶盖的下端与所述进虫部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虫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自上而下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一个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不同的连接孔进行连接来调节所述进虫口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风部通过卡接结构分别与上部的进虫部和下部的风扇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顶盖的顶端内侧悬挂有带有引诱剂的诱芯,所述锥形顶盖的顶端外侧设置有连接挂绳的挂钩;在所述进虫部的上端开口的内侧以及下端开口的内侧设置有诱捕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筒的下端口设置有可拆卸的底壳,所述底壳的下端口设置有防逃逸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粮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虫部的内侧面上、两个倾斜的收缩板的相对面上均涂设有特氟龙涂层。
CN201910679817.9A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Active CN110352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9817.9A CN110352929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9817.9A CN110352929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2929A true CN110352929A (zh) 2019-10-22
CN110352929B CN110352929B (zh) 2024-04-16

Family

ID=6822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9817.9A Active CN110352929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29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474A (zh) * 2020-09-14 2021-01-1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虫害检测的电容计数模块、虫害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544583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一种用于贮粮系统的害虫防治装置
CN112544584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一种粮库专用测虫装置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0219A (ja) * 2001-12-21 2003-07-02 Ikeda Rika:Kk フェロモントラップによる飛翔性害虫の誘殺及び計数装置
CN200944806Y (zh) * 2005-12-31 2007-09-12 罗正祥 扇吸式高效杀虫灭蚊灯
US20080257075A1 (en) * 2007-04-23 2008-10-23 Ropiak Daniel T Methods for testing insect control products
KR101001317B1 (ko) * 2009-12-17 2010-12-14 구로구청 원격 포충관리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 계수기능을 갖춘 포충기
CN201781875U (zh) * 2010-07-08 2011-04-06 中国农业大学 光电诱导蝗虫滑移捕集机
CN203505376U (zh) * 2013-09-30 2014-04-0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高效诱虫器
CN203714238U (zh) * 2013-12-31 2014-07-16 重庆凯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裱纸机的全自动装箱装置
CN103931583A (zh) * 2014-05-07 2014-07-23 浙江中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无线控制技术的自动化储粮害虫诱捕器及使用方法
CN104886022A (zh) * 2015-06-19 2015-09-09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害虫测报装置和方法
CN204946065U (zh) * 2015-06-02 2016-01-06 吕明哲 可调节高度的害虫测报装置
CN205357857U (zh) * 2016-01-29 2016-07-06 张嘉强 一种农业害虫诱捕器
CN206005625U (zh) * 2016-07-05 2017-03-15 寿光绿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美国白蛾的虫情监测装置
CN206165582U (zh) * 2016-10-20 2017-05-17 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工厂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
CN206365380U (zh) * 2017-01-09 2017-08-01 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 一种用于烟叶仓储库房的水盆式诱捕装置
CN207544141U (zh) * 2017-12-15 2018-06-29 戴明红 一种园林用灭蚊灯
CN207784074U (zh) * 2018-01-23 2018-08-31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柑橘种植用害虫诱捕器
CN108887240A (zh) * 2018-09-18 2018-11-27 安徽禾本林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监测诱捕器
CN208207969U (zh) * 2018-04-28 2018-12-07 山东烟台烟草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线传感器的卷烟盒数测量装置
CN109497029A (zh) * 2018-11-01 2019-03-22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印度谷蛾诱捕器
CN109548767A (zh) * 2018-10-16 2019-04-02 嘉兴市爵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植物的灭虫设备
CN209089751U (zh) * 2018-11-19 2019-07-1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0219A (ja) * 2001-12-21 2003-07-02 Ikeda Rika:Kk フェロモントラップによる飛翔性害虫の誘殺及び計数装置
CN200944806Y (zh) * 2005-12-31 2007-09-12 罗正祥 扇吸式高效杀虫灭蚊灯
US20080257075A1 (en) * 2007-04-23 2008-10-23 Ropiak Daniel T Methods for testing insect control products
KR101001317B1 (ko) * 2009-12-17 2010-12-14 구로구청 원격 포충관리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 계수기능을 갖춘 포충기
CN201781875U (zh) * 2010-07-08 2011-04-06 中国农业大学 光电诱导蝗虫滑移捕集机
CN203505376U (zh) * 2013-09-30 2014-04-0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高效诱虫器
CN203714238U (zh) * 2013-12-31 2014-07-16 重庆凯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裱纸机的全自动装箱装置
CN103931583A (zh) * 2014-05-07 2014-07-23 浙江中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无线控制技术的自动化储粮害虫诱捕器及使用方法
CN204946065U (zh) * 2015-06-02 2016-01-06 吕明哲 可调节高度的害虫测报装置
CN104886022A (zh) * 2015-06-19 2015-09-09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害虫测报装置和方法
CN205357857U (zh) * 2016-01-29 2016-07-06 张嘉强 一种农业害虫诱捕器
CN206005625U (zh) * 2016-07-05 2017-03-15 寿光绿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美国白蛾的虫情监测装置
CN206165582U (zh) * 2016-10-20 2017-05-17 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工厂生物防治害虫的装置
CN206365380U (zh) * 2017-01-09 2017-08-01 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 一种用于烟叶仓储库房的水盆式诱捕装置
CN207544141U (zh) * 2017-12-15 2018-06-29 戴明红 一种园林用灭蚊灯
CN207784074U (zh) * 2018-01-23 2018-08-31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柑橘种植用害虫诱捕器
CN208207969U (zh) * 2018-04-28 2018-12-07 山东烟台烟草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线传感器的卷烟盒数测量装置
CN108887240A (zh) * 2018-09-18 2018-11-27 安徽禾本林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监测诱捕器
CN109548767A (zh) * 2018-10-16 2019-04-02 嘉兴市爵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植物的灭虫设备
CN109497029A (zh) * 2018-11-01 2019-03-22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印度谷蛾诱捕器
CN209089751U (zh) * 2018-11-19 2019-07-1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474A (zh) * 2020-09-14 2021-01-1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虫害检测的电容计数模块、虫害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232474B (zh) * 2020-09-14 2023-05-1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虫害检测的电容计数模块、虫害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544583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一种用于贮粮系统的害虫防治装置
CN112544584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一种粮库专用测虫装置
CN112544584B (zh) * 2020-12-16 2022-08-23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一种粮库专用测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2929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oper et al. Arthropod sampling methods in ornithology
CN110352929A (zh) 一种储粮害虫诱捕器
JPH0847361A (ja) クロバネキノコバエ類(Sciaridae)の誘引捕獲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で使用する誘引捕虫器
CN103783012A (zh) 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
CN103798207A (zh) 具有误航滞留功能的光诱杀虫灯
CN213306999U (zh) 用于诱捕飞行昆虫的诱捕装置
CN211091460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CN108293959A (zh) 一种用于测量益害昆虫比例的装置
CN211960643U (zh) 一种防控草地贪夜蛾专用高效诱捕器
CN101347111B (zh) 小菜蛾成虫诱捕器
CN208590458U (zh) 一种多途径的灭蚊虫装置
CN209983380U (zh) 太阳能灭蝇灭蚊灯
CN206547696U (zh) 一种蔬菜种植的捕虫装置
CN106538491A (zh) 双波灯诱虫捕虫的装置及采用该装置诱集黏虫的方法
CN112514911A (zh) 一种夜蛾科小型昆虫性信息素增效剂
CN207151683U (zh) 一种新型六角广谱杀虫灯
Singh et al. Sampling, surveillance and forecasting of insect population fo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sericulture
CN206101387U (zh) 昆虫诱捕装置
CN217308873U (zh) 一种农业种植害虫灭杀装置
CN208175864U (zh) 一种理化一体多功能杀虫装置
CN212437009U (zh) 一种农业害虫诱杀装置
CN217591866U (zh) 害虫高空诱控捕杀装置
CN109430199A (zh) 一种色彩诱虫板及其在快速定位害虫颜色趋性上的应用
CN209218983U (zh) 用于蛾类害虫的诱捕装置
CN203934549U (zh) 具有误航滞留功能的光诱杀虫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