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876A -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1876A
CN110351876A CN201810299684.8A CN201810299684A CN110351876A CN 110351876 A CN110351876 A CN 110351876A CN 201810299684 A CN201810299684 A CN 201810299684A CN 110351876 A CN110351876 A CN 110351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access opportunity
opportunity
time quantum
unknown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96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1876B (zh
Inventor
钱辰
喻斌
熊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96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1876B/zh
Priority to EP19780671.4A priority patent/EP3759852A4/en
Priority to US17/044,839 priority patent/US20210136804A1/en
Priority to PCT/KR2019/003868 priority patent/WO201919453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351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1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2Aspects of the step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其中,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在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再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随机接入,能够有效避免5G中灵活帧结构所带来的下行/上行转换干扰问题,从而提高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IoT,internet ofthings)的增长需求,给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ITU-R M.[IMT.BEYOND 2020.TRAFFIC],可以预计到2020年,移动业务量增长相对2010年(4G时代)将增长近1000倍,用户设备连接数也将超过170亿,随着海量的IoT设备逐渐渗透到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设备数将更加惊人。为了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通信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5G),面向2020年代。目前在ITU的报告ITU-R M.[IMT.VISION]中已经在讨论未来5G的框架和整体目标,其中对5G的需求展望、应用场景和各项重要性能指标做了详细说明。针对5G中的新需求,ITU的报告ITU-R M.[IMT.FUTURE TECHNOLOGY TRENDS]提供了针对5G的技术趋势相关的信息,旨在解决系统吞吐量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扩展性以支持IoT、时延、能效、成本、网络灵活性、新兴业务的支持和灵活的频谱利用等显著问题。
随机接入过程是系统内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的重要途径。LTE中,无论是否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均需要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中发送前导序列。PRACH通过PRACH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和通知。具体来说,PRACH配置通过查找表方式定义,包括PRACH相应的前导序列格式,以及可用子帧,时域密度以及频域映射信息等内容。
LTE中,对于不同的帧结构(FDD或TDD),PRACH配置信息内容不同。对于FDD,PRACH配置中包括前导序列格式,以及可用子帧索引;对于TDD,PRACH配置中包括前导序列格式,时域PRACH密度以及版本索引。同时,对于TDD帧结构,协议中规定了每个PRACH配置索引、上行/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RACH时域、频域资源映射方式。LTE中的PRACH配置方式均以查找表的形式给出,终端从物理广播信道中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或是MIB指示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读取PRACH配置信息,从而获知PRACH的时频资源位置。
5G支持了更加灵活的帧结构和时隙结构,这种帧结构中,一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内包括下行部分,上行部分以及未知部分。其中,下行部分用于传输下行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上行部分用于传输上行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未知部分由基站以半静态配置的方式配置其上符号/时隙/子帧的传输方向。以时隙结构为例,一个完整的时隙由下行符号,未知符号和上行符号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下行符号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和控制信息;上行符号用于传输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未知符号由基站以半静态的方式配置,可以配置为传输下行数据和控制信息,也可以配置为传输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或是配置为部分符号传输下行数据和控制信息,部分符号传输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
图1所示结构展示了一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的结构,该周期可能小于或等于时隙长度。即一个时隙中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上述时隙结构可扩展为灵活帧结构。即一个子帧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时隙、一个或多个上行时隙,以及一个或多个未知时隙。另外的情况中,一个无线帧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子帧、一个或多个上行子帧,以及一个或多个未知子帧。
上述灵活帧结构或是时隙结构同样适用于初始接入过程。这种灵活帧结构给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是由于终端在初始接入过程完成之前,虽然能够获知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但是无法获知未知符号/未知时隙/未知子帧的传输方向,因此即使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在发送前导序列时也可能会出现随机接入信道和下行信道的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导致发送前导序列时随机接入信道和下行信道发生冲突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所述帧结构,从所述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从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
在所述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帧结构,从所述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选择模块,用于从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
随机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为后续基于帧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提供了前提保障;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对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中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合理处理,确定出其中的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而为后续基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随机接入提供了保障;根据测量结果和配置信息,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在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能够有效避免5G中灵活帧结构所带来的下行/上行转换干扰问题,有效提高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5G灵活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终端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方式;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方式;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种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方式;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随机接入时机的移动方式示意;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随机接入时机的移动方式示意;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种随机接入时机的移动方式示意;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避免下行/上行转换时间冲突的方式;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可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用户设备的计算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进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现有5G技术中的灵活帧结构或时隙结构也同样适于初始随机接入过程,这种灵活帧结构给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是由于终端在初始接入过程完成之前,虽然终端能够获知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但是无法获知未知符号/未知时隙/未知子帧的传输方向,因此即使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在发送前导序列时也可能会出现随机接入信道和下行信道的冲突。
目前的解决方案为,规定终端仅能在上行符号/时隙以及未知符号/时隙中传输随机接入时机。这种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信道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但随之而来的另外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下行传输到上行传输之间的转换时间。终端在转换时间内进行了随机接入时机的发送,不仅仅会影响到终端自身的随机接入过程,也会影响基站的接收以及其他终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然而,目前5G中所采用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方式中,对于灵活帧结构中的下行/上行转换时间没有进行处理,将会可能导致终端在下行/上行转换时间内所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从而影响基站对前导序列的检测,影响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甚至对其他基站或是小区内其他终端产生不良影响。
换言之,目前5G中所采用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方式,对于5G中的灵活帧结构,并未针对下行/上行转换时间进行随机接入时机配置的特殊处理,因此可能导致随机接入过程性能的下降,并且对邻近小区以及其他终端的性能产生影响。
LTE中,对于下行/上行转换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即随机接入信道仅能够配置于上行特殊时隙中,并且随机接入信道的结束时间与上行特殊时隙的结束时间有固定的时序关系。由于5G中的帧结构更加灵活,这种方式无法直接用于5G的灵活帧结构中,需要新的处理方式或是处理准则应对该问题。
针对现有5G中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方法,没有针对灵活帧结构中的下行/上行转换时间进行特殊处理的问题,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210,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步骤220,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步骤230,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步骤240,在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为后续基于帧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提供了前提保障;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对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中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合理处理,确定出其中的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而为后续基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随机接入提供了保障;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在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能够有效避免5G中灵活帧结构所带来的下行/上行转换干扰问题,有效提高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优选地,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并基于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帧结构,对指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并从移动后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帧结构,对指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并基于重新排布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优选地,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并基于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按照预定规则,确定位于帧结构的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为除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外的随机接入时机。
优选地,基于预定方式,确定位于帧结构的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将位于下行部分后的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第一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并基于时间单元索引,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首个时间单元的索引及时间单元的长度,并基于首个时间单元的索引及时间单元的长度,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为帧结构与时间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索引,以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首个索引和连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以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确定位于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未知部分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第二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位于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下行部分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第三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及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第二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索引,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为帧结构、时间单元及时间单元内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符号中的任一项。
优选地,当时间单元为子帧或时隙或符号时,对预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包括: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获取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并基于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对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第二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
优选地,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并基于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对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包括: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移动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将具有相同时域资源的随机接入时机作为整体平移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具有相同时域资源的随机接入时机为频分复用;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按照预定移动规则,将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为频分复用;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依据下行信号与前导序列组间的映射关系,将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其上的前导序列组对应的下行信号,映射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的空闲前导序列组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的空闲前导序列组;
其中,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包括以下任一项:
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时间单元内的第六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的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之后;
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第六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中。
优选地,若时间单元为符号,根据帧结构,对预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并基于重新排布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以下任一项:
当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三预定义信息,配置下行部分后的第七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不传输随机接入时机时,基于第一预定排布规则,在除第七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时间单元中重新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第三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不传输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间单元的信息;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基于第二预定排布规则,对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
优选地,基于第一预定排布规则,在除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时间单元中重新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包括以下任一项:
以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后的首个时间单元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及预设时间单元长度,沿未知部分到上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及预设时间单元长度,沿未知部分到下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若除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未知部分,无法容纳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则丢弃无法容纳的随机接入时机,或者丢弃与上行部分中的随机接入时机发生冲突的随机接入时机,或者丢弃与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重叠的随机接入时机。
优选地,基于重新排布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将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除第四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优选地,基于第二预定排布规则,对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包括:
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位于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及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沿未知部分到下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下面,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进行如下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个数、第二预设个数、第三预设个数、第四预设个数、第五预设个数、第六预设个数、第七预设个数以及第八预设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具体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终端在接收到系统信息完成下行同步后,根据下行/上行配置的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的配置信息,确定有效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终端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合适的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与前导序列组和/或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上述同步信号块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并在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进一步地,通过如下几个优选实施来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将结合具体系统介绍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本实施中,系统采用灵活帧结构。该帧结构由下行部分、未知部分以及上行部分组成。终端只能在灵活帧结构中的未知部分和上行部分中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为避免终端选择在下行/上行转换时间上的随机接入时机发起随机接入过程,采用如下方式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
1.终端完成下行同步后,从系统信息中读取下行/上行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
2.终端根据下行/上行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中的未知部分和上行部分;终端根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
3.终端根据预先确定或是配置的准则,将部分随机接入时机置为无效,其他的随机接入时机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4.终端在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按照预先确定或是配置的准则选择随机接入时机时频资源。
5.终端在所选择的随机接入时机时频资源上发送前导序列。
上述流程如图3所示。
上述流程中,可能采用的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方式包括:
a.通过预先配置或是预先定义的方式,配置在灵活帧结构的下行部分后的N个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其中,时间单元可以为符号、时隙,或是子帧等。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0的自然数。
b.通过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配置在灵活帧结构的下行部分后的N个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其中,时间单元可以为符号、时隙,或是子帧等。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0的自然数。系统信息可以为最小剩余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System Information,RMSI),或是其他系统信息(Other System Information,OSI)等。
上述方式可用图4描述。
上述两种方式均为规定下行部分后的若干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无效。另外的配置方式中,直接配置时间单元索引,规定该时间单元索引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其中,可能的方式包括:
c.在系统信息内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终端通过读取系统信息,获知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从而获知有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式配置的时间单元索引可能不唯一,并且不连续,对应于转换时间较大,并且存在多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的情况。另外的配置方式中,可以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首个时间单元索引以及时间单元长度,用于定义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范围。在一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中,可以定义多个这样的时间单元范围。
d.通过预先配置或预先定义的方式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这种预先配置或预先定义的方式可以通过下行/上行配置进行隐式通知。例如,对于一些下行/上行配置,定义相应的时间单元索引,该时间单元索引内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均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对于另一些下行/上行配置,可以不定义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即全部的随机接入时机均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例如对于全上行的下行/上行配置)。
这种配置方式可采用查找表的方式进行配置和定义。即预先设定一些下行/上行配置对应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一个简单的示例如表1所示。
表1.一种可能的下行/上行配置对应时间单元索引示意表
下行/上行配置索引 时间单元索引
0 2
4 2,4
7 5,9
表1所列出的这些下行/上行配置中,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索引中的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其他随机接入时机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对于表1中未列出的下行/上行配置,表示其对应的全部的随机接入时机均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配置的时间单元索引可能不唯一并且索引不连续,对应于转换时间较大,并且存在多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的情况。
上述配置方式中直接配置了时间单元索引。另外的配置方式中,可以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首个时间单元索引以及时间单元长度,用于定义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范围。在一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中,可以定义多个这样的时间单元范围。
上述配置方式直接定义了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间单元索引。在另外的配置方式中,可以直接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具体的说,基站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索引。可能的方式如下:
e.基站在系统信息中通知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索引,终端在读取系统信息时获知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索引,在选择随机接入时机进行前导序列发送时,仅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所配置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索引可以不唯一,并且索引可以不连续,对应于转换时间较大,并且存在多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的情况。
另外的配置方式中,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首个索引和连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通过首个索引(起始索引)和随机接入时机个数能够定义连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范围。对于一些下行/上行配置,由于这些配置存在多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需要多个通过起始索引和随机接入时机个数定义的连续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范围。
除上述配置方式外,还可通过时间单元索引与随机接入时机索引的联合,来通知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可能的方式如下:
f.通过预先配置或是预先设定的方式,配置下行部分后的未知部分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前M个随机接入时机无效。其中,时间单元为符号、时隙、或是子帧,参数M在系统信息内进行配置和传输。该方式如图5所示。
图5中的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或是子帧。其中,一个时间单元内配置了多个随机接入时机。下行部分结束后的未知部分中,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两个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终端不能使用该无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尝试。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灵活帧结构中,下行部分后直接连接上行部分。为避免下行/上行转换时间对于随机接入过程的影响,可以配置或规定下行部分后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M个随机接入时机无效。
另外一种配置方式中,通过预先配置或是预先设定的方式,配置下行部分后的N个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第N+1个时间单元内的前M个随机接入时机无效。这种方式可用图6描述。
在图6所示的下行部分后的未知部分中,前N个时间单元中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第N+1个时间单元内的第1个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时,不能在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中传输前导序列,只能在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传输前导序列。
g.在系统信息内配置下行部分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即未知部分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内)的M个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参数M在系统信息内进行配置和传输。
另外的配置方式中,在系统信息内配置下行部分后的N个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第N+1个时间单元内的前M个随机接入时机是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其中,参数M与N在系统信息内进行配置和传输。这两个参数可以联合通知,也可以单独进行配置和通知。
h.通过在下行/上行配置、时间单元以及时间单元内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三者之间建立对应关系,通过下行/上行配置信息的通知,隐式的配置和通知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具体的说,针对一些下行/上行配置,还可以规定相应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一种简单的方式类似于前述方式f与g,即在下行/上行配置与参数M和N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一种可能的对应关系描述方式为查找表,如表2所示。
表2:另一种下行/上行配置对应参数索引表
下行/上行配置索引 参数N 参数M
1 2 0
4 1 1
5 1 2
上表2中,部分下行/上行配置对应了参数M和N的取值。需要说明的是,表中列出的下行/上行配置中并不是全部的下行/上行配置,未在查找表中列出的下行/上行配置表示不需要配置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下行/上行配置可以是具体的下行部分/未知部分/上行部分的具体格式,也可以是下行部分和/或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所占用的时间单元数量。
上述方式中,通过相对索引的方式结合时间单元索引和随机接入时机索引,来配置和通知随机接入时机。另外的配置方式中,可以结合时间单元索引和随机接入时机索引,进行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
具体的说,前述方法f,g,h中的参数M和N均可替代为时间单元索引(组)以及随机接入时机索引(组)。具体的说,对于时间单元,可以通过起始时间单元索引和持续时间单元数量来配置;对于随机接入时机,可以通过起始随机接入时机索引以及随机接入时机数量来配置。
此外,上述直接配置数量以及通过索引配置的两种方式可以联合使用。
结合上述关于实施例一的描述可知,终端进行上行随机接入的流程,如下所示:
终端完成下行同步后,能够获知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同时,终端根据前述预先设定或是接收配置的方式,获知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从而能够获知有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
终端根据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是其他测量信息,选择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和随机接入时机间的对应关系,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与选定的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相对应的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终端在所选定的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中,将结合具体系统介绍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本实施中,系统采用灵活帧结构。该帧结构由下行部分、未知部分以及上行部分组成。终端只能在灵活帧结构中的未知部分和上行部分中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为避免终端选择在下行/上行转换时间上的随机接入时机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本实施例采用如下配置方式。
终端从系统信息中获知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从而获知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该信息包括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由于系统采用灵活帧结构,终端仅能够在位于灵活帧结构中的未知部分和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随机接入尝试。同时,采用预先设定或基站配置的方式,将位于灵活帧结构中下行部分后的若干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位置变更为后续未知部分或是上行部分中。
可能采用的方式简述如下:
a.采用预先设定或是配置的方式,将位于下行部分结束后未知部分的前M个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移动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
可能的方式描述如下:
a.1.以预先设定或是配置的方式,将位于下行部分结束后未知部分的时间单元内的前M个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未知部分的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后。该种方式如图7所示。
在图7中,位于未知部分第一个时间单元内的两个随机接入时机被平移至未知部分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倒数第二个时间单元)的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后。
一种特殊情况为,若最后一个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间单元的最后随机接入时机后无法再添加新的随机接入时机,则可以在后续的时间单元内添加随机接入时机。也即在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添加平移的随机接入时机。
需要说明的是,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仍应满足由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所规定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例如,若平移至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的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后,则平移至该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后的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时间单元间隔等时域参数,应与该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一致。同时,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也应满足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例如,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与平移前相同,或是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与该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相同。
其中,若采用配置的方式,参数M在系统信息中进行配置。例如,参数M在系统信息中与系统帧结构配置信息或是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一同配置。
a.2.以预先设定或是配置的方式,将位于下行部分结束后的第一个时间单元内的前M个随机接入时机移动至未知部分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或是上行部分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也即整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内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这种方式如图8所示。
在图8中,位于未知部分第一个时间单元内的两个随机接入时机被平移至下行/上行转换周期内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
一种特殊情况为,未知部分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存在随机接入时机或是上行部分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存在随机接入时机,则位于下行部分结束后的首个未知部分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未知部分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随机接入时机后,或是平移至上行部分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内随机接入时机后。
需要说明的是,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仍应满足由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所规定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同时,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也应满足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例如,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与平移前相同,或是平移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与该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频域位置相同。
其中,若采用配置的方式,参数M在系统信息中进行配置。例如,参数M在系统信息中与系统帧结构配置信息或是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一同配置。
采样方式a时,终端进行上行随机接入的流程可以为:
终端在接收到系统信息后,根据下行/上行配置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等配置信息,确定有效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
终端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
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与前导序列组和/或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同步信号块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并在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b.对于在频域有多个随机接入时机(即随机接入时机采用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资源分配),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移动。
b.1.将时域资源相同的随机接入时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平移方式可采用前述方式a中所描述的方式进行。
b.2.按照预先设定的平移规则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
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为,按照频域优先的准则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按照时域优先的准则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下面以频域优先的准则为例,详细介绍如何将下行部分结束后的时间单元内的前M个随机接入时机进行平移。
根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或是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确定频域可用随机接入时机个数。根据下行信号和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有效的随机接入时机。
对于需要移动的M个随机接入时机,采用频域优先的方式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即,首检查先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可用时域资源上的频域资源是否有未使用的随机接入时机(或未映射的随机接入时机),若有,则将需平移的随机接入时机按顺序平移至该时域资源上的可用频域资源;当占满该时域资源上的所用可用频域资源后,若还有未平移的随机接入时机,则将剩余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该时域资源后的下一个可用时域资源上,并按顺序将剩余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该时域资源上的可用频域资源上。重复上述平移步骤,直至全部随机接入时机都完成平移。
上述方式可用图9简述。
图9所示示例中,下行部分后的时间单元内的前两个可用时域资源上的随机接入时机需要移动。而根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或是系统信息中的频域资源个数,确定可用时域资源上的频域资源为4个,即一个可用时域资源上有4个频分复用的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同时可以得到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可用时域资源上,仅有1个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前述平移准则,第一个时域资源上的第1-3个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包含有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可用时域资源上的第2-4个可用频域资源;第一个时域资源上的第4个随机接入资源与第二个时域资源上的第1-3个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包含有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域资源后的第一个可用时域资源;第二个时域资源上的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包含有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域资源后的第二个可用时域资源的首个频域资源,从而完成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
b.3.在前述平移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前导序列组的映射。
具体来说,对于多个下行信号映射至同一随机接入时机的情况,需要通过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分组的方式区分映射至同一随机接入时机的多个下行信号。
对于这种情况,在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时,按照如下准则进行:
首先,检查最后一个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即包含有效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可用时域资源上所包含的占用最后一个随机接入频域资源的随机接入时机)上是否有空闲(或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组。若有,则首先将需要平移的随机接入时机对应的下行信号按照映射顺序映射至该随机接入时机的可用前导序列组上。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下行信号映射至的不同前导序列组间应当不相互重叠。
若完成上述步骤后,仍有随机接入时机/对应的下行信号需要处理,则在相同时域资源上的下一个可用频域资源上进行后续下行信号的映射。
若该时域资源上的全部可用频域资源均完成映射并且仍未完成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下行信号的映射,则在下一个可用时域资源上进行后续下行信号的映射。
c.按照前述方案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平移。若发现需要平移的随机接入时机或是相对应的需要映射的下行信号大于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数量,则按照前述频域优先或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组优先的方式进行平移,直至全部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都完成映射。剩余未平移的随机接入时机,或是未映射的下行信号,则剩余的这些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剩余的未映射下行信号不再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映射。
采用上述b或c方式时,终端进行上行接入的流程如下:
终端完成下行同步后,能够获知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同时,终端根据前述预先设定或是接收配置的方式,获知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终端根据系统信息获知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以及时隙结构等帧结构相关配置信息。
终端根据前述预先设定或是配置的方式,获知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
终端根据RSRP或是其他测量信息,选择同步信号块;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和随机接入时机间的对应关系,从移动后的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与选定的同步信号块相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
终端在所选定的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将结合具体系统介绍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方法。本实施中,系统采用灵活帧结构。该帧结构由下行部分、未知部分以及上行部分组成。终端只能在灵活帧结构中的未知部分和上行部分中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前述实施例中,假设时间单元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例如,时间单元为子帧或是时隙等。
本实施例中,假设一个随机接入时机由多个时间单元组成。例如,以符号作为时间单元,一个随机接入时机由多个符号组成。同时,下行/上行转换时间由数个符号构成。
为避免随机接入时机与下行/上行转换时间发生冲突,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可能的方式进行随机接入时机时频资源的配置。
a.以预先设定或是配置的方式,规定或配置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上的随机接入时机无效。
该方法可用图10描述。
图10中,参数M为2,持续四个时间单元的随机接入时机与下行部分结束后长度为2的时间单元相重叠,则认为该随机接入时机是无效的。
需要说明的是,若随机接入时机与前述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重叠,也认为是无效的。
前述配置方式可以是通过系统信息进行配置,例如,在系统信息中配置参数M,或是在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中配置参数M,或是在时隙格式配置信息中配置参数M。在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或是与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相重叠的随机接入时机,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另外的配置方式中,定义不同时隙格式配置信息对应的可能的转换时间单元索引,即根据时隙格式配置确定一些时间单元索引,若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所确定的随机接入时机与这些时间单元索引所规定的时间单元所冲突,则认为发生冲突的随机接入时机无效。
或是定义不同时隙格式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单元长度M,表示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定义的随机接入时机中,若有随机接入时机与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相重叠或冲突,则认为相重叠或冲突的随机接入时机无效。
前述与时隙格式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单元索引或时间单元长度,可通过查找表方式定义,即通过查找表方式定义全部或其中部分时隙格式配置索引对应的时间单元索引或时间单元长度。若仅定义其中部分时隙格式配置索引对应的时间单元索引或时间单元长度,则其他时隙格式配置索引对随机接入时机没有前述的限制。采用查找表进行通知和配置时,终端根据所配置的时隙格式确定对应的时间单元索引或是时间单元长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时隙格式确定方式包括时隙格式索引表,或是下行部分/未知部分/上行部分的时间单元长度。
采用这种方法时,终端进行上行接入的流程如下:
终端在接收到系统信息后,根据下行/上行配置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等配置信息,确定有效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
终端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
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与前导序列组和/或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上述同步信号块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并在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b.以预先设定或配置的方式,将位于下行部分结束后M个时间单元上的随机接入时机移动至未知部分最后一个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后,或是移动至上行部分最后一个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后。
其中,M个时间单元上的随机接入时机应理解为在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或是部分与这M个时间单元相重叠的随机接入时机。
可能的移动方式包括,将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移动至未知部分或上行部分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后,待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分配通过系统信息配置或是采用预先定义的方式。定义的方式包括:首个待移动随机接入时机与前述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间的距离N1个时间单元,待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间隔N2个时间单元。一个简单示例为:N1=N2=0,即配置移动后的随机接入时机从前述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后开始按照顺序连续排布。
若前述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后的时域资源无法容纳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例如移动至未知部分最后一个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后,但是该随机接入时机与上行部分的首个有效接入时机间无法容纳需要移动的全部随机接入时机;或是移动至上行部分的最后一个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后,但是该随机接入时机与下一个下行/上行转换周期内的下行部分间无法容纳需要移动的全部随机接入时机,则首先按照前述方式,即根据配置或预先设定的资源分配方式,按顺序移动每个待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直至剩余的时频资源无法容纳新的随机接入时机,则丢弃剩余的随机接入时机,即认为剩余的随机接入时机无效。
这种方式中,在完成随机接入时机的移动,并且丢弃了无法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后,终端认为剩余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完成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均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采用这种方法时,终端进行上行接入的流程如下:
终端在接收到系统信息后,根据下行/上行配置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等配置信息,确定有效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
终端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
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与前导序列组和/或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上述同步信号块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并在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c.以预先设定或配置的方式,配置时间单元长度M,在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内不能传输随机接入时机。此时的处理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c.1重新排布未知部分内的随机接入时机。重新排布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资源采用预先设定或是配置的方式确定。例如,一种方式为,以下行部分结束后的M个时间单元后为起点,采用间隔为N个时间单元的时域排布方式,即相邻两个随机接入时机间隔为N个时间单元。需要说明的是,若未知部分无法容纳全部的随机接入时机,可能的处理方式包括:仅在未知部分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重新排布,若未知部分无法完全容纳全部随机接入时机,则丢弃无法容纳的随机接入时机。另一种处理方式为,多余的随机接入时机可在上行部分进行排布,但是若从新排布后,有部分时间单元与上行部分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冲突,则丢弃冲突的随机接入时机。
c.2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起点,根据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和预先设定或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间隔N,向前推算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位置。若发现部分随机接入时机落入前述下行部分结束的M个时间单元内,则丢弃这部分随机接入时机。需要说明的是,N=0对应随机接入时机连续排布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这种方式时,所配置和定义的M个时间单元可用M个时间单元集合代替。例如,若时间单元为符号,则时间单元集合为时隙或是子帧。
采用这种方法时,终端进行上行接入的流程如下:
终端在接收到系统信息后,根据下行/上行配置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等配置信息,确定有效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
终端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
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与前导序列组和/或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上述同步信号块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并在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d.以预先设定或配置的方式,对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排布方式为,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起点,根据全部落入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和预先设定或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间隔N,向前推算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位置。推算方式简述如下:首个未知部分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其终点为未知部分的终点位置,起点为未知部分终点前随机接入时机长度的位置;第二个随机接入时机的终点为首个随机接入时机前N个时间单元,起点为第二个随机接入时机的终点向前推随机接入时机长度的位置。以此类推,直至全部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均可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N=0时,对应随机接入时机连续排布的情况。
采用这种方法时,终端进行上行接入的流程如下:
终端在接收到系统信息后,根据下行/上行配置以及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等配置信息,确定有效可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频资源位置。
终端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
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如同步信号块)与前导序列组和/或随机接入时机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上述同步信号块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并在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序列。
前述方式c和d中,全部未知部分上对随机接入时机的操作可以限制于下行部分结束后未知部分内前S个时间单元集内。其中,参数S以预先定义或是配置的方式通知终端。
一个简单的示例为,时间单元为符号,时间单元集为符号集合,例如时隙,则仅对未知部分的前S个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c或d方式的操作。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如图11所示,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11、第二确定模块112、选择模块113与随机接入模块114。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111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选择模块113,用于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随机接入模块114,用于在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并基于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帧结构,对指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并从移动后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帧结构,对指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并基于重新排布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按照预定规则,确定位于帧结构的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为除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外的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将位于下行部分后的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为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第一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并基于时间单元索引,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首个时间单元的索引及时间单元的长度,并基于首个时间单元的索引及时间单元的长度,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为帧结构与时间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索引,以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首个索引和连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以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确定位于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未知部分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第二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位于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下行部分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第三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及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第二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位于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索引,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为帧结构、时间单元及时间单元内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符号中的任一项。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获取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并基于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对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第二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移动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将具有相同时域资源的随机接入时机作为整体平移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具有相同时域资源的随机接入时机为频分复用。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按照预定移动规则,将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为频分复用。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依据下行信号与前导序列组间的映射关系,将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其上的前导序列组对应的下行信号,映射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的空闲前导序列组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的空闲前导序列组。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时间单元内的第六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的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之后。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第六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中。
进一步地,若时间单元为符号,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当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三预定义信息,配置下行部分后的第七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不传输随机接入时机时,基于第一预定排布规则,在除第七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时间单元中重新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第三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不传输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间单元的信息。
进一步地,若时间单元为符号,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基于第二预定排布规则,对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以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后的首个时间单元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及预设时间单元长度,沿未知部分到上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及预设时间单元长度,沿未知部分到下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若除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未知部分,无法容纳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则丢弃无法容纳的随机接入时机,或者丢弃与上行部分中的随机接入时机发生冲突的随机接入时机,或者丢弃与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重叠的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将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除第四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位于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及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沿未知部分到下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为后续基于帧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提供了前提保障;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对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中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合理处理,确定出其中的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而为后续基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随机接入提供了保障;根据测量结果和配置信息,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在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能够有效避免5G中灵活帧结构所带来的下行/上行转换干扰问题,有效提高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用于实现本公开的用户设备的计算系统的框图。
如图12所示,计算系统1200包括处理器12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20、输出接口1230、以及输入接口1240。该计算系统1200可以执行上面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以配置参考信号并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处理器1210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1210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1210可以是用于执行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20,例如可以是能够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传输指令的任意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器件或传播介质。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磁存储装置,如磁带或硬盘(HDD);光存储装置,如光盘(CD-ROM);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闪存;和/或有线/无线通信链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20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代码/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在由处理器12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1210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2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计算机程序可被配置为具有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模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在示例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例如包括模块1、模块2、……。应当注意,模块的划分方式和个数并不是固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程序模块或程序模块组合,当这些程序模块组合被处理器12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1210可以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2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器1210可以使用输出接口1230和输入接口1240来执行上面结合图2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为后续基于帧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提供了前提保障;根据帧结构,从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对下行上行转换周期中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合理处理,确定出其中的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而为后续基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随机接入提供了保障;根据测量结果和配置信息,从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在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能够有效避免5G中灵活帧结构所带来的下行/上行转换干扰问题,有效提高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所述帧结构,从所述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从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
在所述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帧结构,从所述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根据所述帧结构,从所述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并基于所述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所述帧结构,对指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并从移动后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所述帧结构,对指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并基于重新排布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帧结构,从所述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并基于所述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按照预定规则,确定位于所述帧结构的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确定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为除所述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外的随机接入时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定方式,确定位于所述帧结构的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将位于下行部分后的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为所述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述第一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间单元索引,并基于所述时间单元索引,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和/或所述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首个时间单元的索引及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并基于所述首个时间单元的索引及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和/或所述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和/或所述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帧结构与所述时间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索引,以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和/或所述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配置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首个索引和连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以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和/或所述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所述未知部分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第二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下行部分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第三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接收到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一预定义信息,确定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及第一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后的首个时间单元内的前第二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
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位于所述未知部分和/或所述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中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索引,所述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帧结构、所述时间单元及所述时间单元内的无效随机接入时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符号中的任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时间单元为子帧或时隙或符号时,对预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包括: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获取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并基于所述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对所述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所述第二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并基于所述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对所述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移动,包括: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移动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将具有相同时域资源的随机接入时机作为整体平移至所述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所述具有相同时域资源的随机接入时机为频分复用;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按照预定移动规则,将所述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所述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为频分复用;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二预定义信息,确定需要移动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移动后随机接入时机的位置分别为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并依据下行信号与前导序列组间的映射关系,将下行部分后的第五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其上的前导序列组对应的下行信号,映射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的空闲前导序列组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的空闲前导序列组;
其中,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随机接入时机,平移至未知部分的结束位置和/或上行部分的结束位置,包括以下任一项:
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时间单元内的第六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的最后一个随机接入时机之后;
将未知部分的前第四预设个数时间单元内的第六预设个数的随机接入时机,依次平移至未知部分和/或上行部分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时间单元为符号,根据所述帧结构,对预定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并基于重新排布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以下任一项:
当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第三预定义信息,配置下行部分后的第七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不传输随机接入时机时,基于第一预定排布规则,在除所述第七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时间单元中重新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所述第三预定义信息为预先定义的不传输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间单元的信息;
根据接收的基站配置信息或获取到的预定义信息,基于第二预定排布规则,对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一预定排布规则,在除所述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时间单元中重新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包括以下任一项:
以所述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后的首个时间单元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及预设时间单元长度,沿未知部分到上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及预设时间单元长度,沿未知部分到下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除所述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未知部分,无法容纳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则丢弃无法容纳的随机接入时机,或者丢弃与上行部分中的随机接入时机发生冲突的随机接入时机,或者丢弃与所述第八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重叠的随机接入时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重新排布后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将上行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以及除所述第四预设个数的时间单元外的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确定为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第二预定排布规则,对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进行重新排布,包括:
以未知部分的终点为重新排布起点,根据位于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个数、随机接入时机的时域长度及相邻随机接入时机间的间隔,沿未知部分到下行部分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布未知部分的随机接入时机。
1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帧结构和随机接入时机;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帧结构,从所述随机接入时机中确定有效随机接入时机;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测量结果和所述配置信息,从所述有效随机接入时机中选择目标随机接入时机;
随机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随机接入时机上进行随机接入。
14.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CN201810299684.8A 2018-04-04 2018-04-04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10351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9684.8A CN110351876B (zh) 2018-04-04 2018-04-04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EP19780671.4A EP3759852A4 (en) 2018-04-04 2019-04-02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F A SIGNAL
US17/044,839 US20210136804A1 (en) 2018-04-04 2019-04-02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PCT/KR2019/003868 WO2019194533A1 (en) 2018-04-04 2019-04-02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9684.8A CN110351876B (zh) 2018-04-04 2018-04-04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876A true CN110351876A (zh) 2019-10-18
CN110351876B CN110351876B (zh) 2023-08-29

Family

ID=6810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9684.8A Active CN110351876B (zh) 2018-04-04 2018-04-04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36804A1 (zh)
EP (1) EP3759852A4 (zh)
CN (1) CN110351876B (zh)
WO (1) WO201919453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633A1 (en) * 2019-10-19 2021-04-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21088795A1 (zh) * 2019-11-04 2021-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92912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13677012A (zh) * 2020-05-15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7093A1 (en) * 2010-04-05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bundl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77871A1 (en) * 2010-06-04 2013-04-10 Xilinx, Inc. Input/output bank architecture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130114532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US20160100382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Intel IP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design for lte devices
US20160366584A1 (en) * 2014-03-28 2016-12-15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process method
WO2017146757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Intel IP Corporation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an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earable user equipment devices
US20170347268A1 (en) * 2015-04-10 2017-11-30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Design for Low 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UE
CN107466112A (zh) * 2016-06-03 2017-12-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和相应的终端和基站
WO2018028675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信号配置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5123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nhancement for harq with channel repetition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7093A1 (en) * 2010-04-05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bundl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77871A1 (en) * 2010-06-04 2013-04-10 Xilinx, Inc. Input/output bank architecture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130114532A1 (en) * 2011-11-04 2013-05-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US20160366584A1 (en) * 2014-03-28 2016-12-15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process method
US20160100382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Intel IP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design for lte devices
US20170347268A1 (en) * 2015-04-10 2017-11-30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Design for Low 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UE
WO2017146757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Intel IP Corporation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an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earable user equipment devices
CN107466112A (zh) * 2016-06-03 2017-12-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和相应的终端和基站
WO2018028675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信号配置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VIDA WIRELESS: "Summary of Remaining details on PRACH format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3314》 *
CONVIDA WIRELESS: "Summary of Remaining details on PRACH format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3314》, 2 March 2018 (2018-03-02), pages 2 *
ERICSSON: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control in URLLC", 《3GPP TSG-RAN WG1 #92 R1-1802878》 *
LG ELECTRONICS: "Candidate techniques for DL control for LTE URLL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2180》 *
NOKIA等: "On DL control enhancements for LTE URLLC",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2 R1-1801865》 *
ZTE等: "Remaining details of PRACH Resource Configur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1409》 *
ZTE等: "Remaining details of PRACH Resource Configur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1409》, 2 March 2018 (2018-03-02), pages 2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633A1 (en) * 2019-10-19 2021-04-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15209563A (zh) * 2019-10-19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5209563B (zh) * 2019-10-19 2024-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21088795A1 (zh) * 2019-11-04 2021-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92912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13677012A (zh) * 2020-05-15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36804A1 (en) 2021-05-06
EP3759852A1 (en) 2021-01-06
WO2019194533A1 (en) 2019-10-10
EP3759852A4 (en) 2021-04-14
CN110351876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1876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282822B (zh) 识别不同帧结构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7416748B2 (ja) 走査時間ブロックに基づく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809602A (zh) 基站、终端及随机接入前导检测、随机接入信道配置方法
CN109586878A (zh) 基站、用户设备以及上行资源分配方法、上行传输方法
CN108012329A (zh) 一种寻呼的方法、通信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488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336686B1 (ko) 상이한 tdd 시스템들 사이에서 자원들을 스케줄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36430A (zh) 通信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099631A (zh) 一种处理灵活双工的方法和设备
EP3535894A1 (en) Uci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09597A (zh) 前导序列循环移位量确定方法及其集合配置方法与装置
US20090129491A1 (en) Inserting method of downlink common pilot
CN109526002A (zh) 定时提前量的配置获取方法、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351102A (zh) 同步信号块映射周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CN104938007A (zh) 载波的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2106414A (zh) 寻呼时机开始确定
CN104184569A (zh) 灵活子帧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95966A (zh) 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的确定和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6888077B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8582673B2 (en)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s
CN109756315A (zh) 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803435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其设备
US86056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inter-cell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s based on a TDD system
CN109392106A (zh) 随机接入请求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