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001A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1001A
CN110351001A CN201810284409.9A CN201810284409A CN110351001A CN 110351001 A CN110351001 A CN 110351001A CN 201810284409 A CN201810284409 A CN 201810284409A CN 110351001 A CN110351001 A CN 110351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r
cqi
error rate
target block
block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44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1001B (zh
Inventor
白伟
高雪娟
邢艳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44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01B/zh
Priority to EP19781724.0A priority patent/EP378043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9102 priority patent/WO2019192332A1/zh
Priority to US17/042,917 priority patent/US1146981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351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1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数据传输时效率低的问题。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变化,3GPP等多个组织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都开始研究新的无线通信系统(即5G NR,5Generation New RAT)。在5G NR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需求是低时延高可靠(URLLC)的通信,从而出现了URLLC等传输方案。
URLLC的下行传输方案,为了增加可靠性,采用数据重复传输、低码率传输等方案;为了实现低时延,通常情况下会限制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等方案。在URLLC的下行数据传输流程中,用户设备测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后会反馈一个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这个反馈的CQI是对SINR的非常粗的量化(即量化误差非常大);基站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为下行数据的传输选择一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同时为了保证可靠性,这个选择的MCS的选择通常会非常保守,这些设计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也降低了系统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数据传输时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在用户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用户设备在进行CQI反馈时,通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进行确定,因此,用户设备考虑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对CQI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基站根据该CQI的值进行数据传输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包括:
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
具体地,在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CQI时,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SINR后,进一步根据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得到第二SINR,且在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时,需要考虑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用户设备确定的CQI的精确性,有利于提高基站在数据传输时的效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
具体地,在发送显示信令时,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进行发送,从而节省了信令占用的资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隐式信令,包括: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
具体地,通过隐式信令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从而节省了信令占用的资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二SINR:
B=A+10*log10(N),N为正整数;
其中,N表示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A表示所述第一SINR,B表示所述第二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确定所述第二SINR,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对应的第二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对应的CQI。
第二方面,在基站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
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中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后,进一步通过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使得基站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不仅参考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CQI,还参考了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对应的MCS,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包括:
当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
根据所述第三SINR和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MCS。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第三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所述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所述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SINR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的。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所述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发送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修正指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第三方面,在用户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通过收发机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具体包括:
通过收发机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隐式信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二SINR:
B=A+10*log10(N),N为正整数;
其中,N表示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A表示所述第一SINR,B表示所述第二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确定所述第二SINR,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对应的第二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对应的CQI。
第四方面,在基站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
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具体包括:
当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
根据所述第三SINR和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MCS。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第三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还用于:
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SINR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的。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具体包括:
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修正指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第五方面,在用户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第六方面,在基站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在3GPP中,针对URLLC的下行传输中,基站调度资源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一次性分配多个资源,以支持同一块数据(可以是不同的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在多个资源上进行重复传输,中间不需要等待用户设备针对COI的反馈,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也不会增加时延。其中,重复传输的次数,是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通知给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根据RRC信令,对收到的重复传输的数据,进行软合并译码。
在现在3GPP中,针对URLLC的下行传输中CQI上报的方式包括:
(1)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CSI测量资源和CSI反馈方案等;
(2)用户设备根据基站配置的CSI测量资源信息,测量SINR;
(3)用户设备根据测量的SINR,确定测量的SINR所对应的CQI;
(4)用户设备根据配置的CSI反馈方案,发送CQI到基站。
例如,若用户设备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测量SINR为-4.6dB,则根据表一确定测量SINR为-4.6dB时所对应的CQI等于3。
其中,表一给出了每一个CQI所对应的SINR的范围,单位为dB。
表一
从表一中可见,当用户设备测量的SINR处于某范围内时,这个范围所对应的CQI即合适的CQI,以及根据该CQI进一步确定对应的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QPSK)。
然而,当在URLLC的下行传输中采用重复传输时,用户设备采用软合并译码,可以得到一个更高的等效SINR。例如,若用户设备测量的SINR为-6.5dB,基站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为2。正常情况下,根据上面的表一,-6.5属于(-7.7,-5.8),用户选择CQI等于2进行上报。基站根据用户上报的CQI,以及重复传输次数为2,确定两次重复传输最大会有3dB的增益。因此,基站确定对应的SINR范围变为(-7.7,-5.8)+3=(-4.7,-2.8),基站会保守选择CQI为3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实际上,因为-6.5+3=-3.5属于(-3.8,…),基站可以选择CQI为4进行下行数据传输。从而使得由于用户设备在进行CQI的上报时,不考虑重复传输次数,使得基站不能准确确定对应的CQI,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在5G系统中,如何通过用户设备在进行CQI的上报时考虑重复传输次数,保证基站能准确确定对应的CQI,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问题。
下面首先介绍下5G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5G网络架构中主要包括以下网络实体功能:
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由至少一个5G-RAN节点组成的网络,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5G-RAN通过用户面接口N3和UPF相连,用于传送终端设备的数据;5G-RAN通过控制面接口N2和A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用于实现无线接入承载控制等功能。5G-RAN节点具体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者是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小基站设备、无线访问节点(WiFi AP)等,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主要负责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认证,UE移动性管理,网络切片的选择,SMF的选择等功能。AMF作为N1和N2信令连接的锚点并为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提供N1/N2SM消息的路由。AMF维护和管理UE的状态信息。
SMF:主要负责UE会话管理的所有控制面功能,包括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选择,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会话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从PCF)获取PCC策略等。
用户面功能(UPF):作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连接的锚定点,负责对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过滤、数据传输/转发、速率控制、生成计费信息等。
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可选的,该终端可以具备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能力,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性质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和数据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2所示:
S201、基站发送用于指示传输信道质量指示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BLER、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资源;
可选地,步骤S201中基站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时,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发送该指示信息,从而节省信令占用的资源。
S202、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
S203、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CQI发送给基站;
S204、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并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
S205、基站根据MCS和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是指基站在给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时,预先设置的用于用户设备反馈CQI时所对应的目标误块率;本申请中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进行传输时的重复次数,并非CSI测量资源的重复次数。
可选地,步骤S203中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包括:
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SINR;确定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确定CQI。
具体地,用户设备接收到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后,根据CSI测量资源,在CSI测量资源上进行单次测量,计算出对应的第一SINR,然后用户设备接收到显示信令或者隐式信令后,根据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中携带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计算出的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其次再根据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中携带的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以及计算出的第二SINR,确定第二SINR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CQI。
具体地,本申请中用户设备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SINR,可以根据CSI测量资源中在信道测量CSI-RS和干扰测量CSI-RS上分别测量信号功率和干扰功率,其中,信号功率为所有CSI测量资源上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干扰功率为所有CSI测量资源上的干扰功率的平均值;根据该信号功率和干扰功率确定第一SINR。另外,本申请中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SINR,包括根据在CSI测量资源上的单次测量确定第一SINR,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SINR的高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SINR为直接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的SINR;第二SINR为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后的SINR;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确定CQI,为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所对应的CQI。即本申请中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第二SINR和CQI分别为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中确定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包括: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具体地,本申请中基站通过RRC信令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时,可以同时携带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示信令;或者基站通过DCI信令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时,可以同时携带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示信令;或者基站通过RRC信令和DCI信令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时,可以同时携带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示信令。
具体地,本申请中基站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时,该指示信息中还可以携带CSI上报方式。其中,若用户设备根据指示信息中的CSI上报方式确定为非周期上报时,则基站需要通过DCI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CSI上报请求信息;若用户设备根据指示信息中的CSI上报方式确定用户设备为半持续上报,则基站通过DCI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激活用户设备的CSI上报。
可选地,本申请中确定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隐式信令,包括: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具体地,当用户设备接收到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中的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时,则用户设备默认将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并结合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CQI。
可选地,本申请中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时,可以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如:
B=A+10*log10(N),N为正整数;
其中,N表示数据重复传输次数,A表示第一SINR,B表示第二SINR。
因此,本申请中在对第一SINR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进行修正时,根据上述公式进行修正,可见,本申请中用户设备基于SINR确定的CQI为用户设备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对SINR进行修正过的,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可选地,本申请中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时,还包括: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第一SINR对应的第二SINR。具体地,在用户设备侧,预先存储有针对SINR进行修正的对应关系,如根据预先设定的修正规则,形成不同第一SINR和不同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对应不同的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其中,用户设备侧可以通过表格形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存储,使得用户设备确定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第一SINR后,则可以确定对应的第二SINR。具体地,预先存储有对SINR进行修正的对应关系中,第一SINR中的每一个元素可以为SINR的范围值,第二SINR中的每一个元素可以为SINR的范围值或固定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中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确定CQI,包括: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对应的CQI。具体地,在用户设备侧,可以预先存储有目标误块率、SINR与CQI的对应关系,即不同的目标误块率和不同的SINR范围,对应不同的CQI,该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表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存储,从而使得用户设备确定目标误块率以及SINR之后,根据该SINR和目标误块率的值,确定对应的CQI;或者,根据目标误块率和CQI的值,进一步确定SINR。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预先存储有目标误块率、SINR与CQI的对应关系中,SINR中的每一个元素可以为SINR的范围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中基站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时,该指示信息中还包括CSI上报资源,步骤S203中用户设备将CQI发送给基站时,还包括:用户设备根据CSI上报资源和CSI上报方式,将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确定的CQI发送给基站。
可选地,本申请中步骤S204中基站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包括:当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根据第三SINR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具体地,当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为了保证基站确定的MCS的频谱效率最接近但不超过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对应的频谱效率,则基站需要通过插指算法进一步更新CQI,并基于更新后的CQI确定MCS。
具体地,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根据第三SINR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时,即对CQI进行更新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SINR;其中,基站侧也可以预先存储有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且该对应关系可以采用表格或其他形式进行存储,基站侧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与用户设备侧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相同。且该对应关系中每一SINR元素的值可以为一个SINR的范围值。
步骤二,根据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的SINR为一范围值时,取该SINR范围值中保守值,即下边界的值作为第三SINR;例如,若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的SINR为(-4.1,-2.1),则确定第三SINR的值为-4.1。
步骤三,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三SINR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CQI(即更新后的CQI),进一步确定该更新后的CQI对应的MCS。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中,还包括与每一CQI对应的MCS,因此,通过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三SINR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CQI后,则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中CQI所对应的MCS,确定更新后的CQI所对应的MCS。
需要说明的是,当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一致时,则可以省略对CQI进行更新的步骤,直接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CQI,确定对应的MCS。即无需通过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也无需对CQI进行更新。
具体地,步骤S205中基站根据MCS和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用户设备时,基站将需要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分别映射到相应的资源上,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进行传输。
实施例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包括: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为2,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E-5,CSI测量资源包括信道测量的CSI-RS资源和干扰测量的CSI-RS资源,CSI上报资源和CSI上报方式。其中,CSI上报方式为非周期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short PUCCH上报资源。
S302、基站通过DCI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CSI上报请求信息;
该CSI上报请求信息用于触发用户设备的CSI上报,这里触发的CSI上报至少包括CQI上报。
S303、用户设备接收到CSI上报的触发信令后,根据接收的CSI测量资源和CSI上报方式,确定第一SINR;
具体地,在信道测量CSI-RS、干扰测量CSI-RS上分别通过单次测量信号功率和干扰功率,计算出噪声功率,进而计算出第一SINR;假设第一SINR等于-6.5dB。其中,通过单次测量确定第一SINR,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第一SINR,提高了时效性。
S304、用户设备根据接收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得到第二SINR;
其中,当进行数据传输时,要求为低时延高可靠的传输方式时,基站通过显示信令或者隐式信令通知用户设备进行第一SINR的修正,则用户设备不会直接上报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E-5、第一SINR等于-6.5dB所对应的CQI,而是要继续修正第一SINR;用户设备根据基站配置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或者叫时隙聚合(slot-aggregation)参数,计算第二SINR。
其中,在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时,可以上述公式或者预先设置的第一SINR、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进行确定。例如,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为2,第一SINR等于-6.5dB时,根据公式确定第二SINR=-6.5+10*log10(2)=-3.5dB。
S305、用户设备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SINR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对应的CQI;
例如,表二为用户设备侧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表格;
表二
其中,表二中QPSK为每一CQI对应的正交相移键控;BLER为目标误块率。
例如,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E-5,第二SINR=-3.5dB,则根据查表二,得到第二SINR为-3.5dB时对应的CQI为3。
S306、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在指示信息中携带的CSI上报资源和CSI上报方式,把确定的CQI上报给基站。
其中,通过查表二可以确定CQI=3,为了保证CSI上报的及时性,通常会采用short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但需要考虑CSI上报的可靠性,还需要上报尽量少的比特。
因此,基于上述步骤S301-S306,基站在收到用户设备上报的CQI后,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需要基站对接收的CQI进行更新后,再通过更新后的CQI确定MCS,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S401、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包括: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为2,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0-5,CSI测量资源包括信道测量的CSI-RS资源和干扰测量的CSI-RS资源,CSI上报资源和CSI上报方式,其中,CSI上报方式为非周期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short PUCCH)上报资源。
其中,步骤S401和步骤S402在数据发送中,并不是每次进行传输时都需要执行的步骤,因此步骤S401和步骤S402为选择性步骤。
S402、基站通过DCI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CSI上报请求信息;
该CSI上报请求信息用于触发用户设备的CSI上报,这里触发的CSI上报至少包括CQI上报。
S403、基站接收用户设备根据指示信息中携带的CSI上报资源和CSI上报方式,上报CQI;
例如,通过上述表二确定用户设备反馈的CQI=3。
S404、基站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
例如,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E-5,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为1E-2,根据上述表二,确定CQI=3、用于测量反馈的BLER=1E-5的情况下对应的SINR范围为(-4.1,-2.1),采用保守的取值方式,即取SINR范围为(-4.1,-2.1)中的下边界的值,则确定第三SINR=-4.1。
S405、根据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三SINR,确定更新后的CQI,以及该更新后的CQI所对应的MCS;
在执行步骤S405时,例如,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为1E-2,根据查询表二中的数据,-4.1属于(-5.4,-3.2),则确定CQI=3,MCS为QPSK=120/1024;若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为1E-1,根据查询表二中的数据,-4.1属于(-5.8,-3.8),则确定CQI=3,MCS为QPSK=120/1024;若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为1E-3,根据查询表二中的数据,-4.1属于(-4.9,-2.8),则确定CQI=3,MCS为QPSK=120/1024;若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为1E-4,根据查询表二中的数据,-4.1属于(-4.5,-2.4),则确定CQI=3,MCS为QPSK=120/1024;若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为1E-5,根据查询表二中的数据,-4.1属于(-4.1,-2.1),则确定CQI=3,MCS为QPSK=120/1024。因此,得到表三的数据。
表三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表二可见,每一CQI对应不同的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QPSK),因此根据查表二可以确定更新后的CQI对应的QPSK,即确定MCS。表三仅为针对以第三SINR=-4.1为例时,更新CQI后得到的数据,并不限于表三中的数据。
S406、基站根据MCS和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二的值仅为举例说明的数据,并不代表必须按照上述数据进行映射。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用户设备侧和/或基站侧,且若存储在用户设备侧和基站侧,则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存储的对应关系的值相同。
实施例2
另外,在针对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针对不配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本申请提供的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E-5,CSI测量资源包括信道测量的CSI-RS资源和干扰测量的CSI-RS资源,CSI上报资源和CSI上报方式,其中,CSI上报方式为非周期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short PUCCH上报资源。
步骤二、用户设备根据接收的CSI测量资源和CSI上报方式,确定第一SINR;
具体地,在信道测量CSI-RS、干扰测量CSI-RS上分别通过单次测量信号功率和干扰功率,计算出噪声功率,进而计算出第一SINR;假设第一SINR等于-6.5dB。其中,通过单次测量确定第一SINR,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第一SINR,提高了时效性。
步骤三、用户设备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INR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对应的CQI;
例如,第一SINR等于-6.5dB,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E-5,则根据查表二确定对应的CQI=2;或者,第一SINR等于-6.5dB,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1E-1,则根据查表二确定对应的CQI=3。
或者,根据实施例1中的方式,对第一SINR进行修改,由于指示信息中未配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则默认按照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为1进行修正。
因此,基于上述实施例,在用户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S502、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CQI发送给基站。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指示信息中,还可以包括CSI上报资源和CSI上报方式。该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该指示信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用户设备在进行CQI反馈时,通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进行确定,因此,用户设备考虑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对CQI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基站根据该CQI的值进行数据传输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S502中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包括: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确定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后,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确定CQI。
具体地,在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CQI时,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SINR后,进一步根据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得到第二SINR,且在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时,需要考虑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用户设备确定的CQI的精确性,有利于提高基站在数据传输时的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确定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包括: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
具体地,在发送显示信令时,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进行发送,从而节省了信令占用的资源。基站在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指示信息时,还可以携带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使得用户设备在确定第一SINR后,不直接反馈CQI,而选择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得到第二SINR后,在进行CQI的反馈。如上述实施例1中解释说明。另外,若未收到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示信令或者隐式信令后,则省略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的步骤,直接根据第一SINR,确定对应的CQI。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确定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隐式信令,包括: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
具体地,通过隐式信令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从而节省了信令占用的资源。当然,若未收到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示信令或者隐式信令后,则省略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的步骤,直接根据第一SINR,确定对应的CQI。上述实施例2中解释说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对第一SINR进行修正的方式包括:
方式一、根据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第一SINR,采用下述公式确定第二SINR:
B=A+10*log10(N),N为正整数;其中,N表示数据重复传输次数,A表示第一SINR,B表示第二SINR。
方式二、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第一SINR对应的第二SINR。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中,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确定CQI,包括: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第二SINR对应的CQI。
例如,采用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表二进行查表,进行确定对应的CQI。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在基站侧,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S60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CQI为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S602、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
S603、根据MCS和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用户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中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后,进一步通过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使得基站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不仅参考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CQI,还参考了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对应的MCS,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S602中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包括:当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根据第三SINR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包括: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第三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给用户设备,第一SINR为用户设备根据CSI测量资源确定的。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中,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修正指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为“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可选的,该终端可以具备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能力,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性质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例如,接入点),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方面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在用户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参见图7,该装置包括:存储器71和处理器72;
处理器72,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73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通过收发机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具体包括:
通过收发机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隐式信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二SINR:
B=A+10*log10(N),N为正整数;
其中,N表示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A表示所述第一SINR,B表示所述第二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确定所述第二SINR,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对应的第二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对应的CQI。
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机73,用于在处理器72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7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7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7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72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1可以存储处理器7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在基站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参见图8,该装置包括: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
处理器82,用于读取存储器81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83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
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具体包括:
当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
根据所述第三SINR和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MCS。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第三SINR。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SINR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的。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数据的发送装置中,所述通过收发机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具体用于:
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修正指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机83,用于在处理器82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82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1可以存储处理器8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在用户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参见图9,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发送单元92,用于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在基站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参见图10,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确定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
发送单元103,用于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等,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的程序。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信道质量指示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资源;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包括:
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隐式信令,包括: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二SINR:
B=A+10*log10(N),N为正整数;
其中,N表示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A表示所述第一SINR,B表示所述第二SINR。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确定所述第二SINR,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对应的第二SINR。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对应的CQI。
8.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
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包括:
当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
根据所述第三SINR和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MCS。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第三SINR。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SINR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发送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修正指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14.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通过收发机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第一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以及所述第一SINR,确定第二SINR;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具体包括:
通过收发机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隐式信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为URLLC对应的目标误块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第二SINR:
B=A+10*log10(N),N为正整数;
其中,N表示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A表示所述第一SINR,B表示所述第二SINR。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确定所述第二SINR,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数据重复传输次数、第一SINR和第二SINR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第一SINR对应的第二SINR。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确定所述CQI,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和所述第二SINR对应的CQI。
2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通过收发机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调制与编码策略MCS;
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具体包括:
当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与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不一致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
根据所述第三SINR和所述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所述MCS。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确定第三SINR,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目标误块率、SINR和CQI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对应的第三SINR。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发送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给用户设备,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收发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之前,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或隐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SINR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收发机发送用于修正第一SINR的显式信令给所述用户设备,具体包括:
通过RRC信令和/或DCI信令发送用于修正所述第一SINR的修正指令给所述用户设备。
27.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传输CQI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所述CSI测量资源确定CQI,并将所述CQI发送给所述基站。
28.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CQI,所述CQI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用于测量反馈的目标误块率、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和CSI测量资源确定的CQI;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CQI和业务要求的目标误块率,确定MCS;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CS和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次数发送下行数据给所述用户设备。
2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284409.9A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51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4409.9A CN110351001B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EP19781724.0A EP3780436A4 (en) 2018-04-02 2019-03-21 SEND PROCEDURE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DATA SEND PROCEDURE AND DEVICE
PCT/CN2019/079102 WO2019192332A1 (zh) 2018-04-02 2019-03-21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7/042,917 US11469810B2 (en) 2018-04-02 2019-03-21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send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4409.9A CN110351001B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001A true CN110351001A (zh) 2019-10-18
CN110351001B CN110351001B (zh) 2020-07-28

Family

ID=6809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4409.9A Active CN110351001B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9810B2 (zh)
EP (1) EP3780436A4 (zh)
CN (1) CN110351001B (zh)
WO (1) WO201919233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891A (zh) * 2021-03-09 2021-04-09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865887A (zh) * 2019-11-26 2021-05-2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重复次数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2067A (zh) * 2020-01-15 2021-07-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激活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1985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9191979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Zte Corporatio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EP4131809A1 (en) * 2021-08-05 2023-02-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relating to determining a target qualit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204A (zh) * 2008-05-13 2008-10-08 山东大学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自适应协作重传方法
WO2009072792A1 (en) * 2007-12-03 2009-06-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70717A (zh) * 2012-11-27 2013-03-1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不同下行传输模式间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125038A (zh) * 2013-04-25 2014-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WO2015128814A2 (en) * 2014-02-28 2015-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stand-alone aperiodic csi reporting for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5553616A (zh) * 2015-12-18 2016-05-04 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选择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6455091A (zh) * 2015-08-13 2017-0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388B (zh) 2007-03-15 2013-05-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US9807783B2 (en) 2013-11-16 2017-10-31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ing method for comp schem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468048B (zh) 2014-12-15 2018-03-27 武汉理工大学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US20160218788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18044849A1 (en) * 2016-08-29 2018-03-08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finite blocklength 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809484B (zh) * 2017-04-28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的指示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2792A1 (en) * 2007-12-03 2009-06-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82204A (zh) * 2008-05-13 2008-10-08 山东大学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自适应协作重传方法
CN102970717A (zh) * 2012-11-27 2013-03-1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不同下行传输模式间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125038A (zh) * 2013-04-25 2014-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WO2015128814A2 (en) * 2014-02-28 2015-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stand-alone aperiodic csi reporting for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6455091A (zh) * 2015-08-13 2017-0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05553616A (zh) * 2015-12-18 2016-05-04 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选择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CQI reporting for URLL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R1-1718748 PRAGUE,CZ》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5887A (zh) * 2019-11-26 2021-05-2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重复次数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2067A (zh) * 2020-01-15 2021-07-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激活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36891A (zh) * 2021-03-09 2021-04-09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636891B (zh) * 2021-03-09 2021-06-0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2332A1 (zh) 2019-10-10
EP3780436A4 (en) 2021-05-19
US20210021316A1 (en) 2021-01-21
US11469810B2 (en) 2022-10-11
EP3780436A1 (en) 2021-02-17
CN110351001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1001A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20012852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220330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689969A (zh) 生成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1127722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TWI719413B (zh) 上行控制資訊的傳輸方法、接收方法、終端、基地台及裝置
EP3073696A1 (en) Transmitting method compatible with high order modulation and low order modulation, and device
US9635576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WO2021204208A1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1637604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SI report,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20150121005A (ko) 디바이스간 통신을 위해 송신 전력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2947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19034911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352572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对应于目标差错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报告
WO2012142811A1 (z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2116393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JP2022521640A (ja) ビームレポーティ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024346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0011264A1 (zh) 一种信道质量通知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7005998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94515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KR102568331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27469A1 (zh) 下行信道聚合级别的确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5276908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TW201347588A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