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8776A -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8776A
CN110348776A CN201910446450.6A CN201910446450A CN110348776A CN 110348776 A CN110348776 A CN 110348776A CN 201910446450 A CN201910446450 A CN 201910446450A CN 110348776 A CN110348776 A CN 11034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ser
motion track
location
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64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8776B (zh
Inventor
李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58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58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58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58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64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8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8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8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8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vigation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其中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基于前述信息显示方法的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相对完整地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显示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愈发频繁,例如移动终端能够基于用户的操作提供出行导航、完成叫车服务和快递寄送等等。
以寄送快递为例,在现有技术中,用户的移动终端能够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显示运送车辆的位置,而由于传输存在延迟,服务端处理亦需要时间,用户端的显示界面上无法完整地显示运送车辆从起始位置到最近位置的移动轨迹。为了规避这一问题,用户端的显示界面一般能够显示车辆起始位置点和终点位置点,并按照开发者预设时间间隔移动用户端所显示的车辆最近位置点。因此用户无法得知车辆的真实行车路径,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并根据这若干个定位位置生成移动动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控制位置节点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相对完整地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
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延迟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完整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
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
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
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并根据这若干个定位位置生成移动动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控制位置节点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相对完整地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
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
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延迟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完整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中未提及的技术特征、连接关系乃至方法步骤。
图1是本申请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与服务端交互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方法。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司机端与用户端之间存在数据延迟,当用户端实时显示司机端所实时传输的当前位置时,所查看到的司机端移动轨迹通常难以完整,所显示的轨迹线也不光滑。
因此,用户端的显示界面上无法完整地显示运送车辆从起始位置到最近位置的移动轨迹。为了规避这一问题,APP运营商往往仅显示车辆起始位置点和终点位置点,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移动用户端所显示的车辆最近位置点。因此用户显得比较被动,无法得知车辆的真实行车路径,影响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参见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信息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都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安装应用程序的设备,并且能够与服务端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的使用者通常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驾驶员,第二终端通常的使用者通常为应用程序的技术人员或消费者。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并根据这若干个定位位置生成移动动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控制位置节点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相对完整地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使得信息透明化,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由于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因此还能够方便用户根据所公开的移动动画合理规划行程安排,降低在使用上的被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时,响应于终点位置的被输入,第二终端能够生成多条第一移动轨迹,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选择的某条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并按照预设时间上传定位位置。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而实际道路情况复杂多变,为了减少道路突发状况对行车的影响,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信息显示方法还包括:获取终点位置;
基于在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规划从定位位置至终点位置的移动轨迹。根据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重新规划移动轨迹以生成第二移动轨迹,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当第二移动轨迹与第一移动轨迹重合时,则按照第一移动轨迹或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当第二移动轨迹与第一移动轨迹不重合时,例如第一移动轨迹所表征的道路上发生事故、拥堵等情况,第二移动轨迹可能存在:
1.与第一移动轨迹的路程相当,行驶时间相当;
2.与第一移动轨迹的路程相当,行驶时间减少;
3.与第一移动轨迹的路程相当,行驶时间增加;
4.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减少,行驶时间相当;
5.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增加,行驶时间相当;
6.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增加,行驶时间减少;
7.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增加,行驶时间增加。
其中,路程与时间的范围控制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路程相当可以理解为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路程差值占较小路程的比重小于5%,上下浮动5%;行驶时间相当可以理解为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预估时间差值占较小路程的比重小于5%,上下浮动5%。
应当理解地,针对情况3、7,第二移动轨迹不会替代第一移动轨迹,第一终端继续按照第一移动轨迹移动;针对情况2、4,第二移动轨迹可以自动取代第一移动轨迹,使第一终端按照第二移动轨迹移动,也可以推送给用户,让用户确认是否切换;针对情况1、5、6,通常可以由用户确认是否改变移动轨迹,当用户未反馈是否改变移动轨迹时,第一终端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自行选择移动轨迹,当然,第二终端的用户也可以在开始前,设置使用偏好,例如设置禁行路线、(机动车)的高速偏好等等,以方便第一终端的使用者对第二移动轨迹作出选择。
在现有技术中,终点位置通常设置在目标地址的中心位置。例如用户需要导航至A公园,当A公园设置有停车场,地图页面上能够将停车场列为终点位置的备选方案;当A公园没有设置停车场,但至少包括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等出入口中的其中一个,此时终点位置往往设置在A公园的中心位置。因此移动终端所规划的路径很可能不合理,而各出入口的距离可能相对较远,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终点位置可以包括:
响应于终点地址的输入事件,显示终点地址对应的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
响应于针对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将选择事件中选出的目标兴趣点位置作为终点位置。通过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使得移动轨迹的规划更加合理,提高终点位置的精确性,防止车辆绕路花费更多的成本,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终点位置为终点地址的兴趣点位置之一,以降低应用程序开发成本。兴趣点位置用于对事物或事件的地址进行描述,例如,对公园而言可以包括公园东门、公园北门、公园停车场等等;对大学而言可以包括大学某某校区南门、大学某某校区校内停车场等等;对医院可以包括医院地下停车场、医院门诊大楼、医院急诊大楼、医院住院部等等。借助兴趣点,能在更好地描述和体现用户对具体地标的出行需求,提高定位的精度,改善使用体验。
可选地,兴趣点位置通过第二终端指定,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时,针对情况1、5、6,用户可能更改移动轨迹,甚至存在改变终点位置的可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信息显示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针对移动轨迹触发的修改事件,基于修改事件中产生的修改信息,改变所规划的移动轨迹;将改变后的移动轨迹发送至服务端,以由服务端将改变后的移动轨迹并同步至第一终端的地图页面。由于用户能够改变规划的移动轨迹,因此能够更加灵活机动地控制第一终端的移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防止用户频繁改变移动轨迹,可以有选择地控制用户改变移动轨迹的时机。例如,在每一行程中,用户可以拥有至少一次改变终点位置的机会;当第二终端没有给出用户移动轨迹选择时,即用户自发改变移动轨迹时,可以按照时间或路程的占比给予用户一次改变移动轨迹的机会;当时间或路程的占比再次累计到预设值时,再次给予用户一次改变移动轨迹的机会,前次机会不累计。
以时间占比举例来说,第一移动轨迹的预计行驶时间为1小时,当第二终端自动弹出移动轨迹选择时,用户可以选择改变或放弃改变当前移动轨迹;当第二终端没有给出用户移动轨迹选择时,即用户自发改变移动轨迹时,可以在前30分钟、后30分钟分别给予用户一次改变移动轨迹的机会,用户可以选择改变或放弃改变当前移动轨迹,为了改善地图界面的可读性,可以设置有改变移动轨迹的倒计时。当然,在整个行程中,用户至少拥有一次改变终点位置的机会。
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拖动移动轨迹,增加途径点,在出现拥堵的时候从弹出的更优路线推荐上进行选择,或采用其他动作指令或声纹指令作用于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上。其中,动作指令可以是用户的触碰作用、按压动作或滑动动作等;声纹指令可以是用户发出特定声音或说出的特定语句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将新的移动轨迹同步至第一终端的交互界面之前均请求用户确认同步操作。确认同步操作能够防呆,避免用户误操作,还能够减少对第一终端的使用者造成混乱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设置有位置节点,同步操作所需同步的第三移动轨迹的起点并非为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因此在用户确认同步操作之前,可以同步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并提醒第一终端使用者,用户存有改变路线的意图。为了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成本,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可以脱离当前移动动画,并单独以“点+移动方向+行驶速度”的形式显示。
用户收到第一终端的当前信息后,再判断是否改变移动轨迹。确认改变移动轨迹后,用户确认同步操作,第一终端收到指令后按照第三移动轨迹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适应于不同的路况,提高改变移动轨迹的容错率和灵活机动性。例如用户改变移动轨迹时,车辆即将驶离拥堵路段,确认同步操作时可以弹出相关提示供用户参考,防止用户确认同步操作后反悔而影响使用体验。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移动轨迹生成过程:
第二终端获取终点位置:响应于终点地址的输入事件,显示终点地址对应的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响应于针对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将选择事件中选出的目标兴趣点位置作为终点位置。
第二终端生成并发送第一移动轨迹:响应于终点位置的确定,生成多条移动轨迹;响应于移动轨迹的选择事件,将选择事件指向的目标移动轨迹作为第一移动轨迹;将第一移动轨迹发送给服务端。在生成第一移动轨迹的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拖动移动候选轨迹、增加途径点等方式作用于第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上,以获得最佳移动轨迹。
服务端将第一移动轨迹同步至第一终端的地图页面。
第一终端接收第一移动轨迹并按此轨迹移动。
第一终端获取定位位置并上传。
第二终端根据定位位置生成移动动画: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第二终端生成第二移动轨迹:基于在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规划从定位位置至终点位置的第二移动轨迹。
判断是否替换移动轨迹。根据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比对结果,在第二终端的显示界面上给出建议。
当用户确认不改变移动轨迹时,或者,当用户无法给出反馈时,第二终端根据比对结果与用户所设置的偏好确认不改变移动轨迹时,第一终端继续按照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并上传定位位置供第二终端生成新的第二移动轨迹;
当用户无法给出反馈时,第二终端根据比对结果与用户所设置的偏好确认改变移动轨迹时,第一终端同步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移动轨迹、按照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并上传定位位置供第二终端生成新的移动动画;当用户确认改变移动路径时,服务端将第二移动轨迹同步至第一终端的地图页面。
在每次将移动轨迹同步至第一终端的交互界面之前,均请求用户确认同步操作。确认同步操作后,同步第二移动轨迹至第一终端使得第一终端按照新的第一移动轨迹(也就是第二轨迹)移动,并上传定位位置供第二终端生成新的移动动画。
判断第一终端是否到达终点位置,若到达终点位置则行程结束,反之则继续上传定位位置供第二终端生成移动动画和移动轨迹。
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若干个基于上述信息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以作为范例更好地示意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场景一
在本场景中,应用程序提供导航服务的软件。具体地,以应用程序为打车软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终端的使用者A为计程车司机或顺风车司机,第二终端的用户B为乘客或乘客的联系人。
用户B打开应用程序后,进入出行界面,应用程序获取用户B当前定位位置或由用户B输入出发点。用户B输入终点位置,响应于终点位置的输入事件,应用程序显示界面上显示与所输入的终点位置相关的兴趣点条目。
用户B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兴趣点位置作为终点位置,并按需点击完成偏好设置。响应于始末位置及用户偏好的设置,应用程序生成多条移动路径及相关信息(例如预计行驶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响应于某条移动路径的选择事件,应用程序生成第一移动轨迹与出行订单,出行订单持续显示有预计行驶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在预设时间后显示界面跳转为地图界面。其中,预设时间可以为5至10秒,显示界面上设置有倒计时模块,当用户点击倒计时模块时可直接跳转进入地图界面,进入地图界面后用户无法擅自取消出行订单。
司机A抢单成功后,到起点位置接待乘客。在行驶的过程中,司机端(第一终端)连续上传定位位置供用户端(第二终端)生成移动动画和移动轨迹。
由于实际路况复杂多变,因此用户B可以根据需求或弹出的提醒选择改变司机A的驾驶路线。具体操作如下:
基于用户端生成的第二移动轨迹,以及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比对结果,用户B选择替换或不替换当前移动轨迹。当用户B选择“不替换”时,界面跳转回地图页面;当用户B选择“替换”时,用户端生成若干第二移动轨迹供用户B选择,响应于第二移动轨迹的选择事件和确认同步操作,司机端同步用户端发送的第二移动轨迹、按照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并上传定位位置供用户端生成新的移动动画。
当乘客到达终点位置时,应用程序发送订单完成确认界面,响应于用户B的确认和付款操作,完成出行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当用户B为乘客时,用户B的定位位置可以通过“点+移动方向+行驶速度”的方式显示在用户端的地图界面,以防止司机绕路,方便用户B做出判断合理规划行程。
当用户B为乘客的联系人时,例如乘客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使用智能设备有困难的老年乘客,应用程序可以绑定乘客的智能终端,以使得乘客的位置信息能够在用户端显示。类似地,乘客的位置信息可以是“点+移动方向+行驶速度”的方式显示,以方便用户B得知乘客的实际情况。
在本场景中,部分需求点设置有敏感度,当车辆距离需求点越近时敏感度越高,当敏感度达到预设值时,用户B不得更改移动轨迹。举例来说,用户B将高速收费站的偏好设置为“高速优先”时,车辆会行驶至收费站所处的道路上,当距离收费站600米时车辆还能够掉头或者转弯,用户B能够改变移动轨迹;当车辆距离收费站400米时车辆不能掉头或者转弯,敏感度为高,此时用户B不能改变移动轨迹。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防止用户B突然改变行车计划而对司机造成混乱,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场景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于通过支付较低的费用获得较慢的货物运送速度而言,小部分用户群体更倾向于支付稍高的费用而获得高效的配送服务。有鉴于此,本场景的应用程序为提供寄送件服务的应用程序。其中,第一终端的使用者A为配送人员,第二终端的用户B为寄件人或收件人。
用户B打开应用程序后,进入寄送界面,应用程序获取寄件人当前定位位置或由寄件人输入寄件点;收件地址可以由寄件人输入,当然,应用程序也可以绑定收件人的定位位置,或由收件人输入收件位置。
收件人输入收件位置,响应于收件位置的输入事件,应用程序显示界面上显示与所输入的收件位置相关的兴趣点条目。为防止造成混乱,当同时绑定有收件人与寄件人时,应用程序中可以设置有优先级。具体地,当收件人与寄件人同时下达指令时,以优先级较高的一方所下达的指令为准。
用户B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兴趣点位置作为收件位置,并按需点击完成寄件需求及偏好设置(例如寄件类型、尺寸、是否需要取件员携带包装材料、是否保价)。响应于始末位置及用户需求、偏好的设置,应用程序生成多条移动路径及相关信息(例如预计行驶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响应于某条移动路径的被选择,应用程序生成第一移动轨迹与寄送订单,寄送订单持续显示有预计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在预设时间后显示界面跳转为地图界面。其中,预设时间可以为10至20秒,显示界面上设置有倒计时模块,当用户点击倒计时模块时可直接跳转进入地图界面,进入地图界面后用户无法擅自取消寄送订单。
取件员接单成功后,到寄件位置提取货物或文件,由寄件人点击确认后开始寄送。在寄送的过程中,配送端(第一终端)连续上传定位位置供用户端(第二终端)生成移动动画和移动轨迹。
由于实际路况复杂多变,因此用户B可以根据需求或弹出的提醒选择改变配送人员的配送路线。具体操作如下:
基于用户端生成的第二移动轨迹,以及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比对结果,用户B选择替换或不替换当前移动轨迹。当用户B选择“不替换”时,界面跳转回地图页面;当用户B选择“替换”时,用户端生成若干第二移动轨迹供用户B选择,响应于第二移动轨迹的选择事件和确认同步操作,司机端同步用户端发送的第二移动轨迹、按照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并上传定位位置供用户端生成新的移动动画。
当配送人员到达收件地址时,应用程序发送订单完成确认界面,响应于用户B的确认和付款操作,完成寄送订单。由于配送服务往往地域跨度较大,因此本场景与应用场景一不同的是,本场景的使用者A可以由若干个配送人员组成。
在本场景中,部分需求点同样设置有敏感度,当车辆距离需求点越近时敏感度越高,当敏感度达到预设值时,用户B不得更改移动轨迹。举例来说,用户B将机场的偏好设置为“同意空运”时,配送人员往往会行驶至机场高架上,当行驶至机场高架时敏感度上升。在车辆未达到机场且配送人员未将货物转交给机场取件人员前,车辆还能够掉头、转弯或直接驶离机场,用户B能够改变移动轨迹;自车辆达到机场一段时间(例如30秒)后,敏感度为高,此时用户B不能改变移动轨迹。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防止用户B突然改变行车计划而对配送人员造成混乱,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秩序性。
当然,本场景也可以应用于现有技术中的货物寄送中,用户B可以选择是否启用位置监控及行程更改服务。
场景三
在本场景中,应用程序为显示有物流信息的购物软件。其中,第一终端的使用者A为配送人员,第二终端的用户B为消费者。
用户B完成商品加入购物车后、下单前,进入寄送界面,选取收件位置或手动输入,响应于收件位置的输入事件,应用程序显示界面上显示与所输入的收件位置相关的兴趣点条目。
为提高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商家可以绑定应用程序以获得商品的寄送情况,以便做好电商日常及活动期间的应急预案。当同时绑定有消费者与商家时,一般情况下以消费者的优先级为高。
用户B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兴趣点位置作为收件位置,并按需点击完成寄件需求及偏好设置(例如普通寄送、快速寄送,其中快速寄送的用户权限相比普通寄送的用户权限大)。由于商品交易量大,因此本场景需由消费者确认是否同意等待其他消费者的商品一共配送。
响应于收件位置及用户需求、偏好的设置,应用程序生成多条移动路径及相关信息(例如预计行驶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响应于某条移动路径的被选择,应用程序生成第一移动轨迹与寄送订单,寄送订单持续显示有预计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在预设时间后显示界面跳转为地图界面。其中,预设时间可以为5至10秒,显示界面上设置有倒计时模块,当用户点击倒计时模块时可直接跳转进入地图界面。当消费者付款后生成商品物流订单,商家联系取件员取件。
取件员接单成功后,到商家地址提取商品,由商家点击确认后开始寄送。在寄送的过程中,配送端(第一终端)连续上传定位位置供用户端(第二终端)生成移动动画和移动轨迹。
由于实际路况复杂多变,因此用户B可以根据需求或弹出的提醒选择改变配送人员的配送路线。具体操作如下:
基于用户端生成的第二移动轨迹,以及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比对结果,用户B选择替换或不替换当前移动轨迹。当用户B选择“不替换”时,界面跳转回地图页面;当用户B选择“替换”时,用户端生成若干第二移动轨迹供用户B选择,响应于第二移动轨迹的选择事件和确认同步操作,司机端同步用户端发送的第二移动轨迹、按照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并上传定位位置供用户端生成新的移动动画。
当配送人员到达收件地址时,应用程序发送订单完成确认界面,响应于消费者的确认,完成商品物流订单。
配送服务往往地域跨度较大,因此本场景使用者A也可以由若干个配送人员组成。
在本场景中,机场、轨道交通枢纽站等需求点同样设置有敏感度,当车辆距离需求点越近时敏感度越高,当敏感度达到预设值时,消费者不得更改移动轨迹。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防止消费者突然改变行车计划而对配送人员造成混乱,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秩序性。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退款/退货的情况,当商家同意消费者的退款/退货申请后,若由消费者支付退货费用,第二终端的用户B依旧为消费者;若由商家支付退货费用,第二终端的用户B转变为商家。退货订单配送行程的实现与送货订单配送行程的实现方式大体上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场景四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需要为外卖配送支付一定的配送费,而无法看到外卖员的实际位置和剩余订单量。有鉴于此,在本场景中,应用程序为外卖软件,尤其针对“代跑腿”服务。其中,第一终端的使用者A为外卖员,第二终端的用户B为消费者。
响应于收件位置及用户需求、偏好的设置,应用程序生成多条移动路径及相关信息(例如预计行驶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响应于某条移动路径的被选择,应用程序生成第一移动轨迹与寄送订单,寄送订单持续显示有预计路程、到达时间以及收费预估,在预设时间后显示界面跳转为地图界面。其中,预设时间可以为5至10秒,显示界面上设置有倒计时模块,当用户点击倒计时模块时可直接跳转进入地图界面。当消费者付款后生成餐品物流订单,商家完成餐品制作后联系取件员取件此时消费者无法擅自取消订单。
外卖员接单成功后,到商家地址提取餐品,由商家点击确认后开始配送。在寄送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更改移动路径,当配送人员到达收件地址时,应用程序发送订单完成确认界面,响应于消费者的确认,完成商品物流订单。
综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控制位置节点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相对完整地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使得信息透明化,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方式二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
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其中,所延迟的预设时间可以为2秒至2分钟。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安装应用程序的设备,并且能够与服务端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的使用者通常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驾驶员,第二终端通常的使用者通常为应用程序的技术人员或消费者。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延迟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完整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由于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因此还能够方便用户根据所公开的移动动画合理规划行程安排,降低在使用上的被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时,响应于终点位置的输入事件,第二终端能够生成多条第一移动轨迹,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选择的某条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并按照预设时间上传定位位置。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而实际道路情况复杂多变,为了减少道路突发状况对行车的影响,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信息显示方法还包括:获取终点位置;
基于在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规划从定位位置至终点位置的移动轨迹。
基于在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规划从定位位置至终点位置的移动轨迹。根据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重新规划移动轨迹以生成第二移动轨迹,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终点位置通常设置在目标地址的中心位置。例如用户需要导航至A公园,当A公园设置有停车场,地图页面上能够将停车场列为终点位置的备选方案;当A公园没有设置停车场,但至少包括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等出入口中的其中一个,此时终点位置往往设置在A公园的中心位置。因此移动终端所规划的路径很可能不合理,而各出入口的距离可能相对较远,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终点位置可以包括:
响应于终点地址的输入事件,显示终点地址对应的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
响应于针对至少一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将选择事件中选出的目标兴趣点位置作为终点位置。
根据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使得移动轨迹的规划更加合理,提高终点位置的精确性,防止车辆绕路花费更多的成本,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终点位置为终点地址的兴趣点位置之一,以降低应用程序开发成本。可选地,兴趣点位置通过第二终端指定,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时,针对实施方式一中的情况1、5、6,用户可能更改移动轨迹,甚至存在改变终点位置的可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信息显示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针对移动轨迹触发的修改事件,基于修改事件中产生的修改信息,改变所规划的移动轨迹;将改变后的移动轨迹发送至服务端,以由服务端将改变后的移动轨迹并同步至第一终端的地图页面。由于用户能够改变规划的移动轨迹,因此能够更加灵活机动地控制第一终端的移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将新的移动轨迹同步至第一终端的交互界面之前均请求用户确认同步操作。确认同步操作能够防呆,避免用户误操作,还能够减少对第一终端的使用者造成混乱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预设时间设置有延迟,同步操作所需同步的第三移动轨迹的起点并非为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因此在用户确认同步操作之前,可以同步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并提醒第一终端使用者,用户存有改变路线的意图。为了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成本,第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可以脱离当前移动动画,并单独以“点+移动方向+行驶速度”的形式显示。
用户收到第一终端的当前信息后,再判断是否改变移动轨迹。确认改变移动轨迹后,用户确认同步操作,第一终端收到指令后按照第三移动轨迹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适应于不同的路况,提高改变移动轨迹的容错率和灵活机动性。例如用户改变移动轨迹时,车辆即将驶离拥堵路段,确认同步操作时可以弹出相关提示供用户参考,防止用户确认同步操作后反悔而影响使用体验。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移动轨迹生成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终端根据定位位置生成移动动画步骤:
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四个应用场景,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适用。
实施方式三
基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信息显示方法,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司机端的终端设备以及一种客户端的终端设备。
司机端的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并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最后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客户端的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并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其中,延迟的预设时间可以为2秒至2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地图页面为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或第二终端的显示界面。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延迟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能够完整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第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图3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1及处理器2。其中,存储器1,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处理器2,与存储器1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的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存储器1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存储器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上述处理器2在执行存储器1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方式的描述。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还可包括:显示器4、电源组件5、音频组件6等其它组件。图3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终端设备只包括图3所示组件。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步骤。
借助计算机程序能够自动化地完成上述步骤,提高效率。
实施方式四
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另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并用于按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
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另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或者,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另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
显示模块则可以用于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另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其中,所延迟的预设时间可以为2秒至2分钟。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另一终端、终端设备都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安装应用程序的设备,并且能够与服务端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另一终端的使用者通常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驾驶员,终端设备通常的使用者通常为应用程序的技术人员或消费者。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控制位置节点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能够相对完整地显示表征另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另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使得信息透明化,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由于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另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因此还能够方便用户根据所公开的移动动画合理规划行程安排,降低在使用上的被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时,响应于终点位置的输入事件,终端设备能够生成多条第一移动轨迹,另一终端响应于用户选择的某条第一移动轨迹移动,并按照预设时间上传定位位置。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能够显示表征另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而实际道路情况复杂多变,为了减少道路突发状况对行车的影响,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终点位置,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规划轨迹模块,基于在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规划从定位位置至终点位置的移动轨迹。根据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重新规划移动轨迹以生成第二移动轨迹,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值得一提地,第一移动轨迹也可以通过规划轨迹模块生成。
当第二移动轨迹与第一移动轨迹重合时,则按照第一移动轨迹或第二移动轨迹移动。当第二移动轨迹与第一移动轨迹不重合时,例如第一移动轨迹所表征的道路上发生事故、拥堵等情况,第二移动轨迹可能存在:
1.与第一移动轨迹的路程相当,行驶时间相当;
2.与第一移动轨迹的路程相当,行驶时间减少;
3.与第一移动轨迹的路程相当,行驶时间增加;
4.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减少,行驶时间相当;
5.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增加,行驶时间相当;
6.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增加,行驶时间减少;
7.与第一移动轨迹相比,路程增加,行驶时间增加。
其中,路程与时间的范围控制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路程相当可以理解为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路程差值占较小路程的比重小于5%,上下浮动5%;行驶时间相当可以理解为第一移动轨迹与第二移动轨迹的预估时间差值占较小路程的比重小于5%,上下浮动5%。
应当理解地,针对情况3、7,第二移动轨迹不会替代第一移动轨迹,另一终端继续按照第一移动轨迹移动;针对情况2、4,第二移动轨迹可以自动取代第一移动轨迹,使另一终端按照第二移动轨迹移动,也可以推送给用户,让用户确认是否切换;针对情况1、5、6,通常可以由用户确认是否改变移动轨迹,当用户未反馈是否改变移动轨迹时,另一终端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自行选择移动轨迹,当然,终端设备的用户也可以在开始前,设置使用偏好,例如设置禁行路线、(机动车)的高速偏好等等,以方便另一终端的使用者对第二移动轨迹做出选择。
在现有技术中,终点位置通常设置在目标地址的中心位置。例如用户需要导航至A公园,当A公园设置有停车场,地图页面上能够将停车场列为终点位置的备选方案;当A公园没有设置停车场,但至少包括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等出入口中的其中一个,此时终点位置往往设置在A公园的中心位置。因此移动终端所规划的路径很可能不合理,而各出入口的距离可能相对较远,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模块还用于响应于终点地址的输入事件,显示终点地址对应的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
以及,显示模块还用于响应于针对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将选择事件中选出的目标兴趣点位置作为终点位置。通过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使得移动轨迹的规划更加合理,提高终点位置的精确性,防止车辆绕路花费更多的成本,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终点位置为终点地址的兴趣点位置之一,以降低应用程序开发成本。兴趣点位置用于对事物或事件的地址进行描述,可以包括A公园东门、同济大学杨浦校区南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停车场等等,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事物或事件位置的描述能力和查询能力,提高地理定位的精度和速度。
可选地,兴趣点位置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指定,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际使用时,针对情况1、5、6,用户可能更改移动轨迹,甚至存在改变终点位置的可能,因此本实施方式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针对移动轨迹触发的修改事件,基于修改事件中产生的修改信息,改变所规划的移动轨迹;将改变后的移动轨迹发送至服务端,以由服务端将改变后的移动轨迹并同步至第一终端的地图页面。由于用户能够改变规划的移动轨迹,因此能够更加灵活机动地控制另一终端的移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防止用户频繁改变移动轨迹,可以有选择地控制用户改变移动轨迹的时机。例如,在每一行程中,用户拥有至少一次改变终点位置的机会;当终端设备没有给出用户移动轨迹选择时,即用户自发改变移动轨迹时,可以按照时间或路程的占比给予用户一次改变移动轨迹的机会;当时间或路程的占比再次累计到预设值时,再次给予用户一次改变移动轨迹的机会,前次机会不累计。
以时间占比举例来说,第一移动轨迹的预计行驶时间为1小时,当终端设备自动弹出移动轨迹选择时,用户可以选择改变或放弃改变当前移动轨迹;当终端设备没有给出用户移动轨迹选择时,即用户自发改变移动轨迹时,可以在前30分钟、后30分钟分别给予用户一次改变移动轨迹的机会,用户可以选择改变或放弃改变当前移动轨迹,为了改善地图界面的可读性,可以设置有改变移动轨迹的倒计时。当然,在整个行程中,用户至少拥有一次改变终点位置的机会。
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拖动移动轨迹,增加途径点,在出现拥堵的时候从弹出的更优路线推荐上进行选择,或采用其他动作指令或声纹指令作用于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上。其中,动作指令可以是用户的触碰作用、按压动作或滑动动作等;声纹指令可以是用户发出特定声音或说出的特定语句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用户误操作,减少改变移动路径对另一终端的使用者造成混乱影响行车安全,本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可以还包括同步确认模块,同步确认模块用于在每次将新的移动轨迹同步至另一终端的交互界面之前均请求用户确认同步操作,从而起到防呆效果。
由于设置有位置节点,同步操作所需同步的第三移动轨迹的起点并非为另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因此在用户确认同步操作之前,同步确认模块还可以用于同步另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并提醒另一终端使用者,用户存有改变路线的意图。为了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成本,另一终端的当前位置可以脱离当前移动动画,并单独以“点+移动方向+行驶速度”的形式显示。
用户收到另一终端的当前信息后,再判断是否改变移动轨迹。确认改变移动轨迹后,用户确认同步操作,另一终端收到指令后按照第三移动轨迹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适应于不同的路况,提高改变移动轨迹的容错率和灵活机动性。例如用户改变移动轨迹时,车辆即将驶离拥堵路段,确认同步操作时可以弹出相关提示供用户参考,防止用户确认同步操作后反悔而影响使用体验。
本实施方式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另一终端是否到达终点位置,若到达终点位置则行程结束,反之则继续上传定位位置供终端设备生成移动动画和移动轨迹。
前文所述的四个应用场景同样适用于本实施方式。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控制位置节点/时间延迟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和服务端处理时间对生成移动轨迹的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能够相对完整地显示表征另一终端的页面元素的移动动画,使得用户能够获悉另一终端的最近位置和移动轨迹,使得信息透明化,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某些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仅仅被限于定于这些术语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某某部件,类似地,第二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某某部件。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大体上等于”、“大体上垂直于”、“大体上对称”等等的意思是,所指的两个特征之间在宏观上的尺寸或相对位置关系十分接近于及的关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由于误差、公差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使得物体的位置关系在小尺度乃至微观角度难以被正好约束。因此即使二者之间的尺寸、位置关系稍微存在点误差,也并不会对本申请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产生较大影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理解,信息、信号和数据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技术和技艺来表示。例如,以上描述通篇引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学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单元、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单元、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申请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
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
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终点位置;
基于在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规划从定位位置至终点位置的移动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终点位置,包括:
响应于终点地址的输入事件,显示终点地址对应的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
响应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将选择事件中选出的目标兴趣点位置作为终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针对所述移动轨迹触发的修改事件,基于所述修改事件中产生的修改信息,改变所规划的移动轨迹;
将改变后的所述移动轨迹发送至服务端,以由所述服务端将改变后的所述移动轨迹同步至第一终端的地图页面。
5.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
在第二终端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终点位置;
基于在地图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个定位位置,规划从定位位置至终点位置的移动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终点位置,包括:
响应于终点地址的输入事件,显示终点地址对应的至少一个兴趣点位置;
响应于针对所述至少一兴趣点位置的选择事件,将选择事件中选出的目标兴趣点位置作为终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针对所述移动轨迹触发的修改事件,基于所述修改事件中产生的修改信息,改变所规划的移动轨迹;
将改变后的所述移动轨迹发送至服务端,以由所述服务端将改变后的所述移动轨迹并同步至第一终端的地图页面。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
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至少三个定位位置;
按照上传时间的先后,从至少三个定位位置中提取上传时间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
基于排在前半部分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按照上传时间先后顺次经过至少两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
获取第一终端连续上传的定位位置;
在终端设备的地图页面上延迟预设时间,按照上传时间先后,显示表征第一终端的页面元素顺次经过各个定位位置的移动动画。
CN201910446450.6A 2019-05-27 2019-05-27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10348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6450.6A CN110348776B (zh) 2019-05-27 2019-05-27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6450.6A CN110348776B (zh) 2019-05-27 2019-05-27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8776A true CN110348776A (zh) 2019-10-18
CN110348776B CN110348776B (zh) 2021-09-17

Family

ID=6817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6450.6A Active CN110348776B (zh) 2019-05-27 2019-05-27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87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5517A (zh) * 2020-01-14 2020-06-12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链路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WO2021184913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点单方法、订单的配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61088A (zh) * 2020-07-01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位置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7759A1 (en) * 2009-12-07 2011-06-09 Aeth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status of an item
CN102243809A (zh) * 2010-05-12 2011-11-16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展现实时交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22879A (zh) * 2011-01-26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交通信息提供装置
CN103971509A (zh) * 2013-01-31 2014-08-06 上海飞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出租车调度系统、调度服务器及车载导航终端
CN104634352A (zh) * 2015-03-02 2015-05-20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浮动车移动轨迹与电子地图融合的道路匹配方法
CN106294781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多点生活(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轨迹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06651279A (zh) * 2017-01-17 2017-05-10 四川送到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调度跟踪系统
US20170316699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Methods for delivering a parcel to a restricted access area
CN108536348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操作界面的方法和操作系统
CN109186607A (zh) * 2018-09-13 2019-01-11 中通国脉物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行驶轨迹点预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7759A1 (en) * 2009-12-07 2011-06-09 Aeth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status of an item
CN102243809A (zh) * 2010-05-12 2011-11-16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展现实时交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22879A (zh) * 2011-01-26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交通信息提供装置
CN103971509A (zh) * 2013-01-31 2014-08-06 上海飞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出租车调度系统、调度服务器及车载导航终端
CN104634352A (zh) * 2015-03-02 2015-05-20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浮动车移动轨迹与电子地图融合的道路匹配方法
US20170316699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Methods for delivering a parcel to a restricted access area
CN106294781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多点生活(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轨迹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06651279A (zh) * 2017-01-17 2017-05-10 四川送到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调度跟踪系统
CN108536348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操作界面的方法和操作系统
CN109186607A (zh) * 2018-09-13 2019-01-11 中通国脉物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行驶轨迹点预测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5517A (zh) * 2020-01-14 2020-06-12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链路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WO2021184913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点单方法、订单的配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61088A (zh) * 2020-07-01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位置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8776B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4085B (zh) 利用操作者排程数据的车辆电源管理
US11568355B2 (en) Depot dispatch protocol for aggregating on-demand deliveries
US20210065114A1 (en) Logistics apparatus and method
RU2730785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аркировки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й посадки и высадки и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хранения данных
US11783282B2 (en) Depot dispatch protocol for autonomous last-mile deliveries
CN104809601B (zh) 基于电子地图的快递互助系统
CN110348776A (zh)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4823436A (zh) 通过使用便携式计算装置提供按需服务
US2015029443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ity services
US201900191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rranging deliveries and ride sharings
CN107063285A (zh) 同城出行服务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8090643B (zh) 快递物流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5196213A1 (en) Trip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US11861522B2 (en) Computer-implemented logistics method
CN107767657A (zh) 移动体的调度系统
CN104200696A (zh) 一种交通信息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US20210065115A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logistics method
Agarwal et al. Use of ICT for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CN106296338A (zh) 出行订单处理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CN109074534B (zh) 用于在特定于对象的地点之间运输多个对象的方法
CN115497331B (zh) 一种泊车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
CN111311144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Huang et al. Innovations impacting the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 an overview of connected, automated, shared, and electric technologies
Jaiswal et al. Model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ssenger demand and bus delays at busway stations
CN108846616A (zh) 物流配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