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5024A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45024A CN110345024A CN201810292640.2A CN201810292640A CN110345024A CN 110345024 A CN110345024 A CN 110345024A CN 201810292640 A CN201810292640 A CN 201810292640A CN 110345024 A CN110345024 A CN 1103450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shaft
- gear
- wheel
- driving
- ratch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3/00—Other motors, e.g. gravity or inertia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设有左右两个驱动单元,该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沿机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本发明利用右边驱动单元压力组件产生的压力施加在悬吊组件经拉绳将力源传递至滚筒,通过第一棘轮机构及传动机构将力源施加于主轴,为主轴提供转动力源,利用左边驱动单元第一配重块的重力施加于滚筒另一端,通过第二棘轮机构将力源传递至主轴,使每组驱动机构的左右两个驱动单元错位对主轴转动做功,其可实现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利用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能源的日趋紧缺,人们对于机械动力输出装置节能型以及环保型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发电机通常是采用煤炭作为能源,将煤炭燃烧后驱动发电机组,是发电机组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发电,从而将煤炭转换为电能,但是,这种做法对于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并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排入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大。此外,也有的是采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虽然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为可持续的再生能源,但是太阳能设备的使用地域受限,其通常仅能够用于一些高海拔、低纬度等太阳光线较为充足的地域,并且太阳能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的煤炭发电机组以及其他传动装置燃料消耗大、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设有左右两个驱动单元,该两组驱动机构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每组驱动机构均包括,
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上设有主动链轮及驱动齿轮;
枢接于主轴上的滚筒,滚筒与主轴之间设有棘轮机构,滚筒连接有第一配重块;
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滚筒的圆周外表面,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配重块;
悬吊在两拉绳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第一凸轮,两拉绳分别缠绕在对应滚轮的外表面;
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第二凸轮,所述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两圆柱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所述两圆柱分别套入在两圆柱筒内并可上下移动,两圆柱筒内的上部装设在压簧,压簧下压在两圆柱的顶端,该两圆柱筒固定于机架,所述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下压在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装设于转动架自由端连接杆的上方并经转轴同步联接有第一链轮,该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
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范围为1比1至40比1;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经传动轴同步联接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经从动轴同步联接的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传动轴及从动轴枢接于机架;
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移动;
该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同步联接。
优选地,所述主动链轮枢接于主轴上,该主动链轮开设有一对定位孔,主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主轴与离合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导轨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一致,离合板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在主轴上来回移动的拉杆,离合板上设有一对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插置于定位孔内以使主轴与主动链轮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滚筒的圆周外表面设有绳槽,滚筒靠近主动链轮的一端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一棘轮机构,该第一棘轮机构的棘轮通过轴承枢接在主轴上并同步联接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滚筒的另一端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二棘轮机构,该第二棘轮机构的棘轮与主轴同步联接,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及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棘爪以及用于装设棘爪的圆环,该圆环固设于滚筒的端部,所述棘轮装设于主轴应对圆环中心,棘轮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在圆环上围绕棘轮设若干个棘爪,棘爪的中部枢接于圆环上,棘爪的后端与圆环之间设有拉簧,该拉簧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的前端压紧棘轮的弹性力,每个棘爪应对一个齿槽,棘爪前端与齿槽根部的距离呈均匀变化。
优选地,所述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为2比1
优选地,所述轮轴的两端同步联接有齿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四个角位设有夹角柱,该夹角柱用于限定第一配重块不能前后左右的摆动,只能上下移动,该夹角柱固定在机架。
优选地,所述压力轮外轮周设有凹槽,该凹槽下压在第一凸轮的凸边。
优选地,所述转动架自由连接杆上枢接有滑轮
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及驱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由固定于机架上的两组挡柱组成,两组挡柱分别挡持于轮轴的两端,每组挡柱分别由一挡柱及齿条组成,所述挡柱挡于轮轴左边的轮轴表面,所述齿条挡于齿轮右端与齿轮啮合,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能上下移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右边驱动单元压力组件产生的压力施加在悬吊组件上,经拉绳将力源传递于滚筒的右端,并利用第二配重块对滚轮施加的旋转力的配合下带动滚筒顺时针转动,再通过第一棘轮机构及传动机构将滚筒顺时针的转动力转换为与主轴同为反时针方向的转动力施加于主轴,为主轴提供转动的力源,利用左边驱动单元第一配重块对滚筒施加的反时针旋转的力矩通过第二棘轮机构传递于主轴上,为主轴转动提供力源,使每组驱动机构的左右两个驱动单元错位对主轴转动做功,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能源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动链轮与离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及图5为图3中A-A向及B-B向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与悬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链轮与转轴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配重块与夹角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6为本发明的五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20、主轴;21、主动链轮;211、定位孔;22、离合板;221、离合外板;222、离合内板;223、定位柱;23,导轨;24、拉杆;25、驱动齿轮;30、第一棘轮机构;31、棘轮;32、棘爪;33、拉簧;34、圆环;35、主动齿轮;10、滚筒;11、吊绳;12、配重块;13、夹角柱;40、拉绳;50,悬吊组件;51、轮轴;52、滚轮;53、第一凸轮;531、凸边;54、第二配重块;55、齿轮;100、压力组件;101、转动架;102、压力轮;103、滑轮;104、第一链条;105、第一链轮;1051、内八角体;1052、螺丝;106、转轴;107、凸轮;1071、第一凸边;1072、第二凸边;108、圆柱;109、圆柱筒;110、圆柱筒;90、第一传动机构;91、第一传动齿轮;92、第二传动齿轮;93、第一从动齿轮;94、第二从动齿轮;95、传动轴;96、从动轴;60、限位机构;61、档柱;62、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的清楚明白,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及参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机架(图未示)以及至少两组驱动机构,该两组驱动机构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即图示中的X向)排列,值得一提地,驱动机构的数目还可以设为大于两组的数目,多组驱动机构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驱动机构作为整个装置的动力部件,两组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以及部件的尺寸均相同,每组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每组驱动机构均包括主轴20、滚筒10、第一棘轮机构30、拉绳40、悬吊组件50、压力组件100、传动机构90、限位机构60及第二棘轮机构。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图4及图5,主轴20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主轴20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21及驱动齿轮25,具体的,主动链轮21通过轴承枢接在主轴20上的前端;并且在主动链轮21开设有一对定位孔211,主轴20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22,离合板22位于主动链轮21旁边,离合板22上设有一对定位柱223,该定位柱223可插置于定位孔211内,以使主轴20与主动链轮21同步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离合板22包括离合内板222及离合外板221。其中,离合内板222与离合外板221之间通过轴承(图中未标示)进行连接,定位柱223设置在离合内板222的相对两侧;离合内板222与主轴20同步联接关系,具体的,所述主轴20与离合内板22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23及滑槽(图中未标示),导轨23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20的轴向一致,从而实现了该离合板22可在主轴20上来回滑动,在本实施例中,主轴20上设有一条导轨23,相应的,离合内板222上设有一条滑槽(如图5所示),离合板22上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22在主轴20上来回移动的拉杆24,具体的,拉杆24的中部铰接在机架上,拉杆24一端铰接在离合外板221上,通过推动拉杆24的自由端,可实现将离合板22沿着主轴20轴向来回移动的目的(如图3所示),进而实现主轴20与主动链轮21之间的同步传动或脱离的目的。所述驱动齿轮25与主轴20同步联接于离合板22附近。
请结合参阅图1、图2所述滚筒10通过轴承枢接于主轴20上,滚筒10靠近主动链轮21的一端与主轴20之间设置有第一棘轮机构30,滚筒1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棘轮机构,该第一棘轮机构30,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31,棘爪32及用于装设棘爪32的圆环34,圆环34固设于滚筒10的端部,所述棘轮31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棘轮31与主动齿轮35同步联接通过轴承枢接于主轴20,并处于圆环34中心,在圆环34上围绕棘轮31设若干个棘爪32,棘爪32呈长条形,棘爪32中部枢接在圆环34上,每个棘爪32的前端应对一个齿槽,棘爪32的后端与圆环34之间装设有拉簧33,该拉簧33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32前端压紧在棘轮31的弹性力,该拉簧33可以拉簧(如图2所示),也可以设置为扭簧及压簧;棘爪32前端部与齿槽根部的距离呈均匀的变化,也就是说当有一个棘爪32的前端恰好抵推在棘轮31的齿槽根部时,其相邻的前一个或后一个棘爪32应对的齿槽根部相对有一点距离,如此依次使所有棘爪32应对齿槽的根部距离逐步均匀的增大设置,由此可使棘轮31怎么旋转至少总有一个棘爪32的前端部恰好抵推在对应齿槽的根部(如图2所示),从而确保圆环34与主轴20同向旋转时实现棘爪32与棘轮31无间隙推动;请再次参阅图2,当滚筒10顺时针旋转时,带动圆环34顺时针旋转,棘爪32的前端与齿槽根部相互咬合,拉簧33拉紧棘爪32的后端以防止棘爪32的前端从棘轮31上脱离,此时,圆环34通过棘爪32推动棘轮31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35顺时针转动,当滚筒10反时针转动时,带动圆环34反时针转动,圆环34又带动棘爪32反针转动,棘轮齿的特殊形状可顺利将棘爪32的前端拨开,棘爪32的前端从棘轮31齿背滑过。所述第二棘轮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第一棘轮机构3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其中与第一棘轮机构30不同的是,该第二棘轮机构的棘轮是与主轴20同步联接的,并且第二棘轮机构与第一棘轮机构30的驱动方向刚好相反的。具体的,滚筒10顺时针转动时,是驱动第一棘轮机构30使棘轮31顺时针转动的,同时与第二棘轮机构脱离驱动关系。滚筒10反时针转动时,是驱动第二棘轮机构的棘轮反时针转动的,从而驱动主轴20反时针转动,同时与第一棘轮机构30脱离驱动关系的。所述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设有绳槽(图中未标示),在滚筒10相应处的绳槽上连接有一吊绳11,该吊绳11围绕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绳槽反时针缠绕相应的圈数后从滚筒10的左边向下连接于第一配重块12。在第一配重块12的四个角位在机架上固设有夹角柱13(如图10所示),用于防止第一配重块12前后左右的摆动,只能上下移动。该第一配重块12用于带动滚筒10反时针转动提供重力作用,并通过第二棘轮机构将旋转力矩施加到主轴20,为主轴20转动并对外输出动力提供力源。
所述两拉绳40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滚筒10上的两端圆周外表面的绳槽上,另一端围绕滚筒10圆周外表面的绳槽顺时针缠绕相应圈数后向下连接在第二配重块54上。
请结合参阅图6及7图,悬吊组件50悬吊在两拉绳40上,该悬吊组件50包括两滚轮52、连接两滚轮52的轮轴51及固定于轮轴51中部的第一凸轮53,所述滚轮52绕设拉绳的部位设有绳槽(图未标示),所述两拉绳40从滚筒10右端向下反时针绕设在对应滚轮52的外表面的绳槽上,并绕设相应的圈数后向下连接在第二配重块54上,该第二配重块54用于对滚轮52施加一个转动力从而带动滚筒10转动,所述滚轮52上设有用于防止拉绳40相对滚轮52滑动的定位钉(图未示),所述轮轴51的两端同步联接有齿轮55。
所述压力组件100包括一转动架101、压力轮102及第二凸轮107所述转动架101为一长形框架,转动架101的右端通过轴承枢接在两圆柱108上,以使该转动架101可绕该枢接点转动,转动架101左端连接杆上通过轴承枢接有一滑轮103,所述两圆柱108分别套入在两圆柱筒109内,并且两圆柱108在两圆柱筒109内可上下活动,在两圆柱筒109内的上部装设有压簧110,该压簧110的底部下压在两圆柱108的顶端,两圆柱108向上移动时可对压簧110产生压缩作用,在两圆柱筒109的顶部设有用于调节压簧110压力大小的装置并联接有压力表(图未标示),用于观望压簧110对转动架101产生的压力数值,该压簧110也可以设置在转动架101右端向下的拉力弹簧,两圆柱筒109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压力轮102通过轴承枢接在转动架101的中部上,也就是转动架101左端滑轮103与转动架101右端两圆柱108枢接点之间中部,该压力轮102外轮周设有凹槽,该凹槽下压在第一凸轮53的凸边531;所述第一凸轮53的外轮周,设有围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延伸逐步增大设置的凸边531(如图7所示),由此可使第一凸轮53反时针旋转时,压力轮102会随着第一凸轮53的凸边531从低点转向最高点,当第一凸轮53顺时针转动时,压力轮102又从第一凸轮53高点转到低点,在此过程中,压力轮102只是随着第一凸轮53转动,不会上下左右移动,只有第一凸轮53在转动中上下移动;因此,在第一凸轮53逆时针转动及顺时针转动的工作过程中,转动架101始终保持在一定高度。所述第二凸轮107经转轴106同步联接有第一链轮105,且第二凸轮107延伸至转动架101左端滑轮103的上方,由此可使第二凸轮107对转动架101左端往下压时与滑轮103接触转动,也可以不设滑轮103,使第二凸轮107直接与转动架101左端连接杆接触转动,第一链轮105通过第一链条104与主动链轮21同步联接,该主动链轮21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为2比1,转轴106通过轴承枢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二凸轮107设有第一凸边1071及第二凸边1072(如图9所示),并且,第一凸边1071高于第二凸边1072。具体的,主动链轮21在主轴20的带动下,通过第一链条104带动第一链轮105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二凸轮107经转轴106与链轮105同步联接的,使得第二凸轮107逆时针转动,使第一凸边1071与滑轮103接触并对转动架101左端往下压,转动架101在压力轮102的作用下,使得转动架101的右端向上移动,从而使两圆柱108对压簧110产生压缩作用,由此使压簧110对圆柱108也有一个反向的压力,从而使得压力组件100有一个向下的压力施加在悬吊组件50上,经拉绳40将力源传递至滚筒10的右端,并在第二配重块54对滚轮52施加的转动力的配合下带动滚筒10顺时针转动,经第一棘轮机构30以及传动机构90将转动力源施加于主轴20,为主轴20转动提供力源,当第二凸轮107旋转180度后,第一凸边1071与滑轮103分离,第二凸边1072应对滑轮103并呈分离状态,压力组件100对悬吊组件50施加的压力解除,右边驱动单元停止对主轴20转动做功,与此同时,滚筒10在第一配重块12的重力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并通过第二棘轮机构将转动力施加于主轴20,为主轴20提供转动的力源,同时滚筒10逆时针转动时,两拉绳40向滚筒10缠绕,由此带动悬吊组件50顺时针转动,并在转动中向上移动,由此带动右边驱动单元回归初始状态。因此使得在第二凸轮107的作用下,同一组驱动机构的左右两个驱动单元错位对主轴20转动做功。
请具体参阅图11,所述传动机构90包括第一传动齿轮91经传动轴95同步联接的第二传动齿轮92,第一从动齿轮93经从动轴96同步联接的第二从动齿轮9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1与主动齿轮35啮合,第二传动齿轮92与第一从动齿轮93啮合,第二从动齿轮94与驱动齿轮25啮合,所述传动轴95及从动轴96枢接于机架上,该传动机构90可使滚筒10顺时针转动的力矩转换成与主轴20同为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矩传递于主轴20上,为主轴20转动提供力源,其体的,当滚筒10顺时针转动时,通过第一棘轮机构30带动主动齿轮35顺时针转动,由于主动齿轮35与第一传动齿轮91啮合,从而使第一传动齿轮91反时针转动,同时第一传动齿轮91与第二传动齿轮92是同步联接的,使得第二传动齿轮92也是反时针转动,由于第二传动齿轮92与第一从动齿轮93啮合,使第一从动齿轮93顺时针转动,因第一从动齿轮93与第二从动齿轮94同步联接的,使得第二从动齿轮94顺时针转动,因第二从动齿轮94与驱动齿轮25啮合,由此使得驱动齿轮25反时针转动,由于驱动齿轮25与主轴20同步联接的,从而使得主轴20反时针转动。所述主动齿轮35、第一传动齿轮91、第二传动齿轮92、第一从动齿轮93、第二从动齿轮94及驱动齿轮25的传动比为1,也就是说滚筒10顺时针转动一圈时,通过第一棘轮机构30、主动齿轮35、第一传动齿轮91、第二传动齿轮92、第一从动齿轮93、第二从动齿轮94及驱动齿轮25驱动主轴20也是逆时针转动一圈。
请具体参阅图6所述限位机构60装设于机架上,该限位机构60用于限定轮轴51只在上下方向移动,具体的,限位机构60由固定于机架上的两组挡柱组成,两组挡柱分别挡持在轮轴51的两端,每组挡柱分别由挡柱61及齿条62组成,所述挡柱61分别挡持在轮轴51两端的左边的轮轴51外表面,所述齿条62分别挡持在齿轮55右端与齿轮55啮合,由此使得轮轴51在上下移动时齿轮55顺着齿条62啮合转动。
请参阅图12至图16,其为本发明的每组驱动机构五种不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图12为该组驱动机构右边驱动单元初始进入工作状态,左边驱动单元退出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3为该组驱动机构右边驱动单元处在工作状态中,左边驱动单元回归初始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4为该组驱动机构右边驱动单元完成一个工作过程后退出工作状态,左边驱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5为右边驱动单元回归初始工作状态,左边驱动单元处于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6为该组驱动机构右边驱动单元回归到初始状态再次进入工作状态,左边驱动单元退出工作状态示意图,两组驱动机构的凸轮107呈90度角错开排列安装,使其中一组驱动机构处在图12状态时,另一组驱动机构则处于图13的状态中,并且使得图13状态中驱动机构的右边驱动单元处于对主轴20转动做功当中,从而使本发明完成安装后即具有初始运转功能。
本发明在正常运转时,离合板22的定位柱223插置于主动链轮21的定位孔211内,此时主轴20与主动链轮21是同步联接的关系;
其中,以图12状态的驱动机构来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以驱动单元工作一次牵引滚筒10旋转360°,主动链轮21与第一链轮105传动比为2比1为例,初始状态时,主轴20带动主动链轮21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一链轮105与主动链轮21经第一链条104同步联接的,从而使得第一链轮105通过转轴106带动第二凸轮107逆时针转动,使第二凸轮107的第一凸边1071与滑轮103接触并对转动架101的左端往下压,使得转动架101在压力轮102的作用下右端向上移动,使两圆柱108向上移动时对压簧110产生压缩作用,从而使得压簧110对两圆柱108有一个反向的压力,由此使得转动架101有一个向下的压力经压力轮102施加在悬吊组件50上,经拉绳40传递至滚筒10的右端,对滚筒10施加一个顺时针转动的力矩,同时,此时滚轮52在第二配重块54的重力作用逆时针转动并在转动中向下移动,由此带动滚筒10顺时针转动,使得吊绳11向滚筒10缠绕,从而带动第一配重块12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轮轴51、滚轮52及第一凸轮53是同步联接的。因此第一凸轮53也是随着轮轴51在转动中向下移动的,并且在转动下移中凸边531与压力轮102凹槽的接触点逐步增大,即是从轮轴51的中心点到凸边531与压力轮102凹槽的接触点,会随着下移在转动中逐步增大,并且与下移高度是同等的,也就是说轮轴51的中心点向下移动了多少,同时带动第一凸轮53在下移转动中使凸边531与压力轮102凹槽接触点增大了多少,使转动架101在第一凸轮53的作用下不往下移动,使第一凸边1071对滑轮103保持下压状态。由此可使得压力组件100(转动架101)始终有一个向下的压力施加在悬吊组件50上,并经拉绳40将力源传递到滚筒10的右端,使滚筒10顺时针转动,当驱动单元运行至图13状态时,压力组件100产生的压力通过悬吊组件50及拉绳40牵引滚筒10顺时针转动了180°,滚筒10也通过第一棘轮机构30及传动机构90驱动主轴20逆时针转动了180°,从而使得主轴20对外输出动力,同时主轴20通过主动链轮21、第一链条104、第一链轮105及转轴106驱动第二凸轮107逆时针旋转了90°,此时,另一组驱动机构将有一个驱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一个退出工作状态。驱动单元继续从图13向图14状态运行,当驱动单元运行图14状态时,压力组件100产生的压力通过悬吊组件50及拉绳40牵引滚筒10顺时针转动了360°,滚筒10也通过第一棘轮机构30及传动机构90驱动主轴20逆时针转动了360°,第二凸轮107逆时针旋转了180°,此时第二凸轮107的第一凸边1071转动到与滑轮103分离,第二凸边1072应对滑轮103并呈分离状态,压力组件100施加在悬吊组件50上的压力解除,在悬吊组件50上只有压力架101及压力轮102的重力,由此使得在滚筒10的右端只有悬吊组件50、第二配重块54、压力架101及压力轮102通过拉绳40施加的重力,至此右边驱动单元停止对主轴20转动做功并进入回归初始状程序。与此同时,左边驱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滚筒10在左边第一配重块12的重力作用下反时针转动并通过第二棘轮机构将转动力施加于主轴20,为主轴20转动提供力源,在滚筒10反时针转动时,两拉绳40向滚筒10缠绕,由此带动悬吊组件50顺时转动,从而带动右边驱动单元向回归初始状态运动,当驱动单元运行到图15状态时,第一配重块12经吊绳11牵引滚筒10反时针转动了180°,滚筒10通过第二棘轮机构驱动主轴20逆时针转动了180°,从而使得主轴20对外输出动力,同时主轴20通过主动链轮21、第一链条104、第一链轮105及转轴106驱动第二凸轮107逆时针旋转了90°,此时另一组驱动机构有一个驱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一个退出工作状态。驱动单元继续从图15向图16状态运行,当驱动单元运行图16状态时,第一配重块12经吊绳11牵引滚筒10逆时针转动了360°,滚筒10通过第二棘轮机构驱动主轴20逆时针转动了360°,主轴20通过主动链轮21驱动第二凸轮107逆时针旋转了180°,至此,左边驱动单元停止对主轴20转动做功并进入回归初始状态,此时第二凸边1072与滑轮103分离,第一凸边1071与滑轮103接触并在转动中对转动架101左端往下压,由此使得右边驱动单元回归到初始状态再次进入工作状态对主轴20转动做功,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反复循环,使本发明在两组驱动机构的四个驱动单元相互配合下,主轴20得以持续的转动并对外输出动力。
本发明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20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即X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所述主轴20实际上可设置为一条,两组驱动机构共用该主轴20。
请参阅图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除了上述两组驱动机构,还可设置一组空闲驱动机构,当上述两组驱动机构的其中一组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暂停该驱动机构,并启动所述空闲驱动机构便可,由此可使不需整体停机,即可进行检修保养。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所述第一链轮105设有内八角体1051,转轴106的该端设为八面体,且转轴106的八面体可插置于第一链轮105的内八角体1051内,同时,在第一链轮105的内八角体1051的外边缘开设有螺丝孔(图中未标示),螺丝孔内有一螺丝1052,螺丝1052可抵达于所述转轴106八面体的其中一个面上,从而使转轴106与第一链轮105实现固定关系(如图8所示);当有驱动机构需要检修保养时,松开螺丝1052,把第一链轮105从转轴106的八面体退出,然后调节空闲驱动机构的转轴106,使其第二凸轮107的角度以及左右两个驱动单元与待修的驱动机构的相位保持一致即可,再将第一链轮105装入转轴106的八面体将螺丝1052拧紧固定,将空闲驱动单元的离合板22上的定位柱223推入主动链轮21的定位孔211,即可启动该空闲驱动机构,然后将需要检修驱动机构的离合板22,通拉杆24将离合板22推离主动链轮21,使定位柱223从定位孔211内退出,便可完成暂停待修驱动机构,检修后又可作为新的空闲驱动机构,用于替换新的故障驱动机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右边驱动单元压力组件100产生的压力施加在悬吊组件50经拉绳40以传递的方式施加在滚筒10的右端,并利用第二配重块54对滚轮52施加的转动力的配合下带动滚筒10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棘轮机构30及传动机构90将滚筒10顺时针的旋转力转换为与主轴20同为反时针方向的旋转力施加于主轴20,为主轴20提供转动的力源,利用左边驱动单元配重块12对滚筒10左端施加的反时针转动的重力,使滚筒10反时针转动,通过第二棘轮机构将力矩施加于主轴20上,为主轴20转动提供力源。由此可使在两组驱动机构的四个驱动单元相互配合下,本发明得以周而复始的转动,从而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20持续地转动,从而对外输出动力。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能源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可根据上述原理制作用于观赏性的适合各种场合的工艺品。使本发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设有左右两个驱动单元,该两组驱动机构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每组驱动机构均包括,
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上设有主动链轮及驱动齿轮;
枢接于主轴上的滚筒,滚筒与主轴之间设有棘轮机构,滚筒连接有第一配重块;
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滚筒的圆周外表面,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配重块;
悬吊在两拉绳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第一凸轮,两拉绳分别缠绕在对应滚轮的外表面;
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第二凸轮,所述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两圆柱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所述两圆柱分别套入在两圆柱筒内并可上下移动,两圆柱筒内的上部装设在压簧,压簧下压在两圆柱的顶端,该两圆柱筒固定于机架,所述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下压在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装设于转动架自由端连接杆的上方并经转轴同步联接有第一链轮,该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
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范围为1比1至40比1;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经传动轴同步联接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经从动轴同步联接的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传动轴及从动轴枢接于机架;
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移动;
该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同步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枢接于主轴上,该主动链轮开设有一对定位孔,主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主轴与离合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导轨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一致,离合板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在主轴上来回移动的拉杆,离合板上设有一对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插置于定位孔内以使主轴与主动链轮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的圆周外表面设有绳槽,滚筒靠近主动链轮的一端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一棘轮机构,该第一棘轮机构的棘轮通过轴承枢接在主轴上并同步联接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滚筒的另一端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二棘轮机构,该第二棘轮机构的棘轮与主轴同步联接,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及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棘爪以及用于装设棘爪的圆环,该圆环固设于滚筒的端部,所述棘轮装设于主轴应对圆环中心,棘轮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在圆环上围绕棘轮设若干个棘爪,棘爪的中部枢接于圆环上,棘爪的后端与圆环之间设有拉簧,该拉簧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的前端压紧棘轮的弹性力,每个棘爪应对一个齿槽,棘爪前端与齿槽根部的距离呈均匀变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为2比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的两端同步联接有齿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四个角位设有夹角柱,该夹角柱用于限定第一配重块不能前后左右的摆动,只能上下移动,该夹角柱固定在机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轮外轮周设有凹槽,该凹槽下压在第一凸轮的凸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自由连接杆上枢接有滑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及驱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由固定于机架上的两组挡柱组成,两组挡柱分别挡持于轮轴的两端,每组挡柱分别由一挡柱及齿条组成,所述挡柱挡于轮轴左边的轮轴表面,所述齿条挡于齿轮右端与齿轮啮合,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能上下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92640.2A CN110345024A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92640.2A CN110345024A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45024A true CN110345024A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17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92640.2A Pending CN110345024A (zh) | 2018-04-03 | 2018-04-03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45024A (zh) |
-
2018
- 2018-04-03 CN CN201810292640.2A patent/CN11034502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99255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345026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345024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242519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9236590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230578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8930639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230576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8930643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360069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8930640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9026577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500244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360067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9779857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500246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345025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8979982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500245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242516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8979983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242515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8825455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10360068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9838356A (zh)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