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4845A -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4845A
CN110344845A CN201910655536.XA CN201910655536A CN110344845A CN 110344845 A CN110344845 A CN 110344845A CN 201910655536 A CN201910655536 A CN 201910655536A CN 110344845 A CN110344845 A CN 110344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jurisdiction
cutter head
head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55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4845B (zh
Inventor
张玉伟
肖珂辉
宋战平
郑文杰
田小旭
张强
范胜元
田佳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6555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4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4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4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4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4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08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preformed concrete sla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08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preformed concrete slabs
    • E21D11/083Methods or devices for joining adjacent concrete seg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10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concrete cast in situ; Shuttering also lost shutterings, e.g. made of blocks, of metal plates or other equipment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38Waterproofing; Heat insulating; Soundproofing; Electric insulating
    • E21D11/385Seal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adjacent lin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先将金属刀头顶进到预定位置,再将管片沿金属刀头方向顶进,在顶进的同时使用核心留土开挖法逐步开挖直至达到隧道设计长度,回收刀头;管片上设有穿束孔和注浆孔,穿束孔中设有预应力筋,连接同一顶进方向上相邻的管片注浆孔中设有注浆管,注浆孔与注浆管之间设有橡胶止水圈,注浆管上设有溢流孔增大加固区域;本发明在开挖前就能提供足够强度的保护结构,减少逐节顶进时管片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减少千斤顶的损耗,减少施工能耗;管片间连接采用企口缝拼接,杜绝十字拼缝并设置橡胶止水件,提升了支护结构的防水效果;环向约束力部分靠围土提供,减少了钢筋使用;本发明方法具有安全、高效和节约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修建山岭隧道的施工难度大,施工程序复杂,现有山岭隧道主要分为岩石隧道和土质隧道两类,目前不论是岩石隧道还是土质隧道,均采用新奥法理念进行施工,即采用爆破开挖、施做初期支护、施做防水结构和浇筑二次衬砌的方法进行,该方法很适合用来挖掘岩石隧道,但在挖掘土质隧道是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点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爆破扰动对土质隧道围岩的影响明显,常常造成超挖现象,同时也无法再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第二、土质隧道稳定性较差,长期变形较大,与新奥法允许围岩变形的理念不相符。目前关于土质隧道还没有较好的施工辅助装置和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与施工方法,能够在开挖前提供保护结构,减少设备损耗,减少施工能耗以及提升防水效果,具有安全、经济、节能和防水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若干节支护结构沿顶进方向相互连接构成一定长度的隧道,每一节支护结构由顶部结构、左侧结构、底部结构、右侧结构彼此连接围合而成,所述顶部结构由至少三片顶部管片相接组成;所述左侧结构至少包括一片左侧管片;所述右侧结构至少包括一片右侧管片;所述底部结构至少包括两片底部管片;所述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和右侧管片上均设置有穿束孔18和注浆孔19,所述注浆孔19中打入有注浆管20;所述注浆管20上设置有溢浆孔 21;
第一节支护结构的管片,其长度两两不相同,也不与其后连接的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的长度相同,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之后的每节管片与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的长度都相同。
所述顶部管片之间,左侧管片之间,右侧管片之间,底部管片之间或它们相互之间的连接都采用企口缝连接。
所述穿束孔18内穿有预应力筋22。
所述注浆管20与注浆孔19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23。
在相邻的任意所述管片之间均设有橡胶密封垫24。
采用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进行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1.1根据设计,制作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右侧管片和底部管片;
1.2在预定隧道开挖面前方设置反力墙,在反力墙上设置千斤顶底座,在千斤顶底座上设置千斤顶;
1.3在预定隧道开挖面和反力墙之间沿预定顶进方向设置导轨;
步骤二:
2.1沿第一顶部导轨将第一顶部刀头1顶入预定的隧道顶部;
2.2将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第一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顶部刀头1前后相连;
2.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一支撑15;
步骤三:
3.1沿第二顶部导轨将第二顶部刀头2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顶部导轨设置在第一顶部导轨一侧,所述第二顶部刀头2与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一侧相接;
3.2将第一节第二顶部管片9沿第二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二顶部刀头2前后相连;
3.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二支撑16;
步骤四:
4.1沿第三顶部导轨将第三顶部刀头3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三顶部导轨设置在第一顶部导轨另一侧,所述第三顶部刀头3与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另一侧相接;
4.2将第一节第三顶部管片10沿第三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三顶部刀头3前后相连;
4.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三支撑17;
步骤五:
按照以上步骤二到步骤四的规律重复进行,直到将剩余顶部刀头和顶部管片打入土体,并开挖对应土体设置对应支护;
步骤六:
6.1将第一左侧刀头4沿第一左侧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左侧导轨设置在相邻顶部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一左侧刀头4与相邻顶部刀头一侧相接;
6.2将第一节第一左侧管片11沿第一左侧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左侧刀头4前后相连;
6.3将第一右侧刀头5沿第一右侧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右侧导轨设置在相邻顶部导轨另一侧,所述第一右侧刀头5与相邻顶部刀头另一侧相接;
6.4将第一节第一右侧管片12沿第一右侧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右侧刀头5前后相连;
步骤七:
按照步骤六的规律重复进行,直到将剩余左侧刀头和右侧刀头以及左侧管片和右侧管片打入土体;
步骤八:
8.1将第一底部刀头6沿第一底部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底部导轨设置在相邻左侧导轨一侧,所述第一底部刀头6与相邻左侧刀头4一侧相接;
8.2将第一节第一底部管片13沿第一底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底部刀头6前后相连;
8.3将第二底部刀头7沿第二底部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底部导轨设置在相邻右侧导轨一侧,所述第二底部刀头7与相邻右侧刀头5一侧相接;
8.4将第一节第二底部管片14沿第二底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二底部刀头7前后相连;
步骤九:
按照步骤八的规律重复进行,直到将剩余底部刀头和底部管片打入土体;
步骤十:
拆除开挖顶部土体后,根据管片设置的对应支撑结构,再将其余土体挖出,此时所有金属刀头与第一节管片全部打入预定位置,完成第一节支护结构的施工;
步骤十一:
按照步骤二到步骤十中的规律重复进行第二节支护结构、第三节支护结构的施工,直到达到预定隧道长度;所不同的是,在以后的施工中,不需要预先打入金属刀头;
步骤十二:
达到预定隧道长度后,在所有管片的穿束孔18中穿过预应力筋 22,进行穿束张拉,检查连接强度合格后进行灌浆、封锚。
步骤十三:
在所有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右侧管片和底部管片的注浆孔19 处嵌入橡胶止水圈23;然后插入注浆管20,通过设置在注浆管20上的溢浆孔21对围岩进行注浆,然后封堵注浆管20。
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沿顶进方向的前端设置有刃状刀头,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沿顶进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企口缝,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 垂直于顶进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企口缝与相邻刀头相接,其余刀头均按照此原则设计。
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顶进方向的前端设置有企口缝与第一顶部刀头1相接,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顶进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企口缝与第二节第一顶部管片相接,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 8垂直于顶进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企口缝与相邻管片相接,其余管片均按照此原则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传统方法开挖之后再给围岩注浆,应用本发明在开挖前就可以提供有足够强度的保护结构;采用管片逐节顶进的施工方法,可以减少每次顶进时管片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使千斤顶能够提供充足的推进力,从而减少千斤顶设备的损耗,减少了能耗;刀头设计简单,可重复利用;在预制管片的连接上采用企口缝拼接,并且由于管片的长短不一,可以避免十字拼缝,还通过设置橡胶止水垫和橡胶止水圈,大大提升了支护结构的防水效果;环向预制管片的约束力部分靠围土提供,减少了钢筋使用,节约了施工材料;因而本发明方法具有安全、高效和节约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预制管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企口缝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注浆孔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施工顺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顶部刀头;2、第二顶部刀头;3、第三顶部刀头; 4、第一左侧刀头;5、第一右侧刀头;6、第一底部刀头;7、第二底部刀头;8、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9、第一节第二顶部管片;10、第一节第三顶部管片;11、第一节第一左侧管片;12、第一节第一右侧管片;13、第一节第一底部管片;14、第一节第二底部管片;15、第一节第一支撑;16、第一节第二支撑;17、第一节第三支撑;18、穿束孔;19、注浆孔;20、注浆管;21、溢浆孔;22、预应力筋;23、橡胶密封圈;24、橡胶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若干节支护结构沿顶进方向相互连接构成一定长度的隧道,每一节支护结构由顶部结构、左侧结构、底部结构、右侧结构彼此连接围合而成,具体地,所述顶部结构由至少三片顶部管片相接组成;所述顶部结构一侧与左侧结构的另一侧相接,左侧结构的一侧与底部结构的另一侧相接;所述左侧结构至少包括一片左侧管片;所述顶部结构的另一侧与所述右侧结构的一侧相接,所述右侧结构的另一侧与底部结构的一侧相连;所述右侧结构至少包括一片右侧管片;所述底部结构至少包括两片底部管片。
参见图3和图4,所述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和右侧管片上均设置有穿束孔18和注浆孔19,所述穿束孔内34穿有预应力筋22,所述注浆管20与注浆孔19之间设有橡胶止水圈39密封。
参见图1,第一节支护结构的管片,其长度两两不相同,也不与其后连接的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的长度相同,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之后的每节管片与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的长度都相同。
参见图3,所述顶部管片之间,左侧管片之间,右侧管片之间,底部管片之间或它们相互之间的连接都采用企口缝连接。
参见图4,在相邻的任意管片之间均设有橡胶密封垫24。
参见图5,采用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进行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1.1根据设计,制作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右侧管片和底部管片;
1.2在预定隧道开挖面前方设置反力墙,在反力墙上设置千斤顶底座,在千斤顶底座上设置千斤顶;
1.3在预定隧道开挖面和反力墙之间沿预定顶进方向设置导轨;
步骤二:
2.1沿第一顶部导轨将第一顶部刀头1顶入预定的隧道顶部;
2.2将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第一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顶部刀头1前后相连;
2.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一支撑15;
步骤三:
3.1沿第二顶部导轨将第二顶部刀头2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顶部导轨设置在第一顶部导轨一侧,所述第二顶部刀头2与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一侧相接;
3.2将第一节第二顶部管片9沿第二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二顶部刀头2前后相连;
3.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二支撑16;
步骤四:
4.1沿第三顶部导轨将第三顶部刀头3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三顶部导轨设置在第一顶部导轨另一侧,所述第三顶部刀头3与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另一侧相接;
4.2将第一节第三顶部管片10沿第三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三顶部刀头3前后相连;
4.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三支撑17;
步骤五:
5.1将第一左侧刀头4沿第一左侧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左侧导轨设置在相邻顶部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一左侧刀头4与相邻顶部刀头一侧相接;
5.2将第一节第一左侧管片11沿第一左侧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左侧刀头4前后相连;
5.3将第一右侧刀头5沿第一右侧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右侧导轨设置在相邻顶部导轨另一侧,所述第一右侧刀头5与相邻顶部刀头另一侧相接;
5.4将第一节第一右侧管片12沿第一右侧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右侧刀头5前后相连;
步骤六:
6.1将第一底部刀头6沿第一底部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底部导轨设置在相邻左侧导轨一侧,所述第一底部刀头6与相邻左侧刀头4一侧相接;
6.2将第一节第一底部管片13沿第一底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底部刀头6前后相连;
6.3将第二底部刀头7沿第二底部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底部导轨设置在相邻右侧导轨一侧,所述第二底部刀头7与相邻右侧刀头5一侧相接;
6.4将第一节第二底部管片14沿第二底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二底部刀头7前后相连;
步骤七:
拆除开挖顶部土体后,根据管片设置的对应支撑结构,再将其余土体挖出,此时所有金属刀头与第一节管片全部打入预定位置,完成第一节支护结构的施工;
步骤八:
按照步骤二到步骤七中的规律重复进行第二节支护结构、第三节支护结构的施工,直到达到预定隧道长度;所不同的是,在以后的施工中,不需要预先打入金属刀头;
步骤八:
达到预定隧道长度后,在所有管片的穿束孔18中穿过预应力筋 22,进行穿束张拉,检查连接强度合格后进行灌浆、封锚。
步骤九:
在所有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右侧管片和底部管片的注浆孔19 处嵌入橡胶止水圈23;然后插入注浆管20,通过设置在注浆管20上的溢浆孔21对围岩进行注浆,然后封堵注浆管20。
参见图6和图3,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沿顶进方向的前端设置有刃状刀头,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沿顶进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企口缝,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垂直于顶进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企口缝与相邻刀头相接,其余刀头均按照此原则设计;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顶进方向的前端设置有企口缝与第一顶部刀头1相接,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顶进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企口缝与第二节第一顶部管片相接,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垂直于顶进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企口缝与相邻管片相接,其余管片均按照此原则设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反力墙千斤顶和导轨分别将金属刀头、第一节管片、第二节管片和第若干节管片依次打入,在顶入管片的同时,使用核心留土开挖法逐步掘进,直到达到预设隧道长度;达到隧道预设长度后用预应力筋22穿过穿束孔18将同一顶进方向上两块相邻的管片连接在一起,再给注浆孔19内设置橡胶密封圈23,然后把注浆管20打进设有橡胶密封圈的注浆孔19内,给注浆管20注浆,浆液从注浆孔19的溢流孔流出到围岩中,凝固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结构。

Claims (8)

1.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若干节支护结构沿顶进方向相互连接构成一定长度的隧道,其特征在于,每一节支护结构由顶部结构、左侧结构、底部结构、右侧结构彼此连接围合而成,所述顶部结构由至少三片顶部管片相接组成;所述左侧结构至少包括一片左侧管片;所述右侧结构至少包括一片右侧管片;所述底部结构至少包括两片底部管片;所述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和右侧管片上均设置有穿束孔(18)和注浆孔(19),所述注浆孔(19)中打入有注浆管(20);所述注浆管(20)上设置有溢浆孔(21);
第一节支护结构的管片,其长度两两不相同,也不与其后连接的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的长度相同,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之后的每节管片与第二节支护结构的管片的长度都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管片之间,左侧管片之间,右侧管片之间,底部管片之间或它们相互之间的连接都采用企口缝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束孔(18)内穿有预应力筋(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20)与注浆孔(19)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任意管片之间均设有橡胶密封垫(24)。
6.采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进行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1.1根据设计,制作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右侧管片和底部管片;
1.2在预定隧道开挖面前方设置反力墙,在反力墙上设置千斤顶底座,在千斤顶底座上设置千斤顶;
1.3在预定隧道开挖面和反力墙之间沿预定顶进方向设置导轨;
步骤二:
2.1沿第一顶部导轨将第一顶部刀头(1)顶入预定的隧道顶部;
2.2将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第一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顶部刀头(1)前后相连;
2.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一支撑(15);
步骤三:
3.1沿第二顶部导轨将第二顶部刀头(2)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顶部导轨设置在第一顶部导轨一侧,所述第二顶部刀头(2)与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一侧相接;
3.2将第一节第二顶部管片(9)沿第二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二顶部刀头(2)前后相连;
3.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二支撑(16);
步骤四:
4.1沿第三顶部导轨将第三顶部刀头(3)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三顶部导轨设置在第一顶部导轨另一侧,所述第三顶部刀头(3)与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另一侧相接;
4.2将第一节第三顶部管片(10)沿第三顶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三顶部刀头(3)前后相连;
4.3开挖对应区域的土体,并设置第一节第三支撑(17);
步骤五:
按照以上步骤二到步骤四的规律重复进行,直到将剩余顶部刀头和顶部管片打入土体,并开挖对应土体设置对应支护;
步骤六:
6.1将第一左侧刀头(4)沿第一左侧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左侧导轨设置在相邻顶部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一左侧刀头(4)与相邻顶部刀头一侧相接;
6.2将第一节第一左侧管片(11)沿第一左侧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左侧刀头(4)前后相连;
6.3将第一右侧刀头(5)沿第一右侧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右侧导轨设置在相邻顶部导轨另一侧,所述第一右侧刀头(5)与相邻顶部刀头另一侧相接;
6.4将第一节第一右侧管片(12)沿第一右侧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右侧刀头(5)前后相连;
步骤七:
按照步骤六的规律重复进行,直到将剩余左侧刀头和右侧刀头以及左侧管片和右侧管片打入土体;
步骤八:
8.1将第一底部刀头(6)沿第一底部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底部导轨设置在相邻左侧导轨一侧,所述第一底部刀头(6)与相邻左侧刀头(4)一侧相接;
8.2将第一节第一底部管片(13)沿第一底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一底部刀头(6)前后相连;
8.3将第二底部刀头(7)沿第二底部导轨顶入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底部导轨设置在相邻右侧导轨一侧,所述第二底部刀头(7)与相邻右侧刀头(5)一侧相接;
8.4将第一节第二底部管片(14)沿第二底部导轨顶进到预定位置,并与第二底部刀头(7)前后相连;
步骤九:
按照步骤八的规律重复进行,直到将剩余底部刀头和底部管片打入土体;
步骤十:
拆除开挖顶部土体后,根据管片设置的对应支撑结构,再将其余土体挖出,此时所有金属刀头与第一节管片全部打入预定位置,完成第一节支护结构的施工;
步骤十一:
按照步骤二到步骤十中的规律重复进行第二节支护结构、第三节支护结构的施工,直到达到预定隧道长度;所不同的是,在以后的施工中,不需要预先打入金属刀头;
步骤十二:
达到预定隧道长度后,在所有管片的穿束孔(18)中穿过预应力筋(22),进行穿束张拉,检查连接强度合格后进行灌浆、封锚。
步骤十三:
在所有顶部管片、左侧管片、右侧管片和底部管片的注浆孔(19)处嵌入橡胶密封圈(23);然后插入注浆管(20),通过设置在注浆管(20)上的溢浆孔(21)对围岩进行注浆,然后封堵注浆管(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沿顶进方向的前端设置有刃状刀头,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沿顶进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企口缝,所述第一顶部刀头(1)垂直于顶进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企口缝与相邻刀头相接,其余刀头均按照此原则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顶进方向的前端设置有企口缝与第一顶部刀头(1)相接,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沿顶进方向的后端设置有企口缝与第二节第一顶部管片相接,所述第一节第一顶部管片(8)垂直于顶进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企口缝与相邻管片相接,其余管片均按照此原则设计。
CN201910655536.XA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0344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5536.XA CN110344845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5536.XA CN110344845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4845A true CN110344845A (zh) 2019-10-18
CN110344845B CN110344845B (zh) 2021-03-30

Family

ID=6817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5536.XA Active CN110344845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484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898A (ja) * 1993-06-23 1995-01-13 Kajima Corp シールド用セグメント
JPH07310496A (ja) * 1993-10-19 1995-11-28 Daiho Constr Co Ltd シールドトンネル築造方法
CN102536273A (zh) * 2012-03-30 2012-07-04 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26m大跨度空间一次成型建造工法
CN205532623U (zh) * 2016-03-03 2016-08-31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特殊岩土盾构隧道管片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898A (ja) * 1993-06-23 1995-01-13 Kajima Corp シールド用セグメント
JPH07310496A (ja) * 1993-10-19 1995-11-28 Daiho Constr Co Ltd シールドトンネル築造方法
CN102536273A (zh) * 2012-03-30 2012-07-04 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26m大跨度空间一次成型建造工法
CN205532623U (zh) * 2016-03-03 2016-08-31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特殊岩土盾构隧道管片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4845B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20991A1 (zh) 一种改建盾构隧道进行矿山法施工的方法
CN106761778B (zh) 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工艺
CN104653187B (zh) 富水砂层地质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
CN103643979B (zh) 用于巷道临时支护的液压支架及其架设、使用方法
CN104453930B (zh) 一种隧道预衬砌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
CN202690082U (zh) 一种预防隧道变形沉降的组合钢架结构
CN209179761U (zh) 穿越高角度逆冲富水富砂断层隧道支护体系
CN104389612A (zh) 一种隧道局部塌方的治理方法
CN109578027A (zh)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及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CN106894830B (zh) 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的双曲拱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8966352U (zh) 一种软弱岩质区域隧道的支护结构
CN109403985A (zh) 极软弱破碎围岩层的门式挑顶工法
CN108868834A (zh)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侵限换拱施工临时支护体系
CN205532619U (zh) 一种黄土隧道支护系统
CN107035383A (zh) 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支护结构及其开挖方法
CN109184704A (zh) 一种小净距隧道开挖及中夹岩加固技术
CN209261598U (zh) 一种适用于大断面暗挖隧道的加强拱盖结构
CN108374674B (zh) 六导洞十二步地下空间开挖支护方法
CN108708742A (zh) 用于混凝土管片锚杆偏位的联合支护结构
CN211851855U (zh) 一种通过泥质破碎带的巷道支护结构
CN110344845A (zh) 一种土质隧道模块化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942780U (zh) 一种隧道交叉口超前支护结构
CN112855176B (zh) 一种深挖方大倾角小口径隧道锚快速开挖方法
CN206144569U (zh) 一种封闭的预支护隧道结构
CN104500076A (zh) 超大断面、大跨径塌方冒顶散体隧道开挖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