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44A - 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44A
CN1103444A CN94115349A CN94115349A CN1103444A CN 1103444 A CN1103444 A CN 1103444A CN 94115349 A CN94115349 A CN 94115349A CN 94115349 A CN94115349 A CN 94115349A CN 1103444 A CN1103444 A CN 1103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parameter
program
yarn
numerical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15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治·斯菲林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Barmag AG
Original Assignee
Barma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rmag AG filed Critical Barmag AG
Publication of CN1103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2Counting, measuring, recording or regis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Loom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其中多 条纱线位于相应数量的彼此相同形式的生产位置(4, 5,5')上。同时,在这种设备的所有生产位置上同时 和连续地检测至少一个信号(10,10',10''),以及在一 个或少数个所谓的参考位置亦即生产位置(4)上确定 至少一个附加信号(7,8,9,11)。通过在这些参考位 置上所有测知信号的相互关系并借助在那样情况下 存在的相关知识,就可评定关于所生产产品的一个或 多个典型性能的相关结果。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个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其中,多条纱线位于相应数量的彼此相同形式的生产位置上。
为生产化学纤维纱线,一般应用的设备由多个相同形式的生产位置组成,其中,分别实施相同形式的和同时运行的生产步骤。同时每个相同形式的程序通过多个影响数值加以确定,由于它们总的结果,在相应生产位置上制造的纱线质量得以限定。
一个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已通过EP0439106A1所公开。同时,在借助假捻技术和通过变形工艺生产合成纤维纱线时,单个的生产位置是如此监视的,即,参考信号是从多个生产位置处测量程序参数获得的。
同时最简单的评估形式在于一个横截面构成,它以相同等级方式评价所有的生产位置。然后根据所有生产位置的横截面,获得一个关于整个工艺或产品质量的结论。但是,这些结构作为绝对的数值却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取决于生产位置的状态。如果在所有生产位置的程序变化过程相对于本来希望的状态是均匀移动的,那么在横截面构成时就不会产生在生产位置相互间的有效偏移。因此,横截面的均匀性就表现为希望的程序变化过程存在的标志,而整个程序本身则不以希望的方式运行。
本发明目标在于确定一个方法,其中,通过可以接受的测量和评估耗费,能在一个多位置纺织机的所有位置上实现一个最大可能均匀的和同样良好的生产程序控制。
本发明目标是用权利要求1特征表示的方法实现的。该方法有利的变型方案记载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本发明变型方案意味着将所有生产位置中的程序参数(测量值)与所谓的参考位置进行比较,该参考位置的程序变化过程被假定作为一个理想的要调节的程序变化的代表。由此,通过有目的地影响这个参考位置的程序参数试图接近相应希望的程序变化过程。然后人们可以通过将每个单独位置的共同的程序参数与参考位置相比较得出,实际的程序过程如何接近希望的程序过程和由此测定一个用于评价生产的纱线的质量信号。同样,全部的生产位置通过决定性的参数就可以统一地控制了。
其上预先确定一个希望的纱线特性偏移的参考数值由相关的生产位置获得。为此作为优选,用作参考数值的是通过它对参考位置的决定性程序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信号。两个优选方式确保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在单个生产位置上关于程序控制的结论。
因此为测量程序参数以及评估获得的程序数据必需的耗费是随着参考位置的数目而增加的。但是,如果人们例如在一个具有216个生产位置的纺织机上要测定所有重要的程序参数时,那么为此在所有生产位置上必须付出相同的设备花费以及对由216个生产位置得出的数据同时加工处理。为此必需的成本对于实际的应用场合是不可接受的。因而限制在一个或几个参考位置上就明显地减少了设备方面的耗费。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给出一个在相应数量的彼此相同形式的生产位置上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可以与实际存在的生产程序或进一步加工程序的种类无关地应用在纺织机中。
设备的所有生产位置都装备有测量装置,借助它们可以至少连续地检测一个测量参数的信号,而这些测量参数对于相应生产位置的程序变化过程之判断是特别有用的。
除了这些在每个生产位置存在的测量值检测仪器,在该设备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生产位置上,可检测一个附加的关于程序状态的信号,以便达到更精确地判断实际的程序变化过程。同时不仅直接可调节的程序参数,而且只是间接地对于程序判断有用的参量都可以用机械方式测得。
所有这些不仅在单个的生产位置上而且在这个或这些参考位置上测得的参量都被送到一个前置的评估单元中,而该评估单元就在给定情况下从测得的数值中评定由此推导出的并同样对于判断很有用的特性参量。对于这个前置的评估单元来说,在给定情况下存在的测量参数之间相互关系或者同时导出的特性参量是公知的,因此,根据这些单个数值并通过适当的相互关系就可以获得关于参考位置或者生产位置程序状态的判断结论。
作为进一步的评定步骤,这些相关结果是通过一个在该前置的评估单元中自动运行的并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典型的产品特性(例如颜色性能,纱线在筒管运行期间的均匀度等)所作的评定而得以检验的和由此推导出用于进一步影响单个或少数几个参考位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做出关于生产位置上产品质量的判定结论。一个关于每个生产位置上产品质量的结论还可以借助一个质量参数获得。这个质量参数可以通过该或这些程序参数与规定的额定数值相比较或通过与参考位置的程序参数相比较来求得。
在一个多工位纺织机中控制生产的纱线质量的中心点是通过所有生产位置离开时生产的纱线特性均匀度。为此,根据精确的在这或这些参考位置上的程序变化过程资料确定调节参数,它们以相同的方式预先确定在多工位机的所有生产上各个希望的程序参数。此外,该调节参数测定的类型取决于相应存在的程序。同时,参考位置被视为整个设备中的程序变化过程的代表。和由此做出用于控制其他生产位置的结论。
在评估参考位置的测量参数以及来自单个生产位置的信号时,要限定公差带,它包围着相应的测量参数的平均值和它的宽度对应于允许的额定值偏移。因此,首先是测量参数信号的高频部分被消除,不然的话这些高频部分对于评估测得信号的结论效力有明显影响。
因为在这种设备控制情况下,对单个生产位置的控制只存在一个较小的影响,所以在一个测量参数或者由此导出的数值离开了允许的数值范围时,该前置的评估单元就必须进行一个反应。如果在一个生产位置或参考位置上出现一个更加短暂的这类状态时,那么这个生产位置就被中断或者作为缺陷工况标志出来。如果在一个仅为一个参考位置的设备中,这个参考位置已涉及到一个测量参数的偏移,那么整个设备必须中断或被检查。
该前置评估单元的中心任务是,对与程序相关的生产位置参数如此控制,即总的作用可以实现希望的产品特有的性能。为此在一个多工位纺织机中,应该重视生产结果在所有位置上的均匀性。由于对许多加工成相应的完工产品还要进行典型的继续加工,所以单个筒管的特性对于继续加工步骤来说只可以有最小的差别。除了实现尽可能均匀的生产结果以外,理所当然地还有每个生产的纱线品质或对于每个生产位置的完工筒管质量都应得以控制和确保。
为实现这个目标,在参考位置进行尽可能多的关于产品特性或程序变化过程的测量。同时,不仅单个的参数或者测量参数而且至少两个参数或测量参数的组合都可以用作程序过程的监视。作为典型方式,而不是局限在下面罗列的这些测量参数上;根据相应存在的程序,下面的程序参数可被测量和用于检验:
-在卷绕过程之前纱线应力的检测;
-已卷绕的筒管之轮廓检测;
-借助适当的测量方法,检测所谓的K-数值,检测往复频率相对筒管转数的比例(此处首先还是间接测量关于典型的纱线性能的信号频率比例);
-确定已生产的纱线之弹性模数。
除了在纱线于生产位置内运行期间测量单个的参数以外,还可以在一个生产位置内纱线运行的不同位置上,同时安置多个相同形式的传感器或不同传感器的相同形式之组合。通过这种形式的组合还可以发现和测定在纱线运行期间纱线的变化。由此,就可以在给定情况下获得另外描述的程序特性参数。
在一个生产程序内部,还可以根据单个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资料,获得关于一个在生产位置中以典型方式发生的纱线或单个程序参数的缺陷状况之结论。如果人们现在以这种性能方式来检查单个典型的信号变化或典型的信号变化之组合,那么借助适当的比较方法就可以辨别出这些不希望的性能方式和在给定情况下追溯到一定的设备构件上。这种在信号变化范围内型频率的识别就可以获得例如一个关于机器运动构件校正频率的结论。
如果在这些或这个参考位置上检测多个信号,而从这些信号中可以得出用于整个设备程序控制的结论时,那么就必须相反地在另外的生产位置上由中央评估单元控制多个调节装置并提供相同的调节数值。通过这种根据参考位置的信号直接影响单个的生产位置,就可以在考虑所谓的均匀性情况下实现尽可能精确的单个位置的程序控制。
除了直接控制生产程序以外,还可以根据测得的和已校正或评定的测量信号得出用于每个生产位置上加工好的筒管质量的结论。由此通过自动的评估和论证,单个筒管的加工质量被检测和在生产程序期间或生产程序结束之后自动作为特征编入这些生产程序中。
本发明另外的优点、特征和应用可能方案可结合附图从下面的实施例说明中获得。
在附图中表示:
图1是一个典型的控制纱线生产质量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化学纤维纱线的程序图,
图3是在按照图2生产化学纤维纱线时借助加热的导丝辊实现的一个典型温度控制图,和
图4是三个生产位置的结构简图。
图1表示一个可能的按照本发明构思的多位置纺织机质量控制实施例。
该多位置纺织机包括数个相同形式的生产位置,它们在图1中如下描述:
-一个用于精确测知程序变化过程的参考位置4。代替只有一个参考位置,还可以应用少数几个另外的参考位置。
-另外的未确定数目的生产位置,此处例如通过生产位置5及5′来描述。
所有生产位置共同设置有带一个传感器10及10′及10″(经常为纱线张力测量装置)和必要时带另外少数几个传感器11及11′及11″的程序变化过程监视装置。这些传感器的数据例如作为纱线张力信号15及另外测量数值16的信号被传递到一个前置的评估单元1中。此外还可以在参考位置4上设置另外的测量数值例如筒管轮廓检测装置7,K-值检测装置8,E模量检测装置9以及另外的程序传感器11(频率分析等等)。这些测量装置的信号作为不同的测量信号14同样输入到前置的评估单元。
该前置的评估单元1现在是用于鉴定由测量值导出的数值以及用于所有从测量值发送器同时获得的信号相互关系。
为了在这个评估单元中自动运行的评定过程,必须向该评估单元提供关于希望的产品特性值的规定以及关于实际上出现的程序关系的规定。借助这些规定以及一个相应自动运行的结论逻辑,该前置的评估单元1就可以做出关于在参考位置4以及生产位置5,5′…中程序状态的结论。这些结论就借助公知的程序过程导出关于参考位置4以及生产位置5和5′的程序控制的规定(程序)。
这些控制信息则以不同的类型和方式被输入到不同的生产位置处。所有参考位置,因为它们应该最大可能地受到控制(影响),则通过下面调节回路17,可局部进行调节。因此该前置的评估单元给这个局部的调节电路确定用于影响(控制)程序的额定值(对于每个可调节的数值最好一个分开的调节电路)。该局部的调节电路用于程序运行的相应改变。这些程序变化则又通过传感器7至11测得和作为测量信号回送到前置的评估单元1处。亦即该程序就生产的产品质量而言是在一个质量调节回路中制导的。
所有另外的生产位置5,5′…直线获得用于影响不同的程序参数的调节数值而代替在参考位置利用的额定值。这就是在生产位置5及5′中的调节数值12及13。还有此处,在预定的调节数值基础上,产生一个对生产位置中程序的影响作用,这些生产位置通过传感器10′及10″和必要时11′及11″检测和通过信号15和必要时16又回输到前置的评估单元去。依此关于这些生产位置形成一个质量控制,但是这个控制是以参考位置中的理想程序控制为基础和得到那里实现的质量调节支持。
因此,质量控制是依靠测得数值的回送信号连接18以及预定参数19的调节值或额定值的输出来建立和在运行中保持的。
对于产品质量正确的控制有中心意义的是,希望产品特性值以及在一个当前的程序中出现的程序关系3。这些特性值和程序关系是按照前置评估单元1的存在程序预先确定的,并在理想情况中包含所有为实现一个最佳生产结果所必需的特性数值。这些规定不仅可以被质量控制装置的制造者而且可以由质量控制系统的应用者来确定或改变。因此可以使该程序控制装置对于变化的生产过程实现一个广泛的适应性。
图2表示典型的用合成纤维生产筒管的结构方案。其中,纱线23借助导纱装置21从一个挤压和纺纱单元20抽出和借助一个往复装置27而卷绕到一个空筒管上。在导线装置21中,通过适当的措施使纱线具备希望的物理特性如抗拉强度,延展性,纤度和其他。该纱线还可以通过此处未描述的变形装置来导送,以便实现希望的表面特性。
与这种真正的纱线生产和精加工相连接,可以是在图1中下方区域描述的在一个筒管上的卷绕工作。为此,该连续拉出的纱线23通过一个头部导纱器25导引到一个往复装置27上,该往复装置就开始使纱线以往和返方式布设在本身转动的空筒管28或此后本身转动的筒管包29上。这为使筒管包转动必需的驱动电机30可通过调节装置31如此控制,即在筒管包表面上的圆周速度总是保持常数。同时,该往复装置的频率是通过驱动电机确定的,该电机由调节装置32控制。在筒管芯轴电机30的转数和往复运动频率之间的协调一致是通过同步作用实现的,同时该往复控制装置32由转数测量装置44提供筒管芯轴的转数。通过选择适当的往复原则,就可在筒管上实现希望的纱线敷设特性。
在导纱装置21和往复装置27之间或头部导纱器25之间接入一个纱线拉力测量仪24,它能对纱线拉力实现连续的检测。该纱线拉力信号则通过一个过滤器33消除有干扰作用的高频振荡和然后作为该拉力的记录信号34输入到评估装置35中。
该中央评估装置35是负责用于如此控制在程序中存在的执行环节,以实现一个理想的程序变化过程。作为这个程序的执行环节首先称之为如下:
31  用于筒管驱动的执行机构,
32  用于往复驱动的执行机构
36,37,38  导线装置的执行机构;
39  用于导纱加热的执行机构;
40  用于计量泵的执行机构;
41  用于挤压转数的执行机构;
42  用于加热挤压机的执行机构;
43  冷却空气流的控制(影响)。
此处,所有这些调节数值的准确协调是为了纱线毫无问题生产以及使纱线校准到希望特性的先决条件。
图3以简图方式表明三个生产位置4,5和5′。在每个生产位置上分别生产一条纱线23及23′及23″。同时涉及图2中总程序的一部分内容,其中,导纱装置和纱线张力测量装置作了详细地表示。但是,还可以涉及一个在任何其他生产化学纤维纱线的机器上的生产位置。例如一个假捻卷曲机上的生产位置。关于本申请范围内的生产,不仅理解为纺织,而且还理解为纱线的加工。
在每个生产位置处,该纱线是通过一个导纱装置45及45′和45″从原来的生产区拉出的。每根纱线在经过导纱装置以后通过一个纱线张力传感器24及24′和24″,这些传感器包括一个转向导纱器和本身的传感器。
该导纱装置22及22′和22″是被加热的。通过这种加热作用,其可通过相应的传感器24,24′和24″测得,纱线张力,得以影响控制。在生产位置4处,同时完成所测得的纱线应力的调节。由此,该生产位置4用作参考位置。该称为纱线应力的测量参数被预先确定用于一个调节器47。调节器47依据额定值s产生一个用于加热控制的调节信号39。通过这种调节导纱装置22之温度的控制作用,传感器24上的纱线应力就保持常数。
该调节信号39,作为调节信号39′及39″现在通过导线48,同样地以预先确定用于其余生产位置5及5′的加热控制装置。由此,这些其他生产位置上导纱装置22′和22″的温度就可调节到与参考位置相同。
此外,该调节信号39还要继续送到局部的评估单元46去和在那里与额定值S进行比较。这个比较还可以相对一个位于额定值两侧的公差带进行。由此,为了调节质量而获得一个质量信号Q1。在其余的生产位置,通过相应的纱线应力传感器24′及24″,同样可测得纱线应力和测量值分别被确定用于一个和生产位置对应设置的局部评估单元46′及46″并在那里与在参考位置4中测得的纱线应力信号相比较。由此,质量信号Q2及Q3就可获得。
现在应该希望的是,在这些位置上的测量值同样保持常数。但是,在生产位置5及5′还可能出现故障,它们很可能从一个可限定的阈值起导致在相应的生产位置的生产程序发生中断。
代替在局部的评估单元46′及46″中发送质量信号Q2及Q3,还可以想到,将测得的纱线应力信号回送到一个按照图1的中央评估单元去。
图4以简图方式表明了三个生产位置5,5′和5″。在每个生产位置上,各生产一条纱线23,23′和23″。同时涉及一种由例如聚酯制成的化学纤维纱线。所表明的是,将一个纺织位置的下边部分作为生产位置。但是,还可以涉及一个在任何另外的生产化学纤维纱线机械中的生产位置,例如一个假捻卷曲机的生产位置。关于生产的概念,在本申请范围内不仅理解为纺织而且还理解为纱线的加工。在每个生产位置处,纱线通过一个导纱装置22,22′,22″从本来的生产区抽出。然后每条纱线经过一个带转向导纱器49和本身传感器24的纱线应力传感器。接着,纱线到达一个头部导纱器50。与头部导纱器50相连接,使纱线通过往复装置27以往复方式进行布设和由此卷绕在一个筒管28上。该筒管28在筒管芯轴51上构成。该筒管芯轴51是如此驱动的,即形成的筒管具有一个不变的圆周速度。为此,设置一个测量辊52,它以圆周接触方式靠置在筒管上。
该导纱装置22,22′,22″是被加热的。为此,各设置一个加热装置53.1,53.2,53.3。通过这种加热作用,这由相应的传感器24测得的纱线应力就得以影响控制。在生产位置5上同时完成一个对测得的纱线应力的调节。由此,该生产位置5用作参考位置。该测量参数,亦即纱线应力被确定用于一个调节器54。该调节器54依据额定值S产生一个用于加热控制装置53.1的调节信号55。通过这种调节导纱装置22温度的调节作用,在传感器24上的纱线应力就保持常数不变。
现在,该调节信号同样地被确定用于其余生产位置5′和5″的加热控制装置22′和22″。由此,这些其他生产位置的导纱装置22′和22″的温度就可调节到与参考位置相同。
此外调节信号55在生产位置5的计算器56.1中与额定值S或一个位于该额定值两侧的公差带相比较。由此,就获得一个用于调节质量的质量信号。在其余的生产位置处,现在起通过相应的纱线应力传感器24,24″同样可以测得纱线应力并通过导线57.2,57.3,该测量值分别确定送于与生产位置对应设置的计算器56.2,56.3中。现在应该期望的是,在这些位置处的测量值同样保持常数。但是,在生产位置5′或5″处还可能出现干扰,正如对于生产位置5″在指示的计算器56.3的记录仪上表示的那样。单个的生产位置5′和5″的测量信号则在计算器中又与额定值进行比较。由此,可以从测量信号产生平均值。然后,就可监视,该测量值是否离开了一个在平均值两侧设置的公差带。但是同样还可监视,该平均值是否离开了一个预先确定的公差带。作为优选,或者另外,该调节信号55可以用作参考信号或者,一个围绕调节信号两侧设置的公差带。这个优选方案描述在附图中。
零件编号
1  前置评估单元
2  希望的产品特性规定值,
3,  待现的规定程序关系
4  在一多工位纺织机中的参考位置
5  一个多工位纺织机的生产位置1
5′ 一个多工位纺织机的生产位置2
7  筒管轮廓检测装置
8  K-数值检测装置
9  E-模量检测装置
10,10′,10″  纱线张力检测装置,
11,11′,11″  另外的程序传感器
12,  到生产位置1的调节数值
13  到生产位置2的调节数值
14  所有在参考位置上测得的参数信号
15  在生产位置上的纱线张力信号
16  在生产位置上另外测得的信号
17  在参考位置下面的调节回路
18  到前置评估单元1的信号传递
19  从前置评估单元到生产位置的调节参数输出值或额定规定值;
20  挤压和纺织单元
21  导纱装置
22,22′,22″, 加热的导纱辊,
23  纱线
24  纱线拉力传感器
25  头部导纱器
26  往复三角
27  往复装置
28  空筒管或筒管
29  筒管包
30  络纱装置的驱动电机
31  用于络纱装置驱动电机的执行机构
32  用于往复装置的调节装置
33  纱线张力信号的过滤装置
34  纱线张力的记录仪
35  络纱装置或生产位置的控制装置
36,37,38  用于导纱装置的执行机构
39,39′,39″用于导纱辊22,22′及22′加热装置的调节信号
40  用于挤压时计量泵的执行机构
41  用于调节挤压作用的执行机构,
42  用于挤压阶段加热的执行机构
43  冷却空气流
44  转数测量仪
45,45′,45″  导纱辊
46,46′,46″  局部的评估单元
47,  用于导纱装置的加热调节器
48  用于传递调节值的导线
49  转向导纱器
50  头部导纱器
51  筒管轴
52  测量辊
53.1,53.2,53.3,加热装置
54  调节器
55  调节信号
56.1,56.2,56.3  计算器
57.1,57.2  导线

Claims (16)

1、在生产多根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其中,该多根纱线位于相应数量的彼此相同形式的生产位置上,具有下面的步骤:
-在设备的每个生产位置上,连续的同时测量至少一个程序参数(10,10′,10″);
-将至少一个选定的生产位置(4)(参考位置)上的一个程序参数(10,10′,10″)或者一个由程序参数(10,10′,10″)导出的特征参数与相应的额定值或额定特征参数相比较;
-在比较的基础上测定一个调节数值;
-用测定的调节数值控制所有的生产位置;
-对于每个生产位置通过至少一个那里测得的程序参数和相应的预先规定的数值的相互关系测定一个作为质量数值的数值。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附加的程序参数(7,8,9,11)在至少一个并最好少数几个生产位置(参考位置)(4)上测得,并且,在这个或者这些几个参考位置(4)上所有测得的程序参数(7-11)和/或由这些程序参数导出的特征参数在给定情况下存在的关系资料中相互校正。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单个程序参数的调节数值(12,13,…)是在这个或这些参考位置(4)上用于一个调节回路(17)的输入数值。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数值(12,13,…)在所有生产位置(5,5′,…)上是相等的。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这个或这些参考位置(4)及生产位置(5,5′,…)中允许的程序参数的数值范围,被确定为包围相应的测量参数平均值的公差带。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这个或这些参考位置(4)和/或在一个或多个生产位置(5,5′,…)的一个程序参数离开允许的数值范围情况下,相应的生产位置就被中断或者作为有缺陷标志出来。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本生产程序应实现的产品特有的性能,首先考虑在所有生产位置(4,5,5′,…)上生产结果之希望的均匀性以及在每个生产位置生产的纱线或生产的筒管的品质都预先规定。
8、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描述或确定相应的程序控制的程序参数/特性参数或者至少两个程序参数/特性参数的组合被用作监视程序的变化过程。
9、按权利要求1,2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纱线应力(10,10′,10″)的检测(数值)作为设备所有生产位置(5,5′,…0)的程序参数。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筒管轮廓(7)的检测(数值)用作参考位置(4)的程序参数。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适当的测量方法(8),对K-数值的检测,也就是说,往复频率相对于筒管的转数的比例用作参考位置(4)的程序参数。
12、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生产的纱线弹性模量(9)的测定用作参考位置(4)的程序参数。
13、按权利要求8至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相同类型的传感器或者不同传感器的相同组合,同时安置在一个生产位置(4,5,5′,…)范围内纱线运行的不同位置上。
14、按权利要求8至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适当的比较方法,对出于典型的信号曲线(11)的典型结果的检测或者可以想到的测量信号的典型信号曲线的组合用作在参考位置(4)的程序参数。
15、按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生产程序中不同的或所有调节装置可以通过在所有生产位置(5,5′,…)上总的确定相同的调节数值(12,13,…)而进行控制。
16、按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每个筒管在生产程序运行期间自动地设置用于整理生产质量的资料。
CN94115349A 1993-09-21 1994-09-20 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 Pending CN11034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P4332002.3 1993-09-21
DE4332002 1993-09-21
DE4335590 1993-10-19
DEP4335590.0 1993-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44A true CN1103444A (zh) 1995-06-07

Family

ID=2592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15349A Pending CN1103444A (zh) 1993-09-21 1994-09-20 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21637A (zh)
EP (1) EP0644282B1 (zh)
CN (1) CN1103444A (zh)
DE (1) DE59403291D1 (zh)
TW (1) TW3077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5052C (zh) * 2004-03-01 2008-04-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对在纺纱机中的纤维束进行品质控制的方法
CN100494031C (zh) * 2004-08-30 2009-06-03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使纺织机的工作站上的运行参数最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72393A (zh) * 2012-07-24 2014-02-12 欧瑞康纺织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监控纺丝车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74145A (zh) * 2015-10-30 2018-08-31 卡莫齐数字电子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生产线的工作过程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711445D1 (de) * 1996-12-02 2004-04-29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Spinnen und Aufwickeln von Fäden
JP3722399B2 (ja) * 1997-05-26 2005-11-30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製造工程における張力監視方法
FI106787B (fi) * 1998-10-07 2001-04-12 Tamfelt Oyj Abp Menetelmä ja sovitelma puolauskoneen yhdeydessä
GB9910331D0 (en) * 1999-05-06 1999-06-30 Fibrevision Limited Yarn quality monitoring
DE10195670D2 (de) * 2000-12-23 2003-11-20 Barmag Barmer Maschf Galetteneinheit und Vorrichtung zum Verstrecken eines Fadens
DE10116706A1 (de) * 2001-04-04 2002-10-10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Zentrifugenspinn-und-zwirnmaschine
KR100493986B1 (ko) * 2001-09-20 2005-06-27 학교법인 두원학원 방사상태 제어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WO2006013065A1 (de) 2004-07-31 2006-02-09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qualitätssteuerung bei herstellung eines strangförmigen polymerproduktes
CN101243214A (zh) * 2005-08-17 2008-08-13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卷绕许多根合成丝线的方法和设备
US8282384B1 (en) * 2011-04-15 2012-10-09 Thomas Michael R Continuous curing and post curing apparatus
WO2014172796A1 (en) 2013-04-22 2014-10-30 Uster Technologies Ag Compiling and providing a global textile quality benchmark
US20170277164A1 (en) * 2014-07-31 2017-09-28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dissimilarity computation between two yarns to be used for setting of a textile machine in a textile proces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DE102016201460A1 (de) * 2016-02-01 2017-08-03 Robert Bosch Gmbh Produktionsanlage mit transparenter Prozessregelung
EP3516099A1 (en) * 2016-09-26 2019-07-3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Method and system o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of a textile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2642A (en) * 1970-05-26 1975-11-25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Automatic spinning system
CS201779B1 (en) * 1978-09-06 1980-11-28 Jiri Sloupensky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DE3583057D1 (de) * 1984-03-31 1991-07-11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zur zentralen erfassung von messwerten einer vielzahl von messstellen.
CN1027926C (zh) * 1985-07-03 1995-03-15 巴马格巴默机器制造股份公司 运转纱线的连续监控方法
JPH0720800B2 (ja) * 1988-03-01 1995-03-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工場における品質管理システム
CH681077A5 (zh) * 1988-10-25 1993-01-15 Zellweger Uster Ag
US5018390A (en) * 1989-07-06 1991-05-28 Barmag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the tension and quality of an advancing yarn
US5017911A (en) * 1989-07-06 1991-05-21 Barmag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tension of an advancing yarn
DE3924779A1 (de) * 1989-07-26 1991-01-31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ieb einer spinnereilinie
US5055829A (en) * 1990-01-26 1991-10-08 Barmag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yarn tension
DE69104508T2 (de) * 1990-01-26 1995-05-04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einer Fadenspannung.
CH681233A5 (zh) * 1990-04-24 1993-02-15 Rieter Ag Maschf
JPH047269A (ja) * 1990-04-24 1992-01-10 Murata Mach Ltd 紡績工場における品質管理システム
CH685125A5 (de) * 1991-11-08 1995-03-31 Rieter Ag Maschf Spinnereianlage mit einem Prozessleitrechner.
DE4209203B4 (de) * 1992-03-21 2005-11-03 Saurer Gmbh & Co. Kg Spinn-/Spulmaschinenkombination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m Überwachen des ordnungsgemäßen Arbeitens der einzelnen Spinnstelle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5052C (zh) * 2004-03-01 2008-04-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对在纺纱机中的纤维束进行品质控制的方法
CN100494031C (zh) * 2004-08-30 2009-06-03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使纺织机的工作站上的运行参数最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72393A (zh) * 2012-07-24 2014-02-12 欧瑞康纺织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监控纺丝车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74145A (zh) * 2015-10-30 2018-08-31 卡莫齐数字电子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生产线的工作过程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8474145B (zh) * 2015-10-30 2021-10-08 卡莫齐数字电子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纺织生产线的工作过程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07738B (zh) 1997-06-11
EP0644282A1 (de) 1995-03-22
EP0644282B1 (de) 1997-07-09
DE59403291D1 (de) 1997-08-14
US5621637A (en) 1997-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44A (zh) 在生产多条纱线时控制质量的方法
US817071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eeding, with yarn of constant absorbed length, a textile machine operating on a plurality of yarns
CN1107869C (zh) 生产、加工和卷绕热塑性塑料线材的方法,以及卷绕机
CN101046680A (zh) 用于控制纺织机的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和纺织机
US2022021289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yarn tension of a running yarn
US1159762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xturing a synthetic thread
CN1227289A (zh) 假捻加工机
CN1131207A (zh) 用于热处理纤维的装置和方法
CN1047000C (zh) 在合成长丝的生产程序中判断缺陷的方法
JP2009504536A (ja) 多数本の合成糸を巻取る方法と装置
CN1269321A (zh) 用于长丝卷绕的方法和装置
KR20170092124A (ko) 얀 발룬 형성 섬유 기계의 워크스테이션을 동작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370861A (zh) 一种在线检测技术
JP6267580B2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マーキング形成方法
CN113165827B (zh) 监视和操作纺织机的方法和纺织机的操作装置
CN1052272C (zh) 连续卷曲热塑性长丝的方法和装置
CN1289422C (zh) 光纤抽丝过程中鲁棒直径控制的光纤
CN112204177A (zh) 控制熔纺过程的方法和熔纺设备
CN114318615B (zh) 一种控制整经机张力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1260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mulating a visual pattern of a fiber product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bcf yarn
CN1906341B (zh) 生产花式纱线的方法
CN116981943A (zh) 用于监控合成纱线的制造过程的方法
US6272917B1 (en) Draw-false tw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CN113122971A (zh) 一种并条机须条自调匀整装置
RU22431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натяжения нитей для механизма обмотки сердечника кабе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