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547A -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1547A
CN110341547A CN201910659892.9A CN201910659892A CN110341547A CN 110341547 A CN110341547 A CN 110341547A CN 201910659892 A CN201910659892 A CN 201910659892A CN 110341547 A CN110341547 A CN 110341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lace
parking
candid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98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1547B (zh
Inventor
朱赛春
廖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598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1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1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1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2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drive range estimation, e.g. of estimation of available travel 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4Energy consumption esti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动车辆充电不够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其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然而,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往往受到自身蓄电池电池电量的限制。在电动汽车的自身蓄电池电池电量不足以完成行驶任务时,往往需要前往固定充电站或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用户在驾驶电动汽车过程中,常常需要考虑电动车辆自身的续航里程,前往充电站或充电桩进行充电,这往往会耽误到用户的驾驶行程。
因此,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不够方便的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所述指定驻车地点具有多个;
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
分别计算所述电动车辆与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
在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
根据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具有多个,所述根据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
获取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
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包括:
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得到行驶距离差值;
根据所述行驶距离差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
根据所述待补充电量,确定所述充电时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根据所述驻车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
根据所述驻车时长和所述充电时长,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
将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时间区间包括驻车结束时刻,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获取所述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为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时刻;
根据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所述充电时长,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
根据所述充电完成时刻和所述驻车结束时刻,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
将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电动车辆的满电电池电量;
计算所述剩余电池电量与所述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
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所述工况续航里程和所述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所述剩余行驶距离。
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动车辆、用户终端、充电调度端;
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获取自身的剩余电池电量;还用于发送所述剩余电池电量至所述充电调度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获取用户规划线路;还有于发送所述用户规划线路至所述充电调度端;
所述充电调度端,用于接收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规划线路;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还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上述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在用户预先输入的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用于供充电车辆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的充电驻车地点;最后,根据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该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充电车辆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如此,用户在驾驶电动车辆前往目的地时,无需考虑到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专门前往的固定的充电站或充电桩即可完成电动车辆的充电,避免了耽误驾驶行程情况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用户终端110通过网络与充电调度端130通过进行通信;电动车辆110通过网络与充电调度端130通过进行通信。其中,用户终端11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和车机HU(HeadUnit,一种安装在电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充电调度端130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同时,充电调度端130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也可以部署在充电车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其中,电动车辆可以是指以是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实际应用中,电动车辆可以是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等。
其中,剩余电池电量可以是指当前电动车辆车载电源剩余的电池电量。
其中,用户规划线路可以是指用户在出发之前预先规划好的行车路线。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在行程出发之间,使用用户终端120预先输入规划好的用户规划线路。
其中,用户规划线路可以包括行程路线、规划驻车点、规划驻车时间等。
具体实现中,用户在行程出发之前使用用户终端120预先输入规划好的用户规划线路;用户终端120发送用户规划线路至充电调度端130;同时,在电动车辆110行驶过程中电动车辆110获取自身的剩余电池电量,并通过TBox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该剩余电池电量至充电调度端130;从而使得充电调度端130获取剩余电池电量和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步骤S220,根据剩余电池电量,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其中,充电驻车地点可以是指用于供充电车辆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的电动车辆驻车地点。
具体实现中,充电调度端130在获取剩余电池电量和获取用户规划线路之后,充电调度端130根据剩余电池电量,计算出当前电动车辆110的剩余可行驶距离;根据剩余可行驶距离,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使得电动车辆110在到达充电驻车地点时,充电车辆可以对上述的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具体地,充电调度端130可以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电动车辆110可以停靠的驻车点,其中,驻车点具有多个,驻车点可以是用户预先输入的规划驻车点,也可以是充电调度端130在用户规划线路中,根据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来确定的临时驻车点,例如,临时停车场、高速服务器等;然后,充电调度端130根据剩余可行驶距离,在上述各个驻车点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使得电动车辆110在到达充电驻车地点时,充电车辆可以对上述的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步骤S230,根据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充电车辆前往充电驻车地点。
具体实现中,在充电调度端130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后,根据该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该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充电车辆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当充电调度端130部署在充电车辆时,充电调度端130在生成调度指令后,根据该调度指令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对停靠在充电驻车地点的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当充电调度端130为云端服务器时,充电调度端130在生成调度指令后,发送调度指令至充电车辆,充电车辆在接收到上述的调度指令后,根据该调度指令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对停靠在充电驻车地点的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上述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中,通过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在用户预先输入的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用于供充电车辆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的充电驻车地点;最后,根据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该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充电车辆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如此,用户在驾驶电动车辆前往目的地时,无需考虑到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专门前往的固定的充电站或充电桩即可完成电动车辆的充电,避免了耽误驾驶行程情况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剩余电池电量,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包括:根据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指定驻车地点具有多个;根据剩余电池电量,确定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分别计算电动车辆与多个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在多个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剩余行驶距离;根据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驻车地点。
其中,指定驻车地点可以是指用户预先指定的驻车地点。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在行程出发之间,使用用户终端预先输入规划好的指定驻车地点。
具体实现中,充电调度端130根据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其中,指定驻车地点具有多个。然后,充电调度端130根据电动车辆110当前的剩余电池电量,确定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再然后,充电调度端130分别计算电动车辆当前位置即行程起始地点与多个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再然后,充电调度端130在多个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其中,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剩余行驶距离,如此,使得电动车辆110在可以在现有电量下能行驶到候选充电地点;最后,充电调度端130根据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驻车地点。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用户在指定驻车地点处理相应事务的过程,电动车辆可以进行充电,避免了耽误用户的驾驶行程;同时,通过根据剩余电池电量,确定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分别计算电动车辆与多个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在多个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剩余行驶距离;根据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驻车地点,使得电动车辆在可以在现有电量下能行驶到充电驻车地点进行充电,进而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候选充电地点具有多个,根据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包括:根据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获取电动车辆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根据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充电驻车地点。
其中,驻车时间区间可以是指电动汽车停靠候选充电地点的启始驻车时刻T1与结束驻车时刻T2之间的时刻区间。
具体实现中,充电调度端130在根据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驻车地点的过程中,具体包括:根据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同时,充电调度端130获取电动车辆110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记为t1;根据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符合充电条件的充电驻车地点;其中,充电条件可以为电动汽车的电量可以在候选充电地点充满即结束驻车时刻T2减去启始驻车时刻T1大于电动车辆110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t1也即T2-T1>t1,也可以是充电车辆120到达候选充电地点的时刻T3要早于电动车辆110在结束驻车时刻T2减去电动车辆110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t1所得到的时刻T4即T3<T2-t1。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获取电动车辆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根据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如此,可以准确地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符合电动车辆实际充电条件的充电驻车地点,进而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电动车辆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包括:计算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得到行驶距离差值;根据行驶距离差值,确定电动车辆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根据待补充电量,确定充电时长。
其中,行驶距离差值可以是指电动车辆到达候选充电地点后的剩余行驶距离。
具体实现中,在获取电动车辆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的过程中,具体包括:充电调度端130计算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确定电动车辆到达候选充电地点后的剩余行驶距离即行驶距离差值;然后,根据行驶距离差值,确定电动车辆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最后,根据待补充电量并结合该电动车辆110的充电速度,确定电动车辆110在候选充电地点时的充电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动车辆110为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增加行驶里程时,电动车辆110在候选充电地点时的充电时长为该电动车辆110的更换电池时长。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得到行驶距离差值;然后,根据行驶距离差值,确定电动车辆在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最后,再根据待补充电量,确定充电时长;如此,可以高效地确定电动车辆达到各个候选充电地点时所对应的充电时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包括:根据驻车时间区间,确定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根据驻车时长和充电时长,在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将第一候选充电地点,作为充电驻车地点。
具体实现中,充电调度端130在根据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时,首先充电调度端130需要根据驻车时间区间,确定电动汽车110在各个候选充电地点时的驻车时长;例如,已知电动汽车110停靠某个候选充电地点的启始驻车时刻为T1与结束驻车时刻为T2,则电动汽车110在该候选充电地点时的驻车时长t2为T2-T1;同理,计算出各个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tz;再然后,计算各个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tc;通过比较每一个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和每一个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在各个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其中,该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即tz>tc;最后,充电调度端130将第一候选充电地点,作为该电动车辆110的充电驻车地点。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根据驻车时长和充电时长,在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其中,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如此,可以保障电动车辆达到充电驻车地点后,充电车辆可以在用于计划的驻车时间内将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充至满电状态,或是完成蓄电池的更换作业,使得用户在指定驻车地点处理相应事务的同时,完成对电动车辆的充电,进而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驻车时间区间包括驻车结束时刻,根据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包括:获取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根据当前地理位置和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充电车辆到达时刻为充电车辆到达候选充电地点的时刻;根据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充电时长,计算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根据充电完成时刻和驻车结束时刻,在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将第二候选充电地点,作为充电驻车地点。
其中,当前地理位置可以是指充电车辆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
具体实现中,当充电调度端130确定候选充电地点后,充电调度端130通过获取充电车辆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根据当前地理位置和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具体地,充电调度端130可以通过调用地图供应商提供的地图数据应用接口,根据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和候选充电地点的地理位置,结合当前道路上的实际路况数据,计算出充电车辆到达各个候选充电地点时所对应的时刻即充电车辆到达时刻。
再然后,根据各个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各个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充电时长,计算各个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具体地将该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充电车辆到达时刻与该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充电时长进行相加,得到该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再然后,根据充电完成时刻和驻车结束时刻,在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其中,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最后,将第二候选充电地点,作为充电驻车地点。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然后,根据当前地理位置和候选充电地点,确定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再然后,根据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充电时长,计算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最后,根据充电完成时刻和驻车结束时刻,在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如此,可以保障电动车辆和充电车辆均达到充电驻车地点后,充电车辆可以在用于计划的驻车时间内将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充至满电状态或是完成蓄电池的更换作业,使得用户在指定驻车地点处理相应事务的同时,完成对电动车辆的充电,进而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剩余电池电量,确定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包括:获取电动车辆的满电电池电量;计算剩余电池电量与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确定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工况续航里程和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剩余行驶距离。
其中,满电电池电量可以是指电动车辆110车载电源在满电状态下的电池电量。
其中,工况续航里程可以是指电动车辆在满电状态和标准工况下可行驶的总里程。实际应用中,工况续航里程可以为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驾驶周期)工况续航里程。
具体实现中,在根据剩余电池电量,确定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的过程中,具体是通过获取电动车辆110的满电电池电量;然后,计算剩余电池电量与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再然后,确定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工况续航里程和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剩余行驶距离。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电动车辆的满电电池电量,再计算剩余电池电量与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再然后,确定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工况续航里程和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剩余行驶距离,如此,可以快速地确定电动车辆当前的剩余行驶距离。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动车辆、用户终端、充电调度端;
电动车辆110,用于获取自身的剩余电池电量;还用于发送剩余电池电量至充电调度端。
具体实现中,在电动车辆110行驶过程中电动车辆110获取自身的剩余电池电量,并通过TBox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该剩余电池电量至充电调度端130;从而使得充电调度端130获取剩余电池电量。
用户终端120,用于获取用户规划线路;还有于发送用户规划线路至充电调度端。
具体实现中,用户在行程出发之前使用用户终端120预先输入规划好的用户规划线路;用户终端120发送用户规划线路至充电调度端130从而使得充电调度端130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实际应用在,用户终端12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和车机。当用户终端120为车机时,用户终端120通过TBox无线通信模块上传用户规划线路至充电调度端130。
充电调度端130,用于接收电动车辆110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接收用户终端120的用户规划线路;根据剩余电池电量,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还用于根据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
具体实现中,充电调度端130可以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电动车辆110可以停靠的驻车点,其中,驻车点具有多个,驻车点可以是用户预先输入的规划驻车点,也可以是充电调度端130在用户规划线路中,根据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来确定的临时驻车点,例如,临时停车场、高速服务器等;然后,充电调度端130根据剩余可行驶距离,在上述各个驻车点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使得电动车辆110在到达充电驻车地点时,充电车辆可以对上述的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调度端130可以是部署在充电车辆中的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中的至少一种。当充电调度端130部署在充电车辆中,充电调度端130在生成调度指令后,根据该调度指令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对停靠在充电驻车地点的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当充电调度端130为云端服务器时,充电调度端130在生成调度指令后,发送调度指令至充电车辆,充电车辆在接收到上述的调度指令后,根据该调度指令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对停靠在充电驻车地点的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上述的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通过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在用户预先输入的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用于供充电车辆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的充电驻车地点;最后,根据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该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充电车辆前往充电驻车地点;如此,用户在驾驶电动车辆前往目的地时,无需考虑到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专门前往的固定的充电站或充电桩即可完成电动车辆的充电,避免了耽误驾驶行程情况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存在不够方便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指令生成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确定模块320,包括:驻车地点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所述指定驻车地点具有多个;行驶距离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驻车行驶距离计算子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所述电动车辆与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候选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具有多个,上述的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包括:驻车时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充电时长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筛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充电时长获取单元,还用于: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得到行驶距离差值;根据所述行驶距离差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根据所述待补充电量,确定所述充电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筛选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驻车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根据所述驻车时长和所述充电时长,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将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时间区间包括驻车结束时刻,上述的筛选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为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时刻;根据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所述充电时长,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根据所述充电完成时刻和所述驻车结束时刻,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将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筛选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电动车辆的满电电池电量;计算所述剩余电池电量与所述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所述工况续航里程和所述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所述剩余行驶距离。
关于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图4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充电调度端130部署在充电车辆中因此将该部署有充电调度端130的充电车辆命名为自动加电站;用户终端110为安装在电动车辆110中的车机HU;车机HU获取用户输入的用户规划线路,并通过TBox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充电调度端130;同时,电动车辆110获取自身的剩余电池电量,并通过TBox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充电调度端130。
充电调度端130可以包括实时路况信息接收模块、预测决策模块、车辆信息接收模块、自动加电站实时分布信息获取模块、调度执行模块;其中,实时路况信息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实时路况信息;车辆信息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电动车辆110发送的剩余电池电量和用户规划线路;自动加电站实时分布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充电车辆的实时分布信息;预测决策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的剩余电池电量、用户规划线路、充电车辆的实时分布信息、实时路况信息等,在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调度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充电车辆换下来的蓄电池放在充电车辆上充电。充电车辆在移动过程中,利用充电车辆本身的燃料发电给蓄电池进行充电,蓄电池也可以在驻车时可利用公共电力设施给蓄电池进行充电。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图6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的应用示意图;如图6所示,610为目的地;620为用户规划线路;630为充电驻车地点;640为充电车辆;110为电动车辆;660为指定驻车地点;670出发地为指定驻车地点。
其中,充电调度端130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和获取用户规划线路;然后,充电调度端130根据剩余电池电量,在用户规划线路中的多个用户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630;将该充电驻车地点630用于供充电车辆640对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最后,充电调度端130根据充电驻车地点630,生成针对充电车辆640的调度指令;调度指令用于指示充电车辆640前往充电驻车地点630。如此,当用户驾驶电动车辆110达到充电驻车地点630并处理相应事务时,充电车辆640可以在充电驻车地点630对电动车辆110进行充电或进行更换电池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剩余电池电量、用户规划线路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步骤S220,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步骤S230,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所述指定驻车地点具有多个;
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分别计算所述电动车辆与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在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根据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获取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得到行驶距离差值;根据所述行驶距离差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根据所述待补充电量,确定所述充电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驻车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根据所述驻车时长和所述充电时长,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将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为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时刻;根据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所述充电时长,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根据所述充电完成时刻和所述驻车结束时刻,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将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电动车辆的满电电池电量;计算所述剩余电池电量与所述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所述工况续航里程和所述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所述剩余行驶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步骤S220,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步骤S230,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所述指定驻车地点具有多个;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分别计算所述电动车辆与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在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根据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获取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得到行驶距离差值;根据所述行驶距离差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根据所述待补充电量,确定所述充电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驻车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根据所述驻车时长和所述充电时长,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将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为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时刻;根据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所述充电时长,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根据所述充电完成时刻和所述驻车结束时刻,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将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电动车辆的满电电池电量;计算所述剩余电池电量与所述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所述工况续航里程和所述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所述剩余行驶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辆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预先输入的指定驻车地点;所述指定驻车地点具有多个;
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
分别计算所述电动车辆与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驻车行驶距离;
在多个所述指定驻车地点中,确定候选充电地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所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小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
根据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具有多个,所述根据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规划线路,确定用户针对所述候选充电地点预先输入的驻车时间区间;
获取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
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充电时长,包括:
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行驶距离与所述剩余行驶距离的差值,得到行驶距离差值;
根据所述行驶距离差值,确定所述电动车辆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待补充电量;
根据所述待补充电量,确定所述充电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根据所述驻车时间区间,确定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
根据所述驻车时长和所述充电时长,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一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时长大于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时长;
将所述第一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时间区间包括驻车结束时刻,所述根据所述充电时长和驻车时间区间,对多个所述候选充电地点进行筛选,确定所述充电驻车地点,包括:
获取所述充电车辆的当前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确定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为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所述候选充电地点的时刻;
根据所述充电车辆到达时刻和所述充电时长,计算所述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
根据所述充电完成时刻和所述驻车结束时刻,在所述候选充电地点中,确定第二候选充电地点;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充电完成时刻早于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对应的驻车结束时刻;
将所述第二候选充电地点,作为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行驶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电动车辆的满电电池电量;
计算所述剩余电池电量与所述满电电池电量的比值,得到剩余电池比值;
确定所述电动车辆的工况续航里程,将所述工况续航里程和所述当前剩余电池比值进行相乘,得到所述剩余行驶距离。
8.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获取用户规划线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充电车辆前往所述充电驻车地点。
9.一种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动车辆、用户终端、充电调度端;
所述电动车辆,用于获取自身的剩余电池电量;还用于发送所述剩余电池电量至所述充电调度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获取用户规划线路;还有于发送所述用户规划线路至所述充电调度端;
所述充电调度端,用于接收所述电动车辆的剩余电池电量,以及,接收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规划线路;根据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在所述用户规划线路中,确定充电驻车地点;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用于供充电车辆对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电池更换;还用于根据所述充电驻车地点,生成针对所述充电车辆的调度指令。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659892.9A 2019-07-22 2019-07-22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0341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9892.9A CN110341547B (zh) 2019-07-22 2019-07-22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9892.9A CN110341547B (zh) 2019-07-22 2019-07-22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547A true CN110341547A (zh) 2019-10-18
CN110341547B CN110341547B (zh) 2021-04-20

Family

ID=68179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9892.9A Active CN110341547B (zh) 2019-07-22 2019-07-22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15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4121A (zh) * 2020-04-30 2021-05-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车辆续航里程的方法、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6252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Motion Co., Ltd. Vehicle charging allocation managing server and vehicle charging allocation managing system
CN103346599A (zh) * 2013-07-10 2013-10-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US20150251548A1 (en) * 2012-03-02 2015-09-10 Alstom Technology Ltd. Dispatching vehicle-to-grid ancillary services with discrete switching
CN106064568A (zh) * 2015-04-23 2016-11-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能量补充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9153338A (zh) * 2016-05-25 2019-01-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对电动车辆充电的方法和设备
CN109583770A (zh) * 2018-11-28 2019-04-05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车辆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190126757A1 (en) * 2017-11-01 2019-05-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ovable body rescue system and movable body rescue method
CN109703388A (zh) * 2017-10-25 2019-05-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调配系统、用于该系统的车辆调配装置以及调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6252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Motion Co., Ltd. Vehicle charging allocation managing server and vehicle charging allocation managing system
US20150251548A1 (en) * 2012-03-02 2015-09-10 Alstom Technology Ltd. Dispatching vehicle-to-grid ancillary services with discrete switching
CN103346599A (zh) * 2013-07-10 2013-10-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64568A (zh) * 2015-04-23 2016-11-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能量补充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9153338A (zh) * 2016-05-25 2019-01-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对电动车辆充电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03388A (zh) * 2017-10-25 2019-05-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调配系统、用于该系统的车辆调配装置以及调配方法
US20190126757A1 (en) * 2017-11-01 2019-05-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ovable body rescue system and movable body rescue method
CN109583770A (zh) * 2018-11-28 2019-04-05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车辆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4121A (zh) * 2020-04-30 2021-05-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车辆续航里程的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547B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4237B2 (en) Mobile internet-based integrated vehicle energy replenishment system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11409300B2 (en) Autonomous car, traveling controller, traveling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Rinaldi et al. Optimal dispatching of electric and hybrid buses subject to scheduling and charging constraints
Yang et al. Charge schedul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highways
CN108183514A (zh) 一种立体式充电站云平台智能充放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339664B (zh) 充电器配置计划支持装置、充电器配置计划支持方法
CN103915869B (zh)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及方法
US9880015B2 (en)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power transfer method
CN106549433A (zh) 待充电电动车辆移动充电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N112277716A (zh) 一种智能有序充电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7953798B (zh) 基于蓄能充电桩电量引导的电动运载工具导航方法及系统
EP3110653B1 (en) Self-managing charging poles
CN105636850A (zh) 移动支持设备、移动支持方法和驱动支持系统
CN109615250B (zh) 电动汽车充电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70255A (zh) 一种用于智慧城市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的运营管理系统
Usman et al. Optimal recharging framework and simul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fleet
CN109523646A (zh) 一种车辆智能通行方法及系统
CN110341547A (zh) 电动车辆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0341538A (zh) 互助充电控制/管理方法、系统、介质、车机/服务端
Perera et al. A hybrid methodology for optimal fleet management in an electric vehicle based flexible bus service
US11698397B2 (en) Power calcul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calculation method
CN116061734A (zh) 智能移动充电设备、充电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08215815A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George et al. Communication frame work in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supporting solar energy management
Zhang et al. Vehicle and charging scheduling of electric bus flee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before: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No.106 Fengze East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compiled Building 1) x1301-e4538 (cluster registration) (JM)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 Weilai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