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714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7140A
CN110337140A CN201910472195.2A CN201910472195A CN110337140A CN 110337140 A CN110337140 A CN 110337140A CN 201910472195 A CN201910472195 A CN 201910472195A CN 110337140 A CN110337140 A CN 110337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reference signal
power
signal received
receive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21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7140B (zh
Inventor
曾勇波
杜振国
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21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37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37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7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7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7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calculated in said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当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满足触发条件时,对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或者,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可实现终端设备对载波的选择,和/或,确定终端设备在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用于上行通信的载波,比如,辅助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载波和常规上行链路(normal uplink,NUL)载波,所述SUL载波指SUL所对应的载波,所述NUL载波指NUL对应的载波。终端设备如何在多个载波中,选择载波进行上行通信或终端设备如何确定在该载波上的发射功率,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实现终端设备对载波的选择,和/或,确定终端设备在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得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当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满足触发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一个;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或者,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适当的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可以提高小区边缘处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增加所述第一参数或减小所述第一参数,得到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向数据较小的方向调整,可增加终端设备选择SUL载波的概率,进一步提高通信成功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所述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且最新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降至第二门限;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三门限,且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或者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第四门限,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根据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预测得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持续下降时,代表终端设备离当前载波的服务范围越来越远,此时需要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终端设备所选择的载波,与当前场景更加契合,提高通信成功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以下公式:第一参数=b*(第一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所述b大于0,小于或等于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路径损耗;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目标接收功率;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两者中的较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统计在不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大于第一值时,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目标功率区间;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功率区间所对应的数值为所述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确定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预测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以下公式:第一参数=a*(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a大于0,小于或等于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多个载波中包括常规上行链路NUL载波和辅助上行链路SUL载波,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门限时,选择SUL载波作为第一载波;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时,选择NUL载波作为第一载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路径损耗;当满足触发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路径损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路径损耗进行适当的调整,可提高小区边缘处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路径损耗,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第二路径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第二路径损耗,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增加所述第二参数或减小所述第二参数,得到所述第二路径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且最新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降至第五门限;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第六门限,且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或者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第七门限,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根据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预测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当前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第二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之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路径损耗;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目标接收功率;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两者中的较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统计在不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大于第一值时,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目标功率区间;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功率区间所对应的数值为所述第二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确定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获得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预测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当前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当前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满足以下公式:第二参数=a*(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a大于0,小于或等于1。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满足触发条件时,对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一个;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或者,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关于获得模块、调整模块、选择模块以及确定模块,可参见第一方面及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路径损耗;调整模块,用于在满足触发条件时,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路径损耗;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关于第一确定模块、调整模块以及第二确定模块,可参见第二方面及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五方面,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其它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获得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当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满足触发条件时,对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或者,根据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通信接口,用于根据第一载波,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或者,以终端设备所确定的发射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关于处理器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第一方面以及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其它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一路径耗,对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路径损耗,根据第二路径损耗,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通信接口,用于根据所确定的发射功率,发送上行信号。
关于处理器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第二方面以及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设计、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设计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设计、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设计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设计、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能设计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第五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或者,第四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第六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覆盖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参数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100之一,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
其中,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可通过下行链路(down link,DL)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和/或,通过上行链路(up link,UL)进行上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可以是广义的数据,比如,可以是用户数据,也可以是系统信息,广播信息,控制信息或其它信息等。
示例的,如图2所示,由于网络设备110的发射功率高于终端设备120的发射功率,下行链路的覆盖范围大于上行链路的覆盖范围,存在上行链路覆盖受限的问题。尤其当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布署在频率较高的频段(例如3.5GHz)时,上行链路覆盖受限的现象更为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高频点上行链路覆盖受限的问题,可采用低频点的辅助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进行弥补,比如,所述SUL的频点可为1.8GHz。为了便于区分,可将高频点的上行链路称为常规上行链路(normal uplink,NUL)。示例的,如图3所示,所述SUL的覆盖范围大于NUL的覆盖范围,解决了NUL覆盖范围受限的问题。通过图3的描述可知,在上述场景中,存在SUL和NUL两个上行链路。所述SUL所对应的载波可称为SUL载波,NUL所对应的载波可称为NUL载波,终端设备120如何在SUL载波以及NUL载波中进行选择,和/或,如何确定在所选定载波上的发射功率,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3所示的场景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比如,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也可应用于其它存在多个载波的场景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一些通信名词或术语进行解释说明,该通信名词或术语也作为本申请发明内容的一部分。
一、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简称为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以及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工业控制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以终端是UE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二、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与支持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接入网设备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通信,还可以与支持LTE的接入网设备以及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的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以网络设备是基站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同构网络与异构网络的场景均适用,同时对于传输点也无限制,可以是宏基站与宏基站、微基站与微基站,和,宏基站与微基站间的多点协同传输。申请既适用于低频场景(例如sub 6G),也适用于高频场景(6G以上)。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名词“传输”可以包括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基于上述,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该流程中的网络设备可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终端设备可为图1中的终端设备120,该流程可为:
S401.终端设备获得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测量RSRP,获得多个第一RSRP。比如,终端设备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参考信号的RSRP,或者,非周期性的测量下行参考信号的RSRP,所述下行参考信号可包括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等,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RSRP即为上述第一RSRP。
S402.终端设备判断所获得的多个第一RSRP,是否满足触发条件;若满足触发条件,执行S403,否则,结束流程。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发条件可包括以下条件中一个或多个:
1、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多个第一RSRP呈持续下降状态,且最新测量的第一RSRP下降至第一门限。所述第一门限终端设备可自行设定,比如,所述第一门限的值可为-100dBm。
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多个第一RSRP包括:时刻T0所测量的RSRP0,时刻T1所测量的RSRP1以及时刻T3所测量的RSRP2。时刻T0早于时刻T1,时刻T1早于时刻T2,若RSRP0小于RSRP1,RSRP1小于RSRP2,可认为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多个第一RSRP呈持续下降状态。所述最新测量的第一RSRP可指时刻T2所测量的RSRP2。
2、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二门限,且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多个第一RSRP呈持续下降状态。
3、终端设备根据所测量的多个第一RSRP中的一个或多个,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第三RSRP,所述第三RSRP的接收功率小于第三门限。
比如,终端设备可根据当前时刻T1测量的RSRP以及历史时刻T0至T1间所测量的RSRP,预测未来时刻T2的RSRP,若未来时刻T2的RSRP值低于第三门限,可认为终端设备满足第3个触发条件。
4、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多个第一RSRP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斜率小于一个预设门限,且最新测量的第一RSRP小于第一门限。所述预设门限和第一门限终端设备可自行设定,比如,所述预设门限为-1,所述第一门限的值可为-100dBm。平均斜率的计算方式可由终端设备自行设定,比如终端可根据当前时刻T1测量的RSRP以及历史时刻T0所测量的RSRP计算这两个点之间RSRP的斜率。
S403.终端设备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得到第二RSRP,所述目标RSRP可为多个第一RSRP中的一个。
示例性的,目标RSRP可为终端设备所测量的多个第一RSRP中,终端设备最新测量的RSRP。关于最新测量的RSRP可参见上述触发条件1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S404.终端设备根据第二RSRP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
示例的,当多个载波中包括SUL载波以及NUL载波时,若第二RSRP小于(小于,可替换为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终端设备可选择SUL载波,即SUL载波即为上述S404中的第一载波。若第二RSRP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可替换为大于)第一门限,则终端设备可选择NUL载波,即NUL载波即为上述S404中的第一载波。
可选的,上述图4所示的流程,还可包括:终端设备利用第一载波,与网络设备进行上行通信。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对所测量的RSRP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根据调整后的RSRP,合理地选择载波,可以降低小区边缘处终端设备随机接入失败的概率。
示例的,在图4所示的流程中,上述S403的一种实现过程,可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数,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得到第二RSRP。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还可称为偏置值,或调整值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得到第二RSRP时,可满足以下原则:将RSRP向数值较小的方向调整。比如,调整前的目标RSRP为10mw(毫瓦),调整后的第二RSRP为8mw,可认为将RSRP向数值较小的方向调整。再如,调整前的目标RSRP为-90dBm(分贝毫瓦),调整后的第二RSRP为-92dBm,可认为将RSRP向数值较小的方向调整。示例的,在调整过程中,可将目标RSRP增加或减少第一参数,得到第二RSRP,所述第二RSRP的数值小于目标RSRP。比如,仍沿用上述举例,若目标RSRP为-90dBm(例如,记为RSRP0),第一参数(例如,记为RSRP_offset)为-2dB,第二RSRP(例如,记为RSRP1)可为-92dBm(即:RSRP1=RSRP+RSRP_offset)。若目标RSRP为10mw,第一参数为2mw,第二RSRP可为8mw。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SRP的单位可为dBm或mw。若RSRP的单位为dBm,则RSRP的取值为负数。若RSRP的单位为mw,则RSRP的取值为正数。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以下示例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第一参数。
示例一:终端设备根据目标RSRP,确定第一发射功率,根据RSRP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RSRP所对应的第二发射功率;根据第一发射功率与第二发射功率,确定第一参数。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PRACH信道的发射功率计算公式为例,描述发射功率的确定过程。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信道的发射功率计算,即依据3GPP标准文档的计算公式,将计算公式中的路径损耗PL替换为本发明所提出的调整后的路径损耗。终端设备根据目标RSRP,确定第一发射功率的过程可包括:
终端设备可首先根据目标RSRP,确定第一路径损耗。终端设备确定最大发射功率以及目标接收功率;确定目标接收功率与第一路径损耗之和;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目标接收功率与第一路径损耗之和,与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两者中的较小值。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目标RSRP,确定第一发射功率的过程,可满足以下公式1.1:
PPRACH.b.f.c(i)=min(PCMAX.f.c(i),PPRACH.target,f.c+PLb.f.c} (公式1.1)
其中,PCMAX,f,c(i)表示在传输周期i内服务小区c的载波f上定义的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即上述描述中的“第一发射功率”;PPRACH,target,f,c表示由高层提供的PRACH前导的目标接收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即上述描述中的“目标接收功率”;PLb,f,c表示终端设备根据当前SSB测量的服务小区c的载波f上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b的路损(Pathloss,PL),即上述描述中的“第一路径损耗”;所述PL=referenceSignalPower-高层滤波后的RSRP,referenceSignalPower表示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所述PSRP可为上述描述中的“目标RSRP”。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RSRP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RSRP所对应的第二发射功率的过程,可包括:
终端设备可预先建立RSRP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在预先建立的RSRP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目标RSRP所对应的发射功率,即为上述第二发射功率。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采用以下方式建立RSRP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统计在不同的RSRP下,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确定在所述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大于第一值(比如,第一值的取值可为80%等)时,不同RSRP所对应的发射功率;根据不同RSRP所对应的发射功率,确定RSRP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
示例的,以建立目标RSRP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为例,说明上述过程。首先终端设备在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值为目标RSRP的前提下,终端设备可记录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比如,终端设备可记录在发射功率为A1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A2。终端设备可记录在发射功率为B1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B2。终端设备可记录在发射功率为C1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C2。然后,确定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大于第一值时,所对应的发射功率,建立该发射功率与目标RSRP的对应关系。比如,C2的取值大于第一值,那么终端设备可建立发射功率C1与目标RSRP的对应关系。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发射功率与第二发射功率,确定第一参数的过程,可满足以下公式1.2:
第一参数=b*(第一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所述b大于0,小于或等于1(公式1.2)
其中,当b取值为1时,第一参数=第一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或者,可描述为,第一参数等于第一发射功率与第二发射功率之差。
示例二、终端设备可目标RSRP所对应的目标功率区间;根据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RSRP所对应的数值为第一参数。
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包括:-105dBm~-100dBm的区间对应值1,-110dBm~-105dBm的区间对应值2。终端设备可确定目标RSRP所归属的功率区间,设定如果目标RSRP所对应的功率区间“-105dBm~-100dBm”,功率区间“-105dBm~-100dBm”所对应的数值1,即为第一参数。或者,可以描述为第一参数的取值为数值1。
表1
功率区间 数值
-105dBm~-100dBm 值1
-110dBm~-105dBm 值2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以下方式,建立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统计不同RSRP对应的参数,根据不同RSRP所对应的参数,确定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比如,仍沿用上述举例,RSRP1为-105dBm,所对应的参数为参数1,RSRP2为-104dBm,所对应的参数为参数2,RSRP3为-103dBm,所对应的参数为参数3。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述参数1、参数2以及参数3,确定上述表1中的值1。示例的,终端设备可对上述参数1、参数2以及参数3,求平均,将平均的结果作为上述表1中的值1等。关于不同RSRP所对应参数的确定方式,可利用上述示例一中记载的方法,或其它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三、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第一RSRP中的一个或多,预测第三RSRP;根据目标RSRP与第三RSRP,确定第一参数。
示例的,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第一RSRP中的一个或多个,预测第三RSRP的过程,可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多个RSRP中的目标RSRP,预测T时间后的第三RSRP。关于目标RSRP可参见图4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一步或多步Kalam滤波算法,预测第三RSRP,所述T的取值可为n*0.5ms,所述n的取值可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示例的,根据目标RSRP与第三RSRP,确定第一参数的过程,可满足以下公式1.3:
第一参数=a*(目标RSRP-第三RSRP),所述a的取值大于0,小于或等于1。(公式1.3)
其中,当a的取值为1时,第一参数=目标RSRP-第三RSRP,或者,可以描述为:第一参数等于目标RSRP与第三RSRP之差。此时,所述第一参数、目标RSRP和第三RSRP之间的关系,可满足图5所示的区线。
示例四、第一参数为预设的固定值。即不管当前测量的第一RSRP的取值为何,只要终端设备满足上述触发条件时,即触发利用上述固定的第一参数,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
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场景:图6所示,终端设备在A点发起上行通信,根据标准38.321中的相关规定,终端设备可测量RSRP。如果当前测量的RSRP大于第一门限,则终端设备选择NUL进行上行通信。在终端设备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将超出NUL的覆盖范围,进入SUL的覆盖范围。如果终端设备在上述移动过程中,始终采用NUL进行上行通信,将增加上行通信失败的概率。
示例的,终端设备在A点发起上行通信时,若采用上述图4所示流程所记载的方法,可对当前测量的RSRP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RSRP。且通过上述记载可知,调整RSRP的原则为:向数值较小的方向,调整RSRP,调整后的RSRP的数值小于当前测量的RSRP的数值。那么,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调整后的RSRP的数值可能小于第一门限。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选择SUL进行上行通信。进一步的,在终端设备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始终将采用SUL进行上行通信,增加了终端设备上行通信成功的概率。
可选的,在图6所示的场景中,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过程可包括: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数据信息传输,和/或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控制信息传输。
如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可为上述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图1中的终端设备120,该方法可包括:
S701.终端设备获得多个第一RSRP。
S702.终端设备判断所获得的多个第一RSRP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如果满足,执行S703;否则结束流程。
S703.终端设备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确定第二RSRP。
S704.终端设备根据第二RSRP,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RSRP,确定路径损耗;计算路径损耗和目标接收功率之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为路径损耗和目标接收功率之和,与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两者之者的最小值。可选的,上述过程,可满足上述公式1.1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触发条件的设定,以及对目标RSRP调整的过程,可具体参见上述图4所流程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适当调整RSRP,可降低边缘小区处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失败的概率。
如图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可为上述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图1中的终端设备120,该方法可包括:
S8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路径损耗(Pathloss,PL)。
示例的,终端设备可测量第一RSRP,根据第一RSRP,确定第一PL。关于根据第一RSRP,确定第一PL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公式1.1中关于PL计算过程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S802.终端设备判断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如果满足,执行S803,否则,结束流程。关于触发条件,可参见图4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S803.终端设备对第一PL进行调整,确定第二PL。
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调整第一PL的过程,可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参数,对第一PL调整,确定第二PL。示例的,第二PL=第一PL+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可等于第一参数,或者,与第一参数互为相反数,即第二参数等于负的第一参数。关于第一参数可参见上述图4所示流程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S804.终端设备根据第二PL,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示例的,终端设备可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和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计算目标接收功率与第二PL之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为目标接收功率与第二PL之和,与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两者中的较小值。可选的,关于根据第二PL,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公式1.1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适当调整PL,可降低边缘小区处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失败的概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7/图8所示的流程与上述图4所示的流程可结合使用,也可分别单独使用。比如,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图4所示流程的方法,选择第一载波,然后采用现有的方法,确定在第一载波的上的发射功率。或者,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现有的方法,选择第一载波,然后采用上述图7/图8所示的方法,确定在第一载波上的发射功率。或者,在一种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选择第一载波,然后采用上述图7/图8所示的方法,确定在第一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900,包括测量模块901、调整模块902和选择模块903。
其中,获得模块901,用于获得多个第一RSRP;调整模块902,用于在所获得的多个第一RSRP满足触发条件时,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得到第二RSRP,所述目标RSRP为多个第一RSRP中的一个;选择模块903,用于根据第二RSRP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
关于获得模块901、调整模块902以及选择模块9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图4流程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000,包括获得模块1001、调整模块1002以及确定模块1003。
其中,获得模块1001,用于获得多个第一RSRP;调整模块1002,用于在所获得的多个第一RSRP满足触发条件时,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得到第二RSRP,所述目标RSRP为多个第一RSRP中的一个;确定模块1003,用于根据第二RSRP,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关于获得模块1001、调整模块1002以及确定模块10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图8流程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1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101、调整模块1102以及第二确定模块1103;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1101,用于确定第一PL;调整模块1002,用于当满足触发条件时,对第一PL进行调整,得到第二PL;第二确定模块1103,用于根据第二PL,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关于第一确定模块1101、调整模块1102以及第二确定模块1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图11流程中的记载,在此不再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上述图9、图10以及图11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12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
装置1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示例的,处理器1201,可获得多个第一RSRP,当满足触发条件时,对目标RSRP进行调整,获得第二RSRP,以及根据第二RSRP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或者,根据第二RSRP,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或者,处理器1201,可确定第一PL,对第一PL进行调整,得到第二PL,根据第二PL,确定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等。具体的实现过程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说明。
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201和处理器12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201可以和存储器1202协同操作。处理器1201可能执行存储器12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2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的,通信接口1203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该其它设备可以是其它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处理器1201利用通信接口1203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装置1203、处理器1201以及存储器1202之间的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2中以存储器1202、处理器1201以及通信接口1203之间通过总线1204连接,总线在图12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了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Claims (2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得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当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满足触发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所述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一个;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所述第一载波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增加所述第一参数或减小所述第一参数,得到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且最新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降至第二门限;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三门限,且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或者
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第四门限,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根据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预测得到的。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第二发射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以下公式:
第一参数=b*(第一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所述b大于0,小于或等于1。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路径损耗;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目标接收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
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两者中的较小值。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所述终端设备统计在不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大于第一值时,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
9.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目标功率区间;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功率区间所对应的数值为所述第一参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确定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
11.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预测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以下公式:
第一参数=a*(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a大于0,小于或等于1。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载波中包括常规上行链路NUL载波和辅助上行链路SUL载波,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第一门限的大小关系,在多个载波中,选择第一载波,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门限时,选择SUL载波作为第一载波;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门限时,选择NUL载波作为第一载波。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路径损耗;
当满足触发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路径损耗;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路径损耗,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第二路径损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对所述第一路径损耗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第二路径损耗,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增加所述第二参数或减小所述第二参数,得到所述第二路径损耗。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且最新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降至第五门限;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第六门限,且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呈持续下降状态;或者
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第七门限,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根据所获得的多个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预测得到的。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当前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第二发射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
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二发射功率之差。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第一路径损耗;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目标接收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
所述第一发射功率为所述第一路径损耗与目标接收功率之和,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两者中的较小值。
21.如权利要求18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所述终端设备统计在不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下,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时,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上行通信成功的比例大于第一值时,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
22.如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目标功率区间;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功率区间所对应的数值为所述第二参数。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数值,确定所述功率区间与数值的对应关系。
24.如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获得的多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预测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当前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当前获得的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第二参数,满足以下公式:
第二参数=a*(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第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a大于0,小于或等于1。
26.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72195.2A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37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2195.2A CN110337140B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2195.2A CN110337140B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7140A true CN110337140A (zh) 2019-10-15
CN110337140B CN110337140B (zh) 2021-06-01

Family

ID=6814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2195.2A Active CN110337140B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371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861A (zh) * 2020-10-13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25813A (zh) * 2020-02-04 2021-08-06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发射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891444A (zh) * 2021-10-20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071680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71680B (zh) * 2020-07-31 202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209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521883A (zh) * 2018-04-19 2018-09-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78981A (zh) * 2016-07-22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增强
CN10980331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9803328A (zh) * 2017-11-16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81A (zh) * 2016-07-22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增强
CN107889209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803328A (zh) * 2017-11-16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1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521883A (zh) * 2018-04-19 2018-09-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5813A (zh) * 2020-02-04 2021-08-06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发射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25813B (zh) * 2020-02-04 2023-02-03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发射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71680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71680B (zh) * 2020-07-31 202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291861A (zh) * 2020-10-13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91444A (zh) * 2021-10-20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891444B (zh) * 2021-10-20 2023-08-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7140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78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e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13575B2 (en) Releasing a radio resource (e.g.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based on capacities of base stations
JP5588326B2 (ja) ホーム基地局の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ホーム基地局
US107648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con interval adaptation
CN11033714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Maheshwari et al. DRX over LAA-LTE-a new design and analysis based on semi-Markov model
CN109673029A (zh)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TW202044882A (zh) 具有功率節省功能的波束管理電子設備和方法
WO2017162180A1 (zh) 一种开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1446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power backoff report while perform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11446A (zh) 无线中继节点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EP2901772A1 (en) Energy efficient operation for wireless access nodes in a low-load service area within a dense deployment of wireless access nodes
Doumiati et al. A framework for clustering LTE devices for implementing group D2D communication and multicast capability
CN111771397A (zh) 监测用户设备能耗
CN102802241B (zh) 一种高能效无线中继选择方法
CN112804742B (zh) 发射功率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92698A1 (en) Operation of energy harvesting access points
JP201304831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Asuhaimi et al. Delay-optimal mode selec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for smart grid
KR102013193B1 (ko) 소형셀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Lianghai et al. Context-aware cluster bas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o ser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US11317457B1 (en) Use of secondary-node loading as basis to control timing for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4640229A (zh)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367856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Luo et al. Analysis of area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 heterogeneous ultra-dens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