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1861A -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1861A
CN112291861A CN202011092102.2A CN202011092102A CN112291861A CN 112291861 A CN112291861 A CN 112291861A CN 202011092102 A CN202011092102 A CN 202011092102A CN 112291861 A CN112291861 A CN 112291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ink
moving speed
preset threshold
connection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21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0921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1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1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1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实现在NSA的4G+5G双连接中,结合用户移动速度智能开启和关闭5G链路能力,提升数据体验和功耗能力。兼顾了数据服务和5G功耗,提升了终端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5G有两种方式,独立组网(SA,Stand alone,全5G手机+5G基站+5G核心网组网)和非独立组网(Non Stand alone,即通过4G网络辅助实现5G网络连接,具体通过4G基站配置5G基站),图1示出了NSA的Option 3x方式图,具体是通过4G基站(eNB,EvolvedNodeB,构成4G接入网,为终端提供4G协议栈连接控制)配置5G基站(gNB,gNodeB,构成5G接入网,为终端提供5G协议栈连接控制)。
因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负责通信标准制定的组织,由全球通信运营商和各厂商和相关团体组成)标准等原因,先期的5G通过4G辅助,快速实现大带宽高速率的需求,但是,NSA是4G+5G双连接传输数据,始终保持双链接能力,功耗较高,因此在不需要使用5G的场景下5G链路的开启,会导致功耗较大。
基于上述,本领域亟需解决在非独立组网下降低4G+5G双连接的功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在非独立组网下降低4G+5G双连接的功耗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
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选地,所述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终端的连接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选地,所述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进入5G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同时开启4G链路及5G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选地,所述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包括: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开启5G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选地,所述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还包括: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关闭5G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选地,所述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包括: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终端的移动速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的时长达到预设延时时长,则开启5G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选地,所述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若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执行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步骤。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接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
确定模块,用于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实现在NSA的4G+5G双连接中,结合用户移动速度智能开启和关闭5G链路能力,提升数据体验和功耗能力。兼顾了数据服务和5G功耗,提升了终端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非独立组网NSA的Option 3x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双连接管理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提供了如下技术术语: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指手机与网络间的空口协议栈信令管理层。
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指的是用户手机。
SCG,Second Cell Group,指(双连接的)第二小区,如LTE连接同时配置5G第二小区,形成4G/5G双连接。
DCNR,Dual Connection New Radio,5G新空口的双连接。
PDU,Protocol Data Unit,网络的对等实体传送的信息单元,包括控制信息、地址信息或者数据。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是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一个简称。它是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无线传输协议栈,它负责将IP头压缩和解压、传输用户数据并维护为无损的无线网络服务子系统(SRNS)设置的无线承载的序列号。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终端的移动速度可以通过终端自带的GPS功能测速得到。
步骤S120、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
具体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
示例性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这样确定:通过在不同移动速度下对4G链路的传输速率进行测试,确定当移动速度达到某一阈值时,4G链路的传输速率明显下降,例如,当4G链路的传输速率低于预设波动下限(该预设波动下限可以是4G链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传输速率平均值的80%),则认为4G链路的传输速率明显下降。将该阈值设定为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理解的是,当4G链路的传输速率在20%的范围内波动视为正常的速率波动,因此,当4G链路的传输速率不低于预设波动下限时,认为4G链路的传输速率正常。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300km/h,也就是说,当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300km/h时,对数据传输性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4G链路可能满足不了用户的数据传输需求,这时可以通过打开5G链路能力,启动5G链路,保证数据传输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4G+5G双连接传输数据,始终保持双链接能力,会导致功耗较大,为了实现本方法,可以预设不同的连接模式,包括功耗优先和5G优先。其中的5G优先的连接模式,始终保持4G+5G双连接传输数据,以实现在双连接状态下优先采用5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而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则能够通过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来改变5G链路状态,一方面,无需5G链路始终开启,降低了功耗,另一方面,能够在需要采用5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开启5G链路,以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下,默认的网络连接状态是4G链路开启、5G链路关闭,在终端运行过程中,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例如,将5G链路从关闭变为开启状态,或者将5G链路从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图3示出了另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步骤S110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本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确定当前终端的连接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步骤S110。
若进入5G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同时开启4G链路及5G链路,保持双连接能力。
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进行预设的连接模式选择,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选择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即确定当前终端的连接模式为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此时终端进入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开启4G链路并关闭5G链路,然后在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下,执行步骤S110~步骤S120。当用户选择5G优先的连接模式,即确定当前终端的连接模式为5G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同时开启4G链路及5G链路,此模式下无需执行步骤S110~步骤S120。
在一些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20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120-1、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开启5G链路。
步骤S120-2、若终端的移动速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关闭5G链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以第一预设阈值分为高速模式和非高速模式,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属于高速模式,这时会影响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由于5G具有更低时延,可以保证用户终端在高速模式下具有良好的数据传输性能,因此可以在高速模式下,打开5G链路能力。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属于低速模式,可以关闭5G链路,这样可以更好节约功耗。
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300km/h,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下,当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300km/h(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则开启5G链路,终端的移动速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则关闭5G链路,通过这样的5G链路状态改变,可以实现5G链路开启与关闭的智能控制,在无需采用大功耗的5G链路即可满足数据传输要求时,仅保持4G链路的开启即可,有效降低了功耗。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20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终端的移动速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的时长达到预设延时时长,则开启5G链路。
反之,则关闭5G链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预设延时时长,利用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以及终端的移动速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的时长,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避免了频繁开启、关闭5G链路而增加功耗,有效降低了切换场景的功耗。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定时器实现延时时长的计时。
以第一预设阈值为300km/h、预设延时时长为30s为例,若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且连续30s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则开启5G链路;若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但此状态持续时长未达到30s,则不开启5G链路;再或者若终端的移动速度小于300km/h,不开启5G链路。示例性地,用户在高铁上时,终端的移动速度过快(≥300km/h),影响数据传输,此时启用5G链路提升传输效率。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当4G链路的状态能够保证数据传输时,无需切换至5G链路,通过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判断4G链路的状态是否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进而进行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判断,当4G链路的状态能够保证数据传输,则无需执行步骤S110~步骤S120,从而避免了频繁开启、关闭5G链路而增加功耗,有效降低了切换场景的功耗。
因此,在步骤S110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本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步骤b、若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执行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步骤S110。
步骤c、若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不低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返回步骤a。
具体地,在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下,实时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以实现检测4G链路的状态,以第二预设阈值为-100dBM为例,实时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若RSRP<-100dBM,且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时,启动30s定时器,30s定时器超时,仍满足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则开启5G链路;若RSRP≥-100dBM,则不执行步骤S110,继续通过4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关闭5G链路,并实时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若RSRP<-100dBM,且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时,启动30s定时器,30s定时器超时,不再满足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则说明终端的移动速度只是短暂波动,无需切换5G链路,此时不执行步骤S110,继续实时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进一步可理解的是,当在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下开启5G链路后,实时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若RSRP≥-100dBM,则关闭5G链路,通过4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若RSRP<-100dBM,且终端的移动速度<300km/h时,关闭5G链路,通过4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对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实时检测,可以在RSRP满足一定条件时,打开或关闭5G链路,仅在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考虑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系进行5G链路的开启或关闭,而在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不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直接关闭5G链路,通过结合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判断,能够进一步避免5G链路的频繁开启、关闭而增加功耗,以达到准确控制5G链路开启或关闭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双连接的管理效率。
实施例二
图4示出了一种双连接管理装置框图,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对应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连接管理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
确定模块420,用于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模块410可用于执行实施例一提供的步骤S110,确定模块420可用于执行实施例一提供的步骤S120。
进一步地,本装置还可以包括:模式选择模块400,用于执行实施例一提供的步骤S100,用于根据用户的选择,确定当前终端的连接模式,若进入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由获取模块410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若进入5G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同时开启4G链路及5G链路。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420可以用于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5G链路;若终端的移动速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关闭5G链路;或者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终端的移动速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的时长达到预设延时时长,则开启5G链路,反之,则关闭5G链路。
进一步地,本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430,用于在获取模块410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若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获取模块410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若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不低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继续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的双连接管理方法。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服务器,处理器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连接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的双连接管理方法。
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
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终端的连接模式;
若进入功耗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开启4G链路,关闭5G链路,执行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进入5G优先的连接模式,则同时开启4G链路及5G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包括: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开启5G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还包括: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关闭5G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包括:
若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且终端的移动速度连续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的时长达到预设延时时长,则开启5G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若4G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执行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的步骤。
8.一种双连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
确定模块,用于将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改变5G链路状态。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连接管理方法。
CN202011092102.2A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291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2102.2A CN112291861A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2102.2A CN112291861A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1861A true CN112291861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496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2102.2A Pending CN112291861A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18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0021A (zh) * 2021-06-28 2021-08-13 深圳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控制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880A (zh) * 2017-03-16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组网工作模式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47155A (zh) * 2017-09-22 2019-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37140A (zh) * 2019-05-31 2019-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050371A (zh) * 2019-11-27 2020-04-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US20200322854A1 (en) * 2016-05-24 2020-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power operations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30592A1 (en) * 2018-11-30 2022-01-2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22854A1 (en) * 2016-05-24 2020-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power operations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32880A (zh) * 2017-03-16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组网工作模式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47155A (zh) * 2017-09-22 2019-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030592A1 (en) * 2018-11-30 2022-01-2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CN110337140A (zh) * 2019-05-31 2019-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050371A (zh) * 2019-11-27 2020-04-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0021A (zh) * 2021-06-28 2021-08-13 深圳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控制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8200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measurement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87834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between distributed APS, central AP, and distributed AP
TWI489836B (zh) 省電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US20140248842A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a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 (mdt) for specific are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99297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between distributed access points and related device
BR122017021988B1 (pt) Método para a comutação de modo de um terminal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multibanda multimodo
EP386333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dcch monitoring
CN10454153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移动性有关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2013518493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セル選択及び再選択
WO2022083260A1 (zh) 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544484B1 (en) State handover method and network equipment
CN112291861A (zh)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29482B (zh)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21235A (zh) 一种信号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333305B (zh) 适用于用户终端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2242368A1 (zh)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521B (zh) 一种双连接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18619A (zh) Nsa双链接的管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WO2024027305A1 (zh) 一种节能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KR100625669B1 (ko) 듀얼밴드/듀얼모드 이동통신단말의 아이들 핸드오버 방법
EP42078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wireless mode capabilit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376820A (zh) 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817709B (zh) 确定异系统切换门限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42959A1 (zh) 一种ui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71514A (zh) 基于5g网络双连接状态的通话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