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6909A - 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6909A
CN110336909A CN201910702620.2A CN201910702620A CN110336909A CN 110336909 A CN110336909 A CN 110336909A CN 201910702620 A CN201910702620 A CN 201910702620A CN 110336909 A CN110336909 A CN 110336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nnecting member
support rod
flexible connect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26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36909B (zh
Inventor
蒋燚
陈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026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36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36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6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36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6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04M1/05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head, throat or bre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和支撑组件,壳体包括边框和背板,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以及支撑杆,第一柔性支撑件连接于壳体并可由第一边框一侧伸出。第二柔性支撑件连接于壳体并可由第二边框一侧伸出。支撑杆连接于壳体并可伸缩,且支撑杆位于第一边框以及第二边框之间。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以将保护壳直接支撑于用户的身体上,使得用户不需要手持电子设备,其中使用时,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可以从两侧固定于用户的身体,支撑杆直接支撑在用户身体上形成固定,当电子设备安装于容纳部时,即可不用手持实现电子设备的固定。

Description

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的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为了防止电子设备在碰撞、跌落等情形下收到损伤,用户通常会在电子设备外部安装一保护壳,而现有的保护壳仅能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功能单一,极为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以使得保护壳能够对电子设备形成支撑,使得用户不需手持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和支撑组件,壳体包括边框和背板,边框沿背板的边缘设置并围成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纳部,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柔性连接件、第二柔性连接件以及支撑杆,第一柔性支撑件连接于壳体并可由第一边框一侧伸出,第一柔性连接件的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柔性支撑件连接于壳体并可由第二边框一侧伸出,第二柔性连接件的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支撑杆连接于壳体并可伸缩,且支撑杆位于第一边框以及第二边框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保护壳,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以将保护壳直接支撑于用户的身体上,使得用户不需要手持电子设备,其中使用时,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可以从两侧固定于用户的身体,支撑杆直接支撑在用户身体上形成固定,当电子设备安装于容纳部时,即可不用手持实现电子设备的固定。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的使用状态的状态变化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在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为了保护电子设备,用户通常会在电子设备外部安装一保护壳,但这类保护壳多是用于防止电子设备跌落、碰撞造成的损伤。当用户需要较长时间的观看电子设备时,需要将电子设备置于正前方,此时就需要有物体能够承载或支撑电子设备,但在一些应用环境下,例如用户正在走路或者在列车车厢内等,由于使用环境不允许,造成用户需要长时间手持电子设备,使用不太方便。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保护壳。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10,包括壳体100和支撑组件200,支撑组件200连接于壳体100并用于在一些应用场景下支撑壳体100,进而对壳体100进行固定。支撑组件200包括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以及支撑杆230,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以及支撑杆230均连接于壳体100。
壳体100包括背板120以及边框110,其中背板120和边框110连接,边框110沿背板120的边缘设置并围成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纳部1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框110可以沿背板120的边缘设置并围成环状,并且边框110可以是连续或非连续的。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各类智能面板等。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其中图3示出了图1中背板120的剖面结构。背板120包括内表面121以及与内表面121相互背离的外表面122,其中内表面121在使用时与电子设备的背面相互贴合,外表面122外露作为保护壳10的外观面。边框110连接于背板120并朝向内表面121一侧伸出,进而边框110与内表面121围成容纳部130。背板120可以配置为与电子设备的结构相互匹配的形式。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背板120可以配置成大致的矩形、圆角矩形等板状结构。背板120可以由金属、硬质塑料、陶瓷等材料制成,硬质塑料例如可以是PC、PVC、PP、PE、PVDF、TPE等。或者背板120也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柔性ABS塑料等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背板120可以设置贯穿内表面121以及外表面122的通孔,以供电子设备背面的功能元件漏出,例如供电子设备背面的指纹模组、摄像头、闪光灯、显示屏等元件露出,这样不会影响用户的操作。同样边框110也可以设置通孔,以供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耳机孔、麦克风等露出。且边框110可以采用与背板120相同的材料制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背板120与边框1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或者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背板120呈大致的矩形板状结构,以适应电子设备的结构,背板120具有相互之间大致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应当理解,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仅是相对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背板120也可以是大致的正方形板状结构,此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可以互换。边框110包括第一边框111、第二边框112、第三边框113以及第四边框114,其中,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相对设置,第三边框113和第四边框114相对设置,且第三边框113和第四边框114连接于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位于背板120的宽度方向,第三边框113和第四边框114位于背板120的长度方向。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也可以位于背板120的长度方向,第三边框113和第四边框114位于背板120的宽度方向。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背板120的外表面122设置有第一收纳孔141和第二收纳孔142,第一收纳孔141朝向第一边框111方向开设,第二收纳孔142朝向第二边框112方向开设。第一收纳孔141用于设置以及收纳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第二收纳孔142用于设置以及收纳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第一收纳孔141和第二收纳孔142均可以是盲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收纳孔141可以延伸至第一边框111,第二收纳孔142可以延伸至第二边框112。便于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从第一边框111一侧伸出,以及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从第二边框112一侧伸出。通过设置第一收纳孔141和第二收纳孔142,可以将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收纳起来,保证背板120的外观面美观,同时可以为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提供导向作用,使得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伸出第一边框111一侧时,可以限制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在第一边框111的延伸方向上滑动,保持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的稳定。同样的,第二收纳孔142同样可以限制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在第二边框112的延伸方向上滑动,保持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的稳定。
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收纳孔141和/或第二收纳孔142,而直接将第一柔性连接件210连接于背板120或第一边框111,将第二柔性连接件220连接于背板120或第二边框112。
背板120的外表面122还设置有收纳部150,收纳部150用于收纳支撑杆230。收纳部150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例如设置成盒状、抽屉状等。为了便于使背板120的外表面122更为平整,本实施例中,收纳部150包括开设于外表面122的容纳槽151,容纳槽151由背板120的外表面122凹陷形成。容纳槽151可以设置成与支撑杆230相匹配的形式,以将支撑杆230完全收纳于其中。作为一种示例,图2中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保护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其中以图1为保护壳的正视图计,图2则示出了保护壳的后视图。容纳槽15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框11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边框112的延伸方向同向。且容纳槽151位于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1,支撑组件200包括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以及支撑杆230,且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以及支撑杆230均连接于壳体100。其中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可以由柔性可弯折的材料制成,例如编织物、弹力带等,且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备形成。支撑杆230连接于壳体100并可以伸缩,支撑杆230可以选用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制成,如塑料、金属等。
第一柔性连接件210连接于壳体100并可由第一边框111一侧伸出,可以理解,可由第一边框111一侧伸出是指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可以从第一边框111的一侧朝向壳体100外伸出。且由于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伸出壳体100的部分可以发生弯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一边框111,也可以连接于背板120,例如连接于背板120的外表面122并从第一边框111一侧伸出壳体100。
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的远离壳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的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部211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例如设置成魔术贴,或者设置成卡扣等,或者第一连接部211也可以直接设置成绳索等方式,直接通过栓接的方式形成固定。
第二柔性连接件220连接于壳体100并可由第二边框112一侧伸出,可以理解,可由第二边框112一侧伸出是指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可以从第二边框112的一侧朝向壳体100外伸出。且由于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伸出壳体100的部分可以发生弯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二边框112,也可以连接于背板120,例如连接于背板120的外表面122并从第二边框112一侧伸出壳体100。
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的远离壳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的第二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1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例如设置成魔术贴,或者设置成卡扣等,或者第二连接部221也可以直接设置成绳索等方式,直接通过栓接的方式形成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的在拉长伸展状态下的长度例如可以是40-60cm,以使得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可以伸长至绕过人体并固定于用户身体的后背部。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直接固定于用户身体上,例如固定于皮带、纽扣、拉链等衣物上的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固定,例如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连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以及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可以更为快捷的拆卸安装,同时可以任意调节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相对于人体的位置,便于使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二连接部221之间通过卡扣方式连接。卡扣例如可以是快拆式卡扣,使得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之间可以可拆卸的连接,卡扣连接的方式更为稳固,同时利于快速拆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2,外表面122可以设置卡槽160,用于收纳卡扣,即用于收纳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理解,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分别选择性的设置成母扣和公扣的形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卡槽160可以包括第一卡槽161和第二卡槽162,第一卡槽161设置于第一收纳孔141的开口处,第一卡槽161位于背板120的外表面122且贯穿第一边框111。第二卡槽162设置于第二收纳孔142的开口处,第二卡槽162位于背板120的外表面122且贯穿第二边框112。这样可以便于将被收纳的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从第一收纳孔141中拉出,以及便于将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从第二收纳孔142中拉出。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161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收纳孔141的孔径并在第一收纳孔141的开口形成台阶,第二卡槽162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收纳孔142的孔径并在第二收纳孔142的开口形成台阶。
请再次参阅图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可以设置成可伸缩的形式,图1中,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采用具有扁平状的具有弹性的弹力带形成,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通过卡扣形式连接。且第一连接部211的宽度略大于第一柔性连接件210的宽度,第二连接部221的宽度略大于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连接件210连接于背板120并位于第一收纳孔141内,第一连接部211为卡扣被收纳于第一卡槽161内,且第一连接部211抵持于第一收纳孔141的开口处的台阶。第二柔性连接件220连接于背板120并位于第二收纳孔142内,第二连接部221为卡扣被收纳于第二卡槽162内,且第二连接部221抵持于第二收纳孔142的开口处的台阶。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外露便于用户通过拉扯第一连接部211将第一柔性连接件210拉出,拉扯第二连接部221将第二柔性连接件220拉出。此外,第一连接部211在收纳于第一卡槽161时可以与外表面122平齐,第二连接部221在收纳于第二卡槽162时可以与外表面122平齐,这样外表面122看起来为一完整的平面。
将第一柔性连接件210设置于第一收纳孔141内,第二柔性连接件220设置于第二收纳孔142内的好处不仅在于实现收纳,还在于: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被拉伸时,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在整个第一收纳孔141的延伸路径上均与背板120接触并产生作用力;第二柔性连接件220在整个第二收纳孔142的延伸路径上均与背板120接触并产生作用力。这样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以及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与背板120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大,壳体100不易晃动,更为稳定。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卡槽161和第二卡槽162,此时,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直接伸出第一边框111以及第二边框112。为了提高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以及第二柔性连接件220被拉出时的稳定性,第一收纳孔141的轴线方向可以与第一边框11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第二收纳孔142的轴线方向可以与第二边框112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且第一收纳孔141的轴线方向和第二收纳孔142的轴线方向可以共线设置,以使得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被同时拉出时,壳体100左右两侧的受力更为均衡,提高支撑组件200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支撑杆230为可伸缩式结构,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伸长或缩短,以使得在不使用时减少占用空间。支撑杆230可以采用各类伸缩结构,例如波纹管拉伸结构等。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30由多节从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套筒构成,相邻的套筒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阻尼以相对固定,仅在被拉动时实现伸缩。
支撑杆230连接于壳体100并位于第一边框111以及第二边框112之间,例如:支撑杆230可以连接于第三边框113、第四边框114或者背板12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杆230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三边框113并朝向边框110一侧伸出设置。使用时,支撑杆230可以支撑于用户的前腹部或前胸部,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从用户身体两侧绕过用户身体并固定于用户的后背部。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30转动设置于第三边框113,且支撑杆230的转动轴线可以与第三边框11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当需要使用支撑杆230时,转动支撑杆230使之朝向用户,拉伸后抵持于用户的前腹或前胸等部位,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支撑杆230转动至背板120的外表面122并收纳于容纳槽151内。即在支撑杆230转动过程中,选择性的将支撑杆230收纳于容纳槽151内。
使用时,由于支撑杆230支撑于用户的身体上,整个电子设备的作用力作用于用户,为了减小用户受到的作用力压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支撑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支撑板240,支撑板240连接于支撑杆230的远离壳体100的一端。支撑板240为大致的平面板状或弧形板状,在使用支撑杆230时,通过支撑板240抵持于用户身体,增大与用户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小作用压强,同时接触面积增大后,支撑杆230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强,防止支撑杆230晃动。为了与用户身体构造匹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40的朝向用户的表面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弧度,以使得支撑板240与用户身体接触时,整个支撑板240均与用户接触,提高接触面积。
支撑板24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胶、软塑料(例如PP、PVC、PVDF塑料等),以减小对人体的作用力。此外,支撑板240也可以用硬质材料制备,以增强刚性,此时支撑板240朝向用户的表面可以设置缓冲件减小作用力。
不同的用户由于体型的区别以及身体构造的不同,例如部分用户的前胸肋骨间距不同,部分用户可能存在脊柱侧倾等情形,在使用支撑板240时,可能需要调整支撑板240的位置。因此为了使用所有用户的使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4,支撑板240以挠性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支撑杆230的端部,且支撑板240至少可以沿支撑杆230的轴线进行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40还可以相对支撑杆230弯折等。这样设置后,支撑板240可以朝向用户做360°旋转,使得用户可以自由调节支撑板240与用户身体的接触部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4和图5,支撑杆230的远离壳体100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节套231,支撑板240连接有万向头241,万向头241转动连接于万向节套231内。通过万向接头的形式实现连接,使得支撑板240相对于支撑杆230可以在任意方向上进行转动调整,进一步增加支撑板240与不同用户的适用性。为了便于在转动过程中固定支撑板240,万向节套231和万向头241之间可以设置一定的阻尼,避免支撑板240在使用过程中自转动。
此外,为了减小支撑板240占用的空间,以及利于收纳支撑板240的考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支撑组件200还包括连接块250,支撑板240通过连接块250连接万向头241,即支撑板240与万向头241之间有一段连接块250进行过渡连接。
万向节套231设置有缺口232,缺口232是与连接块250相互配合的,连接块250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嵌入缺口232内。这样,可以增大支撑板240朝向支撑杆230转动的转动角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连接块250嵌入缺口232内时,支撑板240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230的长度方向平行,参阅图5,图中虚线部分示出了支撑板240相对支撑杆230进行转动时的状态。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同时将支撑杆230以及支撑板240收纳于容纳槽151中,且支撑板240设计成与容纳槽151相配合的形式后,支撑板240可以完全封闭容纳槽151。此时背板120的外表面122整体性更强,在不使用支撑组件200时更利于用户操作。
还可以在支撑板240收纳于容纳槽151内时,将支撑板240的表面与外表面122设置成相互平齐的形式,这样整个背板120将呈现完整的表面形式,外观一致性更好,用户手持保护壳10时不会搁手。需要使用时,只需摆动支撑板240,并带动支撑杆230转动,拉伸支撑杆230即可。
参阅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10的工作原理是:用户可以将电子设备装进容纳部130内,并且有边框110对电子设备进行固定,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朝向外侧。当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等应用场景下,不方便手持电子设备时,将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拉出,向后绕过用户身体并在用户的后背处固定,将支撑杆230拉出后抵于用户的前胸或前腹部,这样保护壳10即被相对固定。为了提高相对稳定性,支撑杆230于用户身体的支撑点与第一柔性连接件21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220于用户身体的连接点在用户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实现多点支撑作用。应当理解,使用时,支撑杆230可以支撑于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以及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的上方,也可以支撑于第一柔性连接件210以及第二柔性连接件220的下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10可以在用户无法手持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与用户的身体相对固定,同时在将支撑组件收回后,可以用作普通的保护壳,不会占用过多空间,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和背板,所述边框沿所述背板的边缘设置并围成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纳部,所述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以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柔性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由所述第一边框一侧伸出,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二柔性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由所述第二边框一侧伸出,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伸缩,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边框以及所述第二边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卡扣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与电子设备贴合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背离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收纳孔以及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收纳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边框,所述第三边框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边框,且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三边框的延伸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与电子设备贴合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背离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支撑杆的收纳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外表面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杆转动过程中选择性的被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且所述支撑杆相对所述第三边框转动过程中,所述支撑板选择性的嵌入所述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板嵌入所述容纳槽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表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挠性连接于所述支撑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节套,所述支撑板连接有万向头,所述万向头转动连接于所述万向节套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万向头,所述万向节套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配合的缺口,所述万向头转动过程中,所述连接块选择性的嵌入所述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块嵌入所述缺口时,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
CN201910702620.2A 2019-07-31 2019-07-31 保护壳 Active CN110336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2620.2A CN110336909B (zh) 2019-07-31 2019-07-31 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2620.2A CN110336909B (zh) 2019-07-31 2019-07-31 保护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6909A true CN110336909A (zh) 2019-10-15
CN110336909B CN110336909B (zh) 2021-05-11

Family

ID=6814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2620.2A Active CN110336909B (zh) 2019-07-31 2019-07-31 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36909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9429A (ja) * 2000-04-18 2001-10-30 Katsuichi Kobayashi 携帯ケース
US20130221189A1 (en) * 2012-02-21 2013-08-29 Dmitry Kubin Low Profile Secure Asymmetrical Turn-Lock Coupling Mechanism With Magnetic Rotational Orientation Locks
US20130240579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David Chen Yu Wrist-bas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arry mobile device(s)
CN103649615A (zh) * 2011-04-11 2014-03-19 彼得·J·凯尔蓝 可携式计算器支撑物
WO2015013898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Glisten Garment Ltd Electronic product carrier adapted to be hung on a neck
CN104363314A (zh) * 2014-09-29 2015-02-18 天津东川伟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挂式手机外壳
CN104683507A (zh) * 2013-11-30 2015-06-03 湖北文理学院 绷带手机套
CN106051431A (zh) * 2016-07-22 2016-10-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便携坐姿式可伸缩手机架与方法
CN206555684U (zh) * 2016-09-13 2017-10-13 常惠宇 手机挂架
CN207251741U (zh) * 2017-09-27 2018-04-17 温国强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机壳
CN207283624U (zh) * 2017-10-12 2018-04-27 吴汝松 一种手机支撑自拍杆
CN208424505U (zh) * 2018-04-02 2019-01-22 谢汉卿 一种带有自拍握把的手机壳
CN209029956U (zh) * 2018-12-04 2019-06-25 深圳市中康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9429A (ja) * 2000-04-18 2001-10-30 Katsuichi Kobayashi 携帯ケース
CN103649615A (zh) * 2011-04-11 2014-03-19 彼得·J·凯尔蓝 可携式计算器支撑物
US20130221189A1 (en) * 2012-02-21 2013-08-29 Dmitry Kubin Low Profile Secure Asymmetrical Turn-Lock Coupling Mechanism With Magnetic Rotational Orientation Locks
US20130240579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David Chen Yu Wrist-bas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arry mobile device(s)
WO2015013898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Glisten Garment Ltd Electronic product carrier adapted to be hung on a neck
CN104683507A (zh) * 2013-11-30 2015-06-03 湖北文理学院 绷带手机套
CN104363314A (zh) * 2014-09-29 2015-02-18 天津东川伟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挂式手机外壳
CN106051431A (zh) * 2016-07-22 2016-10-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便携坐姿式可伸缩手机架与方法
CN206555684U (zh) * 2016-09-13 2017-10-13 常惠宇 手机挂架
CN207251741U (zh) * 2017-09-27 2018-04-17 温国强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机壳
CN207283624U (zh) * 2017-10-12 2018-04-27 吴汝松 一种手机支撑自拍杆
CN208424505U (zh) * 2018-04-02 2019-01-22 谢汉卿 一种带有自拍握把的手机壳
CN209029956U (zh) * 2018-12-04 2019-06-25 深圳市中康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6909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7040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패널이 설치되는 인폴딩타입 힌지구조
US6049450A (en) Portable computer on which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an be mounted
KR102112305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CN103038722B (zh) 带有支架的电子装置夹持器
US8842425B2 (en) Variable display area type display device
WO2020228286A1 (zh) 一种穿戴设备
JP2004038950A (ja) 携帯情報端末(pda)のキーボード
CN105933480B (zh) 柔性手机及柔性壳体
US10021227B2 (en) Mobile device shade
CN209017107U (zh) 保护壳以及具有该保护壳的电子设备
CN210137891U (zh) 一种可旋转拍摄的智能手表
CN209167833U (zh)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10336909A (zh) 保护壳
CN208597071U (zh) 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
CN104806865A (zh) 一种移动设备穿戴装置
KR20210016498A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에 설치되는 접히는 힌지모듈
CN214375877U (zh) 智能手表组件和智能手表
CN215173953U (zh) 一种便携式终端的扩屏装置
WO2006096031A2 (en) Support device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209991187U (zh) 自拍杆
CN212617410U (zh) 自拍杆及三角支架弹出结构
CN204592808U (zh) 一种移动设备穿戴装置
CN113188024A (zh) 一种便携式终端的扩屏装置
KR101424938B1 (ko) 다용도 거치대
KR10065470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지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