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056B -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056B
CN110324056B CN201810282606.7A CN201810282606A CN110324056B CN 110324056 B CN110324056 B CN 110324056B CN 201810282606 A CN201810282606 A CN 201810282606A CN 110324056 B CN110324056 B CN 110324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eat
electronic device
sliding
torsion spr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26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056A (zh
Inventor
孙志刚
曾武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26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4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滑动座及驱动机构,装置主体的端部具有容纳槽,滑动座收容于容纳槽内并与装置主体滑动连接,驱动机构连接滑动座与装置主体,以驱动滑动座于容纳槽内伸缩,驱动机构设于装置主体内,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转动件及扭簧,驱动件的一端具有收容腔,扭簧套设于转动件的外围并收容于收容腔中,且扭簧的两个端部均抵持收容腔的内壁,转动件远离扭簧的一端与滑动座滑动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扭簧及转动件转动,滑动座随着转动件的转动沿转动件滑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本申请可以提高电子装置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大屏占比的电子装置具有很好的视觉体验,在保证大屏幕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机身紧凑性和便携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但是电子装置中的功能器件,例如摄像头模组、受话器模组、闪光灯、传感器等的安装布局限制了电子装置的屏占比提升,不利于提高电子装置的屏占比,用户体验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加屏占比的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滑动座及驱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端部具有容纳槽,所述滑动座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所述装置主体,以驱动所述滑动座于所述容纳槽内伸缩,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转动件及扭簧,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收容腔,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外围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且所述扭簧的两个端部均抵持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扭簧及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滑动座随着所述转动件的转动沿所述转动件滑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装置接收预设信号,所述预设信号为伸出信号或缩回信号;
若所述预设信号为伸出信号时,则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座伸出所述容纳槽;
若所述预设信号为缩回信号时,则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座缩回所述容纳槽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将扭簧设于驱动件与转动件之间,以使得滑动座的滑动过程中,扭簧通过抱紧力带动转动件转动,以将驱动件的驱动力传递至转动件,以驱动滑动座伸缩;而在滑动座在受到外界冲击力(例如跌落)时,滑动座将该冲击力通过转动件转换成转动阻力并传递至扭簧,在扭簧受到的转动阻力大于扭簧的抱紧力时,扭簧的内径增大,转动件挣脱了扭簧的束缚,从而无法将外界冲击力通过扭簧传递至驱动件,以避免损坏驱动件,提高电子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在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在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A区域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电子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其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其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种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第二种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第三种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长度”、“宽度”、“厚度”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说明体含义。
请参照图1,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是平板电脑、电视、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装置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电子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电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向。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和滑动座2。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壳体11及盖合于所述壳体11上的显示模组12。所述显示模组12与所述滑动座2层叠设置。滑动座2滑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上,使得电子装置100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将滑动座2伸出或缩回装置主体1。其中,滑动座2中收容有多个功能器件3,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的相对滑动,使得多个功能器件3能够在需要使用时滑出,在不需要使用时设置在显示模组下,从而避免了功能器件3的使用对电子装置100的显示模组的屏占比带来的限制,有利于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
具体地,请参阅图3及图4,电子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设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容纳槽110内。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滑动座2与所述装置主体1,以驱动所述滑动座2于所述容纳槽110内伸缩。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件41、转动件42及扭簧43。所述驱动件41的一端具有收容腔41a。所述扭簧43套设于所述转动件42的外围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41a中,且所述扭簧43的两个端部均抵持所述收容腔41a的内壁。所述转动件42远离所述扭簧43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2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41用于驱动所述扭簧43及所述转动件42转动。所述滑动座2随着所述转动件42的转动沿所述转动件42滑动。
通过将扭簧43设于驱动件41与转动件42之间,驱动件41驱动扭簧43转动,而扭簧43的转动带动转动件42转动,滑动座2随着转动件42的转动而伸出或缩回容纳槽110,以实现驱动件41驱动滑动座2运动。滑动座2的滑动过程中,扭簧43通过抱紧力带动转动件42转动,以将驱动件41的驱动力传递至转动件42,以驱动滑动座2伸缩;滑动座2在受到外界冲击力(例如跌落)时,滑动座2将该冲击力通过转动件42转换成转动阻力并传递至扭簧43,在扭簧43受到的转动阻力大于扭簧43的抱紧力时,扭簧43的内径增大,转动件42挣脱了扭簧43的束缚,从而无法将外界冲击力通过扭簧43传递至驱动件41,以避免损坏驱动件41,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扭簧43的抱紧力为转动件42的外径稍大于扭簧43在无弹性形变状态下的的内径,在扭簧43套设于转动件42的外围时,转动件42使得扭簧43的内径增大,扭簧43发生弹性形变并对转动件42施加的作用力。该抱紧力使得扭簧43和转动件42紧密结合在一起。当驱动件41驱动扭簧43运动时,转动件42随着扭簧43一起运动。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驱动件41固定在装置主体1内。驱动件41可以包括电机411及设于所述电机411的转轴412一端的套筒413。电机411的转轴412沿Y向延伸。在电机411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电机411的转轴412绕其轴向(即绕Y向)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套筒413固定在电机411的转轴412上,套筒413沿Y向延伸。可以的,套筒413的中心轴线与电机411的转轴412的中心轴线共线。套筒413的远离电机411的一个端面上设有收容腔41a。电机411的转轴412可以贯穿套413并与转动件42对接。该对接方式可以是电机411的转轴412的端面与转动件42的一端的端面相贴合,或者还可以是电机411的转轴412沿轴向开设凹槽,以使转动件42的一端设于凹槽中,并与凹槽的形状相适配。这样的对接方式使得转动件42的转动轴向与电机411的转轴412的转动轴向一致,以避免转动件42的晃动,还提高了电机411传递至转动件42的传动效率。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的设计,实现了电机411的转轴412与转动件42的间接连接,一方面,确保了电机411的传动效率,另一方面,在电子装置100受到外界冲击力时,通过扭簧43的弹性形变可以瞬时断开电机411和转动件42之间的连接,以使外界冲击力无法通过转动件42传输至电机411,从而保护电子装置100免受破坏。在扭簧43的弹性形变恢复后,扭簧43恢复抱紧转动件42,从而带动转动件42运动,即扭簧43恢复转动件42与电机411之间的连接作用。该驱动机构4沿Y向延伸,驱动机构4占据的宽度空间较少,有利于电子装置100中其他元件布局于驱动机构4的两侧。
请参阅图6,扭簧43固定于套筒413中。具体为,收容腔41a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收容腔41a的开口41b。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从收容腔41a中延伸至开口41b中,且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分别抵持在开口41b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在安装过程中,先将扭簧43套设于转动件42的一端,并将转动件42设有扭簧43的一端插入套筒413中,以使扭簧43收容于套筒413中,并通过力作用将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相互靠近,以使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伸入开口41b,释放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相互远离直至两个端部43a、43b分别抵持开口41b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口41b的口径小于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之间的间距,所以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对开口41b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施加了作用力,该作用力使得套筒413和扭簧43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套筒413在电机411的作用下运动时,扭簧43也随着套筒413的运动而运动。
请参阅图6,扭簧43套设于转动件42的外围。具体而言,扭簧43抱紧转动件42,同时扭簧43固定在套筒413中,从而扭簧43将套筒413与转动件42连接在一起,扭簧43和套筒413实现了电机411与转动件42之间的力传递,以使所述转动件42随着所述扭簧43的转动而转动。滑动座2在受到外界冲击力(例如跌落)时,滑动座2将该冲击力通过转动件42转换成转动阻力并传递至扭簧43,在扭簧43受到的转动阻力大于扭簧43的抱紧力时,转动阻力使得扭簧43的两个端部43a、43b相互靠近,从而扭簧43的内径增大,以使扭簧43释放转动件42,进而外界冲击力无法通过扭簧43传递至驱动件41以避免损坏驱动件41,所以扭簧43的设置能够起到电子装置100的防跌落保护作用,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转动件42的外围套设有弹性件44。所述扭簧43抱紧所述弹性件44。由于扭簧43内径与转动件42外径之间会有设计公差,弹性件44的设置可以克服扭簧43内径与转动件42外径之间的公差,以使扭簧43与转动件42紧紧结合在一起。弹性件44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成型在转动件42的外围,以使弹性件44可以与转动件42成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4可以是弹性橡胶、或弹性塑料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电机411及所述套筒413之间设有齿轮箱45。该齿轮箱45为减速箱,通过减少电机411的转轴412的转动速度来提高电机411的转动力矩,以提高电机411的负载驱动能力,有利于实现较大尺寸及较大负载的滑动座2的伸缩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转动件42远离所述扭簧43的一端套设有滑块46。所述滑块46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42,且所述滑块46连接所述滑动座2。所述滑块46随着所述转动件42的转动沿所述转动件42滑动并带动所述滑动座2运动。具体而言,转动件42可以是丝杠,滑块46可以是与丝杠相匹配的螺母。电机411通过扭簧43驱动转动件42转动。在转动件42转动过程中,滑块46带动滑动座2相对于转动件42做直线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及图8,所述滑块46与所述滑动座2之间设有滑杆47。所述滑杆47沿所述滑块46至所述滑动座2的方向(沿Z向)延伸。所述滑块46或所述滑动座2滑动连接所述滑杆47。本实施例中,滑块46与滑动座2在Z向浮动连接,即装置主体1与滑动座2在Z向浮动连接,装置主体1不会对滑动座2提供紧固力,使得滑动座2在Z向上具有自由度,在滑动座2相对装置主体1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座2可以自适应调节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间距,提高滑动座2相对于装置主体1的平行度,以免滑动座2被卡死,有利于滑动座2相对装置主体1平稳滑出,从而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滑杆47与滑动座2和滑块46的连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滑杆47的一端固定在滑块46上,滑杆47的另一端贯穿滑动座2。滑杆47的外围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48,第一弹性件48的一端抵持滑杆47的一个端部,第一弹性件48的另一端抵持在滑动座2的内壁上。所述滑动座2受到沿Z向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8被压缩或被拉伸,第一弹性件48的弹性形变可以吸收一部分外力,以避免外力造成滑动座2内的功能器件3被损伤,及避免外力损坏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滑动座2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8的恢复力驱动所述滑动座2靠近或远离所述滑块46,进而滑动座2复位。第一弹性件48的设置可以使得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浮动连接,以使滑动座2的自适应调节能力更加的灵活;且在受到滑动阻力或碰撞冲击力时,第一弹性件48可以缓冲滑动阻力或碰撞冲击力,进而保护电子装置1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8还可以设于滑块46与第一板件21之间,以提供弹性缓冲力和提高自适应调节能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8可以是弹簧、弹片、弹性材料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滑杆47的一端固定在滑动座2上,滑杆47的另一端贯穿并伸入滑块46的内腔46a中。滑杆47的外围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49,第二弹性件49的一端抵持滑动座2的外壁,第二弹性件49的另一端抵持在滑块46的内腔46a壁上。所述滑动座2受到沿Z向的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49被压缩或被拉伸,第二弹性件49的弹性形变可以吸收一部分外力,以避免外力造成滑动座2内的功能器件3被损伤,及避免外力损坏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滑动座2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49的恢复力驱动所述滑动座2靠近或远离所述滑块46,进而滑动座2复位。第二弹性件49的设置可以使得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浮动连接,以使滑动座2的自适应调节能力更加的灵活;且在受到滑动阻力或碰撞冲击力时,第二弹性件49可以缓冲滑动阻力或碰撞冲击力,进而保护电子装置10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装置主体1内还设有导向杆51。所述导向杆51的延伸方向与转动件42的延伸方向一致,均沿Y向延伸。所述导向杆5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件41。所述导向杆5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滑块46,以使所述滑块46沿所述导向杆51运动。转动件42与导向杆51对滑块46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使滑动座2更为平稳的滑出。
请参阅图9,所述装置主体1上还设有一对导轨52。所述一对导轨52沿所述导向杆51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一对导轨52分别设于所述滑块46的相对两侧。所述滑动座2滑动连接所述导轨52。导轨52能够使得滑动座2相对装置本体1滑动时保持在预定的轨迹上运动,保证滑动座2滑动时的准确性和平稳性。一对导轨52与导向杆51可以对滑动座2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得滑动座2可以承载较大的负载,以便于更多的功能器件能够设有滑动座2中,减少在电子装置100的显示模组上设置功能部,以增大屏占比。导轨52和导向杆51对滑动座2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滑动座2的滑动平稳性。
可以理解地,所述一对导轨52的相对两端均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以对所述滑动座2的滑动进程进行限位。所述限位件用以对所述滑动座2的滑动过程的伸出或缩回的最大进程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2,所述滑动座2内设有功能器件3,所述功能器件3随所述滑动座2的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装置主体1。所述显示模组12包括显示区12a和非显示区12b。在所述滑动座2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10内时,所述显示区12a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功能器件3,以提高显示模组12的屏占比。
请参阅图3,所述装置主体1内设有电路板61和柔性电路板62。所述功能器件3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62电连接所述电路板61。通过柔性电路板62实现滑动座2内的功能器件3与装置主体1中的电路板61实现电连接,保证了滑动座2在滑动时,功能器件3的电信号不会中断,仍能够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可靠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和图10,功能器件3包括天线模组31。所述装置主体1内还设有同轴线缆32。所述同轴线缆32连接所述电路板61与所述天线模组31。同轴线缆32可以防止天线信号受到干扰,以便于实现电子装置100通讯和上网功能。天线模组31随着滑动座2的伸出而伸出装置主体1,增大了天线模组31的净空区域,提高了天线模组31的辐射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3还可以为摄像头模组、闪光灯模组、传感器模组、人脸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送话器模组、受话器模组及指纹识别模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壳体11包括后壳111和中框112,后壳111和显示模组12分别设于中框112的相对两侧。后壳111、显示模组12及中框112密封封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0完整的外表面。中框112包括中板113及围接在中板113周侧的顶边114、底边115及一对侧边116、117。具体的,中板113大致呈矩形框状。一对侧边116、117又为电子装置100的长边。一般的,一对侧边116、117用于排布电子装置100的音量键、卡托卡座等。顶边114和底边115则为电子装置100的短边。一般的,底边115用于排布电子装置100的听筒、扬声器等。壳体11的结构可以是多种不同的形状,壳体11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几种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容纳槽110设于所述顶边114,且所述容纳槽110贯穿所述一对侧边116、117。
该电子装置100将容纳槽110开设于顶边114上,使得滑动座2滑动连接于装置本体1上时,电子装置100中的显示模组12、滑动座2和壳体11形成三明治结构。该结构保证了在电子装置100发生跌落或者受到外力碰撞时,显示模组12和壳体11能够对位于其中的滑动座2提供保护,防止滑动座2摔坏。
具体的,容纳槽110沿着X向的长度与装置本体1沿着X向的长度相同。换言之,中框112的两个侧边116、117之邻接顶边114的部分由于容纳槽110的存在而形成两个开口,以使得与容纳槽110对应的滑动座2具有较大的体积能够容纳较多的功能器件3。对应的,滑动座2中的功能器件3越多,功能器件3对电子装置100的显示模组12的屏占比的影响越小。
第二种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请参阅图12,所述容纳槽110设于所述后壳111,且所述容纳槽110贯穿所述顶边114。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在Y向上相互拼接,而不会在Z向上叠加设置,从而使得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拼接后形成的电子装置100更加轻薄化。
第三种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请参阅图13,所述容纳槽110设于所述后壳111,且所述容纳槽110贯穿所述顶边114和所述一对侧边116、117。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在Y向上相互拼接,而不会在Z向上叠加设置,从而使得滑动座2与装置主体1拼接后形成的电子装置100更加轻薄化,滑动座2在X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使得滑动座2具有较大的收容空间,以便于容置更多的功能器件3,进而使得更多的功能部无需设置在显示模组12上,进一步地减少显示模组12的屏占比。
在以上的各个实施例中,滑动座2的尺寸与容纳槽110的尺寸相对应,即滑动座2填充了整个容纳槽110。滑动座2具有第一端面2a。滑动座2的第一端面2a与顶边114平齐时,则定义为滑动座2完全收容于容纳槽110中,换言之,此时滑动座2处于缩回状态;滑动座2的第一端面2a超出顶边114时,则定义为滑动座2伸出容纳槽110中,换言之,此时滑动座2处于伸出状态。
在需要滑动座2中的某个功能器件3工作时,则可以相应地滑动所述滑动座2,使得滑动座2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滑动座2上的功能部不再被显示屏遮盖,与功能部对应的功能器件3则能够与外部传递信号。比如,多个功能器件3中可以有前置摄像头器件,对应的,滑动座2上对应前置摄像头的功能部则为能够透过光线至前置摄像头器件上的前置透光部。在需要使用前置摄像头的功能时,则滑动所述滑动座2,使得滑动座2处于伸出状态,此时则能够透过前置透光部来实现前置摄像头的拍照功能,在无需使用前置摄像头的功能时,则滑动滑动座2,使得滑动座2处于缩回状态,利于电子装置100的收纳,提高电子装置100的便携性。
可以理解的,滑动座2上的功能部对应功能器件3不同,则功能部能够透过的信号则对应不同。比如,与摄像头组件51对应的功能部能够透过的信号为光,与受话器52对应的功能部能够透过的信号则为声音等。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座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透光玻璃面,透光玻璃面用于滑动座2中的功能器件3透光,而无需在与功能器件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透光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滑动座2的表面上的局部区域设置透光面板,以形成功能部,局部区域设置透光面板使得电子装置100的成本较少,且滑动座2的强度较高。
电子装置100通过将多个功能器件3设置于滑动座2中,并且滑动座2能够相对装置主体1滑动,则在多个功能器件3需要使用时,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滑动座2从装置主体1中滑出即可实现使得功能部相对装置主体1伸出来传递信号,即功能器件3对应的功能部无需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屏上,有利于电子装置100屏占比的提高,另外,将扭簧43设于驱动件41与转动件42之间,驱动件41驱动扭簧43转动,而扭簧43的转动带动转动件42转动,滑动座2随着转动件42的转动而伸出或缩回容纳槽110,以实现驱动件41驱动滑动座2运动。滑动座2的滑动过程中,扭簧43通过抱紧力带动转动件42转动,以将驱动件41的驱动力传递至转动件42,以驱动滑动座2伸缩;滑动座2在受到外界冲击力(例如跌落)时,滑动座2将该冲击力通过转动件42转换成转动阻力并传递至扭簧43,在扭簧43受到的转动阻力大于扭簧43的抱紧力时,扭簧43的内径增大,转动件42挣脱了扭簧43的束缚,从而无法将外界冲击力通过扭簧43传递至驱动件41,以避免损坏驱动件41,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可靠性。
请参照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10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10可以应用但不局限于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100;该方法10包括:
S101:所述电子装置100接收预设信号,所述预信号或缩回信号;
所述电子装置100根据预设信号对应控制驱动机构4。
具体为:S103:若所述预设信号为伸出信号时,则所述电子装置100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滑动座2伸出所述容纳槽110;
S105:若所述预设信号为缩回信号时,则所述电子装置100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滑动座2缩回所述容纳槽110中。
可以理解的,电子装置100接收的伸出信号或缩回信号可以为用户通过语音、文字、触摸等方式发送。在电子装置100接收到该伸出信号后,电子装置100处于伸出状态。
该方法通过应用上述电子装置100,利于电子装置100屏占比的提高,另外,导向机构能够使得滑动座2相对装置主体1滑动时保持在预定的轨迹上运动,保证滑动座2滑动时的准确性和平稳性。
以上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滑动座及驱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端部具有容纳槽,所述滑动座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所述装置主体,以驱动所述滑动座于所述容纳槽内伸缩,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转动件及扭簧,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收容腔,所述扭簧抱紧于所述转动件的外围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且所述扭簧的两个端部均抵持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扭簧及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滑动座随着所述转动件的转动沿所述转动件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扭簧的两个端部分别抵持所述开口的两个相对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受到的冲击力大于所述扭簧的抱紧力时,所述扭簧的两个端部在所述转动件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以使所述扭簧的内径增大并与所述转动件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外围套设有弹性件,所述扭簧抱紧所述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及设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一端的套筒,所述收容腔和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套筒转动,以带动所述扭簧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沿所述套筒的轴向贯穿所述套筒并伸入所述电机的转轴内,以使所述电机的转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套筒的转动轴线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及所述套筒之间设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用于提高所述转动件的转动扭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动座,所述滑块随着所述转动件的转动沿所述转动件滑动并带动所述滑动座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座之间设有滑杆,所述滑杆沿所述滑块至所述滑动座的方向延伸,所述滑块或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滑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还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滑块,以使所述滑块沿所述导向杆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上还设有一对导轨,所述一对导轨沿所述导向杆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一对导轨分别设于所述滑块的相对两侧,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导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内设有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随所述滑动座的移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装置主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壳体及盖合于所述壳体上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滑动座层叠设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在所述滑动座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功能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天线模组,所述装置主体内还设有同轴线缆,所述同轴线缆连接电路板与所述天线模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为天线模组、摄像头模组、闪光灯模组、人脸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送话器模组、受话器模组及指纹识别模组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功能器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壳及围接于所述后壳上的顶边、底边及一对侧边,所述一对侧边连接在所述顶边和所述底边之间,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顶边,且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一对侧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壳及围接于所述后壳上的顶边、底边及一对侧边,所述一对侧边连接在所述顶边和所述底边之间,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后壳,且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顶边。
19.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壳及围接于所述后壳上的顶边、底边及一对侧边,所述一对侧边连接在所述顶边和所述底边之间,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后壳,且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顶边和所述一对侧边。
20.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滑动座及驱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端部具有容纳槽,所述滑动座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所述装置主体,以驱动所述滑动座于所述容纳槽内伸缩,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转动件及扭簧,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收容腔,所述扭簧抱紧于所述转动件的外围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且所述扭簧的两个端部均抵持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装置接收预设信号,所述预设信号为伸出信号或缩回信号;
若所述预设信号为伸出信号时,则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座伸出所述容纳槽;
若所述预设信号为缩回信号时,则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预设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座缩回所述容纳槽中。
CN201810282606.7A 2018-03-31 2018-03-31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324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2606.7A CN110324056B (zh) 2018-03-31 2018-03-31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2606.7A CN110324056B (zh) 2018-03-31 2018-03-31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056A CN110324056A (zh) 2019-10-11
CN110324056B true CN110324056B (zh) 2021-11-02

Family

ID=68112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2606.7A Active CN110324056B (zh) 2018-03-31 2018-03-31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4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744B (zh) * 2021-04-22 2022-12-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175850A (zh) * 2022-05-28 2023-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装置及机械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7952A2 (ko) * 2008-12-12 2010-06-17 주식회사 세이텍 슬라이딩 모듈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구동장치
CN102244691A (zh) * 2010-05-11 2011-11-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5979037A (zh) * 2016-07-08 2016-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结构、柔性显示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800828A (zh) * 2017-11-16 2018-03-1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装置
CN207150657U (zh) * 2017-09-19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864242A (zh) * 2017-11-28 2018-03-30 上海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屏手机及其活动式摄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67952A2 (ko) * 2008-12-12 2010-06-17 주식회사 세이텍 슬라이딩 모듈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구동장치
CN102244691A (zh) * 2010-05-11 2011-11-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5979037A (zh) * 2016-07-08 2016-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结构、柔性显示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7150657U (zh) * 2017-09-19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800828A (zh) * 2017-11-16 2018-03-1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7864242A (zh) * 2017-11-28 2018-03-30 上海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屏手机及其活动式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056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4447B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20168867A1 (zh) 终端设备
WO2020168862A1 (zh) 终端设备
CN110043766B (zh) 终端设备
CN109451104B (zh) 电子设备
CN114598759A (zh) 电子设备
CN110324056B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995909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981834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4867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643331A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0320969B (zh) 电子装置
WO2021143761A1 (zh) 运动结构、开合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306524B2 (en) Sliding door devices and electronics
CN211429356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278361B (zh) 移动终端
US11551585B2 (en) Display-screen stretch and retraction driv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981831A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20967B (zh) 滑动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320968B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324451B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319167B (zh)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96299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0518435U (zh) 一种伸缩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8817841U (zh) 功能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