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371A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371A
CN110323371A CN201810268868.8A CN201810268868A CN110323371A CN 110323371 A CN110323371 A CN 110323371A CN 201810268868 A CN201810268868 A CN 201810268868A CN 110323371 A CN110323371 A CN 110323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linkage section
battery
single battery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88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3371B (zh
Inventor
曹根
姚己华
朱涛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88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3371B/zh
Priority to US16/355,637 priority patent/US10840486B2/en
Priority to PT191641448T priority patent/PT3547396T/pt
Priority to EP21196117.2A priority patent/EP3940835B1/en
Priority to EP19164144.8A priority patent/EP3547396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323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沿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端板、多个单体电池以及第二端板;单体电池包括顶盖板;连接件,第一端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二端板连接固定;拉紧件,包括相继分布的第一连接段、中间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一端板连接固定,中间段与顶盖板相对设置,第二连接段与第二端板连接固定,拉紧件能够在多个单体电池排列方向上拉紧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共同压紧多个单体电池。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自身整体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变形,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池系统,按系统层级从高到低划分可依次分为电池箱、电池模组和单体电池,国内外锂电池生产商所生产的电池模组大多数是以单体电池为最小单位,即首先生产单体电池,并配以相应的保护装置,再由多个单体电池通过并联和串联的方式组装成电池模组。随着电池模组的容量不断提升,单体电池在一些情况下自身会发生膨胀,从而会向端板施加膨胀力,这就导致端板容易发生变形位移,严重时会导致电池模组解体。因此,传统的电池模组存在结构强度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自身整体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变形,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沿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端板、多个单体电池以及第二端板;单体电池包括顶盖板;连接件,第一端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二端板连接固定;拉紧件,包括相继分布的第一连接段、中间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一端板连接固定,中间段与顶盖板相对设置,第二连接段与第二端板连接固定,拉紧件能够在多个单体电池排列方向上拉紧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共同压紧多个单体电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设置于中间段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端板包括靠近单体电池的底部的第一底端,第一连接段由中间段向第一底端延伸、且与第一底端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段覆盖第一端板的中心区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端板包括靠近单体电池的底部的第二底端,第二连接段由中间段向第二底端延伸、且与第二底端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段覆盖第二端板的中心区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单体电池包括设置于顶盖板上的防爆阀,中间段具有与防爆阀相对设置的让位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具有环状的凸出部,防爆阀设置于凸出部的内孔,凸出部插入让位孔以与中间段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端板包括靠近单体电池的底部的第一底端,第二端板包括靠近单体电池的底部的第二底端,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相对两端的两个自由端,一个自由端与第一底端连接固定,另一个自由端与第二底端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件沿与多个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以共同夹紧多个单体电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部包括相交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第一折边延伸至单体电池的底部以承托单体电池,第二折边朝向单体电池的顶部延伸并与单体电池的侧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自由端朝向同一侧翻折,连接件呈U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端板、多个单体电池、第二端板、连接件以及拉紧件。第一端板、多个单体电池和第二端板沿一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通过连接件和拉紧件连接固定,以形成固定多个单体电池的固定框架。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均被连接件和拉紧件拉紧,以压紧多个单体电池,提高了电池模组整体结构强度。由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均受到连接件和拉紧件共同约束,因此当单体电池发生膨胀以产生膨胀变形力时,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不会在膨胀变形力的作用下朝远离单体电池的方向移动或发生变形,有效保证电池模组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端板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第一端板;11、第一顶端;12、第一底端;
2、单体电池;2a、顶盖板;20、凸出部;21、防爆阀;
3、第二端板;31、第二顶端;32、第二底端;
4、连接件;41、主体部;41a、第一折边;41b、第二折边;42、自由端;
5、拉紧件;51、第一连接段;52、中间段;52a、让位孔;53、第二连接段;
X、膨胀变形力;Y、拉紧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进行详细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端板1、多个单体电池2、第二端板3、连接件4以及拉紧件5。其中,第一端板1、多个单体电池2和第二端板3沿一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通过连接件4和拉紧件5相互连接固定,以保持彼此相对位置稳定,从而共同夹装多个单体电池2。单体电池2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相连接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2a以及设置于顶盖板2a上的电极端子。连接件4与单体电池2的壳体相对设置。拉紧件5上位于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之间的部分与顶盖板2a相对设置。连接件4与拉紧件5间隔设置。拉紧件5能够在多个单体电池2的排列方向上同时拉紧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以与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共同压紧多个单体电池2。
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完成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2的外周设置第一端板1、第二端板3、连接件4以及拉紧件5。第一端板1、第二端板3、连接件4以及拉紧件5共同形成固定框架,以压紧所有单体电池2,保证完成排列后的所有单体电池2的位置稳定。
当多个单体电池2中的至少一个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变形时,发生膨胀变形的单体电池2会产生膨胀变形力X(如图4所示)。膨胀变形力X会传递至包括第一端板1、第二端板3、连接件4和拉紧件5的固定框架。由于拉紧件5和连接件4同时对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同时施加拉紧力Y(如图4所示)、且该拉紧力Y的方向与膨胀变形力X的方向相反,从而能够抵消大部分膨胀变形力X,以阻止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均朝远离单体电池2的方向移动或变形,进而能够避免第一端板1和连接件4的连接处以及第二端板3和连接件4的连接处承受过大应力而发生断裂。这样,拉紧件5能够提高电池模组整体的结构可靠性,使得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能够承受更大的单体电池2膨胀变形力X,保证第一端板1和连接件4的连接处以及第二端板3和连接件4的连接处的连接状态稳定、可靠,也避免电池模组整体外形尺寸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的拉紧件5包括相继分布的第一连接段51、中间段52和第二连接段53。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连接固定。拉紧件5的中间段52从第一端板1朝第二端板3延伸、并与单体电池2所包括的顶盖板2a相对设置。中间段52可以与顶盖板2a相互接触设置,也可以与顶盖板2a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紧固件可以是螺钉或铆钉等。当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的材质相同时,两者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紧固件可以是螺钉或铆钉等。当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的材质相同时,两者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这样,拉紧件5与第一端板1或第二端板3的连接方式选择多样、灵活。
本实施例的第一端板1包括靠近单体电池2顶部的第一顶端11和靠近单体电池2底部的第一底端12。第二端板3包括靠近单体电池2顶部的第二顶端31和靠近单体电池2底部的第二底端32。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的连接处可以位于第一端板1的第一顶端11,也可以位于第一端板1的第一顶端11至第一底端12之间的区域,还可以位于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的连接处可以位于第二端板3的第二顶端31,也可以位于第二端板3自身的第二顶端31至第二底端32之间的区域,还可以位于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51从中间段52向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延伸、且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背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大,从而第一连接段51对第一端板1的施力区域大。当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变形时会导致第一端板1出现沿远离单体电池2的方向移动或发生变形趋势。
由于单体电池2出现膨胀的位置不同,因此使得第一端板1与该膨胀位置对应的区域受力更大,移动或发生变形趋势明显,其它区域受力相对较小,移动或发生变形趋势相对不明显。由于第一连接段51对第一端板1的覆盖区域大,因此第一端板1上与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的位置所对应的区域会高概率地被第一连接段51覆盖。这样,一方面,第一连接段51对第一端板1施加的拉紧力Y能够更好地抵消单体电池2膨胀产生的膨胀变形力X,另一方面,第一端板1上被第一连接段51覆盖的区域相对于未覆盖的区域抗变形能力强,受到膨胀变形力X时也不易发生移动或变形,进而有效阻止第一端板1沿远离单体电池2的方向移动或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51覆盖第一端板1的中心区域。一方面,当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时,通常情况下是中心区域膨胀程度较大,因此导致第一端板1的中心区域受到的膨胀变形力X最大。由于第一连接段51覆盖第一端板1的中心区域,因此第一连接段51能够直接对第一端板1的中心区域施加与膨胀变形力X相反的拉紧力Y,以更好地阻止第一端板1的中心区域发生变形或第一端板1整体发生移动;另一方面,第一连接段51能够保持第一端板1受力均衡,不易出现受力后一侧翘起的情况。当第一端板1在单体电池2的宽度方向上、且未被第一连接段51覆盖的一侧受到膨胀变形力X的作用时,由于第一端板1的中心区域受到第一连接段51的限制,因此第一端板1的该侧不会发生翘起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53从中间段52向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延伸、且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背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大,从而第二连接段53对第二端板3的施力区域大。当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变形时会导致第二端板3产生沿远离单体电池2的方向移动或发生变形趋势。
由于单体电池2出现膨胀的位置不同,因此使得第二端板3与该膨胀位置对应的区域受力更大,移动或发生变形趋势明显,其它区域受力相对较小,移动或发生变形趋势相对不明显。由于第二连接段53对第二端板3的覆盖区域大,因此第二端板3上与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的位置所对应的区域会高概率地被第二连接段53覆盖。这样,一方面第二连接段53对第二端板3施加的拉紧力Y能够更好地抵消单体电池2膨胀产生的膨胀变形力X,另一方面第二端板3上被第二连接段53覆盖的区域相对于未覆盖的区域抗变形能力强,受到膨胀变形力X时也不易发生移动或变形,进而有效阻止第二端板3沿远离单体电池2的方向移动或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53覆盖第二端板3的中心区域。一方面,当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时,通常情况下是中心区域膨胀程度较大,因此导致第二端板3的中心区域受到的膨胀变形力X最大。由于第二连接段53覆盖第二端板3的中心区域,因此第二连接段53能够直接对第二端板3的中心区域施加与膨胀变形力X相反的拉紧力Y,以更好地阻止第二端板3的中心区域发生变形或第二端板3整体发生移动;另一方面,第二连接段53能够保持第二端板3受力均衡,不易出现受力后一侧翘起的情况。当第二端板3在单体电池2的宽度方向上、且未被第二连接段53覆盖的一侧受到膨胀变形力X的作用时,由于第二端板3的中心区域受到第二连接段53的限制,因此第二端板3的该侧不会发生翘起现象。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顶端31或第二顶端31与第二底端32之间的区域连接固定。
可选地,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顶端11或第一顶端11与第一底端12之间的区域连接固定。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51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连接固定。第二连接段53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连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设置于中间段52的同一侧。拉紧件5整体呈U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结构相同。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各自朝单体电池2的底部方向延伸长度相同。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在与单体电池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延展尺寸也相同。在一个示例中,单体电池2为方形电池。上述单体电池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也为单体电池2的宽度方向。这样,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的延展尺寸为自身宽度尺寸。
由于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结构相同,因此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在单体电池2的排列方向上彼此一一对应设置,从而第一连接段51作用于第一端板1上的应力和第二连接段53作用于第二端板3上的应力彼此反向相对,使得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两者受力均衡。这样,在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变形时,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仍能够保持各自的位置不变或变形量极小,进而保证电池模组整体稳定性更高,整体外形尺寸无变化或变形量极小。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51背向第一端板1的表面与第一端板1上背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相齐平。第二连接段53背向第二端板3的表面与第二端板3上背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相齐平。这样,拉紧件5的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3不会增加电池模组的整体尺寸,保证电池模组整体结构紧凑。
在一个实施例中,拉紧件5为板状结构,具有预定厚度和宽度。拉紧件5的宽度方向的表面与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连接。拉紧件5为金属材质,例如钢、铁或铝合金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体电池2包括设置于顶盖板2a上的防爆阀21。拉紧件5的中间段52设置于防爆阀21的上方、且具有与防爆阀21相对设置的让位孔52a。这样,避免中间段52的位置影响防爆阀21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拉紧件5朝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可以与顶盖板2a的表面相互接触,以使拉紧件5和单体电池2配合后结构紧凑,降低拉紧件5对电池模组整体尺寸的影响;再一方面,中间段52能够对每个单体电池2形成限位,避免每个单体电池2发生上下窜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单体电池2包括设置于顶盖板2a上的防爆阀21。顶盖板2a具有环状的凸出部20。顶盖板2a具有贯穿凸出部20的通孔。防爆阀21设置于环状的凸出部20的内孔。拉紧件5的中间段52具有与防爆阀21相对设置的让位孔52a。凸出部20插入让位孔以与中间段相连接。凸出部20可以与让位孔过盈配合。这样,一方面,避免中间段52的位置影响防爆阀21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顶盖板2a的凸出部20插入让位孔52a,从而拉紧件5朝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可以与顶盖板2a的表面直接接触,以使拉紧件5和单体电池2配合后结构紧凑,降低拉紧件5对电池模组整体尺寸的影响;同时,顶盖板2a的凸出部20插入让位孔52a后,中间段52能够通过凸出部20对每个单体电池2形成限位,避免每个单体电池2发生在排列方向上发生移动;再一方面,在安装拉紧件5时,通过中间段52上的让位孔52a套设于凸出部20上以实现拉紧件5和顶盖板2a之间的快速、准确地定位,提高组装工作效率和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4的数量为一个,其包括主体部4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41相对两端的两个自由端42。其中,一个自由端42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连接固定,另一个自由端42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连接固定。可选地,连接件4的自由端42与第一端板1或第二端板3可以通过螺钉、铆钉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连接件4一部分设置于单体电池2的底部下方、并承托单体电池2。本实施例的连接件4与拉紧件5沿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端板1、第二端板3、连接件4以及拉紧件5形成固定框架以固定所有单体电池2。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连接件4为板状结构。连接件4的宽度与单体电池2的宽度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所示,连接件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连接件4包括主体部4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41相对两端的两个自由端42。两个连接件4沿与多个单体电池2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单体电池2为方形电池时,两个连接件4沿单体电池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在单体电池2的宽度方向上共同夹紧多个单体电池2。
可选地,每个连接件4的一个自由端42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顶端11或第一顶端11至第一底端12之间的区域连接固定,另一个自由端42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顶端31或第二顶端31至第二底端32之间的区域连接固定。在一个示例中,连接件4的自由端42与第一端板1或第二端板3可以通过螺钉、铆钉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在一个示例中,连接件4可以为板状结构。连接件4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钢、铁或者铝合金等。
可选地,每个连接件4的一个自由端42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连接固定,另一个自由端42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连接固定。在一个示例中,连接件4的自由端42与第一端板1或第二端板3可以通过螺钉、铆钉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这样,两个连接件4均与拉紧件5间隔设置,从而能够对第一端板1或第二端板3在三个不同位置同时施加拉紧力Y,进而保证第一端板1或第二端板3整体受到膨胀变形力X作用时,仍能够保持位置不变或不会发生结构变形。
进一步地,每个连接件4的主体部41包括相交的第一折边41a和第二折边41b。连接件4的第一折边41a延伸至单体电池2的底部以承托单体电池2,从而与拉紧件5共同对每个单体电池2形成限位,避免单体电池2上下窜动。连接件4的第二折边41b朝向单体电池2的顶部延伸并与单体电池2的侧部相接触,从而两个连接件4能够共同对单体电池2形成限位,避免单体电池2沿自身宽度方向发生窜动。这样,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之间不需要涂覆粘接剂,例如胶水,从而降低各个单体电池2组装难度,也缩小多个单体电池2成组后的整体尺寸。
可选地,第一折边41a延伸的尺寸占单体电池2的宽度的八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第二折边41b延伸的尺寸占单体电池2的高度的八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样,连接件4实现对单体电池2进行限位的同时,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进而减轻电池模组整体重量,另外单体电池2的底部和侧部暴露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4的两个自由端42朝向同一侧翻折,使得连接件4整体呈U形结构。连接件4的一个自由端42与第一端板1的第一底端12背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相连接,另一个自由端42与第二端板3的第二底端32背向单体电池2的表面相连接,从而连接件4的两个自由端42分别能够从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的外侧对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施加拉紧力Y。这样,避免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在受到膨胀变形力X的作用时,各自的底端的移动量大于顶端的移动量而发生翘起。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端板1、多个单体电池2、第二端板3、连接件4以及拉紧件5。第一端板1、多个单体电池2和第二端板3沿一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通过连接件4和拉紧件5连接固定,以形成固定多个单体电池2的固定框架。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均被连接件4和拉紧件5拉紧,以压紧多个单体电池2,提高了电池模组整体结构强度。由于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均受到连接件4和拉紧件5共同约束,因此当单体电池2发生膨胀以产生膨胀变形力X时,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3不会在膨胀变形力X的作用下朝远离单体电池2的方向移动或发生变形,有效保证电池模组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沿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端板、多个单体电池以及第二端板;所述单体电池包括顶盖板;
连接件,所述第一端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固定;
拉紧件,包括相继分布的第一连接段、中间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固定,所述中间段与所述顶盖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固定,所述拉紧件能够在多个所述单体电池排列方向上拉紧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共同压紧多个所述单体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于所述中间段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包括靠近所述单体电池的底部的第一底端,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所述中间段向所述第一底端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底端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覆盖所述第一端板的中心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包括靠近所述单体电池的底部的第二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由所述中间段向所述第二底端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底端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覆盖所述第二端板的中心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包括设置于所述顶盖板上的防爆阀,所述中间段具有与所述防爆阀相对设置的让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具有环状的凸出部,所述防爆阀设置于所述凸出部的内孔,所述凸出部插入所述让位孔以与所述中间段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板包括靠近所述单体电池的底部的第一底端,所述第二端板包括靠近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底部的第二底端,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两端的两个自由端,一个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底端连接固定,另一个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底端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沿与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以共同夹紧多个所述单体电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相交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延伸至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底部以承托所述单体电池,所述第二折边朝向所述单体电池的顶部延伸并与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部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自由端朝向同一侧翻折,所述连接件呈U形结构。
CN201810268868.8A 2018-03-29 2018-03-29 电池模组 Active CN110323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8868.8A CN110323371B (zh) 2018-03-29 2018-03-29 电池模组
US16/355,637 US10840486B2 (en) 2018-03-29 2019-03-15 Battery module
PT191641448T PT3547396T (pt) 2018-03-29 2019-03-20 Módulo de bateria
EP21196117.2A EP3940835B1 (en) 2018-03-29 2019-03-20 Battery module
EP19164144.8A EP3547396B1 (en) 2018-03-29 2019-03-20 Batter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8868.8A CN110323371B (zh) 2018-03-29 2018-03-29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371A true CN110323371A (zh) 2019-10-11
CN110323371B CN110323371B (zh) 2021-02-12

Family

ID=65894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8868.8A Active CN110323371B (zh) 2018-03-29 2018-03-29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0486B2 (zh)
EP (2) EP3547396B1 (zh)
CN (1) CN110323371B (zh)
PT (1) PT3547396T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234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511A (zh) * 2007-04-26 2009-10-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2237501A (zh) * 2010-04-21 2011-11-09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
US20130273404A1 (en) * 2010-10-30 2013-10-17 Sanyo Electric., Lt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EP2874201A1 (en) * 2013-11-19 2015-05-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US20150135522A1 (en) * 2012-08-09 2015-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pack
CN105324866A (zh) * 2013-07-26 2016-02-10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电池组用堆叠器和电池组
CN105322110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源组件
EP3079183A1 (en) * 2014-04-03 2016-10-12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rray comprising under-base bar
CN106711366A (zh) * 2015-11-16 2017-05-2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CN206432307U (zh) * 2017-02-16 2017-08-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的外壳及电池模组
CN207038572U (zh) * 2017-08-15 2018-02-23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6638B1 (ko) 2005-09-05 2007-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JP5496522B2 (ja) * 2009-03-02 2014-05-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KR101108190B1 (ko) 2009-12-23 2012-01-31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엔드플레이트의 고정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모듈 및 그 고정 방법
WO2014083789A1 (ja) 2012-11-28 2014-06-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74381B2 (ja) * 2013-06-06 2017-08-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蓄電ブロック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511A (zh) * 2007-04-26 2009-10-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2237501A (zh) * 2010-04-21 2011-11-09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
US20130273404A1 (en) * 2010-10-30 2013-10-17 Sanyo Electric., Lt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50135522A1 (en) * 2012-08-09 2015-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pack
CN105324866A (zh) * 2013-07-26 2016-02-10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电池组用堆叠器和电池组
EP2874201A1 (en) * 2013-11-19 2015-05-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EP3079183A1 (en) * 2014-04-03 2016-10-12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rray comprising under-base bar
CN105322110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源组件
CN106711366A (zh) * 2015-11-16 2017-05-2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CN206432307U (zh) * 2017-02-16 2017-08-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的外壳及电池模组
CN207038572U (zh) * 2017-08-15 2018-02-23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234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0486B2 (en) 2020-11-17
EP3940835B1 (en) 2023-06-28
EP3547396A2 (en) 2019-10-02
EP3940835A3 (en) 2022-04-20
EP3547396B1 (en) 2021-11-03
CN110323371B (zh) 2021-02-12
EP3547396A3 (en) 2019-12-25
EP3940835A2 (en) 2022-01-19
PT3547396T (pt) 2021-12-09
US20190305272A1 (en)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6792B2 (en) Fuel cell stack
JP5491712B2 (ja) 自動車の高電圧バッテリ
US9153813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1167197A (zh) 用于密封的蓄电池的外壳
US11264669B2 (en) Battery box and battery module
US20050233608A1 (en) Spring contact sheet and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with such a spring contact sheet
JP2019046575A (ja) バスバ及びバスバ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池パック
KR20140105077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180039526A (ko) 버스바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모듈용 연결장치
CN110323371A (zh) 电池模组
CN214254611U (zh) 极耳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KR20150109078A (ko) 배터리 모듈
CN10233266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10403830U (zh)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US10840485B2 (en) Composite end plate and battery module
JP7177807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08970872U (zh) 汇流排安装支架及电池模组
CN208970611U (zh) 汇流排安装支架及电池模组
WO2007080472A2 (en) Fuel cell
CN115868071A (zh) 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电池的方法
JP7286599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26506A (ja) 電池パック用の端子金具および端子金具支持部材
CN220209298U (zh) 一种新型充电头
CN218300131U (zh) 电池模组输出极组件及电池包
CN218602634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