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8744B -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8744B
CN110318744B CN201810289872.2A CN201810289872A CN110318744B CN 110318744 B CN110318744 B CN 110318744B CN 201810289872 A CN201810289872 A CN 201810289872A CN 110318744 B CN110318744 B CN 110318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re
interpolation
equal
less
ob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98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8744A (zh
Inventor
金之钧
盛秀杰
李治昊
王鹏威
吴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2898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8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8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8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8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8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等地质资料,按照页岩气富集条件评价和经济可采分级评价标准,优选页岩气资源禀赋较高的有利区块以及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气储层。在此基础上针对优选的富集区分别对页岩厚度、含气性等参数进行不确定性评价,从而准确预测出页岩气资源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领域,特别涉及页岩油气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准确、科学、快速评价非常规油气勘探项目,探寻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接替区块,需要建立非常规油气勘探项目特有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展开适应性配套技术攻关,满足页岩油气多阶段的勘探开发格局的需求。
通常,在决策进入钻井勘探阶段之前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评价,需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钻探取样分析、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搞清页岩气含气系统是否普遍存在,优选出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与目标区,评价页岩气资源勘探的潜力与规模;在此基础上,通过选区评价工作,圈定有利区以及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气“甜点”。但针对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和地质参数(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含气性等参数)的变化,传统的页岩气有利区选区仍采用统一标准,无法实现油气富集区和经济可采区的分级评价;资源评价方法直接采用单一参数利用体积法和地质参数的单一均值直接计算页岩气地质资源量,利用这种方法会导致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评价误差较大,忽视非均质性、采用单一评价参数给出确定性评价结果会导致有利区选区和资源评价结果可信度降低。
现有的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实现页岩气富集有利区和经济可采区的分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量评价;(2)目前广泛应用的体积法预测结果多为确定性数据,缺少不确定评价结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对待评价区域内的多个处进行测井以获得每个井位处目的储层的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密度、页岩含气量、埋深;
对所有页岩密度求平均以获得平均页岩密度;
步骤S200:对待评价区域进行均匀的网格划分,待评价区域内设置有井位的单元格为已知单元格,其他为未知单元格;
步骤S300:将每个已知单元格中的一个井位处的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含气量、埋深的值依次分别作为目的储层在该已知单元格范围内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含气量、埋深的均值;
步骤S400:随机构建模拟所有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的顺序,按顺序依次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进行模拟,
模拟第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则进行步骤S410,
模拟第二个未知单元格至最后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时,每对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进行模拟则进行步骤S420;
步骤S410:根据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页岩厚度的均值、页岩含气量的均值、埋深的均值、各个单元格的位置和当前待计算的未知单元格的位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出该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
步骤S420:根据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页岩厚度的均值、页岩含气量的均值、埋深的均值,已经计算出的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以及各个单元格的位置和当前待计算的未知单元格的位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出该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
步骤S500: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有机碳评分值,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插值进行评价获得有机碳评分值,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热成熟度评分值,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进行评价获得热成熟度评分值,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厚度评分值,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插值进行评价获得厚度评分值,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埋深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经济可采性评分,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埋深插值进行评价获得经济可采性评分;
步骤S600:将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相乘获得每个已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
将每个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相乘获得每个未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
步骤S700:将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经济可采性评分均大于或等于0.5分的单元格的集合划为有利区;
步骤S800:计算出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将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与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进行累加获得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步骤S900:重复步骤S400至步骤S800预设次数,以获得预设个数的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步骤S1000:以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有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从序号1开始进行连续编号,按照算式(1)计算每个序号对应的超概率,
超概率=(序号/N+(序号-1)/N)/2 (1)
其中,N是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个数,
将每个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及其对应的超概率以坐标点的形式标记在以横轴表示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数值、纵轴表示超概率的直角坐标系上,将直角坐标系上相邻的两个点用直线段连接起来得到超概率曲线,将超概率曲线上超概率等于百分之五十所对应的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作为待评价区域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最终估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500中,
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小于0.4%时获得0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小于0.5%大于等于0.4%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0.5%小于0.9%时获得0.5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0.9%小于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小于0.4%时获得0分,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小于0.5%大于等于0.4%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0.5%小于0.9%时获得0.5分,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0.9%小于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已知单元格的热成熟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小于0.6%时获得0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小于0.7%大于等于0.6%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0.7%小于1%时获得0.5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小于1.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未知单元格的热成熟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小于0.6%时获得0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小于0.7%大于等于0.6%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0.7%小于1%时获得0.5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小于1.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已知单元格的厚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小于5m时获得0分,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小于10m大于等于5m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10m小于15m时获得0.5分,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15m小于2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20m小于25m时获得0.8分,当有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30m小于40m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40m时获得1分;
未知单元格的厚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页岩厚度插值小于5m时获得0分,当页岩厚度插值小于10m大于等于5m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10m小于15m时获得0.5分,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15m小于2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20m小于25m时获得0.8分,当有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30m小于40m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40m时获得1分;
已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标准为:当埋深的均值小于1000m时获得0分,当埋深的均值小于1500m大于等于1000m时随机获得0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1500m小于3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3000m小于3500m时随机获得1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3500m小于4000m时获得0.5分,当有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4000m小于450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2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4500m时获得0.2分;
未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标准为:当埋深插值小于1000m时获得0分,当埋深插值小于1500m大于等于1000m时随机获得0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1500m小于3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3000m小于3500m时随机获得1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3500m小于4000m时获得0.5分,当有埋深插值大于等于4000m小于450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2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4500m时获得0.2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800中,
采用算式(2)计算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采用算式(3)计算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Q1=Pg×Pe×S×H×ρ×G÷100 (2)
其中,
Q1: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内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m3
Pg:已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无量纲;
Pe:已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无量纲;
S:已知单元格的面积,km2
H: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的均值,m;
ρ:平均页岩密度,t/m3
G: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含气量的均值,m3/t;
Q2=Pg×Pe×S×H×ρ×G÷100 (3)
其中,
Q2: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内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m3
Pg:未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无量纲;
Pe:未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无量纲;
S:未知单元格的面积,km2
H: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插值,m;
ρ:平均页岩密度,t/m3
G: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含气量插值,m3/t。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900中,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000。
本发明记载的方法利用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等地质资料,按照页岩气富集条件评价和经济可采分级评价标准,优选出页岩气资源禀赋较高的有利区块以及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气储层。在此基础上针对优选的富集区分别对页岩厚度、含气性等参数进行不确定性评价,从而准确预测出页岩气资源量。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有利区的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超概率曲线分布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对待评价区域内的多个处进行测井以获得每个井位处目的储层的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密度、页岩含气量、埋深;
对所有页岩密度求平均以获得平均页岩密度。
通过测井来获取每个井位处的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密度、页岩含气量、埋深为本领域所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0:对待评价区域进行均匀的网格划分,待评价区域内设置有井位的单元格为已知单元格,其他为未知单元格。
步骤S300:将每个已知单元格中的一个井位处的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含气量、埋深的值依次分别作为目的储层在该已知单元格范围内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含气量、埋深的均值。
步骤S400:随机构建模拟所有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的顺序,按顺序依次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进行模拟,
模拟第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则进行步骤S410,
模拟第二个未知单元格至最后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时,每对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进行模拟则进行步骤S420。
步骤S410:根据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页岩厚度的均值、页岩含气量的均值、埋深的均值、各个单元格的位置和当前待计算的未知单元格的位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出该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
步骤S420:根据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页岩厚度的均值、页岩含气量的均值、埋深的均值,已经计算出的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以及各个单元格的位置和当前待计算的未知单元格的位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出该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
步骤S500: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有机碳评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小于0.4%时获得0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小于0.5%大于等于0.4%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0.5%小于0.9%时获得0.5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0.9%小于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插值进行评价获得有机碳评分值,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小于0.4%时获得0分,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小于0.5%大于等于0.4%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0.5%小于0.9%时获得0.5分,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0.9%小于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热成熟度评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小于0.6%时获得0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小于0.7%大于等于0.6%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0.7%小于1%时获得0.5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小于1.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进行评价获得热成熟度评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小于0.6%时获得0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小于0.7%大于等于0.6%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0.7%小于1%时获得0.5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小于1.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1%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4%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厚度评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小于5m时获得0分,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小于10m大于等于5m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10m小于15m时获得0.5分,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15m小于2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20m小于25m时获得0.8分,当有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30m小于40m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40m时获得1分;
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插值进行评价获得厚度评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小于5m时获得0分,当页岩厚度插值小于10m大于等于5m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10m小于15m时获得0.5分,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15m小于2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20m小于25m时获得0.8分,当有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30m小于40m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40m时获得1分;
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埋深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经济可采性评分,当埋深的均值小于1000m时获得0分,当埋深的均值小于1500m大于等于1000m时随机获得0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1500m小于3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3000m小于3500m时随机获得1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3500m小于4000m时获得0.5分,当有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4000m小于450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2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4500m时获得0.2分;
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埋深插值进行评价获得经济可采性评分,当埋深插值小于1000m时获得0分,当埋深插值小于1500m大于等于1000m时随机获得0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1500m小于3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3000m小于3500m时随机获得1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3500m小于4000m时获得0.5分,当有埋深插值大于等于4000m小于450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2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4500m时获得0.2分。
步骤S600:将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相乘获得每个已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
将每个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相乘获得每个未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
步骤S700:将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经济可采性评分均大于或等于0.5分的单元格的集合划为有利区(如图1所示)。
上述单元格可以是已知单元格也可以是未知单元格,只要单元格所对应的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经济可采性评分均大于0.5即可被划到有利区内。
步骤S800:采用算式(1)计算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采用算式(2)计算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Q1=Pg×Pe×S×H×ρ×G÷100 (1)
其中,
Q1: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内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m3
Pg:已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无量纲;
Pe:已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无量纲;
S:已知单元格的面积,km2
H: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的均值,m;
ρ:平均页岩密度,t/m3
G: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含气量的均值,m3/t;
Q2=Pg×Pe×S×H×ρ×G÷100 (2)
其中,
Q2: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内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m3
Pg:未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无量纲;
Pe:未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无量纲;
S:未知单元格的面积,km2
H: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插值,m;
ρ:平均页岩密度,t/m3
G: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含气量插值,m3/t。
将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与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进行累加获得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步骤S900:重复步骤S400至步骤S800预设次数,以获得预设个数的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优选地,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000。
步骤S1000:以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有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从序号1开始进行连续编号,按照算式(3)计算每个序号对应的超概率,
超概率=(序号/N+(序号-1)/N)/2 (3)
其中,N是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个数,
将每个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及其对应的超概率以坐标点的形式标记在以横轴表示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数值、纵轴表示超概率的直角坐标系上,将直角坐标系上相邻的两个点用直线段连接起来得到如图2所示的超概率曲线,将超概率曲线上超概率等于百分之五十所对应的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即图2中的点P50的纵坐标的数值)作为待评价区域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最终估值。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4)

1.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0:对待评价区域内的多个处进行测井以获得每个井位处目的储层的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密度、页岩含气量、埋深;
对所有页岩密度求平均以获得平均页岩密度;
步骤S200:对待评价区域进行均匀的网格划分,待评价区域内设置有井位的单元格为已知单元格,其他为未知单元格;
步骤S300:将每个已知单元格中的一个井位处的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含气量、埋深的值依次分别作为目的储层在该已知单元格范围内有机碳含量、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页岩厚度、页岩含气量、埋深的均值;
步骤S400:随机构建模拟所有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的顺序,按顺序依次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进行模拟,
模拟第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则进行步骤S410,
模拟第二个未知单元格至最后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时,每对一个未知单元格的地质属性进行模拟则进行步骤S420;
步骤S410:根据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页岩厚度的均值、页岩含气量的均值、埋深的均值、各个单元格的位置和当前待计算的未知单元格的位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出该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
步骤S420:根据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页岩厚度的均值、页岩含气量的均值、埋深的均值,已经计算出的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以及各个单元格的位置和当前待计算的未知单元格的位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出该未知单元格中有机碳含量插值、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页岩厚度插值、页岩含气量插值、埋深插值;
步骤S500: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有机碳评分值,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含量插值进行评价获得有机碳评分值,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热成熟度评分值,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进行评价获得热成熟度评分值,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厚度评分值,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插值进行评价获得厚度评分值,对每个已知单元格的埋深的均值进行评价获得经济可采性评分,对每个未知单元格的埋深插值进行评价获得经济可采性评分;
步骤S600:将每个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相乘获得每个已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
将每个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相乘获得每个未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
步骤S700:将有机碳评分值、热成熟度评分值、厚度评分值、经济可采性评分均大于或等于0.5分的单元格的集合划为有利区;
步骤S800:计算出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将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与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进行累加获得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步骤S900:重复步骤S400至步骤S800预设次数,以获得预设个数的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步骤S1000:以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有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从序号1开始进行连续编号,按照算式(1)计算每个序号对应的超概率,
超概率=(序号/N+(序号-1)/N)/2 (1)
其中,N是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个数,
将每个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及其对应的超概率以坐标点的形式标记在以横轴表示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数值、纵轴表示超概率的直角坐标系上,将直角坐标系上相邻的两个点用直线段连接起来得到超概率曲线,将超概率曲线上超概率等于百分之五十所对应的累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作为待评价区域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最终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00中,
已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小于0.4%时获得0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小于0.5%且大于等于0.4%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0.9%时获得0.5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的均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未知单元格的有机碳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小于0.4%时获得0分,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小于0.5%且大于等于0.4%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0.9%时获得0.5分,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有机碳含量插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已知单元格的热成熟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小于0.6%时获得0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小于0.7%且大于等于0.6%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0.7%且小于1%时获得0.5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1.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的均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未知单元格的热成熟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小于0.6%时获得0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小于0.7%且大于等于0.6%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0.7%且小于1%时获得0.5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1.1%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1.4%时获得0.8分,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4%且小于1.5%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烃源岩热成熟度指标插值大于等于1.5%时获得1分;
已知单元格的厚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小于5m时获得0分,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小于10m且大于等于5m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10m且小于15m时获得0.5分,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15m且小于2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20m且小于25m时获得0.8分,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30m且小于40m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的均值大于等于40m时获得1分;
未知单元格的厚度评分值评分标准为:当页岩厚度插值小于5m时获得0分,当页岩厚度插值小于10m且大于等于5m时随机获得0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10m且小于15m时获得0.5分,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15m且小于2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8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20m且小于25m时获得0.8分,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30m且小于40m时随机获得0.8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页岩厚度插值大于等于40m时获得1分;
已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标准为:当埋深的均值小于1000m时获得0分,当埋深的均值小于1500m且大于等于1000m时随机获得0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1500m且小于3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3000m且小于3500m时随机获得1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3500m且小于4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4000m且小于450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2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的均值大于等于4500m时获得0.2分;
未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标准为:当埋深插值小于1000m时获得0分,当埋深插值小于1500m且大于等于1000m时随机获得0分和1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1500m且小于3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3000m且小于3500m时随机获得1分和0.5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3500m且小于4000m时获得0.5分,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4000m且小于4500m时随机获得0.5分和0.2分中的一个分值,当埋深插值大于等于4500m时获得0.2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00中,
采用算式(2)计算有利区内每个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采用算式(3)计算有利区内每个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中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Q1=Pg×Pe×S×H×ρ×G÷100 (2)
其中,
Q1:已知单元格对应区域内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m3
Pg:已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无量纲;
Pe:已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无量纲;
S:已知单元格的面积,km2
H: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的均值,m;
ρ:平均页岩密度,t/m3
G:已知单元格的页岩含气量的均值,m3/t;
Q2=Pg×Pe×S×H×ρ×G÷100 (3)
其中,
Q2:未知单元格对应区域内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m3
Pg:未知单元格的页岩气富集概率,无量纲;
Pe:未知单元格的经济可采性评分,无量纲;
S:未知单元格的面积,km2
H: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厚度插值,m;
ρ:平均页岩密度,t/m3
G:未知单元格的页岩含气量插值,m3/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900中,预设次数大于或等于1000。
CN201810289872.2A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Active CN110318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9872.2A CN110318744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9872.2A CN110318744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8744A CN110318744A (zh) 2019-10-11
CN110318744B true CN110318744B (zh) 2022-01-21

Family

ID=68112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9872.2A Active CN110318744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8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0020B (zh) * 2019-11-20 2022-02-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经济可采资源量确定方法
CN110991933A (zh) * 2019-12-19 2020-04-1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山地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3944459B (zh) * 2020-07-15 2023-04-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原位转化可采油气资源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282742B (zh) * 2020-10-22 2022-12-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页岩油优质储层的预测方法
CN117216669B (zh) * 2023-11-09 2024-03-22 贵州能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储层分类评价图板的建立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940A (zh) * 2014-02-26 2015-08-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风险评价随机模拟方法
CN105134195A (zh) * 2015-09-02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测井资料的页岩气储层品质评价方法
CN105138848A (zh) * 2015-09-07 2015-12-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页岩气概率选区方法
CN105528522A (zh) * 2015-12-15 2016-04-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网格计算连续性油气藏资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97003A (zh) * 2016-03-17 2016-06-22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
CN105804730A (zh) * 2015-01-19 2016-07-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使用历史井数据的资源识别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51686A (zh) * 2017-02-28 2017-07-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气选区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153755A (zh) * 2016-03-03 2017-09-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井数值模拟的求解方法
CN107589466A (zh) * 2016-07-06 2018-0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待发现资源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CN107842359A (zh) * 2016-09-19 2018-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井可采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62069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Platte River Associates, Inc. Targeted site selection within shale gas basins
US9910938B2 (en) * 2012-06-20 2018-03-0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hale gas production forecasting
CN104750884B (zh) * 2013-12-26 2018-02-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回归的页岩油气富集指数定量评价方法
CN104453873B (zh) * 2014-10-23 2017-0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油气经济有效层段的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940A (zh) * 2014-02-26 2015-08-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风险评价随机模拟方法
CN105804730A (zh) * 2015-01-19 2016-07-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使用历史井数据的资源识别的方法和系统
CN105134195A (zh) * 2015-09-02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测井资料的页岩气储层品质评价方法
CN105138848A (zh) * 2015-09-07 2015-12-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页岩气概率选区方法
CN105528522A (zh) * 2015-12-15 2016-04-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网格计算连续性油气藏资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53755A (zh) * 2016-03-03 2017-09-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井数值模拟的求解方法
CN105697003A (zh) * 2016-03-17 2016-06-22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
CN107589466A (zh) * 2016-07-06 2018-0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待发现资源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CN107842359A (zh) * 2016-09-19 2018-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井可采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6951686A (zh) * 2017-02-28 2017-07-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页岩气选区评价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estack density inversion based on integrated norm regularization in shale reservoir";Yuanyin Zhang, Zhijun Jin, Yequan Chen, Xiwu Liu;《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20170929;全文 *
"resource-assessment prespectives for unconventional gas systems";James W.Schmoker;《AAPG》;20021130;第86卷(第11期);全文 *
"shales gas volumetrics of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plays in canning basin, western australia";Nina E.Triche,etc;《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20131113;全文 *
"不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油气资源量概率组合加和方法及应用";盛秀杰,等;《地球科学》;20160531;第41卷(第5期);全文 *
"圈闭资源量计算中体积法的软件实现";吴博,等;《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0731;第27卷(第4期);全文 *
"基于概率分析的非常规油气选区方法";谷宁,等;《天然气与石油》;20160615;第34卷(第3期);全文 *
"基于概率法的油气储量不确定性分析";石石,等;《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0125;第34卷(第1期);全文 *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邹才能,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1231;第29卷(第12期);全文 *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柳波,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0430;第35卷(第2期);全文 *
"概率法在油气储量计算中的应用";贾成业,等;《天然气工业》;20091125;第29卷(第11期);全文 *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金之钧,等;《石油学报》;20020131(第1期);全文 *
"湘中地区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步少峰,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30;第39卷(第2期);全文 *
"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软件及关键技术";郭秋麟,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0930;第27卷(第9期);全文 *
"融合不同地质场景假设的油气区带及圈闭资源量计算方法";盛秀杰,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0331;第26卷(第3期);全文 *
"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甘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20150915(第9期);第25-46页 *
"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方法探讨";刘超英;《石油实验地质》;20130930;第35卷(第5期);全文 *
"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刘欢,等;《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07;第33卷(第2期);全文 *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及其应用——以川西坳陷为例";朱华,等;《天然气工业》;20091231;第29卷(第2期);全文 *
"页岩气选区评价指标筛选及其权重确定方法——以四川盆地海相页岩为例";郭秀英,等;《地质勘探》;20151031;第35卷(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8744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8744B (zh) 一种用于预测页岩气资源的方法
CN105134191B (zh) 致密油油井储量的评价方法
CN107608006B (zh) 一种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评价方法
CN112396230B (zh) 基于近邻神经网络的油藏地质建模静态参数分布预测方法
Sales et al. A genetic algorithm integrated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the field layout design problem
CN114781951A (zh) 一种页岩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开发选井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4254960A (zh) 一种低勘探程度区油气资源的评价方法
CN105447292A (zh) 一种油气预探井筛选方法
CN110413952B (zh) 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638300A (zh) 一种识别页岩油气藏“甜点”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Gomez et al. Top-down intelligent reservoir modeling (TDIRM)
Siena et al. A new Bayesian approach for analogs evaluation in advanced EOR screening
CN109191002B (zh) 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
CN112765527A (zh) 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Ariadji et al. Optimization of vertical well placement for oil field development based on basic reservoir rock properties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CN111967677B (zh) 一种非常规资源甜点分布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369102B (zh) 内涝风险点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0568149B (zh) 沉积盆地烃源岩生排烃史精细快速定量模拟方法
CN110930020A (zh)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经济可采资源量确定方法
CN111274736A (zh) 一种基于有导师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的导水裂隙带预测方法
CN115422789B (zh) 一种考虑全过程优化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6029402A (zh) 裂缝型基岩潜山油藏采收率预测模型训练及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2814643B (zh) 页岩油气藏甜点区的布井方法
CN112943211B (zh) 一种应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水平布井方法
CN112096348B (zh) 一种天然气产层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