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4276A -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 Google Patents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4276A
CN110314276A CN201910684357.9A CN201910684357A CN110314276A CN 110314276 A CN110314276 A CN 110314276A CN 201910684357 A CN201910684357 A CN 201910684357A CN 110314276 A CN110314276 A CN 110314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ond
seal
seep
polym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43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瑞峰
王燕
马东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n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43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4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4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4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微针促渗印章,该印章包括:塑料基座、多个金属薄片和聚合物衬底,其中,塑料基座一端的正中设置一个由周围等高的侧壁围成的敞口池,侧壁的顶部构成敞口池的池口边框,多个金属薄片按照预设间距在敞口池中排列,多个金属薄片的一边凸出若干个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微针,且微针的自由端设为针尖,聚合物衬底将多个金属薄片集成于一体固定在敞口池中,针尖垂直凸出于池口边框和聚合物衬底并形成针尖阵列,且针尖之间的聚合物衬底具有平整的上表面。该印章在避免采用切割工艺和其他胶黏剂的情况下,既能将多个金属薄片快速精准地排列并固定在塑料基座上的指定位置,又能在洁净间中完成全部组装,产品整洁美观、一致性好、成本低。

Description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美容器械和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微针阵列进行经皮给药和美容护肤受到普遍关注。通过按压微针阵列的施针方式能够瞬间在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和表皮层产生大量微米量级大小的孔道,借其能够明显提高药物和美容护肤品通过皮肤的渗透性以提高疗效。现有相关器具主要分微针滚轮和微针促渗印章两种。其中,微针促渗印章又可细分为传统针头式与贴片式两种。传统针头式是将多个传统的单根金属针按照设定间距排列并固定在促渗印章的一端,其凸出的针尖较长(通常至少几个毫米)、较粗且针间距大,视觉上易令人生畏,刺入皮肤易于引起出血、疼痛,安全性与疗效也都较差。贴片式通常是采用胶黏剂将微针阵列芯片的衬底直接粘贴在促渗印章一端的台面上,由于其凸出的针尖尺寸与针间距很短小(通常几百微米),刺入皮肤往往不会引起出血与疼痛。微针阵列芯片通常是在同一种材料如聚合物或单晶硅片上实现微针与衬底的一体制造,其中,聚合物微针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材料强度不够,不易刺穿皮肤表面致密的角质层;单晶硅材料质脆易断、能够制备出的微针长度范围也非常有限、制造成本高且不是现有医用材料,因此在实际应用上会存在诸多风险。
在相关技术中,如专利CN103263727A的金属微针阵列是采用胶黏剂或固定结构将间隔排列的多个金属薄片固定在聚合物、陶瓷、木材、金属、玻璃等其他衬底材料上组装而成,其中每个金属薄片的一边具有向外凸出的一维微针阵列。在这种结构中,尽管同一金属薄片上的长和间距均为几十至数百微米的微针可以利用激光切割、线切割等现已成熟的加工技术进行制备,微针尺寸、形状与间距都能精确可控,但如何将多个金属薄片按照设定间距用固定结构和/胶黏剂以低成本、大批量的方法组装起来,并保证所有凸出于衬底的微针长度一致、间距精确可控、阵列均匀性好,且整体结构坚固、紧凑、美观,无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另外,也难以解决如何精确、快速的将这种金属复合材料衬底切割成促渗印章上衬底芯片所需形状与尺寸的问题。并且,切割后衬底芯片的断面上会露出影响美观的金属薄片的切割残面,衬底芯片在印章平台上粘贴位置的一致性与重复性也较差。同时,针刺类医疗器械的组装生产均在洁净间中进行,期间也不允许存在易带来污染的切割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包括:
塑料基座,所述塑料基座一端的正中设置一个由周围等高的侧壁围成的敞口池,所述侧壁的顶部区域构成敞口池的池口边框,其中,所述塑料基座通过注塑法一体成型;
多个金属薄片,所述多个金属薄片按照对应预设间距在所述敞口池中排列,所述金属薄片的一边凸出若干个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微针,且所述微针的自由端设置预设长度、适于穿刺的针尖;
聚合物衬底,所述聚合物衬底将所述多个金属薄片集成于一体固定在敞口池中,其中,所述针尖按照预设高度垂直凸出于所述池口边框和所述聚合物衬底,并形成针尖阵列,且针尖之间的聚合物衬底具有平整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凸出所述池口边框。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衬底由塑料或橡胶的液态预聚物固化而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基座的敞口池内,设有若干个定位结构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组成的定位结构阵列,其中,所述定位结构阵列使所述多个金属薄片的另一边一一对应地垂直插入,并向所述敞口池内注入液态的预聚物,待其固化成聚合物衬底的同时,将所述多个金属薄片集成于一体固定在所述敞口池中。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是在所述敞口池内按照所述预设间距排列的窄槽,其中,每个窄槽中仅允许垂直插入一个金属薄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是在所述敞口池内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定位柱,其中,所述定位柱之间存在窄缝,所述窄缝仅允许一个金属薄片垂直安稳地插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敞口池内定位结构的顶部和所述针尖以下的金属薄片部分低于所述池口边框所在平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与所述池口边框所处平面共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之间的池底设有联通相对侧壁的深槽,所述多个金属薄片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横跨所述深槽排列。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侧壁或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敞口池内的深槽联通的开口。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在所述塑料基座的另一端,便于使用者操作;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套在所述塑料基底的侧壁外侧,以保护所述微针不受损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在不使用其他胶黏剂的情况下,既能将微针衬底快速精准地固定在塑料基座上的指定位置,又能避免衬底芯片的断面上会露出影响美观的切割残面;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金属薄片一侧边沿上的微针长度和微针间距都很小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促渗印章中所有凸出于塑料基座的微针排列均匀、长度一致,同时还可以避免在微针阵列中的狭小空间反复涂覆胶黏剂和消除易污染的切割工序,能在洁净间中完成全部组装,产品整洁美观、一致性好、成品率高、成本低。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种金属微针促渗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种金属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种金属微针促渗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塑料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种塑料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种金属微针阵列的结构横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三种塑料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种金属微针阵列的结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金属微针促渗印章、100-塑料基座、101-敞口池、102-池口边框、103-定位结构、103a-窄槽、103b-定位柱、103c-窄缝、104-深槽、105-手柄、200-金属薄片、201-一边上凸出的微针及其针尖、202-另一边的金属薄片和300-聚合物衬底及其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种金属微针促渗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金属微针促渗印章10包括:塑料基座100、多个金属薄片200和聚合物衬底300。
其中,如图1-8所示,塑料基座100一端的正中设置一个由周围等高的侧壁围成的敞口池101,侧壁的顶部区域构成敞口池101的池口边框102,塑料基座100另一端设置手柄105,塑料基座100通过注塑法一体成型。
多个金属薄片200按照对应预设间距在敞口池101中排列,多个金属薄片200的一边凸出若干个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微针201,且微针201的自由端设置预设长度、适于穿刺的针尖。
聚合物衬底300将多个金属薄片200集成于一体固定在敞口池101中,其中,针尖按照预设高度垂直凸出于池口边框102和聚合物衬底300,并形成针尖阵列,且针尖之间的聚合物衬底300具有平整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塑料基座100可以选择PP、PC、ABS等各种传统或新型材料通过注塑法制备,这样更有利于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另外,敞口池101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种形状,通常设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敞口池101的长度/宽度或直径可以设为1.5毫米~20毫米,通常设为2.5~8毫米。池口边框102各边的宽度可以不完全相同,但为了美观和实用通常设为相同且尽可能的小,如可以取0.1~3毫米。
多个金属薄片200可以采用不锈钢、钛或钛合金等常用医用金属材料进行制备,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其表面上通过溅射、蒸镀、电镀等方式涂覆金、铂等其他金属。多个金属薄片200的厚度可以是30~500微米,通常选择厚约60~250微米的金属带材。多个金属薄片200大体看似长条或长方形,其一边凸出至少2个按照一定间距排列并具有设定长度的微针201,微针201的自由端可以设为结构坚固且易于穿刺的各种形状的针尖201。根据需要,微针或针尖201的长度和间距可以灵活设定,如可以选择50微米~3500微米,其中凸出于池口边框102和聚合物衬底300的针尖长度通常为50微米~1000微米。一般情况是微针长度越短、间距也越小。根据需要,金属薄片上的微针间距与多个金属薄片之间的间距可以不同。与微针201所在的一边相对,金属薄片20上的另一边202通常设为与微针垂直的平边结构。金属薄片200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电火花线切割、冲压等工业界非常成熟的加工技术进行批量制造。将至少两个针尖201一边朝上的上述多个金属薄片200按照设定间距放在敞口池中进行排列,通常设定这些多个金属薄片200在敞口池内互相平行、间距相同且针尖201垂直凸出于池口边框102与聚合物衬底300。
制备聚合物衬底300的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硅橡胶等常用医用聚合物材料的液态预聚物通过室温存放、加热或加入固化剂等方式固化而成,固化后的聚合物表面非常平整且将多个金属薄片200的另一边嵌入其中而完成固定,聚合物衬底300又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液态预聚物固化后固定在敞口池中,从而使整个结构成为一个没有缝隙和其他胶黏剂的整体。这样在金属微针促渗印章的一端通常仅露出由至少数十个排列整齐、长度一致的针尖201形成的针尖阵列,如图1所示的针尖阵列由8x8个针尖组成,且针尖之间的聚合物衬底具有平整的上表面,因此看起来整个结构外表干净整洁,非常美观且易于清洗。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塑料基座100的敞口池101内一体成型由若干个定位结构103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组成的定位结构阵列,其中,定位结构阵列可以使多个金属薄片200的另一边一一对应地垂直插入,并向敞口池101内注入液态的预聚物,待其固化成聚合物衬底300后,将多个金属薄片200固定在敞口池101中。
其中,定位结构103是在敞口池101内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窄槽103a,其中,每个窄槽中仅允许垂直插入一个金属薄片。或者,定位结构103是在敞口池101内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定位柱103b,定位柱103b之间存在窄缝103c,窄缝103c仅允许一个金属薄片垂直安稳地插入。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定位结构103是在敞口池101内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窄槽103a,窄槽103a应具有设定的深度、宽度与长度,且在每个窄槽103a中允许垂直插入一个金属薄片200,窄槽103a的两端通常是敞口池101的侧壁。为了能够精确定位金属薄片,窄槽103a的宽度往往设计的尽可能窄但深度却较大,在窄槽103a之间的间距也很小的情况下,这种模具的制造难度很大而使用寿命可能会明显减小。在不影响定位精度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的加工难度与成本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定位结构103是在敞口池101内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定位柱103b,定位柱之间可以形成窄缝103c,窄缝103c允许一个金属薄片200垂直安稳地插入其中。
需要说明的是,敞口池101内定位结构的顶部和针尖以下的金属薄片部分低于池口边框102所在的平面。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03的顶部和针尖201以下的金属薄片部分202均可以凸出池口边框102或与其持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定位结构的顶部和针尖以下的金属薄片部分低于池口边框102所在的平面。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300与池口边框102所在平面共面,这样从外面就完全看不到敞口池内的具体细节,从而使整个结构非常整洁、美观且易于清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柱103b之间的池底设有联通相对侧壁的深槽104,多个金属薄片200按照设定间距横跨深槽104排列。更进一步,塑料基座100的侧壁上设有与敞口池101内的深槽104联通的开口。
例如,在微针201长度与间距均非常短小的情况下,制备上述结构可能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如何将密集排列的多个金属薄片200的另一边嵌入在聚合物衬底300中,同时还必须保证所有微针201均能按照设定长度凸出于聚合物衬底300的上表面。作为本发明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敞口池101在定位柱103b之间的区域设有联通相对侧壁的深槽104,多个金属薄片200按照设定间距横跨深槽104排列。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先向敞口池101内的深槽104中注入液态预聚物,再在定位柱中插入金属薄片,然后将金属薄片上的微针刺入橡胶后倒置存放或加热完成固化即可。更进一步地,塑料基座100的侧壁或另一端上设有与敞口池101内的深槽104联通的开口(未示出)。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先在定位柱中插入金属薄片,然后通过侧壁上的开口向敞口池101内的深槽104中注入液态预聚物,其可以非常容易地填充到多个金属薄片200之间的间隙至设定位置,再通过加热等方式将其固化成聚合物衬底300,如此就可将金属薄片固定在敞口池中并完成凸出设定长度的针尖阵列的制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聚合物衬底300的上表面凸出于池口边框10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聚合物衬底300的上表面与池口边框102所处平面共面。
具体而言,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300可以与池口边框102持平或略低于后者。由于皮肤较为柔软,当凸出的针尖长度很小且针尖阵列的规模较大时,为了更有利于所有针尖均能同时刺入皮肤,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300还可以略凸出于池口边框102。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聚合物衬底300由塑料或橡胶的液态预聚物固化而成,且同时将所述多个金属薄片集成于一体固定在敞口池中。
举例而言,在通常情况下,聚合物衬底300可以由一种聚合物如环氧树脂或硅橡胶制备而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聚合物衬底300由位于上部的橡胶层和下部的另一种聚合物层组成。采用柔性的硅橡胶层作为聚合物衬底的上部,可以明显提高利用金属微针促渗印章施针操作过程中用户的舒适度。采用环氧树脂等制作下部的聚合物层则能够将金属薄片固定得更牢靠。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保护帽(图中未标出),其中,保护帽可套在塑料基座100的侧壁上,以保护微针201不受损伤。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金属微针促渗印章的塑料基座100采用PP塑料通过注塑制备而成,在其上端的正中具有一个方形的敞口池101,敞口池101的顶部四周为宽度一致且平整的池口边框102。在敞口池101中,8个如图2所示的不锈钢薄片200按照针尖朝上、间距为500微米的方式竖直排列并嵌入在环氧树脂衬底300中。由于每个不锈钢薄片200的上面一边具有一排间距为500微米、长度为800微米的8个微针201,这样8x8个微针的针尖201组成的针尖阵列凸出于池口边框102和环氧树脂衬底300,其中凸出的针尖长度为300微米,金属薄片200的其余部分均嵌入在环氧树脂衬底300中,且针尖之间的聚合物衬底表面非常平整并与池口边框102持平。塑料基座100的下端是一体注塑形成的便于手持操作的手柄105。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其与图1实例的主要区别在于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300略凸出于池口边框102。聚合物可以是环氧树脂或硅橡胶,也可以有两种:位于下侧的环氧树脂衬底层和上侧的硅橡胶层,且针尖之间的硅橡胶表面凸出于池口边框102。采用凸出的弹性硅橡胶为针尖阵列的衬底,可望明显提高用户在对皮肤进行施针操作时的舒适感。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在敞口池101内一体成型有由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9个凸出的定位结构103形成的8个窄槽103a,因此在这8个窄槽103a中可以一一对应地垂直插入8个如图2所示的金属薄片200。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在敞口池101内一体成型有由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3x9个定位柱103b形成的3x8个窄缝103c,如在一排3个窄缝103c中垂直插入如图2所示的金属薄片200,就能非常方便地将8个金属薄片200上的8x8个微针组成非常整齐的阵列。
图6给出了图5所示实例的一个横截面,金属薄片200的另一边202垂直插入由定位柱形成的3个窄缝直至敞口池101底就位。金属薄片200的另一边202全部嵌入并固定在环氧树脂衬底300内,环氧树脂衬底300的上表面低于池口边框102,金属薄片200一边的针尖部分垂直凸出于池口边框102。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在敞口池101内一体成型有由按照设定间距排列的4x9个定位柱103b形成的4x8个窄缝103c,在中间两列定位柱之间的池底设有联通相对侧壁的一个深槽104。为了保证注入的液态预聚物的流动性和体积,深槽104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且深度通常超过敞口池深度的一倍以上。如果将8个金属薄片20的另一边202一一对应地垂直插入4个一排的窄缝103c中,这些金属薄片200就按照设定间距横跨深槽104排列,注入到深槽104中的液态预聚物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填充到金属薄片200之间的间隙至设定位置,再通过加热等方式将其固化成聚合物衬底300。
图8给出了在图7所示实例中插入8个金属薄片后的一个横截面,金属薄片200的另一边202垂直插入由定位柱形成的4个窄缝直至敞口池101底就位,在中间两个定位柱之间的池底设有一个深槽104。聚合物衬底300是环氧树脂与金属薄片形成的复合衬底,且其上表面的环氧树脂与池口边框102持平。金属薄片200一边的针尖部分垂直凸出于池口边框102和环氧树脂衬底300,其另一边202则全部嵌入并固定在环氧树脂衬底300中。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传统注塑等方法大批量、低成本、高精度的制备出具有敞口池和定位结构阵列的塑料基座,利用激光、线切割、电化学腐蚀、冲压等工业界非常成熟的加工技术批量制造出边沿具有微针的金属薄片。一方面,可将切割后清洗干净的微针芯片放入敞口池中并注入芯片衬底的液态预聚物,待固化完成即在敞口池中固定,由于敞口池的侧壁完全掩盖了芯片衬底四周断面存在的各种缺陷,因此使产品外观非常整齐、美观。另一方面,也可将金属薄片直接插入敞口池内的定位结构阵列中,待敞口池内注入的液态预聚物交联固化成聚合物衬底后即完成对金属微针促渗印章的组装,因此全部组装工作可以在净化间中完成。金属薄片嵌入在聚合物衬底中,凸出的针尖之间的聚合物衬底上表面平整,聚合物衬底与塑料基座之间没有任何缝隙,结构坚固、外观非常美观且易清洗。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采用现有成熟的制造技术和医用材料就能实现金属微针促渗印章的大批量、低成本制造,既使在微针长度和微针间距都很小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促渗印章中所有凸出于基座的微针排列均匀、长度一致,同时还可以避免组装过程中反复涂覆胶黏剂和采用切割工序,而且整体结构坚固、紧凑、美观且重复性好、易于清洗。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料基座,所述塑料基座一端的正中设置一个由周围等高的侧壁围成的敞口池,所述侧壁的顶部区域构成敞口池的池口边框,其中,所述塑料基座通过注塑法一体成型;
多个金属薄片,所述多个金属薄片按照对应预设间距在所述敞口池中排列,所述多个金属薄片的一边凸出若干个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微针,且所述微针的自由端设置预设长度的针尖;
聚合物衬底,所述聚合物衬底将所述多个金属薄片集成于一体固定在敞口池中,其中,所述针尖按照预设高度垂直凸出于所述池口边框和所述聚合物衬底,并形成针尖阵列,且针尖之间的聚合物衬底具有平整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凸出所述池口边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衬底由塑料或橡胶的液态预聚物固化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基座的敞口池内,设有若干个定位结构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组成的定位结构阵列,其中,所述定位结构阵列使所述多个金属薄片的另一边一一对应地垂直插入,并向所述敞口池内注入液态的预聚物,待其固化成聚合物衬底的同时,将所述多个金属薄片集成于一体固定在所述敞口池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是在所述敞口池内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窄槽,其中,每个窄槽中仅允许垂直插入一个金属薄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是在所述敞口池内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排列的定位柱,其中,所述定位柱之间存在窄缝,所述窄缝仅允许一个金属薄片垂直插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池内定位结构的顶部和所述针尖以下的金属薄片部分低于所述池口边框所在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衬底的上表面与所述池口边框所处平面共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之间的池底设有联通相对侧壁的深槽,所述多个金属薄片按照对应预设间距横跨所述深槽排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基座的侧壁或另一端上设有与所述敞口池内的深槽联通的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微针促渗印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设在所述塑料基座的另一端,便于使用者操作;
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套在所述塑料基底的侧壁外侧,以保护所述微针不受损伤。
CN201910684357.9A 2019-07-26 2019-07-26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Pending CN110314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357.9A CN110314276A (zh) 2019-07-26 2019-07-26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4357.9A CN110314276A (zh) 2019-07-26 2019-07-26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4276A true CN110314276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2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4357.9A Pending CN110314276A (zh) 2019-07-26 2019-07-26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427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9396A (zh) * 2009-03-27 2010-09-15 清华大学 微针阵列芯片及利用其的经皮给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3727A (zh) * 2013-05-22 2013-08-28 清华大学 金属微针阵列、经皮给药贴片、微针滚轮及微针电极阵列
CN103301092A (zh) * 2012-03-06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08739A (zh) * 2014-03-05 2014-07-09 中山大学 一种金属微针阵列的制作方法
CN204034020U (zh) * 2014-06-16 2014-12-24 游学秋 一种异平面微针阵列
CN106669025A (zh) * 2017-01-12 2017-05-17 清华大学 空心金属微针阵列以及注射针头、注射器、预灌装注射器
CN211357416U (zh) * 2019-07-26 2020-08-28 清华大学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9396A (zh) * 2009-03-27 2010-09-15 清华大学 微针阵列芯片及利用其的经皮给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092A (zh) * 2012-03-06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63727A (zh) * 2013-05-22 2013-08-28 清华大学 金属微针阵列、经皮给药贴片、微针滚轮及微针电极阵列
CN103908739A (zh) * 2014-03-05 2014-07-09 中山大学 一种金属微针阵列的制作方法
CN204034020U (zh) * 2014-06-16 2014-12-24 游学秋 一种异平面微针阵列
CN106669025A (zh) * 2017-01-12 2017-05-17 清华大学 空心金属微针阵列以及注射针头、注射器、预灌装注射器
CN211357416U (zh) * 2019-07-26 2020-08-28 清华大学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28735B2 (ja) 斜角開口部を有する中空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JP6038173B2 (ja) 経皮吸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6565532B1 (en) Microneedle apparatus used for marking skin and for dispensing semi-permanent subcutaneous makeup
US10029081B2 (en) Molding compac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ransdermal absorption sheet
KR102074603B1 (ko) 몰드의 제작 방법, 패턴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전주 금형의 제작 방법, 및 전주 금형을 이용한 몰드의 제작 방법
CN102202723A (zh) 微针片材的压模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该压模的微针的制造方法
US10537722B2 (en) Microneedle and microneedle assembly
CN105025976A (zh) 微型针、微型针的制造模具和制造方法
KR20080058633A (ko) 마이크로니들 어레이와 그의 성형 몰드 및 방법
US10456504B2 (en) Acicular body
KR102148591B1 (ko) 오목 형상 패턴을 갖는 몰드의 제작 방법, 및 패턴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EP3141278B1 (en) Micro-needle unit
CN211357416U (zh)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WO2001091846A2 (en) Microneedle apparatus used for marking skin and for dispensing semi-permanent subcutaneous makeup
CN110314276A (zh) 金属微针促渗印章
KR102221222B1 (ko) 니들형 패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298280B (zh) 一种软背微针及其制作方法
CN215242325U (zh) 可溶微针贴片免裁切式硅胶模具
JP6581010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
CN211675890U (zh) 药液导入头及促渗仪
CN110251824B (zh) 一种用于透皮给药的柔性微针贴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15128499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製造方法
CN207221120U (zh) 空心金属微针阵列以及注射针头、注射器、预灌装注射器
CN202342594U (zh) 一次性指压式注射器及其预灌装注射器
CN108355238A (zh) 一种营养线型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