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2003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2003A
CN110312003A CN201810261764.4A CN201810261764A CN110312003A CN 110312003 A CN110312003 A CN 110312003A CN 201810261764 A CN201810261764 A CN 201810261764A CN 110312003 A CN110312003 A CN 110312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group
groove
side plate
seal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17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2003B (zh
Inventor
贾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17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2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2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2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转动模组,设备本体包括中板和围绕中板设置的边框,中板的一侧设有收纳空间,收纳空间贯穿边框的第一侧板,转动模组转动连接设备本体,转动模组向靠近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转动模组转出收纳空间,转动模组向远离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转动模组转入收纳空间;转动模组包括壳体及外观件,壳体设有凹槽,外观件弹性收容于凹槽内,当转动模组向靠近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第一侧板挤压外观件并部分收容于凹槽,当转动模组向远离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外观件遮盖凹槽的开口。上述电子设备不易积灰。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手机的全面屏显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为满足全面屏显示,现有手机设置有转动模组,转动模组中设置有功能器件,从而满足功能器件的交互与隐藏。其中,为了避免转动模组在转动中与手机壳体发生干涉,转动模组的壳体上设置有对应的凹陷区。然而,这部分凹陷区在手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积灰,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不易积灰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转动模组,所述设备本体包括中板和围绕所述中板设置的边框,所述中板的一侧设有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贯穿所述边框的第一侧板,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连接所述设备本体,所述转动模组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模组转出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转动模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模组转入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转动模组包括壳体及外观件,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外观件弹性收容于所述凹槽,当所述转动模组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侧板挤压所述外观件并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当所述转动模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外观件遮盖所述凹槽的开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转动模组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凹槽,以及在所述凹槽内弹性连接有所述外观件,以在当所述转动模组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侧板挤压所述外观件并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从而避免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转动模组相互干涉而影响所述转动模组转出所述收纳空间。此外,当所述转动模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外观件遮盖所述凹槽的开口,从而既可以保证外部灰尘不会堆积在所述凹槽内,又可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转动模组转出收纳空间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转动模组转出收纳空间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长度”、“宽度”、“厚度”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说明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0和转动模组20。设备本体10包括中板11和围绕中板11设置的边框12。中板11的一侧设有收纳空间111。收纳空间111贯穿边框12的第一侧板121。转动模组20转动连接设备本体10。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1。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转动模组20转入收纳空间111。转动模组20包括壳体21及外观件22。壳体21设有凹槽211。外观件22弹性收容于凹槽211。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第一侧板121挤压外观件22并部分收容于凹槽211。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外观件22遮盖凹槽211的开口。本实施例中,凹槽211沿着X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动模组20的壳体21上设有凹槽211,以及在凹槽211内弹性连接有外观件22,以在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第一侧板121挤压外观件22并部分收容于凹槽211内,从而避免第一侧板121与转动模组20相互干涉而影响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1。此外,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外观件22遮盖凹槽211的开口,从而既可以保证外部灰尘不会堆积在凹槽211内,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美观。
如图1和图4所示,转动模组20具有外观面23。外观面23为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1时远离中板11的表面。外观面23包括环绕凹槽211设置的第一周缘231。当转动模组20转动远离第一侧板121时,外观件22的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表面与第一周缘231平齐。本实施例中,外观件22具有第一面221。第一面221为外观件22的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表面。当第一面221与第一周缘231平齐时,外观件22将凹槽211的开口完全覆盖,使得电子设备100外部的灰尘不容易在凹槽211内堆积。此外,由于转动模组20的壳体21不存在相对外观面23的凹陷区,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更加简洁,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外观件22包括密封部222和弹性部(2231/2232/2233)。弹性部(2231/2232/2233)具有下文阐述的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即包括软胶件2231,弹簧2232及金属弹片2233。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密封部(2231/2232/2233)的附图均通过软胶件2231来描述。密封部222经弹性部(2231/2232/2233)弹性连接凹槽211的底壁2111。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1内时,密封部222用于遮盖凹槽211的开口。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设备本体10的第一侧板121挤压外观件22的密封部222,从而弹性件朝着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收缩,且部分第一侧板121收容在凹槽211内。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转动模组20收容在收纳空间111内,密封部222被弹性部(2231/2232/2233)沿着远离凹槽211底壁2111的方向弹出。此时,密封部222的远离凹槽211底壁2111的表面为外观面23的第一面221。因此,密封部222的第一面221遮盖凹槽211的开口,使得转动模组20的壳体21不存在相对外观面23的凹陷区,从而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更加简洁。此外,外观件22的密封部222和弹性部(2231/2232/2233)一体成型,以减小外观件22的制备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2231/2232/2233)也可以通过卡扣、螺丝或者螺钉与密封部222进行固定,以方便用户装配与拆卸使用。
本实施例中,密封部222的材料与壳体21的材料相同。具体的,密封部222与壳体21的材料均为铝合金,以便于用户在触觉以及视觉上体验到电子设备100的整体性,从而增强用户的体验。进一步的,密封部222的第一面221与外观面23涂设有相同的材料。具体的,在转动模组20的壳体21的制备过程中,壳体21的外观面23上通常会涂设油墨层或者染料以增强壳体21的光滑性。而本申请的密封部222的第一面221涂上与外观面23相同的材料,以进一步地让用户在触觉和视觉上,体验到电子设备100的整体性,即避免用户因感受到转动模组20的外观面23存在凹陷区而影响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1的外观面23上涂设的油墨层或者染料的厚度与密封部222上的油墨层或者染料的厚度一致。此外,壳体21的外观面23涂设的油墨层或者染料可在壳体21的涂设中一并涂设完毕,以减小额外增加涂布密封部222的工时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密封部222的周边侧面铺设有密封弹性件2223,密封弹性件2223与凹槽211的槽壁贴合。且密封弹性件2223与密封部222一体成型,以减小密封部222的制备成本。密封弹性件2223为密封软胶。具体的,密封软胶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当壳体21的凹槽211的槽壁为弧形段时,TPU软胶贴附在弧形段上,且TPU软胶与凹槽211的槽壁紧密的贴合。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1内时,密封部222遮盖凹槽211的开口。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翻转时,第一侧板121挤压密封部222。此时,TPU软胶受到密封部222的挤压,开始朝着密封部222压缩,并随着密封部222向凹槽211的底壁2111移动。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翻转时,密封部222不再受到第一侧板121的挤压。但密封部222受到弹性部(2231/2232/2233)的抵持力,使得密封部222朝着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方向移动,从而TPU软胶向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方向弹出,并恢复至原来的状态。通过在密封部222的周边侧面设置密封弹性件2223,可以使得外观件22适应不同形状的凹槽211,即能始终保证外观件22完全将凹槽211的开口遮盖,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00不易于堆积灰尘且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弹性件2223的材料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弹性部(2231/2232/2233)的结构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部(2231/2232/2233)包括软胶件2231,软胶件2231部分覆盖凹槽211的底壁2111,软胶件2231与凹槽211侧壁2112之间的区域形成活动空间,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密封部222挤压软胶件2231,以使软胶件2231在活动空间内伸缩。本实施方式中,软胶件2231为TPU软胶。TPU软胶设置在凹槽211的底壁2111上,且位于底壁2111的中部地区。TPU软胶与凹槽211的侧壁2112间隔设置,以形成活动空间。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1内时,密封部222遮盖凹槽211的开口。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第一侧板121挤压密封部222。密封部222挤压TPU软胶,TPU软胶朝着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收缩。由于TPU的体积不变,且TPU在朝着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上收缩,使得TPU开始朝着凹槽211的侧壁2112方向上伸长,即TPU软胶在活动空间内伸长。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密封部222不再受到第一侧板121的压力。此时,密封部222在TPU软胶的支持力下,朝着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移动,即TPU软胶在活动空间内开始收缩,从而使得密封部222的第一面221与第一周缘231平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软胶件2231也可以为其他柔性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此外,软胶件2231也可以沿着凹槽211的侧壁2112设置,并形成回字形结构。此时,当第一侧板121挤压密封部222时,软胶件2231也可以沿着中部伸长,从而保证软胶件2231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弹性部(2231/2232/2233)包括多个弹簧2232。多个弹簧2232彼此间隔排列。且每个弹簧2232一端连接密封部222,每个弹簧2232的另一端连接凹槽211的底壁2111。本实施方式中,弹簧2232的一端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锁合固定在密封部222上。另一端也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锁合固定在凹槽211的底壁2111上。由于弹簧2232只受到密封部222的挤压,且密封部222的质量轻,使得当转动模组20朝着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弹簧2232的压缩量小,从而保证密封部222的第一面221与第一周缘231平齐,进而避免外部的灰尘在凹槽211内堆积。当转动模组20朝着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密封部222受到第一侧板121的挤压,使得密封部222挤压每个弹簧2232朝着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方向收缩。此时,部分第一侧板121完全收容在凹槽211内,从而避免了第一侧板121与转动模组20的相互干涉。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2232与密封部222及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固接方式,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如图10和图11所示,弹性部(2231/2232/2233)包括两个金属弹片2233,两个金属弹片2233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凹槽211内的两侧,每个金属弹片2233均朝着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方向凸起,每个金属弹片2233的一端固定在凹槽211的底壁2111上,每个金属弹片2233的另一端抵持在密封部222上。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弹片2233的一端可通过螺丝锁合固定在凹槽211的底壁2111上。金属弹片2233的另一端抵持在密封部222上。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1内时,密封部222遮盖凹槽211的开口。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密封部222受到第一侧板121的挤压,使得密封部222同时挤压凹槽211两侧的金属弹片2233。金属弹片2233向凹槽211底壁2111的方向移动,并朝着另一侧的金属弹片2233方向伸长。此时,部分第一侧板121完全收容在凹槽211内。因此,转动模组20翻转过程中不受到第一侧板121的干涉。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的方向翻转时,密封部222不再受到第一侧板121挤压,使得金属弹片2233开始抵持密封部222,从而密封部222恢复原来的状态。此时密封部222的第一面221与第一周缘231的平齐,从而既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灰尘不堆积在凹槽211内,又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的简洁,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
在其他实施方式,弹性部(2231/2232/2233)也可以包括实施方式一的软件体、实施方式二的弹簧2232及实施方式三的金属弹片2233的至少一种,以增强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外观件22包括固定于密封部222的限位部224。限位部224卡接壳体21。限位部224用于防止密封部222脱离凹槽211。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4的材料与密封部222的材料相同,且限位部224与密封部222可通过一体成型,以减小外观件22的制备成本。当转动模组20收容在收纳空间111内时,限位部224卡接在壳体21上,避免了密封部222从凹槽211内脱离。当转动模组20向第一侧板121的方向转动时,限位部224相对壳体21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224也可以通过螺丝锁合固定在密封部222上,以方便用户的拆卸与装配。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4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2和图13所示,转动模组20包括收容腔24。凹槽211的底壁2111设有贯穿收容腔24的贯穿孔2113,限位部224一端固定于密封部222。当转动模组20收容于收纳空间111内时,密封部222遮盖凹槽211的开口。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限位部224的另一端穿过贯穿孔2113,并抵持收容腔24的腔壁。本实施方式中,凹槽211的底壁211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贯穿孔2113。限位部224包括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的表面的形状与收容腔24的腔壁的形状适配。第一钩部2241与第二钩部2242分别伸入凹槽211内两侧的贯穿孔2113并抵持于收容腔24的腔壁上,以将密封部222牢固地固定在壳体21上。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密封部222在第一侧板121的抵持下挤压弹性部(2231/2232/2233),弹性部(2231/2232/2233)向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收缩。第一钩部2241与第二钩部2242继续朝着收容腔24的方向移动。当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1外时,密封部222不再受到第一侧板121的挤压。此时,密封部222在弹性部(2231/2232/2233)的弹力下,朝着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弹出。此时,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重新回到与收容腔24的腔壁相互抵持,避免密封部222从凹槽211内脱离转动模组20。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14和图15所示,凹槽211包括侧壁2112。侧壁2112设有滑动槽212。限位部224远离密封部222的端部收容于滑动槽212内,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限位部224抵持于滑动槽212的远离外观面23的槽壁上。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转动时,限位部224抵持于滑动槽212的靠近外观面23的槽壁上。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槽212的延伸方向与凹槽211的延伸方向相同,均沿着X方向延伸。侧壁2112与凹槽211的底壁2111相互连接。滑动槽212包括第一槽壁2121和第二槽壁2122。第一槽壁2121为滑动槽212靠近外观面23的槽壁。第二槽壁2122为滑动槽212远离外观面23的槽壁。第一槽壁2121和第二槽壁2122的形状与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的形状适配,以使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与第一槽壁2121和第二槽壁2122贴合。限位部224的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在滑动槽212内沿着Z方向移动。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密封部222朝着凹槽211的底壁2111移动。第一钩部2241与第二钩部2242朝着Z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分别抵持在凹槽211两侧的第二槽壁2122上,从而避免了密封部222因过度挤压弹性部(2231/2232/2233)而使得弹性部(2231/2232/2233)弹性失效,进而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密封部222不再受到第一侧板121的挤压。此时,密封部222朝着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弹出。此时,第一钩部2241和第二钩部2242沿着Z方向重新抵持凹槽211两侧的第一槽壁2121,从而避免密封部222从凹槽211内脱离转动模组20。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限位部224包括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固接在密封部222的背离外观面23的一侧。第一板件的两侧收容在滑动槽212内。当转动模组20向靠近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第一板件在滑动槽212内朝着Z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板件的两侧分别抵持在凹槽211两边的第一槽壁2121上,从而避免了密封部222因过度挤压弹性部(2231/2232/2233)而使得弹性部(2231/2232/2233)弹性失效,进而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当转动模组20向远离第一侧板121方向翻转时,密封部222在弹性部(2231/2232/2233)的弹力下朝着远离凹槽211的底壁2111方向弹出。此时,第一板件沿着Z方向重新抵持于凹槽211两侧的第二槽壁2122,从而避免密封部222从凹槽211内脱离转动模组2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24也可以同时包括实施方式一的限位部224结构以及实施方式二的限位部224的结构。具体的情况本申请不作出限制。
本实施例中,边框12还包括与第一侧板121相背设置的第二侧板,以及连接于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之间且相背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中板11承载在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之间。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中板11可以一体成型,以节约边框12和中板11的制作成本。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中板11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以增加电子设备100的牢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中板11也可以作为单个零件,以便于用户装配及拆卸。
如图3所示,设备本体10包括显示屏13。显示屏13层叠于中板11的远离收纳空间111的一侧。显示屏13的靠近收纳空间111的侧面与第一侧板121的远离收纳空间111的表面平齐。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3为在电子设备100中显示电子图像的区域。显示屏13为全面屏。显示屏13呈矩形板状。显示屏13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13,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屏13。显示屏13位于边框12的内部,且层叠在中板11上,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牢固度以及避免显示屏13发生损坏。此外,当显示屏13的靠近收纳空间111的侧面与第一侧板121的远离收纳空间111的表面平齐时,显示屏13完全覆盖边框12,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并增加了显示屏13的屏占比。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转动模组20包括摄像器件。具体的,壳体21的内部形成收容腔24。摄像器件收容于收容腔24内。摄像器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双摄像头模组。转动模组20包括拍摄镜片25。拍摄镜片25通过摄像器件对电子设备的外景进行拍摄。当转动模组20转入收纳空间111时,拍摄镜片25设在转动模组20的背离显示屏13的一侧的壳体21上,使得摄像器件的拍摄方向与显示屏13的显示方向相背,以实现后置摄像头功能。当转动模组20转出收纳空间111时,摄像器件的拍摄方向与显示屏13的显示方向相同,从而实现前置摄像头的功能。电子设备100通过摄像器件随转动模组20相对设备本体10翻转,实现前置摄像功能和后置摄像功能,省去在电子设备100中设置前置摄像头,节省了电子设备100的排布空间。
本实施例中,转动模组20还包括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送话器、感光器、指纹模组、按键等功能器件的至少一种。因此,当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隐藏于显示屏13与用户相背离一侧时,至少一个功能器件被显示屏13遮蔽,从而用户无法观察至少一个功能器件,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增加显示屏13的屏占比。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转动模组,所述设备本体包括中板和围绕所述中板设置的边框,所述中板的一侧设有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贯穿所述边框的第一侧板,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连接所述设备本体,所述转动模组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模组转出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转动模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模组转入所述收纳空间;
所述转动模组包括壳体及外观件,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外观件弹性收容于所述凹槽,当所述转动模组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侧板挤压所述外观件并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当所述转动模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外观件遮盖所述凹槽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组具有外观面,所述外观面为当所述转动模组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时远离所述中板的表面,所述外观面包括环绕所述凹槽设置的第一周缘,当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时,所述外观件的远离所述凹槽的底壁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周缘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件包括密封部和弹性部,所述密封部经所述弹性部弹性连接所述凹槽的底壁,所述密封部用于遮盖所述凹槽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软胶件,所述软胶件部分覆盖所述凹槽的底壁,所述软胶件与所述凹槽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活动空间,所述转动模组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密封部挤压所述软胶件,以使所述软胶件在所述活动空间内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多个弹簧,所述多个弹簧彼此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密封部,每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凹槽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两个金属弹片,所述两个金属弹片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内的两侧,每个所述金属弹片均朝着远离所述凹槽的底壁的方向凸起,每个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每个所述金属弹片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密封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材料与所述壳体的材料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远离所述凹槽的底壁的表面与所述外观面涂设相同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周边侧面铺设有密封弹性件,所述密封弹性件与凹槽的槽壁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密封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接所述壳体,所述限位部用于防止所述密封部脱离所述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组包括收容腔,所述凹槽的底壁设有贯穿所述收容腔的贯穿孔,所述限位部一端固定于所述密封部,当所述转动模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并抵持所述收容腔的腔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侧壁,所述侧壁设有滑动槽,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密封部的端部收容于所述滑动槽内,当所述转动模组向靠近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部抵持于所述滑动槽的远离所述外观面的槽壁上,当所述转动模组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部抵持于所述滑动槽的靠近所述外观面的槽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层叠于所述中板的远离所述收纳空间的一侧,所述显示屏的靠近所述收纳空间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收纳空间的表面平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随所述壳体相对所述设备本体翻转,所述功能器件包括摄像头组件、受话器组件、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送话器、感光器、按键等功能器件中的至少一者。
CN201810261764.4A 2018-03-27 2018-03-2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312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764.4A CN110312003B (zh) 2018-03-27 2018-03-2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764.4A CN110312003B (zh) 2018-03-27 2018-03-2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2003A true CN110312003A (zh) 2019-10-08
CN110312003B CN110312003B (zh) 2021-04-16

Family

ID=6807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1764.4A Active CN110312003B (zh) 2018-03-27 2018-03-2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200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4269A1 (en) * 1999-12-14 2001-06-21 Junichiro Shibata Portable terminal
CN203968178U (zh) * 2014-06-25 2014-11-26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装置
CN204216952U (zh) * 2014-11-27 2015-03-18 孙睿雅 一种手机
WO2015194716A1 (ko) * 2014-06-16 2015-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206271958U (zh) * 2016-11-29 2017-06-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195146A (zh) * 2017-06-30 2017-09-22 苏州锟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翻盖式pos机
CN107682485A (zh) * 2017-10-31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壳体组件、终端及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7809505A (zh) * 2017-11-16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4269A1 (en) * 1999-12-14 2001-06-21 Junichiro Shibata Portable terminal
WO2015194716A1 (ko) * 2014-06-16 2015-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203968178U (zh) * 2014-06-25 2014-11-26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装置
CN204216952U (zh) * 2014-11-27 2015-03-18 孙睿雅 一种手机
CN206271958U (zh) * 2016-11-29 2017-06-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195146A (zh) * 2017-06-30 2017-09-22 苏州锟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翻盖式pos机
CN107682485A (zh) * 2017-10-31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的壳体组件、终端及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7809505A (zh) * 2017-11-16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2003B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564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JP5566475B2 (ja) ポータブル計算装置のための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US865408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CN105611006A (zh)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WO2017077671A1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端子カバー
CN110365827B (zh) 电子设备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JP2010273213A (ja)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829203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enabling screen size variation
CN110504979A (zh) 弹出式卡托、卡座组件、电子设备
KR101919795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케이스 내부에 구비되는 내부 프레임
CN209748968U (zh) 保护壳以及具有该保护壳的电子设备
US7534120B2 (en) Foldab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protected crank-type structur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2893586A (zh) 折叠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垫件和折叠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防水结构
KR20130122160A (ko) 이동단말기
US2022026475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inge module
CN21067026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0038720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312003A (zh) 电子设备
CN110730263B (zh) 电子设备
CN211429356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881552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445906A (zh) 摄像头弹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24298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子产品保护套
CN112822879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