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1701B -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1701B
CN110311701B CN201810245894.9A CN201810245894A CN110311701B CN 110311701 B CN110311701 B CN 110311701B CN 201810245894 A CN201810245894 A CN 201810245894A CN 110311701 B CN110311701 B CN 110311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dule
receiving
transmitting
trans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58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1701A (zh
Inventor
段亚娟
李香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2458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1701B/zh
Priority to JP2020551389A priority patent/JP7130054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9/078688 priority patent/WO2019179429A1/zh
Priority to EP19770661.7A priority patent/EP3771112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311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1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信号收发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收发信机包括:功分模块和两路以上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其中,每一路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包括收发共用衰减模块,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和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其中,该收发共用衰减模块与功分模块连接,该收发共用衰减信号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该收发共用移相模块与收发共用衰减模块连接,该收发共用移相模块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该收发前端处理模块的一端与收发共用移相模块连接,另一端被设置为与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的天线连接。通过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道校准部分链路复杂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信号收发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为5G)是应对大流量的需求提出的,包含了多项新技术,其中毫米波、波束赋形beam forming、大规模多入多出Massive MIMO是5G的重要技术。为实现这些技术基站的硬件链路有多种实现方式,数字beam forming、模拟beam forming和数模混合beamforming,从实现成本、面积和提高流量考虑适合5G基站(例如,5G毫米波基站,下面以信号是毫米波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应用的方案是混合beam forming。
混合beam forming的基本结构是:数字通道有多路用做Massive MIMO,其中每路数字通道在变频后毫米波频段功分多路,每路都有调幅和调相功能用来调整天线单元的幅度和相位,形成多天线的合成波束。
现有的混合beam forming实现方案中,集成天线技术的收发信机如图1a所示。而现有的毫米波收发信机会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方案的收发信机校准方案是在PA测耦合部分功率进行校准,导致PA部分链路非常复杂,且占用面积较大,与天线的小尺寸完全不匹配,导致PCB面积大且布局难度大。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信号收发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道校准部分链路复杂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包括功分模块和两路以上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其中,每一路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包括收发共用衰减模块,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和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收发共用衰减模块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所述收发共用衰减信号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与所述收发共用衰减模块连接,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所述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所述收发前端处理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连接,另一端被设置为与用于接收或发送所述信号的天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收发信机还包括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本振模块,收发切换开关,和收发共用滤波模块,其中,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被设置为与基带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被设置为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本振模块与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和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连接;所述收发切换开关与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和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连接;所述收发共用滤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收发切换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包括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接收下变频器,接收滤波器模块和接收解调器,其中,所述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被设置为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接收下变频器与所述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对接收的所述信号进行高中频HIF到低中频LIF的频率转换;所述接收滤波器模块与所述接收下变频器连接;所述接收解调器与所述接收滤波器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包括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发射解调器模块,发射滤波器模块和发射上变频器,其中,所述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被设置为与基带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发射解调模块与所述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对待发送的所述信号进行低中频LIF到高中频HIF的频率转换;所述发射滤波器模块与所述发射解调模块连接;所述发射上变频器与所述发射滤波器模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通过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分别确定各个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所述相位差分别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可选地,通过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包括: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所有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射通道的校准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通过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分别确定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一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确定的相位差对应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可选地,通过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包括: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所有信号的相位值: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通道的校准装置,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分别确定各个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所述相位差分别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射通道的校准装置,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分别确定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一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确定的相位差对应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包括所述天线,以及一个或多个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收发信机和所述天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信号收发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在收发信机中增加了收发共用衰减模块和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并且,在对信号进行校准时,可以利用增加的收发共用衰减模块以及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即可实现,无需增加反馈通道进行校准,即无需采用现有的复杂的校准结构,有效降低PA部分链路的复杂度,降低校准设备所占用的PCB的面积,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道校准部分链路复杂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是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天线技术的收发信机示意图;
图1b是IF=2.25GHz时镜像位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收发信机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收发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通道的具体校准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通道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通道多路相位同步校准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接收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单极化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单极化实现方案中发射信号处理流程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单极化实现方案中接收信号处理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单极化实现方案中发射相位校准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单极化实现方案中接收相位校准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双极化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双极化实现方案中发射相位校准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8阵列双极化实现方案中波束赋形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8阵列双极化实现方案中相位校准流程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8阵列双极化实现方案中大功率输出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4*4阵列双极化大功率输出流程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通道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通道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在本实施例中,“发射”和“发送”含义相同。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发信机,包括功分模块和两路以上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其中,每一路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包括收发共用衰减模块,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和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其中,该收发共用衰减模块与功分模块连接,该收发共用衰减信号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该收发共用移相模块与收发共用衰减模块连接,该收发共用移相模块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该收发前端处理模块的一端与收发共用移相模块连接,另一端被设置为与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的天线连接,具体可以参考图2。
其中,上述的功分模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功分模块,将接收或者发射的信号功分为多路信号,用来实现模拟beam forming。在上述的收发共用衰减模块中,衰减为一档大步进衰减,衰减量要大于天线阵子之间的隔离度,用实现beam forming的指标要求,和多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之间的相位校准要求,同时实现接收大信号的阻塞时进行增益衰减来进行器件保护。在上述的收发共用移相模块中,实现的是beam forming要求的相位调整,同时用来补偿同芯片或不同芯片多通道之间的相位误差,因此此处的相位调整步进需要根据具体实现的阵列天线合成波束指标来确定,此处的移相器必须用无源结构实现,才能实现收发互易。上述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该模块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3,用于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例如,毫米波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并实现接收天线的beam forming所需的增益调整;同时实现对发射的信号(例如,毫米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实现发射天线beam forming所需的增益调整。其中,如图3所示,该收发前端处理模块的各模块组成如下:
第一收发切换开关,用于实现毫米波频段收发分时切换。接收毫米波增益调整模块,用于实现beam forming要求的接收增益调整,同时用来补偿同芯片或不同芯片多通道之间的接收增益误差。接收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用于实现接收信号的低噪声放大。第二收发切换开关,用于实现毫米波频段收发分时切换,第一收发切换开关和第二收发切换开关同时进行切换,来实现收发分时,可以共用一个控制线。发射毫米波增益调整模块,用于实现beam forming要求的发射增益调整,同时用来补偿同芯片或不同芯片多通道之间的发射增益误差。发射功率放大器,用于实现信号的放大,以放大到天线的功率要求从而达到系统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涉及到了天线,该天线可以和收发前端处理模块连接,该天线可以是阵列天线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例如,毫米波信号)。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收发信机中增加了收发共用衰减模块和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并且,在对信号进行校准时,可以利用增加的收发共用衰减模块以及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即可实现,无需增加反馈通道进行校准,即无需采用现有的复杂的校准结构,有效降低PA部分链路的复杂度,降低校准设备所占用的PCB的面积,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道校准部分链路复杂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的收发信机中,收发移相器是采用的有源调制器方式实现的,无法实现互易因此必须在收和发通道上分别放置移相器,导致PCB面积较大,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收发共用移相器的结构,从而无需分别在收和发通道上分别放置移相器,有效减少占用面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收发信机还包括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本振模块,收发切换开关,和收发共用滤波模块,其中,该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被设置为与基带处理模块连接;该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被设置为与基带处理模块连接;上述本振模块与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和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连接;上述收发切换开关与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和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连接;上述收发共用滤波模块的一端与收发切换开关连接,另一端与功分模块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的收发信机中,由于射频采样器件RFADC的采样速率最大是3GHz,其输出的中频选择不能太高,只能选择2.25GHz。所以现有的方案将高频信号变频至2.25GHz频段,高频的带宽是1GHz左右,导致镜像信号距离主信号太近如图1b所示,镜像边缘距离有用信号2.5GHz,对于28GHz只有10%的相对距离,导致滤波非常难实现且体积很大,无法保证空口的抗干扰性能。目前的解决方式是采用多阶滤波器级联的方式实现,导致增益损耗较大,势必要通过增加放大器来补充链路的增益,导致整机的体积增大,且由于滤波器级联后平坦度恶化严重,导致整机的EVM指标较差。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以及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中均采用两次变频结构,且都是用解调器实现,用来降低滤波模块的实现难度。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用于实现对接收到的信号(例如毫米波信号)变频到中频信号的增益处理,包括增益放大和衰减、中频信号的滤波、以及变频。上述的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用于实现中频信号到毫米波信号(本发明中是以毫米波信号为例进行说明,后述不再赘述)的增益处理,包括增益放大和衰减、中频信号的滤波、以及变频。上述的本振模块用于给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以及给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内部的变频部分提供本振信号。上述的收发切换开关用于实现收发分时切换。上述的收发共用滤波模块用于接收和发射共用的毫米波滤波器,实现发射毫米波变频后的阻塞滤出,特别是镜像杂散,同时实现对天线口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滤出。本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和前述的各模块(即,功分模块和两路以上信号收发处理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可参见图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包括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接收下变频器,接收滤波器模块和接收解调器,其中,上述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被设置为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连接;上述接收下变频器与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高中频HIF到低中频LIF的频率转换(本振可以通过芯片外部提供);上述接收滤波器模块与接收下变频器连接;上述接收解调器与接收滤波器模块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接收滤波器模块和接收解调器可以采用现有的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包括的各个模块,其中,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用于实现接收到毫米波信号变频到LIF(低中频)的增益放大或者衰减,如果多个器件组成更大的阵列天线,用该模块来调整不同器件和通道之间的增益误差;同时用来实现接收链路增益的动态调整。接收滤波器模块用于实现天线接收的干扰信号或者内部变频产生的杂散滤除。接收解调器用于实现毫米波频段到HIF(高中频)频段的频率转换,该模块采用解调器方式实现,可以提高镜像的抑制能力。本实施例中各模块的连接关系可参考图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包括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发射解调器模块,发射滤波器模块和发射上变频器,其中,上述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被设置为与基带处理模块连接;上述发射解调模块与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对待发送的所述信号进行低中频LIF到高中频HIF的频率转换,该模块采用解调器方式实现,可以提高镜像的抑制能力;上述发射滤波器模块与发射解调模块连接;上述发射上变频器与发射滤波器模块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发射滤波器模块和发射上变频器可以采用现有的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中包括的各模块,其中,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用于实现LIF(低中频)信号的增益放大或者衰减,如果多个收发信机组成更大的阵列,用该模块来调整不同器件和通道之间的增益误差;同时用来实现发射链路增益的动态调整。发射滤波模块用于实现LIF(低中频)到HIF(高中频)变频后产生的杂散滤除。发射上变频器用于实现HIF(高中频)到毫米波频段的频率转换。本实施例中各模块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图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收发信机并不限制天线的极化方式,可以用单极化,同时将收发信机数量增加1倍后可以支持双极化天线。
由于多天线赋型的需求,多个通道之间的相位必须保持一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多路之间的相位一致性校准方法,传统的校准方法还需要在天线口进行增加硬件耦合通道来进行校准,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校准方法利用天线自发自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收发信机的收发共用衰减器的配合,可以实现单路收发不引入其他通道的干扰,因此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通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主要是对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收发信机,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2,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
步骤S704,通过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步骤S706,分别确定各个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该相位差分别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其中,上述步骤可以是由收发信机内实现的。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通过控制收发信机中的信号收发设备的衰减量来分别获取各个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以及各个信号接收设备与其他信号接收设备所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从而对接收设备的相位进行补偿,进而实现了接收通道的校准,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无需增加反馈通道进行校准,即无需采用现有的复杂的校准结构,有效降低PA部分链路的复杂度,降低校准设备所占用的PCB的面积,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道校准部分链路复杂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包括: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所有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接收通道的整体校准流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通道的校准流程如图8所示,其中天线的排列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1:发射机(对应于上述的信号发送设备)1路(假设为第一路)的增益设为最大值,其他N-1(假设为第2至第N-1路)路收发共用衰减模块的衰减量设为最大值,同时其他N-1路发射机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内部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802。
步骤S802:接收机(对应于上述的信号接收设备)其他N-1路(即,第2至第N-1路)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转向步骤S803。
步骤S803:发射机通过发射机1路天线发射信号,然后执行步骤S804。
步骤S804:接收机通过1路(即,第一路)天线接收信号,记录相位值并进行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805。
步骤S805:接收机1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806。
步骤S806:接收机2路(即,除上述1路之外的另外一路,假设为第二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的衰减量设置为0,然后执行步骤S807。
步骤S807:接收机通过2路(即,第二路)天线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808。
步骤S808:对其他接收通道依次执行上述的步骤S805到步骤S807中的操作,直到记录了所有接收机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步骤S809:分别计算1路与其他N-1路的接收通路相位差,将相位差补偿在收发共用的移相器内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主要是对发射通道的校准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射通道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收发信机,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通道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2,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
步骤S1004,通过分别控制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步骤S1006,分别确定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一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确定的相位差对应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其中,上述步骤可以是由收发信机内实现的。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通过控制收发信机中的信号收发设备的衰减量来分别获取各个发射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以及各个信号发射设备与其他信号发射设备所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从而对发射设备的相位进行补偿,进而实现了发射通道的校准,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无需增加反馈通道进行校准,即无需采用现有的复杂的校准结构,有效降低PA部分链路的复杂度,降低校准设备所占用的PCB的面积,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道校准部分链路复杂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分别控制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包括: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所有信号的相位值: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接收通道的整体校准流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发射通道多路相位同步校准流程如图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1:接收机(对应于上述的信号接收设备)1路(假设为第一路)的增益设为最大值,其他N-1路(假设为第2至第N-1路)收发共用衰减模块的衰减量设为最大值,同时其他N-1路接收机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内部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1102。
步骤S1102:发射机(对应于上述的信号发送设备)其他N-1路(即,第2至第N-1路)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转向步骤S1103。
步骤S1103:发射机通过发射机1路天线发射信号,然后执行步骤S1104。
步骤S1104:接收机通过1路天线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1105。
步骤S1105:发射机1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1106。
步骤S1106:发射机2路(即,除上述1路之外的另外一路,假设为第二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的衰减量设置为0,然后执行步骤S1107。
步骤S1107:发射机通过2路天线发射信号,接收机通过1路天线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1108。
步骤S1108:对其他发射通道依次执行步骤S1105到步骤S1107中的操作,直到记录了接收机接收的所有信号的相位值。
步骤S1109:分别计算1路与其他N-1路的发射通路的相位差,将相位差补偿在收发共用的移相器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收发的相位补偿值在移相器中是分时切换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主要是以信号为毫米波信号为例,对实施例一所述的收发信机发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流程,此时收发选择开关都处在发射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01:中频信号经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将中频信号转为毫米波信号,且将中频携带的杂散特别是镜像信号进行部分滤除。
步骤S1202:毫米波信号经收发公用的滤波器模块将中频携带的杂散信号滤除只保留有用信号。
步骤S1203:毫米波信号经功分器模块将毫米波信号进行N路功分;
步骤S1204:移相器模块将功分后的每路信号根据波束复型的要求进行合适的相位和幅度调整;
步骤S1205:发射前端模块将幅相调整后的信号进行最后大功率放大,然后通过天线发射,N个天线发射的信号在空中合成一个波束。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接收流程,此时收发选择开关都处在接收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301:每个天线收到空中的合成波束信号;
步骤S1302:根据波束赋型的幅度和相位要求对每个天线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应的幅度和相位调整;
步骤S1303:经调幅和调相处理后的信号相通过合路器后合成为1路毫米波信号;
步骤S1304:将毫米波信号进行滤波,将天线接收到的其他频段的干扰信号滤除。
步骤S1305:将滤波处理后的毫米波信号进行变频和增益处理后转为中频信号。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信号收发以及通道校准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4*4阵列单极化实现方案示意图,其中每个天线单元有一个馈电口,每个天线单元对应一个收发通道。
其发射(也可以叫做发送,在本发明中,发射和发送含义相同)信号处理流程如图15所示,此时所有的开关都处于发射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501:基带信号经IFFT处理和P/S编码处理后进入RFDAC;
步骤S1502:RFDAC将基带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到模拟信号处理后转为3.6GHz频段为中心频点的中频信号;
步骤S1503:将3.6GHz频点的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后,再进行变频处理以变频到10GHz频段;
步骤S1504:对10GHz频段的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
步骤S1505:将10GHz频段的进行经变频后转为28G毫米波频段信号;
步骤S1506:对毫米波频段信号进行放大后功分到16路;
步骤S1507:功分后每路信号配合波束赋型要求进行适当的调幅和调相处理;
步骤S1508:16路调幅调相处理的信号在天线发射空中形成聚合的单个波束发射。
接收信号处理流程如图16所示,此时所有的开关都处在接收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601:每个天线接收空中的接收信号;
步骤S1602:将每个天线收到的信号配合波束赋型要求进行适当调相和调幅处理;
步骤S1603:经调幅和调相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合路处理;
步骤S1604:16路合一后的毫米波信号进行放大后下变频为10GHz频段信号;
步骤S1605:对10GHz频段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
步骤S1606:将10GHz频段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以变频到3.6GHz频段;
步骤S1607:将3.6GHz频段的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
步骤S1608:RFADC通过模数转换处理将3.6GHz频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步骤S1609:数字信号进行P/S编码和IFFT处理后在基带进行数字合成为单波束信号。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发射校准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701:接收机1路的增益设为最大值,其他15路收发共用衰减模块的衰减量设为最大值,同时其他15路接收机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内部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1702。
步骤S1702:发射机其他15路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转向步骤S1703。
步骤S1703:发射机通过发射机1路天线发射信号,然后执行步骤S1704。
步骤S1704:接收机通过1路天线接收信号,记录相位值并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1705。
步骤S1705:发射机1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1706。
步骤S1706:发射机2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的衰减量设置为0,然后执行步骤S1707。
步骤S1707:发射机通过2路天线发射信号,接收机通过1路天线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1708。
步骤S1708:对其他15路发射通道依次执行步骤S1705到步骤S1707中的操作。
步骤S1709:分别计算1路与其他15路的发射通路的相位差,将相位差补偿在收发共用的移相器内部。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接收校准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801:发射机1路的增益设为最大值,其他15路收发共用衰减模块的衰减量设为最大值,同时其他15路发射机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发射增益调整模块内部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1802。
步骤S1802:接收机其他15路的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转向步骤S1803。
步骤S1803:发射机通过发射机1路天线发射信号,然后执行步骤S1804。
步骤S1804:接收机通过1路天线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1805。
步骤S1805:接收机1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衰减量设置为最大值,然后执行步骤S1806。
步骤S1806:接收机2路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内部的接收增益调整模块的衰减量设置为0,然后执行步骤S1807。
步骤S1807:接收机通过2路天线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存储,然后执行步骤S1808。
步骤S1808:对其他接收通道依次执行步骤S1805到步骤S1807中的流程。
步骤S1809:分别计算1路与其他15路的接收通路相位差,将相位差补偿在收发共用的移相器内部。
具体实施例二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应用实例,4*4阵列双极化实现方案,其中天线是有两个馈电口的双极化天线,因此模拟链路的通道数量需要增加一倍,与单极化方案相比,校准流程相比实施例一要增加一部分流程;图20为该方案的发射校准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01:将水平极化阵子对应的模拟链路下电,此时水平极化阵子不发射或接收信号;
步骤S2002:按照前述的具体实施例一中的相位校准流程,对垂直极化阵子对应的接收和发射模拟链路进行相位同步校准;
步骤S2003:打开水平极化阵子对应的模拟链路,使其正常供电;
步骤S2004:将垂直极化阵子对应的模拟链路下电,此时垂直极化阵子不发射或接收信号;
步骤S2005:按照具体实施例一中的相位校准流程,对水平极化阵子对应的接收和发射模拟链路进行相位同步校准。
具体实施例三
图21为4*8阵列的双极化波束赋型另一应用实施例的电路图,该实施例可以支持单用户也可以支持多用户,该实施例有两路数字发射通道和两路数字接收通道,其中每路数字发射和接收通道可以形成一个波束,该实施例支持两用户;两路数字接收和发射通道可以进行联合赋型,形成一个波束,该实施例支持单用户;其中TX1和TX3路联合赋型形成一个极化方向波束,TX2和TX4路联合赋型形成另一个极化方向波束;支持单用户时校准流程除了要执行该发明提出的校准流程外还要额外增加一部分流程,增加的校准流程用来实现TX1和TX3路之间的相位校准,以及TX2和TX4路之间的相位校准,此处说明TX1和TX3路的校准流程如图2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201:按照校准流程依次对TX1、TX3模拟链路的相位误差进行校准和补偿;
步骤S2202:将TX1路功分后的16路中的15路收发共用衰减模块设置为最大衰减量;
步骤S2203:将TX3路功分后的16路中的15路收发共用衰减模块设置为最大衰减量;
步骤S2204:TX1路发射信号然后RX1路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
步骤S2205:TX3路发射信号然后RX1路接收信号并记录相位值;
步骤S2206:计算TX1和TX3路之间的相位误差并在数字部分补偿。
具体实施例四
图23为4*4阵列双极化大功率输出实施例,本发明提出的毫米波收发信机还可以支持较大功率的输出,毫米波目前的工艺能力输出大功率的PA须用氮化镓工艺实现,与前端的移相器和低噪放的工艺不同,因此如果要实现大功率的输出可以在该收发信机的毫米波输入输出口级联一个开关、PA和环行器来实现。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发射信号流程有部分改动,其发射信号处理流程如图24所示,此时所有的开关都处于发射状态,详细描述如下:
步骤S2401:基带信号经IFFT处理和P/S编码处理后进入RFDAC;
步骤S2402:RFDAC将基带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到模拟信号处理后转为3.6GHz频段为中心频点的中频信号;
步骤S2403:将3.6GHz频点的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后,再进行变频到10GHz频段;
步骤S2404:对10GHz频段的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
步骤S2405:将10GHz频段的进行经变频后转为毫米波频段信号;
步骤S2406:对毫米波频段信号进行放大后功分到16路;
步骤S2407:功分后每路信号配合波束赋型要求进行适当的调幅和调相处理;
步骤S2408:每路信号通过PA放大后在天线形成聚合波束发射。
实施例五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接收通道的校准装置和发送通道的校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通道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如图25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252,用于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第一获取模块254,连接至上述第一设置模块252,用于通过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第一处理模256,连接至上述第一获取模块254,用于分别确定各个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相位差分别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模块254具体用于: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所有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通道的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如图26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262,用于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第二获取模块264,连接至上述第二设置模块262,用于通过分别控制各个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第二处理模块266,连接至上述第二获取模块264,用于分别确定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一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确定的相位差对应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获取模块264具体用于: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所有信号的相位值: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将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控制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包括上述的天线,以及一个或多个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收发信机,其中,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和天线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信号收发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模块,其中,该基带处理模块和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连接。
实施例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实施例八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主要应用在5G高频基站系统,可以简化基站的链路方案,减小基站面积,实现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了提出的5G高频基站系统的校准方法,该校准方案与硬件链路配合实现,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反馈校准硬件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毫米波收发信机还涉及一种相位同步的校准方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通道,和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收发公用的衰减模块配合来实现多路之间系统的相位校准,可以降低多路相位校准的硬件复杂度以及节省PCB的面积;而传统的校准方法还需要在天线口进行增加硬件耦合反馈通道来进行校准。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mmW收发信机硬件链路采用二次变频方案,与传统的一次变频方案相比可以降低滤波器对镜像抑制的压力,用一个中频和一个mmW滤波器实现,不需要用多阶滤波器的级联实现,因此提升了系统EVM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mmW收发信机硬件链路每路都采用收发公用的移相器模块,移相器采用无源互易结构,收发公用移相器与现有的收发分开的移相器比可以减少因为移相器之间幅相误差导致的校准参数的变化,即本发明的收发移相器之间误差校准参数可以公用,同时减少移相器的数量节省PCB面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功分模块和两路以上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其中,每一路信号收发处理设备包括收发共用衰减模块,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和收发前端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共用衰减模块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所述收发共用衰减信号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与所述收发共用衰减模块连接,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用于对接收或待发送的所述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
所述收发前端处理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连接,另一端被设置为与用于接收或发送所述信号的天线连接,所述共用移相模块为无源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本振模块,收发切换开关,和收发共用滤波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被设置为与基带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被设置为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本振模块与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和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连接;
所述收发切换开关与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和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连接;
所述收发共用滤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收发切换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包括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接收下变频器,接收滤波器模块和接收解调器,其中,
所述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被设置为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接收下变频器与所述接收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对接收的所述信号进行高中频HIF到低中频LIF的频率转换;
所述接收滤波器模块与所述接收下变频器连接;
所述接收解调器与所述接收滤波器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中频处理、滤波和变频模块包括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发射调制器模块,发射滤波器模块和发射上变频器,其中,
所述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被设置为与基带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发射调制器模块与所述发射中频增益调整模块连接,用于对待发送的所述信号进行低中频LIF到高中频HIF的频率转换;
所述发射滤波器模块与所述发射调制器模块连接;
所述发射上变频器与所述发射滤波器模块连接。
5.一种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
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
通过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分别确定各个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所述相位差分别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通道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包括:
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
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所有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7.一种发射通道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
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
通过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分别确定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一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确定的相位差对应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通道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包括:
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
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所有信号的相位值:
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并将除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外的另一路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前端处理模块的衰减量设为0以发射信号,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并记录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9.一种接收通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分别确定各个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信号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所述相位差分别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10.一种发射通道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信机中,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0,并将其余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的衰减量设为其支持的最大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分别控制各个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发射设备发射信号以及控制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信号,来获取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分别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分别确定一路所述信号收发设备中的信号接收设备一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与其他次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值的相位差,并将确定的相位差对应补偿在与各个信号收发设备对应的所述收发共用移相模块内。
11.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天线,以及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信机,其中,
一个或多个所述收发信机和所述天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带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连接。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810245894.9A 2018-03-23 2018-03-23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11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5894.9A CN110311701B (zh) 2018-03-23 2018-03-23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JP2020551389A JP7130054B2 (ja) 2018-03-23 2019-03-19 送受信機、受信チャネル、送信チャネルの補正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19/078688 WO2019179429A1 (zh) 2018-03-23 2019-03-19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EP19770661.7A EP3771112B1 (en) 2018-03-23 2019-03-1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ransceiver, receiving channel, and transmitting chan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5894.9A CN110311701B (zh) 2018-03-23 2018-03-23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701A CN110311701A (zh) 2019-10-08
CN110311701B true CN110311701B (zh) 2022-03-01

Family

ID=6798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5894.9A Active CN110311701B (zh) 2018-03-23 2018-03-23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71112B1 (zh)
JP (1) JP7130054B2 (zh)
CN (1) CN110311701B (zh)
WO (1) WO20191794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9648B (zh) * 2020-07-16 2023-08-15 八院云箭(北京)航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cc的w波段高集成度雷达射频前端组件
CN112636844B (zh) * 2020-11-10 2023-03-31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收发子系统高精度微波内定标器
CN112886982B (zh) * 2021-01-25 2022-05-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N112886981B (zh) * 2021-01-25 2022-06-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N112671428B (zh) * 2021-03-16 2021-09-07 成都华兴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射频信号收发幅相控制装置
KR102502229B1 (ko) * 2021-10-06 2023-02-20 한국산업기술시험원 5g 밀리미터파 대역 ota 측정 시스템
CN114785386A (zh) * 2022-06-24 2022-07-22 绍兴圆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高集成射频前端
CN115378455B (zh) * 2022-08-16 2023-09-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前端模组、射频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6647289B (zh) * 2023-07-27 2023-09-26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多通道收发设备、校准装置、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325A (zh) * 2000-10-12 2002-05-15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软件无线电收发信机及其提高智能天线性能的方法
CN1446006A (zh) * 2002-09-13 2003-10-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对智能天线阵进行实时校准的方法
CN201323660Y (zh) * 2008-12-09 2009-10-07 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调天线的射频拉远设备及集成该射频拉远设备的电调天线
CN103039015A (zh) * 2010-07-28 2013-04-10 艾尔加因公司 多路径无线电系统
CN203535221U (zh) * 2013-10-22 2014-04-09 河海大学 车载毫米波防撞雷达系统
CN106953658A (zh) * 2017-01-20 2017-07-14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高集成度有源相控阵收发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D27970A (id) * 1998-08-05 2001-05-03 Sanyo Electric Co Radas radio dan metode kalibrasi untuk itu
WO2013024463A2 (en) * 2011-08-17 2013-02-21 Go Net Systems Ltd. Systems methods circuits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798715B2 (en) * 2013-07-05 2020-10-06 Maxlinear Asia Singapore Private Limited Point-to-point radio system having a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US9160296B2 (en) * 2014-01-21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ssive switch-based phase shifter
US9584096B2 (en) * 2014-05-09 2017-02-2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igital step attenuators with low phase shift
US10306597B2 (en) * 2015-07-21 2019-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leve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mobility in cellular network
CN105099495B (zh) * 2015-08-06 2018-05-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共用天线的同时同频全双工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EP3255799B1 (en) * 2016-06-09 2019-07-24 Alcatel Lucent Reducing distortions in amplified signals radiated by a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206060751U (zh) * 2016-09-30 2017-03-29 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战系统中收发隔离系统
CN207251614U (zh) * 2017-10-16 2018-04-17 河北森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波段的多通道tr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325A (zh) * 2000-10-12 2002-05-15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软件无线电收发信机及其提高智能天线性能的方法
CN1446006A (zh) * 2002-09-13 2003-10-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对智能天线阵进行实时校准的方法
CN201323660Y (zh) * 2008-12-09 2009-10-07 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调天线的射频拉远设备及集成该射频拉远设备的电调天线
CN103039015A (zh) * 2010-07-28 2013-04-10 艾尔加因公司 多路径无线电系统
CN203535221U (zh) * 2013-10-22 2014-04-09 河海大学 车载毫米波防撞雷达系统
CN106953658A (zh) * 2017-01-20 2017-07-14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高集成度有源相控阵收发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30054B2 (ja) 2022-09-02
JP2021519017A (ja) 2021-08-05
EP3771112A4 (en) 2021-05-26
EP3771112B1 (en) 2023-11-01
CN110311701A (zh) 2019-10-08
EP3771112A1 (en) 2021-01-27
WO2019179429A1 (zh)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1701B (zh)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US20220320717A1 (en) Active Antenna System
RU2180986C2 (ru)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системы в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US6308085B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7852397B (zh) 使用选择矩阵进行天线相位校准的混合波束形成天线阵列
JP2005537728A (ja) 周波数選択ビーム形成
US11569583B2 (en) Multi-beam routing using a lens antenna
CN111512558B (zh) 全双工收发机装置
US20230421206A1 (en) Multiple spatial data streams via a re-configurable reflective device
US20240031005A1 (en) Signal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n et al. Precoding design for full-duplex transmission in millimeter wave relay backhaul
JP2000269888A (ja) アクティブアンテナを適用した基地局
US20020034968A1 (en) Radio system,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polarization modulator for generating a transmit signal with changing polarization
CN113890560B (zh) 射频组件、相控阵天线及相控阵天线装置
WO2021134366A1 (zh) 一种天线收发模块、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收发系统和基站
KR20220149722A (ko) 아날로그 빔 스티어링을 위한 방법 및 송신기
CN114553245B (zh) 一种射频芯片以及通过射频芯片的信号反馈方法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principle verification of full-duplex technology based on phased array
US11043995B2 (en)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30074376A1 (en) Phased array system-in package supporting spatio-spectr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CN113890582A (zh) 一种自组织方向性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5225126A (zh) 上行发送方法、abf模块、终端及存储介质
KR20190103106A (ko) 페이즈 시프트를 이용한 빔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KR20000008276A (ko) 액티브 안테나를 적용한 씨디엠에이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기지국 장치
KR20100051222A (ko) 멀티-기가바이트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릴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