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6982B -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6982B
CN112886982B CN202110097680.3A CN202110097680A CN112886982B CN 112886982 B CN112886982 B CN 112886982B CN 202110097680 A CN202110097680 A CN 202110097680A CN 112886982 B CN112886982 B CN 112886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phase
coupler
power div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76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6982A (zh
Inventor
王康乐
王柏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76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6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6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6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0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ynchronising information used
    • H04J3/0617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ynchronising information used the synchronising signal be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frequency or phas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射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器、鉴相器、至少两条通道以及至少两个天线,每条通道包括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功分器和移相器,其中,每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移相器与一个天线依次连接;功分器的输入端与耦合器连接,以将从耦合器接收到的信号分成多个信号后输出;鉴相器的输入端与每条通道中的功分器连接,以确定从每个功分器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射频收发器分别与鉴相器和每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功分器及移相器连接,以控制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信号,并基于从鉴相器接收到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中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

Description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上行传输速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以满足消费者对上行数据传输的需求,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的射频架构应运而生。
为保证数据传输速率,现有的MIMO射频架构通常设计为由射频收发器对每条通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分时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例如,以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为例,射频收发器基于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分别向每条通道发射相应的信号,在第一时段对其中一条通道的发射功率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该通道进行控制,以提升该通道的上行传输速率;接着,在第二时段对另一条通道的发射功率进行检测,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上行数据传输完成。
然而,由于对各条通道的控制是分时进行,且对通道发射功率的检测只能检测到幅度信息,而无法检测到相位信息,导致各条通道输出的信号的相位无法得到控制,进而无法保证各条通道输入到对应连接天线的信号之间的相位一致性,从而将恶化各通道之间的相干性,降低上行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MIMO射频架构存在的无法保证各条通道输入到对应天线的信号之间的相位一致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器、鉴相器、至少两条通道以及至少两个天线,每条通道包括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功分器和移相器,其中,
每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移相器与一个天线依次连接;
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器的耦合输出端连接,以将从所述耦合器接收到的信号分成多个信号后输出;
所述鉴相器的输入端与每条通道中的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以确定从每条通道中的功分器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所述射频收发器分别与所述鉴相器和每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及移相器连接,以控制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信号,并基于从所述鉴相器接收到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中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射频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信号;
基于从所述鉴相器接收到每条通道中功分器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中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鉴相器并在每条通道中设置功分器,并将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到所属通道中的耦合器的耦合输出端、将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到射频收发器以及将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鉴相器连接到射频收发器,使得每条通道中的耦合器输出的一路信号可用于射频收发器进行功率检测及调整,而另一路信号则可用于鉴相器进行相位检测,从而得到各条通道中的功分器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通过在每条通道中增设移相器,将移相器连接于所属通道中的耦合器与一个天线之间,并将射频收发器分别与每条通道中的移相器连接,使得射频收发器可基于鉴相器输出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中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以保证到达各条通道对应连接天线的信号保持相位同步,且通过直接控制任一通道中的移相器进行相位调整,可以降低该通道的时延,从而提高各条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提升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射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射频收发器、20-鉴相器、30-通道、
31-射频收发模块、311-控制器、312-功率放大器、313-滤波器、314-射频开关、
32-耦合器、33-移相器、34-功分器、
40-第一控制开关、50-调制解调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电路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射频电路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10、鉴相器20、至少两条通道30以及至少两个天线。其中,图1和图2仅以通道1和通道2以及天线ANT1天线ANT2示意。
其中,每条通道30包括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移相器33和功分器34,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移相器33与一个天线依次连接。射频收发模块31可以为射频链路,其可用于接收射频收发器10发送的信号,并对该信号处理后依次通过耦合器32和移相器33输入到天线,通过天线发送给网络设备(如基站、核心网设备等),实现上行数据的传输。射频收发模块31还可用于接收功分器34发送的信号,并对该信号处理后发送给射频收发器10,实现下行数据的传输。
功分器34的输入端与耦合器32的耦合输出端连接。功分器34可以接收耦合器32发送的信号,将该信号分成多个信号后通过不同的输出端输出,例如,功分器34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平均分成多个信号。
鉴相器20的输入端与每条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的一个输出端连接。鉴相器20可以接收各个功分器34的一个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并确定从各个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本申请实施例中,鉴相器又称为相位比较器,是一种能够鉴别输入信号的相位差的器件。
射频收发器10分别与鉴相器20和每条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功分器34的另一个输出端以及移相器33连接,例如,射频收发器10中的相位控制模块分别与鉴相器20和每条通道30中的移相器33连接,射频收发器10的控制信号端与每条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的控制端(例如包括VIO、Sdata以及Sclk)连接,射频收发器10的各个射频输出端对应连接于一条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的射频输入端。其中,图1和图2示出了射频收发器10的射频输出端TX1连接到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的射频输入端RFIN、且射频输出端TX2连接到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的射频输入端RFIN。
射频收发器10可以控制每条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发送相应的信号,并基于从鉴相器20接收到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30中的移相器33对该通道输出的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以使各条通道30输入到天线的信号的相位保持一致。
下面以通道1和通道2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时,通道1中的移相器33和通道2中的移相器33的相位均为0°。射频收发器10可分别向每条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发送一个频率为f、相位为0°的信号S0。在通道1中,该信号S0一方面依次经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移相器33到达通道1对应连接天线(即图1和图2所示的天线ANT1),此时到达该天线ANT1的信号(也即通道1中的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为α;信号S0另一方面依次经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功分器34到达鉴相器20,由于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经功分器34到达鉴相器20时发生了相位偏移,鉴相器20从通道1中的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为α+x,其中,x为经通道1中的功分器34产生的相位偏移的偏移量,α为通过测量仪器测量得到并写入射频收发器10中。
同样地,在通道2中,该信号一方面依次经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移相器33到达通道2对应连接天线(即图1和图2所示的天线ANT2),此时达到该天线ANT2的信号(也即通道2中的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为β,另一方面依次经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功分器34到达鉴相器20,由于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经功分器34达到鉴相器20时发生了相位偏移,鉴相器20从通道2中的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为β+y,其中,y为经通道2中的功分器34产生的相位偏移的偏移量,β为通过测量仪器测量得到并写入射频收发器10中。
此时,鉴相器20检测到从通道1中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与从通道2中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Δ=(α+x)-(β+y)。由此,射频收发器10可基于鉴相器20输出的相位差△、测量得到的α及β,确定经通道1中功分器34产生的相位偏移x与经通道2中功分器34产生的相位偏移y之间的偏移量差值x-y=Δ-(α+β)。由此,完成对射频电路的特征化校准。
当射频电路工作在上行双发工作模式时,射频收发器10向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发送一个频率为f、相位为α1的信号S1。信号S1一方面依次经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移相器33到达天线ANT1,此时到达天线ANT1的信号(也即通道1中的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为α1+α;信号S1另一方面依次经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功分器34到达鉴相器20,由于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经功分器34到达鉴相器20时发生了相位偏移,鉴相器20从通道1中的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为α1+α+x。
与此同时,射频收发器10还向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发送一个频率为f、相位为β1的信号S2。信号S2一方面依次经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移相器33到达天线ANT2,此时到达天线ANT2的信号(即通道2中的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为β1+β;信号S2另一方面依次经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功分器34到达鉴相器20,由于耦合器32输出的信号经功分器34到达鉴相器20时发生了相位偏移,鉴相器20从通道2中的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为β1+β+y。
此时,鉴相器20检测到从通道1中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与从通道2中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Δ1=(α1+α+x)-(β1+β+y)。由此,到达通道1对应连接天线的信号和到达通道2对应连接天线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α1+α)-(β1+β)=Δ1-(x-y)。
进一步地,射频收发器10可对通道1中的移相器33或通道2中的移相器33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以使到达通道1对应连接天线ANT1的信号的相位与到达通道2对应连接天线ANT2的信号的相位保持一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射频收发器10可控制通道1中的移相器33将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减少(α1+α)-(β1+β),此时,到达通道1对应连接天线ANT1的信号的相位α2=(α1+α)-[(α1+α)-(β1+β)]=β1+β,由此,到达天线ANT1的信号与到达天线ANT2的信号的相位相同。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射频收发器10可控制通道2中的移相器33对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增加(α1+α)-(β1+β),此时,到达天线ANT2的信号的相位β2=(β1+β)+[(α1+α)-(β1+β)]=α1+α,由此,到达天线ANT2的信号与到达天线ANT1的信号的相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当射频电路工作在上行双发工作模式时,射频电路可针对多条通道30中的任意两条通道30执行上述操作,进而使得到达每个天线的信号的相位差一致。此外,对于任一条通道30,射频收发器10还可以基于从该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对该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模块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以使经该通道30发送的信号的发射功率达到期望发射功率,保证数据传输速率。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通过设置鉴相器20并在每条通道30中设置功分器34,并将功分器34的输入端连接到所属通道30中的耦合器32的耦合输出端、将功分器34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到射频收发器10以及将功分器34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鉴相器20连接到射频收发器10,使得每条通道30中的耦合器32输出的一路信号可用于射频收发器10进行功率检测及调整,而另一路信号则可用于鉴相器20进行相位检测,从而得到各条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通过在每条通道30中增设移相器33,将移相器33连接于所属通道30中的耦合器32与一个天线之间,并将射频收发器10分别与每条通道30中的移相器33连接,使得射频收发器10可基于鉴相器20输出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30中的移相器33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以保证到达各条通道30对应连接天线的信号保持相位同步,且通过直接控制任一通道中的移相器进行相位调整,可以降低该通道的时延,从而提高各条通道30之间的相关性,提升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还可以通过分时控制的方式对各条通道30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提升各条通道30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开关40。其中,射频收发器10分别与每条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且射频收发器10还通过第一控制开关40与每条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的另一个输出端可切换地连接。由此,通过控制第一控制开关40,使得射频收发器10可以在不同时段接收任一条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输出的信号,并通过检测接收到的信号的发射功率对该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进行控制,以调整该通道30的发射功率,使得该通道30的发射功率达到期望发射功率,从而保证该通道30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由此实现对各条通道30的发射功率的分时控制。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开关40可以为单刀多掷(Single-Pole/Multi-Throws,SPxT)开关。其中,射频收发器10的功率检测端FBRX连接到该SPxT开关的不动触点,每条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的一个输出端对应连接到该SPxT开关的一个动触点、且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到鉴相器20。由此,通过控制该SPxT开关的不动触点与不同的动触点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实现对各条通道30的发射功率的分时控制。
可以理解,通过采用SPxT开关作为第一控制开关40,实现简单、硬件成本低。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功分器34可集成在一个模组中,例如,如图1所示,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器模块、耦合器和功分器集成在模组1中,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器模块、耦合器和功分器集成在模组2中。由此,可以节约射频电路所占用的空间。当然,在其他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同一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功分器34也可以分开设置;或者,同一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和耦合器32集成在一个模组中,而功分器34与该模组分开设置,例如,通道1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和耦合器集成在模组1中、且通道1中的功分器与模组1分开设置,通道2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和耦合器集成在模组2中、且通道2中的功分器与模组2分开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功分器34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移相器33可集成在一个模组中,由此,可以节约射频电路所占用的空间。当然,在其他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同一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耦合器32和移相器33也可以分开设置;或者,如图2所示,同一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和耦合器32集成在一个模组中,而移相器33与该模组分开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移相器33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鉴相器20可集成于射频收发器10中,由此,可以进一步节约射频电路所占用的空间。当然,在其他一些可选的方案中,如图2所示,鉴相器20与射频收发器10也可分开设置。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收发模块31可以包括控制器311、功率放大器312、滤波器313和射频开关314。其中,控制器311、功率放大器312、滤波器313和射频开关314依次连接,射频收发器10分别与功率放大器312和控制器311连接,射频收发模块31所属通道30中的耦合器32与射频开关314连接,控制器311还与射频开关314的控制端连接。
更为具体地,功率放大器312和滤波器313可构成发送通路,以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即功率放大器312的输入端与射频收发器10的射频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312的输出端与滤波器313的输入端连接,滤波器313的输出端连接到射频开关314的一个动触点,射频开关314的不动触点与所属通道30中的耦合器32的输入端连接。其中,图1和图2示出了通道1中的功率放大器312的输入端RFIN1与射频收发器10的输出端TX1连接,通道2中的功率放大器312的输入端RFIN2与射频收发器10的输出端TX2连接。
控制器311的输入端连接到射频收发器10的控制信号端,以从射频收发器10接收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对射频收发模块31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功率控制信号、用于对射频开关314进行控制的开关控制信号灯;控制器31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312的控制端,以基于从射频收发器10接收到的功率控制信号对功率放大器312进行控制,例如包括但不限增益级控制、偏置电路控制以及工作模式控制等,以调整射频收发模块31的发射功率;控制器31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到射频开关314的控制端,以控制射频开关314导通或断开滤波器313与耦合器32之间的连接。
具体实施时,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功率放大器312对从射频收发器10接收到的信号做放大处理,经功率放大器312处理的信号输出至滤波器313进行滤波处理并输入到耦合器32中。耦合器32将从射频收发模块31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移相器33输入到对应连接的天线,通过该天线发射至网络设备,由此完成信号的发送过程。
与此同时,耦合器32还将从射频收发模块31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功分器34,经功分器34分成两路信号,一路信号直接输入到射频收发器10,由射频收发器10进行功率检测,另一路信号则输入到鉴相器20,由鉴相器20进行相位检测。
对于每条通道30而言,射频收发器10可从该通道30中的功分器34接收到信号进行发射功率的检测,若检测到的发射功率未达到期望发射功率,则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值生成相应的功率控制指令并发送给该通道30的射频收发模块31中的控制器311,以指示该控制器311对对应连接的功率放大器312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调整该通道30的发射功率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滤波器313的通带频率范围可基于所属通道30所需传输的目标频段设置。控制器311可通过射频前端控制界面规范(MIPI RFFE)总线与射频收发器10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另外,功率放大器312和滤波器313还可构成接收通路,以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即功率放大器312的输入端与射频开关314连接,功率放大器312通过滤波器313连接到射频收发器10的射频输入端。基于接收通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与上述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射频收发模块31中的功率放大器312和滤波器313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每个功率放大器312与一个滤波器313连接,且功率放大器312与滤波器313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由此,可由一个功率放大器312和对应连接的一个滤波器313构成上述发送通路,并由另一个功率放大器312和对应连接的一个滤波器313构成上述接收通路。在此情况下,控制器311还可在射频收发器10的控制下,控制射频开关314选择性导通耦合器32与发送通路或接收通路的连接,以实现上行数据传输模式和下行数据传输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
可以理解,通过在射频收发模块31中采用功率放大器312、滤波器313和射频开关314组成发送通路对射频收发器10发送的信号进行传输,采用控制器311接收射频收发器10发送的功率控制信号并基于该功率控制信号对功率放大器312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该射频收发模块31所属通道30的发射频率的控制以及实现上行数据传输模式和下行数据传输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实现简单、硬件成本低,同时也节约了设备空间。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频开关314可以为单刀多掷(Single-Pole/Multi-Throws,SPxT)开关。其中,射频收发器10的输出端与该SPxT开关的一个动触点连接,该SPxT开关的不动触点连接到耦合器32。由此,通过控制该SPxT开关的不动触点与不同的触点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实现对该射频收发模块31所属通道30的发射频率的控制以及实现上行数据传输模式和下行数据传输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可以理解,通过采用SPxT开关作为射频开关314,实现简单、硬件成本低。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频电路还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50,其中,调制解调器50与射频收发器10的输入端连接。调制解调器50作为射频电路的基带部分,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
具体来说,在上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调制解调器50可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模转化后输出给射频收发器10;在下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调制解调器50可对射频收发器10输出的信号进行模数转化后发送给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射频电路。
请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本申请所述的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控制至少两条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发送信号。
电子设备开机并进行搜网,选择一合适的小区作为驻留小区。在该驻留小区处于空闲状态,电子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服务请求,网络设备响应于该上行服务器请求,对电子设备进行调度,以使电子设备工作在上行多输入多输出(Up-Link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UL-MIMO)状态。接着,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下发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命令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该TPC命令后,其中的射频收发器10基于该TPC命令指示的期望发射功率,分别控制每个通道30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发送相应的信号。
步骤302、基于从鉴相器20接收到的每条通道30中功分器34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30中的移相器33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控制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射频电路中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工作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处理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到达各条通道30对应连接天线的信号保持相位同步,且通过直接控制任一通道中的移相器进行相位调整,可以降低该通道的时延,从而提高各条通道30之间的相关性,提升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3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03、基于从目标通道中的功分器34接收到的信号,对目标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31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目标通道为至少两条通道30中的任一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射频收发器10对各条通道30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上述上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下发的新的TPC命令时,则基于该新的TPC命令重复执行上述步骤301至303,直到不再接收到新的TPC指令,由此,完成上行数据的传输。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各条通道30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以保证各条通道30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器、鉴相器、至少两条通道以及至少两个天线,每条通道包括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功分器和移相器,其中,
每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移相器与一个天线依次连接;
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耦合器的耦合输出端连接,以将从所述耦合器接收到的信号分成多个信号后输出;
所述鉴相器的输入端与每条通道中的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以确定从每条通道中的功分器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所述射频收发器分别与所述鉴相器和每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及移相器连接,以控制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信号,并基于从所述鉴相器接收到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中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第一控制开关,所述射频收发器还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每条通道中的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可切换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同一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和功分器集成在一个模组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同一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耦合器和移相器集成在一个模组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鉴相器集成于所述射频收发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模块包括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和射频开关;
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滤波器和所述射频开关依次连接,所述射频收发器分别与所述功率放大器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控制端及所述射频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射频收发模块所属通道中的耦合器与所述射频开关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调制解调器,所述调制解调器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
9.一种射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信号;
基于从所述鉴相器接收到的每条通道中功分器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控制任一条通道中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移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发送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从目标通道中的功分器接收到的信号,对所述目标通道中的射频收发模块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目标通道为所述至少两条通道中的任一通道。
CN202110097680.3A 2021-01-25 2021-01-25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86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7680.3A CN112886982B (zh) 2021-01-25 2021-01-25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7680.3A CN112886982B (zh) 2021-01-25 2021-01-25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982A CN112886982A (zh) 2021-06-01
CN112886982B true CN112886982B (zh) 2022-05-27

Family

ID=76051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7680.3A Active CN112886982B (zh) 2021-01-25 2021-01-25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698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21054A (ja) * 2003-03-21 2006-09-1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移動無線デバイス用回路装置
CN106663871A (zh) * 2014-11-19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位校准方法和装置
CN208334984U (zh) * 2018-07-17 2019-01-04 四川九立微波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自动相位检测控制同相器
WO2019179429A1 (zh) * 2018-03-23 2019-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1953375A (zh) * 2020-08-24 2020-1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21054A (ja) * 2003-03-21 2006-09-14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移動無線デバイス用回路装置
CN106663871A (zh) * 2014-11-19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位校准方法和装置
WO2019179429A1 (zh) * 2018-03-23 2019-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收发信机、接收通道、发送通道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208334984U (zh) * 2018-07-17 2019-01-04 四川九立微波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自动相位检测控制同相器
CN111953375A (zh) * 2020-08-24 2020-1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982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6981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EP1777838B1 (en) Adaptive array antenna transceiver apparatus
EP3820124A1 (en)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tenna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2886999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N211606531U (zh) 一种信号处理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2383320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和射频信号的收发方法
US11784728B2 (en)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CN111669199A (zh) 功率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2761382A (zh) 一种确定天线隔离度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2640325B (zh) 使用学习网络实体进行csi辅助波束赋形的设备和方法
CN111969285A (zh) 天线切换系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WO2003043129A1 (en) Calibration apparatus for smart antenna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80137561A1 (en) Rf repeater used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12886973B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2886982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射频控制方法
CN114257266A (zh) 射频收发电路、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8491B (zh) 电子设备
US20030017811A1 (en) Composite radio apparatus and diversity switching method
CN113055030A (zh) 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电路、方法、装置、终端、基站、设备及介质
CN114124130B (zh) 射频收发系统、射频通路检测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786697A (zh) 一种天线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206710B (zh) Wlan设备的功率检测电路、方法及设备
KR100308906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소단위 기지국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수신부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JPH04167720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フ方法及び移動端末
CN117155435A (zh) 用于mimo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器及操作波束成形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