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4844B -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4844B
CN110304844B CN201910767129.8A CN201910767129A CN110304844B CN 110304844 B CN110304844 B CN 110304844B CN 201910767129 A CN201910767129 A CN 201910767129A CN 110304844 B CN110304844 B CN 110304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lime kiln
girder
lim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71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4844A (zh
Inventor
王长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pocalypse Jinqi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ocalypse Jinqi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ocalypse Jinqi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ocalypse Jinqia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71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4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4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4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4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4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Lime, magnesia or dolomite
    • C04B2/10Preheating, burning calcining or 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40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lime, e.g. limestone regeneration of lime in pulp and sugar mi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包括第一热风入口(1)和具有一端开口的箱梁(2),所述箱梁(2)设于石灰窑内,所述箱梁(2)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并与石灰窑底部保持距离;所述箱梁(2)包括第一侧梁(21)、第二侧梁(22)、第一端梁(23)、第二端梁(24)和横梁(25);所述第一热风入口(1)贯通所述第一端梁(23)。通过第一热风入口向箱梁内输送热风,箱梁的热风自箱梁的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处石灰窑内流入,石灰窑内形成温度均匀一致的热场,并且热风密度相同,使得所有的石灰石颗粒均匀的与热风接触并进行煅烧,即对所有石灰石颗粒的煅烧程度基本相同,提高石灰含量,提高石灰成品的活性度和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灰煅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背景技术
用梁式石灰窑煅烧石灰石已经是石灰生产`的一项常规技术,已经有很多套规格不同的梁式窑在运行。梁式石灰窑的核心设备之一是燃烧梁,这种燃烧梁具有框架结构,采用导热油冷却,梁体具有烧嘴、燃料管路和助燃空气管路,燃料管路和助燃空气管路向烧嘴输送经过预热的燃料和助燃空气,烧嘴均匀分布燃料并进行燃烧。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就目前的使用燃烧梁的石灰窑来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燃烧梁是在烧嘴位置对煤气(气体燃料)和助燃空气进行混烧,火焰直接燃烧到石灰石上,因此在燃烧梁附近的区域里很难形成温度均匀一致的热场,当火焰温度过高时会导致“过烧”(指因为煅烧温度过高导致石灰成品的活性度降低、CaO含量降低,石灰品质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通过第一热风入口向箱梁内输送热风,箱梁的热风主要自箱梁的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处石灰窑内流入,石灰窑内形成了温度均匀一致的热场,并且热风的密度相同,使得所有的石灰石颗粒能够均匀的热风接触并进行煅烧,也就是对所有的石灰石颗粒的煅烧程度基本相同,提高石灰CaO的含量,提高了石灰成品的活性度、随之还有石灰品质提高。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包括:第一热风入口和具有一端开口的箱梁,所述第一热风入口设于所述箱梁上,所述箱梁设于石灰窑内,所述箱梁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且所述开口与石灰窑底部的距离大于零;
所述箱梁包括: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一端梁、第二端梁和横梁;
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围成一个周向封闭的四边形,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相对设置;所述横梁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的顶部;
所述第一热风入口贯通所述第一端梁。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箱梁内部、与第一端梁同向、等高的隔梁,所述隔梁设于所述第一侧梁的长度方向上,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和所述横梁;
所述石灰窑用热风梁还包括第二热风入口,所述第二热风入口贯通所述第二端梁。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一侧梁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为U型,所述U型的两条竖边与所述第一侧梁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包括第一冷却介质入口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入口设于临近所述箱梁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设于远离所述箱梁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和/或,还包括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二侧梁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为U型,所述U型的两条竖边与所述第二侧梁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包括第二冷却介质入口和第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入口设于临近所述箱梁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出口设于远离所述箱梁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设于所述横梁的内壁上。
优选地,还包括内耐火壁,所述内耐火壁设于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一端梁、所述第二端梁和所述横梁的内壁,和/或,还包括外耐火壁,所述外耐火壁设于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一端梁、所述第二端梁和所述横梁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横梁形成的夹角为89至85度;和/或,所述第二侧梁与所述横梁形成的夹角为89至85度。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连接石灰石承载装置的承重梁,所述承重梁设于所述横梁之上。
优选地,所述横梁的截面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石灰石承载装置的石灰石出口方向指向石灰窑底部,经煅烧生成并落于用热风梁开口下方的石灰窑底部上的生石灰与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形成V型热风通道。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石灰窑,包括根据权利要求至的任一项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所述石灰窑用热风梁设于石灰窑内的中部,所述箱梁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且所述开口与石灰窑底部的距离大于零。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的实施例,将石灰窑用热风梁设于石灰窑内的高温中心部位的底部之上,也就是煅烧段,且与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用于为石灰窑提供热风,热风与石灰石接触,来完成石灰石的煅烧,生成石灰。热风的风温为600℃-1250℃,比如1000℃-1250℃。假设煅烧温度为1000℃,那么热风温度也为1000℃,热风即高温气体介质,可以是热空气,热烟气或热的CO2,也可以是其它气体介质。
所述石灰窑用热风梁包括第一热风入口和具有一端开口的箱梁,所述箱梁设于石灰窑内,所述箱梁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并与石灰窑底部保持距离,所述第一热风入口设于所述箱梁上,具有一定风压的热风自第一热风入口进入箱梁内,箱梁内的气压逐渐生高,所说义自箱梁下端的开口流出,流出的热风会在石灰窑内自开口外侧向上升腾,然后与自高空落下的石灰石接触,生成石灰。
所述箱梁包括第一侧梁、第二侧梁、第一端梁、第二端梁和横梁;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围成一个周向封闭的四边形,箱梁为梁式结构,所以是细长型结构,截面可为矩形、方形或者拱形结构,具体地,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为箱梁的长度方向,二者的长度尺寸远大于二者的间距,也就是要远大于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的宽度尺寸。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相对设置;所述横梁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梁、所述第二侧梁、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的顶部,那么在横梁的相对面未设有任何梁体,那么就形成了箱梁中所说的一端的开口。
所述第一热风入口贯通所述第一端梁,第一热风入口连接输送热风的管道,使得热风沿箱梁的长度方向迅速与箱梁的空气混合,热风在箱梁内流动的最远距离为第二端梁的内壁,减少热风与箱梁内壁的撞击,降低能量损失。然后箱梁的热风主要自箱梁的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处石灰窑内流入,也是从箱梁的梁体两侧向石灰窑内送风,形成箱梁内热风通道,即由所述箱梁的两侧向石灰窑的中部送风。
向箱梁内输送的热风的风压为均匀相等的,所以在输送管道里风压也是均匀相等的,进入到箱梁内的风压也是均匀相等的,那么就是石灰窑的箱梁外面的热风密度是相同。
根据石灰窑的工作原理,煅烧段处于箱梁外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下部,预热段处于箱梁外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上部,从箱梁的两侧流出的热风的风压大于石灰窑内的空气压力,所以从煅烧段到上部的预热段具有一个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驱动下,热风沿石灰石物料间隙向上移动的同时对石灰石物料进行加热煅烧(焙烧),持续输入的恒温热风在石灰窑热风梁及上部形成均匀热场(石灰窑内的边界和中心同一温度)。因为形成了温度均匀一致的热场,并且热风的密度相同,使得所有的石灰石颗粒能够均匀的与热风接触并进行煅烧,也就是对所有的石灰石颗粒的煅烧程度基本相同,不会导致像火焰温度存在高低不同的过烧。提高石灰CaO的含量,也就是提高了石灰石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石灰成品的活性度,石灰的综合品质得到提高。采用石灰窑热风梁输送热风进行恒温煅烧的方式改变了煅烧石灰石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石灰品质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朝向第一端梁的截面图C-C;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截面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V型热风通道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热风入口;2、箱梁;3、内耐火壁;4、第一冷却通道;5、第二冷却通道;6、第三冷却通道;7、外耐火壁;8、承重梁;9、第二热风入口;10、V型热风通道;21、第一侧梁;22、第二侧梁;23、第一端梁;24、第二端梁;25、横梁;26、隔梁;41、第一冷却介质入口;42、第一冷却介质出口;51、第二冷却介质入口;52、第二冷却介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的实施例,将石灰窑用热风梁设于石灰窑内的高温中心部位的底部之上,也就是煅烧段,且与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用于为石灰窑提供热风,热风与石灰石接触,来完成石灰石的煅烧,生成石灰。热风的风温为600℃-1250℃,比如1000℃-1250℃。假设煅烧温度为1000℃,那么热风温度也为1000℃,热风即高温气体介质,可以是热空气,热烟气或热的CO2,也可以是其它气体介质。
所述石灰窑用热风梁包括第一热风入口1和具有一端开口的箱梁2,所述箱梁2设于石灰窑内,所述箱梁2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且所述开口与石灰窑底部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一热风入口1设于所述箱梁2上,具有一定风压的热风自第一热风入口1进入箱梁2内,箱梁2内的气压逐渐生高,所说义自箱梁2下端的开口流出,流出的热风会在石灰窑内自开口外侧向上升腾,然后与上部落下的石灰石接触,石灰石吸收热量分解后生成石灰。
所述箱梁2包括第一侧梁21、第二侧梁22、第一端梁23、第二端梁24和横梁25;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和所述第二端梁24围成一个周向封闭的四边形,箱梁2为梁式结构,所以是细长型结构,截面可为矩形、方形或者拱形结构,具体地,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为箱梁2的长度方向,二者的长度尺寸远大于二者的间距,也就是要远大于第一端梁23和第二端梁24的宽度尺寸。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第一侧梁21和所述第二侧梁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梁23和所述第二端梁24相对设置;所述横梁25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和所述第二端梁24的顶部,那么在横梁25的相对面未设有任何梁体,那么就形成了箱梁2中所说的一端的开口。
所述第一热风入口1贯通所述第一端梁23,第一热风入口1连接输送热风的管道,使得热风沿箱梁2的长度方向迅速与箱梁2的空气混合,热风在箱梁2内流动的最远距离为第二端梁24的内壁,减少热风与箱梁2内壁的撞击,降低能量损失。然后箱梁2的热风主要自箱梁2的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处石灰窑内流入,也是从箱梁2的梁体两侧向石灰窑内送风,形成箱梁内热风通道,即由所述箱梁2的两侧向石灰窑的中部送风。
向箱梁2内输送的热风的风压为均匀相等的,所以在输送管道里风压也是均匀相等的,进入到箱梁2内的风压也是均匀相等的,那么就是石灰窑的箱梁2外面的热风密度是相同。
根据石灰窑的工作原理,煅烧段处于箱梁2外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下部,预热段处于箱梁2外壁的高度方向上的中上部,从箱梁2的两侧流出的热风的风压大于石灰窑内的空气压力,所以从煅烧段到上部的预热段具有一个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驱动下,热风沿石灰石物料间隙向上移动的同时对石灰石物料进行加热煅烧(焙烧),持续输入的恒温热风在石灰窑热风梁及上部形成均匀热场(石灰窑内的边界和中心同一温度)。因为形成了温度均匀一致的热场,并且热风的密度相同,使得所有的石灰石颗粒能够均匀的与热风接触并进行煅烧,也就是对所有的石灰石颗粒的煅烧程度基本相同,不会导致像火焰温度存在高低不同的过烧。提高石灰CaO的含量,也就是提高了石灰石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石灰成品的活性度,石灰的综合品质得到提高。采用石灰窑热风梁输送热风进行恒温煅烧的方式改变了煅烧石灰石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石灰品质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石灰窑用热风梁还包括设于所述箱梁2内部、与第一端梁23同向、等高的隔梁26,所述隔梁26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的长度方向上,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和所述横梁25;隔梁26的设置使得箱梁2变成两个独立的热风输送空间,那么还需在石灰窑用热风梁上设置第二热风入口9,将所述第二热风入口9贯通所述第二端梁24,每一个热风入口进入的热风最远可以流动到隔梁26上。每一个独立的热风输送空间的热风风压会迅速提高,(且在每处的风压是相等的),也就能提高热风自向箱梁2的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处石灰窑内流出的速度,刚流出的风压也是每处都相等的,从而提高石灰石的煅烧速度。
优选地,如图3所示,石灰窑用热风梁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4,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的内壁上,也就是位于第一侧梁21的内壁与内耐火壁3之间,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为U型,所述U型的两条竖边与所述第一侧梁2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包括第一冷却介质入口4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42,冷却介质(可为导热油或者水)自第一冷却介质入口41进入,流动循环自第一冷却介质出口42流出,起到冷却热风梁作用,避免即避免对石灰窑用热风梁的结构(金属结构)被高温损坏。
还有,如图2和图3所示,石灰窑用热风梁还包括第二冷却通道5,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设于所述第二侧梁22的内壁上,也就是位于第二侧梁22的内壁与内耐火壁3之间,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为U型,所述U型的两条竖边与所述第二侧梁22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包括第二冷却介质入口51和第二冷却介质出口52,冷却介质自第二冷却介质入口51进入,流动循环自第二冷却介质出口52流出,起到冷却热风梁的作用,避免即避免对石灰窑用热风梁的结构(金属结构)被高温损坏。
如果同时设有第一冷却通道4和第二冷却通道5,有利于降低热风和石灰窑温度对热风梁侧梁的损坏,避免即避免对石灰窑用热风梁的结构(金属结构)被高温损坏。
另外,如果只设有第一冷却通道4或第二冷却通道5,也能够起到冷却热风梁的作用。避免即避免对石灰窑用热风梁的结构(金属结构)被高温损坏。
优选地,如图3所示,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6,所述第三冷却通道6设于所述横梁25的内壁上,起到冷却热风梁的作用,避免即避免对石灰窑用热风梁的结构(金属结构)被高温损坏。
优选地,如图3所示,石灰窑用热风梁还包括内耐火壁3,所述内耐火壁3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所述第二端梁24和所述横梁25的内壁,也就是内耐火壁3贴合于箱梁2的内壁,与箱梁2额内壁形状一样。内耐火壁3采用耐火材料制成,具体可为烧制成型的耐火砖砌成,耐火砖样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热风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比如800℃以上时,能起到绝热保护箱梁2的作用,即避免对石灰窑用热风梁的结构(金属结构)被高温损坏,另外,同时避免箱梁2的冷却介质带走过多热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热损耗。
如图3所示,石灰窑用热风梁还包括外耐火壁7,所述外耐火壁7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所述第二端梁24和所述横梁25的外侧,也就是外耐火壁7贴合于箱梁2的外壁,处于外壁与承重梁8之间,外耐火壁7采用耐火材料制成,具体可为耐磨浇注料或者其他形式的耐火材料。当热风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比如800℃以上时,能起到绝热保护箱梁2的作用,避免箱梁2的冷却介质带走过多热量造成的热损耗。。
当共同采用内耐火壁3和外耐火壁7时,整个石灰窑热风梁都处于耐火材料的绝热保护中,避免箱梁2的冷却介质带走过多热量造成的热损耗。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梁21与所述横梁25形成的夹角为89至85度,也就是第一侧梁21的底端向开口内侧收缩了1°-5°的角度,比如1°、2°、3°、4°、5°,从而便于固定第一侧梁21上的内耐火壁3。
还有,所述第二侧梁22与所述横梁25形成的夹角为89至85度,也就是第二侧梁22的底端向开口内侧收缩了1°-5°的角度,比如1°、2°、3°、4°、5°,便于固定第二侧梁22上的内耐火壁3。
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用于连接石灰石承载装置的承重梁8,所述承重梁8设于所述横梁25之上,承重梁8为框架形式。石灰窑用热风梁设于窑体的中部,也就是石灰窑的煅烧段,所以通过在承重梁8上为石灰石承载装置和石灰石提供受力支撑,使得本发明的热风梁能在高温下承受上部石灰石承载装置以及石灰石物料的压力和冲击,那么石灰石承载装置的石灰石就可以从箱梁2的上部向下掉落,与在箱梁2内部向外流出的热风接触,达到石灰石煅烧的目的。
通过如此设置,本发明将热风梁就具备了两种功能区:即上部的生石灰承载区和下部的热风送风区,简化了石灰窑内的煅烧功能区。
优选地,所述横梁25的截面为矩形,横梁25的截面还可采用方形或拱形。采用矩形或者方形截面,掉落在横梁25上部的石灰石形成物料堆积,保护横梁25,石灰石掉落时直接掉落在横梁25的石灰石上,避免所有的石灰石每次都直接与横梁25接触,从而减少物料对热风梁上部的直接磨损,且制造方便。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石灰石承载装置的石灰石出口方向指向石灰窑底部,那么石灰石就会堆积在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的外侧,因为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距离石灰窑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落下的石灰会流向箱梁2开口的下方,在开口的下方会形成个V型截面,那么热风自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内侧向外流出的时候,会流入V型截面内,再流出。也就是经煅烧生成并落于用热风梁开口下方的石灰窑底部上的生石灰与述第一侧梁21的底端、所述第二侧梁22的底端共同形成一个V型热风通道10,协助箱梁2内的热风通道的热风快速流向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的外部。
当箱梁2的热风主要自箱梁2的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外的石灰窑内流出,热风碰触到V型热风通道10上,也就是碰触到落入第一侧梁21的底端、第二侧梁22的底端和开口下方的石灰上后,被反弹回来后向第一侧梁21和第二侧梁22外的石灰窑内流出,同时也会加快热风的流速,提高石灰石与热风的接触频率,加快煅烧速度。
同理,V型热风通道10内的热风压力是均等的,所以石灰窑的箱梁2外面的热风密度是相同。石灰窑内为包括密度相同的热风,并且为温度均匀一致的热场,进一步使得所有的石灰石颗粒能够均匀的热风接触并进行煅烧,对所有的石灰石颗粒的煅烧程度更接近。提高石灰CaO的含量,也就是提高了石灰石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提高了石灰成品的活性度、随之还有石灰品质提高。
优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石灰窑,所述石灰窑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石灰窑用热风梁,用于煅烧石灰石。所述石灰窑用热风梁横贯设于石灰窑内的中部,所述箱梁2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且所述开口与石灰窑底部的距离大于零。石灰窑用热风梁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采用多个时,多个石灰窑热风梁可平行安装(即箱梁2的第一侧梁21的方向),也交叉设置,再或者以石灰窑的中心为基准中心发散设置,或者也以“十”字形式。
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发明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发明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者”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风入口(1)和具有一端开口的箱梁(2),所述第一热风入口(1)设于所述箱梁(2)上,所述箱梁(2)设于石灰窑内,所述箱梁(2)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且所述开口与石灰窑底部的距离大于零;
所述箱梁(2)包括:第一侧梁(21)、第二侧梁(22)、第一端梁(23)、第二端梁(24)和横梁(25);
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和所述第二端梁(24)围成一个周向封闭的四边形,所述第一侧梁(21)和所述第二侧梁(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梁(23)和所述第二端梁(24)相对设置;所述横梁(25)覆盖在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和所述第二端梁(24)的顶部;
所述第一热风入口(1)贯通所述第一端梁(23),所述第一热风入口(1)连接输送热风的管道;
还包括用于连接石灰石承载装置的承重梁(8),所述承重梁(8)为框架形式,所述承重梁(8)设于所述横梁(25)之上,以使热风梁具备两种功能区:上部的生石灰承载区和下部的热风送风区;
所述石灰石承载装置的石灰石出口方向指向石灰窑底部,经煅烧生成并落于热风梁开口下方的石灰窑底部上的生石灰与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形成V型热风通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箱梁(2)内部、与第一端梁(23)同向、等高的隔梁(26),所述隔梁(26)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的长度方向上,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和所述横梁(25);
所述石灰窑用热风梁还包括第二热风入口(9),所述第二热风入口(9)贯通所述第二端梁(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通道(4),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为U型,所述U型的两条竖边与所述第一侧梁(2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包括第一冷却介质入口(4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42),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入口(41)设于临近所述箱梁(2)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42)设于远离所述箱梁(2)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和/或,还包括第二冷却通道(5),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设于所述第二侧梁(22)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为U型,所述U型的两条竖边与所述第二侧梁(22)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包括第二冷却介质入口(51)和第二冷却介质出口(52),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入口(51)设于临近所述箱梁(2)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出口(52)设于远离所述箱梁(2)的开口侧的U型竖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6),所述第三冷却通道(6)设于所述横梁(25)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耐火壁(3),所述内耐火壁(3)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所述第二端梁(24)和所述横梁(25)的内壁,和/或,还包括外耐火壁(7),所述外耐火壁(7)设于所述第一侧梁(21)、所述第二侧梁(22)、所述第一端梁(23)、所述第二端梁(24)和所述横梁(25)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梁(21)与所述横梁(25)形成的夹角为89至85度;和/或,所述第二侧梁(22)与所述横梁(25)形成的夹角为89至8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5)的截面为矩形。
8. 一种石灰窑, 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石灰窑用热风梁,所述石灰窑用热风梁设于石灰窑内的中部,所述箱梁(2)的开口朝向石灰窑底部,且所述开口与石灰窑底部的距离大于零。
CN201910767129.8A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Active CN110304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129.8A CN110304844B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129.8A CN110304844B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4844A CN110304844A (zh) 2019-10-08
CN110304844B true CN110304844B (zh) 2024-04-26

Family

ID=6808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7129.8A Active CN110304844B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484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187A (zh) * 2016-08-30 2016-11-16 魏晓辉 一种多燃料石灰竖窑用a型火道梁
CN206051863U (zh) * 2016-08-30 2017-03-29 魏晓辉 一种多燃料石灰竖窑用a型火道梁
CN210314027U (zh) * 2019-08-20 2020-04-14 北京天启金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187A (zh) * 2016-08-30 2016-11-16 魏晓辉 一种多燃料石灰竖窑用a型火道梁
CN206051863U (zh) * 2016-08-30 2017-03-29 魏晓辉 一种多燃料石灰竖窑用a型火道梁
CN210314027U (zh) * 2019-08-20 2020-04-14 北京天启金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4844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05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lump or agglomerated material
CN107324671A (zh) 一种双膛式石灰竖窑
CN102627418B (zh) 一种复合式石灰窑
CN101830646A (zh) 一种烧制石灰的方法和星形窑炉装置
CN104611498A (zh) 一种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外热式煤基竖炉
CN101921074B (zh) 梁式石灰窑
CN209371763U (zh) 一种用于铝矾土焙烧的隧道窑
CN210314027U (zh)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CN110304844B (zh) 一种石灰窑用热风梁及石灰窑
CN101456684A (zh) 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石灰窑
CN204923825U (zh) 一种渐扩式圆截面煅烧矾土竖窑
CN109520284A (zh) 一种五段式轻烧镁节能环保竖窑
US3355158A (en) Shaft kiln
CN104496207B (zh) 蓄热式石灰回转窑
CN103553373A (zh) 一种环形套筒炉窑
CN210180150U (zh) 一种环保型隧道窑
RU2376539C2 (ru) Способ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сыпуч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в печи шахтного типа
CN211367425U (zh) 三膛竖窑
RU2425312C2 (ru) Шахтная печь для обжига кусков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N202329065U (zh) 一种焙烧竖炉
RU2712461C1 (ru) Печь,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печи (варианты)
CN206817967U (zh) 一种防落脏、蓄热少的节能窑炉
CN110818289A (zh) 三膛竖窑及煅烧方法
CN203657454U (zh) 复热式型焦隧道窑炉
CN204718364U (zh) 多排燃气熔炼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