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1451A - 一种作物保护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作物保护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1451A
CN110301451A CN201810230933.8A CN201810230933A CN110301451A CN 110301451 A CN110301451 A CN 110301451A CN 201810230933 A CN201810230933 A CN 201810230933A CN 110301451 A CN110301451 A CN 110301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p protection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pest
s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09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309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1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1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1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24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the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a double or triple bond to nitrogen, e.g. cyanates, cyanamid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作物保护剂,包含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按重量配比为50:1‑1:50。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预防或控制真菌和/或害虫的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控制真菌和/或害虫效果外,而且显示明显的增效效果。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在真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或对当前已知产品已经产生抗性或有产生抗性的风险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预防或控制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作物保护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作物保护剂,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有效地防治真菌和/或害虫的作物保护剂。
背景技术
关于农药活性,特别是对作物保护,该技术领域中开展的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改善性能,尤其是生物活性方面的性能以及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此活性方面的性能。
在真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或对当前已知产品已经产生抗性或有产生抗性的风险的情况下,协同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更加有效控制或预防的方法。这会使得植物的生长特性改善,对真菌侵染和/或害虫侵害的控制更高,更加有利于作物栽培。
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化学名称为:[1-[6-(三氟甲基)吡啶-3-基]乙基]甲基(氧)-λ4-巯基氨腈,其分子结构式为:
其已公开在US7,687,634。该化合物已被开发用于防治害虫并实际使用。
CN101647456 A 公开了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其可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的多种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番茄霜霉病等。
CN102217644A公开了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的增效农药组合物,组合物中含有氟啶虫胺腈与稻丰散、溴虫腈中之一种,所述组合物具有持续防治效果,对禾谷类、果树、蔬菜、观赏植物、棉花上的害虫有较高活性。
农药化合物的组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混配,能起到提高工效、肥效与药效的目的;盲目地混合,则会降低药效,甚至造成药害。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农药例如杀虫剂与杀菌剂复配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也多数停留在桶混或者简单组合的水平,这种组合方式除减少用药次数之外,在对病虫害的防治中并无协同作用。因此,在真菌和/或害虫混合发生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协同防治病虫害的作物保护剂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作物保护剂,该作物保护剂含有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该作用通过降低害虫的侵害并降低创伤,从而降低了病害的侵入机率。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大大地提高了对病菌和害虫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作物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保护剂包含活性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其中活性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的重量配比为50:1-1:50,进一步优选为40:1-1:40,再优选为30:1-1:30,更优选为25:1-1:25,更优选为20:1-1:20,更优选为15:1-1:15,更优选为10:1-1:10,更优选为8:1-1:8,更优选5:1-1:5。
本发明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的重量配比还可以是50:1,49:1,48:1,47:1,46:1,45:1,44:1,43:1,42:1,41:1,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5:1,1:1,1:1.5,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作物保护剂,包含活性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中,将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化合物与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混合。
根据本发明,术语“填充剂”指可与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填充剂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业可接受的。所述填充剂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液体填充剂通常为:水,酒精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等)、 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乙醚、二恶烷、甲基纤维素、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煤油、矿物油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烷基萘、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氯苯,等)、卤化碳氢化合物类、酰胺类、砜类、二甲基亚砜、矿物和植物油、动物油等。
固体填充剂通常为: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纸张、锯末,粉碎合成树脂等的合成聚合体、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的化学肥料、土肥,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混用。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乳化、分散、可溶化、以及/或者润湿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烷基芳基磺酸、萘磺酸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状共聚物、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钠、油脂、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烷基牛磺酸盐等聚丙烯酸盐、蛋白质水解物。合适的低聚糖物或聚合物,例如基于单独的乙烯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和/或聚氧丙烯或者其与例如(多元)醇或(多元)胺的结合。
制剂中可使用增粘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及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的天然及合成聚合物,例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及聚乙酸乙烯酯或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及卵磷脂,及合成磷脂。其它添加剂为矿物油及植物油。
可能使用的着色剂如无机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兰,和有机染料,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或金属酞箐染料,和痕量营养素,如铁,锰,硼,酮,钴,钼和锌盐。
可能使用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能使用的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中的一种。
可能使用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 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 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任选地,还可包含其它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掩蔽剂。
一般,叶面或土壤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1%-20%,特别是0.1%-15%的活性成分,和99.9%-80%,特别是99.9%-8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20%,特别是0.1%-15%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叶面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1%-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和99.9%-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一般种子处理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25%-80%,特别是1%-75%的活性成分,和99.75%-20%,特别是99%-2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40%, 特别是0.5%-30%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种子处理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5%-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和99.5%-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液态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为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其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活性成分的含量占所述作物保护剂的1%-90%,优选5%-80%,更优选10%-80%,更优选15%-70%,更优选20%-70%,更优选25%-70%,更优选30%-70%,更优先35%-70%。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的含量占所述作物保护剂以重量计的还可以例如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
本发明的所述作物保护剂可通过已知方式将所述活性成分与常规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混合而制备。
可以任何常用的形式使用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预混组合物的叶面剂型实例是:
GR: 颗粒剂
WP: 可湿性粉剂
WG: 水可分散粒剂
SG: 可溶粒剂
SL: 可溶液剂
EC: 乳油
EW: 乳剂、水乳剂
ME: 微乳剂
SC: 悬浮剂
CS: 微囊悬浮剂
OD: 油基悬浮剂
SE: 悬乳剂
同时,预混组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剂型实例是:
WS: 种子处理稀浆可湿性粉剂
LS: 种子处理溶液
ES: 种子处理乳剂
FS: 种子处理悬浮剂
WG: 水分散粒剂
CS: 微囊悬浮剂。
适合桶混组合物的剂型实例是溶液、稀释乳剂、悬浮剂或其混合和粉剂。
所述的作物保护剂,优选剂型为气溶胶、胶囊悬浮剂、冷雾化浓缩剂、热雾化浓缩剂、胶囊粒剂、细粒剂、即用型溶液、可喷洒粉剂、可乳化浓缩剂、水包油型乳剂、油包水型乳剂、大颗粒剂、微颗粒剂、油可分散粉末、油可混溶可流动浓缩剂、油可混溶液体、泡沫剂、糊剂、悬浮浓缩剂、可溶浓缩剂、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超低容量液剂、悬乳剂、超低容量冷雾化制剂、超低容量热雾化制剂、双包装(twin pack)、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液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凝胶、悬乳剂、乳粒剂、超低容量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可分散性浓缩剂。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施用于待处理的对象的组合物,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的市售组合物。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例如用于扩大活性谱或防止形成抗性。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预防或控制病虫害的用途。
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保护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用途。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植物以保护植物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植物生长的土壤以保护植物免受土壤中的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具有非常好的杀真菌性能,并可被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真菌,所述真菌尤其选自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藻菌纲(Phycomycetes)和半知菌纲 (Deuteromycetes)真菌。
卵菌纲,包括疫霉属(Phytophthora),例如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大豆疫霉病菌(Phytophthoramegasperma)、柑桔脚腐病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和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的病害;草腐霉枯萎属(Pythium)例如坪草腐霉枯萎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的病害;以及霜霉科(Peronosporaceae)病害例如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viticola);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包括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tabacina)和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属)病菌(包括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和盘梗霉菌病菌(Bremialactucae);腐霉属(Pythium)例如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子囊菌纲,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病害例如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和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球座菌属 (Guignardia)病害例如葡萄黑腐病菌(Guignardiabidwelli);黑星菌属(Venturia)病害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壳针孢属(Septoria)病害例如颖枯病菌 (Septorianodorum)和叶枯病菌(Septoriatritici);白粉菌属(Erysiphe) 例如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和萝白粉病菌(Erysiphepolygoni))、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necatur)、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ena)和苹果白粉病菌 (Podosphaeraleucotricha);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 物种;灰霉菌属(Botrytis)物种病害例如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fructicola)病害;核菌属(Sclerotinia)物种病害例如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稻梨孢属(Pyricularia oryzae Cav.)例如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蠕形菌属(Helminthosporium)物种病害例如玉米大斑病菌 (Helminthosporiumtriticirepentis)、网纹病菌(Pyrenophorateres)物种;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属)例如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和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ms)例如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钩丝壳属(Uncinul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担子菌纲,包括由锈菌属(Puccinia属)造成的锈菌病害(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叶锈菌(Pucciniahordei)、杆锈菌(Pucciniagraminis)和柄锈菌(Pucciniaarachidis)),咖啡锈菌(Hemileiavastatrix)、驼孢锈菌属(Hemileia)、大豆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黑粉菌属(Llstilaginalcs)。
半知菌纲,包括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物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赤色菌核病菌(Rhizoctoniaoryzae));镰刀菌属(Fusarium)病害,例如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念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 尖孢镰孢(Fusariumoxysporum, 串珠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茄病镰孢(Fusariumsolan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白绢菌(Sclerotiumrolfsii);云纹菌(Rynchosporiumsecalis);黑涩病菌(Cercosporidiumpersonatum)、黑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和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银元斑病菌(Rutstroemiafloccosum);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链格孢属(Alternaria);梨孢属(Pyricularia);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尤其对以下的植物病原菌有效:腐霉属(Pythium)、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疫霉属(Phytophthora)、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链格孢属(Alternaria)、梨孢属(Pyricularia)、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丝核菌属(Rhizoctonia)、驼孢锈菌属(Hemileia)、柄锈菌属(Puccinia)、层锈菌属(Phakopsora)、黑粉菌属(Llstilaginalcs)、黑星菌属(Venturia)、白粉菌属(Erysiphe)、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钩丝壳属(Uncinul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疫霉属(Phytophthora)、腐霉属(Pythium)、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盘梗霉菌(Bremialactucae)。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特别对下列作物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有效:
水稻病害: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宫部旋孢腔病菌(Cochliobolusmiyabeanus)、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纤维素降解病菌(Gibberellafujikuroi);
小麦病害:禾谷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F. avenaceum,山顶镰刀病菌(F. culmorum),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nivale)、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小麦秆锈病菌(P. graminis),小麦叶锈病菌(P.recondita),雪腐镰刀病菌(Micronectriella nivale),小麦散黑粉病菌(Ustilago tritici),小麦网腥黑偻病菌(Tilletia caries),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小麦壳针孢菌(Mycosphaerellagraminicola),颖枯壳多孢(Stagonospora nodorum),小麦德氏霉(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大麦病害:禾谷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F. avenaceum,山顶镰刀病菌(F. culmorum),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nivale)、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小麦秆锈病菌(P. graminis),大麦褐锈病菌(P.hordei),裸黑粉病菌(Ustilago nuda),大麦云纹病菌(Rhynchosporiumsecalis),大麦网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大麦斑点病菌(Cochliobolus sativus),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玉米病害: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heterostrophus),高梁胶尾孢菌(Gloeocercospora sorghi),多堆柄锈菌(Pucciniapolysora),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柑橘属植物病害:间座壳菌属(Diaporthe citri),柑桔痂圆孢菌(Elsinoefawcetti),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意大利青霉菌(Ρ· italicum),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苹果树病害:苹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mali),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ceratosperma),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梨树病害: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V. pirina),梨黑斑病菌 (Alternariaalternata Japanese pear pathotype), 梨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苹果疫病菌(Phytophtora cactorum);
桃树病害: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嗜果枝孢霉(Cladosporiumcarpophilum),印棟植物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菌(Elsinoe ampelina),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葡萄白粉菌(Uninula necator),层锈菌属(Phakopsora ampelopsidis),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
柿树病害:柿盘孢子菌(Gloeosporium kaki),柿角斑病(Cercospora kaki),柿叶球腔菌(Mycosphaerela nawae);
葫芦病害: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瓜类白粉病菌 (Sphaerothecafuliginea),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疫霉菌(Phytophthora sp.), 腐霉菌属(Pythium sp.);
番茄病害: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fulvum),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茄子病害: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萝卜链格孢菌(Alternaria japonica),白斑(Cercosporellabrassicae),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
洋葱病害:柄锈菌属(Puccinia allii),毁坏霜霉(Peronospora destructor);
大豆病害: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大豆痂囊腔菌(Elsinoeglycines),菜豆间座壳大豆变种(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sojae),大豆褐纹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iicola),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菜豆病害:炭疽病菌(Colletrichum lindemthianum);
花生病害:球座尾孢(Cercospora personata),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arachidicola),白绢菌(Sclerotium rolfsii);
豌豆病害: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马铃薯病害: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马铃薯疫霉绯腐病菌(Phytophthora erythroseptica),马铃薯粉状疮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n, f.sp. Subterranean);
草莓病害:白粉菌属(Sphaerotheca humuli),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茶树病害: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 reticulatum),茶白星病菌(Elsinoeleucospila),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 sp·),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theae-sinensis);
烟草病害: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烟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abacum),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tabacina),烟草黑腔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油菜杆病害: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棉花病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甜菜病害:甜菜生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稻纹枯病原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稻纹枯病原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丝囊霉(Aphanomycescochlioides);
蔷薇属病害: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 rosae),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pannosa),蔷薇霜霉(Peronospora sparsa);
菊科和紫菀科植物病害: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菊壳针孢菌(Septoriachrysanthemi-indici),堀柄锈菌(Puccinia horiana);
多种植物病害:坪草腐霉枯萎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Pythium debarianum,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终极腐霉(Pythiumultim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萝卜病害:甘蓝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
结缕草病害:银斑病病菌(Sclerotinia homeocarpa),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
香蕉病害:香蕉黑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香蕉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usicola);
向日葵病害:霜霉病菌(Plasmopara halstedii);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特别对由以下各项引起的种子病害或在各种植物生长的早期阶段的病害有效:曲霉菌属 (Aspergillus spp·),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镰刀霉属(Fusarium spp.),赤霉菌属(Gibberella spp·),木酶菌属(Tricoderma spp·),根串珠霉菌属(Thielaviopsis spp·),根霉菌属(Rhizopus spp·),毛霉菌属(Mucor spp·),伏革菌属(Corticium spp·), 茎点霉属(Rhoma 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二孢霉属(Diplodia spp.)等。
优选的,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用于预防或控制的病害包括:茎基腐病、根腐病、立枯病、恶苗病、叶斑病、黑星病、白娟病、炭疽病、大斑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锈病、白粉病、网斑病、赤霉病、黑穗病、种传轮斑病、小麦散黑穗病、猝倒病。
利用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能阻止或破坏出现在植物或不同的有益植物上的植物器官(果实、花、叶、茎、块茎、根)上的真菌,由此之后继续生长的植物器官仍不受这些真菌的侵染。还可收获后施用或拌种使用,或用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适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缨翅目等害虫。
鳞翅目害虫包括例如: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菜心螟(hellullaundalis)、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lis)、柑桔凤蝶(papilioxuthus)、白粉蝶(pierisrapaecrucivora)、直纹稻弄蝶(parnaraguttata)、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 testacea)、舞毒蛾(lymantriadispar)、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东方毒蛾(euproctissubflava)、黑纹刺蛾(scopelodescontracu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红铃麦蛾、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asciata)、卷叶蛾(adoxophyeshonmai)、杏黄卷蛾(archipsfuscocureanus)、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小菜蛾(plutellaxylotell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金蚊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
鞘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米象(sitophilusoryzaelinne)、玉米象(S.zeamails)、谷象(S.granarius)、大猿叶虫(Cabbageleafbeetle)、小猿叶虫(Daikon leaf beele),跳甲(fleabeetle)、葡萄跳甲(Alticachalybea)、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黄瓜跳甲(Epitrixcucumeris)、烟草跳甲(Ehirtipennis)、茄跳甲(E.fuscula)、黄守瓜(Aulacophoraindica(Gemlin)、黄条跳甲(Phyllotreta spp)。
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稻潜蝇(agromyzaoryzae)、大麦水蝇(hydrelliagriseola)、非洲菊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豌豆叶潜蝇(chromatomyiahorticola)、番茄斑潜蝇(liriomyzabryoniae)、灰地种蝇(deliaplatura)、葱地种蝇(deliaantiqua)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atawiedgman)、苹果实蝇(Rhagoletispomonella)、樱桃实蝇(R.cingulata)。
半翅目害虫包括例如:臭蝽(megacoptapunctatissimum)、菜蝽(eurydemarugosum)、大刺白星蝽(eysarcorislewisi)、白星蝽(eysarcorisparvus)、稻绿蝽(nezaraviridula)、斯氏珀蝽(plautiastali)、臭梧桐蝽(halymorphamista)、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中华稻缘蝽(leptocorisachinensis)、杜鹃网蝽(stephantispyrioides)、赤须盲蝽(trigonotyluscoelestialium)。
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梨木虱(psyllapyrisuga)、柑橘木虱(diaphorinatabaci)、烟粉虱(bemisiatabaci)、蚜虫(homoptera)、苹果棉蚜(eriosomalanigerum)。
膜翅目(hymenoptera)中有,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ruficornis)、蔷薇叶蜂(argepagana)、黑山蚁(formicajaponica)、栗瘿蜂(dryocsmuskuriphilus)等。
缨翅目害虫(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比如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南黄蓟马(Thrips parmi)、黄色硬蓟马(Scirtothripsdorsalis),烟蓟马(Thrips tabaci)、丽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马铃薯蓟马(Frankliniella fusca)。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特别适于防治下列所述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ee)、稻苞虫(Rice shell pest)、蚜虫(Homoptera)、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蚜虫(Homoptera)、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金蚊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 Mats)、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黄条跳甲(Phyllotreta spp)、豌豆叶潜蝇(chromatomyiahorticola)、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ruficornis)等。
优选的,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用于预防或控制的虫害包括:盲蝽蟓、蚜虫、粉虱、飞虱、介壳虫、蓟马、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瘿蚊、蒂蛀虫、红蜘蛛、斜纹夜蛾、菜青虫、二点委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粉蚊菜蛾、棉铃象、黄条跳甲、大青叶蝉、白蚁、小绿叶蝉、根蛆、粘虫、线虫、金针虫、地老虎、蛴螬。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可施用于以下作物:
农作物:玉米、稻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高粱、棉花、大豆、花生、荞麦、甜菜、油 菜籽、向日葵、甘蔗、烟草等;
蔬菜:茄属蔬菜(茄子、西红柿、青椒、辣椒、马铃薯等)、葫芦科蔬菜(黄瓜、南瓜、 绿皮西葫芦、西瓜、甜瓜、倭瓜等)、十字花科蔬菜(萝卜、芜菁、辣根、大头菜、大白菜、卷心 菜、芥菜、椰菜、花椰菜等)、紫菀科蔬菜(牛蒡、苘蒿、朝鲜蓟、莴苣等)、百合科蔬菜(大葱、 洋葱、大蒜和芦笋等)、伞形科蔬菜(胡萝卜、欧芹、旱芹、欧防风等)、藜科蔬菜(菠菜、牛皮菜等)、薄荷科蔬菜(薄荷、罗勒等)、草莓、甘薯、山药、天南星科植物等;
有花植物,
观叶植物,
草坪植物,
果树:仁果类水果(苹果、梨、木瓜等),核果(桃、李子、油桃、樱桃、杏、梅等),柑橘类(橘子、橙子、柠檬、柚子等),坚果类(栗子、胡 桃、榛子、杏仁、开心果、腰果、黑莓、覆盆子等)、葡萄、柿子、橄榄、枇杷、香蕉、咖啡、海枣、椰树等;
除果树之外的树;茶树、桑树、开花的树、行道树(岑树、桦树、山茱萸、桉树、银杏、丁香、枫树、栎、白杨、紫荆树、枫香树、榉属、杉树、刺柏、松树、云杉、紫杉)等。
上述植物可以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赋予抗性的那些植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种子和幼苗易遭受地下和地上多种害虫和病原菌的危害和侵染,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最脆弱的环节;种子、幼苗被害虫取食,或受病原菌侵染出现病苗、死苗现象,会降低单位面积作物的有效株数,致使作物大面积减产和品质下降。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植物生长的土壤以保护植物免受土壤中的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施用于植物叶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施用于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植物被病虫害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所述的作物保护剂作用于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法施用至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栽培媒介、材料或空间中。
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同时施用或相继施用。
术语“植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指所有有繁殖能力的植物部分,例如种子及发芽植物,其能用于繁殖植物,以及植物性材料例如扦插条或块茎(例如马铃薯)。因此,本文中所使用的植物部分包括植物繁殖材料。可以提及的是例如种子(狭义上),根,果实,块茎,鳞茎,根茎和植物部分。待从土壤中发芽后或出苗后抑制的发芽植株和有效植株也是可以提及的。幼小植株可以在移植前通过浸渍进行全部或局部处理来进行保护。
植物部分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是由植物繁殖材料例如种子产生的植物的任何部分。植物部分、植物器官和植物也可以受益于通过将作物保护剂施用于植物繁殖材料保护植物免于植物病害。某些植物部分和某些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也可以看成植物繁殖材料,其自身可以用组合物施用(或处理);从而由经处理的植物部分和经处理的植物器官产生的植物、其它的植物部分和其它的植物器官也可以受益于通过将作物保护剂施用于某些植物部分和某些植物器官保护植物免于植物病害。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适合于保护植物的繁殖材料例如种子、果实、块茎或核仁或者植物插条不受病虫害侵害。可在施用前用所述的作物保护剂处理该繁殖材料,例如在播种前拌种。也可通过在液体组合物中浸泡核仁或用固体组合物包被核仁,将活性成分施加到种仁上(包被)。当在播种过程中将繁殖材料施加到例如种子播沟内时,也可将该组合物施加到应用地点。这些对植物繁殖材料的处理方法和如此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都是本发明进一步的主题。
为了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还可通过用各活性成分的液体制剂接连浸渍块茎或谷粒,或通过用已组合的湿或干制剂涂覆。
本发明的种子处理施用通过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通过对种子喷雾或撒粉而进行。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以其本身或合适的剂型施用于种子。优选,种子在稳定状态下被处理,从而使得处理不造成任何损害。对种子的处理通常可在采收和播种之间的任何时间进行。
优选在种子播种之前进行处理,从而能用作物保护剂对撒播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处理中优选将种子包衣或将种子丸粒化。处理的结果是,该作物保护剂中的活性成分附着于种子之上,从而可用于病害和/或虫害控制。
通过使用种子处理组合物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有害生物侵袭是很久以来已知的并且是不断改进的主题。然而,处理种子也带来了一系列不是总能找到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保护种子和萌芽植物的方法,其可免除在种植后或植物出芽后再额外施用作物保护产品。另外,还需要优化所用活性化合物的量,从而可向种子和萌芽植物提供最佳保护,以防止植物致病菌和有害生物的侵袭,而所用的活性化合物不会损害植物本身。
但是,不希望的效果是使用种子处理组合物降低了处理过的种子的萌发率。一般地,用种子处理组合物处理过的种子的萌发率会随着施用种子处理剂后的时间而降低,于是限制了被处理过的种子的储存期限。目前的做法是种子处理的时间选择在例如田间种子处理或在即将播种前处理,以避免对作物的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将种子暴露于例如寒冷、干燥等环境压力下可能会加剧农用化学品对种子产生的植物的毒性损害。
通常在种子处理期间必须注意,施用于种子的本发明作物保护剂的量和/或其它添加剂的量选择为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或不会损害植物。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对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大麦、大豆、玉米、花生的种子是特别有利的。
一种保护种子的方法,其包括使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本发明的组合物接触。
因此,本发明还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处理种子从而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害虫和/或植物致病真菌侵扰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害虫和/或植物致病真菌侵扰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经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处理以进行保护免受害虫和/或植物致病真菌侵扰的种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所述的作物保护剂施用于栽培媒介。
栽培媒介指能够使农作物生根、生长的支撑体,例如:土壤,水等,具体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砂子、浮石、蛭石、硅藻土、琼胶、凝胶状物、高分子物质、石棉、木屑、树皮等。优选土壤。
向土壤中施用药剂的方法,包括将“作物保护剂”喷到土壤上的方法、将“作物保护剂”与土壤混合的方法和将“作物保护剂”灌溉到土壤中的方法。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在处理后的某段时间内保护植物抵抗所述病虫害的侵袭。所获得的保护作用的时间通常为自植物被组合物处理起延续1 至10 天,优选1 至7天。或在处理种子后的最长达200天。
当使用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时,施用率可根据施用的种类在较宽范围内变化。
处理植物部位时,活性成分的施用率通常为0.1 至10000g/ha,优选为10 至1000g/ha。
处理种子时,活性成分的施用率通常为0.001 至50g/kg 种子,优选为0.01 至10g/kg 种子。
处理土壤时,活性成分的施用率通常为0.1 至10000g/ha,优选为1 至5000g/ha。
上述剂量仅是一般性的示例性剂量,实际施用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尤其是根据待处理的植物或作物的性质以及病虫害的严重性调整施用率。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还可用于保护储藏产品免于病菌和/或虫害侵害领域。所述产品的适合实例包括茎、叶、种子、果实或谷物,其可在新鲜收割状态下或加工时进行保护,如预干燥、增湿、粉碎、磨碎、挤出或烘烤。
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显示很好的杀真菌活性和杀害虫活性,而单个活性成分的杀真菌或杀虫活性较弱,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的活性超过各单个化合物活性的简单加和。
本发明的优点:
1、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的组合在真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或对当前已知产品已经产生抗性或有产生抗性的风险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预防或控制真菌和/或害虫的方法;
2、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预防或控制真菌和/或害虫的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单一化合物活性相比,体现了显著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作物保护剂可降低各活性化合物的施用剂量,使用药成本,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保护了农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 25%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可湿性粉剂
吡唑醚菌酯 25%
氟啶虫胺腈 25%
Dispersongen®1494(FromClariant) 10%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25%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 12.5%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 悬浮剂
吡唑醚菌酯 12.5%
氟啶虫胺腈 25%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5%
Arkopal® N 130 (from Clariant) 5%
黄原胶 0.3%
丙三醇 5%
消泡剂 0.6%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控制粒径在5μm以下,得到12.5%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实施例3 2%吡唑醚菌酯+3%氟啶虫胺腈 乳油
吡唑醚菌酯 2%
氟啶虫胺腈 3%
Emulsogen<sup>®</sup>V2436(from Clariant) 5%
Dispersongen ®1494(from Clariant) 3%
N-甲基吡咯烷酮 补足至100%
将上述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得到均一的相。
实施例4 20%吡唑醚菌酯+30%氟啶虫胺腈 可湿性粉剂
吡唑醚菌酯 20%
氟啶虫胺腈 30%
Phenylsulfonat CA(from Clariant) 10%
Dispersogen<sup>®</sup>Sl (from Clariant) 10%
白炭黑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 20%吡唑醚菌酯+ 25%氟啶虫胺腈 水分散粒剂
吡唑醚菌酯 20%
氟啶虫胺腈 25%
Phenylsulfonat CA(from Clariant) 5%
Dispersogen<sup>®</sup>Sl (from Clariant) 5%
尿素 5%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吡唑醚菌酯、氟啶虫胺腈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20%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 10%吡唑醚菌酯+20%氟啶虫胺腈 悬乳剂
油相:
吡唑醚菌酯 10%
油酸甲酯 10%
乙氧基化蓖麻油 5%
水相:
氟啶虫胺腈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
补足至100%
将吡唑醚菌酯溶解在油酸甲酯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油相;按照配方将氟啶虫胺腈、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水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氟啶虫胺腈的水悬浮剂;在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得到悬乳剂。
实施例7 20%吡唑醚菌酯+15%氟啶虫胺腈 可湿性粉剂
吡唑醚菌酯 20%
氟啶虫胺腈 15%
木质素磺酸钠 5%
月桂基硫酸钠 2%
高度分散的硅酸 1%
轻质碳酸钙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 5%吡唑醚菌酯+15%氟啶虫胺腈 包衣颗粒剂
吡唑醚菌酯 5%
氟啶虫胺腈 15%
聚乙二醇 3%
高度分散的硅酸 1%
轻质碳酸钙 补足至100%
在混合器中,将磨细的活性成分均匀涂布到被聚乙二醇润湿的载体上。以此方式可获得无尘包衣颗粒剂。
实施例9 20%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 可湿性粉剂
吡唑醚菌酯 20%
氟啶虫胺腈 25%
十二烷基硫酸钠 8%
木质素磺酸钠 5%
白炭黑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0 10%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 挤出颗粒剂
吡唑醚菌酯 10%
氟啶虫胺腈 25%
木质素磺酸钠 4%
羧甲基纤维素 2%
硫酸铵 2%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与助剂混合并研磨,水润湿,挤出,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
实施例11 25%吡唑醚菌酯+12.5%氟啶虫胺腈 悬浮种衣剂
吡唑醚菌酯 25%
氟啶虫胺腈 12.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0%
改性木质素磺酸钙 5%
黄原胶 1%
羟乙基纤维素 1%
丙三醇 5%
PVP-K30 1%
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2 12.5%吡唑醚菌酯+12.5%氟啶虫胺腈 悬浮剂
吡唑醚菌酯 12.5%
氟啶虫胺腈 12.5%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5%
Arkopal® N 130 (from Clariant) 5%
黄原胶 0.3%
丙三醇 5%
消泡剂 0.6%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控制粒径在5μm以下,得到12.5%吡唑醚菌酯+12.5%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实施例13 20%吡唑醚菌酯+5%氟啶虫胺腈 乳油
吡唑醚菌酯 20%
氟啶虫胺腈 5%
乙氧基化蓖麻油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
SOLVESSO<sup>TM</sup>200 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至得到透明均一相。
实施例14 10%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 水分散粒剂
吡唑醚菌酯 10%
氟啶虫胺腈 2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钙 5%
十二烷基硫酸钠 5%
硫酸铵 2%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吡唑醚菌酯、氟啶虫胺腈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5 25%吡唑醚菌酯+10%氟啶虫胺腈可湿性粉剂
吡唑醚菌酯 25%
氟啶虫胺腈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 1%
木质素磺酸钠 1%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6 7.5%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 水乳剂
油相:
吡唑醚菌酯 7.5%
氟啶虫胺腈 2.5%
N-甲基吡咯烷酮 20%
聚苯乙烯 5%
水相:
黄原胶 0.07%
磺化的萘磺酸-甲醛缩合产物的钠盐 1%
杀菌剂 0.2%
补足至100%
将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聚苯乙烯得到油相;按照配方中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水相;在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得到水乳剂。
实施例17 2.5%吡唑醚菌酯+2.5%氟啶虫胺腈 微乳剂
吡唑醚菌酯 2.5%
氟啶虫胺腈 2.5%
乙氧基化蓖麻油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
SOLVESSO<sup>TM</sup>100 50%
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至得到透明均一相。
实施例18 50%吡唑醚菌酯+50%氟啶虫胺腈
吡唑醚菌酯 50%
氟啶虫胺腈 50%
将吡唑醚菌酯、氟啶虫胺腈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以上实施例中百分配比为重量百分配比。
生物测试例
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作用超过当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时的作用的总和时,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两种活性化合物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 公式" (参见S.R. Colby,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Combinations “,Weeds 1967,15, 20-22) 如下计算:如果
X 是当使用用量为mg/ha 或浓度为mppm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活性;
Y 是当使用用量为ng/ha或浓度为nppm 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E 是当使用用量为m 和n g/ha 或浓度为m 和n ppm 的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活性,
那么
如果实际观察的活性(O)大于预期活性(E),那么该组合物超加和,即具有增效作用。
以下生物测试例用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试验1 对玉米茎基腐病/小地老虎的活性/种子处理
塑料罐用被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小地老虎侵染的土壤填充,并且将用测试化合物处理后的种子接种到该土壤中并在温室中培育20天。
观察从每粒发芽的幼小植物中被由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侵染,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处理样”中病害侵染程度。之后继续观察幼小植物的根部被小地老虎侵染的严重度,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处理样”中虫害侵染程度。
另一方面,将没有如上处理的玉米种子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培育,观察从每粒发芽的幼小植物中被由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侵染,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未处理样”中病害侵染程度。之后继续观察幼小植物的根部被小地老虎侵染的严重度,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未处理样”中虫害侵染程度。
基于“处理样”中的病虫害侵染程度和“未处理样”中的病虫害侵染程度,根据以下计算公式(2)计算“处理样”中的效力。
计算公式(1):
病虫害侵染程度(%)=(被侵染的幼小植物数/幼小植物总数)*100
计算公式(2):
效力(%)=[1-(“处理样”中的病害侵染程度/“未处理样”中的病害侵染程度)]*100
表1 对腐霉菌的效力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具有防治植物病害的优异效果,与单剂相比,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表2 对小地老虎的效力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具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优异效果,与单剂相比,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试验2 对棉花立枯病/黄条跳甲的活性/土壤处理
将测试化合物与被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黄条跳甲侵染的土壤混合后填充至塑料盆中。并且将棉花种子接种到该土壤中并在温室中培育20天。
观察从每粒发芽的幼小植物中被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处理样”中病害侵染程度。之后继续观察幼小植物的根部被黄条跳甲侵染的严重度,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处理样”中虫害侵染程度。
另一方面,将没有如上处理的玉米种子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培育,观察从每粒发芽的幼小植物中被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未处理样”中病害侵染程度。之后继续观察幼小植物的根部被黄条跳甲侵染的严重度,并按照下面的计算公式(1)计算“未处理样”中虫害侵染程度。
基于“处理样”中的病虫害侵染程度和“未处理样”中的病虫害侵染程度,根据以下计算公式(2)计算“处理样”中的效力。
计算公式(1):
病虫害侵染程度(%)=(被侵染的幼小植物数/幼小植物总数)*100
计算公式(2):
效力(%)=[1-(“处理样”中的病害侵染程度/“未处理样”中的病害侵染程度)]*100
表3 对立枯丝核菌的效力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具有防治植物病害的优异效果,与单剂相比,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表4 对黄条跳甲的效力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作物保护剂具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优异效果,与单剂相比,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Claims (10)

1.一种作物保护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活性化合物, 所述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的重量配比为50:1-1:50,进一步优选为40:1-1:40,再优选为30:1-1:30,更优选为25:1-1:25,更优选为20:1-1:20,更优选为15:1-1:15,更优选为10:1-1:10,更优选为8:1-1:8,更优选5: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 中所述的活性化合物、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虫胺腈活性化合物的含量占所述作物保护剂的1%-90%,优选5%-80%,更优选10%-80%,更优选15%-70%,更优选20%-70%,更优选25%-70%,更优选30%-70%,更优先35%-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其剂型为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挤出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超低容量液剂、悬乳剂、超低容量冷雾化制剂、超低容量热雾化制剂、双包装(twin pack)、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液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凝胶、乳粒剂、超低容量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可分散性浓缩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植物以保护植物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植物生长的土壤以保护植物免受土壤中的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免受真菌和/或害虫侵袭的用途。
8.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施用于植物叶面。
9.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施用于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
10.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保护剂施用于土壤。
CN201810230933.8A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作物保护剂 Pending CN110301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0933.8A CN110301451A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作物保护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0933.8A CN110301451A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作物保护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1451A true CN110301451A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7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0933.8A Pending CN110301451A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作物保护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145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4826A (zh) * 2011-04-23 2011-10-26 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环保农药复配组合物
CN103704255A (zh) * 2013-12-26 2014-04-09 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3766386A (zh) * 2014-01-26 2014-05-07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呋虫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9966A (zh) * 2011-01-28 2014-07-16 陶氏益农公司 防治粉蚧
CN106942236A (zh) * 2017-05-06 2017-07-14 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 含氟唑菌苯胺和Dichlobentiazox的组合物
CN107027773A (zh) * 2017-05-06 2017-08-11 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 含异噻菌胺与Dichlobentiazox的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966A (zh) * 2011-01-28 2014-07-16 陶氏益农公司 防治粉蚧
CN102224826A (zh) * 2011-04-23 2011-10-26 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环保农药复配组合物
CN103704255A (zh) * 2013-12-26 2014-04-09 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3766386A (zh) * 2014-01-26 2014-05-07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呋虫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2236A (zh) * 2017-05-06 2017-07-14 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 含氟唑菌苯胺和Dichlobentiazox的组合物
CN107027773A (zh) * 2017-05-06 2017-08-11 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 含异噻菌胺与Dichlobentiazox的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6034A (zh) 杀真菌组合
CN102858172A (zh) 植物病害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858163A (zh)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WO2022034611A1 (en) Synergistic pesticidal composition of insecticides and fungicides
CN102858169B (zh)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858164A (zh)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9310090A (zh) 杀有害生物组合物
CN102858165A (zh)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及其用途
RU2512286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болезнями растений
RU2542766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болезнями растений
CN11038410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0384104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WO2022024146A1 (en) Synergistic formulation for plant protectiv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rothioconazole
CN110301451A (zh) 一种作物保护剂
EP3335558B1 (en) Plant disease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plant disease control method
TW201540185A (zh) 植物病防治組成物及植物病防治方法
CN105265468A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8777963A (zh)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CN108777962A (zh)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US10624344B1 (e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plant against disease and pest
CN108777964A (zh)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
CN107920521A (zh)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CN107920524A (zh) 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JP5618185B2 (ja) 植物病害防除用組成物及び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CN108522516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