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9607A -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9607A
CN110299607A CN201910053511.2A CN201910053511A CN110299607A CN 110299607 A CN110299607 A CN 110299607A CN 201910053511 A CN201910053511 A CN 201910053511A CN 110299607 A CN110299607 A CN 110299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spiral
anneta module
magnetic portion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35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孝政
张基源
韩昌穆
金时亨
李泰宪
赵亨旭
金泽佑
李仙喜
李大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0663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3297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99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9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wire or other non-rigi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active tags, i.e. provided with its own power source or in passive tags, i.e. deriving power from R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天线模块及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所述天线模块包括:绝缘基板;第一天线布线,包括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所述第一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相邻设置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分开;以及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相邻的第二部分重叠,而不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重叠。

Description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3月2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33901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8年6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6638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一种安装在电子装置中并用于短距离通信的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终端变得常见并且其功能得到改进,已经出现了使用便携式终端的短距离通信功能的支付方法。然而,由于常规使用并且通常安装在商店等中的POS终端和智能电话之间不存在数据传输信道,因此使用智能电话进行的支付具有许多障碍。为了解决这种障碍的问题,已经提出了使用2D条形码或近场通信(NFC)的方法。
此外,最近提出了一种能够在不向POS终端添加单独的读取设备的情况下执行支付的磁安全传输(MST)方法。
由此,NFC天线和MST天线二者可安装在单个便携式终端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显著减少与便携式终端内的其他组件发生干扰的同时保持通信性能的天线模块。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按照简化的形式对选择的构思进行介绍,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所述构思。本发明内容既不意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作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天线模块包括:绝缘基板;第一天线布线,包括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所述第一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具有与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相邻设置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分开;以及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相邻的第二部分重叠,而不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可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并且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可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之间,并且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磁性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可彼此串联连接并可沿相反的螺旋方向设置。
第二天线布线可围绕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
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中。
所述第二天线布线可包括分开布线,所述分开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最内侧并设置为横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中心区域。
所述分开布线可包括修改图案,所述修改图案从所述分开布线的中心部分朝向所述分开布线的一侧突出。
辅助布线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并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所述辅助布线可包括线性布线,并且每个线性布线的两端可通过穿过所述绝缘基板的连接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并联连接到所述辅助布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可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线宽窄。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的整体线宽可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整体线宽窄。
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中的一者或二者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可具有部分并联结构。
所述第一天线布线可包括引出布线,所述引出布线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外侧或将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外侧,并且所述引出布线可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并可暴露于所述磁性部的外部。
辅助构件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所述辅助构件的厚度可与所述磁性部的厚度相同或近似。
所述辅助构件可包括石墨。
所述辅助构件可包括聚氨酯泡沫或PET膜。
所述辅助构件的一个表面可结合到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
辅助布线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所述辅助布线可比所述第一天线布线薄,并且所述辅助构件可设置为与所述辅助布线重叠。
所述第一天线布线可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且所述辅助构件可堆叠在所述第一天线布线上。
一种电子装置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线模块。壳体可容纳所述天线模块。电路模块可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可设置在所述天线模块的一侧。所述天线模块可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使得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电路模块相邻或与所述电路模块部分重叠。
在另一总体方面中,一种设备包括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包括:绝缘基板;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以及天线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背对的第二表面上,并包括与所述磁性部重叠的第一部分和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一部分可设置在所述磁性部和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之间。
电路模块可被包括,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一部分可与所述电路模块相邻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后表面的示图。
图3是沿图1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11至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16A和图16B是用于描述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效率的示图。
图17至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截面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及方便起见,可夸大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这里,应注意,关于示例或实施例的术语“可”的使用(例如,关于示例或实施例可包括或实现什么)意味着存在包括或实现这种特征的至少一个示例或实施例,而所有示例和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意一项和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能发生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发生的形状的变化。
这里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构造,但是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其他构造是可行的。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后表面的示图,图3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3,天线模块100可包括布线部40和磁性部80,天线模块100是安装在电子装置中并用于一个或多个短距离通信的天线模块。
布线部40可包括绝缘基板41和形成在绝缘基板41上的至少一个天线布线47。
绝缘基板41可以是其一个表面或背对的表面上可形成有电路布线的基板,例如,可使用绝缘膜(例如,聚酰亚胺膜)。布线部40可具有柔性印刷电路板(PCB)的形式。然而,绝缘基板41不限于这种构造,而可选择性地使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各种类型的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陶瓷基板、玻璃基板、环氧树脂基板、柔性基板等),只要可在其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电路布线即可。
天线布线47可形成在绝缘基板41的一个表面或背对的表面上,并且可具有利用铜箔等形成的电路布线的形式。
例如,天线布线47可通过图案化双面的覆铜层压板(CCL)来制造。天线布线47可通过对诸如膜的柔性绝缘基板的背对的表面执行光刻法来形成,并且布线部40可例如以具有双面结构的柔性PCB(FPCB)的形式来制造。
布线部40可以非常薄。然而,布线部40可制造为多层基板,或者也可制造为具有刚性的印刷电路板(PCB)的形式。
天线布线47没有嵌入绝缘基板41中,而是可设置为从绝缘基板41向外突出,如图3所示。与磁性部80的厚度相比,天线布线47从绝缘基板41突出的距离可显著减小,或者可形成为与磁性部80的厚度近似或相同。然而,天线布线47的突出距离不限于这种构造。
在附图中,天线布线47利用单线线圈形成,但不限于单线线圈,也可利用经由多股线形成的利兹线的线圈形成。
天线布线47可包括第一天线布线45和第二天线布线46。
第一天线布线45的大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仅布线的重叠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布线和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布线可通过诸如导电过孔的连接导体(未示出)彼此连接。
布线的重叠部分是用于将设置在具有螺旋形状的天线布线47的螺旋布线的内侧(例如,中心侧)的布线引出到螺旋布线的外部的引出布线48所设置的区域。
第一天线布线45可包括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中的每个可具有螺旋形状并且可通过一股线的布线连续地形成(串联连接)。
第一螺旋布线42的螺旋方向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螺旋方向可彼此相反。然而,第一螺旋布线42的螺旋方向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螺旋方向不限于这种构造。
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中的每个可包括其中心处未形成有布线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为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指的是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正中心处的一匝(下文中,称为最内匝)的内部区域。因此,中心区域的形状可根据最内匝的形状而限定。
第一天线布线45可用作磁安全传输(MST)天线。
第二天线布线46可设置为围绕第一螺旋布线42。因此,第一螺旋布线42可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并且第二螺旋布线43可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外部。
第二天线布线46的大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仅布线的重叠部分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布线和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布线可通过设置在绝缘基板41中的连接导体(未示出)彼此连接。
第二天线布线46不限于上述构造,而是可以以各种形式构造。例如,尽管示例描述了仅第一螺旋布线42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的情况,但是各种构造是可行的。例如,第二螺旋布线4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或者仅第二螺旋布线43可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上。
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二天线布线46可用作近场通信(NFC)天线。
布线部40可包括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49。连接端子49可设置为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
连接端子49中的每个可连接到第一天线布线45的端部和第二天线布线46的端部。因此,布线部40可包括四个连接端子49。
然而,连接端子49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是可在将天线布线添加到用于无线充电或其他短距离通信的布线部40时增加。
磁性部80可用作由布线部40的天线布线47产生的磁场的磁路,并且可设置为有效地形成磁场的磁路。磁性部80可使用能够容易地形成磁路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具有磁导率的诸如铁氧体、纳米晶体、非晶体、硅钢板等材料。
磁性部80可形成为如片状的薄板状,并且可仅设置在布线部40的背对的表面中的任意一个上。
根据示例,磁性部80可设置在布线部40的第二表面(例如,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磁性部80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的其上未形成有天线布线47的部分上。磁性部80可与绝缘基板41直接接触并且结合到布线部40,从而显著减小天线模块100的厚度。然而,本公开的构造不限于这种构造,并且磁性部80和天线布线47也可彼此重叠。
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天线布线47,同时绝缘基板41介于磁性部80与天线布线47之间。
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相对或设置为彼此面对意味着在布线部40和磁性部80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当天线布线47投影到磁性部80时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重叠。
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相对或设置为彼此面对的构造不限于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当布线部40和磁性部80彼此结合时彼此接触的情况,并且可包括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在彼此面对的区域中的情况。
例如,即使天线布线47仅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磁性部80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当天线布线47投影到磁性部80所设置的平面时也存在与磁性部80重叠的区域意味着天线布线47和磁性部80设置为彼此面对或者设置为在重叠区域中彼此相对。
天线布线47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意味着当天线布线47如上所述地投影到磁性部80时,天线布线47不与磁性部80重叠并且设置在磁性部80的外部。因此,天线布线47的设置在磁性部80的外部的部分意味着天线布线47的不面对磁性部80的部分。
根据示例,磁性部80可结合到布线部40,以部分面对第一天线布线45,而不面对整个第一天线布线45。
第一螺旋布线42相对于距第二螺旋布线43的距离分为三个区域,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示例,在第一螺旋布线42中,相对于距第二螺旋布线43的距离,设置在比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更远距离处的布线可被定义为第三区域S3,设置为比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更近的布线可被定义为第一区域S1。第一区域S1和第三区域S3之间的布线(即,包括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可被定义为第二区域S2。
根据示例,磁性部80可被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的一部分。在第二区域S2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设置在第二区域S2上的布线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心区域。然而,磁性部80可设置为不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三区域S3。
第一螺旋布线42可被构造为使得设置为相对于中心区域与布线部40的上端部相邻的部分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并且设置为相对于中心区域与第二螺旋布线43相邻的部分面对磁性部80。
参照图2,根据示例的磁性部80可被构造为不与引出布线48重叠。结果,磁性部80可被设置为不完全覆盖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中心区域。然而,根据示例,这种构造也可被认为是磁性部80设置为面对整个中心区域。因此,如果磁性部80被设置为面对中心区域的80%或更多的区域,则可理解为磁性部80面对整个中心区域。这可应用于所有示例。
第二螺旋布线43可完全面对磁性部80。然而,由于引出布线48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因此当磁性部80与引出布线48重叠时,天线模块100的厚度可增加。因此,为了防止天线模块100的厚度增加,可从形成有引出布线48的区域部分地去除磁性部80。
如果磁性部80设置为面对螺旋布线的整个区域的80%或更多的区域,则可以理解为磁性部80面对整个螺旋布线。
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100可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而第一螺旋布线42的设置在布线部40的外侧的部分(例如,第三区域S3)不面对磁性部80。
传统上,磁性部设置为面对整个布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磁通量中的大部分流过磁性部,因此难以扩展磁场的范围。
然而,如这里公开的示例中,在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部分暴露的情况下,从暴露部分产生的磁场中的大部分可辐射到大气中。因此,由于从天线模块100的外部辐射的磁场的范围可扩展,因此与磁性部覆盖整个天线布线的传统天线模块相比,可提高识别率。
由于磁性部80仅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一侧,而不是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两侧,因此与磁性部80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两侧的传统天线模块相比,天线模块的厚度可显著减小。
图16A和16B是用于描述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效率的示图,并且是示出使用第一天线布线45的MST通信在天线模块周围的识别率的模拟结果的示图。
图16A是示出天线模块被构造为使得磁性部80面对布线部40的整个区域的情况的识别率的示图,图16B示出了图1和图2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识别率。
在图16A和图16B中,示出轮廓线的区域是识别率低并且基本上不执行短距离通信的区域。另外,未示出轮廓线的空白区域是识别率高并且短距离通信基本上可行的区域。
比较图16A和图16B,图16B中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可识别区域比图16A所示的天线模块的可识别区域宽。因此,当天线模块的第三区域(图1的S3)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时,可看出天线模块的MST识别率在相应区域中增加。
在磁性部80设置为部分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情况下,可提供高识别率,并且还可显著减小磁性部80的尺寸,也可降低制造成本。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4,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10(为包括上述天线模块100(图1)的便携式终端)可通过天线模块100执行短距离通信。
电子装置10可包括终端主体15、盖子11、电池12和天线模块100。
终端主体15可包括其中安装有显示器17、相机等的电路模块16。
结合到终端主体15以完成便携式终端的盖子11(后盖)可以是当更换电池时与终端主体15分开的电池盖。然而,盖子11不限于此,而还可包括难以与终端主体15分开的一体盖。
电池12可设置在终端主体15和盖子11之间。电池12可以是可充电和可放电的二次电池,并且可附着到便携式终端和从便携式终端拆卸,但是不限于这种构造。
天线模块100可设置在电池12和盖子11之间,并且可与设置在便携式终端的外部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
天线模块100可具有设置在布线部40和电池12之间的磁性部80。布线部40中的不面对磁性部80的第三区域S3(图1)(即,第一螺旋布线42的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的部分)可设置为与电路模块16部分重叠,或者可设置为与电路模块16相邻。因此,从不面对磁性部80的区域产生的磁场可扩展到电路模块16侧。
电池12的表面可利用金属材料形成。因此,为了显著减少与从天线模块100产生的磁场的干扰,磁性部80可介于布线部40和电池12之间。然而,由于与电池12相比,电路模块16包含相对少量的金属,因此与在电池12中相比,磁场可容易在电磁模块16中扩展。
根据示例的电子装置10可通过最大程度地将磁场朝向电路模块16扩展来提高天线模块100的识别率。
另外,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如果电子设备中存在与电池相比能够容易扩散磁场的组件,则除了电路模块16之外,天线模块100可设置为使得不面对磁性部80的第三区域S3与该部件重叠或与该部件相邻。
在示例中,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被描述为电子装置的示例。然而,电子装置不限于这种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而是可包括可携带并执行无线通信的任意电子装置,诸如笔记本电脑、平板PC、可穿戴装置等。
根据本公开的天线模块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可进行各种修改。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参照图5,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具有面对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的磁性部80。
根据参考(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与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中心区域之间的距离),第二螺旋布线43可分为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和第三区域S3',磁性部80也可设置为面对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整个第一区域S1'以及第二区域S2'的布线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心区域。
磁性部80面对整个第一螺旋布线42,并且整个第二天线布线46设置为围绕第一螺旋布线42。
在示例中,整个第一螺旋布线42或整个第二天线布线46面对磁性部80,但是在引出布线48形成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当磁性部80与对应的引出布线48重叠时,天线模块的厚度可增加。因此,为了防止天线模块的厚度增加,可从形成引出布线48的区域去除磁性部80。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参照图6,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具有面对第一天线布线45的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部分和第一天线布线45的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的磁性部80。
第一螺旋布线42可分为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和第三区域S3,第二螺旋布线43可分为第一区域S1'、第二区域S2'和第三区域S3',并且磁性部80也可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部分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部分。
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可被构造为使得设置为与布线部4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相邻的部分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设置在布线部40的中心处的部分(即,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的彼此相邻设置的部分)面对磁性部80。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天线模块的情况下,由于磁场的范围在两个方向(布线部的上端部侧和下端部侧)上扩展,因此可进一步扩展识别范围。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7,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第一天线布线45的第二螺旋布线43可用作用于接收电力的无线充电线圈。
磁安全传输(MST)和无线充电在诸如便携式终端的电子装置中不同时执行,并且可选择性地执行任意一种功能。
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当执行无线充电时,第二螺旋布线43可独立地操作为无线充电线圈,并且当执行磁安全传输时,整个第一螺旋布线42和整个第二螺旋布线43可操作为磁安全传输(MST)天线。
开关电路(未示出)可添加到天线模块的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彼此连接所在的部分。
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被设置为使得用作近场通信(NFC)天线的第二天线布线46的部分46a(在下文中,称为分开布线)横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具体地,分开布线46a设置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上,以近似平分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
由于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区域变为第二螺旋布线43,因此分开布线46a也可设置为横跨第二螺旋布线43。
可提供这种分开布线46a,以防止标签识别率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上降低。即,当分开布线46a设置为横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时,由于从分开布线46a也产生磁场,因此可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中提高标签识别率。
分开布线46a包括形成在其中心部分的修改图案46b。
在分开布线46a的中心部分形成为螺旋形状的情况下,可在第二天线布线46的内部区域中增大磁场的大小。然而,在磁场与从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外部区域的第二天线布线46产生的磁场发生干扰的情况下,磁通量被抵消并且识别率可能降低。
因此,修改图案46b可不形成为螺旋形状,而是可从分开布线46a的中心部分朝向其一侧突出。修改图案46b从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中心部分靠近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外侧区域上的第二天线布线46。根据示例,由于修改图案46b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内部区域上,因此修改图案46b的形状可与设置在第二螺旋布线43的最内部中的布线的形状类似。例如,根据示例,修改图案46b可根据第二螺旋布线43的内部区域的形状形成为的形状。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构造,而是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修改图案46b可形成为半圆形形状或梯形形状。
修改图案46b可设置为靠近第二天线布线46,第二天线布线46设置为朝向修改图案46b的中心与第一螺旋布线42相邻。
这种构造显著减小了第二天线布线46的磁通量和分开布线46a的磁通量的相互抵消,第二天线布线46和分开布线46a由于干扰而设置在相对侧。
因此,修改图案46b可设置为远离第二天线布线46的布线,该布线的磁通量与修改图案46b的磁通量抵消。
天线模块可包括第二天线布线46的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42的内部区域上的部分。这种构造将第二天线布线46设置为与第二螺旋布线43最大程度地分开。
在第二天线布线46设置为围绕第二螺旋布线43的情况下,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一些部分可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之间。
因此,当绝缘基板41的尺寸小时,第二天线布线46的多个部分可接近地设置为与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非常邻近。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之间的第二天线布线46可能在操作期间与第一螺旋布线42和第二螺旋布线43发生干扰,识别率可能降低。
因此,在示例中,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一些部分可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中心区域上。
第二天线布线46可设置在第一天线布线42的中心区域上,以在第一螺旋布线42的内部区域中与第一螺旋布线42最大程度地分开。第二天线布线46的多个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为与第一螺旋布线42平行。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天线模块的情况下,用作近场通信(NFC)天线的第二天线布线46的识别率提高。
此外,磁性部80可面对整个第二螺旋布线43和整个第二天线布线46,并且可仅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的一部分(例如,布线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心区域)。
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用于MST通信、NFC通信和无线充电。因此,可需要六个连接端子49。然而,由于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端和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端彼此连接,因此第二螺旋布线43的一端和第一螺旋布线42的一端可共用一个连接端子49。
因此,天线模块可仅包括五个连接端子49。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任意特定数量的连接端子,并且连接端子49的数量可变。
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具有形成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的天线布线47,如图10所示的天线模块中那样。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图9是图8的截面图。
参照图8和图9,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具有与图1至图3中示出的天线模块的构造类似的构造,并且可具有不同之处在于:未设置磁性部80的区域上设置有辅助布线44。
辅助布线44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的不面对磁性部80的区域上。辅助布线44可包括多个线性布线,每个线性布线的两端可通过穿过绝缘基板41的连接导体(未示出)连接到第一螺旋布线42。
线性布线可布置为与第一螺旋布线42平行,以与第一螺旋布线42重叠。第一螺旋布线42可在第一螺旋布线42面对磁性部80的区域中形成为单线,并且可在辅助布线44所设置的部分中通过辅助布线44并联连接。
由于第一螺旋布线42的并联配置的部分包括双股布线,因此即使每股的线宽减小到大约一半,电阻也不会大大增加。
因此,根据示例的第一螺旋布线42可被构造为使得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的部分(或具有并联结构的部分)的布线线宽W2和面对磁性部80的部分的布线线宽W1彼此不同。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的布线的线宽W2可窄于面对磁性部80的布线的线宽W1。
由于第一螺旋布线42的具有并联结构的部分的线宽W2相对窄,因此整个线宽R2也可比面对磁性部80的部分的整个线宽R1窄。这里,整个线宽R1和R2是第一螺旋线圈42的最内匝和最外匝之间的最短距离。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参照图10,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第一天线布线45和第二天线布线46的所有螺旋布线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因此,与上述示例相比,天线模块的厚度可增加,但是由于天线布线47可部分地构造为并联结构,因此天线布线47在并联结构的部分中的线宽可减小。结果,可减小天线模块的整体尺寸。
在这种情况下,在引出布线48(图8)所设置的部分中,螺旋布线可仅设置在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而不是设置在其背对的表面上。因此,设置在与引出布线相同的表面上的螺旋布线可包括与图8的辅助布线44类似的多个线性图案,每个线性图案的两端可通过连接导体电连接到设置在背对的表面上的螺旋布线。
因此,在引出布线48(图8)所设置的部分中,螺旋布线可被构造为并联结构,并且在布线不重叠的部分中,螺旋布线可被构造为并联结构。
由于天线布线47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因此天线布线47也可设置在磁性部80和绝缘基板41之间。因此,在示例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通过天线布线47与绝缘基板41分开。
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的天线布线47可彼此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尽管示例描述了第一天线布线45和第二天线布线46二者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构造,而是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第一天线布线45和第二天线布线46中的仅一个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
图11至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可具有与图1中示出的天线模块的构造类似的构造,并且在磁性部80的结构方面具有不同。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构造,并且可应用其他示例中描述的布线部40。
参照图11,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并且仅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二区域S2的一部分。第二区域S2的剩余部分和第一天线布线45的整个第三区域S3可全部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
参照图12,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并且仅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二区域S2的中心区域。设置在第二区域S2和第三区域S3上的整个天线布线可全部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
参照图13,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二区域S2的整个中心区域和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三区域S3的一部分。
在示例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仅面对第二区域S2中的中心区域。磁性部80的面对该中心区域的部分可设置为以相同的宽度延伸到第三区域S3并且面对设置在第三区域S3上的天线布线的一部分。
参照图14,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二区域S2的整个中心区域和第一螺旋布线42的第三区域S3的一部分。
在示例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仅面对第二区域S2中的中心区域。磁性部80的面对该中心区域的部分可延伸到布线部40的端部,以覆盖设置在第三区域S3上的天线布线的一部分和第二天线布线46的一部分。
设置在第三区域S3上的磁性部80可具有与该中心区域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并且可设置为在径向方向上横跨第一螺旋布线42。
参照图15,在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中,磁性部80可设置为面对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一区域S1和第一螺旋布线42的整个第二区域S2,并且整个第三区域S3可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
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S3的至少一部分不面对磁性部80并且可暴露于磁性部80的外部。因此,可扩展磁场的范围,从而提高识别率。
图17至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3、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示例的修改示例的天线模块的截面图。
参照图17,辅助构件90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的其上未设置磁性部80的区域(例如,图2的S2区域的一部分和S3区域)上。
辅助构件90可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的其上未设置磁性部80的区域上。
辅助构件90的整体厚度可近似于磁性部80的厚度,并且可等于或小于磁性部80的厚度。即使根据图17中的示例的天线模块100包括辅助构件90,天线模块的整体厚度也可不增加。
辅助构件90可以是散热片,其将从布线部40产生的热量辐射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可降低天线模块的温度。
在辅助构件90是散热片的情况下,辅助构件90可利用具有高导热性的非金属材料(诸如石墨)形成。
辅助构件90可以是弹性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辅助构件90设置为使得磁性部80仅面对布线部40的一些区域,因此磁性部80可显著减小布线部40之间产生的台阶。结果,可改善组装可操作性。
当设置辅助构件90时,可防止对布线部的损坏,例如,制造工艺期间的对布线部的刮擦、刺伤等。结果,可增加产品的完整性。
弹性片可形成为泡沫、海绵等形式,并且可利用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诸如聚氨酯泡沫或PET膜)形成。然而,弹性片不限于这种构造。
参照图18,辅助布线44的厚度可比磁性部80的厚度薄。辅助构件90的厚度可等于或近似于磁性部80的厚度与辅助布线44的厚度之间的差。
辅助布线44和堆叠在辅助布线44上的辅助构件90的整体厚度可等于或近似于磁性部80的厚度。
因此,即使根据示例的天线模块100包括辅助构件90,也可不增加天线模块的整体厚度。
另外,在示例中,仅辅助构件90的面对辅助布线44的部分可以是薄的,并且辅助构件90的不面对辅助布线44的部分的厚度可近似于磁性部80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磁性部80可显著减小布线部40之间产生的台阶。
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构造,而是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整个辅助构件90可具有相同的厚度,或者辅助构件90可仅设置在面对辅助布线44的区域上。
尽管图18中的示例描述了辅助布线44比天线布线47薄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构造,而是可进行各种修改。例如,辅助布线44和天线布线47可具有相同的厚度,或者天线布线47可比辅助布线44薄。
参照图19,第一天线布线45和第二天线布线46的螺旋布线可全部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因此,磁性部80和辅助构件90可全部设置为堆叠在天线布线47上。
磁性部80和天线布线47可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
在示例中,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背对的表面上的天线布线具有相同的厚度,但是不限于这种构造。与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的天线布线相比,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的天线布线可相对薄,并且磁性部80和辅助构件90也可设置为具有与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上的天线布线和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一表面上的天线布线的厚度差相等的厚度。
当辅助构件90设置在绝缘基板41的第二表面的其上未设置磁性部80的区域上时,辅助构件90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修改。
根据这里公开的示例,天线模块可提供高识别率并且可显著减小磁性部的尺寸,从而节省制造成本。
另外,天线模块可被包括在诸如便携式终端的电子装置中并且用于短距离通信。天线模块能够提高识别率。
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示例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将仅被视为描述性意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在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认为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增添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并不通过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通过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全部变型将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26)

1.一种天线模块,包括:
绝缘基板;
第一天线布线,包括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所述第一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包括与所述绝缘基板的边缘相邻设置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分开;以及
磁性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相邻的第二部分重叠,而不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并且
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包括: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螺旋布线之间;第三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的相对侧;以及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之间,并且
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整个第一区域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磁性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彼此串联连接并沿相反的螺旋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第二天线布线,所述第二天线布线围绕所述第二螺旋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中心区域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天线布线包括分开布线,所述分开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最内侧并设置为横跨所述第二天线布线的中心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分开布线包括修改图案,所述修改图案从所述分开布线的中心部分朝向所述分开布线的一侧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辅助布线,所述辅助布线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并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辅助布线包括线性布线,并且
每个线性布线的两端通过穿过所述绝缘基板的连接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并联连接到所述辅助布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线宽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的整体线宽比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二部分的整体线宽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和所述第二螺旋布线中的一者或二者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具有部分并联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布线包括引出布线,所述引出布线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布线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外侧或将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内侧的布线引出到所述第二螺旋布线的外侧,并且
所述引出布线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并暴露于所述磁性部的外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辅助构件的厚度与所述磁性部的厚度相同或近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辅助构件包括石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辅助构件包括聚氨酯泡沫或PET膜。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辅助构件的一个表面结合到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还包括辅助布线,所述辅助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以不与所述磁性部重叠,
其中,所述辅助布线比所述第一天线布线薄,并且
所述辅助构件设置为与所述辅助布线重叠。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布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个背对的表面上,并且
所述辅助构件堆叠在所述第一天线布线上。
2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块;
壳体,容纳所述天线模块;以及
电路模块,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设置在所述天线模块的一侧,
其中,所述天线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使得所述第一螺旋布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电路模块相邻或与所述电路模块部分重叠。
CN201910053511.2A 2018-03-23 2019-01-21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02996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33901 2018-03-23
KR20180033901 2018-03-23
KR10-2018-0066380 2018-06-08
KR1020180066380A KR102032970B1 (ko) 2018-03-23 2018-06-08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9607A true CN110299607A (zh) 2019-10-01

Family

ID=6798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3511.2A Pending CN110299607A (zh) 2018-03-23 2019-01-21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01920100792.8U Active CN209544597U (zh) 2018-03-23 2019-01-21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0792.8U Active CN209544597U (zh) 2018-03-23 2019-01-21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8455B2 (zh)
CN (2) CN1102996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0754A (zh) * 2020-04-22 2021-10-22 江原磁石技术株式会社 利用多线嵌入的收发天线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8455B2 (en) * 2018-03-23 2020-06-30 Wits Co., Ltd.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07296A1 (en) * 2001-09-28 2005-01-13 Takanori Endo Antenna coil and rfid-use tag using it, transponder-use antenna
CN102176533A (zh) * 2011-01-21 2011-09-0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fid天线一体式结构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2598412A (zh) * 2009-09-25 2012-07-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US20130134225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fid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3088912A1 (ja) * 2011-12-13 2013-06-20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電子機器
CN204497378U (zh) * 2013-01-15 2015-07-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线圈内置模块、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5846083A (zh) * 2015-01-29 2016-08-10 Tdk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6960339A (zh) * 2017-03-15 2017-07-18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式移动支付装置
CN107067252A (zh) * 2017-03-15 2017-08-18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式移动支付装置及其移动支付天线组合
US20170250461A1 (en) * 2014-04-28 2017-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7200236A1 (ko) * 2016-05-19 2017-11-23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안테나 모듈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7591616A (zh) * 2016-07-07 2018-01-16 株式会社Emw 基于线圈类型的天线及其形成方法
CN107731486A (zh) * 2016-08-10 2018-02-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CN107732407A (zh) * 2017-06-22 2018-02-23 深圳市嘉姆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CN209544597U (zh) * 2018-03-23 2019-10-25 株式会社Wits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8497A (ja) 2003-05-23 2004-12-0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Rfidアンテナの構造及び該構造のアンテナを備えるタグ及びリーダ/ライタ
JP4893135B2 (ja) 2006-07-20 2012-03-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磁性体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WO2013069465A1 (ja) 2011-11-09 2013-05-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3073314A1 (ja) * 2011-11-14 2013-05-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WO2016056736A1 (ko) * 2014-10-10 2016-04-14 에이큐 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통신 안테나 및 그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스마트폰
CN207753167U (zh) * 2015-06-30 2018-08-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耦合辅助器件以及rfid通信系统
JP6249141B2 (ja) * 2015-08-03 2017-12-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547112B2 (en) * 2016-09-02 2020-01-28 AQ Corporation Smartphone antenna in flexible PCB
US10511095B2 (en) * 2017-03-24 2019-12-17 Wits Co., Ltd. Antenna module
US10608340B2 (en) * 2017-03-31 2020-03-31 Wits Co., Ltd.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0622705B2 (en) * 2017-07-07 2020-04-14 Wits Co., Ltd.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83109B1 (ko) * 2017-07-20 2018-07-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07296A1 (en) * 2001-09-28 2005-01-13 Takanori Endo Antenna coil and rfid-use tag using it, transponder-use antenna
CN102598412A (zh) * 2009-09-25 2012-07-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CN102176533A (zh) * 2011-01-21 2011-09-0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fid天线一体式结构及移动通信终端
US20130134225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fid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3088912A1 (ja) * 2011-12-13 2013-06-20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電子機器
CN204497378U (zh) * 2013-01-15 2015-07-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线圈内置模块、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US20170250461A1 (en) * 2014-04-28 2017-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846083A (zh) * 2015-01-29 2016-08-10 Tdk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WO2017200236A1 (ko) * 2016-05-19 2017-11-23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안테나 모듈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7591616A (zh) * 2016-07-07 2018-01-16 株式会社Emw 基于线圈类型的天线及其形成方法
CN107731486A (zh) * 2016-08-10 2018-02-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CN106960339A (zh) * 2017-03-15 2017-07-18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式移动支付装置
CN107067252A (zh) * 2017-03-15 2017-08-18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式移动支付装置及其移动支付天线组合
CN107732407A (zh) * 2017-06-22 2018-02-23 深圳市嘉姆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CN209544597U (zh) * 2018-03-23 2019-10-25 株式会社Wits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0754A (zh) * 2020-04-22 2021-10-22 江原磁石技术株式会社 利用多线嵌入的收发天线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4597U (zh) 2019-10-25
US20190294217A1 (en) 2019-09-26
US10698455B2 (en)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0950B (zh) 天线单元及包括其的无线电力传送模块
EP3210313B1 (en) A segmented conductive back cover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3427153B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208796795U (zh) 线圈组件
CN108695594A (zh) 天线模块和具有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US20180198190A1 (en) Wireless antenna for wireless charging and nfc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to which same is applied
CN207938804U (zh) 天线模块
CN208352514U (zh) 天线模块和具有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0710122A (zh) 车辆用无线电力发射装置
CN208478559U (zh) 天线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0186875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KR101983189B1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US20150061400A1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0522913B2 (en) Antenna module
CN209544597U (zh) 天线模块和包括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04508909A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10178264B (zh) 天线模块
US9722673B2 (en) Interleaved coil and ferrite configuration to facilitate near field coupling
US20200051734A1 (en) Coil module
CN208028205U (zh) 天线模块以及具有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KR102032970B1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KR20190033699A (ko) 무선통신 안테나 제조방법
US9761371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303163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102312007B1 (ko) 안테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0

Address after: Han Guo Jingjidao

Applicant after: WITS Corp.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