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7536B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7536B
CN110297536B CN201910581827.9A CN201910581827A CN110297536B CN 110297536 B CN110297536 B CN 110297536B CN 201910581827 A CN201910581827 A CN 201910581827A CN 110297536 B CN110297536 B CN 110297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object
electronic device
image
electronic equipment
image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18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7536A (zh
Inventor
方田
徐琳
赵文辉
罗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18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7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7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7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3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input devices, e.g. keyboards, mice or controllers thereof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在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情况下开启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并进一步基于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及信息识别基础上的设备控制。由于本申请借助探测装置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开启,并具体在探测装置探测到满足条件的目标对象行为参数时才开启图像采集装置,从而避免了一直开启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基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持续地进行信息识别所带来的高功耗,降低了设备的处理量,节约了设备资源,同时图像采集装置的基于条件触发的非持续开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安全性、改良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基于指纹、声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对设备进行相关控制等。
其中,对于基于人脸识别的设备控制,目前会一直开启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并基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持续进行人脸识别,以能够实时检测并响应用户的控制需求,该方式会导致对设备资源的高占用,相应增加了设备功耗,同时于用户而言,会使得用户产生“被监控”的不良感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如果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开启图像采集装置;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得到识别结果;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探测区域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识别区域,以基于所述识别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处理;
其中,在所述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区域始终小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具备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如果确定结果表示具备,触发执行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行为参数能够表征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行为;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包括:
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或者,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
上述方法,优选的,其中:
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一结果条件,则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包括:
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控制;
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二结果条件,则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功耗不高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符合目标方向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
或者,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目标状态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功耗不高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探测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操作:
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如果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开启图像采集装置;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
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得到识别结果;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在所述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之前,还用于: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探测区域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识别区域,以基于所述识别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处理;
其中,在所述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区域始终小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在所述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前,还用于: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具备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如果确定结果表示具备,触发执行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
根据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在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情况下开启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并进一步基于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及信息识别基础上的设备控制。由于本申请借助探测装置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开启,并具体在探测装置探测到满足条件的目标对象行为参数时才开启图像采集装置,从而避免了一直开启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基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持续地进行信息识别所带来的高功耗,降低了设备的处理量,节约了设备资源,同时图像采集装置的基于条件触发的非持续开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安全性、改良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探测区域与采集区域的比对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a)-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检测到人体移入及移出探测区域的示例图;
图5是(a)-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探测装置感测不到人体但图像采集装置感测到人体的场景示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的不同距离区间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目标对象面部朝向/用户视线与电子设备显示屏相交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以降低基于信息识别进行设备控制时对设备资源的占用量及所产生的设备功耗,同时提升用户安全性、改良用户体验。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终端,或者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台式机等计算机设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101、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所述探测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装置。
所述目标对象为处于所述距离传感器等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内的物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采用距离传感器作为所述探测装置,电子设备可利用距离传感器基于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测距法)等技术检测距离传感器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结合采用所述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作为用于探测目标对象行为参数的所述探测装置。
探测装置所检测的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能够表征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行为,该行为参数是可选的,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或确定,示例性地,该行为参数比如可以是目标对象的移动距离和/或移动方向等能够表征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行为的参数,或者,该行为参数还可以是连续或离散的对应于不同时间点的距离和/或角度数值(对应于不同时间点的距离和/或角度数值若不同,同样能够表明物体发生了移动)。
步骤102、如果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开启图像采集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对上述的移动终端或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基于信息识别的自动控制,如基于人脸识别的设备登录控制、锁屏控制、待机/关机控制等等。
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中,若人体从远处移动至电子设备所处的预定区域(如能够有效使用该电子设备的区域)内,则该人体对应的用户极有可能存在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反之,若人体从电子设备处移出所述预定区域,则通常能够表明该人体对应的用户至少暂时不需要使用电子设备。
结合上述实际应用情况,为了能够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设备自动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启动、登录,或者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等,所述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
1)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探测区域内;
2)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探测区域外。
针对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的上述两种情形,可将能够有效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区域理解为所述探测装置对应的探测区域。
基于上述情形,如果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或者,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则认为此时可能存在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需求,由此,在该情形下开启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以使得为电子设备的自动控制提供信息识别的数据基础。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独立于所述电子设备或者嵌入式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机图像采集装置。
相类似地,实际实施本申请时,可以将所述探测装置独立于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或者还可以将所述探测装置嵌入式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中,例如具体将所述探测装置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邻设备于电子设备前面板顶部边框的中心区域等。
步骤103、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在开启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后,可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至少一张图像,其中,采集得到的该至少一张图像用于作为后续信息识别处理的数据基础。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步骤104、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得到识别结果。
在启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并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张图像后,可获得所采集的该至少一张图像并对其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以识别、提取出所述至少一张图像中包含的图像特征信息。
所述信息识别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瞳孔识别、眼纹识别等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生物特征识别,其中,若所述目标对象为人体,则通过该信息识别处理相应可得到人脸特征、虹膜特征、瞳孔特征、眼纹特征等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生物特征,反之,若所述目标对象并非人体,如动物或障碍物等,则相应得不到上述的生物特征信息。
步骤105、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若通过上述的信息识别处理,从所述至少一张图像中识别出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则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为人体,从而,此种情况下可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相应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启动、打开登录界面,或者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等。
与基于生物信息识别进行设备控制时,一直开启图像采集装置并持续进行图像识别相区别的是,本申请中图像采集装置的启动是借助于探测装置、并基于条件触发的,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图像采集装置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不进行任何图像采集,相应不会导致因对采集的图像持续进行图像识别而带来的巨大处理量。
根据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在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情况下开启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并进一步基于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及信息识别基础上的设备控制。由于本申请借助探测装置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开启,并具体在探测装置探测到满足条件的目标对象行为参数时才开启图像采集装置,从而避免了一直开启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基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持续地进行信息识别所带来的高功耗,降低了设备的处理量,节约了设备资源,同时图像采集装置的基于条件触发的非持续开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安全性(降低了外界侵入图像采集装置实施监控的可能性)、改良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在本申请的控制方法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105中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可通过以下的处理实现:
步骤1051、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一结果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控制。
所述第一结果条件,可以是能用于表明检测出人体的条件,示例性地,比如,该第一结果条件可以设定为:所述识别结果中包括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
步骤1052、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二结果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控制。
所述第二结果条件,可以是能用于表明未检测出人体的条件,示例性地,比如,该第二结果条件可以设定为:所述识别结果中不包括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一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功耗不高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所述第一状态可以是但不限于启动、登录、解锁等各种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可以是但不限于锁屏、待机、睡眠、关机等各种状态。
具体地,参阅图4(a),如果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且所述信息识别结果满足所述第一结果条件(即识别出人脸等生物特征),从实际应用场景的角度来说,表明有人体从远处移动至电子设备的有效使用区域(本实施例采用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来表示有效使用设备的区域)内,从而极有可能需要使用电子设备,对于该情况,本实施例判定存在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需求,并相应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控制,使得将其控制为第一状态;其中,具体可根据设置信息(默认设置信息或用户根据需求自行设置的信息)将电子设备控制为启动、登录或解锁等各种第一状态中的某一状态。
同理,参阅图4(b),如果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且所述信息识别结果满足第二结果条件(即未识别出人脸等生物特征),从实际应用场景的角度来说,表明有人体从电子设备的有效使用区域内移动至电子设备的有效使用区域外,通俗而言,即用户离开电子设备,从而至少表明用户当前暂时不需要使用电子设备,对于该情况,本实施例同样判定存在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需求,并相应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控制,使得将其控制为第二状态;其中,具体可根据设置信息(默认设置信息或用户根据需求自行设置的信息)将电子设备控制为锁屏、待机、睡眠或关机中的某一状态。其中,可选地,在控制电子设备进行锁屏时,还可以同时对电子设备进行降频(CPU主频)、降低亮度等处理。
本实施例实现了借助于探测装置、基于对象行为判定的设备自动控制,可以根据人体靠近或远离电子设备的行为,来自动控制电子设备调整为对应于人体靠近的第一状态或对应于人体远离的第二状态,极大地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提供了方便,且由于自动控制的过程借助于探测装置基于条件触发,从而无需持续执行相关的图像采集及识别等处理,有效降低了设备资源占用量及设备功耗,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安全性。
实施例三
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模拟人眼晶状体透视学“近大远小”的取景原理这一特点,物体距离电子设备越远,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比距离传感器等探测装置的探测范围越大,具体可参阅图2,这会导致两者检测区域不一致,相应会导致可能出现如图5(a)或图5(b)示出的探测装置检测不到人体而图像采集装置能检测到的情况,该情况会进一步导致对电子设备控制时的误判,例如登录判断失误或者锁屏判断失误等。
具体地,对于图5(a),当利用探测装置检测到物体object(如动物或其他移动物体等)从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探测区域内时,会触发启动图像采集装置,此时,人体person1处于探测区域外,探测装置无法感测,但由于人体person1处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内,从而能够被图像采集装置感测,导致结果不一致,并且相应拍摄得到的至少一张图像中会包括人体信息,一旦从中成功识别出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就会对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启动、登录等,从而导致了对设备启动、登录的误判。
对于图5(b),当利用探测装置检测到person2从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探测区域外时,同样会触发启动图像采集装置,此时,人体person2处于探测区域外,但由于人体person2仍处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内,从而能够被图像采集装置感测,相应拍摄得到的至少一张图像中会包括人体信息,如果从中成功识别出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则会判定为人体未离开,相应不会对电子设备进行锁屏等第二控制,从而导致了对锁屏等第二控制的误判。
接下来,本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上述情况的解决方案,参考图6示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还可以通过在所述步骤104(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之前进行以下处理,来解决上述的误判问题:
步骤601、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该距离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启动以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图像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对于目标对象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探测区域内的情况,由于在基于探测装置检测到目标对象的移入时,会触发启动图像采集装置,从而,所述距离可以为:在基于探测装置检测到目标对象的移入时刻或所述移入时刻之后的预定时间范围内(即允许存在一定误差),所述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具体可通过距离传感器等探测装置进行检测。
对于目标对象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探测区域外的情况,由于在基于探测装置检测到目标对象的移出时,会触发启动图像采集装置,从而,所述距离可以为:在基于探测装置检测到目标对象的移出时刻或所述移出时刻之前的预定时间范围内(即允许存在一定误差),所述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同样可通过距离传感器等探测装置进行检测。
步骤602、根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探测区域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识别区域,以基于所述识别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处理;
其中,在所述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区域始终小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
所述识别区域为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至少部分图像区域。
如上文所述,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模拟人眼晶状体透视学“近大远小”的取景原理这一特点,物体距离电子设备越远,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比距离传感器等探测装置的探测范围越大,也即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的差越大;反之,物体距离电子设备越近,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的差越小,两者越接近。基于该特点,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未超出某一阈值(可根据应用场景中探测区域与采集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情况下,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相应发生设备控制误判的概率也较小,从而,针对该情况可直接将所述识别区域确定为所采集图像的整个图像区域;而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相应发生设备控制误判的概率也较大,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设备控制时的误判,需要从所采集的图像中确定出一与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相匹配的识别区域,由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小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超过该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区域始终小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
由此,可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的大小,结合所述探测区域,从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图像中确定出与所述距离相匹配的识别区域,该与所述距离相匹配的识别区域的确定,本质目的在于尽可能确定出一与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相匹配的图像识别区域,这样,就能够间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与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相一致。
实际实施中,从采集的图像中确定所述识别区域的方式是可选的,具体可由技术人员预先根据“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不同距离”与“所述采集区域和探测区域之间的不同差异”之间的实际对应关系,来确定所述识别区域的选取策略。
作为一个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假设图像采集装置可检测到640x480的图像像素,且假设确定出的所述距离值为d,则具体可根据如下方式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识别区域:
1)20cm<d≤40cm:识别区域为整个图像区域;
2)40cm<d≤60cm:识别区域为从640x480的图像像素中去除左右两边各64x480的像素后所得的像素区域;
3)60cm<d≤80cm:识别区域为从640x480的图像像素中去除左右两边各96x480的像素后所得的像素区域;
4)80cm<d≤100cm:识别区域为从640x480的图像像素中去除左右两边各112x480的像素后所得的像素区域。
通常情况下,当20cm<d<40cm时(对应于图7中的电子设备与所述分割线L1之间的区域),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相应发生设备控制误判的概率也较小,由此,对于该情况,可直接确定所述图像的全部区域为所述识别区域(此时,所述40cm即为上文所述的阈值)。而对于其他情况,如40cm<d≤60cm(对应于图7中的分割线L1与L2之间的区域)、60cm<d≤80cm(图7中未具体示出其对应的区域)、80cm<d≤100cm(图7中未具体示出其对应的区域),由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相应发生设备控制误判的概率也较大,从而对于这些情况,需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中确定出部分区域作为所述识别区域。
在从采集的图像中确定出所述识别区域后,后续可基于该识别区域而非整个图像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如进行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的识别等,这样,可使得将所采集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之外的部分滤除掉,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设备控制时的误判,提升了基于信息识别自动进行设备控制时的准确度。
实施例四
参考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在所述步骤105(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前,进行以下处理:
步骤105’、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具备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如果确定结果表示具备,触发执行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
实施本申请时,可预先在电子设备中对人体的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注册,在此基础上,当对电子设备进行登录、锁屏等控制时,可对电子设备进行权限认证基础上的控制。
具体地,当利用启动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至少一张图像,并基于至少一张图像识别出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时,可进一步将识别出的生物特征信息与电子设备中预先注册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当前的目标对象具备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从而,该情形下可触发执行所述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及触发执行所述步骤105。反之,若未匹配成功,则表示当前的目标对象不具备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该情况下则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对电子设备进行基于权限认证基础上的设备控制,进一步保证了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于权限认证的设备控制过程,较适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启动、登录等第一控制的情形,而对于对电子设备进行锁屏等第二控制的情形,由于该控制是基于对目标对象移出探测区域的检测(即人体离开,相应地不能从采集的图像中识别出人体生物特征)而触发的,从而,不适宜进行权限认证,且从实际应用情况来说,由于该情况是将电子设备从使用状态控制为锁屏、睡眠、待机/关机等非使用状态,通常不会对设备安全产生影响,相应地一般也不存在权限认证需求。
实施例五
参考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在所述步骤105(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106、关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具体地,在对电子设备进进行第一控制,相应将电子设备控制为启动、登录等第一状态后,或者,在对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控制,相应将电子设备控制为锁屏、待机等第二状态后,为了节省对系统资源的占用,降低设备功耗,可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关闭。
后续,当通过探测装置检测的行为参数、确定出存在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的目标对象时,可再次启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并相应进行图像信息识别及识别基础上的设备控制。
本实施例在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后关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达到节省系统资源的目的,降低了对系统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内存等资源的占用,同时降低了设备功耗。
实施例六
参考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7、如果所述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符合目标方向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或者,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目标状态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功耗低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所述第三状态可以是但不限于锁屏、待机、睡眠、关机等各种状态,所述第三状态可以与上文所述的第二状态相同或不同。
所述目标方向条件,可以是能用于表明所述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且偏离时长不低于设定时长的条件。
示例性地,比如,可以预先设定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人体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方向信息,如图11所示,该方向信息通常来说为能表明用户面部朝向/用户视线与电子设备显示屏相交的信息,具体实施中,可以但不限于将该方向信息设定为一角度范围,相匹配的,可基于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视线与电子设备显示屏的夹角来判别其面部朝向/视线方向,若该夹角处于该角度范围内则表明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未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否则,则偏离。
同时还可设定一时长信息,比如2分钟(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时长)等,如果确定出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且偏离时长达到该设定的时长,则可判定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符合该目标方向条件,反之,如果确定出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未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或者,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且偏离时长未达到该设定的时长,则可判定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不符合该目标方向条件。
所述目标状态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能用于表明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超出设定的时长无交互的条件,示例性地,该目标状态条件可以设定为:电子设备的鼠标、键盘、触控屏等输入装置超出设定时长无输入。
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可能存在长时间面向电子设备显示屏之外的情况(如长时间侧对电子设备与他人聊天或趴在桌面睡觉等),这就导致用户虽然处于电子设备前但实质并未使用电子设备。
针对该情况,可基于本实施例方案,检测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信息和/或视线方向信息,并判断所检测的面部朝向信息和/或视线方向信息所表征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是否符合所述目标方向条件,如果符合,则表征目标对象已长时间不使用电子设备,从而可对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或睡眠等,此种情况下,由于目标对象未远离电子设备,从而优选地可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同时可辅以对电子设备进行降频、降低亮度等控制;反之,若不符合,则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该控制。
此外,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还可能存在用户虽然面向电子设备但处于打瞌睡等状态的情况,这同样导致用户虽然处于电子设备前但实质并未使用电子设备。
针对该情况,可基于本实施例方案,检测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地,比如可检测电子设备的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是否超出设定的时长(如1分钟、2分钟等)无输入,若检测出电子设备的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超出设定的时长无输入,可判定为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目标状态条件,从而,可对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或睡眠等,此种情况下,优选地,同样可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同时可辅以对电子设备进行降频、降低亮度等控制;反之,若不符合,则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该控制。
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可能因观看视频、收听音频等而导致长时间对电子设备无操作,或者还可能是由于设备处于远程协作状态而导致长时间对电子设备无操作,然而该情况下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同样是无输入的,这就会导致上述基于输入装置状态检测的设备控制方式可能会存在对设备控制的误判,由此,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所述目标状态条件设置为:能用于表明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超出设定的时长无交互,且电子设备所运行应用的应用类型符合类型条件的条件。所述类型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所运行的应用中不包括流媒体应用(音视频等)和/或远程协助等应用类型。
由此,在检测到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超出设定时长无输入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检测电子设备上所运行应用的应用类型,若所检测的应用类型中包括音视频等流媒体应用和/或远程协助等应用,可判定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不符合所述目标状态条件,从而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反之,则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该实现方式可进一步提升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时的准确度,降低了设备控制时的误判。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可针对用户处于电子设备前但实际长时间不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进行设备控制,如控制设备锁屏,并降频、降低亮度等,进一步降低了电子设备对CPU或内存等资源的消耗,降低了设备功耗,同时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设备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了用户不使用设备的情况被他人窥视)。
具体实施本申请时,优选地,可仅采用TOF sensor等距离传感器(而不再辅以其他传感器)作为所述探测装置,并实时或周期性地对电子设备前的探测区域进行移动物体的检测,TOF sensor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优势,基于TOFsensor的条件触发式设备控制,相比于一直开启图像采集装置并持续进行图像识别以进行设备控制的方式,可大幅度地降低设备资源消耗及设备功耗,同时消除了外界以非法手段侵入一直开启的图像采集装置持续实施监控的隐患。
从通用性等设计角度而言,优选地,可设定图像采集装置检测的像素数量为640x480,颜色空间为RGB24,这样可以涵盖多数类型的2D camera设备(多数类型的2Dcamera设备都支持上述参数设置,比如高铁安检的物联网闸机、PC、手机等均支持),而且该设置是能进行人脸识别检测的分辨率下相对较小的参数设置,可以确保人脸识别的等生物识别算法的时间消耗较小,从而同时确保了通用性及识别准确率与响应速率方面的性能。
实施例七
对应于上述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参考图12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探测装置1201;
所述探测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1202;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相机图像采集装置。
示例性而非限定性地,具体实施中,可以将所述探测装置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相邻设备于电子设备前面板顶部边框的中心区域。
存储器1203,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1204,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操作:
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如果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开启图像采集装置;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得到识别结果;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所述目标对象为处于所述距离传感器等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内的物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采用距离传感器作为所述探测装置,电子设备可利用距离传感器基于TOF等技术检测距离传感器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结合采用所述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作为用于探测目标对象行为参数的所述探测装置。
探测装置所检测的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能够表征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行为,该行为参数是可选的,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或确定,示例性地,该行为参数比如可以是目标对象的移动距离和/或移动方向等能够表征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行为的参数,或者,该行为参数还可以是连续或离散的对应于不同时间点的距离和/或角度数值(对应于不同时间点的距离和/或角度数值若不同,同样能够表明物体发生了移动)。
为了能够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设备自动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启动、登录,或者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等,所述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
1)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探测区域内;
2)行为参数表明目标对象从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探测区域外。
针对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的上述两种情形,可将能够有效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区域理解为所述探测装置对应的探测区域。
基于上述情形,如果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或者,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则认为此时可能存在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需求,由此,在该情形下开启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以使得为电子设备的自动控制提供信息识别的数据基础。
在开启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后,可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至少一张图像,其中,采集得到的该至少一张图像用于作为后续信息识别处理的数据基础。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在启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并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至少一张图像后,可获得所采集的该至少一张图像并对其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以识别、提取出所述至少一张图像中包含的图像特征信息。
若通过上述的信息识别处理,从所述至少一张图像中识别出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则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为人体,从而,此种情况下可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相应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启动、打开登录界面,或者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等。
与基于生物信息识别进行设备控制时,一直开启图像采集装置并持续进行图像识别相区别的是,本申请中图像采集装置的启动是借助于探测装置、并基于条件触发的,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图像采集装置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不进行任何图像采集,相应不会导致因对采集的图像持续进行图像识别而带来的巨大处理量。
根据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借助探测装置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开启,并具体在探测装置探测到满足条件的目标对象行为参数时才开启图像采集装置,从而避免了一直开启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基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持续地进行信息识别所带来的高功耗,降低了设备的处理量,节约了设备资源,同时图像采集装置的基于条件触发的非持续开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安全性(降低了外界侵入图像采集装置实施监控的可能性)、改良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1204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可通过以下的处理实现:
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一结果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控制;
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二结果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控制。
所述第一结果条件,可以是能用于表明检测出人体的条件,示例性地,比如,该第一结果条件可以设定为:所述识别结果中包括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二结果条件,可以是能用于表明未检测出人体的条件,示例性地,比如,该第二结果条件可以设定为:所述识别结果中不包括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一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功耗不高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所述第一状态可以是但不限于启动、登录、解锁等各种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可以是但不限于锁屏、待机、睡眠、关机等各种状态。
本实施例实现了借助于探测装置、基于对象行为判定的设备自动控制,可以根据人体靠近或远离电子设备的行为,来自动控制电子设备调整为对应于人体靠近的第一状态或对应于人体远离的第二状态,极大地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提供了方便,且由于自动控制的过程借助于探测装置基于条件触发,从而无需持续执行相关的图像采集及识别等处理,有效降低了设备资源占用量及设备功耗,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安全性。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1304,还可以通过在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之前执行以下处理,来解决因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一致而导致的设备控制误判问题: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探测区域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识别区域,以基于所述识别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处理。
优选地,该距离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启动以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图像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
其中,在所述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区域始终小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
如上文所述,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模拟人眼晶状体透视学“近大远小”的取景原理这一特点,物体距离电子设备越远,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比距离传感器等探测装置的探测范围越大,由此,可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的大小,结合所述探测区域,从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图像中确定出与所述距离相匹配的识别区域,该与所述距离相匹配的识别区域的确定,本质目的在于尽可能确定出一与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相匹配的图像识别区域,这样,就能够间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与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相一致。
实际实施中,从采集的图像中确定所述识别区域的方式是可选的,具体可由技术人员预先根据“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不同距离”与“所述采集区域和探测区域之间的不同差异”之间的实际对应关系,来确定所述识别区域的选取策略。
在从采集的图像中确定出所述识别区域后,后续可基于该识别区域而非整个图像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如进行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的识别等,这样,可使得将所采集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之外的部分滤除掉,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设备控制时的误判,提升了基于信息识别自动进行设备控制时的准确度。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1304,在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处理: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具备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如果确定结果表示具备,触发执行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
实施本申请时,可预先在电子设备中对人体的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注册,在此基础上,当对电子设备进行登录、锁屏等控制时,可对电子设备进行权限认证基础上的控制。
具体地,当利用启动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至少一张图像,并基于至少一张图像识别出人脸、虹膜、瞳孔和/或眼纹等生物特征信息时,可进一步将识别出的生物特征信息与电子设备中预先注册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表示当前的目标对象具备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从而,该情形下可触发执行所述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及触发执行所述步骤105。反之,若未匹配成功,则表示当前的目标对象不具备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该情况下则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对电子设备进行基于权限认证基础上的设备控制,进一步保证了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1304在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处理:
关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具体地,在对电子设备进进行第一控制,相应将电子设备控制为启动、登录等第一状态后,或者,在对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控制,相应将电子设备控制为锁屏、待机等第二状态后,为了节省对系统资源的占用,降低设备功耗,可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关闭。
本实施例在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后关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达到节省系统资源的目的,降低了对系统CPU或内存等资源的占用,同时降低了设备功耗。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1304还可以执行以下处理:
如果所述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符合目标方向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或者,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目标状态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功耗低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所述第三状态可以是但不限于锁屏、待机、睡眠、关机等各种状态,所述第三状态可以与上文所述的第二状态相同或不同。
所述目标方向条件,可以是能用于表明所述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且偏离时长不低于设定时长的条件。
示例性地,比如,可以预先设定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人体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方向信息,如图11所示,该方向信息通常来说为能表明用户面部朝向/用户视线与电子设备显示屏相交的信息。
同时还可设定一时长信息,比如2分钟(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时长)等,如果确定出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且偏离时长达到该设定的时长,则可判定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符合该目标方向条件,反之,如果确定出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未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或者,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偏离正常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方向、且偏离时长未达到该设定的时长,则可判定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不符合该目标方向条件。
所述目标状态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能用于表明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超出设定的时长无交互的条件,示例性地,该目标状态条件可以设定为:电子设备的鼠标、键盘、触控屏等输入装置超出设定时长无输入。
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可能存在长时间面向电子设备显示屏之外的情况(如长时间侧对电子设备与他人聊天或趴在桌面睡觉等),这就导致用户虽然处于电子设备前但实质并未使用电子设备。
针对该情况,可基于本实施例方案,检测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信息和/或视线方向信息,并判断所检测的面部朝向信息和/或视线方向信息所表征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是否符合所述目标方向条件,如果符合,则表征目标对象已长时间不使用电子设备,从而可对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或睡眠等,此种情况下,由于目标对象未远离电子设备,从而优选地可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同时可辅以对电子设备进行降频、降低亮度等控制;反之,若不符合,则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该控制。
此外,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还可能存在用户虽然面向电子设备但处于打瞌睡等状态的情况,这同样导致用户虽然处于电子设备前但实质并未使用电子设备。
针对该情况,可基于本实施例方案,检测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地,比如可检测电子设备的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是否超出设定的时长(如1分钟、2分钟等)无输入,若检测出电子设备的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超出设定的时长无输入,可判定为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所述目标状态条件,从而,可对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如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待机或睡眠等,此种情况下,优选地,同样可控制电子设备锁屏,同时可辅以对电子设备进行降频、降低亮度等控制;反之,若不符合,则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该控制。
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可能因观看视频、收听音频等而导致长时间对电子设备无操作,或者还可能是由于设备处于远程协作状态而导致长时间对电子设备无操作,然而该情况下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同样是无输入的,这就会导致上述基于输入装置状态检测的设备控制方式可能会存在对设备控制的误判,由此,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所述目标状态条件设置为:能用于表明电子设备与目标对象超出设定的时长无交互,且电子设备所运行应用的应用类型符合类型条件的条件。所述类型条件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所运行的应用中不包括流媒体应用(音视频等)和/或远程协助等应用类型。
由此,在检测到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超出设定时长无输入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检测电子设备上所运行应用的应用类型,若所检测的应用类型中包括音视频等流媒体应用和/或远程协助等应用,可判定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不符合所述目标状态条件,从而不需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反之,则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该实现方式可进一步提升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时的准确度,降低了设备控制时的误判。
基于本实施例方案,可针对用户处于电子设备前但实际长时间不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进行设备控制,如控制设备锁屏,并降频、降低亮度等,进一步降低了电子设备对CPU或内存等资源的消耗,降低了设备功耗,同时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设备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了用户不使用设备的情况被他人窥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控制方法所对应的各个实施例以及电子设备所对应的各个实施例分别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另外,本申请说明书中,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设备是与实施例所公开的控制方法相对应的,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相似之处参见方法部分的说明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如果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开启图像采集装置;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得到识别结果;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在所述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探测区域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识别区域,以基于所述识别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处理;
其中,在所述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区域始终小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具备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如果确定结果表示具备,触发执行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行为参数能够表征所述目标对象的移动行为;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包括:
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或者,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外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内,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一结果条件,则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控制;
若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探测区域内移动至所述探测区域外,且所述识别结果满足第二结果条件,则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功耗不高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对象的面部朝向和/或视线方向符合目标方向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
或者,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目标状态条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第三控制;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用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功耗不高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功耗。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探测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集,通过执行所述指令集进行以下操作:
电子设备通过探测装置检测对应的探测区域内目标对象的行为参数;
如果所述行为参数表明所述目标对象发生满足条件的移动,开启图像采集装置;
利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区域不小于所述探测区域;
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得到识别结果;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所述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信息识别处理之前,还用于: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以及所述探测区域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识别区域,以基于所述识别区域进行信息识别处理;
其中,在所述距离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区域始终小于所述图像的图像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处理器在所述基于所述识别结果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之前,还用于:
基于所述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具备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权限;如果确定结果表示具备,触发执行所述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步骤。
CN201910581827.9A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297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1827.9A CN110297536B (zh)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1827.9A CN110297536B (zh)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7536A CN110297536A (zh) 2019-10-01
CN110297536B true CN110297536B (zh) 2021-05-18

Family

ID=68029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1827.9A Active CN110297536B (zh) 2019-06-30 2019-06-30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7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2252B (zh) * 2020-02-19 2022-11-29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门解锁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93603B (zh) * 2020-03-11 2022-09-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闸机的控制方法、系统
CN114637223A (zh) * 2020-11-30 2022-06-1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091730B (zh) * 2021-03-25 2023-07-07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051946B (zh) * 2021-03-31 2023-09-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6887039A (zh) * 2022-01-10 2023-10-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510138A (zh) * 2022-02-25 2022-05-1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休眠唤醒方法和相关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121A (zh) * 2014-03-24 2014-07-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35685A (zh) * 2014-07-22 2016-02-17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图像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9146500A (zh) * 2018-09-10 2019-01-04 深圳市宇墨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超市支付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800A (zh) * 2008-08-01 2010-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显示方法及终端
CN201742483U (zh) * 2010-07-01 2011-02-09 无锡骏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眼特征分析的电视机工作模式切换装置
CN104202483A (zh) * 2014-08-20 2014-12-10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开关控制
KR102354586B1 (ko) * 2015-08-11 2022-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상태에 따른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6125920A (zh) * 2016-06-21 2016-11-1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51833A (zh) * 2017-03-02 2017-07-14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及人脸图像采集方法
CN107222641A (zh) * 2017-07-12 2017-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566650B (zh) * 2017-09-12 2020-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121A (zh) * 2014-03-24 2014-07-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35685A (zh) * 2014-07-22 2016-02-17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图像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9146500A (zh) * 2018-09-10 2019-01-04 深圳市宇墨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超市支付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7536A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7536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JP7145887B2 (ja) 車両及び車両用ドアの解錠制御方法、装置並びに車両用ドアの解錠システム
US11383676B2 (en) Vehicles, vehicle door unlocking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nd vehicle door unlocking systems
JP6542324B2 (ja) 注視決定とデバイス入力との使用
CN109976506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唤醒方法、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US9690480B2 (en) Controlled access to functionality of a wireless device
EP2605172A2 (en) Multi-person gestural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WO2016019590A1 (zh)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及智能门锁、智能报警门
JP4760049B2 (ja) 顔認証装置、その顔認証方法、その顔認証装置を組み込んだ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顔認証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EP335721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CN109460697B (zh) 人脸辨识的辅助过滤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启动方法
TWI700607B (zh) 解鎖系統及方法
WO2020253495A1 (zh) 一种屏幕锁定的控制方法、装置、手持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84274A (zh) 一种尾随识别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76957A (zh) 基于驾驶员识别激活车辆的安全性模式
US20220261465A1 (en) Motion-Triggered Biometric System for Access Control
US11720655B2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gging-in by staring at a display device
US11461448B2 (en) Motion-triggered biometric system for access control
CN106959743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10365530A1 (en) Motion-triggered biomentric system for access control
EP431028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vehicle control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16783592A (zh) 使用凝视姿势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CN116668651A (zh)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智能投影仪
CN116152964A (zh) 智能门锁的识别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