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8267A -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8267A
CN110288267A CN201910595331.7A CN201910595331A CN110288267A CN 110288267 A CN110288267 A CN 110288267A CN 201910595331 A CN201910595331 A CN 201910595331A CN 110288267 A CN110288267 A CN 110288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energy
factor
influencing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5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翠粉
张玥
韩新阳
徐晶
王世举
张璐
张晨
代贤忠
柴玉凤
李娟�
靳晓凌
张雪菲
神瑞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953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8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8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方法包括:S1:将影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指标分类为第一指标、第二指标、第三指标、第四指标;S2:确定影响各指标的因素。S3:确定各指标权重w,确定影响所述各指标的各因素权重w′。S4:设定判断矩阵P,计算P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根据P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判断各指标权重w、各因素权重w′分配的合理性。S5:根据各指标权重w、各因素权重w′得到比较矩阵。S6:根据比较矩阵对城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评估。保证了评估的可靠性、准确性,便于客观直接的分析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结果,为后续其他方面的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能源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能源终 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新能源、分 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与高效消纳,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的推广应用, 互动用电、智能用电的蓬勃发展,是推动智能电网技术普及和商业模 式创新的重要引擎。
分析工业经济内部发展及结构变化对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 提出尽快落实关于加快经济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建 议,为实现工业节能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 能的评估方法,旨在解决定性、定量评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客观系 统地评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为实现工业节能提供参考。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 的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S1:将影响所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指标分类为第一指标、 第二指标、第三指标、第四指标。
S2:确定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确定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 素、确定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确定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素。
S3:确定所述第一指标、所述第二指标、所述第三指标、所述第 四指标各指标权重w,确定所述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 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所述 第四指标的因素各因素权重w′。
S4:设定判断矩阵P,计算所述P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根 据所述P最大特征值、所述特征向量判断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 重w、所述各因素权重w′分配的合理性。
S5:根据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重w以及所述各因素权重w′ 得到所述第一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权重的第一 比较矩阵、所述第二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权重的 第二比较矩阵、所述第三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权 重的第三比较矩阵、所述第四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 素权重的第四比较矩阵。
S6:根据所述S5中的所述第一比较矩阵、所述第二比较矩阵、 所述第三比较矩阵、所述第四比较矩阵对所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 评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包括: 单位能量成本、投入产出比、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所述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包括:全局耗能比、终端电能占比、 单位GDP能耗。
所述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包括:清洁能源占比、碳排放强度。
所述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素包括:节能减排政策、清洁替代政 策、综合能源政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单位能量成本为不同种类能源可 转化为吨标准煤能源需要的总投资成本,所述单位能量成本计算公式 为:
其中,Ceac为等年值成本,Cop为年运维成本,Ei为所述城市能源 终端所在系统每年生产的能量总和。
所述净现值指在项目计算期间内,该项目的投资方案所产生的净 收入按折现率折算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所述净现值的计算公 式如下:
其中,CI为项目收益,CO为项目投资成本,r为贴现率,τ为系 统的寿命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全局耗能比为全局无效能量与全 局有效能量之比,记为EC: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S4中所述设定判断矩阵P,计算 所述P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根据所述P最大特征值、所述特 征向量判断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重w、所述各因素权重w′分配 的合理性,包括:
根据所述判断矩阵P,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w。方程如下:
Pw=λmaxw
使用检测公式:
CR=CI/RI
式中,CR为所述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所述判断矩 阵的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9阶的所述判断矩阵的RI值,如表1所示:
表1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当所述比较矩阵P的CR<0.1时或λmax=n,CI=0时,认 为所述比较矩阵P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调整所述比较矩阵P中 的元素以使其满足一致性。
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为:细化分析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影响因 素,将其影响因素归类归纳,定性定量化各个影响因素,通过设定各 个影响因素分配权重,并判断各影响因素权重分配的合理性,通过各 个影响因素分配权重得到的比较矩阵对城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评估, 保证了评估的可靠性、准确性,通过将影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 指标分类以及确定影响各类指标的各个因素,全面系统的提取影响城 市能源终端用能的影响因素,便于客观直接的分析城市能源终端用能 结果,为后续其他方面的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 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 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储能对系统削峰填谷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 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方法流程图。评估方法包括:
S1:将影响所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指标分类为第一指标、 第二指标、第三指标、第四指标。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针对经济层面、 能源层面的内部指标以及针对环境层面、政策层面的外部指标。
S2:确定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确定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 素、确定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确定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素。
经济层面的评估指标因素包括:单位能量成本、投入产出比、净 现值、投资回收期。
能源层面的评估因素包括:全局能耗比、终端电能占比、单位 GDP能耗。
环境层面的评估因素包括:碳排放强度、清洁能源占比。
政策层面的评估因素包括:节能减排政策、清洁替代政策、综合 能源政策。
单位能量成本即产生单位能量(不同种类能源可转化为吨标准 煤)需要的总投资成本,计算公式为:
其中Ceac为等年值成本,Cop为年运维成本,Ei为系统每年生产的 能量总和。
等年值成本Ceac就是按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将全部投资成本换算为 相当于在整个寿命期内每年平均发生的等额费用,然后以其作为指标 来分析和评价投资计划优缺点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系统运维成本是指系统在规划完成后,各设备投入运行或作为备 用等待投入运行时所产生的运行过程中的费用。综合能源系统的运维 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运行(操作、巡视、应急处理)、设备保养(清扫 维护、三级保养)以及设备维修(日常零修、紧急抢修、按计划的大 修、小修等)所带来的成本,与系统内能量流的分配以及设备的选择 相关。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应使能量流动尽量控制为损耗较小的传输 路径,而设备的维修成本相对于安装成本较小,设备的选择可依旧依 据设备装机成本。
一次性投资成本指综合能源系统初期规划阶段安装所有能量生 产、转换、存储等设备所产生的费用。成本大小与设备型号、容量及 数量相关。考虑系统的规划的经济性时,应在满足系统的总负荷供应 需求下选择成本较低的设备以及尽量少的装机数量。
投入产出比是指单位收益对应的投资。故计算方法与单位能量成 本相似,不同的是分母为年收益,包括能量终端的销售收益、政府对 光电、风电等新能源的补贴收益等。
净现值指在项目计算期间内,该项目的投资方案所产生的净收入 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净现值法是按净现 值大小来客观评价投资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的方法,净现值为正则方案 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建设投资总额
其中,CI、C为项目收益,CO为项目投资成本,r为贴现率,τ为 系统的寿命周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从某个项目投入建设起,到项目投入运行后获得 的纯收益积累值可补偿原始投资的年限。投资回收期可作为决策者评 价该项目的风险及可行性的参考指标。
整个综合能源系统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孤岛运行的对象,因此在 考察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效时应该将与目标对象有所联系的其他对象 都考虑进来,客观全面的反映了能效利用及能源消耗的情况。本文将 供能侧研究对象到需求侧研究对象的整个能量流动系统定义为全局 系统,给出了全局耗能比的概念。
综合能源系统的全局耗能比为全局无效能量与全局有效能量之 比,记为EC: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代表电力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它能源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和电气化程度的 重要指标。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每 生产一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该指标直接反映了经济发 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间接反映产业结构状况、设备技术装备水平、 能源消费构成和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内容。
清洁能源占比,即清洁能源(包括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供能总量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 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就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
节能减排政策,采用专家打分法,更具该城市节能减排政策的数 量、成熟度等,评价节能减排政策的水平。
清洁替代政策、综合能源政策同节能减排政策评价方法相同或相 似。
各种形式的能源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协调搭配、高效转换,共同保 证系统的稳定、高效、经济运行。根据需求情况及不同能量转换设备 及存储设备的效率及工作特点合理安排设备选取、投切及能源配比才 能满足综合能源系统各种性能的要求。因此本节中提出能量转换与配 置时应遵循的原则。
供需平衡原则,在规划各能量转换设备的安装容量及运行出力 时,满足系统的供需平衡是能量转换与配置规划的前提。供需平衡有 两种存在形式,即能量守恒和负荷守恒,两者的区别在于能量守恒为 功率守恒在时间上的积分,即参考时间长度不同。
能量守恒包括系统整体的能量守恒和各转换设备及存储设备的 能量守恒。系统整体能量守恒表现为系统内能源消耗与负荷侧能量需 求总和与能量传输过程中各阶段能量损耗之和相等。各设备的能量守 恒表现为设备的能量输入与设备运行中产生的能量损耗和能量输出 之和相等。将参考时间长度视为瞬时,则系统的能量守恒可表示为功 率的守恒。在任意时刻,设备应可以通过出力能力调节是系统满足供 需平衡。
针对系统整体的能量,系统负荷需求值与系统传输消耗值、系统 转换消耗值之和等于系统整体的能源消耗值。
针对单个设备,单个设备能源输出值与单个设备能源转换消耗值 之和等于单个设备能源输入值。
供能质量原则,首先,合理规划设备容量裕度,确保负荷突变时 能量供应在系统运行期间,负荷的变化会导致设备输出的变化。负荷 过高会使得设备出力无法满足需求,在满足能量守恒的前提下会无法 满足负荷能量的供应;负荷过低会使得机组效率过低或闲置,从而降 低设备的利用效率。因此,在系统规划前应进行较精准的负荷预测, 合理考虑裕度,正确配置机组的容量,使当负载波动较大时,系统能 源供应及供电质量得到保证。
其次,利用储能设备削峰填谷,保证能源质量。
储能设备可以在负荷较低时进行能量存储,在负荷峰值时释放能 量,实现对系统的削峰填谷作用,平滑能量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储 能对系统的削峰填谷原理如图2所示,可见系统稳定性增强,失稳压 力减小。同时储能系统在能量供应盈余期间进行能量存储,在供应紧 张期间释放能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能量供应的峰谷差,从而提高 系统的运行效率。图2中曲线1代表系统能量需求曲线,曲线2代表 储能作用下能量需求曲线。
高效率原则,对于复杂的综合能源系统,每种能量需求可由多种 不同形式的能源转换得到,因此多种能量传输路径均可满足负荷需 求,但所消耗的能源形式配比及能源总量会有所不同,根据上述能量 利用效率及能耗比的定义,我们应当选择转换效率较高的转换及存储 设备,从而满足负荷需求并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效包含转换效率及存储效率。对于能量转换设备,应优先选取 转换效率较高的设备,保证满足同等能量需求情况下的最小能量消 耗。对于储能设备,由于不同储能方式在能量存储期间会有不同程度 的能量衰减,故应选择能量损失较小,自耗散率较小的存储方式来提 高能量存储效率。几种常见的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如表2所示的设备 能量转换效率表。
表2
设备充分利用原则,设备的充分利用主要考虑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以及减少设备的投切次数,同时也可以通过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设备 更换带来的成本增加。
首先,提高设备利用率。在最初的系统规划时,由于要考虑系统 的能量供应问题会设置一定的容量裕度,当设置的裕度过大就会导致 过多的设备闲置,产生的最终后果是增加了系统的投资且由于长时间 的闲置产生设备损耗,缩短设备寿命。因此在系统整体规划时应根据 负荷预测对设备容量进行设置,使设备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可处于较 高的出力水平。
其次,减少设备投切次数。在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 于负荷的波动或是系统的运行故障导致重合闸或是部分机组退出运 行,使得设备的投切次数增加。因此在系统的运行调度过程中应使得 设备尽量通过改变出力来满足系统负荷而减少设备投切操作。同时, 减少设备投切也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多能互补原则,综合能源系统中存在的能源呈现出多样性,因此 可考虑通过能源之间的互补来满足系统的能量需求,保证系统提供及 时、高效、稳定的能源供给。主要的多能互补的方式有能源转换和能 源替代。
能源转换方面,由于部分能源自身的特性,如价格昂贵、资源匮 乏等特点,可考虑通过能源转换设备来产生。与供能侧相同,负荷需 求侧的能源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能源之间可进行相互转换,当 某种形式的负荷需求过大时,可将其他形式负荷多余的能量进行能量 转换,使满足所有形式的负荷需求。
能源替代方面,传统的能源使用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利 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可实现清洁能源的替代,降低了能源消 费对环境的污染也缓解了化石能源危机。
低环境成本原则,低环境成本原则要求两种实现路径,一是清洁 能源利用,二是排污限制。其中清洁能源利用主要通过上述的清洁能 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式实现。而综合能源系统中,一些发电机组如燃 气轮机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会带来环境污 染,对环境造成危害。为限制发电厂等机构的污染物排放量,部分国 家和地区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污染物限制排放指标。考 虑环境污染情况,在综合能源系统设备规划的过程中其排放的污染物 要小于国家允许的最大值,因此对于其装机容量及运行效率和排污处 理方面应进行相关限制。用公式可表示为:
M为污染物类型总数,ξi为第i类污染物排放系数,Pi为能源转 换设备i输出功率,t为设备工作时间。
各项原则的关系,在对综合能源系统能量转换与配置规划时,应 该将上述原则考虑在内,各原则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带来的优势。本 文将所有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原则,一类是规划原则。首先在 系统整体规划过程中应考虑供需平衡原则和供能质量原则,这是系统 整体规划的大前提,只有在满足两个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对其余原则进 行讨论。其余原则应在进行系统的设备容量规划、运行出力优化以及 能量流分配时进行充分考虑,所有的原则使得系统的整体规划最终实 现更优的经济性、高效性等性能特点。
本申请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城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评估。层次分析 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法 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 标层),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作出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就可得出不同方 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本申请中,准则 层及指标层次见表3。
表3
S3:确定所述第一指标、所述第二指标、所述第三指标、所述第 四指标各指标权重w,确定所述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 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所述 第四指标的因素各因素权重w′。
S4:设定判断矩阵P,计算所述P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根 据所述P最大特征值、所述特征向量判断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 重w、所述各因素权重w′分配的合理性。
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先确定准则层各准则的权重w,再 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w’。w×w’即为单个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由比较矩阵确定。专家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出 评判,得到比较矩阵P,如表4所示的比较矩阵标度说明。
表4
标度 说明
1 i,j同样重要
2
3 i比j稍重要
4
5 i比j明显重要
6
7 i比j强烈重要
8
9 i比j完全重要
i表示行,j表示列,2、4、6、8则为相对应的中间值;1/2、1/3、1/4......1/9,则表明j比i更重要。每个比较矩阵对角线上都为1,矩 阵上三角和下三角的值互为倒数。
其次,计算重要性排序。根据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 对应的特征向量w。方程如下:
Pw=λmaxw (6)
所求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即为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 重分配。
然后,关于一致性检验。以上得到的权重分配是否合理,还需要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使用公式:
CR=CI/RI (7)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 致性指标。它由下式给出:
CI=(λmax-n)/(n-1) (8)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9阶的判断矩阵的RI值参 见表5。表5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
表5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当判断矩阵P的CR<0.1时或λmax=n,CI=0时,认为P具 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调整P中的元素以使其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S5:根据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重w以及所述各因素权重w′ 得到所述第一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权重的第一 比较矩阵、所述第二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权重的 第二比较矩阵、所述第三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权 重的第三比较矩阵、所述第四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 素权重的第四比较矩阵。
S6:根据所述S5中的所述第一比较矩阵、所述第二比较矩阵、 所述第三比较矩阵、所述第四比较矩阵对所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 评估。
首先,将影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指标分类,确定影响各类 指标的各个因素,再确定各指标权重w、与各指标对应的各因素权重 w′,设定判断矩阵P,计算P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根据P最大 特征值、特征向量判断各指标权重w、各因素权重w′分配的合理性。 根据各指标权重w、各因素权重w′得到比较矩阵,根据比较矩阵对城 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评估。
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为:细化分析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影响因 素,将其影响因素归类归纳,定性定量化各个影响因素,通过设定各 个影响因素分配权重,并判断各影响因素权重分配的合理性,通过各 个影响因素分配权重得到的比较矩阵对城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评估, 保证了评估的可靠性、准确性,通过将影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 指标分类以及确定影响各类指标的各个因素,全面系统的提取影响城 市能源终端用能的影响因素,便于客观直接的分析城市能源终端用能 结果,为后续其他方面的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 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 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 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 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电子设备等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 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 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 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 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 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 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 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 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 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 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 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 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 本质脱离本发明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S1:将影响所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指标分类为第一指标、第二指标、第三指标、第四指标;
S2:确定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确定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确定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确定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素;
S3:确定所述第一指标、所述第二指标、所述第三指标、所述第四指标各指标权重w,确定所述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所述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素各因素权重w′;
S4:设定判断矩阵P,计算所述P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根据所述P最大特征值、所述特征向量判断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重w、所述各因素权重w′分配的合理性;
S5:根据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重w以及所述各因素权重w′得到所述第一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权重的第一比较矩阵、所述第二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权重的第二比较矩阵、所述第三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权重的第三比较矩阵、所述第四指标权重对应的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素权重的第四比较矩阵;
S6:根据所述S5中的所述第一比较矩阵、所述第二比较矩阵、所述第三比较矩阵、所述第四比较矩阵对所述城市能源终端用能进行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所述第一指标的因素包括:单位能量成本、投入产出比、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所述影响所述第二指标的因素包括:全局耗能比、终端电能占比、单位GDP能耗;
所述影响所述第三指标的因素包括:清洁能源占比、碳排放强度;
所述影响所述第四指标的因素包括:节能减排政策、清洁替代政策、综合能源政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能量成本为不同种类能源可转化为吨标准煤能源需要的总投资成本,所述单位能量成本计算公式为:
其中,Ceac为等年值成本,Cop为年运维成本,Ei为所述城市能源终端所在系统每年生产的能量总和;
所述净现值指在项目计算期间内,该项目的投资方案所产生的净收入按折现率折算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所述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I为项目收益,CO为项目投资成本,r为贴现率,τ为系统的寿命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局耗能比为全局无效能量与全局有效能量之比,记为E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所述设定判断矩阵P,计算所述P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根据所述P最大特征值、所述特征向量判断所述S3中的所述各指标权重w、所述各因素权重w′分配的合理性,包括:
根据所述判断矩阵P,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方程如下:
Pw=λmaxw (4)
使用检测公式:
CR=CI/RI (5)
式中,CR为所述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所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6)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9阶的所述判断矩阵的RI值,如表1所示:
表1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当所述比较矩阵P的CR<0.1时或λmax=n,CI=0时,认为所述比较矩阵P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调整所述比较矩阵P中的元素以使其满足一致性。
CN201910595331.7A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Pending CN110288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5331.7A CN110288267A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5331.7A CN110288267A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8267A true CN110288267A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2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5331.7A Pending CN110288267A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826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5718A (zh) * 2013-08-26 2013-12-1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5046591A (zh) * 2015-08-24 2015-11-1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方法
CN105046594A (zh) * 2015-09-16 2015-11-11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用户能源综合效益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方法
CN105427191A (zh) * 2015-12-11 2016-03-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方法
CN105975774A (zh) * 2016-05-05 2016-09-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工业用户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
CN106447532A (zh) * 2016-09-14 2017-02-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能绿色评价方法
CN106469420A (zh) * 2016-09-14 2017-03-0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能消费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CN10677934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电力用户用电状况效能评估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2205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智能园区能源利用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5718A (zh) * 2013-08-26 2013-12-1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5046591A (zh) * 2015-08-24 2015-11-1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方法
CN105046594A (zh) * 2015-09-16 2015-11-11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用户能源综合效益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方法
CN105427191A (zh) * 2015-12-11 2016-03-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方法
CN105975774A (zh) * 2016-05-05 2016-09-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工业用户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
CN106447532A (zh) * 2016-09-14 2017-02-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能绿色评价方法
CN106469420A (zh) * 2016-09-14 2017-03-0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能消费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CN10677934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电力用户用电状况效能评估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2205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智能园区能源利用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永强等: "基于能量利用效率和耗能比的节能效果评估体系", 《电工电能新技术》 *
朱永强等: "新型能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7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
温季等: "《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水资源承载力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31 October 2018, 黄河水利出版社 *
王婉君等: "区域能源优化配置原则设计", 《电力建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9874B (zh) 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的电能质量及节能分析系统
CN107169599B (zh) 一种基于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CN104951866B (zh)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CN107301472A (zh) 基于场景分析法和电压调节策略的分布式光伏规划方法
Zhao et al. To what extent does wind power deployment affect vested interests? 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east China Grid
CN107316125A (zh) 一种基于经济运行域的主动配电网经济运行评价方法
CN103177395A (zh) 一种基于社会期望的智能配电网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方法
CN103326348A (zh) 一种提高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分析及全过程在线监测的系统
Niu et al. Application of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ibet
CN103955868A (zh)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需求响应效果评估方法
CN112348276A (zh) 基于多要素三层次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Wind–PV–Pumped​ storage hybrid system considering carbon emissions
CN109492889A (zh) 一种节能服务项目影响性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13240330A (zh) 一种需求侧虚拟电厂多维价值评估方法和调度策略
CN115660234B (zh) 一种基于混合测算方法的双碳预测优化模型
CN110288267A (zh) 一种城市能源终端用能的评估方法
CN116432437A (zh) 一种光伏发电单元综合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6167644A (zh) 一种配网侧零碳新型电力系统评价指标方法
CN116502927A (zh) 新型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灵活性评估及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CN115983664A (zh) 一种基于模糊分析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14971300A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34458A (zh) 一种保证准许收入获得性的电网投资规划方法
CN112633762A (zh) 楼宇能效获取方法及设备
CN112434446A (zh) 一种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分布式储能经济性评估方法
CN110648041A (zh) 一种全球能源互联网架的规划方法及计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