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6530A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86530A CN110286530A CN201910554649.0A CN201910554649A CN110286530A CN 110286530 A CN110286530 A CN 110286530A CN 201910554649 A CN201910554649 A CN 201910554649A CN 110286530 A CN110286530 A CN 1102865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parency electrode
- area
- region
- display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用以解决透光区边缘发黄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区、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和透光区之间,且围绕所述透光区一圈的遮光区;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在围绕所述遮光区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所述蓝色亚像素相对所述红色亚像素和所述绿色亚像素更靠近所述遮光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解决透光区边缘发黄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显示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全面屏的发展,将显示装置挖洞放置前置摄像头的方案逐渐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用以解决透光区边缘发黄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区、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和透光区之间,且围绕所述透光区一圈的遮光区;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在围绕所述遮光区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所述蓝色亚像素相对所述红色亚像素和所述绿色亚像素更靠近所述遮光区。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区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上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区、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和透光区之间,且围绕所述透光区一圈的遮光区;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亚像素;所述上偏光片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区域;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的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遮光区,且至少靠近所述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包括多个环状子极,每个所述环状子极均绕所述透光区设置,多个所述环状子极的中心轴线重叠,且多个所述环状子极共平面;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任意相邻所述环状子极之间具有间距;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每个所述环状子极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正投影范围内。
可选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外边界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区的外边界的正投影重叠。
可选的,所述环状子极的个数为15-20个,每个所述环状子极的宽度为5-10微米,相邻两个所述环状子极之间的间距为5-10微米。
可选的,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上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盖板玻璃;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第一衬底上;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盖板玻璃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可选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在围绕所述遮光区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蓝色亚像素相对红色亚像素和绿色亚像素更靠近所述遮光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组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显示组件背离其出光侧的另一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正对。
可选的,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具有镂空区域,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该镂空区域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的正投影重叠;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所述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镂空位置处。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组件、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显示组件背离其出光侧的另一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正对;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施加电压,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并获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的电容变化值,获取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以及获取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方向;其中,所述初始电容值是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未发生偏移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
可选的,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具有镂空区域,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该镂空区域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的正投影重叠;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镂空位置处。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如第四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向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施加电压,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并获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的电容变化值,获取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以及获取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方向;其中,所述初始电容值是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未发生偏移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根据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和偏移方向,确定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获取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根据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对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调节,降低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
可选的,根据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和偏移方向,确定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包括:在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方向上,确定所述像素区在所述上偏光片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将所述像素区在所述上偏光片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所在的区域作为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相对于在围绕该遮光区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红色亚像素相对于蓝色亚像素和绿色亚像素更靠近该遮光区,在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发生偏移时,能够使更多的蓝光发生漏光,与边缘发黄的黄色相抵消,从而能够解决透光区边缘发黄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正面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未发生偏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透明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5的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发生偏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透明电极设置于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发生偏移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框架1、盖板玻璃2、显示面板3、背光模组4以及包括摄像头等的其他电子配件。
为满足消费者对窄边框以及正面一体化的需求,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a所示,该显示装置采用保留盖板玻璃2和显示面板3,挖空偏光片,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显示面板3背离出光侧的另一侧的方案。
如图2a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100,该显示组件100包括显示面板3,该显示面板3具有显示区A,该显示区A包括像素区X、透光区T以及位于像素区X和透光区T之间,且围绕该透光区T一周的遮光区Z。该前置摄像头与显示面板3的透光区T正对。
其中,透光区T的形状可以为如图2b所示的圆形。在此情况下,以该显示组件100应用于手机为例,手机的正面效果例如如图3所示。当然,透光区T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规则形状,其可设置在显示区A中的任意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2b以及图3以遮光区Z的远离透光区T的外边缘为圆形为例进行示意,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遮光区Z的形状可根据透光区T的形状进行合理设置。
如图2b所示,该显示面板3还包括围绕在显示区A周边的周边区S,该周边区S用于布线,如该周边区S可以设置栅极驱动电路。
可选的,如图2a所示,该显示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该显示面板3出光侧的上偏光片6,该上偏光片6具有与透光区T正对的镂空区域。
即沿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该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的正投影与该透光区T的正投影重叠。
可选的,如图2a所示,该显示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该上偏光片6远离该显示面板3一侧的盖板玻璃2。
其中,为了保证该透光区T的透光性,如图2a所示,该上偏光片6和盖板玻璃2之间通过透明胶层9粘贴,实现该显示面板3和盖板玻璃2之间的组装。
其中,示例性的,如图2a所示,该透明胶层9可以包括填充在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的第一透明胶层91,和设置于该上偏光片6和第一透明胶层91与盖板玻璃2之间的第二透明胶层92。
其中,第一透明胶层91的材质和第二透明胶层9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该第一透明胶层91的材质包括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材质,第二透明胶层92的材质包括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粘剂)材质。
基于以上结构,当前置摄像头设置于该透光区T正对位置处时,光线经过盖板玻璃2、第二透明胶层91和第一透明胶层91进入前摄像头,实现前置摄像头的成像。
其中,该显示面板3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自发光型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以该显示面板3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这时,如图2a所示,该显示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该显示面板3入光侧的下偏光片7,该下偏光片7具有镂空区域。且沿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该下偏光片7的镂空区域的正投影与该透光区T的正投影重叠。
继续参见图2a所示,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4,该背光模组4具有与透光区T正对的镂空,该前置摄像头设置于该背光模组4的镂空位置处。
如图2a所示,该显示面板3包括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之间的液晶层33。液晶层33通过封框胶限定在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所限定的范围内。
如图2a所示,该阵列基板31包括设置于第一衬底上,且位于像素区X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
该对置基板32包括设置于第二衬底朝向阵列基板31一侧,且位于遮光区Z的遮光图案。
其中,彩色滤光层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31上,也可以设置在对置基板32上。
如图2a所示,当彩色滤光层321设置于对置基板32上时,该对置基板32为彩膜基板。其中,彩色滤光层321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31上的亚像素一一正对。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对置基板32上贴附上偏光片6时,由于工艺组装存在公差,主要为上偏光片6和遮光区Z的公差。如图2a所示,在上偏光片6和遮光区Z不存在公差时,该上偏光片6和遮光区Z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一个环形交叠区,该环形交叠区的宽度L1值一定。而当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发生偏移时,如图4所示,则会出现该环形交叠区一边的交叠宽度增大,而另一边的交叠宽度(如图4中L1所示)减小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交叠宽度减小的一边会出现像素区X的光线避开遮光区Z和上偏光片6的遮挡,穿过第一透明胶层91和第二透明胶层92而发生漏光,相对于正常显示区域的光线仅穿过第二透明胶层92,光线穿过第一透明胶层91和第二透明胶层92的厚度较第二透明胶层92的厚度大,从而会出现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现象。
基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围绕该遮光区Z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蓝色亚像素B相对红色亚像素和绿色亚像素更靠近遮光区Z。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对于在围绕该遮光区Z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红色亚像素相对于蓝色亚像素B和绿色亚像素更靠近该遮光区Z,在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发生偏移时,能够使更多的蓝光发生漏光,与边缘发黄的黄色相抵消,从而能够解决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问题。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该显示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该上偏光片6的沿其厚度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设置于遮光区Z,且至少靠近透光区T;其中,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包括多个环状子极1011,每个该环状子极均绕透光区T设置,多个该环状子极1011的中心轴线重叠,且多个该环状子极1011共平面;沿该上偏光片6的厚度方向,任意相邻的环状子极1011之间具有间距;沿该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每个该环状子极1011的正投影均位于该第二透明电极102的正投影范围内。
其中,通过在上偏光片6的沿其厚度方向相对两侧设置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由于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位于遮光区Z,且至少靠近透光区T,在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未发生偏移时,如图5和图7所示,该第一透明电极101中至少部分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通过第一透明胶层91形成电容。根据电容值等于kS/d,假设此时该至少部分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介电层的介电常数为k1,该至少部分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正对面积为S,该至少部分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间距为d,则该电容值等于k1S/d,而当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Z发生偏移时,如图8和图9所示,该至少部分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介电层在上偏光片6和第一透明胶层91之间变化,该电容值即发生变化,假设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Z偏移0.15mm的情况下,该至少部分环状子极和第二透明电极102通过上偏光片6形成电容的部分,其介电常数为k2,该至少部分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通过上偏光片6形成电容的部分的正对面积为S1,其余部分的介电常数仍然是k1,则此时该电容值等于k2S1/d+k1(S-S1)/d,根据以上电容值的变化量进行定量计算,即可获得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
示例性的,以该环状子极1011的个数为15个,每个该环状子极1011的宽度为5微米,相邻两个环状子极1011之间的间距为5微米为例,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可以设置在如图10所示,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发生偏移的位置。
在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未发生偏移时,该15个环状子极1011与第二透明电极102通过第一透明胶层91形成电容,此时电容值等于k1S/d,其中,S为该15个环状子极1011与第二透明电极102的正对面积。当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为0.15mm时,该15个环状子极1011与第二透明电极102通过上偏光片6形成电容的部分,其电容值为k2S1/d,其余部分的电容值为k1(S-S1)/d,根据15个环状子极电容变化的数量,即可获得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示例中,在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最大偏移量为0.15mm的情况下,该偏移量检测精度为10mm。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环状子极1011的个数、每个环状子极1011的宽度、相邻环状子极1011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透明电极101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以上仅是对检测原理进行说明的一个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对该环状子极1011的个数、每个环状子极1011的宽度、相邻环状子极1011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透明电极101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合理变形后的方案均能够达到对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进行检测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该环状子极1011的个数为15-20个,每个该环状子极1011的宽度为5-10微米,相邻两个环状子极1011之间的间距为5-10微米。
其中,由于该第二透明电极102位于遮光区Z,因此,该第二透明电极102为环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该第二透明电极102也覆盖在透光区T相比,能够避免在透光区T引入第二透明电极102后加大透光区T厚度,从而使得透光区T边缘发黄加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在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上,该第二透明电极102的外边界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区Z的外边界的正投影重叠。
其中,由于该第二透明电极102为环状,因此,其外边界是指远离其中心轴线的边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沿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该第二透明电极102的正投影与该遮光区Z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其中,对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在层间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的检测精度,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可以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形成。
基于此,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第一透明电极101设置于该显示面板3中阵列基板31的第一衬底上;该第二透明电极102设置于盖板玻璃2朝向该显示面板3的一侧。
这里,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可以设置于阵列基板31的第一衬底靠近对置基板3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衬底远离对置基板3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第一透明电极101需要通电,因此该第一透明电极101设置于第一衬底靠近对置基板32的一侧时,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设置于其上的薄膜晶体管相互绝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透明电极101设置于阵列基板31的第一衬底上,将第二透明电极102设置于盖板玻璃2上,能够以玻璃基板为衬底,通过光刻刻蚀工艺形成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
同时,通过在盖板玻璃2上形成该第二透明电极102,还能够在对盖板玻璃2和显示面板3进行组装之前,即还未设置第一透明胶层91和第二透明胶层92之前,对该盖板玻璃2和显示面板3进行对位,对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进行检测,若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较大时,还能够通过撕除上偏光片6,及时对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避免出现透光区T边缘发黄。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可选的,每个该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B。在围绕该遮光区Z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蓝色亚像素B相对红色亚像素和绿色亚像素更靠近遮光区Z。
相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围绕该遮光区Z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红色亚像素相对于蓝色亚像素和绿色亚像素更靠近该遮光区Z,在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发生偏移时,能够使更多的蓝光发生漏光,与边缘发黄的黄色相抵消,同样能够解决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问题。
针对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1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与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电连接的控制器110;该控制器110用于向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施加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形成电压差,并获取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值,根据所获取的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的电容变化值,获取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以及获取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方向。其中,该初始电容值是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未发生偏移时的电容值。
其中,该控制器110向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施加电压时,可以分别向第一透明电极101中的多个环状子极1011施加相同的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形成电压差。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每个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值进行分别测量,根据每个环状子极1011的电容变化值确定偏移量。
示例性的,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控制器110分别向第一透明电极101中的多个环状子极1011施加相同的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形成电压差,由于随着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发生偏移,仅位于内侧的三个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值发生了变化,其余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值不变,因此,根据三个环状子极1011的电容变化值即可确定偏移量。
在该控制器110向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施加电压时,也可以将多个该环状子极1011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向多个环状子极1011中的任意一个施加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形成电压差。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多个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总电容值进行测量,根据多个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总电容变化值确定偏移量,也可以通过对每个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值进行分别测量,根据每个环状子极1011的电容变化值确定偏移量。
示例性的,如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通过控制器110分别向多个环状子极1011中的任意一个施加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形成电压差,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未发生偏移时,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总电容值是外两圈环状子极1011通过上偏光片6作为介电层的电容值,与内三圈环状子极1011通过第一透明胶层91作为介电层的电容值之和。随着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发生偏移,如图8和图9所示,该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总电容值变为等于M所指示的区域中环状子极1011通过上偏光片6作为介电层的电容值,与N所围合的区域中环状子极1011通过第一透明胶层91作为介电层的电容值之和。通过对每个环状子极1011的面积进行合理设置,即可通过总电容变化值确定偏移量。
也可以仅对位于内侧的三个环状子极1011和第二透明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值变化值进行测量,根据三个环状子极1011的电容变化值确定偏移量。
其中,获取该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方向,可以通过观察,然后以人为输入的方式获取。
基于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参见图12,包括:
S1、向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施加电压,使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并获取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根据所获取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的电容变化值,获取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以及获取该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方向。其中,该初始电容值是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未发生偏移时的电容值。
S2、根据该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和偏移方向,确定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
具体的,如图13所示,在该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方向上,确定该像素区X在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并确定该像素区X在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所在的区域为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理论上像素区X能够漏光的最大程度是从盖板玻璃2的最边缘油墨处漏光,因此,在该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方向上,从该盖板玻璃2的最边缘油墨处,到该上偏光片6的边缘位置作直线,该直线所能够到达的像素区X的位置O,为像素区X在偏移方向上发生漏光的最远位置。
这里,以透光区T的尺寸加遮光区Z的尺寸再减去上偏光片6相对于遮光区Z的偏移量为7.05mm,即如图13所示,C的长度等于为7.05mm,对置基板32、上偏光片6和第二透明胶层92的厚度之和A为0.35mm,对置基板32的厚度B为0.15mm为例,根据如下公式(I),可计算出在偏移方向上发生漏光的最远位置O与该上偏光片6的边缘之间的最大长度D为5.3mm。接着,如图13和图14所示,以垂直于该偏移方向,且过该透光区T的中心的平面为分界面AA’,将上偏光片6位于该分界面AA’朝向偏移方向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5.3mm所到达的像素区X的位置,与未延伸之前该上偏光片6的边缘所限定的范围,确定为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像素漏光区。
D/(C+D)=B/A (I)
S3、获取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
其中,其余区域是指像素区X中除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以外的区域。
具体的,可以对该像素区X在该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内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与该最大范围之外的任意一个像素单元中亚像素的色坐标值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所获得的该像素区X在该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内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与该最大范围之外的任意一个像素单元中亚像素的色坐标值进行比较,即可获取像素区X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
示例性的,以该像素区X在该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内的第3行第5列的像素单元中的红色亚像素的色坐标x值为0.629,y值为0.345为例,则对最大范围之外的任意一个像素单元中红色亚像素的色坐标值进行检测,若该红色亚像素的色坐标x值为0.640,y值为0.330,则该像素区X在该上偏光片6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内的第3行第5列的像素单元中的红色亚像素相对于其余区域的x补偿值为+0.011,y补偿值为-0.015。
依次类推,通过以上方法,即可获得像素区X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
示例性的,如下表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区X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红色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列表。
S4、根据像素区X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对像素区X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调节,降低像素区X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
其中,该像素区X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的情况下,根据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T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对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该补偿值与驱动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关系,分别确定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的驱动电压变化值,根据该驱动电压变化值确定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的实际驱动电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区、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和透光区之间,且围绕所述透光区一圈的遮光区;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
在围绕所述遮光区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所述蓝色亚像素相对所述红色亚像素和所述绿色亚像素更靠近所述遮光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区域。
3.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上偏光片;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区、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区和透光区之间,且围绕所述透光区一圈的遮光区;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亚像素;
所述上偏光片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区域;
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的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相对两侧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遮光区,且至少靠近所述透光区;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包括多个环状子极,每个所述环状子极均绕所述透光区设置,多个所述环状子极的中心轴线重叠,且多个所述环状子极共平面;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任意相邻所述环状子极之间具有间距;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每个所述环状子极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正投影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外边界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区的外边界的正投影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子极的个数为15-20个,每个所述环状子极的宽度为5-10微米,相邻两个所述环状子极之间的间距为5-1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上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盖板玻璃;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第一衬底上;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盖板玻璃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在围绕所述遮光区一圈的每个像素单元中,蓝色亚像素相对红色亚像素和绿色亚像素更靠近所述遮光区。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显示组件背离其出光侧的另一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正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具有镂空区域,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该镂空区域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的正投影重叠;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所述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镂空位置处。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显示组件背离其出光侧的另一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正对;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施加电压,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并获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的电容变化值,获取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以及获取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方向;
其中,所述初始电容值是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未发生偏移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具有镂空区域,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该镂空区域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透光区的正投影重叠;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与所述透光区正对的镂空,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镂空位置处。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0-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施加电压,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并获取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的电容变化值,获取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以及获取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方向;其中,所述初始电容值是所述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未发生偏移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值;
根据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和偏移方向,确定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
获取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
根据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相对于其余区域的补偿值,对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驱动电压进行调节,降低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中的每个亚像素的色坐标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量和偏移方向,确定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包括:
在所述显示组件中上偏光片相对于遮光区的偏移方向上,确定所述像素区在所述上偏光片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将所述像素区在所述上偏光片的镂空区域发生漏光的最大范围所在的区域作为像素区中造成透光区边缘发黄的漏光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54649.0A CN110286530B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54649.0A CN110286530B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86530A true CN110286530A (zh) | 2019-09-27 |
CN110286530B CN110286530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68005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54649.0A Active CN110286530B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86530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40271A (zh) * | 2020-05-18 | 2020-08-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862793A (zh) * | 2020-07-31 | 2020-10-3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2068348A (zh) * | 2020-09-03 | 2020-12-11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
WO2021103159A1 (zh) * | 2019-11-26 | 2021-06-0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760050A (zh) * | 2019-10-16 | 2021-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7099A (zh) * | 2014-11-17 | 2015-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204966283U (zh) * | 2015-10-10 | 2016-01-13 | 常州嘉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容量的铜电极环形电容 |
CN108710243A (zh) * | 2018-05-31 | 2018-10-2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遮光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
CN108732814A (zh) * | 2018-05-30 | 2018-11-0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US20180356692A1 (en) * | 2017-06-07 | 2018-12-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CN109061935A (zh) * | 2018-10-22 | 2018-12-2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CN109541833A (zh) * | 2018-12-13 | 2019-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2019
- 2019-06-25 CN CN201910554649.0A patent/CN1102865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17099A (zh) * | 2014-11-17 | 2015-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204966283U (zh) * | 2015-10-10 | 2016-01-13 | 常州嘉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容量的铜电极环形电容 |
US20180356692A1 (en) * | 2017-06-07 | 2018-12-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CN108732814A (zh) * | 2018-05-30 | 2018-11-0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8710243A (zh) * | 2018-05-31 | 2018-10-2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遮光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
CN109061935A (zh) * | 2018-10-22 | 2018-12-2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CN109541833A (zh) * | 2018-12-13 | 2019-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60050A (zh) * | 2019-10-16 | 2021-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3760050B (zh) * | 2019-10-16 | 2024-01-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
WO2021103159A1 (zh) * | 2019-11-26 | 2021-06-0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540271A (zh) * | 2020-05-18 | 2020-08-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1232938A1 (zh) * | 2020-05-18 | 2021-11-2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540271B (zh) * | 2020-05-18 | 2022-06-17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862793A (zh) * | 2020-07-31 | 2020-10-3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862793B (zh) * | 2020-07-31 | 2022-03-2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2068348A (zh) * | 2020-09-03 | 2020-12-11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86530B (zh) | 2022-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4305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补偿方法 | |
CN110286530A (zh)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 |
US11943986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968873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EP3734662B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screen | |
US1125612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under-screen identification scheme | |
US20220328577A1 (en) |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00066810A1 (en) | Display-Integrated Infrared Emitter and Sensor Structures | |
CN108766254B (zh) | 可折叠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图像补偿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3383512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12079410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783384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090295692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16648094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3885260B (zh) | 显示面板 | |
US9581852B2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878472A (zh) |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160291402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20026586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phase retardation film | |
CN107250960A (zh) | 具有触控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
CN113130619A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969025B (zh)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383579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2016114936A (ja) | 表示パネル | |
CN101482667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