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8330A -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330A
CN110278330A CN201910555515.0A CN201910555515A CN110278330A CN 110278330 A CN110278330 A CN 110278330A CN 201910555515 A CN201910555515 A CN 201910555515A CN 110278330 A CN110278330 A CN 110278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issed call
short message
check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55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555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8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1Encoding the ringing signal, i.e. providing distinctive or selective ringing cap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7Vibrating means for incoming c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6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logging of communication history, e.g. outgoing or incoming calls, missed calls, messages or UR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若有未接来电,则以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还包括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若有未查看短信息则检测终端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若有关联则通过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本发明通过获取未接来电以一种方式来提醒用户;进一步的,以未接来电结合未查看短信息来判断是否为紧急电话,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提醒用户;本发明具有提高用户察觉终端是否有未接电话的概率。

Description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未接来电的提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最基本的通讯工具。智能手机平台给用户体验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拓展空间。
但是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比如:手机静音/放到背包中,机主没有听见、机主和手机没有在一起、机主漏接电话等等),拨打电话无法联系到机主的情况,尤其是一些紧急事情,没有及时联系上可能对机主工作、学习造成极大影响。
目前市面上的来电提醒多是呼吸灯闪烁等方式,无法更有效的主动提醒机主,需要提高用户体验。
中国专利文献CN 103227868 A公开了一种紧急未接来电的拨打、提醒方法及系统,其方法为:当主叫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紧急电话的拨打指令时,主叫端自动生成用于提醒被叫端未接来电的紧急信息,并将所述紧急信息发送至被叫端;也就是说,主叫端在拨打紧急电话的时候,同时自动生成紧急短信发送给被叫端,用于提醒被叫用户查看是否为紧急未接电话之用;
但在现实中,若被叫用户没有察觉到有来电时(比如终端处于信号不好无法接通的地方时,或处于吵杂的环境中没有察觉到有来电时,但,若被叫用户移步至安静的环境中或终端信号良好的环境中时,这时被叫用户的终端可能在口袋里、背包里等等,而此时的紧急短信并不能为被叫用户察觉),短信息可能同样无法察觉到,因为在现实中,一般来电会设置为长铃声或加振动,而短信设置为短铃声或加振动,所以短信息更难作为主动提醒之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一种供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旨在解决主动提醒用户终端有未接来电或短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
若有未接来电,则以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还包括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
若有未查看短信息则检测终端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
若有关联则通过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之前,还包括设置静音;在设置终端静音状态时,设置手机在触发预设状态后解除静音状态。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触发预设状态包括:
被同一号码呼叫若干次;或者
在预定时间段内被多个号码频繁呼叫;或者
检测出有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有关联。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包括获取未接来电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包括获取未查看短信息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在触发预设状态之前或之后还包括:反馈功能,所述反馈功能包括将预设的信息反馈给呼叫终端。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所述预设的信息包括终端当前位置或/和终端当前位置附近的联系途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获取模块、检测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和第二获取子模块,所述提醒模块包括第一预设提醒模式和第二预设提醒模式;
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未接来电;并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未查看短信息;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若有关联,
则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还包括获取未接来电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所述第二子模块还包括获取未查看短信息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设置模块,所述设置模块用于终端设置静音;以及在设置终端静音状态时,设置终端在触发预设状态后解除静音状态。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触发预设状态包括:
被同一号码呼叫若干次;或者
在预定时间段内被多个号码频繁呼叫;或者
检测出有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有关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若有未接来电,则以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还包括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若有未查看短信息则检测终端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若有关联则通过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本发明通过获取未接来电以一种方式来提醒用户,进一步的,以未接来电结合未查看短信息来判断是否为紧急电话,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提醒用户;本发明具有提高用户察觉终端是否有未接电话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若有未接来电;
S20、则以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还包括S11、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
所述步骤S11若有未查看短信息,还包括步骤S111、检测终端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
若有关联;还包括步骤S112、通过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为铃声提醒;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为铃声加振动提醒;
当然,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也可以是铃声加振动;这时可以设置不同的铃声来区分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和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也可以通过铃声的大小来区分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和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区分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和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的方法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包括可以预先设置为每隔预定时间(所述预定时间可以是5分钟、10分钟等等,用户可自行设置)提醒一次,在用户察觉到提醒后,可以主动关停提醒,也可以不做处理。
优选的,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之前,还包括当在一些特点的场合或时间(比如开会或晚上休息时等等)需要将终端设置为静音;在将终端设置为静音状态时,同时设置手机在触发预设状态后解除静音状态;下面例举若干个所述触发预设状态:
优选的,所述触发预设状态包括:
被同一号码呼叫若干次;或者
在预定时间段内被多个号码频繁呼叫;或者
检测出有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有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案:针对同一号码,连续两次呼叫时间超过设置的时间(例如20秒),仍未接听电话,终端可以根据机主设置,每隔一段时间(例如3分钟)进行主动提醒(设置好的铃声等),提醒机主有同一号码两次以上未接听,机主可以回拨电话给主叫终端;
第二方案:针对预定时间段(比如0:00~6:00),多个主叫终端频繁呼叫被叫终端,被叫终端都没能及时接听的,同样可以设置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和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例如间隔5分钟提醒一次)可主动关停方式提醒被叫终端机主,提醒被叫终端有多个号码的通话未接听,被叫终端机主可以回拨电话给主叫终端。
第三方案:针对检测出有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有关联的未接来电,其自定义设置与针对预定时间段的设置相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的自定义设置,可以单独使用、可以部分使用也可以全部使用,多方案联动,可以提高被叫终端机主察觉有未接电话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包括获取未接来电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包括获取未查看短信息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
优选的,在触发预设状态之前或之后还包括:反馈功能,所述反馈功能包括将预设的信息反馈给呼叫终端。
设置信息反馈功能,根据用户的设置,生成一条短信发送给主叫终端,让主叫终端机主了解被叫终端机主的一个大致状态,所述信息反馈包括:
被叫终端当前位置信息,GPS功能/数据连接功能会记录当前位置,被叫终端的机主也可以指定在什么位置才使用该功能或常用位置;又或者,
当前位置与被叫终端的机主最亲近人的手机号码,由被叫终端的机主自定义填写,也可以设置常用位置的固定电话号码等等;
优选的,所述预设的信息包括终端当前位置或/和终端当前位置附近的联系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主叫终端机主拨打电话,而被叫机主没有接通,但收到了被叫终端机主反馈的信息,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拨打反馈信息提供的电话,或根据反馈信息提供的地址,寻找被叫终端机主;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设置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实际情况,都是可以关闭和打开的,也都是可以自定义设置的。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铺开,短信也逐渐被使用流量的微信、QQ和钉钉等即时工具所替代,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对经常联系且有对应微信号的主叫终端机主,将需要反馈的信息通过微信或其他即时工具发给对应的主叫终端机主,这些都是根据被叫终端机主之前的设置,默认完成。
使用网络即时工具发送反馈信息时,反馈功能会主动检测终端是否连接有WIFI或打开数据流量,如果已经连接网络,则主动发送。否则会首选,自动打开数据流量,进行发送。如果发送失败,则默认通过短信息发送反馈信息。
本发明主要是基于被叫终端机主在没有发现或没有觉察到有来电情况下考虑的,更多的是客观方面的考虑。
对于被叫终端机主已经看见有未接来电、不愿意接听或者主动挂断等主观情况,信息反馈功能可以对主叫终端的机主进行提醒;这实际进入到另外场景,目前已有方案支持(比如被叫终端机主主动短信返回:我在开车,不方便电话等等),不属于本发明考虑范围。事实上,当被叫终端机主主动挂断电话的时候,呼叫者实际已经收到了反馈:“可能对方这会不方便接电话”。
本发明与当下主动挂断电话的场景有别,更多的是基于客观实际的层面,使终端更加智能,主动提醒机主有新的未接来电,提高信息及时被接收的概率。具体创新点和效果如下:
一是,针对有未接来电,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二是,针对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三是,提出了判断条件,针对静音模式等无声环境造成的漏接电话,及时变成响铃,确保电话不再漏接;
四是,终端主动反馈机制,不再是传统的机主主动反馈当前信息,而是手机根据之前的设置,将当前的大致信息反馈给呼叫者,既可以通过短信,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方式发送;
通过多方面的主动提醒,提高了机主及时与呼叫者沟通的概率,加快了信息的及时沟通。
参见图2,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获取模块1、检测模块2和提醒模块3;所述获取模块1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11和第二获取子模块12,所述提醒模块3包括第一预设提醒模式31和第二预设提醒模式32;
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11用于获取未接来电;并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31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12用于获取未查看短信息;所述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若有关联,
则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32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优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11还包括获取未接来电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所述第二子模块还包括获取未查看短信息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模块4,所述设置模块4用于终端设置静音;以及在设置终端静音状态时,设置终端在触发预设状态后解除静音状态。
对于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触发预设状态包括:
被同一号码呼叫若干次;或者
在预定时间段内被多个号码频繁呼叫;或者
检测出有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有关联。
优选的,还包括反馈模块5,所述反馈模块5用于被叫终端没有接听或主动反馈主叫终端时,被叫终端自动发送预设信息给主叫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反馈模块5在被叫终端没有接听后的任何步骤中都可以触发所述反馈模块5,即被叫终端自动发送预设信息给主叫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
若有未接来电,则以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还包括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
若有未查看短信息则检测终端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
若有关联则通过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之前,还包括设置静音;在设置终端静音状态时,设置手机在触发预设状态后解除静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预设状态包括:
被同一号码呼叫若干次;或者
在预定时间段内被多个号码频繁呼叫;或者
检测出有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有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接来电包括获取未接来电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所述检测终端是否有未查看短信息包括获取未查看短信息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触发预设状态之前或之后还包括:反馈功能,所述反馈功能包括将预设的信息反馈给呼叫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信息包括终端当前位置或/和终端当前位置附近的联系途径。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检测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和第二获取子模块,所述提醒模块包括第一预设提醒模式和第二预设提醒模式;
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未接来电;并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未查看短信息;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是否有关联,若有关联,
则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提醒模式以周期性可主动关停方式发出提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还包括获取未接来电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所述第二子模块还包括获取未查看短信息的电话号码或/和电话号码的预设标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模块,所述设置模块用于终端设置静音;以及在设置终端静音状态时,设置终端在触发预设状态后解除静音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预设状态包括:
被同一号码呼叫若干次;或者
在预定时间段内被多个号码频繁呼叫;或者
检测出有未查看短信息和所述未接来电有关联。
CN201910555515.0A 2019-06-25 2019-06-25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10278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5515.0A CN110278330A (zh) 2019-06-25 2019-06-25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5515.0A CN110278330A (zh) 2019-06-25 2019-06-25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330A true CN110278330A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6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5515.0A Pending CN110278330A (zh) 2019-06-25 2019-06-25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833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188A (zh) * 2012-12-21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未处理信息的提醒方法及提醒装置
US20150172877A1 (en) * 2013-12-12 2015-06-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issed Call Notification by Notifying Contacts of the Called Party
CN104967742A (zh) * 2015-06-17 2015-10-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在静音模式下防止漏接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35436A (zh) * 2015-09-30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未接来电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55389A (zh) * 2017-11-15 2018-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未接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965603A (zh) * 2018-07-25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紧急信息区分的控制系统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188A (zh) * 2012-12-21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未处理信息的提醒方法及提醒装置
US20150172877A1 (en) * 2013-12-12 2015-06-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issed Call Notification by Notifying Contacts of the Called Party
CN104967742A (zh) * 2015-06-17 2015-10-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在静音模式下防止漏接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35436A (zh) * 2015-09-30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未接来电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55389A (zh) * 2017-11-15 2018-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未接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965603A (zh) * 2018-07-25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紧急信息区分的控制系统与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2255B (zh) 一种信息提醒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3795840B (zh) 一种未接来电提醒方法及便携式终端
ATE516661T1 (d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anrufüberwachung
CN104486521A (zh) 手机报警方法及其装置
CN106302990A (zh)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和系统
CN10591572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多次未接来电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52490B (zh) 移动终端来电提醒的方法
CN105850107A (zh) 多级未接电话通知优先级分配
CN102724363A (zh) 移动终端的闹钟提醒方法
JP2002319996A (ja) 携帯端末、その不在着信通知方法及び不在着信通知プログラム
CN102111502A (zh) 一种连接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1521702B (zh) 多媒体个性化呼叫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2647692A (zh) 移动电话挂断回复的方法及终端
CN102137192B (zh) 一种手机及其来电自动应答方法
KR100652648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단문 메시지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CN105991837A (zh) 一种提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278330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提醒未接来电方法及终端
CN102694922A (zh)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
US6628759B1 (en) Alert signal during telephone conversation
US20130109360A1 (en) Method for reducing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a user of a mobile phone
CN104967753A (zh)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5323366A (zh) 基于语音识别的回拨提醒方法及装置
ATE536589T1 (de) Bereitstellung eines modularen fernsprechdienstes
CN103002419A (zh) 一种反馈和显示情景状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1062061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부재중 통화내역 표시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